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篇 明明德 答案

合集下载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知识点汇总+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知识点汇总+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之心》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大学之道》知识点1、课文详解礼记〔两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使内心安定;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

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

通过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彰显明德,认识本心,表里如一。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2、课下注释: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500字收获感悟合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心得体会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500字收获感悟合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心得体会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500字收获感悟合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心得体会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强调的是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大学不仅是指学问的传承,更是指人的修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通过明明德,即明确自己的道德标准,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从而达到成为有才有德之人的目标。

以下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500字收获感悟合集,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心得体会的范文合集,可供朋友们参考借鉴。

大学之道,博大精深,天下的学问门类繁荣,有自然之学与人文之学,有天文之学和地理之学,有先天之学和后天之学。

大学的宗旨在于正大的品德,所以弘扬正大的品德是极其重要的。

面对漫长而又短暂的大学四年,我们必须好好规划一下,为了有所收获;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地动山摇;无论是旱火炙热,还是洪水滔天;无论是做给别人看,还是做给自己看,我们都要积极向上、志存高远、永远之前,我们要像游鱼一样遨游浅底,像藏羚羊一样攀登陡峭的山崖,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我们更要遵循大学的理念—弘扬正大的品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了傲雪花开,我们必须记住: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度大学者,必先明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可是真正在大学里谁又不会变得堕落呢?大学是半个社会,大学生在其中扮演着多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公民,也有可能是兼职学生。

但是大学里,你不奋斗是绝对会后悔的,所以我们要有目标,要有前进的动力,永不止步!我在沙漠中前行,永不放弃,是因为我知道那里有绿洲,可有一天绿洲消失了,我会不会迷失?大多数人认为进入大学就意味着挣脱了黑牢笼,就自由了,可是大学还是要有奋斗目标的,四年不是浪费得起的。

我们以前老师经常说:“大学是你享受的时候。

”可孰不知,大学还要奋斗,你学校不好,不要报怨,管好自己,只有自己学好了,才能有足够的筹码为将来找一好工作。

可是大学有很多客观因素影响着我们,譬如说爱情,我认为爱情不能强求,不能做行式,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自己要有一种目标,不断激励自己,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大学里树立的目标要近远兼备,小目标时时提醒我们不能放弃,大目标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沙漠是孤者的天堂,虽不知路在何方,但依然幸福着寻觅着!朋友,不要报怨,笑看明天的朝阳,你会幸福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每天晚上我都要和妈妈一起诵读30分钟的国学经典,最近一周我正在读《大学》。

大学之道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之道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之道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C2. “止于至善”是下列哪位儒家学者的思想?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朱熹答案:D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指的是什么?A. 治理国家B. 管理家庭C. 提升个人品德D. 达到世界和平答案:C4. “格物致知”是儒家哪一学派的核心思想?A. 理学B. 心学C. 道家D. 法家5. “诚意正心”在儒家思想中意味着什么?A. 诚实守信B. 端正心态C. 真诚待人D. 以上都是答案:D6. “知止而后有定”中的“止”指的是什么?A. 停止B. 目标C. 极限D. 终止答案:B7. “致中和”在儒家思想中代表什么?A. 达到和谐B. 达到平衡C. 达到中立D. 达到中庸答案:D8. “慎独”是指在什么情况下也要保持道德自律?A. 独自一人B. 与他人相处C. 在公共场合D. 在任何情况下答案:A9.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哪位儒家学者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朱熹答案:D10. “大学之道”最终目的是实现什么?A. 个人成功B. 家庭和谐C. 国家治理D. 世界和平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大学之道”的核心思想。

答案:大学之道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个人修养和学习,达到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境界,从而实现个人品德的提升和社会的和谐。

2. 描述“格物致知”的过程。

答案:格物致知的过程是指通过对事物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进而实现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提升。

3. 解释“诚意正心”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答案:诚意正心在个人修养中至关重要,因为它要求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真诚和正直,这是建立信任和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实现个人品德提升的关键。

