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痰证诊断标准_吴焕林
中医内科十个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咳嗽得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就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得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
1.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增高。
3。
1。
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
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3.2.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3.2.3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3. 2.4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3。
2。
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3. 2.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3.2.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3。
2.8肺气亏虚: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
舌淡嫩,苔白,脉弱、3、3疗效评定3.3。
1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
3。
3.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
3。
3.3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2喘病得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喘病就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她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
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
9。
1诊断依据9.1.1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痰的中医辨证诊治初探
痰的中医辨证诊治初探一、中医对谈的认识(一)痰的定义和概念痰是气道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刺激气道所产生,并随咳嗽由气道排出的病理产物,也就是脏腑的病理产物。
痰是一种病态的现象,痰液中包含了粘液、异物、病原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以及坏死脱落的粘膜上皮细胞等成分。
它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咳嗽,并会加重感染。
但应该强调是因咳嗽由气道所排出的分泌物,而非鼻腔和咽喉部位,不伴有咳嗽所产生的分泌物。
这种分泌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痰。
(二)痰的成因祖国医学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密切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
当外邪侵袭人体时,肺失肃降,水道通调障碍,精气必渍肺成饮,聚而成痰,就会出现咳嗽、喘不能平卧等症;脾主运化水湿,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内伤及饮食不节等,也会损伤脾胃,使其失去正常的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三)痰的范围和划分实际上,中医学中“痰”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括了“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有形之痰就是指呼吸道分泌、咳吐而出的痰液。
此外,有些疾病如眩晕、高脂血症、恶心呕吐、心悸气短、神昏或癫狂等病证也可能由痰引起。
但这种看不见的痰,就称作无形之痰。
下面就有形之痰(也就是狭义上所指的具体的痰),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认识,加以论述。
大体上“有形之痰”可分为寒痰、热痰、风痰、湿痰及燥痰。
二、辨痰诊治(一)传统辨痰诊治寒痰症见:咳痰色白清稀,口淡多涎,伴畏寒怕冷,或背冷肢凉,渴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而润,脉弦紧。
病机:寒邪犯肺肺失宣肃治则:宣肺散寒化痰止咳方选: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或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
桂枝6克,半夏9克,干姜6克,细辛3克,杏仁10克,荆芥9克,白前9克。
兼气喘加炙麻黄12克。
调护:积极治疗风寒感冒的同时,多饮白开水,或自行选用些如陈皮、桔梗等化痰的中药泡水喝等。
热痰症见:痰黄黏稠,怕热喜冷饮,便结溲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合格痰标准
合格痰标准
痰液检测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可用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和疾病诊断。
合格痰标准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帮助医生准确解读病人的痰液样本。
以下是合格痰标准的重要内容:
1. 痰量:合格的痰液样本应该具有足够的量,一般建议采集10毫升以上的痰
液样本。
样本的足够量可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颜色和透明度:正常的痰液通常呈现为白色或透明,有时也可能呈现为浅黄色。
