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重点试题
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13
![山东省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学13](https://img.taocdn.com/s3/m/c6466173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3.png)
下列属于影响个体发展的内部因素的是()。
A. 自然环境B. 教育C. 遗传D. 家庭正确答案: C 知识点: 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2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培养学生具有比较广阔的知识和融会贯通的能力,这属于()。
A. 讲述思路为主的原则B. 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原则C. 独立性原则D.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正确答案: B 知识点: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3现代高等学校内部微观管理制度安排涉及的主要权力关系是()A. 政治权力与学术权力B. 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C. 办学权力与学术权力D. 管理权力与学术权力正确答案: B 知识点: 高等教育管理制度4下列命题中体现高等教育政治功能的是()A. 高等教育可以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B. 高等教育体制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C. 高等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D. 高等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正确答案: C 知识点: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5世界一流大学基本的学科发展特点是()。
A. 从单一学科逐步发展为综合化的学科结构B. 单学科独进C. 多学科齐头并进D. 由综合化学科结构逐步发展为单一学科正确答案: A 知识点: 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6高等学校课程督导主要围绕两个层面展开,一是课程实施层面,二是()A. 课程管理层面B. 课程评价层面C. 课程编制层面D. 课程更新层面正确答案: A 知识点: 高等学校课程管理7以下属于学科制度的缺点的是()。
A. 形成学术权威B. 形成融贯的理论传统C. 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D. 严格的方法学训练正确答案: A 知识点: 学科的基本理论8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个别教学B. 小组教学C. 分组教学D. 班级教学正确答案: A 知识点: 高等学校教学环节与组织形式9选择课程内容要注意选择某种能同时达到多种目标的内容,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避免达成同一目标的重复性内容。
这体现了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doc
![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b5cfd6bd4d8d15abf234e4c.png)
选择、判断知识点1.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这-•概念具有历史性、比较性、延展性;2.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Lengrand)在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终生教育”的概念;3.20世纪60年代。
第一所开放大学在英国出现;4.高等教育是指在完全屮等教育基础Z上进行的各种教养性、学术性、F业性教育;5.西方古国的一些图书馆、博物馆,也是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场所;6.中国古代教育源远流长,其中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酗时期就已萌芽,后经数千年演变,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7.西周大学旨在培养统治人才,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8.春秋战国时期,有些私学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性质,最著名的当属齐国的稷下学宫;9.宋代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10.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11.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早期屮世纪大学主要有四大学科:文、法、医、神;12.大学的一项新的职能一发展科学的职能,是通过洪堡和柏林大学的推动而得以确立;13.范海斯特别强调了第三项职能的重要性,从而明确了高等学校的第三项职能,即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职能:14.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可以看做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15.屮国历史上颁布并实施的学制:癸卯学制16.通儒院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17.1998年8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学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8.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曾于1973年提出了著名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当一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96时,该国高等教育处于“精英阶段”;当一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15%到50%Z间时,该国高等教育处于“大众阶段”; 当一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超过50%时,该国高等教育处于“普及化阶段”;19.我国至2003年底,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已达20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逖,一举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教学有法、但无定法;21.从教学内容的传递接收角度来看,大体可将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三类:第一类,运用语言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第二类,通过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等;笫三类,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实习法等;22.在我国,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23.教育组织形式的变革: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教学活动场所多样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5.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送定条住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26.我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聘士三级(聘士后不是学位);2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氏责任制”;28.高校教师的职业特性:教育性、知识性、专业性、超越性;29.直到19世纪初,洪堡将科学引人大学之后,科学研究才逐渐开展起來;一般知识点1.高等学校课程结构:(一)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a)普通教育课程普通教育课程又称公共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所有哦专业的学术都必修的共同课程。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十一章 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十一章 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重点试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b8a58ad0d233d4b14e692b.png)