4. 阐述“慎独”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讲义:第四单元 10 论 修 身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讲义:第四单元 10 论 修 身 Word版含答案

◆论修身求学无止境,学问之乐,“朝闻道,夕死可矣”;于纷乱世事之中,内省内求,淡定从容,成就完美人格;坚守忠恕,一以贯之,嘲讽面前不气馁,不改君子风范……在那个混沌的时代,孔子的信念之灯照亮他坎坷的人生;而他的仁爱之烛则照亮了千秋万代……◆神游物外在那样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有谁能比得上庄子逍遥?在庄子看来,人与万物共生,生于自然,长于自然,归于自然。

庄子希望超然物外、无拘无束、自由地生活在社会上。

这只是庄子因为不满黑暗现实的羁绊而提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社会理想。

自由,绝对自由,逍遥,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伟大追求。

◆论民本在战乱纷纷、强权横行、暴力充斥的战国时代,孟子以其恻隐之心,体察人民疾苦,欲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总结归纳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极力劝谏君王爱民养民教民,虽遭失败,但其关注民生、为民请命的责任意识,傲视王侯、威武不屈的浩然之气千古长存。

◆祸兮福兮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

他观察到天地间万物万事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例如有无、刚柔、强弱、祸福、兴废等等,它们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结的。

所以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老子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自古及今是极为著名的哲学命题,往往被学者们征引来用以说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10论修身◎诗海拾贝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赏析】这首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

上片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其中“接”“连”两字将“天”“云涛”“晓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下片开头写词人的回答,“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

结尾处词人写“九万里风鹏正举”,又是紧接上片乘船渡海的动作和四周海天相接的景象,进一步对风进行烘托描绘,境界更加宏阔。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论修身(3)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论修身(3)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论修身课后练习(3)1.翻译下面句子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翻译下面句子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翻译下面句子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翻译下面句子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

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

子曰:“丘也幸。

苟有过,人必知之。

”5.翻译下面句子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6.翻译下面句子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7.翻译下面句子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8.翻译下面句子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9.翻译下面句子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0.翻译下面句子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参考答案:1.答案:孔子说:“默默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学习而不厌倦,教诲别人不倦怠,对于我啊有什么呢?”解析:注意:“默而识之”句中的“识”通“志”,记住。

“何有于……”属于古汉语中的固定格式,翻译成“对于……有什么呢?如《左传·子鱼论战》中:“虽及胡耉,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2.答案:孔子说:“不修养品德,不讲求学问,听到符合道义的事情不能做,不好的的毛病不能改正,这些是我忧虑的。

”解析:“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属于宾语提前。

3.答案:孔子说:“在‘道’上立下志向,把‘德’当成根据,把‘仁’作为依附,在六艺方面游乐。

”解析:注意:“六艺”古代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

二是指儒家的六部经典:《诗经》、《书经》、《礼记》、《易经》、《乐经》、《春秋》。

《礼记 大学之道》许谦《答吴正传书》(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礼记 大学之道》许谦《答吴正传书》(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节选自《礼记·大学之道》) 材料二:某之才之学不逮于足下远矣,而且以是来,盖将警省其昏懦,鞭驱其驽怯,真不屑之教诲也。

