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比较概论-绪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西文化对比PPT课件
社会结构中被确定的身份和角色。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
臣忠。 eg、中国古代的冠礼 学而优则仕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
西方个人主义本位的自由与权利 ☆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上,西方文化把肯定人作为个
体存在的价值。看做人类社会结合的基础。 *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人是世间万物的尺度, 是一切存在的食物所以存在,一切非存在的事物所 以非存在的尺度。” *亚里士多德:一个人的最高的善在于自我实现, 也就是运用人的本性中最能真是显示出人之所以为 人的那一部分,因之自我实现便于与理性生活相一 致。 *伊壁鸠鲁学派:“获得相对于别人而使自己得到 安全的任何手段都是自然的善。”
两种“人文精神”的区分:
*中国的人文精神 *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
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道德价值 ☆中国文化较早的摆脱了神的权威控制 ☆以礼乐教化为中心的道德理性,仁爱观念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原因,较好的自然条件。)
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化 (自然条件之恶劣)中国人重仁,西方人重智。古希腊
☆理性精神是西方文化精神的核心,又称“阿波罗精神” ☆对待事物的客观态度,实验、实证精神。 ☆科学精神还包含着探索科学真理的执着态度。
10
第三节: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
中国以义务为本位的群体原则 ☆以家庭为基础但愿的社会结构形式
血缘关系、家庭、宗族、乡党 《说文》“亲也,从人从二。” 《孟子》“亲亲大也” “仁之实,事亲是也” 其他社会关系的血缘类比…… ☆要求每个人必须严格遵从并适应他在家庭关系网络乃至整个
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
人众讥评。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
臣忠。 eg、中国古代的冠礼 学而优则仕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
西方个人主义本位的自由与权利 ☆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上,西方文化把肯定人作为个
体存在的价值。看做人类社会结合的基础。 *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人是世间万物的尺度, 是一切存在的食物所以存在,一切非存在的事物所 以非存在的尺度。” *亚里士多德:一个人的最高的善在于自我实现, 也就是运用人的本性中最能真是显示出人之所以为 人的那一部分,因之自我实现便于与理性生活相一 致。 *伊壁鸠鲁学派:“获得相对于别人而使自己得到 安全的任何手段都是自然的善。”
两种“人文精神”的区分:
*中国的人文精神 *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
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道德价值 ☆中国文化较早的摆脱了神的权威控制 ☆以礼乐教化为中心的道德理性,仁爱观念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原因,较好的自然条件。)
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化 (自然条件之恶劣)中国人重仁,西方人重智。古希腊
☆理性精神是西方文化精神的核心,又称“阿波罗精神” ☆对待事物的客观态度,实验、实证精神。 ☆科学精神还包含着探索科学真理的执着态度。
10
第三节: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
中国以义务为本位的群体原则 ☆以家庭为基础但愿的社会结构形式
血缘关系、家庭、宗族、乡党 《说文》“亲也,从人从二。” 《孟子》“亲亲大也” “仁之实,事亲是也” 其他社会关系的血缘类比…… ☆要求每个人必须严格遵从并适应他在家庭关系网络乃至整个
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
人众讥评。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
中西方文化比较 ppt
-
23
男士服装
-
24
-
25
西洋古典服装的外形强调横向感觉,常采用横向 扩张的肩部轮廓、各种硬领、轮状领、膨胀的袖 型、庞大的裙撑、重叠的花边和花朵以及浆过的 纱料和各部位的衬垫,使服装线条产生夸张和向 外放射的效果。
-
2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结构特征
从结构特征看,中式服装采用中 国传统的平面直线裁剪方法,无论袍、 衫、襦、褂,通常只有袖底缝和侧摆 相连的一条结构线,无起肩和袖窿部 分,整件衣服可以平铺于地,结构简 单舒展。
-
20
西洋服装在样式上有一个演变过程,古希腊的 服装是披裹式,古罗马到中世纪,服装的式样 以披裹式的非成型类衣和前开式的半成型类衣 为主。公元四世纪,日尔曼民族南下,日尔曼 民族的四肢分离的体形型服装逐渐渗入到欧洲 服装的基本样式中,从13世纪开始至今,体形 型服装逐渐占据了主体地位,其基本形制是男 子上衣下裤,女子为上下连属的裙装。
-
29
优雅旗袍现代风
-
30
西洋服装是立体构成设计,表现三维效果,所以装饰与整体 结构造型相对应,强调立体感和空间感,装饰手段是借助各 种立体物如穗饰花结、荷叶边、金银丝带、褶裥、切口等点 缀服装表面。最初,花朵、花边等只是少量装饰服装表面, 丰富表面效果。到了罗可可时期,某些礼服竟是用立体花堆 砌而成。
-
6
-
7
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
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
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
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在中国的烹
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而一说到营养问题,
比较东西方文明(自己精心做的ppt)
东方文明基本精神
