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0e9184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7.png)
学习迁移理论学习迁移理论是指人们在学习某个特定知识或技能后,将其应用于其他不同的情境或任务中的能力。
迁移是学习的最终目标之一,它展示了学习的实际价值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研究。
一、学习迁移的基本原理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知识与技能并非仅仅局限于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使用,而是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它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培养人们在解决各种问题和面对不同情境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以下是学习迁移的基本原理:1. 迁移的相似性原则:学习迁移的效果与原学习任务与目标任务之间的相似程度有关。
如果两个任务在目标、环境或过程上存在相似性,学习迁移效果将更好。
2. 迁移的特征提取原则:学习迁移依赖于个体对学习任务的特征进行提取和抽象。
学习者需要能够识别适用于其他任务的关键特征,并将其应用于新的情境中。
3. 迁移的应用原则:学习迁移不仅仅是将旧知识应用于新的任务,还包括将新的知识应用于旧任务的情况。
这种双向迁移能够增强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运用。
二、学习迁移的研究进展学习迁移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认知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中,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研究进展:1. 领域迁移:研究者发现,学习者在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后,能够将其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学习数学的能力可能有助于解决物理学或经济学中的问题。
2. 任务迁移:学习者在完成一种类型的任务后,能够将所学的策略和技能应用于不同类型的任务。
这种迁移可以提高学习者在新任务中的效果和速度。
3. 情境迁移:研究发现,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中的学习对迁移效果也有影响。
当学习和应用任务的情境相似时,迁移效果更好。
4. 知识迁移:学习者在学习某个知识领域后,能够将其中的概念和原理应用于解决其他相关问题。
这种迁移能够提高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为了促进学习迁移的效果,教育者和学习者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创造多样性的学习环境:提供具有不同情境和任务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增加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学习迁移理论的概念
![学习迁移理论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1466eb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9.png)
学习迁移理论的概念学习迁移理论是指我们在学习某一项任务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后,能否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另一个任务或领域中的理论和研究。
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或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其他领域或情境中,以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
学习迁移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迁移: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
正向迁移是指在学习某一项任务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后,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成功地应用到其他任务或领域中;负向迁移则是指在学习某一项任务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后,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将这些知识和技能成功地应用到其他任务或领域中。
研究学习迁移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应用和迁移情况,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学习迁移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 迁移的类型:学习迁移可以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
近迁移是指学习者将在某一任务或领域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成功地应用到类似的任务或领域中;远迁移则是指学习者将在某一任务或领域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成功地应用到完全不同的任务或领域中。
了解不同类型的迁移对于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迁移的条件:学习迁移的成功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习者的前提知识和技能、目标任务或领域的要求和特点、知识和技能的表征方式等。
了解这些条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测和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
3. 迁移的机制:学习迁移的过程涉及到认知、情感和动机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了解学习迁移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学习迁移理论在教育教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迁移的情况,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组织,促进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成功地应用到其他任务或领域中。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强调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学习迁移的成功离不开学习者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习迁移概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迁移
![学习迁移概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4074294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f.png)
• 零迁移:指的是某种学习对后来的学习不产生明显 的影响。
第3页/共33页
1.定势或(心向):
•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 状态。
第19页/共33页
五、认知迁移理论
