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
高考复习之——正解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1. 比喻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 能构成比喻。 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 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小路上 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 C.一 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 一 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 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 棉花上似的。
修辞训练——比拟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2年春季高考试题)
A.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 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 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 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容易误解为把话语比喻成“棉球”不恰 当。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此比喻就医务人 员来说,并且其对象是病人,在特定的场合 中是合适的。
修辞格介绍
1. 比喻
比喻几种特殊形式。
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 本体同喻体并列 来的都是血。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本体同喻体同位
这里是花的海洋。
本体修饰喻体
书籍——人类的朋友。殊形式。 通感:一种特殊的比喻——感觉间 的互相沟通。 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 的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雪在下,像小夜曲,又像交响乐; (宋 · 秦观《浣溪沙》) 交响乐中飞翔。(刘白羽《长江三峡》) 像二胡奏出的悲怆哀婉的老歌,又像钢琴弹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出的激昂有力的新曲。 作者把荷花的似有似无的清香比作“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以听觉写嗅觉才能 感到的事物,准确而形象地表现了荷香似有 似无,忽有忽无的特点。
高考语文【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
(4)注意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 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 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 来”,这句的夸张有失真实。
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 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 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 奏鲜明,长于抒情。
[微积累] 对偶与排比的区别
①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 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 似,字数要求不太严格。
②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 的提示语,使排比内容互相衔接,给人们紧凑密集之感;而典 型的对偶句上下两句不重字。
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 修辞格来表现。
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 张。
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 (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 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2)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a.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 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 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 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②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 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 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处。
修辞格
2. 衬托(烘托)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长恨歌》 用“六宫粉黛”来突出杨贵妃的 美,用“悬崖白丈冰”来衬托花枝的“俏”, 从事物的反面来衬托,这种方法叫“反衬”。 1. 1.反衬 反衬 已是悬崖白丈冰,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卜算 子 · 咏梅》
2. 衬托(烘托) 对比 反衬
.语意双关
1. 双关 风来花底鸟语香 鸟抛软语丸丸落 背诵《荷塘月色》中使用通感的语句。
2. 通感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 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 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彼 此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这叫通感,也叫移觉。 通感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 来表达,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去获得具体生动 的形象。 十一月,广州还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北国名城 哈尔滨早已草木皆冰了。 (音仿)
2. 衬托(烘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开头两句是写景,写凄凉的 月光,写月下的沙地,给人的感觉是冷酷的, 没有半点暖意。但是,如果我们把全诗连贯 起来,我们就会知道,这些气氛制造、环境 描写,都是为“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 尽望乡”服务的。 1. 1.正衬 正衬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 《赤壁赋 》 用“幽壑”来衬托“潜蛟”,用 “孤舟”来衬托“嫠妇” ,加强悲凉、哀 怨的气氛,与上文联系起来,更能起到表现 箫声和歌声的凄婉与动人。 1. 1.正衬 正衬
专题十五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课案1 比喻和比拟 排
例 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 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分析:例 3 出现了喻体 “一片翠蓝的水” 和比喻词 “像” , 例 4 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所以,例 3 是比喻,例 4 是比拟。 (3)表达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 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绘人或物的行为状态。例 3 和例 4 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例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 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例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分析:例 2 是排比,“要”是提挈语;例 3 是对偶,属于 没有重字的典型的对偶句。 (3)对偶在平仄、对仗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则无此 要求。 命题率:★★★
