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研究

合集下载

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探究

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心理成因分析及对策探究摘要:考试作弊是存在于中学生学习上的一种不良行为,考试上的作弊行为,不仅助长了部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而且败坏了学风、考风,对学生思想品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本文着重从心理角度,探究作弊行为成因,并就成因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分析解决对策考试目前被普遍认为是对学习最有效的评价与检测的手段,它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

然而,随着学校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学生舞弊的现象愈演愈烈,甚至包括升学考试。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仅要教学生文化知识,更要让其拥有一颗健康的心,健全的人格,中学生作弊行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今中学生考试作弊特点:(1)人数众多。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考试作弊的人数不断增多,有些学生竟成为逢考比作弊的老手。

(2)手段繁杂。

在考场上,各种各样的作弊方式应有尽有,层出不穷。

较常见的有:抄书、传纸条、换卷子、夹带、手机等。

(3)方式隐秘。

为了能躲过监考教师,一些作弊学生绞尽脑汁,将考试内容写在手掌心、考桌上,或把小纸条藏在鞋底,有些学生还采用技术化的作弊方式,如考前约定使用特定的态势语言符号作为代码,互相传递交换答案。

随着电子技术的普及,还出现了使用电子传播技术作弊的案例。

二、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成因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素质教育仍离不开考试,考试是对特定阶段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

通过考试,分析“教”与“学”两个环节的得失,从而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但现实生活中,不少的学生、家长,甚至是教师,都存在着对考试的误解,他们把考试当作了学习的目的,学习似乎只是为了考试考得好,而非学习知识本事带来的快乐与自身的成长。

学生中广为流传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等顺口溜;教育教学中所流露出来的“分数好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的评价标准;按分数给学生编排座位、按升学率给学校排队等等,都是对考试缺乏正确认识的真实写照。

高中生考试作弊心理探究

高中生考试作弊心理探究

害性事故或是动作失败等 问题时 , 消极学习态度就更加 明显 , 并 不科学的问题 。 教学方式是体育教师将体育理论知识和技 能教授 形成 了一种恐惧心理。 ② 自身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方面 。 小学生 给小学生的一种手段 。教学方式使用不当 , 会影响小学生对体育 的身体素质是完成小学体育教学 目标 的基础 ,身体素质差 的学 技能 的学习 , 甚至形成恐惧心理 。
父母对 自己的期望 ,部分学生就用作 弊的方法来使 自己有个好
等方面的教育 , 也在无形中促使 了学生作弊心理的形成。这是导 致 中学生作弊心理形成 的家庭因素 。 ( 3 ) 仗义心理在作祟。有一部分学生 , 认为帮助圈内的“ 小兄
( 3 ) 强化 自 我意识 , 避免仗义心理的出现 。第一 , 让学生始终明 成绩 。此外一些家长平 时又不注意对孩子进行理想 、 道德 、 成才 确现在是在考试 , 必须管好 自己不能作弊 ; 第二 , 让学生始终感觉到 自己的存在, 始终认识到 自己在考场上的责任 , 不能为 了义气而帮 助其他同学。第三, 设立 自 我监督体系 , 强化学生的 自我意识。 ( 4 ) 增强教育者的责任感。 为避免考试 中作弊现象 的出现 , 学
的对 策 。

好学生
不倦的求学精神 , 奋发进取 的学习动力 。这样 , 作弊就成了“ 过街 ( 1 ) 自尊心的需要 。高 中生还处于青春期 阶段 , 这一 阶段 的 老鼠, 人人喊打” , 就没有了市场。

引起高中生考试作弊的 因素
第” 闯过考试关 , 不惜采用协作作弊的错误做法 。这种协 同作弊 校应该有严格的制度 , 严密 的组织和严 明的纪律。监考教师应增
往往手段巧妙 , 也 比较隐蔽 , 即使被老师抓住 , 也不肯交 代出来 。 强 自己的责任感 , 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监考 , 这既是对学生负责 , 部分学生 自身学习成绩相对较好 ,但是性格里却有一股很强的 也是对 自己负责。 同情心和侠义之气 , 是非不分 , 仅凭义气。面对 同学的“ 求助” , 不 加思考 , 慷慨地伸出“ 友谊” 之手 , 岂知害人害 己。 视, 监考松散 , 对作 弊的学生有时是睁一只眼 , 闭一 只眼 , 无形之 总之 , 我们只有了解 了学生的作弊心理及其成 因 , 对症下药 , 才会端正其学习 目的, 激发其学习兴趣 , 培养其品德 , 使他们真正

心理学理论透视下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

心理学理论透视下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

心理学理论透视下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摘要】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在教育领域备受关注,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从心理学理论的视角概述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接着通过认知失调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动机理论分析作弊行为的心理动机和原因。

本文揭示了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并探讨了心理学理论对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启示。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理论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预防和减少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

通过心理学的透视,可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问题,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心理学理论、中学生、考试作弊、认知失调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动机理论、启示、未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其中考试成绩被视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指标。

在应对高压的考试环境中,一些中学生选择采取不正当手段,即考试作弊,以获取好成绩。

考试作弊已成为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作弊行为不仅仅是对诚信的挑战,更涉及到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态度的问题。

作弊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实际水平的失真,同时也损害了其他遵守考试规则的学生的利益。

了解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对于有效预防和干预考试作弊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心理学理论的透视,深入分析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心理机制,以期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中学生在考试中存在作弊行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可以从心理学理论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中学生在考试中作弊行为的心理学原因,通过对认知失调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动机理论的分析,揭示中学生作弊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中学生作弊行为的根源,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