• (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 (二)认知技能的迁移——产生式迁移理论 • (三)元认知策略的迁移
第20页/共33页
五、认知迁移理论
(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 皮亚杰强调逻辑结构在学习中的迁移。
fig 2. 布鲁纳强调编码系统对于迁移的作用 (
)。
3. 奥苏伯尔则强调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对于学习迁移的 影响。
度
第27页/共33页
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个人因素
1.智力
智力对迁移的质和量都有重要的作用。
2.年龄
个体处于不同的思维发展阶段,学习间迁移产生的 条件和机制有所不同。
3.原有认知 认知结构的准确性、知识经验间联系的丰富性和组
结构
织性都会影响迁移的发生。
4.对学习和 学校的态度
学生学习知识时的态度和心向影响他们把知识应用 到社会工作和生活中的学习。同时,学生对学校教 师及其他学生的态度影响其学习和学习的迁移。
5.学习的心 向(定势)
具有利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状态比 没有这种准备状态更有利于已有知识对新的学习的
迁移。(陆钦斯的实验)
第28页/共33页
陆钦斯的量杯实验结果
被试 水罐容量 所求水量 解决方法 AB C D
甲德学习迁移理论
![甲德学习迁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cb6399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6.png)
甲德学习迁移理论学习迁移理论是学习理论的必要组成部分。
一般地说,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迁移观认为,所谓学习迁移,实际上就是认知结构在新条件下的重新建构。
这种建构性的学习强调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一、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是对学习迁移现象作出最早的系统解释的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代表人物:18 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
形式训练说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
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的各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推理力、想象力等而实现的。
而且,迁移的产生将是自动的。
它认为学习的内容不甚重要,重要的是所学习的东西的难度和训练价值。
于是,难记的古典语言、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难题,被视为训练心的最好材料。
二、共同要素说共同要素说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伍德沃斯。
桑代克在1901年的“形状知觉”实验中证实了共同要素说。
在实验研究基础上,他提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其后伍德沃斯把共同要素说修改为共同成分说,即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
桑代克认为的“共同要素”是指两次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指学习内容中元素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限的。
而伍德沃斯认为是两种学习情境中存在共同的成分。
三、概括说贾德在1908年所做“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说理论的经典实验。
贾德认为,在先期学习A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的学习B,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A、B之中。
根据这一理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所以贾德的迁移理论称为“概括说”或“类化说”。
贾德认为概括就等于迁移,概括是学与教的结果,所以教法在迁移中作用很大。
《学习迁移理论》课件
![《学习迁移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6026a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11.png)
目录
• 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 学习迁移理论的发展历程 •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 学习迁移的应用 • 学习迁移的促进方法 • 学习迁移的未来展望
01
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 的影响,即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 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解 决新问题所产生的影响。
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的 理论和方法,全面揭示学习迁移的本质和规 律。
借鉴其他领域迁移研究成 果
借鉴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领域的迁移学习 研究成果,为学习迁移理论提供新的思路和
方法。
学习迁移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基于学习迁移理论,开发新型教 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效 果和质量。
共同要素说
概括说
认为只有当学习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 概括,才能实现普遍迁移。
认为只有当两种学习具有共同成分或 要素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 产生影响。
现代的迁移理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迁移中的作 用,认为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 对新知识的学习和保持具有决定
性的意义。
元认知迁移理论
认为学习者对学习策略、学习任务 的元认知知识以及自我监控能力对 迁移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比较清晰、完整,能够将新旧知识 联系起来,就更容易实现学习迁移。相反,如果学习者的 认知结构比较混乱或缺乏联系,就会影响学习迁移的效果 。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学习策略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 者能否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来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训内容
根据学习迁移理论,企业培训应注重实践操作和 案例分析,帮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
第六讲学习迁移理论
![第六讲学习迁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c444da20c22590102029da3.png)
学习定势说