例 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分析:例 1 把“东西长安街”比喻成“喧腾的大海”, 两者有相似点;例 2 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 者融为一体。所以,例 1 是比喻,例 2 是比拟。 (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 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可成为一体,本体必 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3)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可使 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以感受 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3.排比 (1)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 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排比的种类 ①句子成分排比。 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 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 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 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②句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 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如何正确运用写作修辞手法
如何正确运用写作修辞手法我们在不知如何描述某件时间的时候,我们都会换另外一种说法,来让别人听得更明白。
语文课中我们也经常会学到一些修辞手法。
那么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呢?该怎么正确使用并且举例子?跟着小编一起来学习吧。
一、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好几种,来看看你知道的有哪些?修辞手法一般都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设问、互文、通感、反语、反复、顶真、对比、借代等。
1.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2.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明喻甲向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4.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5.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16正确应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含解析)
考点16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新课标《考试大纲》中对“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表述包括两点重要的信息:一是命题的范围——“常见”,《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了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为常见的修辞手法;二是考查规律——“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名词术语(各修辞手法的概念),而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考查,即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正确运用。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该考点的命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从题型来看,多为主观表述题;二是从考查角度来看,主要包括准确判断修辞类型、正确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和适当运用修辞手法等;三是从命题方式来看,该考点一般不会单独设题,而是常常与语言文字运用的其他考点(如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等)结合在一路进行考查;四是从取材来看,主要选择那些描述、记叙或抒情性语段;五是从考查目的来看,注重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1.请在“思念”和“家园”中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
要求每一个句子都利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且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
示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咱们上前去。
【答案】示例一思念像一株刚萌生的幼苗,对外界探头探脑。
思念像一株小树,亭亭玉立的,生长着,伸展着。
思念像一棵枝丫横生的老槐树,狂舞着,张扬着,深深地根植在我的心中。
示例二家园像幼年时的摇篮,摇着我童年的梦,要我快快长大。
家园像青年时的屋舍,随时等我,随时欢迎我,任我逍遥,任我奔走。
家园像老年时的古宅,纵然有些残缺,也让人心安,让人心有依托。
【解析】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要做到句式一致,还应特别注意每一个句子都要用到比喻和比拟这两种修辞手法。
2.按照以下两种情境,以“微笑”为重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别离扩展成很多于30个字的语段。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林下潼心
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比拟、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 问和反问等九种。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是准确辨 识,二是灵活运用。
• 一、比喻 • 1.含义: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 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法。 • 2.作用: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 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 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 刻的印象。 • 3.构成: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 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七、反复 1.含义:反复是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 或抒发某种感情的修辞格。 2.作用:反复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感情、突 出思想观点的作用(内容);同时还使诗文格式整齐有序,回 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和节奏感(形式)。
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种类: (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 语间隔。如:你的每一个脚步,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 革命……革命……革命…… (2)间隔反复:重复运用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 子。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 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 竹桥,也一天比一天往上长。 补充: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也可以交错使用。
• 二、比拟
• 1.含义: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
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
• 2.作用:比拟可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赋予某事物,使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
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进而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2、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又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
(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3、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 形式为甲代乙。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 豪杰怕熊罴(pí )。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 下笔以前的构思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 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有时博喻是以不同角度的几个比喻来描绘一个本体。 例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 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 现思念之切。
知己,是一把伞,晴朗时轻轻收起,阴 雨时豁然张启。 母亲,是一港湾,风雨时紧紧庇护,天晴 时敞开怀抱。
亲人,是一盏灯,天明时静静隐去,黑暗 中骤然亮起。