群体本位的整体精神:要求考虑问题 从整体出发,局部服从整体。
自强不息的生命意识:要求不断提高 生存能力,修德进业,刚健有为。 和而不同的共生思想:强调“和为 贵”,在多样性的统一中达到平衡。
文化层:(自然文化遗产)
物质(态)文化层:文物、农田、城市、工厂、交通 制度文化层:政、经、文、教、军、法、婚姻 书面文化(凝固性文化) 行为文化层(活文化):民俗、语言
爱琴文明
埃及文明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西 人 类 文 明
方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阿拉伯文明
东
中国文明 印度文明
方
西方文化简介
• • • • • • 一、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二、经院神学 犹太教与基督教 三、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 四、启蒙时代 五、世俗化、科学方法 六、后现代主义
历史过程
西方文化起源于“轴心时代”(公元 前800——前200年),其具体历程是: 古希腊(重理智).——古罗马. (重理智与信仰)——中世纪(重神 学)——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科技革命(科学文化)——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现代文明(科学主 义与人本主义)
政治上的体系之异
• 西方的政治体系较松,有益于各种思 想的涌流,使经济文化不至于被约束得太 死,但也同时使国家系较严,不利于经 济文化的对内对外交流,很多变革无法实 施,文明成果得不到充分利用,但同时也 保证了社会稳定,文明得到较为完整的存 续。
维系各自文明存续的基础: 政治上的体系之异
3
根植于思想观念深处:
“动”、“静”之异
总体发展趋势之异
• 虽然西方文明的起点较低,真正崛起 的时间也晚得多,但是它的发展呈线性, 或者说一系列的变革都使其不断上升到新 高度,而较少出现倒退趋势,它的发展在 中世纪之后是连续着的高速前进,最终超 越了古老的东方文明。 • 在这样相异的发展路径中,西方文明 在已有的文明基础上推陈出新,而东方文 明沉睡在泱泱大国之梦中,进行着循环式 的缓慢前进,最终在近现代饱受西方文明
东西方文化PPT教学课件
东西方文化系列之 文学和科技
数字
为了帮助记忆,先民们发明了记事 的方法,主要有结绳、刻木和刻划
云南独龙族就以结绳的方法来记时 间:小结为一天,大结为十天。独龙族 人远行,用结绳计算时间,每走一天, 打一个结。若与朋友约定几天后相会, 即在一根绳上打几个结,每过一天,解
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
科 学
物理学——浮力、杠杆原 理
成 数学——测算“圆周率”
就的
新方法
天文学——十字测角仪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著名建筑
麦加大清真寺
巴黎圣母院
著名建筑
中国古典建筑,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
建筑风格
罗马式建筑,多使用石头屋顶和 圆拱,并用复杂的骨架结构来建筑拱 顶。
著名建筑
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 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 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 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 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 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
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文
古埃及人最早使
用的文字——象形文
字。它用图形表示事
字 物。这种文字通常被刻在庙墙、
哥特式建筑,结构轻盈、纤细、大量使用 小尖塔,并装置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窗。
曹
操
曹 操
煮 酒
论
罗英
贯雄
刘 备
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 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 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 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中成 就最高、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小说以 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依据《三国志》、 《三国志平话》和有关传说资料,经过作者的综合加 工、再创作而成。
数字
为了帮助记忆,先民们发明了记事 的方法,主要有结绳、刻木和刻划
云南独龙族就以结绳的方法来记时 间:小结为一天,大结为十天。独龙族 人远行,用结绳计算时间,每走一天, 打一个结。若与朋友约定几天后相会, 即在一根绳上打几个结,每过一天,解
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
科 学
物理学——浮力、杠杆原 理
成 数学——测算“圆周率”
就的
新方法
天文学——十字测角仪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著名建筑
麦加大清真寺
巴黎圣母院
著名建筑
中国古典建筑,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
建筑风格
罗马式建筑,多使用石头屋顶和 圆拱,并用复杂的骨架结构来建筑拱 顶。
著名建筑
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 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 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 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 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 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
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文
古埃及人最早使
用的文字——象形文
字。它用图形表示事
字 物。这种文字通常被刻在庙墙、