奉教以还,三复吟诵,初跃如其喜,且惕然而惧,故迟而不以书对者,有所不敢也。

今足下以此为疑,盖深惜暗投其珠耳。

姑诵闻之于师者以复足下。

昔文公(朱熹)初登延平①之门,务为儱侗宏阔之言好同而恶异喜大而耻小延平皆不之许。

既而曰:“吾儒之学,所以异于异端者,理一而分殊也。

理不患其不一,所难者分殊耳。

”朱子感其言,故其精察妙契,著书立言,莫不由此。

足下所示程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之两言,固学者求道之纲领。

然所谓致知,当求其所以知而思得乎知之至,非但奉持“致知”二字而已也,非谓知夫理之一而不必求之于分之殊也。

朱子所著书,盖数十万言,巨细精粗,本末隐显,无所不备。

方将句而诵,字而求,竭吾之力,唯恐其不至。

然则举大纲、弃万目者,几何不为释氏之空谈也?近日学者盖不免此失矣。

吾侪其可踵而为之乎?抑愚又有所闻:圣贤之学,知与行两事耳。

讲问辨诘,朋友之职也。

至于自得之妙;力行之功,他人不得与焉,非自勉无所得也。

某虽愚钝,然不可谓无志于此。

足下于斯两者,涵泳从容,精修力践,旦旦有得,幸明以告我,赐中流之一壶②,则感责善之德深矣。

(节选自许谦《答吴正传书》) 【注】①延平:字愿中,号延平,传二程之学于朱熹。

②中流之一壶:典出《鹃冠子·学问》: “中流失船,一壶千金。

【名师讲题】《礼记 大学》《中庸》(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名师讲题】《礼记 大学》《中庸》(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节选自《礼记·大学》)材料二:哀公问政。

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丕可以不修身。

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

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

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

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

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

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

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节选自《中庸》第二十章)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亲亲A之杀B尊贤C之等D礼E所生也F故G君子不可H以不修身。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致知在格物”,即成语“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大学之道》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大学之道》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之君子,举大事,必慎其终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华东理工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
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华中科技大学
——明德厚学 求实创新
厦门大学
—一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香港大学 ——明德格物
学习目标
1.了解《大学》的有关知识; 2.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重 要文言知识; 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增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
· 任务2:
· 1、文章大量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请 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其好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 能虑虑而后能得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 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 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顶真,亦称顶针、联珠、蝉联,是一种文学 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 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 方法。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由此可见,顶 真手法的运用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 而日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使论述 层层深入,逻辑严密。
大学之道
三纲

八目
格物
致知
人内




静 安
步骤一→目标



诚意
生圣

《大学之道》反馈练习答案

《大学之道》反馈练习答案

《大学之道》反馈练习答案一、翻译句子: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

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

4.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5.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二、文化常识:《大学之道》对儒家理想人格的修为之道进行了从内到外的总结,《大学之道》通篇所阐释的是一种“修己治人”之道,亦即儒家思想一以贯之的“内圣外王”之道。

《大学之道》重在阐释“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中心论点,把“修身”作为其整个道德修养体系的价值目标和根本目的,并且成为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出发点。

具体说就是,《大学之道》明确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儒家道德修养思想原则,即“三纲领”说和“八条目”说,而“修身”正是《大学之道》“三纲八目”说的核心。

“三纲领”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提出了“大学之道”即“三纲领”说之后,接着又提出了“八条目”之说。

一般来说,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作为道德的内在修为,而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道德的外在修为。

三、重点句子释义:请翻译下面句子并分别简要概括《大学》和《老子》对“人”的要求。

(1)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之道》)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4.2《大学之道》(同步习题)(解析版)

4.2《大学之道》(同步习题)(解析版)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课大学之道精选练习一、语言表达与运用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①道:道理②明:美好的B.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①亲:亲近爱抚②止:停止C.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①静:心不妄动②安:平安D.物格.而后知.至①格:推究②知:知道【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

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B项,②“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大学之道)在于亲近民众,在于让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其中“止”,译为“达到”。

C项,②“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的意思是懂得停下来然后才稳定,稳定然后才能冷静,冷静然后才能性情安和。

其中“安”,译为“性情安和”。

D项,②“物格而后知至”的意思是通过对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

其中“知”,译为“认识”。

故选A。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不以其道得之.B.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D.欲治其.国者其.皆出于此乎【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

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必要将常用虚词的每个义项都列出,弄得眼花缭乱。

在复习时重点注意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义项,掌握了这些不同,其他的义项基本就可以应付自如了。

另外,还要归纳掌握一点基本的文言语法。

在文言文综合阅读中,常常会碰到个别字、词、句一时无法理解,就需要根据上文、词义的惯性来顺推,或根据下文的语脉、文义来逆推。

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篇),只有将字、词、句置于段乃至篇的整体语境框架内,才能较为准确地把握。

