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比较03_元气论与原子论_中西自然观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五行”说的 发展 伯阳父论“阴阳” 史伯论“五行” 史伯提出“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 之和”。区分了“和” 与“同”概念,第一次 提出“和”范畴,明确 提出万物由五种物质元 素构成,且以土为主。 阴阳五行说的地位与影 响
“气”说
战国《管子》的“精气”说 ↓ 荀子的自然观 ↓ 汉代王充的“气本论”思想 ↓ 宋代张载的“太虚之气” ↓ 明代王夫之的气一元论思想
伊壁鸠鲁对德谟克利特 原子论的发展。 第一,提出了“每一形 状的原子数目都是完全 无限的,但它们形状的 差别并不是完全无限的, 只是数不清。” 第二,提出原子不仅有 形态、体积的不同,还 有重量的区别。第三, 提出原子偏离运动的思 想。
卢克莱修
卢克莱修(约公元前99-55)古罗马时期伊 壁鸠鲁主义的最大代表。长诗《物性论》是 保存下来的古代原子论唯物主义的最完整的 著作。 原子唯物主义:第一个原理:没有任何事物 是由神的意志从无中产生出来的。第二个原 理是:没有任何物能消失为无。物质是永恒 的,宇宙是无限的。
二、两种自然观模式的差异
1、个体性与整体性 2、有形性与无形性 3、组合性与化生性 4、思辩性与直观性
西方哲学偏重个体性
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所谓的原子 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的物 质微粒,是组成事物的最 小单位。2000多年来,人 们通常把原子看着不可分 的个体、质点。
中国哲学偏重整体性
中国古代哲学所谓的“气”则 是整体之意,“天地未生,混 沌一气”。气又是无边无际、 包罗万象的广大整体。
2、中国传统哲学的自然观-元气论
⑴“阴阳”“五行”说
⑵“气”说
“阴阳”“五行”说
《周易》——阴阳观 念的源起 关于《周易》其书。 关于《周易》的“周” 大部分学者认为是周 代之意,汉代郑玄理 解为“周全、完备” 之意,易为变化之意。
关于作者,至今无法作出定论。 《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 三圣”说,《易经》作者为伏 羲、周文王,《易传》作者为 孔子。“四圣说”:“三圣” 与周公合称为“四圣”。伏羲 为之首,被称为华夏文明的始 祖。《易传·系辞上》还有“河 图”“洛书”说。近人认为经 多人创作、整理而成,《易经》 约产生于殷周之际。大概是当 时卜筮之官所收藏编辑的古人 占卜情况的记录。
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公元前341-270) 晚期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自幼开 始研究德谟克利特原子论,30岁 开始在小亚细亚各城市教授哲学。 36岁回到雅典,创办了一所学校 “花园”学校,至死在此讲学。 一生据说写了300多卷著作,但 保存下的只有三封信与一些作品 的片段。
伊壁鸠鲁哲学的出发点 是关于幸福与快乐的思 想。把幸福或快乐作人 们生活追求的最高目的。 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 善”。特别强调个人的 独立自由。把社会秩序 看着不过是人们为了保 证自己自由、幸福,防 范彼此伤害而互相预定 的结果,这一思想是 “社会契约论”思想的 萌芽。
四、合流之趋势及其有益的启示
中西传统自然观各自都有不可克服的弊端,随着现 代科学的发展两者出现了互相交融、综合发展的趋 势。如:现代物理学的物质观、中西医结合、现代 系统论等。 中西自然观在当代的合流,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 示: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单一的传统的自然观当今 已失去了时效,因此,应对传统的东西进行批判改 造。其次,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传统自然观的合理 内核今天对我们仍有价值。第三,我们应把知识与 智慧区分开来。
总结
由上可见,中西自然观是渊源有自,交相辉 映,各有长短。西方原子论所强调的个体性、 有形性、组合性及思辩性等观念曾对古希腊 的自然科学和欧洲近代科学理论思维产生了 巨大影响,中国元气论强调的整体性、无形 性、直观性观念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哲学理论 思维和古代科学定下了基调。
三、差异原因之分析
1、不同的社会政治、文化状况 2、不同的自然科学状况 3、不同的思维方式
《周易》由《易经》《易传》 两部分组成。前为卜筮的典 籍,儒家经典六经之一,记 载了六十四别卦的经文系列, 《易传》是对《经》的解释 论述,共有十篇:《彖》 (上、下),《象》(上、 下),《系辞》(上、下), 《文言》,《说卦》,《序 卦》,《杂卦,又称“十 翼”。 内容: 《易经》包含两个系 统:一个是符号系统,即卦 的图象,卦象。另一为文字 系统,即卦辞。符号系统由 “——”(阳爻的爻象)和 “――”(阴爻的爻象)构成。
第三讲 元气论与 原子论
—中西自然观之比较
一、中西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回顾
1、西方自然观的历史发展——原子论 2、中国传统哲学的自然观——元气论
1、西方自然观的历史发展-原子论
西方自然观长期以来是以原子论形态出现的。原子 论自然观发端于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德谟克利特。 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进一步补充,成为欧洲古代朴 素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布鲁诺以此为武器反神学,复兴唯物主义。 近代培根、伽利略、笛卡儿等又继承了原子论哲学, 伽桑狄全面复兴了原子论哲学,使原子学说在整个 17 世纪家喻户晓。近代化学的奠基者波义耳把原子 论纳入科学研究中,以说明科学实验中观察到的科 学问题。牛顿对物质、虚空、运动等问题提出了一 些新见解。道尔顿于1808年创立了化学原子论,完 成了哲学原子论向化学原子论的转变。原子论自然 观于此也发展到了顶峰。