深黄或绿色的痰液可能表示存在感染或者其他疾病,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3. 粘度和黏稠度:合格的痰液通常具有一定的粘度,但不应过于凝稠。
如果痰
液过于黏稠,可能说明存在黏液过多的问题,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4. 气味:正常的痰液通常没有明显的气味,如果痰液散发出刺鼻或者恶臭的气味,可能表示存在细菌感染或其他疾病。
5. 痰液的其他特征: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合格的痰液还应该满足其他特定的需求,例如pH值、痰液中细胞的类型和数量等。
这些特征可以根据具体的疾病或检
测需求而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合格痰标准有助于指导医生分析痰液样本,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建议。
通过严格遵守合格痰标准,可以确保病人的痰液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而促进健康问题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当然,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存在,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痰证的常用处方
痰证的常用处方痰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其发病常见咳嗽喘促,眩晕呕吐,癫狂惊痫等,那么痰证在中医上是如何治疗的,这里我们就主要看看痰证的处方用药。
一、概述1.痰证及其常见证型痰是指人体的一种病理产物,较稠浊,是由湿聚而成。
痰证是指痰聚而成病的一种病证。
现在临床上痰证分以下类型:脾不健运,聚湿生痰者,多为湿痰;火热内郁,炼津为痰者,多为热痰;阴虚肺燥,虚火灼津为痰者,多为燥痰;脾肾阳虚、饮邪不化或肺寒留饮者,多为寒痰;痰浊内生,肝风内动,挟痰上扰或外风挟痰者,多为风痰。
2.痰证的常用治法根据痰证的临床分型,痰证的治法可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熄风化痰五类。
凡用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作用,治疗各种痰证的方剂,称为祛痰剂。
相应的祛痰剂则分为燥湿化痰剂、清热化痰剂、润燥化痰剂、温化寒痰剂、熄风化痰剂五大类。
(1)燥湿化痰剂:适用于湿痰证。
症见痰多色白易咳,胸脘痞闷,呕恶眩晕,肢体困倦,舌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滑或弦滑。
湿痰之生,主要责于脾虚。
素体脾胃虚弱,又过食肥甘、生冷之品,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上归心肺,反停聚为痰。
若思虑过度,劳倦伤脾,生活失节,以致中土虚弱,运化无权,水谷精微不归正化,也有生痰之弊。
若久居湿地,或冒雨淋湿,湿邪外侵,内应于脾土,湿土之气同类相召,脾土不能制湿,湿聚为痰。
湿痰为病,变化多端,在肺则咳嗽痰多,在胃则恶心呕吐,胸膈痞闷,在脾则肢体困倦,阻塞清阳不得上升则头眩心悸。
痰多色白易咳,或成块状,舌苔白滑而腻,脉濡缓,俱为湿痰内蕴之证。
燥湿化痰剂,常用燥湿化痰药如半夏、天南星、白芥子、白前等为主组成。
其在组方配伍方面的特点有以下几种:①配伍理气药。
湿为阴邪,痰因气滞,故燥湿化痰剂常配伍理气药;②配伍健脾渗湿药。
湿浊之生,主要责之脾虚,故治湿痰又常配伍渗湿健脾药,既能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又可健脾以杜生痰之源;③配伍扶正之品。
多痰者,血必少,加之温燥化痰药常有易伤阴血之弊,故配伍扶正之品。
肺部痰浊证的中医诊断依据有哪些
肺部痰浊证的中医诊断依据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症状表现咳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咳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呼吸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胸部症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身症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脉象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舌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面色与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诱发因素与病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症状表现111 咳嗽咳嗽是肺部痰浊证常见的症状之一。
咳嗽的声音可能较为沉闷,或伴有咳痰不畅的感觉。
咳嗽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可因个体差异和病情轻重而有所不同。
有时咳嗽可能在清晨或夜间加重,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
112 咳痰痰的性质和量是诊断肺部痰浊证的重要依据。
痰液多为白色或灰白色,质地较为稠厚,有时可能带有泡沫。
痰量较多,容易咳出,或者咳痰困难,感觉痰液黏着在气道内。
113 呼吸状况患者可能出现呼吸不畅,呼吸时有痰鸣音,尤其在深呼吸或活动后更为明显。
呼吸短促,感觉气不够用,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114 胸部症状胸部可能有闷胀感或疼痛感,自觉胸部满闷不舒。
有时还可能伴有胸部的压迫感,影响正常的呼吸和活动。
115 全身症状可能出现身体沉重、乏力、疲倦,容易困倦,食欲减退,胃脘胀满等全身性的不适症状。
12 脉象特征脉象多为滑脉,脉象圆滑流利,如盘走珠。
有时也可能出现弦滑脉,脉弦而滑。
13 舌象特点舌苔多为白腻或厚腻,舌体可能较为胖大,边有齿痕。
舌质的颜色可能偏淡或正常。
14 面色与神态面色多暗淡或微黄,神态可能显得困倦、无神,缺乏活力。
15 诱发因素与病史长期吸烟、居住环境潮湿、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生冷食物等)、情志不畅(忧郁、焦虑等)等都可能是诱发肺部痰浊证的因素。
痰病的辨证论治之无形之痰