《荀子-修身》《礼记-大学之道》阅读答案与翻译

《荀子-修身》《礼记-大学之道》阅读答案与翻译

《荀子-修身》《礼记-大学之道》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荀子-修身》《礼记-大学之道》阅读答案与翻译文本一: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微然必以自省也。

大学之道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之道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之道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出自哪部经典?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大学》答案:D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指的是什么?A. 治理国家B. 管理家庭C. 提升个人品德D. 使天下太平答案:C3. “止于至善”中的“止”字意味着什么?A. 停止B. 到达C. 坚持D. 放弃答案:C4. “格物致知”中的“格物”指的是什么?A. 研究物理B. 探究事物的原理C. 制作物品D. 格律诗答案:B5. “诚意正心”中的“诚意”是指?A. 诚实守信B. 真诚待人C. 真心实意D. 以上都是答案:D6. “慎独”在《大学》中的含义是什么?A. 谨慎独处B. 独自谨慎C. 在无人时也要保持谨慎D. 独自时的谨慎答案:C7. “致知在格物”与“格物致知”有何不同?A. 顺序不同,意义相同B. 顺序不同,意义不同C. 顺序相同,意义相同D. 顺序相同,意义不同答案:B8. “知止而后有定”中的“定”指的是什么?A. 确定B. 稳定C. 决定D. 定位答案:B9. “修身”与“齐家”的关系是什么?A. 修身是齐家的基础B. 齐家是修身的基础C. 两者相互独立D. 两者互不相关答案:A10. “治国”与“平天下”的关系是什么?A. 治国是平天下的前提B. 平天下是治国的前提C. 两者相互独立D. 两者互不相关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大学》中“明明德”的含义。

答案:《大学》中的“明明德”指的是通过教育和修养,使人们内在的道德光明显现出来,达到道德的自觉和完善。

2. “止于至善”在个人修养中有何意义?答案:在个人修养中,“止于至善”意味着追求最高的道德境界,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直至达到最完善的道德状态。

3. “格物致知”与现代科学研究有何联系?答案:“格物致知”强调通过探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这与现代科学研究中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的过程有着相似之处。

《大学之道》(含答案)

《大学之道》(含答案)

《大学之道》课后巩固题型一:课内文言文阅读下面文言文(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明:彰明。

B.欲齐其家者欲:想要。

C.致知在格物格:推究。

D.国治而后天下平治:统治。

2.下列对“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从天子变成普通人,一概都因以修养自身为根本。

B.从天子直到普通人,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C.从天子直到普通人,全都是把修身作为根本的人。

D.从天子变成普通人,全都因把修身作为根本的人。

3.下列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段第一句即明确表示,“治其国”是能够实现“明明德”的前提。

B.文段连用“欲……,先……”强调目标实现的过程要讲求循序渐进。

C.文段连用“……而后……”突出要逐步推进以能水到渠成实现目标。

D.文段强调条件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推定,突出了各条件间的彼此限制。

【答案】1.D2.B3.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国治而后天下平: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治,治理得好。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自……以至于……”,从……直到……。

排除AD;“以修身为本”,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

排除CD。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 “调条件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推定,突出了各条件间的彼此限制”错误,文段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修身篇明德试题及答案

修身篇明德试题及答案

修身篇明德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明德”的核心要义?A. 知识积累B. 道德修养C. 财富积累D. 社会地位答案:B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指的是什么?A. 锻炼身体B. 修养个人品德C. 装饰外表D. 积累财富答案:B3. 在儒家思想中,“仁”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以下哪项不属于“仁”的表现?A. 爱人B. 利己C. 克己D. 恕人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4. 下列哪些行为有助于个人品德的修养?A. 诚实守信B. 尊重他人C. 贪婪自私D. 勤奋学习答案:A, B, D5. 在《大学》中提到的“格物致知”指的是什么?A. 探究事物的原理B. 追求物质享受C. 达到知识的极致D. 了解社会现象答案:A, C三、判断题6. “修身”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与社会无关。