考试作弊心理与行为特征的对策研究

考试作弊心理与行为特征的对策研究
作 弊 行 为 发 生 的 目的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关键词 : 弊 作
现 场 心 理 外部 表 象 心 理 干预 措 施
不 知从 何 时 起 . 弊 成 为 考 试 制 度 的 必 带 附 属 品 , 论 是 作 不 各 级 各 类 学 校正 常 教 学 中 的考 试 , 是 各 种 升学 考试 , 还 以及 社 会 考试 , 要 有 考 试 , 会 有 作 弊 。 每 年 学 校 组 织 的 单 元 、 只 就 期 中 、 末 考 试 , 办 的 自学 考 试 、 人 高 考 、 期 承 成 中考 等 考 点 工 作 过 程 中 . 考 老 师 不 时 会 遇 到 形 形 色 色 的作 弊 考 生 和 存 在作 弊 监 倾 向的 考 生 。 文从 专 业 监 考 的 实 际 出发 , 究 如何 运 用 好 观 本 研 察法 , 以有 效 地 甄 别 作 弊倾 向 和 预 防作 弊行 为 为 目的 , 究 考 研 生 作 弊 的 现场 心 理 和 外 部 表 象 特 征 , 以期 尽 早 发 现 有 作 弊 倾 向的 考 生 。 时 采取 干 预 、 醒 、 告 等 心理 影 响 的方 法 措 施 , 及 提 警 预 防作 弊现 行 行 为 的 发生 。 作 弊 考 生 的现 场 心 理 与 表 现 ( ) 多数 有 作 弊 倾 向的 考 生 总是 想 着 先 完成 会 做 的 考 一 大 题 . 多余 时 间 准备 作弊 。 在 大 多数 有 作 弊 倾 向的 考 生 ,只 要 是 有 一 定 科 目学 习 基 础 和 做 了一 定 考 试 准 备 的 , 往 都抱 着 这 样 的 心 理 。 熟 悉 全 部 往 先 考 题 的难 易 与 分 布 , 能 够 解 答 的尽 快 答 后 , 在 才会 开 始 考 虑 用 作 弊 的方 法 解 答 不 会 或 没 有 把 握 的 考 题 。 因 此往 往作 弊行 为 多 发生 于考 试 的 中 下 部 时 间 。 只有 极 少 数 学 习 基 础极 差 、 么 什 都 不会 的考 生 才 会 在 开考 不 久 就 蠢 蠢 欲 动 。 ( ) 二 面部 表 情 冷 静 、 安静 、 想 引人 注 意 是 有 作 弊 倾 向 考 不 生 的共 同特 征 。 从 对 待 学业 的态 度 、 品行 意 志 方 面 来 说 , 欲作 弊考 生 的 心 理 素质 是 差 的 ;但从 敢 于 或有 准备 想 在 考试 中 以作 弊行 为 获 利 的角 度 讲 . 本 身 承 受 压力 的心 理 能 力 却 是 比较 强 的 。 可 其 很 能 以前 有 过 作 弊 的 经 历 , 因 为 是 有 备 而 来 , 理 准 备 充 分 , 又 心 又需 要 在 作 弊 时 有 不 被 人 注 意 的 前 提 条 件 . 此 通 过 对 该 类 因 考 生 处 于 自然状 态 下 进 行 观 察 可 以看 到 ,虽 然 其 作 弊 时 处 于 应 激 情 绪 状 态 ,但 在 作 弊 未 进 行 或 间歇 时 从 外 表 上 看 往 往 显 得 非 常 冷 静 和安 静 . 心理 紧张 不 易 表 现 外 露 。 ( ) 作表情 上往 往利 用无邪 的表 演掩饰 作弊 行 为或 倾 向。 三 动 为 了掩 饰 自己 的 作 弊 倾 向 或 行 为 , 引 起 监 考 老 师 的 注 不 意和防范 , 同时 叉 要 不 断 观 察监 考 老 师 的 位 置 和 动 向 , 弊 考 作 生 经 常需 要 目光 游 离 、抬 头 观 察 .有 时 往 往 会 配 合 种 种 的 表 演 : 的 作 苦 思 冥 想 状 ; 的 口 中念 念 有 辞 ; 的摇 头 晃 脑 好 有 有 有 像 完 全沉 醉 在 考 题 中 ; 的甚 至会 含情 脉脉 地 注 视 监 考 老 师 , 有 弄 得监 考 老 师 莫 名 其 妙 。 许 多 有 经 验 的 监 考 老 师 参 破 了这 类 作 弊 考 生 的惯 用 伎 俩 ,但 也 有 相 当 多 的 监 考 老 师 还 未 能 意 识 到 这些 现 象 背 后 的 实质 。 ( 欲作 弊考 生对监 考人 员发 生注意 时的 外部表 现及特 点 。 四) 这 种 注 意 为 有 明 确 目的 的 有 意 注 意 。 生 适 应 性 动 作 , 产 如

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素质教育仍离不开考试,这意味着考试将始终与教师相伴而行。

所以,“不愿监考”的态度有消极之嫌。

“作弊”作为一种客观的教育现象,教育者积极的态度应该是,通过深入调查与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和克服。

造成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1、虚荣心理。

由于学校教育中引入了竞争机制,于是学生的在校表现也进行了“量化”,而考试分数的的高低往往影响着三好学生的评定、奖学金的获得等问题。

这样,就会使部分思想觉悟不高的学生担心成绩不好,得不到上述荣誉。

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就产生了考试时作弊的错误行为。

2、厌学心理。

受多数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有些教师为考分任意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甚至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做法。