解析: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班级授课制以及复式教学都是教学的组织形式的不同表现。其中,班级授课制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答案为C。
21.B
解析:此题考查问题教学法的含义。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人手,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答案为B。
A.实验实习法 B.练习法 C.讲授法 D.参观法
10.( A )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辨明是非或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的教学方法。
A.讨论法 B.练习法 C.讲授法 D.参观法
备课就是对所讲授内容加以深刻理解,并对讲授内容的结构进行安排和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案。备课的基本要求是:
①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
②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21.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人手,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属于( B )。
A.发现教学法 B.问题教学法 C.案例教学法 D.程序教学法
22.在设置问题情境之后由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索的方法是( A )。
12.D
解析:教育技术就是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一个综合完整的过程,教育技术的领域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学习者、学习资源、教育开发职能、教育管理职能。教学监督职能不包括在内,因此,答案选D。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题库附答案(完整版)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题库附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2e09c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c.png)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题库第一部分单选题(100题)1、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控制或影响逐渐加强出现于()。
A.古希腊B.古罗马C.中世纪D.现代国家兴起之后【答案】:D2、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
A.亚洲B.非洲C.欧洲D.美洲【答案】:C3、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
A.教书育人B.科学研究C.服务社会D.引领社会【答案】:A4、在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追溯到()时期。
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答案】:A5、高等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
A.学生评定B.教学总结C.档案收集D.毕业设计【答案】:D6、反对教育的过早专门化和过分职业化,倡导阅读经典著作,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弥补受教育者的精神空虚和人格缺陷,这种思潮反映了高校课改的()。
A.课程内容综合化趋势B.课程实施多样化趋势C.课程方向人文化趋势D.课程性质职业化趋势【答案】:C7、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纪律,使之掌握一些基本的生产技能,应该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A.生产劳动B.参观考察C.智力扶贫D.社会调查【答案】:A8、下列选项中,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的是()。
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人才培养方案D.教育政策【答案】:B9、根据专业学科的二级学科,按水平层次划分为若干类,再根据不同学科点的现状、发展趋势配置不同数量的高、中、初各级岗位。
这种方法属于()。
A.学科法B.任务法C.结构法D.整体法【答案】:A10、高等教育的“大专业模式”通常对应()。
A.函授教育B.通才教育C.英才教育D.专才教育【答案】:B11、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是()。
A.课程设置B.培养目标和规格C.教学环节D.教学反思【答案】:B1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A.专业技术人员B.国家公务人员C.专业人员D.教学人员【答案】:C13、()依据人的活动类型,将教学方法划分为组织和实施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和形成动机的方法、教学中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三个大类。
《高等教育学》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高等教育学》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a95a43b0b4e767f5bcfce03.png)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与发展 •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 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 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或基本准则。它属于教学的指导思想。 • 二、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 • 教学过程的规律;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高校的基本任务等。
三、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பைடு நூலகம்
• 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 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 展的过程。体现教学发展性规律(揭示掌握知识与发展 智力、能力的关系)。 •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能力的基础。(2)发展智 力、能力会影响知识的掌握。主要影响数量、速度和质 量。 • (3)二者同步发展的条件:掌握有结构的知识;教学 过程具有智慧成分;活用知识。 • 体现教学教育性规律(揭示掌握知识与培养品德的关 系)。 • 知识本身和教师教学过程具有教育作用; • 品德水平会影响知识掌握,如学习态度和动机。
谢
谢!