(对/错)答案:错7. “明德”只要求个人在道德上有所追求,不需要关心社会和国家。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8. 简述“修身”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修身是个人发展的基石,它涉及到个人的道德修养、情操培养和行为规范。

通过修身,个人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提升自我,进而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个人价值。

同时,修身也是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础,因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个体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9. 描述“明德”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答案:明德在社会治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以明德为基础的社会,能够建立起公正、诚信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

明德的普及和实践有助于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明德还能够引导社会风气,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五、论述题10.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修身”与“明德”。

答案:在生活中践行“修身”与“明德”首先要从自我做起,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

具体做法包括:坚持诚实守信,做到言行一致;尊重他人,公平对待每个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大学之道》默写答案

《大学之道》默写答案

《大学之道》理解性默写1.《大学之道》中,首句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旨,提出了大学的“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大学之道》中,“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

3.《大学之道》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说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

4.《大学之道》中,“在亲民”,就是不仅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而且努力提高全体人民的道德品质,在儒家看来这是为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奠定精神基础。

5.《大学之道》中,“在止于至善”就是要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国家的治理提升到最完美的地步,不达到最理想的境界绝不停止,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

6.《大学之道》中,“在明明德”是讲自身的修养;“在亲民”就是讲由己推人,就是不仅自己要明明德,而且要教化别人,提高别人的修养,祛除别人身上的污垢,使其成为新民;“在止于至善善”就是讲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全社会的成员的道德趋于完善。

7.《大学之道》中,“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认为“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这三纲领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再到社会的层层递进的完整体系。

8.《大学之道》中,“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达到德政目的施教主张.9. 《大学之道》中,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的句子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10.《大学之道》中,儒家提倡,治学的最初目标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形成美德并使之彰显出来,通过言传身教使人们也修成美德,使自身和社会都达到至善的境界。

也就是修身和教化。

11.《大学之道》中,儒家提倡,治学的终极目标是“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即“齐家”、“治国”、“平天下”管理好家庭家族,治理好国家,平定天下。

《大学》感悟之一——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大学》感悟之一——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学》感悟之⼀——三纲:明明德、亲民、⽌于⾄善绪⾔:⾃从去年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之后,现在每天不读书感觉就少了⼀点东西。

前些天给⾃⼰说好将《⼤学》和《中庸》背诵完成,然后写出两本书背诵之后的感受;可是现实太残酷,推迟到现在才有时间,⽽且按照⾃⼰的年龄和阅历,⽂章的含义不能参透,也没有能⼒⽤⼀篇⽂章写出来我想要说的话,所以退⽽求其次,《⼤学》按照三纲和⼋⽬分开来写,⽽《中庸》则按照朱熹所说,“其书始⾔⼀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理”,分成三个层次来说。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依照现在的阅历理解儒家经典,显得有点不⾃量⼒;希望“如今识尽愁滋味”之时,重读经典能有新的领悟。

《⼤学》按照⽂章结构分成“三纲”和“⼋⽬”,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于⾄善”,⽽“⼋⽬”代表“格物”、“致知”、“诚意”、“正⼼”、“修⾝”、“齐家”、“治国”和“平天下”。

“三纲”和“⼋⽬”的关系类似于世界观和⽅法论,“⼤学之道”就是⼀门关于修⾝与治国的哲学,“⼋⽬”每个阶段都围绕着“三纲”的核⼼概念。

何谓“格物”、“致知”、“诚意”、“正⼼”、“修⾝”、“齐家”、“治国”和“平天下”?如何达到这些标准?“明明德”、“亲民”、“⽌于⾄善”给出答案。

《⼤学》在开始的时候就明⾔“三纲”乃打开“⼤学之道”的钥匙。

如同解答数学题⽬⼀样,完全掌握数学理论之后,就能够把握解题过程,得出最终的结果。

做到“三纲”的⼈会⼼平⽓和地思考实现“⼤学之道”的⽅法,“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后开始⾛向“⼤学之道”。

何谓“终始”和“先后”呢?就是“⼋⽬”的过程论——格物、致知、诚意、正⼼、修⾝、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格物到平天下依次递进,不可跨越,⽽其核⼼过程是“修⾝”。

