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分析

合集下载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用于放大信号的幅度。

它由多级放大器组成,每个放大器都与前一级放大器直接连接,没有任何耦合元件。

这种直接连接的方式可以提供更高的增益和更宽的频带宽度,同时也可以减小电路的大小和成本。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大器的非线性特性来放大输入信号。

每个放大器都有一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通过将输出端与下一级放大器的输入端直接连接,可以将上一级放大器放大的信号直接传递给下一级放大器。

这样,信号可以经过多个级别的放大,从而获得更大的幅度。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控制放大器的增益和频带宽度。

增益是指输入信号经过放大器后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比值。

频带宽度是指放大器能够放大的频率范围。

在设计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放大器,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优点是可以提供较高的增益和较宽的频带宽度。

由于没有耦合元件,电路的大小和成本也较小。

此外,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还具有较低的噪声和失真特性,使其在各种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每个放大器都与前一级放大器直接连接,因此在级联过程中会引入一定的耦合效应。

这些耦合效应可能会导致信号失真和不稳定性。

此外,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还对电源的稳定性和噪声抑制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来改善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

例如,可以在每个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之间添加适当的补偿电路,来抵消耦合效应带来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通过优化电源设计和增加滤波器等方式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噪声抑制能力。

总的来说,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用于放大信号的幅度。

它具有较高的增益和较宽的频带宽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使其在各种应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直接耦合两级放大电路的直流分析和交流分析

直接耦合两级放大电路的直流分析和交流分析

直接耦合两级放大电路的直流分析和交流分析多级放大电路在多级放大电路中,每级之间的(耦合)方式影响着整个多级放大电路的工作性能。

而在(元器件)高度集成化、小型化、轻型化的(半导体)(芯片)领域,更小更强是发展方向,比如华为的麒麟系列处理器,每一次更新换代都赋予我们的(手机)更健壮的活力。

直接耦合,这是这是集成元件中应用最多的耦合方式,它让信息的传输无缝衔接。

今天,我们就以一个简单的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简要说明其工作性能。

直接耦合两级放大电路如下图所示,该电路由两个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构成,其中Q1的集电极输出第一级(信号),直接被Q2的基极接收,放大后从Q2集电极输出:为了说明该电路的工作特点,我们同样对它进行直流分析和交流分析。

1.直流分析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其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并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得到数据如下:可见,Vb1≈2.73V(探针1)Vc1≈4.81V(探针2)Ve1≈2.08V(探针3)则(晶体管)Q1(发射极正偏、集电结反偏)工作于放大状态。

Vb2≈4.81V(探针4)Vc2≈9.37V(探针5)Ve2≈4.16V(探针6)则晶体管Q2(发射极正偏、集电结反偏)工作于放大状态。

2.交流分析(示波器)测得的直接耦合两级放大电路传输波形如上图,蓝色-通道A为输入波形(刻度:10mV/Div),绿色-通道B为级间波形(刻度:50mV/Div),红色-通道C为输出波形(刻度:200mV/Div)。

2.1 电压放大倍数第一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第二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两级放大电路的整体电压放大倍数为:近似满足:结论: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每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之积。

2.2 频率分析多级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如下图,红色曲线为第一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绿色曲线为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可见,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能力较单级当达电路更强,但是其通频带略微变窄,即特定频率信号的通过能力更强。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

3. 集成运放的符号和电压传输特性 uO=f(uP-uN)
在线性区: uO=Aod(uP-uN) Aod是开环差模放大倍数。
非线 性区
由于Aod高达几十万倍,所以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时的 最大输入电压(uP-uN)的数值仅为几十~一百多微伏。 (uP-uN)的数值大于一定值时,集成运放的输出不是 +UOM , 就是-UOM,即集成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
小功率管多为5mA
由最大功耗得出
必要性?
rz=Δu /Δi,小功率管多为几欧至二十几欧。 UCEQ1太小→加Re(Au2数值↓)→改用D→若要UCEQ1大 ,则改用DZ。
NPN型管和PNP型管混合使用
问题的提出: 在用NPN型管组成N级 共射放大电路,由于 UCQi> UBQi,所以 UCQi > UCQ(i-1)(i=1~N), 以致于后级集电极电位 接近电源电压,Q点不合 适。
三、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分析举例
一个两级放大电路每一级(已考虑了它们的相 互影响)的幅频特性均如图所示。
20 lg A 20 lg A 40 lg A 20 lg A u u1 u2 u1
6dB 3dB
≈0.643fH1
fL fH
fL> fL1, fH< fH1,频带变窄!
2. 集成运放电路的组成
两个 输入端
一个 输出端
若将集成运放看成为一个“黑盒子”,则可等效为 一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偏置电路:为各 级放大电路设置 合适的静态工作 点。采用电流源 电路。 输入级:前置级,多采用差分放大电路。要求Ri大,Ad 大, Ac小,输入端耐压高。 中间级:主放大级,多采用共射放大电路。要求有足够 的放大能力。 输出级:功率级,多采用准互补输出级。要求Ro小,最 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尽可能大。