哥特式建筑,结构轻盈、纤细、大量使用 小尖塔,并装置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窗。
曹
操
曹 操
煮 酒
论
罗英
贯雄
刘 备
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 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 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 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中成 就最高、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小说以 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依据《三国志》、 《三国志平话》和有关传说资料,经过作者的综合加 工、再创作而成。
中西文化对比PPT课件
西方文化有三大精神源流或胚胎: 古希腊的哲学精神:理性精神 古罗马的法律精神:法治思想 希伯莱的宗教精神:信仰意识
第2页/共30页
古希腊的哲学
• 古希腊哲学,公元前6~公元5世纪出现在希腊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小亚细亚西部、意大利南部的 哲学学说。又称古希腊罗马哲学,是西方哲学最初发生和发展的阶段。古典希腊哲学,或称早期希腊哲学 集中在辩论与质询的任务。在很多方面,它同时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早期希腊哲学家对后 世产生的影响从未间断,从早期穆斯林哲学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和现代的普通科学。
第29页/共30页
感谢您的欣赏
第30页/共30页
第3页/共30页
古罗马的法律
• 古罗马对西方文明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其完备的法律体系,包括市民法(仅适 用于罗马公民)、自然法(适用于所有人)和国家关系法(用于调节罗马人与其它民 族之间的关系)。从公元二至六世纪,罗马法经历了一个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过程, 至公元534年在东罗马帝国国王查士丁尼的主持下编撰完成并颁布施行,后人称 之为《民法大全》。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于《圣经》,其基本思 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
孔子的血亲情理精神认为血缘亲情是支配人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因素将情感置于知识之上主张道德实践之理存在于血亲情感之中知识必须遵循和服从这种情血亲情理精神的先导儒家整理课件23具体表现整理课件24首先在孔子看来孝的根据就在于父母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
中国文化 印度文化 阿拉伯文化 西方文化
东方文化
第1页/共30页
人际关系
• 西方:“交相利”。 • 中国:“多个朋友多条路”。
第12页/共30页
意见
• 西方:直言、快行。 • 中国:谨言、慎行。
中西方文化差异概要PPT课件
30
•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看待同样问 题时,可能存在着很多的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 同。如何求同存异,进行有效的沟通都显得非常重要。只 有加强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认识到两者的思维方式、价 值取向、风俗习惯等不同的现状,并以此作为相互交流的 基础,才能增强双方文化的沟通、了解,促进经济的交流 和发展。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 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 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 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 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 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 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 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 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国策,特 别是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给予了中国进一步融入国 际社会、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双 方相互学习的机会。文化是没有对错的,重要的是在中西 文化交往中,保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西方文 化的长处,将两种文化相互融合、互补、与时俱进,才能 在商界、学界或是政界取得更大的成就
19
20
21
22
23
绘画题材的选择与社会的背景息息相关。 在宗教兴起的时期,人们开始追求自己的 信仰。于是画家也开始以宗教为题材来协 助推广宗教教义,来启迪人们心灵,来鼓 励人们向善。随着科学进一步发展,人类 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人们开始把希望从 神转向了自身。自我的觉醒使人们不再盲 从、迷信宗教而是客观、理性去遵守教义。
•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看待同样问 题时,可能存在着很多的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 同。如何求同存异,进行有效的沟通都显得非常重要。只 有加强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认识到两者的思维方式、价 值取向、风俗习惯等不同的现状,并以此作为相互交流的 基础,才能增强双方文化的沟通、了解,促进经济的交流 和发展。