• 三、大学教学的任务、地位与作用 • (一)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 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2、促 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包含智力与创造力)。3、促进 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个 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 (二)教学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 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 径。 • 四、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 • 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增强。 • 五、大学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特征 • 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即从学校过渡到社会。这一 特征,决定了大学必须给学生提供走向社会所需的 知识、能力,大学生必须借助大学舞台全面地锻炼、 提高自己。
高等教育学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教育学教学原则教学原则语文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有哪些直观性教学原则音乐教学原则多媒体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案例
(完整)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
![(完整)高等教育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703e63ccbff121dc36831b.png)
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1.1高等教育概念:1. 中世纪:高等教育即“大学教育”。
2. 19世纪后半期以后: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
1.2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广义的文化: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狭义的文化:则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2.1教育的目的: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3.1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
(个体社会化)3.1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品质的形成和潜能的发展)4.1学制: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学制是教育在伴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身内部规律的要求不断加以调整,完善和规模化而逐渐形成的.4.2学位分为: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5.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结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6.1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8.1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8.1学科: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风支,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
9.2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2022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题目和答案
![2022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题目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f808d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0.png)
2022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题目和答案1-1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1.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基础上,对科学知识作了()A、主观性分类B、客观性分类C、“解剖分类”D、理论性分类标准答案:C2.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中写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高等教育B、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C、教育科学D、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准答案:A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30分)3.培根按照人类理性的哪三种能力对科学知识做出了主观性分类()A、记忆B、想象C、判断D、分析标准答案:A,B,C2-1西方高等教育发展史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1.美国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是()A、亚历山大大学B、哈佛大学C、麻省理工学院D、弗吉尼亚大学标准答案:D2.1904年时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的范海斯,他主张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不包括()A、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C、由社区公共财政资助,以社区为服务重点D、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标准答案:C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3.修辞学校,由智者派创办,教学内容主要是“三艺”,包括:()A、文法B、修辞C、辩证法D、经济法标准答案:A,B,C2-2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1.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是()A、江南水师学堂B、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C、京师同文馆D、广州同文馆标准答案:C2.“癸卯学制”纵向将教育机构划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A、高等学堂B、是大学堂C、通儒院D、研究生院标准答案:A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3.下列书院哪些属于宋代四大书院()A、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B、湖南衡阳石鼓书院C、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D、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标准答案:A,B,C,D3-1高等教育理念的构成要素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1.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面的理念,把哪个理念称为大学的灵魂。
《高等教育学》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高等教育学》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68b3670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c.png)
教学成果的评价
通过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考试、论文和实践等,有效衡量教学质 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反馈和指导。
教学过程的构成
教师
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提供知识和指导。
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掌握知识和技 能。
课程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评估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与学生关系和谐的教学原则
教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的需求和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展。尊重 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积极互动和合作。
《高等教育学》第九章高 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 则
本章将探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及教学原则,旨在提供关于高等教育中教学的 深入了解和指导原则,助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更高的成就。
高等学校教学的特点
高等学校教学具有多样性和挑战性,涉及广泛的学科和知识领域,通过创新 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师生互动的教学原则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调 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原则
通过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自 主学习的能力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中注意力的引导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和成果的质量。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重点试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d3d6fa941ea76e58fa0429.png)
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播科学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教师应做到:
①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跟上科学发展的潮流。