痰病的辨证论治之无形之痰1.风痰在肝眩晕头痛,口眼㖞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肢体麻木,呕吐痰涎,或喉中痰鸣,苔薄腻脉弦。
面神经瘫痪、脑血栓、脑栓塞、脑炎后遗症等病均可见此证。
此乃内风挟痰,治当平肝熄风化痰,可选用牵正散或天麻钩藤饮合导痰汤化裁。
常用药物有桑叶、白蒺藜、钩藤、全蝎、僵蚕、白附子、陈胆星、法半夏、郁金等。
2.痰迷心窍癫狂痫厥,精神失常,神情呆滞,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苔黄腻,脉弦滑。
精神分裂症、癫痫、脑血管意外、神经官能症、某些心脏病可见此证。
治以化痰开窍,导痰汤为代表方剂。
常用药物有竹沥、半夏、橘皮、茯苓、菖蒲、远志、矾水郁金、陈胆星、天竺黄等。
3.痰郁于肝胸闷,咽部似有物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颈部甲状腺肿大,情志不畅时症情加重,苔薄腻,脉弦滑。
咽部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可见此证。
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可选用半夏厚朴汤或四海舒郁丸加减。
常用药物有苏梗、柴胡、郁金、半夏、陈皮、茯苓、浙贝母、黄药子、夏枯草等。
4.痰瘀阻胸胸骨后或心前区阵发性疼痛,或向后背放射,胸闷有紧压感,呕恶,苔白厚腻,舌质紫。
冠心病、心肌梗死可见此证。
治宜通阳化痰、行气化瘀。
仿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常用药物全瓜蒌、薤白、姜半夏、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等。
5.痰蕴脾胃胃脘痞闷,嗳气,恶心,呕吐痰涎,腹鸣且胀,食少神疲,身重嗜睡,大便溏解,苔白腻,脉濡缓。
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等消化系统的某些慢性疾病可见此证。
治当健脾和胃化痰,仿香砂六君子汤合二陈平胃散加减。
常用药物有木香、砂仁、苍术、白术、茯苓、姜半夏、陈皮、厚朴等。
6.痰浊中阻眩晕阵作,头重如蒙,如坐舟车,恶心呕吐痰涎,胸闷脘痞,食少,苔白腻,脉弦滑。
内耳迷路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神经官能症等病可见此证。
治宜化痰和中定眩。
方剂可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常用药物姜半夏、白术、陈皮、天麻、白蒺藜、茯苓、泽泻等。
7.痰动于肾气喘气短,咳唾痰沫,腰酸膝软膝肿,面目黧黑,脉沉细滑,苔白滑。
痰证之诊断
痰证之诊断痰证的诊断在“痰证的病因病机”一节中多已述及。
今再约略言之。
一、因性诊断大凡痰,人所易知者,肺中所生,咳唾而出,或白或黑或黄,稀稠不等,此为痰。
除此之外,凡与此相类者皆为痰。
概括痰证之特性,大约有三:其一,痰性污浊;其二,痰性结聚;其三,痰性粘着;其四,痰性阻滞。
据此特性,结合其他表现,综合分析,诊断则不难矣。
简述如下。
1、痰性污浊污浊者,与光洁相反者也。
在发,则头发油腻。
在面,则面部污秽不洁,粘腻,或生斑片。
在眼,则眼屎甚多,或两目昏然,若雾若蒙。
在鼻,则鼻涕多而浊。
或缘涕而塞,亦有原本不见鼻涕,而仅觉鼻塞,服药后鼻涕出甚多,而鼻塞之病遂愈者,后附有病案可参观。
在耳,则耳垢不断。
在口,则流涎不止。
在身,则粘汗不绝,衣衫易污。
在气道,则吐痰频仍。
在咽喉,则口多浊唾。
在前阴,则尿浊、带下、阴囊潮湿。
在谷道,则大便溏或不成形。
在手,则多汗。
在足,则潮湿糜烂,所谓脚气之类,多缘于此。
2、痰性结聚结聚者,成块成团,有形之病变也。
如:皮生囊肿,组织生肿瘤,腮腺肿大,前列腺肥大,肛生痔疮,脏器结石,器官肥大或肥厚,椎管狭窄,管道肿粗、管腔变窄。
3、痰性粘着粘(Nian)者,与滑利相反,如身体发粘,此当长夏之时,身有痰湿者,恒有此感觉。
如口中发粘,此乃痰涎上溢所致。
如阴部发粘,此乃痰湿下溜所致。
粘反于滑利,而不远于涩。
故极易导致留着。
留着于目,则眼眵多而粘,以致晨起两目难睁;留着于胃,则胃脘不畅而痞满;留着于经络,则经络为之不畅:或麻,或痛,甚则发木乃至坏疽矣;留着于心脑血管,则血行不畅而蹇涩:轻则供血不足,重则引发栓塞。
4、痰性阻滞阻滞者,阻挡、滞留而不通也。
痰性既粘腻,粘腻则留着,则极易阻滞。
如在鼻,则鼻窍不通。
如在咽,则咽喉生堵塞感,俗称梅核气是也。
如在肺系,则呼吸为之不畅。
如在心,则心前如有物压。
如在动脉,则血气为之不畅。
如在胸,则胸为之憋闷。
如在胃脘,则胃脘为之痞塞。
如在大肠,则大便为之难排。
痰-中医辨证
痰-中医辨证
2014-05-07
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寒痰: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
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
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风痰: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10克。
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O克,银花12克。
热痰: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生石膏30克,黄芩1O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湿痰: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
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二陈汤加味:制半夏10克,橘红10克,茯苓lO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15克,苍白术各10克。
燥痰: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中医辨证痰的种类
中医辨证痰的种类
中医将痰分为五种类型,即寒痰、热痰、燥痰、湿痰和风痰。
每种痰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和成因:
1. 寒痰: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
其痰颜色为白色,形状较为稀薄,患者通常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
2. 热痰:由热邪入肺或风寒日久不愈,入里化热所致。
痰黄粘稠,形状结块,患者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