修⾝都做不到,更别提治国了,从来没有尊敬别⼈反⽽被别⼈轻视的君⼦,也从来没有鄙视别⼈⽽被别⼈尊敬的⼩⼈。

只有通过修⾝获得别⼈的尊敬,君⼦才能够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景。

大学之道面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之道面试题目及答案

大学之道面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选题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句话出自哪部经典?A. 论语B. 大学C. 孟子D. 庄子答案:B2. 在《大学》中,“格物致知”的下一句是什么?A. 修身齐家B. 正心诚意C. 治国平天下D. 知止而后有定答案:D3.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段话主要强调了什么?A. 知识的重要性B. 内心的平静C. 思考的过程D. 道德的修养答案:C二、多选题1. 《大学》中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哪些方面的修养?A. 个人修养B. 家庭管理C. 国家治理D. 世界和平答案:A B C2. 以下哪些是《大学》中提倡的道德行为?A. 诚实守信B. 尊重他人C. 勤奋学习D. 追求名利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讨论了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答案:正确2. 《大学》认为,只有通过修身才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答案:正确3. 《大学》中提到的“止于至善”意味着追求物质上的极致满足。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大学》中“格物致知”的含义。

答案:《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是指通过对事物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从而获得真知。

2. 《大学》中“止于至善”如何理解?答案:“止于至善”在《大学》中是指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即追求道德上的完美和完善,达到内心的至善至美。

五、论述题1. 结合《大学》的内容,谈谈你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解。

答案:《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紧密联系。

修身是基础,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知识学习,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齐家则是指将个人修养推广到家庭中,通过家庭的和谐来影响社会。

治国和平天下则是将个人修养和家庭和谐进一步扩展到国家和社会层面,通过良好的治理和和平的国际关系,实现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这一理念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个人与社会、国家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荀子_修身》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荀子_修身》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荀子•修身》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茁然必以自恶也。

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伤良曰谗,害良日贼。

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此之谓矣。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注】①:通“灾”,害。

②折阅:折本,亏本。

③崇:通“终”④厌:同“压”,堵塞。

⑤县:同“悬”。

1.对文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故君子隆师而亲友隆:尊重、尊崇B .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贼:指出……罪恶C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先:引导。

D .不如事穷君而顺焉穷:贫穷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对君子“修身”的表述的一组是 ( 3 分)()①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②谄谀我者,吾贼也③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④身劳而心安,为之⑤良贾不为折阅不市⑥其为人也多暇日A .①④⑥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⑤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人不修身,他们亲近阿谀奉承自己的人,疏远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人,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

荀子修身阅读答案附翻译

荀子修身阅读答案附翻译

荀子修身阅读答案附翻译荀子·修身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①然必以自恶也。

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伤良曰谗,害良曰贼。

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此之谓矣。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

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②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③成;厌④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注】①菑:通“灾”,菑然,指灾害在身的样子。

②折阅:折本,赔本。

③崇:通“终”。

④厌:同“压”,堵塞。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君子隆师而亲友隆:尊重、尊崇B.不如事穷君而顺焉穷:贫穷C.累土而不辍辍:停止D.道虽迩迩:近【答案】B(试习题分析:原文“乱君”与“穷君”是相对的两类君主,“乱”为“昏庸”“昏乱”之义,“穷”不可能翻译为“贫穷”,而应为“困厄,处于窘境”之义。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欲人之贤己也/人不知而不愠B.良贾不为折阅不市/不足为外人道也C.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更若役,复若赋D.其出人不远矣/其可怪也欤【答案】A(A项:“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B项:介词,因为/介词,向;C项:动词,像/代词,你的;D项:代词,他们/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1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君子“修身”表现的一组是(3分)①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②谄谀我者,吾贼也③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④身劳而心安,为之⑤良贾不为折阅不市⑥其为人也多暇日A.①④⑥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⑤⑥【答案】B(③是小人不修身的做法,⑤贾人非“君子”,⑥是懒散人的作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