• 学习定势是哈洛提出并用以解释顿悟现象的一 个概念。哈洛认为:定势通常指既先于一定得 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也 称为心向。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 进和阻碍。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 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 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
第六讲学习迁 移理论
第五章 学习迁移理论
主要内容
• 学习迁移概念 • 学习迁移种类 • 学习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 共同要素说 经验类化说 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 学习定势说
学习迁移概念
• 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 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 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 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 所谓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 括消极影响。
迁移的种类
• 从迁移结果上看,可将迁移划分为正迁 移与负迁移
• 所谓正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能促进另 一种学习。
• 所谓负迁移,捐的是一种学习阻碍和干 扰了另一种学习;
迁移的种类
• 从迁移产生的方向上看,可将迁移分为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 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 向迁移”;反之,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 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学习定势说
• 哈洛对猴子进行辨 别训练,要求猴子 学会在某一固定物 体下寻找食物。
学习定势说
卢钦斯量水实验
卢钦斯量水实验
• 实验要求被试用已知容量的三个大小不等的杯 子(A、B、C)量出一定容量(D)的水来,用 问题1让被试做过练习后,将被试分为两组:甲 组解决2—11题,乙组解决7—11题。结果甲组 在解决2—6题时,发现了解决问题的规则D=BA-2C,由于形成了这种定势,在解决7—11题时, 仍用B-A-2C的算法,有63%的人不会做第9题。 而乙组未受此定势的影响,所有被试很快都发 现了解决问题的更简便的方法。
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ebe1cee33d4b14e85246876.png)
训练可以调整人的行为反应,但却遗忘了反应主体对未来 意外事件的理解能力——格拉塞斯费尔德
迁移的分类:
近迁移:初始情境与迁移情境高度近似 远迁移:初始情境与迁移情境不相似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实证) 原义迁移:把技巧或知识完整地迁移到新的任务中 比喻迁移:运用一般知识的某些方面思考或了解情况(实证) 正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当前学习的影响(实证) 低级路径迁移:以一种自发或自动的方式来思考或了解问题 高级路径迁移:涉及对情境的联结进行明确、有意识的阐述 纵向迁移:知识或技能在相同水平上的影响 横向迁移:低水平技能向高水平技能的迁移
后测练习的可能答案:
问题
艾因斯特朗解决方案
7、后测练习1
49-23-3-3=20
8、后测练习2
39-15-3-3=18
9、后测练习3
48- 18-4-4=22
10、后测练习4 36-14-8-8=6
直接解决方案 23-3=20 15+3=18 18+4=22 14-8=6
被试对后测练习的表现:
组别
艾因斯特朗直接解决
在课堂学习中并不存在孤立的课题A或B的学习,而是在 知识的联系中进行学习。因此无论在接受学习或解决问题 学习中,凡有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影响新的认知功能的地方, 就存在着迁移。——奥苏贝尔
陈述性组织者:对新的学习形成上位关系,提供类属者
比较性组织者:与新的学习呈并列关系,增强知识比较性
背景资料、陈述性组织者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c6999fa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1.png)
背景资料、人们学什么
记忆能力训练实证
记忆平均数字跨度的变化 资料来源:Ericsson1980
相同要素说(identical elements theory)
实验探究 教学隐喻 学说反思
背景资料、桑代克知觉预测(1901)
预测
估计127个 图形面积
训练
后测
训练判断90个平行四边形 测1、判断13个长方形 面积(10cm2~100cm2) 面积(成绩提高)
测2、判断27各种图形 面积(成绩持平)
有关图形 面积知觉 的测试
后测2 后测1 训练判断
预测 0
可能预测
20
40
60
80
100
相同要素说理论
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 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
只有当两种心里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心理 机能的改变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桑代克)
实证研究——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三维迁移模式
背景资料、奥斯古德的迁移三维曲面模型
三位曲面模型 资料来源:Osgood
背景资料、负迁移的例子
问题
所给水罐刻度
A
B
C
1、 前测练习
29
3
2、艾因斯特朗1
21
127
3
3、艾因斯特朗2
14
163
25
4、艾因斯特朗3
18
43
10
5、艾因斯特朗4
9
42
6
6、艾因斯特朗5
20
59
4
7、后测练习1
15
39
3
8、后测练习2
23
49
3
9、后测练习3
简述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
![简述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8001f4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1.png)
简述学习迁移的概括化理论学习迁移是一种新兴的机器学习方法,它将机器学习的思想和技术用于解决新领域中出现的机器学习问题。
学习迁移是一种利用以前解决其他领域中问题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新领域相关问题的一种机器学习策略。
学习迁移的概念以把现有的学习能力从一个任务中迁移到另一个任务中的概念为基础,其目标是节省训练新任务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学习迁移的理论是建立在机器学习的基础上的,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任务中熟悉的知识迁移到另一个任务中。
具体到机器学习,它可以分成三个关键步骤:学习算法、学习来源和新任务。
学习算法是用来决定如何有效提取以前熟悉的数据和信息的技术方法;学习来源是指以前解决过的问题的领域或环境;而新任务则是将以前的知识运用到新环境中去,解决新的问题。
基于学习迁移的理论,研究者们创建了各种有效的学习迁移算法,来帮助机器快速训练新任务。
最常用的学习迁移算法是迁移学习(Transfer Learning)、增量学习(Incremental Learning)和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迁移学习是将一个机器学习算法在一个任务中学到的能力转移到另一个任务中,这种算法有助于机器快速掌握新任务;增量学习是增加一小部分数据,但能有效地利用以前的数据来构建新模型;强化学习则是在模拟环境中,通过反复迭代并从负面结果中学习,来学习新任务。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通过参照不同领域的特点,提出了定制的学习迁移算法来应对各种机器学习问题,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例如,孙忠锴和他的团队提出了一种名为“加权迁移学习”的定制学习迁移算法,用来解决智能视觉中的任务,得到了良好的验证。