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0- 470),小亚细亚爱非斯人。 承继米利都学派思想。把火作 为万物始基,认为万物由火产 生也复归于火。他提出必然性 的思想,把必然性与规律性联 系在一起,用“罗各斯”名称 表示规律性。最先提出运动变 化观念,认为世界上“一切皆 流,无物常住”。“太阳每天 是新的”。
恩培多克里
恩培多克里(公元前490-430)生于西西里 的阿格里根特,是积极的政治家,也是哲学 家、自然科学家和医生。他继承米利都派、 赫拉克利特万物形成始基的学说,提出“四 根说”,认为水土气火是万物形成的根源。 还提出“爱和恨”学说及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的观点。
阿那科萨哥拉
阿那科萨哥拉(公元前500-428)生于富有 家庭,30岁时渡海来雅典讲授哲学,第一次 把哲学带到希腊本土。哲学上提出“种子” 说,认为种子是万物始基,事物变化是一定 种子在量上的增减。还提出“努斯说”来说 明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为德谟克利特原子 论产生奠定了基础。
西方原子论发展源流
米利都学派 德谟克利特 ↓ ↗ ↓ 赫拉克利特 ↗ 伊壁鸠鲁 ↓ ↗ ↓ 恩培多克里 ↗ 卢克莱修 ↓ ↗ ↓ 阿那科萨哥拉 至今
米利都学派
古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学派。主要代表泰勒斯、阿那 克西曼德、阿那克西曼尼。泰勒斯对万物的形成作 出了概括性的说明。他认为水是万物形成的始基, 一切从水产生出来,最后仍还原于水。阿那克西曼 德是泰勒斯的学生和继承者。他也把一种物质性的 东西看着万物的始基,这个东西就是“无限者”。 (一种比水稀薄而又比空气浓厚的无定型的东西。 第一次提出了必然性思想,他把必然性称作“命 运”。阿那克西曼尼是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他认 为气是万物的本原,气包围着整个世界,一切都由 气形成,人的灵魂也是气形成的。
西方哲学偏重组合性
中国哲学偏重化生性
西方原子论强调事物由原 中国的元气论则强调事物 子“组合”而成。原子组 由气化生而成。 合,事物产生,原子分离, 事物就灭亡。
西方哲学偏重思辨性Fra Baidu bibliotek
中国哲学偏重直观性
古希腊原子论侧重于以理性、 中国的元气论表现出较多 思辩的方式把握客观世界。认 的直观性。往往出于太极 为原子是不可分、无间隙的, 阴阳五行说,限于对自然 原子之间有虚空存在等; 万物 是原子的表现形式,原子与虚 界直观的认识水平,难有 空的结合就形成万物;不仅肯 真正科学的理论建树。 定事物的变化、运动的合理性, 且把现象与本质结合起来,达 到了较高的思辩水平。
相传周武王向箕子(商纣的臣子) 询问治国方略,箕子以《洛图》 阐释了九种大法,史官记录了他 的话,写成《洪范》。(即大法) 称作“洪范九畴”。具体为: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 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 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人 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 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 威用六极。 五行为首,五行即水火木金土。 五行的性质、作用:“水曰润下, 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 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 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 穑作甘。” 原始五行说从事物性质、方位、 形状等对事物进行了区分,认识 到不同质的物质间存在差异。具 有哲学思想的萌芽。(规律性、 能动性思想)。
西方哲学偏重有形性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原子是有形 的物质微粒,由此提出了对物 质结构的天才猜测。留基伯、 德谟克利特把原子的特性归为 三种:形状、次序、位置。伊 壁鸠鲁还认为原子有重量。
中国哲学偏重无形性
中国古代的“气”则是无形的 东西。“太虚无形,气之本 体”。至于气是否有内部结构, 无形的气怎样产生有形的物等, 中国的元气论者很少考虑,对 物质世界的认知往往是抽象、 朦胧的,缺乏天才大胆的猜测。
《洪范·九畴》中的五行说 最初的五行观念源于人们与 木、土、水、火、金属打交 道的五种基本的生产活动。 上古时期,先民饱受洪水之 害,先民从治水经验中推演 出最初的五行观念。为巩固 治水成果,五行在夏代被列 为国家的根本大法。 五行概念最早出现在《尚书》 的《夏书。甘誓》篇中,但 后世学者对其真伪产生怀疑, 现今普遍认为《尚书·洪范》 对“五行”作出最早的记载。
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 370),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是留基波学生,继承其原子是 万物始基思想,并发展为原子 论的哲学体系。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原子与虚空说。认为万物都是由最小的不可分解的物质粒子 -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永恒的,由它组成的整个自然界也是 永恒的。“存在”与“非存在”都是客观存在,前者是原子, 后者是虚空。原子能运动,运动必须有运动的地方,虚空就 是运动的地方,原子运动的必要条件。原子与虚空是形成万 物的始基。原子的数量无限,原子之间没有性质的不同,仅 有大小、形状的区别。原子的结合形成一定物体的产生,原 子的分离形成一定物体的灭亡。 还用原子与虚空解释自然界许多复杂现象包括人的生命现象、 社会伦理现象、社会生活的起源与发展问题。 决定论思想:主张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受因果必然性 与规律性制约。以决定论思想反对宗教神话世界观,具体说 明万物形成问题。 影像说:从原子论立场说明认识论现象,提出影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