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为了祖国的独立、民主和统一富强,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始终追求真理,坚持革命,“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随着时代的演变勇于前进。辛亥革命失败之后,孙中山以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先后领导过“二次革命”、“三次革命”(中华革命党反袁斗争)和两次“护法运动”,进行了维护民主政治、讨伐北洋军阀的斗争。结果,大都未能真正取得胜利,甚至遭受排斥、打击。二次护法运动以惨败告终,他自己培植的陈炯明背叛了他,还欲置他于死地。而此时的社会更加黑暗了,而他所领导的国民党又日益瘫痪。孙中山忧心如焚,迫切渴望着开拓新的斗争道路和采取新的方法。

十月革命胜利后,孙中山通过与列宁的函电往来,与共产国际使者维经斯基、马林、少共国际代表C〃A〃达林及苏俄全权大使越飞的晤面和会谈。接受了殖民地附属国内各派革命的、爱国的力量应该结成联盟,共同奋斗的思想,决定把中国共产党这一新生的、人数不多的无产阶级政党引为同志和战友,同它联合起来共同战斗。基于对国际及国内民族解放运动形势的分析,基于对历史教训的总结和对现实的观察,孙中山认识到同中国共产党人结成盟友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革命的客观需要。

在建立国共合作这一反帝反封的战线时,他积极的适应历史发展的新形势,虚心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毅然抛弃某些过时的观念,采取重大决策,改组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并决心“努力前进,有始有终,来做彻底成功的革命。”由于俄国为中国树立了典范并给予了真诚的援助,孙中山提出了联俄的思想。他说:“我党以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孙中山对兼共产国际代表和苏联代表双重身份的鲍罗廷来华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在鲍罗廷的帮助下,孙中山完成改组国民党和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为了完成这两件工作,临时中央委员会举行了多次会议。党员重新办理了登记、招收了新党员、选举了大会代表、起草了新党章和党纲。党章就是鲍罗廷起草的。在建立国共统一战线的过程中,孙中山接受了鲍罗廷许多建议。为了更好地组织统一战线,孙中山还接受鲍罗廷的建议,设立一个亲信助手组成的小型委员会,为他提供政治问题的建议。7 月11 日,孙中山组成了这个带有政治局性质的小型委员会。由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谭平山(后改为瞿秋白)、伍朝枢和邵元冲担任这个委员会的委员,孙中山自任主席,鲍罗廷为顾问。可以说,孙中山建立国共合作这一反帝反封统一战线,基本上是依照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的建议组建

的,而鲍罗廷在广州的工作多半是遵照共产国际的指令去做的。孙中山对建立这一统一战线,表现出极为虚心的态度。另一方面,孙中山认为自己手创多年的“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液。”孙中山因此把目光移向共产党人,特别是象李大钊一样的植根于工农运动中的为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而奋斗的英勇无私的战士,希望与他们建立新的反帝反封统一战线,共同奋斗,实现统一建国大业。

1922 年秋,孙中山在上海与李大钊“畅谈不倦,几乎忘食”的程度。为了更好地向李大钊学习新东西,以便更好地建设国共合作,他迫切要求李大钊加入国民党。当李说明自己不能脱去共产党党籍时,孙中山诚恳地说:“这不打紧,你尽管一面做第三国际党员,一面加入本党帮助我。”孙中山这迫切要求充分表明了他竭诚需要共产党人的帮助。孙中山还在共产党的劝说和帮助下,接受了共产党的基本主张,进而将这些主张确立为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比如《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就接受了共产党所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还提出了取消不平等条约,废除军阀所借的外债和确定人民的自由权利,改善人民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内政外交政策23 条,作为国民党的政纲,并决定欢迎工人、农民参加国民

党,“相与为不断之努力,以促国民革命运动之进行。”毫无疑问,这些政纲和政策都体现了孙中山向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虚心学习的精神。孙中山还注意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人才吸收到统一战线的领导队伍中来,帮助领导革命。从李大钊南下参加国民党改组开始,到瞿秋白参与草拟国民党史上的划时代文献《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从谭平山、林祖函分任组织部长和农民部长、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周恩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等,到共产党人担任各部日常秘书(实际领导)工作等等,都体现了孙中山向中共虚心学习的决心。孙中山把共产党人的帮助,作为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前进的重要因素。每当遇到一个关系到中国革命能否顺行前进的重大问题时,孙中山总以国家和革命的利益为重,虚心听取共产党人的意见,择善而从。正因为孙中山这种崇高风格,促使了国共合作的顺利进行,不仅完成了北伐大业,还为以后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树立了一面两党并肩战斗的旗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