总的来说,学习迁移是一种新兴的机器学习方法,它将机器学习的思想和技术用于解决新领域中出现的机器学习问题。
它将以前解决过的问题中熟悉的知识迁移到新领域中,以节省训练新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
目前已有许多学习迁移算法,比如迁移学习、增量学习以及强化学习,也有一些定制的学习迁移算法,它们都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各种机器学习任务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迁移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1807426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2.png)
3
学习迁移的理论
学习迁移的理论
1. 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迁移是通过对某些基本心理官能进行训练而获得的。这种理论认为,心理官能主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通过训练可以提高这些官能的能力,从而提高其他学习能力。然而,后来的研究表明,形式训练说对于某些学习任务并没有很好的解释效果
那么一种学习任务中的刺激和反应组合可以更容易地促进另一种学习任务的掌握。相反,如果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模糊、零散,那么一种学习任务中的刺激和反应组合可能会干扰另一种学习任务的掌握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3. 学习者的动机和态度
学习者的动机和态度也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如果学习者对某种学习任务具有较高的兴趣和动机,并且积极的态度对待这种任务,那么他们更容易产生正迁移效果。相反,如果学习者对某种学习任务缺乏兴趣或持有消极态度,那么他们更容易产生负迁移效果
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4.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是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之一。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和难度的逐步提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学习难度和要求,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学习迁移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思和评估等方式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学习了整数的加法后再学小数的加法,因为小数加法需要重新学习计数单位、进位规则等新知识,与整数加法的概括水平不同,所以学习效果较差
学习迁移的经典理论
![学习迁移的经典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781591f770bf78a6429548c.png)
(1)形式训练说:起源于古希腊罗马,认为各种官能可以像训练肌肉一样通过练习增加力量(能力),记忆的官能通过记忆的训练而得到增强,推理和想象的官能则通过推理和想象增强。
(2)相同元素说:该理论由桑代克、伍德沃斯提出,他们认为只有在原先的学习情境与新的学习情境有相同要素时,原先的学习才有可能迁移到新的学习中去。
而且迁移的程度取决于这两种情境相同要素的多寡。
也就是说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程度越高,相同要素越少,迁移程度越低。
评论:该理论把迁移现象都归结为联结的形成,而未能考虑学习者的内在特点和过程,因而表现出机械的,片面的色彩。
在桑代克早期提出的学习规律中,体现了共同要素迁移理论思想的是类推反应率。
(3)概括化理论(经验泛化说):贾德研究了原则和概括性的迁移,认为在经验中学到的原理原则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
并且做了水下打靶实验(A组先学习水下折光原理后进行练习,B组只进行练习,结果在各种情境中都是A组成绩好。
)(4)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型(逆向曲面模型):奥斯古德系统地考察了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和反映的相似性两个维度的组合与迁移效应之间的关系,并用三维曲面图表示出来,得到“迁移的逆向曲面模型”。
数据来源于,机械学习-对偶联想学习,认为先后两个学习活动若刺激相同,反应也相同,则产生最大正迁移;而刺激相同反应对抗则产生最大负迁移;无关刺激与对抗反应产生零迁移等。
(5)关系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顿悟)是产生迁移的关键因素。
该理论强调行为和经验的整体性。
(6)分析—概括说:鲁宾斯坦认为迁移发生的关键在于对两个课题的分析与概括。
要使迁移得以实现,学习者需要将两个课题相互联系起来,并通过概括活动,解释两课题间本质上共同的东西,而概括主要依赖于对两课题分析的程度。
(7)布鲁纳的迁移观:布鲁纳认为,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迁移就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事例中。
正迁移是把适当的编码运用于新事例中,负迁移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错误的用于新事例。
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评述
![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846d508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d.png)
关于学习迁移的理论评述
学习迁移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形式训练说,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及其训练价值,学习要想取得重大的迁移效果,必须经历痛苦的过程。
这种理论对当今教育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⑵相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
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学习材料之间的相同要素,尤其是隐含在不同外在表现形式中的相同要素,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⑶经验概括说,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的概括。
这一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不同内容中所隐含的共同原理揭示出来,并使学生充分内化,从而促进学生更加灵活有效地学习。
⑷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动产生的某种东西,而是学习者“顿悟”突然发现两种学习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认为只有学习者发现一种学习中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并将已掌握的这种关系应用到新的学习之中,迁移才能发生。
这个理论启示教师,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表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隐含在深层的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于其他的学习情境中。
⑸认知结构说,由XXX提出,强调的是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