(2011年新课标)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 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命题规律: 修辞方法重在考查运用。体现在高考 试卷中,通常为: 1、根据表达语义的需要,正确灵活地运 用修辞方法; 2、能够理解修辞所表现的内容和表达效 果; 3、能够评价修辞运用的优劣。 考查方式:多与扩展语句、仿写句式和 阅读鉴赏结合起来考查。
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 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 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学习正确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学习正确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是人类思维和情感的表达工具,而修辞手法则是语言的瑰宝。
在语文学习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是三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
正确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不仅能够丰富作文的表达,还能增加作品的文采,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本文将从比喻和拟人两个方面,重点复习学习这些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
一、比喻的正确运用比喻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修辞手法,在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
比喻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突出某种特点或者表达某种意义。
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运用比喻来进行自我表达,使文章更富有张力和生动性。
例如,在描述花朵时,可以用“花瓣像婴儿的红脸蛋”来形容花的娇美;在描绘动物时,可以用“小燕子像一支快乐的音符,在天空中跳跃着”来形容燕子的飞舞。
通过比喻,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但是,比喻需要注意的是要让被比喻的事物与比喻的对象在某种属性上相似,而不仅仅是一味相似。
同时,比喻的使用也要符合语境,不能过度使用或者与文章的主题不相符合。
二、拟人的正确运用拟人是另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力和人的特质,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三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拟人来描写自然界的景物和物体,增加作文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例如,在描写小溪时,可以写道:“小溪欢快地唱着,向前奔去,仿佛在与大海相约;”在描写花草时,可以写道:“花草弯下腰来,向大家问好。
”通过拟人,学生可以活灵活现地描绘事物的外貌和状态,使读者感受到事物的活力和情感。
拟人也需要注意适度运用,避免夸张和炫耀。
同时,要根据不同的作文类型,合理运用拟人,使其和作文的主题紧密结合,契合文章的整体风格。
三、综合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和拟人是修辞手法中的两个重要分支,但在实际作文中,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三年级的学生可以尝试将比喻和拟人与其他修辞手法结合使用,来增加作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S形的小道,一条曲折有致的绸带,缠绕在青 山之中。
人字形的雁阵,一个醒目的汉字,浮动在桔 红色的云霞间。
4.修辞分析之夸张
定义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 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 的修辞方式。
种类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 强、深……”的夸张形式。
巩固训练4
依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 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 数相同)
例句:C形的月亮,一个孤零零的字母,写在墨 蓝色的天幕上。
参考答案:
S形的小道,一条曲折有致的绸带,缠绕在青 山之中。
人字形的雁阵,一个醒目的汉字,浮动在桔 红色的云霞间。
2.修辞分析之比拟
例句
明 喻√
√
√
西沉的落日像一只金色的 圆盘。
暗 喻√
√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借 喻
√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条件
必须是两种不同事物; 两事物间应有相似点。
1.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表示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
3.每当看到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少年时代。表示想象
4.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 表示举例
春是
,她
;
青春是
,她
。
参考答案:
青春是一团火,她燃烧了我们生活的热情; 青春是一面旗,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
巩固训练2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 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 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备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考备考
运用比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 不出现,一出现就成了比喻。 如: 1、勇敢的海燕。 只出现本体“海燕”,拟体“人” 没有出现。一出现拟体,变成了比喻。 2、只恐夜深花睡去……。 只出现本体“花”,拟体“人” 没有出现。一出现拟体,变成了比喻。
例如:下面溪水大概是干涸了, 看着有无数用为筑桥剩下的大而笨 像醉汉一样 懒懒散散 的白色石块, 睡了一溪沟。 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
青 年 是 八 九 点 钟 的 太 阳
本 体
比 喻 词
喻 体
幸 福 像 花 儿 一 样
本 体
比 喻 词
喻 体
比 喻 词
张 三 像 一 个 大 英 雄
比喻的种类: 一、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 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典型形式是:甲 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 词“像、好像、似、好似、仿佛、如, 犹如、像....一样”等相联结。
★运用夸张应注意的问题 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
二、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 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作借 体,代替本事物的名称,如“时
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句中
“雷锋”已成了“助人为乐的人”
的代名词。
专名代泛称示例 1、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 锋。 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 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二个“李公朴”,
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越事实的描述。要求使用时合乎情
理,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
夸张的种类: 一、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
物往大(多、快、高、长、强……)
处说。
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例如:柏油路晒化了,甚
2025中职高考语文备考修辞方法专项复习)
借代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 (1)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如: 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帆”代“船”) 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2)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 物的名称。 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故乡》)
9.反复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 词语、句子的修辞手法。反复有两种类型。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如: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 ,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A项“我”和“其他的父母”是性质相同的两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