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 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 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 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 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 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 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 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 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国策,特 别是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给予了中国进一步融入国 际社会、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双 方相互学习的机会。文化是没有对错的,重要的是在中西 文化交往中,保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西方文 化的长处,将两种文化相互融合、互补、与时俱进,才能 在商界、学界或是政界取得更大的成就
19
20
21
22
23
绘画题材的选择与社会的背景息息相关。 在宗教兴起的时期,人们开始追求自己的 信仰。于是画家也开始以宗教为题材来协 助推广宗教教义,来启迪人们心灵,来鼓 励人们向善。随着科学进一步发展,人类 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人们开始把希望从 神转向了自身。自我的觉醒使人们不再盲 从、迷信宗教而是客观、理性去遵守教义。
东西方文化差异PPT
东方文化中,人们通常在初次见面时握 手,而在更正式的场合,可能会鞠躬或 行抱拳礼。而在西方文化中,握手是常 见的初次见面的礼仪,有时也会行贴面
礼。
东方文化中,称呼对方时通常使用尊称 ,如“先生”、“女士”等,而在西方 文化中,更倾向于直接称呼对方的姓名
。
在东方文化中,人们通常不会直呼长辈 或上司的姓名,而是使用尊称或职务来 称呼,以示尊重。而在西方文化中,直
03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多,东西方文化差异问 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深入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的 根源、表现形式及其影响,促进跨文化 理解和交流。
3. 提高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和反思, 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2. 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借鉴和学习, 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ຫໍສະໝຸດ 07 东西方文化融合与交流
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增进相互理解
通过文化交流,东西方人民可以 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价值观 和生活方式,从而增进相互理解 与尊重。
促进世界和平
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误解和 偏见,增强不同文化间的包容性 和共存性,为世界和平创造有利 条件。
推动经济发展
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旅游、艺术、 影视等领域的发展,为东西方国 家创造经济利益。
在东方文化中,商务着装相对保守和正式,男性通常 会穿西装打领带,女性则穿套装或职业装。而在西方 文化中,商务着装则更为随意和个性化,可以根据公 司的文化和行业特点来决定着装风格。
05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感性思维
强调直觉、情感和经验,重视主观感 受和情感表达,往往基于个人感受和 经验做出决策。
中西方文化差异专题讲座PPT教学课件
语言差异
语言反应一个民族的特征,他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 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 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 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不同的民 族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汉语言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每 一个汉字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尤其是 语言环 境变了 ,词 天空,是大自然的一员,它从来都不 是一成 不变的 ,而是 无时不 刻都在 展示着 自己。 天空的 颜色变 化多端 。清晨 时分, 太阳刚 刚升起 ,天空 一片橙 黄,像 浓浓的 火焰慢 慢被水 扑灭, 缓缓转 向了蔚 蓝色。 天空, 是大自 然的一 员,它 从来都 不是一 成不变 的,而 是无时 不刻都 在展示 着自己 。天空 的颜色 变化多 端。清 晨时分 ,太阳 刚刚升 起,天 空一片 橙黄, 像浓浓 的火焰 慢慢被 水扑灭 ,缓缓 转向了 蔚蓝色 。天空 ,是大 自然的 一员, 它从来 都不是 一成不 变的, 而是无 时不刻 都在展 示着自 己。天 空的颜 色变化 多端。 清晨时 分,太 阳刚刚 升起, 天空一 片橙黄 ,像浓 浓的火 焰慢慢 被水扑 灭,缓 缓转向 了蔚蓝 色。天 空,是 大自然 的一员 ,它从 来都不 是一成 不变的 ,而是 无时不 刻都在 展示着 自己。 天空的 颜色变 化多端 。清晨 时分, 太阳刚 刚升起 ,天空 一片橙 黄,像 浓浓的 火焰慢 慢被水 扑灭, 缓缓转 向了蔚 蓝色。 义就会发生变化。而西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则缺乏这种 广义、深意。它单一,简单,通俗,干脆。
说:“我也没有吃,我们一起去吃点东西吧!”这种招呼以为只邀请别人来吃饭。曾经一位刚到中国的外国 学者结巴巴地用汉语说:“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了没有?我有钱。”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语言差异。
例:
1.他的身体很健康。
《中西文化比较》课件
,如西方注重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东方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等。