他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分别是:认知结构的概括性、可辨别性和巩固性。
学习迁移理论试题及答案
![学习迁移理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2ad88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1.png)
学习迁移理论试题及答案学习迁移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知识、技能或行为模式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转换。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一套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一理论。
一、选择题1. 学习迁移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什么?- A. 学习动机- B. 学习策略- C. 学习效率- D. 学习情境之间的知识转换答案:D2. 下列哪项是正迁移的例子?- A. 学习骑自行车后,学习驾驶摩托车时感到困难- B. 学习游泳后,对学习潜水产生恐惧- C. 学习数学后,解决物理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D. 学习弹钢琴后,学习拉小提琴时手部协调性变差答案:C3. 根据学习迁移理论,哪种学习经验最有可能促进迁移?- A. 重复性练习- B. 多样化练习- C. 单一技能训练- D. 无反馈的练习答案:B二、判断题1. 学习迁移总是正向的,即学习一种技能总是有助于学习另一种技能。
(错误)2. 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下的经验和知识结构对迁移有重要影响。
(正确)3. 学习迁移理论只适用于技能学习,而不适用于知识的学习。
(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学习迁移的分类。
学习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续学习有积极影响,能够促进新知识的掌握和新技能的学习。
负迁移则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续学习产生干扰,阻碍新知识的理解和新技能的习得。
2. 描述两种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 多样化练习:通过在不同情境下练习同一技能,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能,从而促进迁移。
- 建立知识结构:通过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网络,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新的学习情境中更快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四、论述题1. 论述学习迁移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学习迁移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设计相关性学习任务:确保学习任务之间的相关性,以便学生能够将在一个任务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另一个任务中。
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68a24f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67.png)
学习迁移理论具体知识整理如下:(一)早期的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代表人物:沃尔夫关键词:官能心理学、自动产生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能力蕴藏在各种感官中,因此形式训练说把训练和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学习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的难度和训练价值,重视运用难记的古典语言、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难题来改进心智的各种官能。
通过各种官能的训练,就会自然而然产生迁移,即迁移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是自动产生的、无条件的。
2.共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关键词:共同成分、共同要素桑代克反对沃尔夫的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不是自动产生的,他通过形状知觉实验证明了迁移需要一定的条件,即共同成分,才可以产生。
实验过程如下:桑代克找了一些被试并给予一些三角形让被试估计这些三角形的面积,在估计正确率很高之后将这些被试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被试给予三角形进行估计面积,第二组给予圆形进行估计面积。
通过结果发现,第一组估计的准确性远高于第二组,这时桑代克认为第一组被试产生了迁移,原因是第一组在前后学习过程中存在相同要素。
桑代克据此得出,迁移是非常具体、有限的,需要两种学习情境中存在共同成分才得以产生。
两种情景中共同要素越多,迁移的量也就越大。
3.经验类化说(概括说)代表人物:贾德关键词:共同原理贾德反对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通过“水下击靶”实验得出:在迁移过程中,有共同成分只是前提条件,要想顺利地发生学习迁移,必须要能够概括出两种学习之间的共同原理才可以。
实验过程如下:贾德先找到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作为被试,把靶子放在水下10厘米进行击靶,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学生的准确率都较高后,将所有被试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教授了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第二组则不教。
然后将靶子置于水下15厘米,让两组被试进行击靶。
结果发现,第一组击靶的准确性高于第二组。
据此,贾德得出结论: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学习迁移概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迁移
![学习迁移概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迁移](https://img.taocdn.com/s3/m/f9aaea6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3.png)
学习迁移概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迁移学习迁移是指在学习一项新任务时,利用之前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快速学习和适应新任务的过程。
学习迁移是人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迁移,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中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主要有两个:迁移效应和类比思维。
迁移效应是指之前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对新任务的学习和应用产生积极影响的现象。
迁移效应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情况。
