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题材--咏物言志诗共27页
咏物言志诗歌鉴赏 ppt课件
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
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
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
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
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
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
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
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ppt课件
4
咏物诗的特点
标题: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 赠、赞)+物象
ppt课件
15
咏物抒怀
这类诗歌所吟咏的物象往往是
诗人自己的化身或是与世人有
某种相似。或寄寓高尚的节操,
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
哀愁。如李白的《长相思(其
一)》
ppt课件
16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的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 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 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 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另外,诗 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 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ppt课件 Nhomakorabea8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 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课件:诗歌鉴赏之咏物言志诗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 与志。(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
合点 )
遭嫉妒而依旧吐香的 梅花
契合点
受排挤而矢志不渝的 诗人
诗人以梅花自况,表现自己虽遭不幸、前 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 即使粉身碎骨而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 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 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 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 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
然。
5.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 ?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分析物象 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抓 物与志的“契合点” 。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 感情。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 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词的上阕着力描写梅花开放的环境特点—断桥
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以侧面烘托梅独
自绽放的落寞凄清和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下
阕以梅自喻,托物言志:表现出陆游性格,不
与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傲岸的形象和坚贞不屈
的傲骨。
• ②对比
• 例: 画眉鸟 宋·欧阳修
诗歌鉴赏之题材咏物言志诗PPT课件
11
12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物言志诗
1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 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与作者所需表 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得相似性。 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 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 气节。
2
常见的类别及相关的主题: ① 单纯咏物。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 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 趣。
21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1)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 形象:鸟声婉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 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2)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 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9
咏物诗常见的主题: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 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得 到赏识重用的愿望。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 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 业的豪情壮志。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明确: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 昂然盛开,既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自喻,表现 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尾联抒怀, 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 自得其乐。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 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荣利的情操趣味。
《唐诗宋词鉴赏》咏物言志诗鉴赏PPT课件
31
小结
咏物诗特点
物我合一 不滞于物 曲尽其妙 借状物而明己志
32
物和“我”的联系要求做到
•1·形似(细察) •2·神似(联想) •3·托物言志(目标)
33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或拟人,或比喻, 或对比,或正面 描写,或侧面烘 托等。
34
35
《天才》:天才与勤奋作伴/成功与刻苦相连
有意无象
《庙》: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咏物言志诗
鉴赏
1
•第一课时
2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 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 品质或理想。
3
一、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形神兼 备
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咏物诗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 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若仅是客观的描摹, 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6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綏:帽子或旗杆顶上的的缨子, 此表官宦身份。
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 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 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 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 赞颂和高度自信。
• 注: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5
梅(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一枝梅花踏雪来 悬崖上独自开 • 一枝梅花踏雪来 悬崖上独自开
高考复习咏物言志诗ppt
也有以鸿雁来 指代书信。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传统意象——“动物”
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 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 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 “行不得也哥哥”,极 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 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 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 《九子坡闻鹧鸪》)、“江 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 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 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对春天的
喜爱之情
托物寓意,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 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 “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 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表明了自 己的志向。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一般意象绝句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鸳鸯春风和畅百花竟放风送花香泥融土沙滩暖和鸳鸯静睡阳关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一般意象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山色桃花雨鲤鱼月色秀朗凉爽宜人溪月辉映月光皎洁溪面平静水色清澈春水漾漾鱼抢新税涌上浅滩明澈秀丽生机勃勃以清心灵妙的笔触写出山水之美渔家之乐
郑思肖《寒菊》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百花中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传统意象※事物
陈亮《梅花》 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坚强 不屈不挠 ,在严寒中 最先开放
高考复习咏物言志诗鉴赏PPT[优秀课件资料]
❖ 答案:1有两点作用:烘托渲染了一种空蒙迷离的境界 和气氛,袅袅写其微风吹拂的动态,崇光是高洁美丽的; 暗示出作者幽寂陈孤独的心理。
❖ 2奇在古人常以人喻花,而作者却以花喻人且兼用移情 手法。在诗人的想象里,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 睡去,因此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此为巧。
鸟虫咏物诗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 (2)在颔联、颈联和尾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 说说是如何表现诗意的?
❖ 答案:(1)其诗眼是“孤”,诗骨是“飞鸣声念 群”。
❖ (2)颔联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遗失在万里云天 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与万重对比,构成极大反 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把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 雁的怜悯之情。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孤雁、同伴 难寻的凄苦之情。
❖ 1、形象分析
❖ 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 寒荒凉。(环境烘托)
❖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 此志不渝。(正面描写)
❖ 2、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 3、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 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1)分别说出两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 (2) 这两首诗借咏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答案:
❖ (1)《蝉》:生性高洁、啜饮清露、居高声 远。《在狱咏蝉》:身处恶劣的环境,但品 性高洁。
❖ (2) 《蝉》:寓贤能之人,并不需要某种 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在狱咏蝉》: 感伤自己经历了种种政治上的磨难,青春已 逝,自己有着蝉一样的高洁品性,却不为时 人了解。
❖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的理由, 并作具体分析。
❖ 答案: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 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 点;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题材咏物言志诗课件33张
淡泊闲适等。
诗歌
物象 物象特点 诗人情志 表达技巧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
千锤百炼、 不怕粉身 碎骨、保 持清白
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 坚守清白
托物言志 拟人
③抒愤――感慨自身,倾吐心中不平之气。 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 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借物喻人
外在形象:伟岸 挺拔 质朴 内在品质:坚强不屈
外在形象:伟岸 挺拔 质朴 严肃 内在品质:坚强不屈 正直
咏物言志诗特征:
内容特点:所咏物的形态、色泽、气味、声音等特征,挖掘物象 的个性气质、精神品质。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
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写作技巧:(一般地说,咏物诗从整体构思上表现手法上看,是托物 言志和象征,从修辞角度看用拟人,比喻;从描写方法上看,除正 面描写外,还常用侧面烘托)
(2020年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耿宋介诗”,指正完直成不1阿~,2题廉洁。自(9持分;) “苦节” 苦指笋俭约过陆甚游,后指坚守节操,矢志不渝
藜藿①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媚妩:美好可亲。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 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藜藿①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媚妩:美好可亲。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 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咏物诗鉴赏》---(共64张)PPT课件
.