02
文化创新
中西文化的交流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思维和成果,如将西方现代设计
理念与东方传统工艺相结合,创造出更具特色的文化产品。
03
跨文化合作
中西文化的互补和创新可以为跨文化合作提供更多机会和可能性,推动
不同文化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中西文化的全球视野与多元发展
多样性和发展。
中西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中西文化的历史变迁和未来趋势
中西文化的历史变迁
中国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变革;西方 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重要时期。
中西文化的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中西文化将更加深入地交流与融合,同时保持各 自的特色和优势。
中西文化交流是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 分,有助于推动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增进国际友谊
中西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国际友谊,促进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中西文化交流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04
中西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语言交际的影响
语言结构
中西语言在语法、句法、词法等 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可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在跨文化交际中 也有重要作用,某些表情 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具有不 同含义。
空间与距离
不同文化对于个人空间和 人际距离的观念存在差异 ,这可能影响交际氛围和 效果。
Hale Waihona Puke 文化差异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商务谈判风格
中西文化在商务谈判中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如西方文化倾向于直 接、明确,而中国文化可能更加委婉和含蓄。
中西方文化差异PPT课件
didn't eat it.". Come on, let's go and have something to eat." Or, "if
you don't eat it, I'm going to invite you to my house." In a word, it is
sometimes mean to invite some-one to dinner.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
2
中西方文化差异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
3
宗教信仰
religious belief
中国主要信仰佛教、道教。
The main belief in Buddhism and Taoism in china.
▪Fortunately, not all greetings sound strange or arouse displeasure. There
are a lot of greeting words that are similar, some of which are just different.
-
8
▪幸而,打招呼的话并不都令人感到奇怪或者引起对方反感。有 许多打招呼的话是相似的,有些只是说法不同。在许多语言里, 打招呼的话往往是相似的,有些只是说法不同。在许多语言里, 打招呼的话往往与时间有关,但即使在一种语言中也有不一致的 地方。英语中有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都相当于汉语中的“您好”,只是说的时间不同而已,但不说 Good noon。而 Good night (晚安;明天见;再会)根本不是 打招呼的话,这只是告别时说的话。
中西文化比较ppt课件
13
★华夏土地上的农耕文化
男,丈夫也,从田为力,言男用力于田也。里,居也, 从田从土。疆,界也,从田田;三,其界画也。
诸侯国的土地分封制,徭役制,农业工具的发展,土 地灌溉的发达。
春秋战国时期的帝亲耕、后亲蚕祀社稷、耕籍田,祷求雨, 下劝农令,以祈丰年。
商代末年“肇牵牛车远服贾”的商人已经出现,春秋时的 陶朱公、端木赐,魏国的白圭,秦国的吕不韦等富商巨贾。 14
西方的人道主义在中世纪反抗神权中兴起, 要求人高于神、自然的位置,人是万物的尺度, 鼓励人对自然的征服、驾驭,强调人性、人的主 体价值、人权、平等——人是万物的尺度、宇宙 的精华,坚定人要征服和驾驭自然。
22
23
★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道德价值 ★科学中心的西方文化
24
★科学中心的西方文化
中国人重仁,西方人重智。
19
二、东西文化的精神—不同的文化选择 不同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及所追寻的、珍 视的、有成就的表现出的个性不同。
20
1、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
中国文化是静的,西方文化是动的
21
2、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
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指全部传统文化的核心 价值围绕着人的社会存在建立,专注于人的社会 关系的和谐与道德人格的完成的独特的伦理文化。
40
41
★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 ★二元对立的认识前提
42
★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 人为的关系问题——天是化生万物的本源,人是天造化之 物。
黄河、长江、淮河、珠江、黑龙江等大河地 区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蓝田人、马坝人、 河套人……形成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 文化、河姆渡文化……。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华夏土地上的农耕文化