正迁移是指之前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对新任务的学习和应用具有促进作用,可以加速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果。
负迁移是指之前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对新任务的学习和应用产生干扰或阻碍作用,使学习变得更加困难。
类比思维是学习迁移的重要机制之一、类比思维是指通过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任务进行类比,找出相似性和共性,从而帮助理解和解决新任务。
类比思维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加速新任务的学习过程。
通过类比思维,我们可以将已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中,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学习迁移对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迁移,个体可以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领域,从而出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学习迁移还可以培养个体的灵活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让个体更好地适应变化和创新的环境。
总结来说,学习迁移是利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帮助学习和适应新任务的过程。
迁移效应和类比思维是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在学习迁移过程中,任务相似性、知识结构和学习策略是影响迁移效应的重要因素。
学习迁移对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习迁移的培养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48fc50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3.png)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学习迁移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克纳(Robert M. Gagne)和杰维斯(Walter W. Wager)于1962年提出的,它指的是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能够在新情境中灵活运用和迁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中。
迁移理论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课堂内的知识和技能,而迁移则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在教学中,迁移理论的运用可以帮助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的持久性。
以下是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1.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比如,通过项目制学习或案例分析,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3.提供多样化的练习:通过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不同的情境中。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如应用题、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多种情境中实践和运用所学内容。
5.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度和主动性,有助于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教材、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6.提供反思和复盘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反思和复盘的机会,让学生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通过反思和复盘,学生可以深化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并促进学习的迁移。
综上所述,学习迁移理论提供了指导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等方式,促进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并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的持久性。
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8716dc05fbfc77da269b1a2.png)
学习迁移理论一、早期迁移理论1、爱德华·李·桑代克(美国)著作:《教育心理学》(三卷本)《智力测验》《人类的学习》《需要、兴趣和态度的心理学》桑代克的学习联结即联结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试误说——迷笼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学习迁移........共同要素说....理论: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沃尔夫(1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学习迁移理论:.....。
理论基础是官能心理学,认为各种心灵的官能可以由一种科目或一种题材上受了训.......形式训练说练而整体发展起来,因此被称为形式训练说。
3、贾德(美国心理学家)学习迁移理论:.......概括化理论......。
原理概括得越好,在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也越好。
...../.经验类化理论水下击靶实验4、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学习迁移理论:关系转换说。
.............小鸡觅食实验与黑猩猩和一个三岁女孩的实验二、现代迁移理论1、奥苏贝尔——认知结构理论。
有意义的学习迁移。
2、J.R.安德森——产生式迁移理论。
适用于解释基本技能的迁移。
心理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瑞士)1、理论1: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发生认识论2、四个概念:①图式:结构或组织②同化:新刺激整合到旧认识结构中③顺应:旧刺激整合到新认识结构中④平衡: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的平衡。
3、理论2:认知发展阶段论四个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②前运算阶段③具体运算阶段④形式运算阶段二、埃里克森(美籍德国儿童精神分析医生)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强调社会文化背景对人格发展的作用。
三、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俄国):教育与发展的问题中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四、高尔顿()1、理论:遗传决定论五、霍尔()理论:复演理论。
复演了鱼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巴甫洛夫理论:经典条件反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指出,只有当两个心理机能之间有相同的要
