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痰证诊断标准_吴焕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痰”以及“痰证”的内涵 采用系统评 价 的 标 准 化 步 骤 整 理“痰 ”相 关 的 古
基金项目: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重点领域创新研究专项《中医 痰证诊断标准的建立研究》( No. ZZ0908065)
通讯作者: 吴焕林,广东省中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 广东省 证候 临 床 研 究 重 点 实 验 室 广 州 中 医 药 大 学 中 西 医 结 合 学 科,Tel: 13822212111,E-mail: wuhuanlinboshi@ aliyun. com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年 7 月第 36 卷第 7 期 CJITWM,July 2016,Vol. 36,No. 7
·777·
来自百度文库
征 10 项。 古 代 文 献 痰 证 的 诊 断 项 目: 咳 痰 ( 0. 2156 ) 、喘 ( 0. 1118 ) 、苔 腻 ( 0. 0344 ) 、脉 滑 ( 0. 0753) 、胸脘满闷( 0. 0791) 、发热( 0. 0753 ) 、呕吐 ( 0. 0966) 、喉中痰鸣( 0. 0501) 、眩晕( 0. 0588 ) 、头身 困重( 0. 0414) 。
示: 痰证与非痰证、其他证型痰证异常明显,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 < 0. 05) ,LDL、TC、TG 与痰证具有相关 性,在不同的研究中得出结果一致性好,对痰证的特异 性强,能够作为痰证的参考指标,BMI 与痰证具有相关 性,可以作为痰证诊断的参考指标。
2. 4 辨证要素病例分析研究 通过现 代 文 文 献 调 查 研 究,得 出 与 痰 相 关 密 切 10 个病种,分别为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癌、糖尿病、癫 痫、冠心病、急性脑血管病( 中风) 、高脂血症、月经不调、 心力衰竭,收集广东省中医院 2015 年1—6月以上病种, 且中医辨证完整的病例共 519 例,收集相关宏观表征并 进行统一标准化,采用频数分析法确定阈值,对于频次 过少指标项目降维处理,病例分为痰证组与非痰证组, 采用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相关指标,采用 OR 值评估宏观表征的权重并进行赋分,结果: 总共得出 痰证原始条目 143 条,对 143 条条目进行筛选,根据频 数分析得出有效项目 29 项,根据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筛 选出宏观表征 8 项,分别为胸闷 ( 3. 11) 、咳痰( 3. 57) 、 苔腻( 1. 74) 、脉滑( 2. 63) 、神疲( 1. 27) 、舌淡暗( 1. 49) 、 苔白( 1. 21) 、脉弦( 1. 65) 。 2. 5 德尔菲( Delphi) 专家咨询法研究 专家咨询研究严格按照德尔菲( Delphi) 专家咨询 法研究过程进行。根据古代文献研究、现代文献研究、 辨证要素病例分析研究结果,按照权重等比进行数据的 转换,统一转换为 0 ~ 3 分,分为 0、1、2、3 分 4 个等级。 根据转化后的诊断项目,制定《中医痰证诊断标准建立 研究———第一轮专家咨询表》,组织了副高职称以上临 床各科专家 30 名进行第一轮专家咨询。经过统计分析 得出《中医痰证诊断标准———初稿》,并纳入广东省中 医院 2015 年 1—6 月病例 322 例进行诊断性研究确定 阈值,将初稿确定分数代回病例中,计算每个病例的总 分,分数的分布为非正态分布,采用百分位数法第五分 位数确定诊断阈值,结果为积分≥4。最后具体结果如 下: 主症: 苔腻( 3 分) 、脉滑( 3 分) 、咳痰( 2 分) ; 次症: 胸 闷 ( 2 分) 、神疲 / 乏力( 1 分) 、纳 呆 ( 1 分) 、喉 中 痰 鸣 ( 1 分) 、脉 弦 ( 1 分 ) 、TC > 5. 72 mmol / L 或 TG > 1. 7 mmol / L或 LDL > 3. 64 mmol / L( 1 分) 、BMI( 肥胖) > 28( 1 分) 。诊断条件: 只要出现一个主症 + 1 个次症或 积分≥4 即可诊断痰证。 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制定《中医痰证诊断标准建立 研究———第二轮专家咨询表》,组织全国中医痰证研究 30 位知名专家( 基本信息见表 1) 。本次参与的专家对 本次研究的中医学理论熟悉程度、痰证临床经验熟悉程 度、对咨询表的内容的熟悉程度均为 100% 熟悉,对痰证