加之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法,往往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考试时只有靠作弊应付。

3、怕吃亏心理。

由于有的学生靠作弊的不光彩行为骗取了高分,获得了不该获得的荣誉,就给其他学生一个负面影响,认为不作弊吃亏了。

于是为了“不吃亏”也错误地加入作弊者的行列。

4、江湖义气心理。

在每个班级的学生中,总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有积极类型,也有消极类型。

其中的消极类型群体中的一些学生,为了帮助其圈子内的“小兄弟”顺利闯过考试关,常常协同作弊。

5、害怕家长的心理。

现在的多数家长都有望子成龙心切,可他们一般不去了解其子女的学习基础与原有水平,不关心其学习的过程,而一味追求班内的名次或高分。

他们往往不切实际地提出过高的要求,当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就训斥、打骂予以惩罚。

迫于这种压力,有些学生为回报家长一个“好”成绩而不惜用作弊来骗取高分。

总之,产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学生自身原因,也有教师教学、学校管理及家长观念等方面的原因。

为有效防止作弊行为的产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学生对考试意义的认识,纠正错误观念。

考试作弊的心理学揭秘,了解你所不知道的套路

考试作弊的心理学揭秘,了解你所不知道的套路

考试作弊的心理学揭秘考试作弊是一种违反考试规则的行为,其目的是获取不正当的优势来取得好成绩。

虽然作弊在道义上是不可接受的,但仍有很多人选择采取这种方式,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他们能够应对压力和竞争带来的最有效的方法。

让我们来揭秘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考试作弊套路。

1. 技巧性作弊方法技巧性作弊方法是指那些基于技巧和技术的作弊手段,这些手段通常需要一定的准备和预设。

例如,在考试中隐藏答案的笔记,编写微型字体的纸条或电子设备上存储答案等。

这些方法的关键在于隐蔽性和精确性,使考官难以察觉。

然而,随着监考措施的升级和技术的进步,这些技巧性作弊方法也在不断演变和被制止。

2. 社交作弊网络社交作弊网络是一种通过与他人共谋来作弊的方式。

这种作弊方式通常涉及同学之间的合谋,通过传递答案、偷看他人试卷或通过无线通信设备传递信息等。

社交作弊网络的形成往往需要一个主谋者,负责组织和统筹整个作弊过程。

这种作弊方式不仅具有隐蔽性,而且能够相对容易地规避监考人员的注意。

3. 心理欺骗策略除了技巧性和社交性作弊手段外,心理欺骗策略也是一种常见的考试作弊方式。

这种方式利用了人类心理的弱点和认知偏差来获取优势。

例如,有些作弊者会采用分散监考人员注意力的策略,比如在试卷上制造混乱、装病或故意向监考人员提问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其他策略可能包括自欺欺人的说服,让自己相信作弊是正当的或不会有后果。

4. 压力与焦虑压力和焦虑是导致人们选择作弊的主要原因之一。

考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业和未来发展。

面对巨大的压力和焦虑,一些人会选择作弊以减轻心理负担,并增加取得好成绩的机会。

这种行为往往是出于对失败和失去的恐惧,但却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带来更大的后果。

考试作弊不仅违反了道德和公平竞争的原则,还削弱了个人的学习和发展。

尽管有时考试可能给人们带来压力和焦虑,但通过诚实和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并取得成功。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系统的改革,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面对考试。

学生考试作弊背后的心理问题

学生考试作弊背后的心理问题

学生考试作弊背后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必须先了解他的作弊心理,才好对症下药。

虽然学生作弊的最终目的、最直接原因都是为了获得一个好的成绩,但隐藏在这种行为背后的内在原因还有许多,这些原因多是潜在的,不易被觉察的,而且这些原因可能是导致学生作弊的主要原因。

应试心理学认为,儿童考试作弊的原因多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虚荣心过强。

有的孩子平时不肯下功夫去学习不努力,怕吃苦,但看到别的同学取得好成绩,又很艳羡。

这种虚荣心理很可能致使儿童作弊。

第二,侥幸心理所致。

有的儿童看到别人作弊取得了好成绩,没有被老师发现,觉得自己不作弊有些亏了,心想如果老师没发现不就占了便宜吗?这种侥幸心理驱使孩子在考试时偷看书本,或抄别的同学的考卷。

第三,为了获得物质奖励。

许多家长都对孩子实行奖励机制,试图用物质奖励来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有可能将孩子的学习动机引导偏移,向不正确的方向发展。

为了获得物质奖励而作弊。

第四,担心自己考不出原有的好成绩。

这种心理多发生在好学生身上。

有些学生一直成绩很好,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他们很怕下次考不好,过重的学习压力使他们不得不采取作弊行为。

要杜绝儿童作弊的行为,最好能根据孩子的具体心理来引导,而不要把学生作弊简单地归结为不诚实,道德败坏。

我认为,可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引导孩子:一、培养儿童诚实的品格。

向儿童讲明作弊的危害性,考试作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不良行为,即便偶而瞒过了老师,但天长日久,迟早会露出马脚,最终会害了自己。

此外,家长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撒谎作弊,并由于侥幸瞒过了别人而洋洋得意,孩子就会“近墨者黑”,将撒谎、作弊这种欺骗行为,视为“聪明过人”,从而“上行下效”。

二、教育孩子正确看待分数。

一些家长和老师把分数作为评价孩子、奖惩孩子的标准,孩子分数高家长、老师就给予赞扬和奖励,分数低就批评、责骂孩子。

把分数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如果因为孩子多考了几分就欢天喜地,少考了几分就唉声叹气,势必会将孩子引入分数误区。