②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③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知识积累与能力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能力是在对一定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的,丰富的知识“养料”为开展创造性思维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做到知识积累与促进能力发展两方面的相互促进,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等都处于积极的状态。
②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③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评价他人的能力。
④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要注意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③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能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的发展水平,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则要求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在教学制度上要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学科和专业方向等方面给个体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
②坚决按照大纲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③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有个性特点的智力结构。
教学原则部分练习题
![教学原则部分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0b7ab8627d3240c8547efa3.png)
【模拟试题】1.低年级的李师经常在课堂上用挂图和多媒体去呈现教学内容,这反映了教学中要遵守( )。
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性原则D.量力原则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直观性教学原则。
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题干李老师用挂图和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直观感知来获取知识,是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故本题选择B选项。
选项A,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选项B直观性原则指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选项C,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选项D,量力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原则。
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为B。
2.孙老师教学《马踏飞燕》时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马踏飞燕的艺术价值,其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直观性原则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题干中的孙老师教《马踏飞燕》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马踏飞燕的艺术价值,属于模象直观。
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启发性原则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b771ec31126edb6e1a1098.png)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填空题 3. 名词解释题填空题1.课程计划一般包括()、()、()()等内容。
正确答案:学科设置、学科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学年和学周安排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2.教学过程由()()()()等构成的。
正确答案: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3.活动课程论的倡导者是(),结构课程论的倡导者是()。
正确答案:杜威、布鲁纳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4.杜威教学过程的“五步法”是指()()()()()。
正确答案:问题发生的环境、确定问题性质、解决问题的假设、假设的推论、检验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5.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且被称为传统派的课程理论是()。
正确答案:学科课程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6.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又要重视学生的()作用。
正确答案:主导作用、主体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7.所谓双基教学是指()和()。
正确答案: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教学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8.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正确答案:教学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9.教学过程实质是一种()和促进学生()的过程。
正确答案:特殊的认识过程、身心发展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0.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写通常采用()和()两种方法。
正确答案:直线式、螺旋式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1.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过程和()过程。
正确答案:认识、发展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2.根据教学任务,课的类型可分为()和()两大类。
正确答案:单一课、综合课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3.在我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针对()提出来的。
正确答案:应该教育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4.()提出了关于启发教学的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正确答案:第斯多惠涉及知识点: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名词解释题15.教学正确答案:广义的教学就是一切时间、地点、场合下的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在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等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等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复习整理(教育学、心理学)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考试复习整理(教育学、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6931ba0cde80d4d8d15a4f6a.png)
教育学第1章高等教育的本质1.高等教育政治的关系(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①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③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④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①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②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③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2.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1)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②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①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体现在:一是通过改善教育对象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来提高其从事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能力;二是通过知识创新与知识应用,来推动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运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简答,2014)②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首先,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影响着专门人才技术水平结构的形成;其次,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影响着专门人才岗位类型和专业结构的形成;最后,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影响着专门人才的区域分布。
③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3.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①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②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
(2)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①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②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4.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①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②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③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单选,2013)(2)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①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②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主要表现在:首先,文化是社会精神生产的产物,而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从事精神生产的最重要部门之一;其次,高等教育是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最主要的领域,通过相互交流,高等教育可发挥其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功能。