简述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其优缺点

简述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其优缺点

简述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其优缺点多级放大电路是电子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且常用的电路。

它由多个放大器级别组成,可以将信号增强到更高的幅度,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在多级放大电路中,耦合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影响电路性能和效率。

本文将简述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其优缺点。

一、直接耦合直接耦合是一种将两个放大器级别通过一个较小的电容器连接的方式。

这种耦合方式非常简单直接,能够提供很高的放大性能。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可能产生渐进干扰信号和漂移问题,同时需要相当高的直流稳定性。

因此,直接耦合更为适合用于静态电路或低频应用。

二、变压器耦合变压器耦合是在两个放大级之间加上一个变压器,它可以对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进行电气隔离,并能够提供电压升降变换功能。

它的优点包括:稳定性高、降低共模噪声和增加输入输出隔离。

然而,它也具有缺点:成本高、重量重、体积大,尺寸笨重并且成本高昂。

因此,变压器耦合更适合于高频应用或消费电子产品。

三、RC耦合RC耦合使用一个电容器将两个放大器级别连接,没有对电源的直接要求。

这种耦合方式可以降低直流漂移,同时保持实时性和高传递增益。

其缺点为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渐进信号漂移。

四、光纤耦合光纤耦合是一种最良好的耦合方式。

光纤传输信号完全隔离电和磁场,并且可以传输宽带信号。

光纤耦合由于涉及光学部件和复杂的光源电路,成本较高,因此限制它在实际中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其稳定性高和高隔离度,这种耦合方式也能够应用于高端声频、医疗和科学仪器等领域。

五、差分耦合差分耦合是另一种设计接收信号的方式,它通常用于高频宽带应用和射频电路。

它具有独立地处理两个输入信号、减少共模干扰和提高静态电平的灵活性等优点。

无论使用何种耦合方式,差分式输入通常都会改善幅值和信噪比。

综上所述,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直接影响了电路性能。

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各种耦合方式的优缺点,以便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耦合方式。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为了获得足够高的增益或满足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特殊要求,实用的放大电路通常由几级基本放大单元级联而成,构成多级放大电路。

各级之间的连接方式称为耦合方式。

常用的耦合方式有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直接耦合三种.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特点直接耦合也称为直流耦合。

其优缺点如下:优点:(1)信号传输通路没有电抗图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元件,可以放大直流及缓慢变化的信号;(2)体积小,便于集成。

缺点:(1)各级之间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2)存在较严重的零点漂移问题。

图1是一个3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根据各级输入输出所处的电极,可以判断出第一、二级是共发射极组态,第三级是共集电极组态。

零点漂移如果将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短路,其输出端应有一固定的直流电压,即静态输出电压。

但实际上输出电压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偏离初始值而缓慢地随机波动,这种现象称为零点漂移,简称零漂。

零漂实际上就是静态工作点的漂移。

零漂产生的主要原因(1)温度的变化。

由温度对放大电路工作点影响一节我们知道,温度的变化最终都将导致BJT的集电极电流C的变化,从而使静态工作点发生变化,使输出产生漂移。

因此,零漂有时也称为温漂。

(2)电源电压波动。

电源电压的波动,也将引起静态工作点的波动,而产生零点漂移。

分析零点漂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只有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前级的零点漂移才能被逐级放大,并最终传送出。

(2)第一级的漂移影响最大,对放大电路的总漂移起着决定性作用。

(3)当漂移电压的大小可以与有效信号电压相比时,将“淹没”有效信号。

2严重时甚至使后级放大电路进入饱和或截止状态,而无法正常工作。

抑制零点漂移一般措施(1)用非线性元件进行温度补偿;(2)采用调制解调方式。

如“斩波稳零放大器”;(3)采用差分式放大电路。

目前,第三种方式以其简单,经济,抑制零漂能力强等特点而广泛采用。

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在图1差分式放大电路中单端输出时温度变化■两管集电极电流以及相应的集电极电压相同的变化■在电路完全对称的情况下,双端输出(两集电极间)的电压可以始终保持为零■抑制了零点漂移尽管在实际情况下,要做到两管电路完全对称是比较困难的,但输出漂移电压仍将大大减小。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1.直接耦合:直接耦合是最简单的一种耦合方式,也是最常见的一种。