心理学理论透视下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

心理学理论透视下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

心理学理论透视下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摘要】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首先解读了作弊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包括焦虑、竞争压力、自我价值感等因素。

接着分析了作弊行为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如愧疚感、自我认知扭曲等。

然后提出了防范考试作弊的心理策略,包括建立诚信意识、提高学习方法、增强自信心等方面。

最后探讨了心理教育在抑制作弊行为中的作用,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心理学理论的透视,揭示了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和解决途径,为教育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学理论,心理动机,心理影响,防范策略,心理教育,分析。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学生竞争压力的增大、家长和社会对分数的重视以及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学生作弊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作弊不仅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性和学生的正常学习秩序,更使得学生成绩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作弊行为背后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心理动机和心理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作弊行为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在心理学的视角下,作弊行为可以被解读为学生在应对考试压力、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以及对自我形象和他人评价的关注等方面所产生的心理冲突。

作弊行为带来的内疚感、焦虑情绪、以及可能带来的道德败坏等心理影响也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为了有效防范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心理策略,包括加强考试监督、优化考试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以及强化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心理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通过心理学的透视,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本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2. 正文2.1 心理学角度解读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在心理学领域是一个复杂而又引人深思的话题。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多种心理因素。

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与对策

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与对策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对中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进行综合的培养和训练,塑造具备良好的心理特质的健全人格。

要让年轻一代的中学生拥有一颗健康的心。

作为教师,就必须对青少年中学时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培养健康心理方法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考试作弊是存在于中学生学习上的一种不良行为,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目前一些中学生考试作弊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

有些初中,学生的作弊率高达79%。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焦虑与深思。

考试上的作弊行为,不仅助长了部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而且败坏了学风、考风,对学生思想品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本文就初中生考试作弊行为作出心理分析和原因探究并浅谈如何转变初中生作弊的状况。

一、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初中生在考试作弊时的心理描述:“因为平时成绩不好,很想提高,考高分,怕排名次时,排到后面。

”“后来见别人抄,想别人能抄我为什么不抄。

”“考试时与别人对答案,是因为对自己没信心,害怕考不好后,老师的批评与责怪,也怕超不过自己心目中的竞争对手,怕别人看不起的眼光。

”“当给别人抄的时候,想大家都是朋友,不给抄不好意思,以后交往也有隔阂。

”“其实,我是很讨厌抄袭的,可是,看到别人因为抄袭得了高分,又能得到老师的表扬,自己觉得不公平,也索性抄吧。

”“想考的分数在高点,满足一下虚荣心。

”“这个老师监考的不严,就抄一点点,考了后再认真的想吧。

”“作弊时心里很矛盾,但一想到考砸了,要受老师的惩罚,家长的训斥,就干脆不会的就抄吧。

”以上是部分学生考试作弊时的想法以及事情发生后的说法,根据这些内容分析,造成中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有相当部分来自心理因素,大体有以下几种:1、虚荣心理现在的中学生越来越注重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及作用,因此,怕考得差被同学们看不起,就成了作弊的直接动机,当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不一致时(如成绩不理想),就会萌发使用不正当的手段(作弊)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虚荣心另外。

高三学生考试作弊心理解读

高三学生考试作弊心理解读

高三学生考试作弊心理解读考试是教育者检验教学成效的一种手段,虽然其成效性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目前仍不失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尤其作为高三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的考验,学校自然加强了高三阶段的考试频率。

高三阶段,应该是学生对考试认识相对较高和完善的一个阶段,在老师的眼中,作弊的学生自然为数不多。

可是,在每次月考中,监考老师总能抓住作弊的学生。

学生并没有因为监考力度的加大而消除作弊的动机,而是出现了一种月考次数越多越疯狂作弊的怪象。

分析其中原因,我试归结为一下几点。

一、随着高考临近,学生心理负担的加重影响了作弊的心理。

心理负担的加重从某种程度来说首先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尤其是在假期补课的时候,这种心理表现得更为严重。

有了这种心理,学生很难以先前良好的学习状态来应对备考,部分学生自然出现了投机取巧的心理。

于是,这种心理助长了作弊的胆量。

二、老师和家长对分数的过度关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考试作弊的心理。

高三月考的目的是反馈学生备考的信息。

如果学校领导过度地拿月考成绩做文章,甚至有意识地施予科任老师过多的压力,那么月考的目的可能就会走样甚至变形。

这种“变形”不只是正面或负面影响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而且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对考试成绩的看法和态度。

当一个高三的学生一味地盯着分数的时候,那应该是忽略了考试过程的归纳和总结,只求分数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学生自制力弱,学生也许就会陷入作弊的侥幸心理圈中了。

三、班主任及老师忽略了诚信考试的教育。

作为高三的学生,老师们一般认为其自觉性比较强,应该懂得考试作弊的真正危害所在,应该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能够诚信考试。

殊不知,这样的观念只能针对部分学生,对个别学生,尤其是自律性较差的学生来讲,仍然需进行诚信教育。

因此,每次考试前的“唠叨”必不可少。

四、对作弊者宽恕的态度助长了作弊氛围的蔓延。

首先,在学校的层面上应该重视作弊者的处理。

这一态度直接影响着老师们的监考态度,间接影响着班主任惩罚作弊者的态度。

心理学理论透视下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

心理学理论透视下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析

一、社会学习理论下分析中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该理论强调行为发生的环境,认为模仿和观察学习的过程会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当他们发现越轨行为可以带来“报酬”却没有受到惩罚时,就很可能会采取越轨的行为。