男,丈夫也,从田为力,言男用力于田也。里,居也, 从田从土。疆,界也,从田田;三,其界画也。
诸侯国的土地分封制,徭役制,农业工具的发展,土 地灌溉的发达。
春秋战国时期的帝亲耕、后亲蚕祀社稷、耕籍田,祷求雨, 下劝农令,以祈丰年。
商代末年“肇牵牛车远服贾”的商人已经出现,春秋时的 陶朱公、端木赐,魏国的白圭,秦国的吕不韦等富商巨贾。 14
西方的人道主义在中世纪反抗神权中兴起, 要求人高于神、自然的位置,人是万物的尺度, 鼓励人对自然的征服、驾驭,强调人性、人的主 体价值、人权、平等——人是万物的尺度、宇宙 的精华,坚定人要征服和驾驭自然。
22
23
★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道德价值 ★科学中心的西方文化
24
★科学中心的西方文化
中国人重仁,西方人重智。
19
二、东西文化的精神—不同的文化选择 不同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及所追寻的、珍 视的、有成就的表现出的个性不同。
20
1、中西文化精神差异的探讨
中国文化是静的,西方文化是动的
21
2、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
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指全部传统文化的核心 价值围绕着人的社会存在建立,专注于人的社会 关系的和谐与道德人格的完成的独特的伦理文化。
40
41
★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 ★二元对立的认识前提
42
★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 人为的关系问题——天是化生万物的本源,人是天造化之 物。
黄河、长江、淮河、珠江、黑龙江等大河地 区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蓝田人、马坝人、 河套人……形成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 文化、河姆渡文化……。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每一方同学事先选出一个主讲者,各自先用15分钟左右将 所要讲的内容陈述完毕(要求用PPT演示)。然后由正反 两方其余同学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各自用时不得超过15 分钟;原则上该组每位同学都要有发言。
❖ 其间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参与讨论,并公推出本议题辩论 的优胜方。
❖ 最后由老师补充讲授并对讨论进行综述总结。
绪 论 • 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动因
1、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觉”与“文化选择”的需要
一是能够进一步使我们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二是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是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2、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借鉴 3、为全人类文化的共同进步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4、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
绪论
2 文化——文明含义探源
绪 论 •文化——文明含义探源
1、文化的含义
回答何为文化,是所有文化研究和文化比较的元命题。 但是,“文化”这一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 确定含义。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鲁伯、克莱德·克拉克洪 在1952年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述评》一书中 就列举了自1871年以来(80年中)的西方学者关于文 化的164种定义。截至目前,有人竟称已经达到万条定义 之多!这说明文化研究的热度还在加强,深度在加深,学 科的规范性有待提高。为此,有必要从语义分析入手,对 其多重含义进行梳理,为文化比较选择合理的切入点。
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公关协会学 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公关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新闻传 播学学科评议专家,并担任十余家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 咨询顾问。 ❖ Mobile: ❖ E-mail:/
课堂讨论程序安排
❖ 全班同学分为六个议题小组(有正反两方组成),每小组 负责一个议题内容的陈述和辨析。
推荐阅读参考书目
1、论语,中华书局,1980. 2、杨伯峻(译注),孟子,中华书局,1960. 3、老子(诸子集成本),上海书店,1986. 4、刘文英,儒家文明:传统与传统的超越,南开
大学出版社,1999. 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
1984. 6、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商务印书馆,
11
第十章 中西文化的交流
教学形式与考核办法
❖ 采用理论解析与案例教学法,以课堂讲授加案例 评析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实例分析。
❖ 考核采取课堂考核、课后作业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的方式,分六个议题进行相关内容的课堂讨论, 随堂布置二次课后作业,涵盖本课程几大主要内 容,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 总成绩的60%。
绪 论 •文化——文明含义探源
西语中的“文化”一词多源于拉丁语的“cultura”, 原以为对土地的耕耘和改良,植物的栽培,如英语和法语 的culture,德语的Die Kultur.直到18世纪一些法国学 者如伏尔泰等开始在较完全的意义上使用文化一词,从此 它用来形容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实际成就:良好的风度, 文学、艺术和科学,都可以被称之为文化。直到1871年, 文化人类学之父泰勒提出著名的文化定义:“文化,或文 明······是一种复杂丛结之全体。这种复杂丛结的全体包 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其他人 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这里所说的人,是指社会的一个分 子。”