每个放大器级之间通过电容连接,将前一级的输出直接连接到后一级的输入。

这种耦合方式的优点是频率响应良好,但缺点是容易造成直流偏置漂移和破坏后一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2.电容耦合:电容耦合是另一种常见的耦合方式。

每个放大器级之间通过电容连接,对输入信号进行交流耦合。

这种耦合方式的优点是能够消除直流偏置漂移和不同级之间的彼此干扰,但缺点是频率响应不如直接耦合。

3.变压器耦合:变压器耦合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耦合方式,通过变压器将前一级的输出信号耦合到后一级的输入。

这种耦合方式的优点是能够提供良好的频率响应和隔离性能,但缺点是成本较高。

4.共射耦合:共射耦合是一种基于晶体管的放大电路中常见的耦合方式。

在共射放大器中,前一级的输出信号通过电容耦合到后一级的输入,同时通过电阻进行直流偏置。

这种耦合方式的优点是能够提供较高的电压放大倍数和较好的频率响应,但需要额外的直流偏置电路。

在进行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时,根据所使用的耦合方式和电路结构的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

1.直流偏置分析:对于使用直接耦合或电容耦合的多级放大电路,需要进行直流偏置分析以确定各级的工作点。

这可以通过分析电路中的直流电路和使用KVL和KCL等电路分析方法来实现。

2.小信号等效电路分析:在确定了各级的工作点之后,可以将电路抽象为小信号等效电路进行分析。

在这种分析方法中,需要将电路中的非线性元件(如晶体管)线性化,并对输入信号进行小幅度近似。

3.频率响应分析:使用小信号等效电路进行分析时,可以得到电路的增益-频率特性,即频率响应。

这可以通过绘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图来实现,从而评估电路的低频和高频性能。

4.输入/输出阻抗分析:在进行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时,还需要考虑输入和输出阻抗。

这可以通过绘制输入和输出阻抗特性图来实现,从而确定电路的匹配性能和信号传输能力。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

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多级放大电路的不同耦合方式及 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耦合方式,有助于优化 多级放大电路的设计,提高电路性能 和稳定性,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
02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电容耦合
总结词
利用电容器传递交流信号,隔断直流信号,通常用于级间隔 离。
详细描述
电容耦合通过电容器将前级输出信号传递到下一级输入端, 同时阻止直流成分通过,实现各级间的隔离。这种耦合方式 适用于不同频率信号的处理和级间信号的传递。
03
$GBW = A_{v} times f_{3dB}$,其中$f_{3dB}$为通频带截止
频率。
05
多级放大电路的应用
音频信号处理
音频信号放大
多级放大电路能够将微弱的音频信号进行多级放大,满足音频设备对信号强度的需求。
音质改善
通过多级放大电路,可以对音频信号的频率、动态范围和信噪比进行优化,提升音质效 果。
瞬态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电路在输入信号瞬间的响应来研究 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
详细描述
瞬态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电路在输入信号 瞬间的响应来研究多级放大电路性能的分析 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求解电路的微分方程或 差分方程来计算电路在各个时刻的电压和电 流值,从而全面了解电路的性能表现。瞬态 分析法适用于分析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通过多级放大电路,可以将微弱的信号放大,实现数据的 远距离传输。
THANKS
感谢观看
输入电阻
指放大电路对输入信号源的等 效阻抗,反映了放大电路对信
号源的影响程度。
输入电阻计算公式
$R_{in} = frac{V_{i}}{I_{i}}$,其 中$V_{i}$为输入电压,$I_{i}$为 输入电流。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其分析方法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其分析方法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其分析方法一、直耦合:直耦合是指通过直接连接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端来传递信号。

直耦合的特点是简单、频带宽和增益都很大,但是容易出现直流漂移的问题。

直耦合电路的分析方法:1.根据每个级别的输入和输出特性,可以得到输入和输出的分压分流关系。

2.通过级与级之间的直接相连,可以得到整个电路的传递函数。

3.分析每个级别的频率响应,得到整个电路的频率响应。

二、电容耦合:电容耦合是通过电容器进行耦合,将一些级的输出信号通过电容器耦合到下一个级的输入端。

电容耦合的特点是可以消除直流漂移,但是频带宽和增益受限于电容器。

电容耦合电路的分析方法:1.根据每个级别的输入和输出特性,可以得到输入和输出的分压分流关系。

2.分析电容的阻抗特性,得到电容耦合电路的传递函数。

3.分析每个级别的频率响应,得到整个电路的频率响应。

三、变压器耦合:变压器耦合是通过变压器进行耦合,将一些级的输出信号通过变压器耦合到下一个级的输入端。

变压器耦合的特点是可以提供隔离和匹配阻抗的功能,但是成本较高。

变压器耦合电路的分析方法:1.根据每个级别的输入和输出特性,可以得到输入和输出的分压分流关系。

2.分析变压器的阻抗变化特性,得到变压器耦合电路的传递函数。

3.分析每个级别的频率响应,得到整个电路的频率响应。

综上所述,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有直耦合、电容耦合和变压器耦合三种。

根据每个级别的输入输出特性、元件的阻抗特性和传递函数,可以分析每个级别的频率响应,并得到整个电路的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