中学生处于学习的重要阶段,学习、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总是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寻求最佳方案和行动,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这种理论支撑下,我认为考试作弊这种学业不诚信行为是受到以下原因的影响:1.家庭环境的感染。

在家庭生活中,学生目睹了家长为升职加薪请客送礼,饭桌上溜须拍马;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进好单位,明明分数相差甚远也要托关系找朋友。

在学生看来,家长、长辈们这些不诚信的行为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让他们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就促使学生们在学校实施了在学业上的不诚信行为,获取自身的利益。

2.学校环境的感染。

指学校内、班级内学风不正,考试作弊成风。

考试中不作弊的学生看到考试中作弊的学生不但没有受到老师的惩罚反而获得了相应的利益。

这些学生就开始心理失衡,就会开始尝试也在考试中作弊,获取自身利益。

因此,校风、班风、考场纪律与制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减少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机率需要严格的学校环境控制。

3.社会风气的感染。

此为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产生的宏观的外部因素。

从经济生活上看,虚假广告,商家任意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不法行为随处可见。

政治上,官员贪污腐败,豆腐渣工程害人害己。

在这些社会现象“熏陶”下成长的中学生,在学校为了获取自身利益,就效仿社会上的那些不诚信行为尝试了自己学业上不诚信行为。

二、优势视角下分析中学生考试作弊原因“优势视角”是相对于问题视角而言的,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

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

提及优势视角不得不提的概念就是抗逆力。

抗逆力,是从优势视角挖掘案主的内在潜能,强调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

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研究

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研究

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研究时下,在广大中学生中间无论就是平时期末考试,还就是正规得高考,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笔者与一位重点中学政教主任谈到学生作弊这一问题时,这位领导忧虑得说,在刚结束得一年一度期中考试时,她收缴了近十几部手机(不包括没有发现得),作弊证据尽在手机中,而且作弊得手段越来越高,不再拘于传统得抄夹带、传小纸条、左顾右盼、对答案等,现代科学技术在考试作弊中得到运用。

手机被带到考场,短信成为作弊得主要渠道。

考试作弊不仅败坏了考风,大大破坏了对教学检查与评估得可信度,而且也不利于教育教学事业,更为关键得就是不利于正在成长中得学生诚信观念形成。

从某个角度来说,甚至影响一个社会得民风,不仅引起学生不满,老师不满,也引起社会关注。

表面瞧学生考试作弊只就是抄抄,弄虚作假,提高考试分数,但在这种种作弊行为背后,有其复杂心理,本文试就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作初步研究,为减少或阻止学生作弊作些努力与尝试。

首先,对“考试作弊”这一概念做一个界定。

本文所说得“考试作弊”主要就是指考试中通过与考试要求相违背得手段,以提高自己或别人得解答试题能力,从而提高考试得分得所有行为。

具体地说,提前答题、退后交卷、抄袭(既包括自带夹带,也包括别人答案与通过传递获得得小纸条,甚至如高考时个别违纪老师提供得帮助,也包括手机短信)、对答案、交换试卷等等。

这里主要研究学生,其她如老师、监考人员不在此文研究之列。

作为学生,作弊既包括抄袭一方,也包括给别人抄得一方。

我们习惯称它为照抄、舞弊、抄袭,严格来说用“作弊”就是比较科学得,用英文“cheat”更形象。

目前,人们常常关心学生作弊,还主要停留在对学生作弊现象得批评与反感,要么指责、痛恨学生作弊,要么试图通过法律形式来规范考试,要么采取行政乃至法律措施打击考试作弊,以杜绝作弊现象。

当然所有这些无疑就是有利于遏止作弊现象,笔者认为学生作弊现象背后有多种不同得心理,更需要老师、家长、学校、社会关注与解读,尤其就是广大教师平时对这一问题要深入研究,仔细分析作弊心理,对症下药,开展教育,因势利导,才能杜绝学生作弊。

谈对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心理教育

谈对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心理教育

谈对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心理教育作者:唐光勤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1年第06期近几年来,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非常令人担忧。

考试作弊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和管理实践中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不提倡“做人要诚实”,中国人在世界上也是以“聪明,学习肯下苦功”而著称的。

传统的文化氛围,使中国人对“敷衍了事”的作风极为不齿,对“弄虚作假”更是深恶痛绝。

中国的教学也秉承了这样的思想,学生从小就被告知要诚实认真,考试不能作弊。

但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作弊现象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学时对作弊的心理教育存在着较大缺失。

中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心理因素占重要地位。

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层次,决定了这一群体思想上的矛盾性。

而这种矛盾心理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作弊行为的发生。

那么,怎样来解决或缓解这种矛盾性呢?笔者认为,只有对中学生的特有心里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中国的中学生往往被老师和家长寄予很大的希望,特别是现在大多数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要求就会更高,时不时的把“我们这辈子的全部指望都放在你身上了”诸如此类的话挂在嘴边。

但是,期望过高就会导致部分中学生失去自己的人生目标,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所以,一旦他们认为自己的成绩不能达到期望值时,就会采用作弊的手段了。

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经济处在高速发展期的社会,世界大环境和中国的社会现状使中国正在走科技兴国的路,这就需要大批知识程度较高的人才,所以社会对优秀人才特别重视。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从过去的“资格主义,大锅饭”向现在的“能力主义”转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牢抓学生成绩,力保学生能有较好出路的同时,还应该特别把“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个问题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

