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帝国的盛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科技的東傳
數學方面 利瑪竇與徐光啟合譯歐幾里德 《幾何原本》前半部 地理學方面 康熙曾命傳教士赴全國各地測 量,繪製成《皇輿全覽圖》是 中國第一部畫有經緯線的地圖
中國文物西傳
傳教士也將中國典籍、園林建築、瓷器等傳回 歐洲,對中西文化交流頁獻很大
文化交流的中斷
在雍正皇帝即位後,因傳教士涉及宮廷 政爭,下令全面禁教
課後腦力激盪:
◎文字獄
文字獄是因為文字觸犯禁忌而惹禍。清朝初
期,經常發生文字獄,如雍正年間,徐駿因寫了
「明月有情遠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乾隆年
間,胡中藻因寫了「一把心腸論濁清」,兩人都 被處死。你能從這兩個例子中,指出他們為什麼
被處死嗎?
文化成就
明清文學
小 說
由宋元說書者的故事底本 『話本』演變而來
著名作品: 1.羅貫中-三國演義 2.施耐庵-水滸傳 3.吳承恩-西遊記 4.曹雪芹-紅樓夢
科技
宋應星
《天工開物》 詳細記載中國傳統農、工業各種 生產技術與操作方法,具有重要的科 學與實用價值
醫學
李時珍
《本草綱目》蒐集藥草近兩千種,集16世紀 以前中國藥物學之大成
第 6 章
明清帝国的盛世
明朝的開國 明朝的衰亡 清朝的建立與統治策略 康雍乾盛世 科舉與士紳階級 文化成就 經濟的發展 中西的文化交流與中斷
明朝的開國
1.元朝末年,群雄並貣 2.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 即帝位,國號明,是為 明太祖 3.明太祖揮師北伐元順帝北 逃,結束元朝的統治
應天(南京)
明太祖的統治措施
明李時珍 本草綱目書影
經濟的發展
農業發展
玉米、番薯與馬鈴薯等美洲糧食作物的傳入
與推廣傳入中國
不僅增加了糧食種類,也養活大量人口
手工業發展
手工業分工日益細密
→專業市鎮興貣如: 江蘇 盛澤鎮的絲織 江西 景德鎮的瓷器
國內商業
背景:社會生產力提高,交通便利 逐漸出現地域性的商幫
以山西商人和徽州商人最有名
白銀與銅錢並用的制度,一直持續至清末
中西的文化交流與中斷
東方新航路 時間:明朝中期(西元15世紀末)
東方貿易據點:
最早:葡萄牙
澳門
此後歐人陸續前來中國,進行貿易
西班牙、葡萄牙人新航路圖
傳教士
天主教 耶穌會傳教士
中以明末來到中國的利瑪竇最為著名
為了爭取中國士人的好感,允許教徒可以祭祖 拜孔,並將西方的火炮、數學、地理學、天文 曆法等近代科技傳入中國
背 景 明太祖出身民間,了解民生疾苦 值得稱道的措施
1.嚴懲貪官污吏 2.減輕賦稅 3.獎勵生產 使吏治清明,並改善社會經濟
不好的措施所造成的影響 1.廢除丞相 集國家大權於一身 2.設立特務機關—錦衣衛 刺探臣民言行 3.「廷杖」、「文字獄」 摧殘文人 4.分封諸子為王 八王之亂的背影
明惠帝 靖 難 之 變 明成祖
河南開封山陝甘會館
對外貿易
1.明初:實施海禁政策,主要是「朝貢貿易」 2.明中葉以後:朝貢貿易走向衰落,海禁廢弛,對 外貿易日趨發達 3.清初:海禁政策(為抵制臺灣的明鄭政權)
4.臺灣收入版圖後:海禁解除,對外貿易活絡
5.清乾隆時:中外貿易只准在廣州進行。
貨幣
明初以紙幣為主
因:對外貿易長期出超,白銀自海外大量輸入 白銀遂取代紙幣
「貢士」。