·776·
·指 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年 7 月第 36 卷第 7 期 CJITWM,July 2016,Vol. 36,No. 7
中医痰证诊断标准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痰证学专业委员会( 筹委会)
证候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巨系统[1],证候诊 断研究是建立在广度、深度、基础与深入、数据研究与 临床实际相结合基础上的研究过程。现代科学技术的 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为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提供强有 力的技术支持平台,数据挖掘用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构建证候诊断标准模型的研究是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 之一,是目前中医证候研究的一个热点[2]。潜在类别 技术与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开始应用于证 候诊断的 新 技 术 之 一[3]。 宏 观 表 征 是 一 个 可 感 知 或 测量的显变量,证候是一个不可直接测量感知的潜变 量,结构方程模型是一个能够探讨潜变量与显变量的 线性、非 线 性、空 间 多 维 性、多 阶 等 复 杂 关 系 的 技 术[4]。多种技术 运 用、多 种 方 法 灵 活 使 用、多 角 度 出 发最后进行回归是科学建立证候诊断标准的保障。
2. 2 现代文献研究 采用系统评价的标准化步骤对现代文献数据库进 行检索、分析,得出痰证临床研究文献。由 3 名相互独 立的经过培训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研究人员对 文献进行阅读、提取宏观表征信息、进行数据录入、建 立数据库。对痰证的症状、体征、舌脉象的部分进行标 准化整合,通过频数分析确定删减阈值,对于频次过低 的项目降维处理,采用 SPSS 17. 0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 (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 去除异常点,得出 痰证宏观表征初步条目。 利 用 初 步 条 目,采 用 因 子 分 析( factor analysis,FA) 通 过 反 复 的 调 整 变 量、潜 变 量,探 索 模 拟 模 型,建 立 痰 证 诊 断 模 型,经 LISREL 8. 70 软 件 采 用 结 构 方 程 模 型 (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 进 行 诊 断 模 型 的 探 讨 与 构 建, 对 不 同 的 模 型 进 行 反 复 的 识 别 、拟 合 、修 正 、优 化[采 用验证性因素分析(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 方法],研 究 并 建 立 痰 证 诊 断 模 型。具 体 流 程 及 结 果: 纳入文 献 481 篇,初 次 得 出 宏 观 表 征 272 条; 经 过标 准 化、频 数 分 析、PCA 分 析,筛 选 出 宏 观 表 征 16 项,FA 分析 探 索 模 型,LISREL 8. 70 进 行 CFA 分 析 模 型 ,经 若 干 余 次 的 模 型 调 整 以 及 验 证 ,最 后 纳 入 诊断 项 目 8 个。现 代 文 献 痰 证 的 诊 断 项 目: 苔 腻 ( 0. 65) 、脉滑( 0. 66) ; 咳痰( 0. 173 ) 、胸闷( 0. 1 ) 、舌 胖( 0. 174) 、肥 胖 ( 0. 143 ) 、恶 心 呕 吐 ( 0. 104 ) 、苔 厚 ( 0. 078) 。 2. 3 客观化指标研究 采用系统评价的标准化步骤对现代文献数据库进 行检索、分析,得出痰证临床客观化指标研究文献。通 过频数分析确定删减阈值,频次过少的降维处理,对出 现频率超过 10% 的进行 Meta 分析,分析指标与中医 痰证相关的统一性,相关程度。具体流程及结果: 根据 指定检索词初次检索文献 4 712 篇,标准处理后纳入 文献 481 篇,总共分析出相关指标 114 项,其中血清总 胆固醇( TC) 、甘油三脂( TG) 、高密度脂蛋白( HDL) 、 低密度脂蛋白( LDL) 、超敏 C 反应蛋白( hs-CRP) 、体 重指数( BMI) 、同型半胱氨酸( HCY) 、颈动脉内膜中 层厚度等 15 项指标出现频率超过 10% ; 对血脂相关 项、CRP、BMI、HCY 等指标进行了 43 次 Meta 分析,得 出能够 作 为 诊 断 项 目 为 LDL、TC、TG、BMI。结 果 显