1.应对学生应从小就灌输这样一个观念:不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成绩,就是再好也帮不了自己,即使考试作弊得到了好成绩,但这种虚假的实力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是会暴露出来的。

初中数学考试中学生作弊心理问题的防范

初中数学考试中学生作弊心理问题的防范

初中数学考试中学生作弊心理问题的防范作弊是学生在考试中常见的问题,其中数学考试尤为突出。

学生们可能因为担心成绩不理想或者其他原因而选择作弊,但作弊行为不仅有损于个人的学习品质和道德修养,还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考试公平性和教育教学秩序。

对初中数学考试中学生作弊心理问题进行防范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需要了解学生作弊的心理原因。

作弊行为通常是因为学生缺乏信心或者害怕失败,在考试中出现焦虑情绪,导致他们选择了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好成绩。

有些学生可能认为作弊可以获得一时的成功,而忽视了长远来看作弊对自身学习的伤害。

为了防范初中数学考试中学生作弊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建立正面的学习氛围: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学习竞赛、班级分享会、成绩表彰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动力,从而减少作弊的心理倾向。

2.加强学习辅导: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学校和老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辅导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上的进步和成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减少作弊的动机。

3.宣传道德观念: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关于学术诚信和道德修养的讲座,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告诉他们作弊行为不仅是违反学校纪律,更重要的是伤害了自己的学习品质和道德底线。

4.加强监考工作:学校和老师可以加强监考工作,严格监督考试现场,及时发现和制止作弊行为,让学生认识到作弊行为的风险和后果。

5.建立学生心理辅导机制: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辅导机制,为学生提供情绪压力释放的途径,让他们学会正确的应对考试压力,获得更积极的情绪状态。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防范初中数学考试中学生作弊心理问题,让学生们在考试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诚信、公平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念,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中学生考试舞弊行为的心理探究与对策.doc

中学生考试舞弊行为的心理探究与对策.doc

中学生考试舞弊行为的心理探究与对策屮学生考试舞弊行为的心理探究与对策考试作脾是存在于中学生学习上的一种不良行为。

考试上的作脾行为,不仅助长了部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而且败坏了学风、考风,对学生思想品德有极人的腐蚀作用,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木学期期屮考试学校部分年级出现了个别的考试舞弊现象。

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对待考试,建立良好的考风,木文想对屮学生考试舞弊行为的心理作i定分析,同时寻找理想的对策。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如果我现在不好好学习的话,将來就不能考入高小,那么我就会被社会淘汰。

现在连一个人学生也未必能够找到一个理想的好工作”“当时我心理做了极人的斗争,到底是写还是不写?写了是帮助别人作弊,不写,人家都是同学,我的面子也挂不住”“虽然我知道作弊是不对的,但分数给我的压力和威胁太人”“我本不想作弊,但是家长给我许多压力,还有老师也告诉我们这次考试很重要,关系到我们以后的升学、分流”“这次作弊主要原因,还是想让口己的成绩提高一-点”“我作弊的原因有以下几点:过分的友谊和义气;希望成绩公布后让人刮1=1相看;对告试的舞弊性缺乏了解;学习的态度不好”以上是部分考生舞弊时的想法。

根据这些内容分析,造成小学生考试舞弊的原因有相当部分来自于心理因素。

人体有以下几种:(一)虚荣心理。

由于学校教育屮有竟争机制,因此学生学习成绩好坏往往影响着学生升学、三好学生的评定等,有些思想觉悟不高的学生担心成绩不好,会影响自己。

在虚荣心动机的支配下就产生考试时舞弊的错误行为。

(二)厌学心理。

部分学校受片血升学率的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加之少数教师教学方法不其得法,往往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上课不认真,作业不认真做,到了考试时只有作弊来应付。

(三)怕吃亏心理。

由于有些学生靠作弊的不光彩行为骗取了高分,获得了不该获得的荣誉,给了其他学生一个负血的影响,认为不作弊的人吃亏了。

于是为了“不吃亏”,也就错误加入作弊者的行列屮去。

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浅析

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浅析

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浅析
葛云杰
【期刊名称】《教育探索》
【年(卷),期】1997(000)006
【摘要】近年来,为了消除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各级教育部门制订了一系列考试守则,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中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并且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势头。

笔者对6所学校100名中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42.3%的中学生承认自己作过弊,17.6%的学生反对作弊,而高达40.1%的学生对考试作弊持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作弊太平常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本文试图从心理分析角度,找出中学生作弊的心理因素和相应的对策,以期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从中学生作弊的整个过程看。

它一般经历了矛盾的产生→作弊动机→作弊行为这三个阶段。

具体地说。

矛盾的产生是源于现状与要求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为考试时学生的知识现状、能力水平低于试题的要求,这种矛盾是作弊心理产生的第一步;在这种矛盾的支配下,学生感到自己可能不会解答试题时,为
【总页数】2页(P43-29)
【作者】葛云杰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附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44
【相关文献】
1.中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心理浅析 [J], 周海玲
2.中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J], 蒋波
3.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浅析 [J], 葛云杰
4.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种种及正确引导 [J], 马国德
5.我区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 [J], 马华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发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发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

引发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近来,校园里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时有发生。

虽然考试作弊只发生在个别学生身上,但是却带来了极坏的负面影响。

如果教师任由这种现象蔓延下去,就会败坏班风校纪,损害教育形象,危及学生的健康发展。

造成学生作弊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部分学生只片面地看到了“畸形利益”,对诚信的意识有所降低。

他们错误地以为诚信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要求,只有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才是应该追求的。