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耦合方式可以使得多级放大电路达到所需的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分析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 自动化年级:2008级学号:00824032姓名:张秉刚日期:2010年5月20日多级放大电路分析一、实验目的1、构建多级放大电路,对静态工作点、放大倍数进行调节,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2、测量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

3、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4、测量负反馈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等,并与开环放大电路相应的技术指标进行比较。

二、实验原理:1、开环状态下的多级放大电路分析一般情况下,单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一般可放大几十倍。

而在实际的电路要求输出电压要远远的大于输入电压,为了达到更高的放大倍数,常常把若干个基本放大电路连接起来,组成所谓的多级放大电路。

A、电压放大倍数在多级放大电路中,由于各级之间是串联起来的,上一级的输出,就是下一级的输入,所以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为各级电压放大倍数的乘积。

B、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一般说来,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就是第一级的输入电阻,即:Ri=Ri1;而输出电阻就是最后一级的输出电阻,即:Ro=RoN。

其中,后级的输入电阻就是前级的负载电阻,前级的输出电阻就是后级的信号源电阻。

C、频率特性在实际电路中,通常要求放大器能够放大一定频率范围的信号。

我们把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和工作信号频率有关的特性称为频率特性。

2、闭环状态下的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在开环状态下,由于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现象,故多级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可以使整个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仅仅与两个电阻有关,其中晶体管的更换几乎不会给整个电路性能带来什么影响。

即:其电压放大倍数的稳定性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

负反馈的引入还可以给放大电路带来其它影响,比如可以扩展电路的通频带、降低下限截止频率、提高上限截止频率,可以降低环内器件的噪声,可以改善环内器件引起的非线性,可以方便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等。

三、实验电路图1、原始开环状态下的多级放大电路电路图:由于此电路图存在严重的失真现象,故通过直流分析及参数扫描分析可得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其电路图如下:2、原始闭环状态下的多级放大电路电路图:由于此电路图存在严重的失真现象,故通过直流分析及参数扫描分析可得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其电路图如下电路中电源V2、V3均为12伏直流电源,V3为交流电源,作为输入电压。

电路中各个晶体管均为模型元件,其中Q1、Q2、Q4为2N2222A型NPN晶体管;Q3为PN4250型PNP晶体管。

电阻元件均为理想元件,其原始参数大小分别为:R1=R2=2k欧,R3=6k欧,R4=R5=R7=R9=1k欧,R6=8.2k欧,R8=6k欧。

四、实验内容(一)开环状态下对电路的分析1、静态工作点的分析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单击Simulate→Analysis→DC Operating Point...→Output选项,选择需要用来的的仿真变量(在此全选),然后单击“Simulate”按钮,系统自动显示运行结果由于电路在输入为零的情况下就有比较大的输出电压,因此,电路存在严重的失真情况,通过改变电路电阻的形式来减小输入的失真。

通过对R5、R6、R7、R8灵敏度分析,如下图所示:由此图可知,R5和R8对输出电压的影响较大。

其中当R8和R6变大时输出电压的电位也跟着增长,但R6的灵敏度较高,R8的灵敏度较低;同理当R5和R7变大时输出电压的电位随之减小,但R5的灵敏度较高,R7的灵敏度较低。

因此,通过对电路R5和R7电阻的调节时使静态时Vo值为零(误差小于±5uv),分析结果如下2.温度分析分析温度由-50度到+50度变化时V o值的变化此图中各曲线为温度每隔20摄氏度输出地变化曲线,且当温度由低到高变化时,输出电压发生了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无发生失真现象,其直流工作点也随之增大。

3.输出电压最大不失真与傅里叶分析通过对输入电压的调节可知当输入电压为0.0132V,时,其电路对应的最大不对应的非线性失真系数小于5%(记录失真情况);如下图所示:4.通过对电路瞬态分析来计算放大倍数当输入电压为Vi=0.0132V,f=1000Hz以及输出波形图知:其中输出电压的峰峰值为V0=4.7758V,5.交流分析由图可以看出该电路为一个低通电路,当输入的频率飞f<1MHz时,电路放大倍数很大,之后随着频率的增加,放大倍数逐渐减小。