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 理机能的改进。桑代克所谓的“共同元素”, 就是指两次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 指学习内容中元素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经验类化理论
• 贾德水下击靶实验
• 甲组同学学习光学
折射原理;
• 乙组同学不学光学 折射原理。
鸡的选择不是比较刺激的绝
对性质,而是由两种刺激的 相对关系所规定的。
格式塔关系转化理论
• 迁移的产生主要是对学习情境内部关系的概
括,学习者“顿悟”了某个学习情境中的关 系,就可以迁移到另一个有相应关系的学习 情境中去,产生学习迁移;迁移不是由于两 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和规则而形 成,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 验之间存在的共同关系的结果。
形势训练说
• “形式训练说”是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
• “官能心理学”的提出者德国的沃尔夫认为,个 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如注意力、记忆 力、推理力等,这些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训 练而得到发展和加强,如果一种官能在某种学习
情境中得到改造,就可在与该官能有关的所有情
境中自动地起作用,从而表现出迁移的效应。
主要内容
• 学习迁移概念
• 学习迁移种类 • 学习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 共同要素说
经验类化说
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 学习定势说
学习迁移概念
• 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 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 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 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 所谓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 括消极影响。
共同要素说
• 桑代克的实验
• 在1901年的实验中,
他以大学生为被,
训练他们判断各种 大小不同的形状的 面积。
共同要素说
• 桑代克根据这些实验的结果指出,之所
以产生迁移,是因为练习课题与迁移课
题之间具有共同的要素,练习任务与测
验任务越接近,测验任务的成绩越好。
共同要素说
• 伍德沃斯修改为共同成分说,这种理论认为从 一种学习情境到另一种学习情境的迁移,只是 由于这两个学习情境存在着相同的成分。桑代
学习定势说
• 哈洛对猴子进行辨
别训练,要求猴子 学会在某一固定物 体下寻找食物。
学习定势说
卢钦斯量水实验
卢钦斯量水实验
• 实验要求被试用已知容量的三个大小不等的杯 子(A、B、C)量出一定容量(D)的水来,用 问题1让被试做过练习后,将被试分为两组:甲 组解决2—11题,乙组解决7—11题。结果甲组 在解决2—6题时,发现了解决问题的规则D=BA-2C,由于形成了这种定势,在解决7—11题时, 仍用B-A-2C的算法,有63%的人不会做第9题。 而乙组未受此定势的影响,所有被试很快都发 现了解决问题的更简便的方法。
经验类化理论
• 贾德认为,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
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 能够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 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 越大。这种理论称为经验类化理论。
格式塔关系转化理论
• 苛勒的小鸡啄米实验
• 实验结果是小鸡到更深的那 张灰纸上去找食物,这就证 明小鸡不是对相同要素作反 应,而是对关系作反应。小
学习定势说
• 学习定势是哈洛提出并用以解释顿悟现象的一
个概念。哈洛认为:定势通常指既先于一定得 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也 称为心向。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 进和阻碍。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
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
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
登卡尔----功能固着实验
• 桌子上摆放着三只箱子,三只箱子中分 别装有小蜡烛、不干胶,火柴,受试者 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蜡烛像壁灯一 样固定在墙上。
登卡尔----功能固着实验
功能固着的定义
• 功能固着,即把某种功能、作用赋予某种物体的 心理倾向。由于过去的反复经验,个体对某种物 体所具有的特定的、主要的功能形成了比较稳定 的认识,当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该物体的 这一功能,不易摆脱固有的定势,难以发现该物 体所具有的其他的潜在的功能。克服功能固着就 需要发现如何在新情境中迁移原有的经验,或灵 活地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现事物的新功能, 以适应新情境的需要。
迁移的种类
•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
行的划分,可分为水平迁移与垂直迁 移 。 •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侧向迁移,是 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 的相互影响。
迁移的种类
•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
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具体讲,是具有较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 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抽象与概括水 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 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 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迁移的种类
• 从迁移结果上看,可将迁移划分为正迁 移与负迁移
• 所谓正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能促进另
一种学习。
• 所谓负迁移,捐的是一种学习阻碍和干
扰了另一种学习;
迁移的种类
• 从迁移产生的方向上看,可将迁移分为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 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 向迁移”;反之,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 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形势训练说
• 形式训练说认为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 能,是教学的最重要目标;
• 训练的项目越困难,官能得到的训练越
多;一种作业越深奥,其学习越有效;
形势训练说
• 沃尔夫主张学校应把难记的古典语法、深
奥的数学及自然科学中的难题作为训练的
主要内容,不必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学
习的具体内容是会忘却的,其作用是有限 的,重要的在于形式的训练,只有经过形 式训练提高各种官能,才会促进迁移的产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