杨 魁·简介
❖ 2009年起,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教授 ❖ 兼任兰州大学传播学研究所所长、现代咨询策划研究所所长、兰州大
学文化传播学 硕士生、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文化传播、应用传播(危机传播、媒介经营、广告与公关、
品牌与企业形象策划等) ❖ 兼职:中国传播学会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理事、中国广告教育研
东西方文化比较概论
目录
1
绪论
2 第一章 世界文化格局与五大文化圈
3
第二章 中西文化的起源与成因
4
第三章 中西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5
第四章 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比较
6
第五章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7
第六章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目录
8
第七章 中西社会规范比较
9 第八章 中西艺术比较:写意与写实
10
第九章 中西礼俗比较
❖ 自主讲授与课堂讨分配
❖第一组:第四章—第二节 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 ❖第二组:第五章—第二节 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 ❖第三组:第六章—第二节 多元与一元:两种宗教态度 ❖第四组:第七章—第三节 德治与法制 ❖第五组:第八章—第一节 心物感应与模仿现实 ❖第六组:第十章—第一节 西学东渐
1988. 13、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1994.
推荐阅读参考书目
14、王前,中西文化比较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5.
15、邓晓芒,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湖南教育出版 社,2007.
16、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绪论
1 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动因
1963、1976. 7、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1.
推荐阅读参考书目
8、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9、阿德勒,西方的智慧,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0.
10、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卷一、卷二),科 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1、林语堂,中国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12、汤因比,文明经受着考验,浙江人民出版社,
绪 论 •文化——文明含义探源
汉语中的“文化”一词出现较晚,最初在甲 骨文和金文中“文”与“化”两个是分别使用的, “文”文指纹理、纹饰并引申为文采;“化”指 教行、教化之意。两者合为一词始见于西汉刘向 所编的《说苑指武篇》:“凡武兴之,为不服也, 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用如动 词,意为以文德教化之,概源自《周易》中“关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总之,其意在古代不出文 治教化的观念,与文化学的含义有一定的差距。
❖ 每组同学必须全力合作,分工协作查阅资料,准备讲稿及 要提出的问题,圆满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查阅资料要注明 出处和来源。所有讲稿及发言资料上交老师以备评分。
❖ 成绩评定以讲授与发言效果及上交材料为准。每组先评定 一个平均成绩,主讲同学成绩高于本组平均成绩的25%, 其他同学视发言情况按高于平均成绩10%左右评分。
❖ 其间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参与讨论,并公推出本议题辩论 的优胜方。
❖ 最后由老师补充讲授并对讨论进行综述总结。
绪 论 • 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动因
1、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觉”与“文化选择”的需要
一是能够进一步使我们做出更加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二是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是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2、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提供借鉴 3、为全人类文化的共同进步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4、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
绪论
2 文化——文明含义探源
绪 论 •文化——文明含义探源
1、文化的含义
回答何为文化,是所有文化研究和文化比较的元命题。 但是,“文化”这一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 确定含义。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鲁伯、克莱德·克拉克洪 在1952年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述评》一书中 就列举了自1871年以来(80年中)的西方学者关于文 化的164种定义。截至目前,有人竟称已经达到万条定义 之多!这说明文化研究的热度还在加强,深度在加深,学 科的规范性有待提高。为此,有必要从语义分析入手,对 其多重含义进行梳理,为文化比较选择合理的切入点。