3. 燥痰: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引起。
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患者自觉口鼻咽燥。
4. 湿痰: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从而湿聚为痰。
痰为白色稀水样,患者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
5. 风痰:由风邪伤肺即伤风引起,初起痰白稀,后可转为黄黏痰,患者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中医获取更专业的判断和建议。
中医痰证诊断标准
中医痰证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相关理化指标。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痰证学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医痰证诊断标准》中,主症包括苔腻、头身困重、BMI(身体质量指数)>28,次症包括脉滑、咯痰、鼻鼾、胸腹满闷、头昏、总胆固醇>5.72mmol/L或甘油三酯>1.70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3.64mmol/L 等。
诊断条件为只要出现1个主症+1个次症或积分达到一定程度即可诊断为痰证。
广东省中医院的研究也提出了类似的痰证诊断标准,包括苔腻、脉滑、咳痰等主症和胸闷、神疲、乏力、纳呆、喉中痰鸣、脉弦等次症,以及血脂指标和BMI 等。
这些标准都是基于中医证候具有复杂性、非线性、非定量等特征,因此需要从整体把握,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在中医理论中,痰不仅仅是局限于肉眼可见的有形之物或某种理化指标,而是多种临床表征及理化指标的综合体现,致病广泛,变化多端,并广泛分布于多种疾病的不同阶段。
因此,对于痰证的诊断需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痰饮水湿诊断标准
痰饮水湿诊断标准一、诊断标准1.痰饮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内科学》及相关的中医诊疗指南,痰饮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a.咳嗽、咳痰,痰液多为白色或灰色,质地黏稠,难以咳出;b.胸闷、气短、喘息、气促等症状;c.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滑或濡;d.胸部X线片或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肺部炎症或肺纹理增粗等异常。
2.水湿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内科学》及相关的中医诊疗指南,水湿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a.身体沉重乏力,肢体困重,行动不便;b.食欲减退,脘腹胀满,大便溏泄;c.舌苔厚腻,脉象濡缓;d.实验室检查发现有水肿、腹水等异常。
二、病因病机1.痰饮水湿的病因多为外感寒湿、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
寒湿之邪侵袭人体,导致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停聚而成痰饮水湿。
2.病机主要为寒湿困脾、肺失宣降、肾不化水。
寒湿困脾,则脾气不升,水湿内停;肺失宣降,则水液不布,痰饮内生;肾不化水,则水液泛滥,溢于肌肤。
三、症状表现1.痰饮的症状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喘息、气促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舌苔白腻或黄腻、脉象滑或濡等脾胃症状。
2.水湿的症状表现主要为身体沉重乏力、肢体困重、行动不便等运动系统症状,以及食欲减退、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消化系统症状。
此外,还可能伴有水肿、腹水等体征。
四、鉴别诊断1.与风热感冒相鉴别: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鼻塞等,痰饮水湿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且舌苔白腻或黄腻。
2.与慢性支气管炎相鉴别: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可伴有喘息、气促等症状,但痰饮水湿主要表现为身体沉重乏力、肢体困重等症状。
3.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相鉴别: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但痰饮水湿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
五、治疗原则1.祛湿化痰:针对痰饮水湿的病因病机,治疗应以祛湿化痰为主。
可采用芳香化湿、祛痰止咳等方法进行治疗。
如可使用陈皮、桔梗等中药材进行化痰止咳。
中医学 “津液辨证”——痰证
中医学“津液辨证”——痰证
痰证是指痰浊停聚或流窜于脏腑、组织之间,临床以痰多、胸闷、呕恶、眩晕、体胖、包块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一、证候表现
咳嗽痰多,痰质黏稠,胸脘痞闷,恶心纳呆,呕吐痰涎,头晕目眩,形体肥胖,或神昏而喉间痰鸣,或神志错乱而为癫、狂、痴、痫,或肢体麻木、半身不遂,或某些部位出现圆滑柔韧的包块等,舌苔腻,脉滑。
二、证候分析
痰证临床表现多端,故有“百病多因痰作”“怪病多痰”之说。
痰浊阻肺,宜降失常,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咯痰;肺气不利,则胸闷不舒;痰浊中阻,胃失和降,可见脘痞,纳呆,泛恶,呕吐痰涎等症;痰蒙清窍,则头晕目眩;湿泛于肌肤,则见形体肥胖;痰蒙心神,则神昏、神乱;痰结皮下肌肉,凝聚成块,则身体某些部位可见圆滑柔韧的包块,如在颈部多为瘰疬、瘿瘤,在肢体多为痰核,在乳房多见乳癖;痰阻咽喉多见梅核气;痰停经络,气血不畅,可见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苔腻,脉滑,为痰浊内阻之象。
根据痰的性状及兼症的不同,痰证又有寒痰、热痰、湿痰、燥痰,以及风痰、瘀痰之分。
三、辨证要点
咳吐痰多、胸闷、呕恶、眩晕、体胖、局部圆韧包块、苔腻、脉滑等为主要表现。