这种不良心理反映到教育中,就出现了一些学生在考试中作弊的现象。

教师要想对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进行教育,必须先了解他的作弊心理,才好对症下药。

虽然学生作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考得一个好分数、获得一个好成绩,但隐藏在这种行为背后的内在原因却还有许多。

这些原因多是潜在的、不易觉察的,但却是导致学生作弊的深层原因。

那么,引发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都有哪些呢?1.依赖心理因依赖心理而作弊,源于学生自我意识的淡薄。

自我意识淡薄的学生,往往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这使他们不分是非、混淆对错,不以考试作弊为耻却反以为荣。

在他们的心中,作弊是应对考试的一种有效且可依赖的手段,认为如果考试不耍点小聪明、不作弊,就不能考高分、不能取得好成绩。

因此,对考试作弊有种习惯性的依赖心理。

2.虚荣心理有些学生,包括一些学生干部、“优等生”,虽然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偶尔也会作弊。

他们不惜放弃个人信誉而作弊的原因,不是为了及格与过关,而是为了更高的分数,以保持自己的名次,满足人人夸赞自己的虚荣心。

3.投机心理有些学生,平时学习动机不强,对自己要求松懈,但是为了避免分数低而挨家长、教师的批评,只好考试时想歪点子,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考试作弊,想用“投机取巧”的方法来坐享其成。

4.冒险心理有些学生因学习态度和学习基础较差,分数越来越低、成绩越来越差,在面临家长和前途的巨大压力下,就在考场上自动萌生“放手一搏”的冒险心理。

5.不平衡心理有些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因考试作弊而轻而易举地及格了,甚至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就心理不平衡,产生了一种“努力学习不如考试作弊”的错误想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研究时下,在广大中学生中间无论是平时期末考试,还是正规的高考,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笔者与一位重点中学政教主任谈到学生作弊这一问题时,这位领导忧虑的说,在刚结束的一年一度期中考试时,他收缴了近十几部手机(不包括没有发现的),作弊证据尽在手机中,而且作弊的手段越来越高,不再拘于传统的抄夹带、传小纸条、左顾右盼、对答案等,现代科学技术在考试作弊中得到运用。

手机被带到考场,短信成为作弊的主要渠道。

考试作弊不仅败坏了考风,大大破坏了对教学检查和评估的可信度,而且也不利于教育教学事业,更为关键的是不利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诚信观念形成。

从某个角度来说,甚至影响一个社会的民风,不仅引起学生不满,老师不满,也引起社会关注。

表面看学生考试作弊只是抄抄,弄虚作假,提高考试分数,但在这种种作弊行为背后,有其复杂心理,本文试就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作初步研究,为减少或阻止学生作弊作些努力和尝试。

首先,对“考试作弊”这一概念做一个界定。

本文所说的“考试作弊”主要是指考试中通过与考试要求相违背的手段,以提高自己或别人的解答试题能力,从而提高考试得分的所有行为。

具体地说,提前答题、退后交卷、抄袭(既包括自带夹带,也包括别人答案和通过传递获得的小纸条,甚至如高考时个别违纪老师提供的帮助,也包括手机短信)、对答案、交换试卷等等。

这里主要研究学生,其他如老师、监考人员不在此文研究之列。

作为学生,作弊既包括抄袭一方,也包括给别人抄的一方。

我们习惯称它为照抄、舞弊、抄袭,严格来说用“作弊”是比较科学的,用英文“cheat”更形象。

目前,人们常常关心学生作弊,还主要停留在对学生作弊现象的批评和反感,要么指责、痛恨学生作弊,要么试图通过法律形式来规范考试,要么采取行政乃至法律措施打击考试作弊,以杜绝作弊现象。

当然所有这些无疑是有利于遏止作弊现象,笔者认为学生作弊现象背后有多种不同的心理,更需要老师、家长、学校、社会关注和解读,尤其是广大教师平时对这一问题要深入研究,仔细分析作弊心理,对症下药,开展教育,因势利导,才能杜绝学生作弊。

因此这方面有许多工作可做,这是写本文的一些想法。

其实,尽管同样是考试作弊,不同学生其心理可以说是不完全相同的,根据对不同学生的调查,目前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学生考试作弊(当然社会各种考试也有作弊,本文只研究中学生)。

考试中为什么要作弊?带着这一问题笔者既走访了一些中学老师和领导,也深入不同层次的学生中间,探询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经过整理分类,主要有下列表现:第一类,平时学习态度不端正,许多该掌握的知识都没有掌握,如同校园歌曲《童年》所唱“许多该念的书都没念”,到考试时,面对试卷不知如何下笔。

“既然自己不能作,就只有抄”。

一位高一的同学在期终数学考试结束后,面对“你为什么在考试时要抄?”这一问题作出了上面的回答。

“做不了,总不能交白卷吧!”另一位可能也是成绩或基础差的学生补了一句。

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作弊,主要是面对考试题目,自己无法单独解决,而且不是一个两个题,另一方面又无法面对结果的“惨痛”,姑且抄一抄。

说到底他们是逃避现实,暂时欺骗自己,欺骗别人,以换取一时的安慰,毕竟我没有交白卷,哪怕抄了还是垫底。

但这一类中也有区别,有的人不止如此,甚至还想在总成绩上与别人比一比,虚荣心太强,因而作弊也要大胆嚣张。

第二类,他们也知道作弊不对,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一点好处也没有,但还是在考试中要作弊,主要是因为每一次考试成绩揭晓,父母都非常关心,因而压力很大,尤其是担心自己太差与其它同学差距太大父母会批评和失望。