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公关协会学 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公关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新闻传 播学学科评议专家,并担任十余家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 咨询顾问。 ❖ Mobile: ❖ E-mail:/
课堂讨论程序安排
❖ 全班同学分为六个议题小组(有正反两方组成),每小组 负责一个议题内容的陈述和辨析。
推荐阅读参考书目
1、论语,中华书局,1980. 2、杨伯峻(译注),孟子,中华书局,1960. 3、老子(诸子集成本),上海书店,1986. 4、刘文英,儒家文明:传统与传统的超越,南开
大学出版社,1999. 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
1984. 6、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商务印书馆,
11
第十章 中西文化的交流
教学形式与考核办法
❖ 采用理论解析与案例教学法,以课堂讲授加案例 评析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实例分析。
❖ 考核采取课堂考核、课后作业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的方式,分六个议题进行相关内容的课堂讨论, 随堂布置二次课后作业,涵盖本课程几大主要内 容,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 总成绩的60%。
绪 论 •文化——文明含义探源
西语中的“文化”一词多源于拉丁语的“cultura”, 原以为对土地的耕耘和改良,植物的栽培,如英语和法语 的culture,德语的Die Kultur.直到18世纪一些法国学 者如伏尔泰等开始在较完全的意义上使用文化一词,从此 它用来形容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实际成就:良好的风度, 文学、艺术和科学,都可以被称之为文化。直到1871年, 文化人类学之父泰勒提出著名的文化定义:“文化,或文 明······是一种复杂丛结之全体。这种复杂丛结的全体包 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其他人 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这里所说的人,是指社会的一个分 子。”
杨 魁·简介
❖ 2009年起,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教授 ❖ 兼任兰州大学传播学研究所所长、现代咨询策划研究所所长、兰州大
学文化传播学 硕士生、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文化传播、应用传播(危机传播、媒介经营、广告与公关、
品牌与企业形象策划等) ❖ 兼职:中国传播学会理事、中国网络传播学会理事、中国广告教育研
东西方文化比较概论
目录
1
绪论
2 第一章 世界文化格局与五大文化圈
3
第二章 中西文化的起源与成因
4
第三章 中西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5
第四章 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比较
6
第五章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7
第六章 中西宗教文化比较
目录
8
第七章 中西社会规范比较
9 第八章 中西艺术比较:写意与写实
10
第九章 中西礼俗比较
❖ 自主讲授与课堂讨分配
❖第一组:第四章—第二节 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 ❖第二组:第五章—第二节 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 ❖第三组:第六章—第二节 多元与一元:两种宗教态度 ❖第四组:第七章—第三节 德治与法制 ❖第五组:第八章—第一节 心物感应与模仿现实 ❖第六组:第十章—第一节 西学东渐
1988. 13、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1994.
推荐阅读参考书目
14、王前,中西文化比较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5.
15、邓晓芒,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湖南教育出版 社,2007.
16、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绪论
1 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动因
1963、1976. 7、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1.
推荐阅读参考书目
8、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9、阿德勒,西方的智慧,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0.
10、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卷一、卷二),科 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1、林语堂,中国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12、汤因比,文明经受着考验,浙江人民出版社,
绪 论 •文化——文明含义探源
汉语中的“文化”一词出现较晚,最初在甲 骨文和金文中“文”与“化”两个是分别使用的, “文”文指纹理、纹饰并引申为文采;“化”指 教行、教化之意。两者合为一词始见于西汉刘向 所编的《说苑指武篇》:“凡武兴之,为不服也, 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用如动 词,意为以文德教化之,概源自《周易》中“关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总之,其意在古代不出文 治教化的观念,与文化学的含义有一定的差距。
❖ 每组同学必须全力合作,分工协作查阅资料,准备讲稿及 要提出的问题,圆满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查阅资料要注明 出处和来源。所有讲稿及发言资料上交老师以备评分。
❖ 成绩评定以讲授与发言效果及上交材料为准。每组先评定 一个平均成绩,主讲同学成绩高于本组平均成绩的25%, 其他同学视发言情况按高于平均成绩10%左右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