调脾护心法对冠脉搭桥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广东省中医院 心脏中心 吴焕林教授
1
研究对象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
WHO 1987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 ACC/AHA1999冠状动脉搭桥指南。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邓铁涛教授经验,结合《中药新
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基本证型——气虚痰瘀
合并证型——瘀血停滞、气阴两虚、心阳不足
2
纳入标准
调脾护心法对冠脉搭桥患者临床 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The effect of method of regulating spleen and heart with TCM on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quality of life of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patients
9
心功能变化
* 至术后3个月,
60
试验组LVEF水
45
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1)。
30
15
试验组
0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10
SF-36生存质量评价(一)
90
* *
** * **
75
60
45
30
15
试验组 治疗后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身体疼痛 总体健康 活力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 健康变化
0
对照组 治疗后
两组治疗前后SF-36计分比较( *P<0.05, * *P<0.05 )
11
SF-36生存质量评价(二)
60
40
*
20
*
*
**
试验组 对照组
诊治痰的全套功夫
诊治痰的全套功夫《诸病源候论》说:“人皆有痰,少者不能为害,多则为害”,这指出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必然产物,是否致病取决于痰数量的多与少。
饮、痰二者,从形质而言,清稀者为饮,稠浊者为痰。
痰即煎炼之饮,饮即稀薄之痰。
痰、饮二者,从存在的部位而言,《类证治裁》说: “饮唯停蓄肠胃,痰则随气升降,遍身皆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
古语有云:“百病多由痰作祟, 怪病从痰治”,可见痰致病之广,如果掌握了诊治痰可以治好许多病以及疑难病,并且一劳永远受益也!一,【诊断痰证的标准】诊断痰证望舌最准确,因此四诊以舌诊为主。
1,{四诊}主症:苔腻,脉滑,脘痞。
次症:头蒙,胸闷,咯痰,返酸,呕恶,白带多,大便溏而不爽,肥胖,头发油腻,痤疮。
2 ,{判定}(1)具有主症中的任何两个症状,即可以判定为痰证。
(2)具有苔腻或者脉滑,同时又具有次症中的任何两个症状,即可以判定为痰证。
(3)具有脘痞,同时又具有次症中任何三个症状,即可以判定为痰证。
3,{舌诊}望舌质观正气之虚实,视舌苔看邪气之轻重。
舌质与舌苔必须互相参照,综合分析。
(1)舌苔黄厚而干为痰热壅盛,或顽痰化火。
(2)舌质淡红,舌体无力转动,苔白厚滑腻,为痰湿阻络的舌萎。
(3)舌质淡而肥大,苔滑腻,为阳虚痰湿内停。
(4)舌质红绛苔滑腻,为邪热入营,素有痰火,以致痰诞内闭之候,必防痉厥。
(5)舌质红绛,舌麻木,苔黄腻或黄厚而燥,为痰火上壅。
(6)舌伸出不收,舌体胀满,苔黄腻为心火挟痰。
(7)舌纵,舌强硬难出,为风痰闭阻经络。
(8)吐弄舌,痰涎壅盛,醒后如常人,为风痰气逆上扰的痰痫证。
(9)舌麻木,苔腻或滑为风痰阻滞。
(10)舌质绛上浮粘腻苔,发于夏日为暑蒸湿浊成痰,舌质紫苔腻而干为痰火扰心,舌质淡紫苔滑腻,为阳虚痰盛,或痰瘀同病。
二,【痰概念名词体系】知道痰概念的名词体系,见之则知道是什么意思,讲述于下:1,描述痰结聚程度的概念,如:痰积,痰实,痰结,痰滞。
肺部痰湿证的中医辨证特点是什么
肺部痰湿证的中医辨证特点是什么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肺部痰湿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证候类型。
要准确理解和诊断肺部痰湿证,就需要深入了解其辨证特点。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什么是痰湿。
痰湿是人体津液代谢失常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就好像是身体里的“垃圾”没能及时清理出去,堆积在了一起。
当痰湿停聚在肺部时,就形成了肺部痰湿证。
从症状上来看,患者常常会有咳嗽,而且咳嗽的声音较为沉闷,感觉痰在肺里出不来。
痰量一般较多,质地较为黏稠,有的甚至呈白色块状。
同时,患者可能会伴有胸闷、气短的感觉,总觉得胸部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呼吸不顺畅。
此外,还可能出现喉咙中有痰鸣声,仿佛总有一口痰卡在那里。
在舌象和脉象方面,肺部痰湿证的患者舌头往往比较胖大,边上可能会有齿痕,舌苔白腻或者白滑。
脉象多为濡滑或弦滑。
濡滑脉象就像是摸到了柔软而滑利的东西;弦滑脉象则既有琴弦般紧张的感觉,又带有滑利之象。
再从面色和神态来看,患者的面色可能较为暗淡,没有光泽,神情也可能略显困倦、慵懒,总是提不起精神来。
这是因为痰湿阻碍了气血的运行和营养的输送,导致身体得不到足够的滋养和能量。
在发病原因方面,肺部痰湿证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比如,长期饮食不节,喜欢吃肥甘厚味、生冷食物,这些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水湿不能正常代谢,从而聚湿生痰,上犯于肺。
另外,长期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或者外感湿邪,也容易侵袭肺部,导致痰湿内生。
还有一些人的体质因素,本身就是痰湿体质,稍微不注意就容易出现肺部痰湿的问题。
对于肺部痰湿证的辨证,还需要与其他相似的证候进行区分。
比如,与肺热炽盛证相比,肺热炽盛证的咳嗽多为剧烈的干咳,或者痰少而黄稠,伴有高热、口渴、咽痛等症状;而肺部痰湿证则以痰多、咳嗽沉闷为主要特点。
与肺阴虚证相比,肺阴虚证的咳嗽多为干咳无痰,或者痰少而黏,伴有口干咽燥、潮热盗汗等阴虚表现;而肺部痰湿证则是痰量多且黏稠。
在治疗方面,中医常采用燥湿化痰、宣肺止咳的方法。
