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初一(第二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上)第二单元
一、考点讲解
(一)《理想》
字音字形
缀(zhuì)连脊(jǐ)梁倔(jué)强(jiàng)诅(zǔ)咒(zhòu)
玷(diàn)污蜕(tuì)变扒(pā)
饥寒离乱缀连远行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诅咒浓阴
海天相吻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
词语解释
寂寥:寂静,空旷。
诅咒:原指祈祈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缀连:连接,组合
文学常识
《理想》选自《流沙河诗集》。作者: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主要作品有《寄黄河》《窗》,诗歌集《农村夜曲》《告别火星》《草木篇》《故园六咏》等。
本诗通过不同的角度比喻理想的内涵,赞美理想对于人生的深刻意义,从而号召人们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短文两篇》
字音字形
雏(chú)形贪婪(lán)丰硕(shuò)点缀(zhuì)污浊(zhuó)
牙龈(yín)冉冉(rǎn)升起玲(líng)珑(lóng)剔(tī)透(tòu)
堕(duò)落累累(léi)沉甸甸(diān)
雏形贪婪丰硕点缀污浊牙龈冉冉升起玲珑剔透堕落
苦熬稀疏累累低回沉甸甸眼巴巴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多姿多彩不可磨灭回味无穷
词语解释
堕落:(行为、思想)往坏里变。
雏形:未定形前的形式或照原物缩小的模型。
玲珑剔透:形容(人)聪明伶俐,(物)精致。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
文学常识
《短文两篇》
①《行道树》选自《张晓风自选集》。作者张晓风。
以行道树比喻无私奉献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②《第一次真好》选自《无言歌》。作者:周素珊。
作者以第一次看见柚子树而引发对第一次看见十姊妹鸟的雏鸟的回忆,并总结自己的感受,认为“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它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的阅历。
(三)《人生寓言》(节选)
字音字形
风韵(yùn)落难(nàn)险象迭(dié)生心旷神怡(yí)禀(bǐng)告行乞(q
ǐ)
折磨(mó)慷(kāng)慨(kǎi)
慧心嬉戏闲适厄运正色归属流落无忧无虑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心痛如割得失之患多愁善感天灾人祸突如其来异国他乡
词语解释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慷慨:不吝惜;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多愁善感: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文学常识
《人生寓言》(节选)选自《周国平文集》。作者:周国平。
①《白兔和月亮》寓言从白兔得月又弃月中讲述了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的道理,因而告诫我们面对财富要有正确的认识。
②《落难的王子》寓言则是从一个王子的人生经历中得出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的结论,并由此引申,说明人世间没有不能忍受的苦难。
(四)《我的信念》
字音字形
奢(shē)望蹂(róu)躏(lìn)呵(hē)责获益匪(fěi)浅茧(jiǎn)子镭(léi)懊恼(ào nǎo)
执着鞭策盛名报酬懊恼沉醉迷醉猝然长逝问心无愧
词语解释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鞭策:比喻鼓舞督促,推动人前进。
盛名:名声很大。
报酬: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别人的钱或实物。
奢望:过分的希望。
蹂躏:践踏;摧残。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
呵责:斥责。
懊恼:烦恼,悔恨。
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当中。
文学常识
《我的信念》选自《现代人的智慧》。作者:玛丽·居里,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著名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著有《同位素及其组成》《论放射性》等。
《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对自己的性格、为人和理想、信念的总结与回顾。文章先概括说明作为一个人,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朵有信心,以此来统领起全篇。从这一点出发,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对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正是她取得世人所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所在。我们从作者的回忆中不难看出她的理想和信念。
(五)《论语》十则
补充字词注音和注释
①“论语”的“论”字,只在说《论语》这本书时念“lún ”。
②“不亦说乎?”,说:读yuè,是“悦”的通假字,意思是“高兴”“愉快”。
③“朋友”:同学为朋,同志为友。在古代汉语中,“朋”指“同为一师的学生”,“友”指志同道合的人。在课文中,“朋友”泛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④“可以为师矣”,以:介词,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之”,代能够温故而知新的人。为:动词,作为。
⑤“知”字本字念“zhì”,有名词和动词两种用法;在古汉语中还同“智”相通。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前四个“知”为动词,当“知道”讲,后一个“知”则同“智”,作“聪明智慧”讲。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知”为动词,当“懂得”讲。
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凭什么,为什么。谓之:称他。“之”,代孔文子。
⑦“是以谓之‘文’也”,是以:即“以是”,可译为“因此”。“是”,指示代词,译为:这,此。
⑧“何有于我哉?”,何有:即“有何”,有什么,有哪样。于:介词,对于。
⑨“必有我师焉”,焉:兼词,相当“于之”“于此”,在这里面,在这几人中。
成语解释
①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②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③学而不厌:学习永不满足。
④诲人不倦:教导人有耐心不知厌倦。
文学常识
《论语》十则选自《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封建社会中被尊称为“圣人”。《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二、文言文讲解
《<论语>十则》
主要人物简介:
孔丘(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人。
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
文章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就时常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
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四、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五、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