B项是拟人; C项是对偶;
B
【例2】 下列成语使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 A.穷途末路 烽火连天 伶牙俐齿 口是心非 B.一日三秋 怒发冲冠 一发千钧 肝肠寸断 C.草木皆兵 何乐不为 如梦初醒 色厉内荏 D.如虎添翼 口若悬河 旁若无人 呆若木鸡
(7)竺可桢走进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他是来观察物候
,做科学研究的。(设问 ) (8)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反问 ) (9)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拟人
)
2.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②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③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④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 还隐藏着利爪哩! A.①比喻 ②排比 ③设问 ④拟人 B.①拟人 ②反问 ③反问 ④比喻 C.①比喻 ②反问 ③设问 ④拟人 D.①拟人 ②排比 ③反问 ④反语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解题技巧】一、考点梳理(一)考点知识1.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种类:①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③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博喻。
(5)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③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2.比拟(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M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作用:①色彩鲜明。
②描绘形象。
③表意丰富。
3.两者的区别(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如: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
(比喻)圣马克堂热情地迎接着八方游客。
(拟人)(二)考查角度一是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二是修辞作用的正确理解,三是修辞类型的准确判断。
(三)考查内容从取材来看,能够作为修辞题材的,主要是那些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
考查中一般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为主,而尤以比喻、比拟、排比三种最为突出。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练(含答案解析)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练(含答案解析)“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
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应用”中隐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研究,为同学们上这一课。
修辞的类型较多,分为常用的和非常用的,根据考查情况,下面只介绍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9种修辞手法明鉴(一)比喻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
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
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生活是海洋。
(3)借喻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
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
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
(4)博喻博喻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
20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使用方法和作用
20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使用方法和作用以下是20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方法和作用:1. 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2. 比拟:通过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或动物来描写,使其具有人的情感或动作。
其作用是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3.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或程度,来强调事物的本质特征。
其作用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表达效果。
4. 排比:通过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增强语势。
其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5. 对偶:通过两个结构相似、意义相对的句子来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工整、优美,增强表达效果。
6. 借代:通过用事物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特征来代替该事物本身。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简练、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7. 设问: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来强调某一观点或事实。
其作用是强调观点或事实,引起读者注意。
8. 反问:通过否定句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增强语气。
其作用是加强语气,突出强调某一观点或事实。
9. 引用:通过引用别人的话或典故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10. 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来突出某一特点或差异。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11. 反复:通过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来强调某一观点或情感。
其作用是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12. 倒装:通过改变词语的正常语序来强调某一观点或表达某种情感。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13. 反语:通过用反义词或反义短语来表达与本意相反的意思,以达到讽刺、幽默的效果。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生动、风趣,增强表达效果。
14. 拟人:通过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或动作,使其具有人的特点或行为。
其作用是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15. 排比+反复:通过排比和反复的综合运用来强化某一意思的表达。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含答案)
第六章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重要相近修辞的辨析(一)比拟和比喻比拟只有被比拟的事物,不出现拟体。
比喻中的喻体是一定要出现的,它的出现是比喻最根本的标志。
如:①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比拟)只有被拟体——帝国主义出现,没有出现拟体——狗。
②帝国主义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
(比喻)“像狗一样”,出现了喻体。
(二)借喻和借代共同点:本体都不出现,而是用另一个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
不同点:借喻重在“喻”,是取两个事物的相似点进行比喻。
借代重在“代”,是借两个事物的相关性进行替代,其中不存在相似因素。
鉴别两者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本体和喻体或借体中间加个“像”字,如果能成立,即是借喻,反之,则是借代。
借喻和借代都能从上下文中找到各自的本体事物。
如: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借代)本体是精锐的部队。
本体像金戈铁马,不能成立。
②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借喻)本体是凶恶的侵略者。
本体像豺狼,能成立。
(三)反复和排比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
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反复的修辞作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修辞作用是增强气势。