DOI: 10. 7661 / CJIM. 2016. 07. 0776
代文献,现代文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教材、规范、专 著等内容。古代文献检索数据库主要采用中华医典 ( 第 2 版) ; 现代文献数据库主要检索范围包括: 中国 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1979—2015 年 9 月) 、中国生 物医学全文数据库 CBM( 1978—2015 年 9 月) 、万方数 据库( 1982—2015 年 9 月) 、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VIP( 1989—2015 年 9 月)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 据库 ( 1985—2015 年 9 月 ) 、美 国 国 立 医 学 图 书 馆 PubMed( 1966—2015 年 9 月) 。共检索出关于痰证内 容的论述 3 433项。通过相互独立的 3 位研究人员进 行人工阅读内容,对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形成最终统一 意见,对统一结果进行两轮的专家共识,反复修订,形 成“痰”的内涵。中医“痰”的内涵: 指津、液因气化功 能失常在人体内逐渐积聚形成的产物,具有逐渐蓄积、 流动不测、秽浊腐败、凝结积聚、遍布周身、致病广泛的 特点。痰的外延,从外形可分为痰核、痰包、流痰; 从颜 色可分为白痰、红痰、青痰、黑痰、黄痰; 从质地可分为 稀痰、清 痰、稠 痰、胶 痰、血 痰、块 痰、柔 痰、结 核 痰 等。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 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 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 成[6]。“痰证”主要指的是以“痰”作为致病因素在人 体内生成与积蓄所导致的中医证候。
中医痰证学萌芽于春秋战国,起始于秦汉,发展于 宋金元,深化于明清,近现代广泛运用于中医各个疾病 的诊疗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是中医学的重 要组成部 分[5]。 本 次 研 究 目 的 是 建 立 中 医 痰 证 诊 断 标准,对中医痰证的诊断进一步规范化,使广大临床医 生,尤其是从事中医痰证研究的医务人员,更充分了解 中医痰证的中医诊断策略。本研究由陈可冀院士指 导,吴焕林教授牵头,以广东省中医院项目团队为主要 研究力量,汇集了国内中西医界痰证研究著名的专家、 学者,团队在开展古今文献,病例调查等一系列研究的 基础上,进行中医痰证诊断标准的专家深度访谈、专家 咨询。课题组由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基础研究、理 论研究、文献研究、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统计学、 卫生经济学等多学科人员组成,保证了本研究的科学 性、严谨性、客观性。
2 痰证诊断标准的建立研究 2. 1 古代文献研究 全面检索中华医典古代文 献数据库,通过人工阅读的方法筛选与“痰”相关的内 容,经分析整理得出痰证诊断的宏观表征的论述,对痰 证的症状、体征、舌脉象的部分进行规范化整合,通过 频数分析确定删减阈值以及计算频次权重。宏观表征 意义相同的术语进行标准化整合,参考标准: 《中医临 床诊疗 术 语 · 证 候 部 分 》[7]、《中 国 中 医 药 主 题 词 表》[8]、《中 医 诊 断 学 》[9] 和《中 医 病 证 分 类 与 代 码》[10],例如身重、头 身 困 重、头 重 如 裹 统 一 合 并 为 头 身困重。结果: 检索出与“痰”相关古文 30 134 项,与 痰内涵外延、宏观表征相关文献 8 704 项,宏 观 表 征 5 271 项。对文献进行分析后初次获得宏观表征表述 751 项,经过合并后获得宏观表征 287 项。利用频数 分析删减无效统计量的四诊条目,最后筛选出宏观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