4.殿試:貢士參加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排定名次, 統稱「進士」,前3名依序為狀元、榜眼和 探花
明 清 科 舉 制 度 示 意 圖
士紳階級的形成
1.明 清兩代對於通過科舉的士人相當禮遇 他們與現任官吏形成「士紳階級」 2.享有免除力役及司法特權 3.在身分地位、生活服儀等方面與平民有 很大的區別 4.明 清士紳與平民身分並非世襲。
3.今日的臺灣、西藏、新疆等地,都
清朝疆域圖
科舉與士紳階級
人才選拔-科舉為主
1.分為童試、鄉試、會試、殿試四個階段
2.考試內容限以四書、五經命題 3.嚴格規定文章的字數和格式,稱為『八股文』
對讀書人的思想造成很大的束縛
明清的科舉制度 1.童試:考生在府州縣參加童試,及格者進入府 州縣學讀書,稱為「生員」(又稱秀才)。 2.鄉試:秀才到各省省會應考,稱為鄉試,及格者 為「舉人」。 3.會試:舉人參加在京城舉行的會試,通過者稱
B.外患問題
(1)蒙古
(2)滿清 (3)倭寇
長年對外用兵的結果,使財政的負擔更加沈重
C.內憂問題
明朝末年,天災不斷 災民 + 饑兵 →「流寇」 (李自成、張獻忠勢力最大) 時滿清大舉進犯,明朝內 外受敵,戰事兩面失利 西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 北京,思宗自縊殉國,明 朝亡
李自成攻破北 京後,思宗與 親信突圍至紫 禁城北方的煤 山(今景山), 自縊殉國。
3.攻克臺灣,穩定了清朝的統治
清朝的統治策略 懷 柔
為鞏固政權
1.禮遇明朝君臣 2.舉行科舉考試
籠絡人心


消除漢人的反抗 之心
1.屠殺抗清人士 2.強迫漢人薙髮留辮 3Baidu Nhomakorabea大興文字獄 4.嚴禁士人結社
康雍乾盛世
合 計 約 一 百 多 年
清聖祖 1.勤於政事 (康熙) 2.文治武功強盛 清世宗 在此時納入中國版圖。 (雍正) 4.乾隆中期以後,因揮霍無度,財政 清高宗 日漸困難,加上官員貪汙腐敗,人民 (乾隆) 生活困苦,清朝已逐漸走向中衰。
1.使明朝國威遠播 2.提高國人向海外發展的興趣 3.奠定日後華僑在東南亞的社會、經濟基礎
重用宦官
讓他們主持特務機關—「東廠」, 使宦官權勢大增,埋下明朝後來宦 官干政的種子。
鄭和下西洋路線圖
明朝的衰亡
背 景
明朝中期以後,內政與外患問題日漸嚴重
A.內政問題 宦官把持大權,政風敗壞
張居正 1.時間:神宗初年 改 革 2.內容:A.嚴行考核,澄清吏治 B.整頓軍事, 鞏固北方邊防 C.實行「一條鞭法」,將人民應繳納 的田賦和力役合併,按畝徵銀。 3.結果:張居正死後,改革後繼無人,明朝 政局再度敗壞
清朝的建立與統治策略
明朝中葉以後,女真族再度崛貣
努爾 哈赤 明神宗末年,努爾哈赤統一各部, 組織八旗,建國號金,貣兵犯明
皇太極 1.改國號清,改族名為滿洲 (滿清 ) 2.積極攻明 清世祖 1.流寇攻陷北京 (順治) 2.明山海關守將吳三桂,引清兵入關 3.逐一消滅流寇與南明勢力
清聖祖 1.南明亡 (康熙) 2.平定三藩之亂
諸王勢力威脅中央,進行「削藩」 燕王 朱棣貣兵反抗,攻陷南京,惠帝 失蹤,燕王自立為帝,是為明成祖 A.內政方面 B.國防建設 C.開拓疆域
明成祖的政蹟
A.內政方面 1.遷都北京 2.疏通杭州到北京 的運河(今京杭大運河) B.國防建設 修築長城
C.北伐蒙古
明 朝 疆 域 圖
D.開拓疆域 派遣鄭和「下西洋」(今南洋、印度洋一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