大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考试必看)
![大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考试必看)](https://img.taocdn.com/s3/m/d030fe5ef524ccbff0218424.png)
1、单项选择题下列不属于课程建设内容的是()。
A.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B.课程教学设施(包括实验设施)的建设C.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D.课程标准的重新拟定2、填空题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大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的过程中,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3、填空题从大学(),是大学生活全面发展和深化的时期,也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确立、定型的时期。
4、单项选择题在大学研究成果中,有明确的实用目的,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并有广泛应用特性的科技成果是()。
A.发展性成果B.理论性成果C.教学研究成果D.应用性成果5、多项选择题关于各国高校课程改革的共同性背景和动因,正确的说法是()。
A.大学生的不满B.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C.知识经济与高教大众化的影响D.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E.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应用6、多项选择题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
A.形成职业观B.更好地理解高校C.认识高等教育D.形成专业发展观7、问答题简述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8、单项选择题在自主性学习中,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是()。
A.客体B.主体C.学生依赖教师D.教师代替学生思考9、单项选择题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
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分配制度B.指令性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的制度C.统一分配制度D.自主择业制度10、单项选择题我国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年。
A.1B.2C.3D.411、单项选择题最早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12、单项选择题教师专业角色的多样性不包括()。
A.教学者角色B.研究者角色C.服务者角色D.领导者角色13、单项选择题 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类》中确立的专业数是()。
A.510个B.671.个C.504个D.249个14、单项选择题主张根据个人发展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
教育学选择题
![教育学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ae964d523c1ec5da50e270a5.png)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一、选择题1.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中世纪大学)。
2.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始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3.书院成为高等教育机构,始于(宋代)。
4.高等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 .专业性)。
8.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D.培养专门人才9.蔡元培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是指学校文化的( 先导性)。
10.美国开设的第一所高校是( 哈佛学院)。
11.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全校师生员工)。
12.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权力分散型)。
13.美国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先驱和典范是(霍普金斯大学)。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一、选择题1.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2.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是( 高等教育目的)。
6.体育是以( 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7.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8.按照美的规律对自己劳动条件和劳动产品进行设计和加工,对居室、日用品、服饰等方面按照美的观念做出选择与合理的配置属于( 创造美)。
9.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10.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为( .智育)。
11.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教育目的)。
1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 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13.“美育”一词最早是( 席勒)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B.康德C.D.卢梭14.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体育的功能?( 个体享用功能15.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一、选择题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个人本位论)的认识。
2.“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f50f7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6.png)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闭卷部分一、填空题(10选7,每题1分)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C)。
A.红又专人才B.理论人才C.职业型人才D.技术型人才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D)。
A.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B)。
A.高等教育培养目标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C.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D.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B)相统一。
A.政治思想教育B.培养能力C.素质提高D.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B)。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B.容易造成教学次序混乱C.灵活性差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6.中国高等黉舍实(C)。
A.通才教育B.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D.专才教育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A)阶段。
A.大众化发展B.英才教育发展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D.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8.(C)在高等黉舍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A.搞好宣传B.发展校园文化C.培养专门人材D.发展科学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
A.教学B.发展素质C.科研锻炼D.出产劳动10.高等黉舍教师只要(C)才能在本学科范畴处于领先地位。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6603e15a8102d276a22fd6.png)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一、单选题1、一般认为,现代高等学校的直接源头是(C)。
A 雅典大学B 古巴比伦“寺庙学校C 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国“太学”2、(D)是中国自唐、宋以来最主要的私学高等教育形式。
A 右学B 国子监C 辟雍D 书院3、(A)率先领导了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学职能的大变革。
A 德国B 法国C 美国D 英国4、晚清设立的(D)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A 天津西学学堂B 南洋公学C 山西大学堂D 京师大学堂5、(A)的创建标志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A 柏林大学B 剑桥大学C 牛津大学D 约翰·霍普斯金大学6、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概念的当代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是(B)A 布鲁贝克B 科尔C 郝钦斯D 弗莱克斯纳7、(A)的颁布,推动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兴起,引导了美国大学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的发展趋向。
A 莫里尔法案B 退伍军人法案 C国防教育法案 D高等教育方向法8、(B)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
A 培养方案B 课程体系C 专业设置D 学制设置9、(A)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
A 教学B 科研C 服务社会D 文化传承10、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B)而展开。
A 学科B 专业C 课程D 培养计划11、依据办学主体的不同,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结构属于私立主导型的是(D)。