《丹溪心法》治疗痰证的组方用药规律
(1GuangdongProvincialHospitalofChineseMedicine,Guangzhou510120,China;2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 Beijing100700,China;3ShenzhenHospitalofChineseTraditionalMedical,Shenzhen518000,China)
半夏
79
川芎
甘草
68
黄连
生姜
48
人参
茯苓
46
瓜蒌
陈皮
46
青黛
胆南星
44
枳壳
黄芩
39
滑石
苍术
36
白芍
白术
35
当归
香附
31
黄柏
29
神曲
16
28
防风
14
20
桔梗
14
20
浙贝母
12
19
厚朴
12
17
青皮
11
17
皂角
11
17
栀子
10
17
桃仁
10
17
表 2 161首处方中支持度为 14的药物组合
支持
支持
药物组合
药物组合
朱震亨是中国金元时期著名四大医家之一。其 对杂病的治疗颇有心得,故后世亦有“杂病宗丹溪” 之说。丹溪论治杂病,多将其病因归结于 “痰”,提 倡“百病兼痰”,其观点为后世痰证学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目前临床上一些常见慢性病,如冠心病、高脂 血症、高血 压 等 常 迁 延 难 愈,而 选 择 从 “痰 ”论 治 作 为 治 疗 的 突 破 点 [17],却 能 收 到 满 意 疗 效。2016年 由广东省中医院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继承人吴
肺部痰浊证的中医诊断依据有哪些
肺部痰浊证的中医诊断依据有哪些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肺部痰浊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证候。
要准确诊断肺部痰浊证,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诊断依据。
首先,从症状表现来看。
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且咳嗽的声音较为沉闷,往往伴有较多的痰液。
这些痰液的质地和颜色也有所不同,可能是白色稀痰,也可能是黄色稠痰,有时还会带有腥味。
痰液量较多,不容易咳出,或者咳出后不久又会产生新的痰液。
呼吸方面,患者会感到呼吸不畅,胸部有闷胀感,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在那里。
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
在身体感受上,患者可能会觉得身体沉重、困倦乏力,四肢无力,不愿意活动。
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等不适。
从舌象观察,舌头的表现也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
一般来说,肺部痰浊证患者的舌头可能会比较胖大,舌边可能会有齿痕。
舌苔往往是白腻或者黄腻的。
白腻苔多见于寒湿痰浊,黄腻苔则多见于湿热痰浊。
脉象方面,常见的脉象为滑脉。
滑脉的特点是脉搏跳动流畅,如盘走珠,往往提示体内有痰湿。
问诊也是诊断肺部痰浊证的重要环节。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比如是否长期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是否喜欢吃油腻、甜腻的食物,是否有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还会了解患者的发病过程,比如咳嗽是突然发生还是逐渐加重的,痰液的产生有没有明显的诱因等。
此外,患者的既往病史也具有参考价值。
如果患者之前有过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那么出现肺部痰浊证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中医诊断肺部痰浊证还会考虑到季节和地域因素。
比如在潮湿的季节或者居住在气候潮湿的地区,人体更容易受到湿邪的侵袭,从而导致肺部痰浊的产生。
对于肺部痰浊证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方法,全面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在望诊中,除了观察舌象,医生还会注意患者的面色。
肺部痰浊证患者的面色可能会比较暗淡,没有光泽,甚至可能会出现面部浮肿的情况。
闻诊方面,医生会倾听患者的咳嗽声音、呼吸声音等。
痰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痰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痰毒是感受风热湿毒,气血被毒邪壅塞于皮肉之间,继而炼液成痰,痰毒互阻,结块而肿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本病包括颈痈、腋痈、胯腹痈。
相当于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1 诊断依据
1.1 在颈、腋、腹股沟等处,起核状肿块。
初起皮色不变掀热疼痛;化脓时皮色转红,疼痛加重,核块变软,有应指感;溃后脓出稠黄。
1.2 有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1.3 发病前多数有外感风热及在相应部位有急、慢性感染病灶或皮肤创伤史。
1.4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 证候分类
2.1 风热痰毒:肿块发生在颌颈部,全身恶寒发热,头痛,口干,咽痛。
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2 肝郁痰火:肿块发生在腋下,全身发热,头痛,胸胁牵痛,口苦咽干。
舌红,苔黄,脉弦数。
2.3 湿热蕴结:肿块发生在腹股沟部,全身发热,患肢拘急,小便黄热。
苔黄腻,脉数。
2.4 热胜酿脓:局部皮肤红肿发亮,焮热疼痛,肿块变软,有应指感。
全身发热,口干。
舌红,苔黄,脉滑数。
2.5 余毒凝滞: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红肿热痛亦轻,唯肿块僵硬不消。
3 疗效评定
3.1 治愈:未化脓者局部肿块消散;溃后疮口愈合,发热等全身症状消退。
3.2 好转: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红肿热痛减轻,肿块僵硬缩小者。
3.3 未愈:局部及全身症状加重。
痰湿介绍-无形之痰