间隔反复往往与排比合用。
从句式看是排比,从语句重复看是反复,这是两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反复与排比综合运用,既可使表达的意思更加突出,又能使气势更加磅礴。
反复和重复不同。
重复是一种语病,使人感到内容贫乏,语言累赘;反复则是一种常用的积极表达手段。
对点练1.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明星刘亦菲。
——运用比喻,强调“她”长得很漂亮。
B.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幅青绿山水画。
——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荔枝树林夜色的浓郁和美好。
C.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大海涨潮时的气势。
D.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运用设问,表现小燕子的可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姿势告诉人们,河流是不可轻侮的。如果你站在某座横跨河 流的桥上俯瞰秋天的流水,你会注意到水流的速度。水流的 热情足以让你觉得震撼,那是野马的奔腾,是走出囚室的思 想者在旷野中的一次长篇演讲;那是河流一年一度的倾诉。
它告诉河岸,水是自由的不可束缚的,你不可拦截,不可筑 坝,你必须让它奔腾而下; 河流告诉岸上的人群, 你们之中, 没有人比水的信仰更坚定。河流的信仰是海洋,多么淳朴的 信仰啊,海洋是可靠的,它广阔而深邃的怀抱是安全的。
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近年来对修辞手法的考查,既考语言 运用能力,也考思维能力。考生要回答得出,回答得正确, 首先要想得出,想得正确。有些考生想不出恰当的比喻,不 是因为不懂得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 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也不知表达怎样一个主题。
因此,考生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 尤其是联想和想象能力。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
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个个的半岛,山呢,把 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
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
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
1.熟悉比喻与比拟等修辞格的特点。虽说单独考查修辞
格的可能性不大,但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及易混修辞格 的区别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前提。
2.掌握比喻与比拟修辞格的意义与用法。掌握修辞手法
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运用修辞手法更 好地表达思想情感。
3.提高联想、 想象等思维能力。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
4.紧扣辞格作用,结合语境作答。解答修辞类试题,除
了要抓住各种修辞格的本质特征及其作用加以精准的赏析, 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来理解,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分析所 给的语句,弄清其在内容、句式、用词、色彩、语气等方面 的特点。不仅要分析辞格对表现描述对象的作用,还要体会 命题人的思想意图。
同步突击】
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 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1)比拟是仿照“拟体” (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
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本体必须出现, “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 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如: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 (比喻)圣马克堂热情地
迎接着八方游客。 (拟人)
两个拟人句。 (不超过60字)
示例:梨有五月鲜,苹果有老花甜,阳光斑斑点点筛落
枝叶间,映照着累累果实,五月鲜已经羞红了脸,老花甜已 经笑脸迎人。
答:
5.仔细阅读下面的介绍,请按要求写广告词。
日前,某传媒公司出版了 《桂林的山水――世界的桂林》
书,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桂林的山水以及桂林的山水文化, 它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视觉美于一体,是一本不可 多得的通俗旅游工具书。
可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
3.下面没有运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
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
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
烁着光华。
4.仿照下面的例句,以“玫瑰花和玉兰花”为内容,写
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像、似、仿佛、 犹如”等联结。 ②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用喻词 “是、 成了、变成”等联结, 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③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忽如一夜春风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④博喻。
(5)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如:柳妈打皱的脸
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②浅显易懂。如:小 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③表达感
用比喻句(不超过30字):
6.请以“都市”“高楼”“灯火”“人群”为描述对象,用
拟人、比喻的手法写一段话,表现都市的扩张、繁华以及个 人的渺小、孤独。 (不少于60字)
答:
7.用拟人和描写的手法将下面的文字补充完整。
虽然狂风暴雨,打得小草东倒西歪,可是雨过天晴,
8.分析下面一段文字的手法特点和表达效果。
――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
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
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却 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
的不完美。
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
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惋惜。
二)考查角度 是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二是修辞作用的正确理解,
三是修辞类型的准确判断。
三)考查内容
从取材来看,能够作为修辞题材的,主要是那些叙述或
常见的修辞手法为主,而尤以比喻、比拟、排比三种最为突 出。
四)考查形式 般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出现,常与仿用句式、扩展
语句、语言表达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
手法。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M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 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实上,前
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 ,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 或“把甲物乙物化” 。
(2)作用:①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③表意丰富。
3.两者的区别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 只要你勤奋地挤, 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 如果你不太在意, 就会全都漏光。
答: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
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 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
解题技巧】
、考点梳理 一)考点知识
1.比喻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
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
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 词语)组成。
(3)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