A 美国 B德国 C 荷兰 D 日本12、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分权型的是(A)。
A 美国B 日本C 法国D 俄罗斯13、按照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A)为精英教育阶段。
A 15%以下B 20%以下C 25%以下D 10%以下14、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受到空前重视,导致了哲学博士学位在(A)新型大学中应运而生。
A 德国B 美国C 法国D 英国15、美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中,一般是在(B)阶段进入“终身制轨道(Tenure)”。
A 教授B 副教授C 助理教授D 博士后16、最早系统阐述高等教育理念为“自由教育”的学者是(A)。
高等教育学试题
![高等教育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dafc34b90d6c85ec3ac6d4.png)
2003年考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1.教师劳动特点的()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协作意识。
▪A 复杂性 B 简单性 C 群体性 D 创造性▪2.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是()▪A 沃尔什 B 斯特鲁米林 C 舒尔茨 D 丹尼森▪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A <15% B>15% C 15%-50% D >50%▪4.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观念自主开发的课程称为()。
▪A 显性课程 B 隐性课程 C 活动课程 D 校本课程▪5.高等教育的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A 中级人地 B 中级专门人才 C 高级人才 D 高级专门人才▪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A 1985年 B 1992年 C 1993年 D 1995年▪7.学分制是在选修课的基础上产生的,19世纪70年代起源于()。
▪A 美国 B 日本 C 英国 D 中国▪8.在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A 北洋水师学堂 B 京师大学堂 C 三江师范学堂 D 京师同文馆▪9.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称之为()。
▪A 层次结构 B 科类结构 C 形式结构 D 能级结构▪10.高等学校管理以()为特征。
▪A 教学管理 B 人力资源管理 C 学术管理 D 物理资源管理▪1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 循序渐进 B 教学相长 C 因材施教 D 防微杜渐▪12.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
▪A 文法医神 B 文理法农 C 法商工农 D 神哲理法▪13.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 B 政治 C 文化 D 法律▪14.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宝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称为()。
▪A 学衔 B 学位 C 学历 D 学识▪15.提出“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的中国古代文献是()。
高等教育学试题与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070b2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a.png)
高等教育学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学校的建筑、设备、诗墙、画廊等是一种( )A、隐性课程B、核心课程C、显性课程D、活动课程正确答案:A2、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肇始于( )A、德国B、美国C、英国D、古希腊正确答案:B3、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 )A、教研结合和创新实践B、终身学习C、提升专业知识D、反思经验正确答案:A4、课程性教学环节是( )A、社会实践B、考查考试C、入学教育D、军事训练正确答案:B5、规模大、学科全、层次高的高校一般倾向于采用的组织结构是( )A、矩阵式组织结构B、直线制组织结构C、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D、职能制组织结构正确答案:A6、教师绩效考评的首要原则是( )A、客观公正B、分类考核C、注重实效D、科学合理正确答案:A7、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的特点是( )A、以发展科研为主B、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C、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要任务D、以发展学术为主正确答案:B8、高校科学研究职能的确立起始于( )A、柏林大学B、哈勒大学C、威斯康星大学D、哥廷根大学正确答案:A9、关于国家层次的培养目标,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高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规格要求B、它在各级各类高校教育中具有协调作用C、它是中观性的培养目标D、它在各级各类高校培养目标确立中起到规范作用正确答案:C10、大学教师的首要职责是( )A、服务社会B、引领社会C、科学研究D、教书育人正确答案:D11、大学教师的( )能力具有加速器或催化剂的功能,合理使用可以收到1+1>2的功效A、沟通能力B、教学能力C、组织管理能力D、研究能力正确答案:C12、老年大学的出现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A、国际化B、民主化C、终身化D、法治化正确答案:C13、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劳工组织发表了一份划时代的文献,该文献指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这份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给教师的建议》C、《教育:财富蕴藏其中》D、《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正确答案:A14、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A、培养人才B、普及教育C、服务社会D、科学研究正确答案:A15、下列有关高职院校科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高职院校主要从事应用研究、技术推广和教育教学研究B、高职院校将科学研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C、高职院校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开展科学研究的意义不大D、高职院校将科学研究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结合正确答案:C16、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中不包含( )A、专业技术B、专业品质C、专业态度D、专业意识正确答案:A17、university的本义是( )A、职业训练机构B、师生行会C、牧师养成所D、科研机构正确答案:B18、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开创高等教育新纪元是在( )A、1862年B、1898年C、1957年D、1810年正确答案:D19、高校与有关部门合作或单独成立的联合体,如科技工业园区、服务中心、咨询中心等,体现了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 )A、广阔性B、实体性C、合作性D、专业性正确答案:B20、主张大学要培养学问家和科学家,促使大学课程专门化的课程观是( )A、科学主义课程观B、结构主义课程观C、改造主义课程观D、永恒主义课程观正确答案:A21、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训练的主要目的是( )A、传道、授业、解惑B、培养学生主动探寻知识的能力C、使学生了解社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重点试题1.下列哪一句话是片面的或不正确的?( )A.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B.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C.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D.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学生独立的发现活动2.在教学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是主体 B.学生是主体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D.A、B和C均不正确3.就教学的静态结构而言,教学是由多项内容构成,不属于其构成内容的是( )。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介 C.教师和学生 D.教学原则4.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 )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
A.被动学习 B.自主学习 C.间接学习 D.接受学习5.学生的学习,一般地说主要是系统地学习( )的过程。
A.直接经验 B.直接知识 C.间接知识 D.新的知识6.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教学工作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自学能力和( )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A.记忆能力 B.创新能力 C.科研能力 D.辨别能力B.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C.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D.学科专业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10.在高等教育中,既要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共性中的个性,又要重视个性的发展离不开共性的支持,这是( )教学原则决定的。
A.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 B.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相结合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D.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11.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探索研究的能力,这是( )原则决定的。
A.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 B.理论联系实际C.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D.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12.只有将各教学原则紧密结合在一起,彼此互相补充,实现教学原则体系的( ),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A.整体化 B.系统化 C.最优化 D.紧密化二、填空题1.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 )。