痰湿介绍-无形之痰那么“无形之痰”是什么,我们该怎样来判断“无形之痰”的存在呢?中医判断体内有“无形之痰”的依据有四个。
①肥胖。
中医说的“肥人多痰湿”,就是指肥胖的人体内多有“无形之痰”存在,因为脂肪具有“痰”的秽浊、黏滞、稠厚的特性,它是积聚在体内的水湿中的秽蚀部分凝聚而成。
②舌苔厚腻。
厚腻的舌苔,是体内水湿秽浊过多最直观的表现。
③肿块。
凡是肿块颜色不红,突起于皮肤表面,呈结节状,按之软或韧。
内含水液、黏液或黏胨样物质的,在中医上都称为“痰块”。
④滑脉。
中医按脉象在指下的不同感觉,将其分为二十多种,滑脉就是其中之一中医对滑脉的描述是“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就是指我们摸到的脉象就像是珠子在光滑的盘子上滚动这么流利迅捷,滑脉的出现是体内有痰浊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也是中医诊断“痰”的主要依据之一。
根据中医对痰的认识,借助西医的微观检查,可使“无形之痰”的概念更具体化和直观化。
比如说西疾上的高血脂症、囊肿、淋巴结结核、骨结核等,这些疾病都具有秽浊、黏滞、稠厚的特征表现,因而也可以认为这些病是痰引起的,这样,西医的检查成为了中医望、闻、问、切的延伸。
而通过中医对痰的产生机理的认识,我们便可以把这些疾病的产生和人体的整体平衡状态联系起来,为疾病找到根本性的治疗手段。
比如说高血脂症、囊肿、淋巴结结核,这些疾病都符合中医痰的特性,它们产生的根本原因当然也是和脾的运化失常、水湿痰浊在体内过度积聚有关,所以可以通过健脾助运、化痰软坚的方法来治疗。
而且由于从根源上杜绝了“痰”的生成,治疗效果是长久的。
在这里我可以举两个例子。
一位高血脂症患者,服用舒降之、力平脂等没有明显效果,自觉头晕乏力,精神不振,胃纳不佳,白天嗜睡,夜间多梦,心慌心悸,大便经常不成形,面色无华,舌苔淡白,两手的脉象都细微无力。
我诊断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导致体内痰浊凝聚,留滞于血脉之中,影响气血运行而发病。
给予健脾化痰的中药7剂:炒白术30克,党参15克,陈皮10克,半夏l0克、甘草6克,茯苓15克,橘络6克,胆南星l0克,焦山楂15克,生姜5片。
喉部有痰诊断详述
喉部有痰诊断详述*导读:喉部有痰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1.声嘶:为主要症状,一般为上午轻、下午重;讲话少时轻,多时重。
声嘶初期为间歇性,日久变为持续性。
2.喉部分泌物增多:病人常感喉部有痰液附着,喉部干燥不适,但痰粘稠,不易咳出。
喉部有痰的鉴别诊断:1、喉咙冒黏液:黏液:体内分泌出来的黏稠液体。
喉咙冒黏液可能有炎症,慢性的可能较大。
2、咽部粘膜弥漫充血:急性咽炎(acute pharyngitis)是咽粘膜,并波及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之后或为上呼吸道感染之一部分。
亦常为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或为急性传染病之前驱症状。
3、喉部堵塞感:可见于喉粘液囊肿,喉粘液囊肿多由炎症刺激引起粘膜下粘液腺管阻塞所形成,或少数困发育期粘液腺管阻塞后腺腔扩张,粘液储留所致。
临床上小者多无症状,偶在喉镜检查时发现,少数病例可有异物感。
大者可有咽喉阻塞惑。
继发感染时,有喉痛。
若涉及声门则有声嘶或咳嗽,甚至呼吸困难,尤其新生儿或婴儿先天性囊肿,常可出现喉阻塞症状。
喉粘液囊肿最常见的部位是会厌舌面。
喉镜检查见呈半球形,表面光滑,微黄或淡红色,可吸出乳白或褐色液体。
治疗:(一)病因治疗:适当禁声,避免过度用嗓,戒除烟酒嗜好,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病变。
(二)采用蒸气吸入、雾化吸入或超短波治疗,消除炎症。
(三)声带息肉、或时间较长的声带小结,可行手术摘除(全麻显微手术可彻底切除病变而又不损伤正常组织,应为首选手术方法)。
(四)中医中药: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给以治疗,对痰粘不化,声音嘶哑者,可用海僵汤。
说话易累,气短、声嘶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喉部有痰的诊断,喉部有痰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喉部有痰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76·
·指 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年 7 月第 36 卷第 7 期 CJITWM,July 2016,Vol. 36,No. 7
中医痰证诊断标准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痰证学专业委员会( 筹委会)
证候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巨系统[1],证候诊 断研究是建立在广度、深度、基础与深入、数据研究与 临床实际相结合基础上的研究过程。现代科学技术的 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为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提供强有 力的技术支持平台,数据挖掘用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构建证候诊断标准模型的研究是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 之一,是目前中医证候研究的一个热点[2]。潜在类别 技术与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开始应用于证 候诊断的 新 感 知 或 测量的显变量,证候是一个不可直接测量感知的潜变 量,结构方程模型是一个能够探讨潜变量与显变量的 线性、非 线 性、空 间 多 维 性、多 阶 等 复 杂 关 系 的 技 术[4]。多种技术 运 用、多 种 方 法 灵 活 使 用、多 角 度 出 发最后进行回归是科学建立证候诊断标准的保障。
中医痰证学萌芽于春秋战国,起始于秦汉,发展于 宋金元,深化于明清,近现代广泛运用于中医各个疾病 的诊疗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是中医学的重 要组成部 分[5]。 本 次 研 究 目 的 是 建 立 中 医 痰 证 诊 断 标准,对中医痰证的诊断进一步规范化,使广大临床医 生,尤其是从事中医痰证研究的医务人员,更充分了解 中医痰证的中医诊断策略。本研究由陈可冀院士指 导,吴焕林教授牵头,以广东省中医院项目团队为主要 研究力量,汇集了国内中西医界痰证研究著名的专家、 学者,团队在开展古今文献,病例调查等一系列研究的 基础上,进行中医痰证诊断标准的专家深度访谈、专家 咨询。课题组由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基础研究、理 论研究、文献研究、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统计学、 卫生经济学等多学科人员组成,保证了本研究的科学 性、严谨性、客观性。
