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考试整理-中国教育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2.《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3.汉灵帝时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4.汉章帝建初四年召开经学会议,讨论结果经班固编成《白虎通义》。公元175年在蔡邕的建议镌刻于太学门外

的石经称“熹平石经”。

5.韩愈在《师说》中提出的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6.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7.人们常说的“四书五经”,其“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8.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想的代表。

9.1839年11月,独立的马礼逊学堂始在澳门成立,它是最早设立于中国本土的比较正式的教会学校,因纪念

早期一位来华传教的传教士而得名。在该校接受教育的学生中,容闳、黄宽、黄胜三人于1847年在教会资助下随布朗至美国留学,成为近代中国最早的留美学生。

10.1862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1972年,由清政府派遣的首批留美幼童詹天佑等出发赴美学习。

11.1896年,盛宣怀奏请在上海设立南洋公学,先后开办有师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和特班,民国后发展为交

通大学。

12.清政府于1906年宣布废除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

13.1907年,清政府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标志女子教育开始取得在学制上的合法

地位。

14.清华学堂是在美国退款兴学的背景下兴办起来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

15.民国初年,蔡元培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这五育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

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16.1917年,以黄炎培为首组织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将职业教育思潮推向高峰。

17.1919年5月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陶行知来华讲学,实用主义教育随之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教育思

潮。

18.1923年8月,由晏阳初、陶行知、朱其慧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将平民教育运动推向高

潮。

19.1929年3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议决通过了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和实施原则。抗战期间,

国民政府实施以“战时须作平时看”为核心的抗战教育政策,客观上维持了教育的连续性。

20.1936年6月创办于陕北瓦窑堡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被誉为培养革命干部的熔炉。

21.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22.汉灵帝时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23.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诗__》、《_书___》、《_礼___》、《_乐》、《_易__》、《_春秋__》,

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24.“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是孟轲对人性的看法,“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荀况对人性的看法。墨家

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兼士和“贤士”。

25.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称为博士。

26.公元175年在蔡邕的建议镌刻于太学门外的石经称“熹平石经。

27.在汉代识字教育所采用的字书中,流行最广且一直保存至今的只有《急就篇》,它的编者是汉元帝时的黄门令

史游。

28.唐玄宗发布《求儒学诏》,亲自注《孝经》,颁布行天下。

29.唐代来日本来唐学习的人员可分为三类,分别是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

30.元代京都国子学中的回回国子学,实际上是一所外语学校。

31.两宋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等。

32.朱熹将人性分成“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两个方面。

33.明国子监内设立有“绳愆厅”,俨然校内公堂和监狱,对学生进行审讯和惩罚。

34.清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树立儒学和理学的权威地位,顺治帝封孔子为“至圣宣师”,康熙帝亲书“万世师表”

匾额悬挂于各地孔庙。对于朱熹及程朱理学,康熙帝除下诏朱熹配享孔庙外。

35.严复在其著作《原强》中提出的“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项主张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出的在

德智体三方面同时发展的教育思想。

36.福建船政学堂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制造与驾驶学校被誉为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

37.张之洞在他的著作《劝学篇》中,系统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38.“六·三·三学制”是1922年颁布施行的。

39.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见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38页(二)启发诱导第三段内容。

2、《急就篇》急救篇是汉代遗留下来的。它是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编,流传至今的有2144个单字,采用三、

四、七字一句的形式,将2000字左右的单字串起来,形成能够表达一定思想的韵文。。

3、福建船政学堂福建船政学堂由闽浙总督左宗棠于1866年奏请创办,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也是洋务运动时期最

大的专门制造近代轮船的工厂。设立船政居的主要目的是造轮船以应军需,加强海防,有效地抵御列强的海上侵略;同时也鉴于两次鸦片战争后,船行于沿海及长江的洋行轮船日渐增多,传统的船运业已面临破产,必须发展自己的近代船运业与之竞争。学堂由前学堂和后学堂两部分组成,学制五年。前学堂学习制造技术,又称造船学堂;后学堂学习驾驶和轮机技术。福建船政学堂是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它为近代中国海军输送了第一代舰战指挥和驾驶人才;也为近代中国船舰制造业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4、“六三三学制”1922年9月,教育部顺应形势,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这个学制被

称为“新学制”,或叫《壬戌学制》。又因小学6年,初中和高中各3年的分段形式,称为“六三三学制”。为使新学制的讨论有明确的方向,在学制酝酿过程即提出了相关的指导原则,具体为:①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②发扬平民教育精神;③谋个性之发展;④注意国民经济力;⑤注意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⑦多留

各地方伸缩余地。新学制系统规定:儿童满六周岁入小学。小学教育六年。初级小学四年,为义务教育,可以单独设立。中学教育年限是六年,分初中和高中两级,一般情况下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高等教育分专门学校和大学两种,“六三三学制”,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教育界的智慧和经验,考虑到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考虑到了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分期问题。正是这一学制在一定程度符合了教育规律,成为我国近代最主要的学制模式,也是历史上最稳定的学制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