4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 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形式标志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 梅》、《赏牡丹》
.
5
猜猜下面诗歌的所咏何物。
(一)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鹉
(二)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注解等。
.
19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花开不并百花丛,
待到秋来九月八,
独立疏篱趣未穷。
我花开后百花杀。
宁可枝头抱香死,
冲天香阵透长安,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 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 不中。
【注】①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 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1、形象特点: 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
2、所言之志: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3、手法: 托物言志 象征
借蝉声远传无需借秋风的特点,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洁的 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和对才华的高度自信。
.
17
物的 由小到大,不被人注意,但 特点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2句)
《小松》
以小松喻人,出 情与 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
自小刺头深草里,志 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之咏物言志诗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题材之咏物言志诗【常见题材】1.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2.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3.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4.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5.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6.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7.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8.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
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
14.其他:题画诗、无题诗、悼亡诗等。
【必备知识】三、咏物言志诗1.概念借助吟咏自然之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诗。
2.标志①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事物。
诗人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②多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3.表达的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古代诗歌鉴赏事物形象之咏物言志诗》课件 (共40张)
例题 1
阅读下面一首词,谈谈你对词中“梅”的形象的理解。 咏梅[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物 外在特征: 的 特 征 内在特征:
生长在荒僻之处,寂寞 开放,无人欣赏,备受 风雨摧残
不慕虚荣、淡泊名利、始终 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质,终生 不渝。
⑩阿娇金屋:阿娇,指汉武帝刘彻的姑母(长公主刘娇)的女儿。原指 汉武帝刘彻要用金屋接纳阿娇为妇。这里指翠美珍奇的竹子。 [2]
不种闲花,池亭畔、几竿修竹。相映带、一泓流水, 森寒洁绿。风动仙人鸣佩遂,雨余净女添膏沐。未成 林,难望凤来栖,聊医俗。
问华冑①,名淇澳②。寻苗裔,湘江曲。性孤高似柏, 阿娇金屋。坐荫从容烦暑退,清心恍惚微香触。历冰 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真题链接 1.(2013·山东高考)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2012·天津高考)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3.(2011·山东高考)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鉴赏事物形象“3步骤”
答题步骤
诗人笔下物+ 特征+ 结合诗句+ 诗人托物言志+ 表达了什么感情 (表明了什么哲理/象征怎样的精神)
常用技法
(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 (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高考题型
①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②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③某物象象征什么? ④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⑤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诗歌鉴赏——咏物言志诗 (课件22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注】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
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下列对这首诗最后两句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参考答案】 1.C 2.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尾联用拟人手法 写野菊嘲笑向陶渊明邀宠的东篱菊,作者借野菊表达 了率性自然、清高自守的志趣。
2.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
3.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1.BE 2.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 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 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 应来描写的。 3.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 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 表达了作者对有所依靠的希望。
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1、事物特征: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 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
何曾吹落北风中。 决不被北风吹落。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2、所言之志:
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
高脱俗。表达自己凌然
• 注:劚,zhú,掘、砍
形如铜钱,娇美可爱
讽喻了剥削者残酷无情、贪得无厌的本性
对照(反衬)
6.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
•
官仓鼠 曹邺
• 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咏物言志诗的欣赏诗ppt
•
•
•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 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 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 处。 •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B.朱彝尊: “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 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 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 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 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 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 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 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 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 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四首」李商隐
含情春晼晚,暂见夜阑干。
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 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
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花鸟草虫皆有品 仔细体察物关情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
写作特点:
•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 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 •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 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 喻、象征、拟人、对比。 •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 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
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 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 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本 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 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 们才说它高。可以想道作者是以 “小松”自喻。
咏物言志诗的欣赏诗ppt 课件下载
•
南国十三首 李贺
•
花枝草蔓眼中开,
•
小白长红越女腮。
•
可怜日暮嫣香落,
•
嫁与东风不用媒。
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 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 通篇把花人格化。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 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可是好 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 “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 末句则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的时候的状态。 从表面上看“嫁与东风”是自愿,“不用媒”证明 了这一点。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枝头。“嫁与 东风”虽“不用媒”,仍是不自主的事情。花盛开 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培增惆怅。其实,这 是一种悲剧的气氛,却从欣喜的情调来写它。似乎 反常,又合乎诗中旨趣之道。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 诗人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却不被当局 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细味此情,
• 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 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 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 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 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 境烘托。
•
白云泉
•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特点。
•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 试简要分析。
•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 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 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 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 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 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 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诗歌鉴赏——咏物言志诗共25页
诗歌鉴赏——咏物言志诗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