DOI: 10. 7661 / CJIM. 2016. 07. 0776
代文献,现代文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教材、规范、专 著等内容。古代文献检索数据库主要采用中华医典 ( 第 2 版) ; 现代文献数据库主要检索范围包括: 中国 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1979—2015 年 9 月) 、中国生 物医学全文数据库 CBM( 1978—2015 年 9 月) 、万方数 据库( 1982—2015 年 9 月) 、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VIP( 1989—2015 年 9 月)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 据库 ( 1985—2015 年 9 月 ) 、美 国 国 立 医 学 图 书 馆 PubMed( 1966—2015 年 9 月) 。共检索出关于痰证内 容的论述 3 433项。通过相互独立的 3 位研究人员进 行人工阅读内容,对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形成最终统一 意见,对统一结果进行两轮的专家共识,反复修订,形 成“痰”的内涵。中医“痰”的内涵: 指津、液因气化功 能失常在人体内逐渐积聚形成的产物,具有逐渐蓄积、 流动不测、秽浊腐败、凝结积聚、遍布周身、致病广泛的 特点。痰的外延,从外形可分为痰核、痰包、流痰; 从颜 色可分为白痰、红痰、青痰、黑痰、黄痰; 从质地可分为 稀痰、清 痰、稠 痰、胶 痰、血 痰、块 痰、柔 痰、结 核 痰 等。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 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 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 成[6]。“痰证”主要指的是以“痰”作为致病因素在人 体内生成与积蓄所导致的中医证候。
示: 痰证与非痰证、其他证型痰证异常明显,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 < 0. 05) ,LDL、TC、TG 与痰证具有相关 性,在不同的研究中得出结果一致性好,对痰证的特异 性强,能够作为痰证的参考指标,BMI 与痰证具有相关 性,可以作为痰证诊断的参考指标。
2. 4 辨证要素病例分析研究 通过现 代 文 文 献 调 查 研 究,得 出 与 痰 相 关 密 切 10 个病种,分别为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癌、糖尿病、癫 痫、冠心病、急性脑血管病( 中风) 、高脂血症、月经不调、 心力衰竭,收集广东省中医院 2015 年1—6月以上病种, 且中医辨证完整的病例共 519 例,收集相关宏观表征并 进行统一标准化,采用频数分析法确定阈值,对于频次 过少指标项目降维处理,病例分为痰证组与非痰证组, 采用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相关指标,采用 OR 值评估宏观表征的权重并进行赋分,结果: 总共得出 痰证原始条目 143 条,对 143 条条目进行筛选,根据频 数分析得出有效项目 29 项,根据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筛 选出宏观表征 8 项,分别为胸闷 ( 3. 11) 、咳痰( 3. 57) 、 苔腻( 1. 74) 、脉滑( 2. 63) 、神疲( 1. 27) 、舌淡暗( 1. 49) 、 苔白( 1. 21) 、脉弦( 1. 65) 。 2. 5 德尔菲( Delphi) 专家咨询法研究 专家咨询研究严格按照德尔菲( Delphi) 专家咨询 法研究过程进行。根据古代文献研究、现代文献研究、 辨证要素病例分析研究结果,按照权重等比进行数据的 转换,统一转换为 0 ~ 3 分,分为 0、1、2、3 分 4 个等级。 根据转化后的诊断项目,制定《中医痰证诊断标准建立 研究———第一轮专家咨询表》,组织了副高职称以上临 床各科专家 30 名进行第一轮专家咨询。经过统计分析 得出《中医痰证诊断标准———初稿》,并纳入广东省中 医院 2015 年 1—6 月病例 322 例进行诊断性研究确定 阈值,将初稿确定分数代回病例中,计算每个病例的总 分,分数的分布为非正态分布,采用百分位数法第五分 位数确定诊断阈值,结果为积分≥4。最后具体结果如 下: 主症: 苔腻( 3 分) 、脉滑( 3 分) 、咳痰( 2 分) ; 次症: 胸 闷 ( 2 分) 、神疲 / 乏力( 1 分) 、纳 呆 ( 1 分) 、喉 中 痰 鸣 ( 1 分) 、脉 弦 ( 1 分 ) 、TC > 5. 72 mmol / L 或 TG > 1. 7 mmol / L或 LDL > 3. 64 mmol / L( 1 分) 、BMI( 肥胖) > 28( 1 分) 。诊断条件: 只要出现一个主症 + 1 个次症或 积分≥4 即可诊断痰证。 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制定《中医痰证诊断标准建立 研究———第二轮专家咨询表》,组织全国中医痰证研究 30 位知名专家( 基本信息见表 1) 。本次参与的专家对 本次研究的中医学理论熟悉程度、痰证临床经验熟悉程 度、对咨询表的内容的熟悉程度均为 100% 熟悉,对痰证
2 痰证诊断标准的建立研究 2. 1 古代文献研究 全面检索中华医典古代文 献数据库,通过人工阅读的方法筛选与“痰”相关的内 容,经分析整理得出痰证诊断的宏观表征的论述,对痰 证的症状、体征、舌脉象的部分进行规范化整合,通过 频数分析确定删减阈值以及计算频次权重。宏观表征 意义相同的术语进行标准化整合,参考标准: 《中医临 床诊疗 术 语 · 证 候 部 分 》[7]、《中 国 中 医 药 主 题 词 表》[8]、《中 医 诊 断 学 》[9] 和《中 医 病 证 分 类 与 代 码》[10],例如身重、头 身 困 重、头 重 如 裹 统 一 合 并 为 头 身困重。结果: 检索出与“痰”相关古文 30 134 项,与 痰内涵外延、宏观表征相关文献 8 704 项,宏 观 表 征 5 271 项。对文献进行分析后初次获得宏观表征表述 751 项,经过合并后获得宏观表征 287 项。利用频数 分析删减无效统计量的四诊条目,最后筛选出宏观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