2.( )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3.教学过程是由( )、学生、( )、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构成的,缺少哪一方面都无法构成系统的教学过程。
4.自学能力和( )是大学生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5.高校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是由认识主体——大学生的( )和社会化的( )所决定的。
6.( )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三、简答题1.简述教学过程的概念和特点。
2.简述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3.制定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四、论述题论述高等学校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这个题目考查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并不是单纯的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
因此,答案选B。
2.C解析:此题考查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认识,正确的观点是教师的教在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学生的学在教学中是主体,单纯看待教师或学生的地位都是片面的。
因此,正确答案选C。
3.D解析:就教学的静态结构来说,教学的构成部分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这几个部分,教学原则并不是其中的构成部分,应予以排除。
因此,答案选D。
4.B解析:此题考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认识。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并不是其他形式的学习,因此,正确答案选B。
5.C解析:学生的学习是系统的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即学习就人类知识总体来说是已知的、被实践证明了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
因此,答案选C。
解析:此题是对大学生学习特点的考查。
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探索性在逐步得到增强。
大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包括独立的预习和复习等;自主性增强表现在重视科学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分配和重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两个方面;探索性是指由于科学研究进人了教学过程,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了初步的训练,他们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探索成分。
因此,正确答案选A。
9.D解析: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学科专业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不是大学的教学原则,因此,答案选D。
10.B解析: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能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的发展水平,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教学,统一要求则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就要求在高等教育中,既要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共性中的个性,又要重视个性的发展离不开共性的支持。
因此,正确答案选B。
11.D解析: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只有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探索研究的能力,因此,正确答案选D。
12.C解析:将高校教学五个原则贯穿在同一过程中,彼此互相补充,妥善安排,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教学效率的提高,而这个相互贯穿、补充的过程就是实现教学原则体系最优化的过程。
因此,正确答案选C。
二、填空题1.认识过程2.教学9.理论联系实际10.教学规律11.教书与育人相一致三、简答题1.简述教学过程的概念和特点。
答:(1)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特定的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过程;是学生以所知为基础,知、情、意、行结合,德、智、体、美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过程除具有一般认识过程的共同属性外,还具有特殊属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①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特定的培养目标,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构成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
②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一般地说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即学习就人类知识总体来说是已知的、被实践证明了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
(1)独立性的增强大学生学习独立性增强包括独立的预习和复习这些自学活动,以及阅读一些参考文献,并逐步过渡到一些学习内容主要靠自学。
(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重视科学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分配,使他们能够胜任繁重的学习任务;②重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使他们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
(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由于科学研究进入了教学过程,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得到了初步的训练,他们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探索成分。
3.制定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有哪些?答:高校教学原则是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制定高校教学原则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自觉地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制定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教学原则必须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高等学校教学活动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只有从教学过程内部基本因素的内在联系中,从动态中去探索才能揭示出来。
只有揭示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内部矛盾运动的联系,教学原则才具有科学意义的指导作用。
(2)制定高等学校教学原则必须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决定了教学工作的任何要求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也决定了教学原则的制定还必须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3)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确立必须与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相联系,必须符合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高等学校的特定基本任务是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其教学过程也有专业性、研究性、自主性等特征,这些方面决定了大学教学原则的特殊性,制定教学原则时必须以此作为重要依据之一。
四、论述题论述高等学校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答: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高校教学原则是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高校教学原则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尽可能反映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思想性是指教师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播科学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教师应做到:①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跟上科学发展的潮流。
②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③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知识积累与能力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
能力是在对一定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的,丰富的知识“养料”为开展创造性思维提供必要的条件。
要做到知识积累与促进能力发展两方面的相互促进,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等都处于积极的状态。
②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③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评价他人的能力。
④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要注意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紧密地结合起来:①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
②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③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能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的发展水平,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则要求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