从相位来看,当输入的频率小于1兆赫兹时,电路相位不发生变化,之后随着频率的增加,相位逐渐减小为一个负的增量。

6.传递函数分析:对电路的输入进行调整,分别以差模和共模进行输入,并对电路进行传递函数分析:1)共模信号分析:2)差模信号分析: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差模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A=254.77;输入电阻为Ri=15.69kΩ;输出电阻为R0=52.11Ω.共模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A=1.65;输入电阻为Ri=79kΩ; 输出电阻为R0=54.45Ω由此可计算共模抑制比CMRR=254.776/1.65=154.417.最坏情况分析当 R1、R2、R3 变化 15%时,VO 的最坏情况分析如下: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当R1、R2增加到2300欧R3减少到510欧时,输出节点V o有最坏情况电压漂移6.63537V(二)在闭环状态下对电路的分析1. 静态工作点的分析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情况下,单击Simulate→Analysis→DC Operating Point...→Output选项,选择需要用来的的仿真变量(在此全选),然后单击“Simulate”按钮,系统自动显示运行结果,如下图由于电路在输入为零的情况下就有比较大的输出电压,因此,电路存在严重的失真情况,通过改变电路电阻的形式来减小输入的失真。

通过对R5、R6、R7、R8灵敏度分析,如下图所示:由此图可知,R5和R8对输出电压的影响较大。

其中当R5和R6变大时输出电压的电位也跟着增长,但R6的灵敏度较高,R8的灵敏度较低;同理当R5和R7变大时输出电压的电位随之减小,但R5的灵敏度较高,R7的灵敏度较低。

因此,通过对电路R5和R7电阻的调节时使静态时Vo值为零(误差小于±5uv),2.温度分析分析温度由-50度到+50度变化时Vo值的变化此图中各曲线为温度每隔20摄氏度输出地变化曲线,且当温度由低到高变化时,输出电压发生了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无发生失真现象,其直流工作点也随之增大。

3.输出电压最大不失真与傅里叶分析通过对输入电压的调节可知当输入电压为0.759V,时,其电路对应的最大不对应的非线性失真系数小于5%(记录失真情况);如下图所示:4.通过对电路瞬态分析来计算放大倍数输入电压为0.561当输入电压为Vi=0.561V,f=1000Hz以及输出波形图知:其中输出电压的峰值为V0=6.2771V,放大倍数A=V o/Vi因此A=6.2771/(0.561)=5.595.交流分析由图可以看出该电路当输入的频率小于1~10兆赫兹时,电路放大倍数很小只有几倍,之后随着频率的增加,放大倍数增大而减小。

从相位来看,当输入的频率小于1~10兆赫兹时,电路相位不发生变化,之后随着频率的增加,相位逐渐增加一个负的增量直至1G时趋于稳定6.传递函数分析:对电路的输入进行调整,分别以差模和共模进行输入,并对电路进行传递函数分析:1)共模信号分析:2)差模信号分析: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差模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A=5.904;输入电阻为597.09kΩ;输出电阻为1.19577Ω共模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A=1.013;输入电阻为831.031kΩ;输出电阻为1.195Ω由此可计算共模抑制比CMRR为5.904/1.013=5.83有此可见,反馈网络是电路稳定并不是一点缺点都没有的,它是以损失放大倍数为条件,换得电路的稳定的。

7.对反馈电阻进行参数扫描分析当反馈电阻由0.1k~10k变化时,输出节点频率特性的变化,结果如图:由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反馈电阻阻值的逐渐增大,输出的幅值大小也随着增大,相位变化也越来越快。

8.最坏情况分析当 R1、R2、R3 变化 15%时,VO 的最坏情况分析如下: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当R1、R2增加到2300欧R3减少到5100欧时,输出节点V o有最坏情况电压漂移116.65mV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的设计与仿真分析,进一步对多级放大电路的结构和各级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经过自行设计和分析,学会了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在分析设计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理论计算与计算机分析结果有时误差很小,而有时误差却又会很大。

这种结果由多方面引起,通过总结发现在理论计算过程中,忽略了很多参数和不确定量。

有时由于基础理论知识的不扎实,在理论计算过程中会把一些本该计算的量给忽略掉,从而计算会有错误。

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3,反馈网络是电路稳定并不是一点缺点都没有的,它是以损失放大倍数为条件,换得电路的稳定的。

六、参考文献: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童诗白华成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 《基于NI Mulitisim的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黄智伟主编李传琦邹其洪副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