一位女同学在回答“你考试作弊了吗?”这一问题时,毫无愧色地说“其实我也不想作弊,也知道假成绩没什么用,但我爸妈好不容易将我送进这个学校,我不想让他们太失望伤心,事实上我的成绩又太差,有什么办法?”这些同学考试作弊,似乎情感动人,忘记了如何将父母期望化为平时学习的动力,却希望于作弊取得好成绩,因此对于作弊特别认真,千方百计,尽量取得“好成绩”,姑且将其称为“安抚”心理。

但在学校、在同学面前,他们自知知名,也不说去争什么名次,他们只在乎父母关心的那一块,诸如进校成绩差不多而彼此父母都熟悉的同学怎么样。

用鲁迅的话说,对于他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既然从良心上还知道要对得住父母,为什么不用学习上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呢?要知道古人云“自欺欺人”、“纸终究包不住火的”。

看来事情远不止那位女学生说的那么简单。

第三类,也知道考试不应该作弊,但是看到别人作弊,认为如果自己规规矩矩的去应试,考试结果就会不公平,当然老师的评价也不一样,因此,“大家都抄,我不能不抄”。

在调查实践中,有几个同学都提出了上面的回答。

可见,学生本身从心底里还是希望考试,包括考试后的评价应该公平、公正、合理,只不过采取的行为方式不对。

他们不愿破坏同学之间关系去举报作弊,用其它合适方式去杜绝作弊。

他们的心理可以说既是从众心理,也是叛逆心理,尽管这部分同学成绩本来可以,“既然差生能抄我也要抄,不能比他们落后,否则行么?”第四类,受应试教育影响,尤其是中学,突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对于被学生们称之为副课的生物、地理、政治、历史、自然等则不予重视。

平时就是学校,可以大胆地说,目前很多地方既不能依照课程标准开足这些课的课时,配齐专任教师,就算这样的话,还不能保证本来就有问题的课时得到落实,可能用来上语文、数学、外语或者理化。

学校日常教学检查评估又要考试这些课程,因此只有作弊。

就拿前几年的高中会考,甚至出现老师替学生作弊,以帮学生蒙混过关,或提高会考优秀率的尴尬事件。

现今小学“自然”、“社会”,中学的生物、历史、地理,高中文科的物理、化学,理科的政史地,都存在这种不良现象。

平时掉以轻心,考试只有抄,大家都如此,没有心理愧疚感。

第五类,成绩好的学生也作弊,有两种大的表现,一是自己抄袭作弊,一是帮助别人作弊。

一般认为成绩好的学生不会作弊,其实是错误的。

只不过是由于老师一般都较信任他们,而他们抄的方式或作弊的行为更为特别,容易骗过人们的注意。

既然他们成绩那么好,干吗要抄?究其原因,一是成绩好本身的压力,一次、两次、若干次考试都是好成绩,所以每次考试都应拿好成绩就理所当然了,但考试题是灵活变化的,何况学生总有没学到的地方,人的思维也有遇到阻碍反映迟钝的时候,不会做,哪怕只一个题,只有一分两分也不甘心,抄一抄,对一对别人答案或其它什么的,心理塌实些。

第二是,谁个不想更好,正如时下广告词所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不错,我成绩突出,多得一点分数不是更好吗?——何况班上、年级、学校甚至县里、市里、省里还搞什么排名,谁不想当NO.1。

中国古人的“天下只有第七,没有第一”这时不起作用。

作弊同学想到的恐怕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此外,有时缺乏自信心也是他们作弊的原因,事实上,作得不错,全对了,但还是禁不住违纪搞对答案什么的。

上面谈的是他们自己为自己的一面。

同时他们有也帮助别人作弊的,很明显由于成绩好,自然解题要快些、准确些,找他们抄的也多了。

有时出于朋友关系,有时他们纪律观念不正确,甚至有时为显示自己高人一些乐于帮助别人作弊,主要是将自己的答案传给他人(或将答案写成小纸条、或发短信、或交换试卷)。

第六类,就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心理。

什么是功利主义,说通俗一点,就是只要作弊对我有好处,就要作弊。

当然这种功利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是换取父母的高兴(上文部分提到过),有的是父母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时下,有的家长许诺孩子,如考试结果怎样怎样,就给孩子买电脑、带他们出处旅游或是其它的不同档次奖励;有的是取悦班主任或科任老师;有的是为提高占位;有的是为了获得学校的奖励,什么奖学金、模范学生、三好学生之类;有的是为过关达标。

如升学考试,小学、中学毕业想进入重点学校、重点班(有的称快班、有的称实验班、有的称培优班),高中毕业想进入重点大学、理想专业。

为了功利,作弊就有铤而走险赌博的味道了。

这类人此时真可谓胆大妄为,考试作弊谈到这个份上,诚如有的人所言是一个黑洞。

正是出于功利,有人不惜动用各种关系,用金钱开路,使考试者之间、考试者与监考者之间,结成错综复杂的关系。

因此,总有各级各类考试作弊事件频频在媒体暴光。

第七类,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外力迫使而作弊。

这种行为既可以理解为外在的客观环境,也可以理解为外部的驱动力。

是什么意思?一方面整个社会普遍存在一种缺乏诚信的现状,各级各类考试,存在各种各样作弊行为,学生耳濡目染,难以抵制;考试行为还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规范,甚至一些监考者监守自盗,相互串通,个别教师缺乏职业道德,徇私舞弊。

另一方面,应试教育使教师、学生心理压力太重,家长望子成材心切,也是学生作弊的一个原因。

在调查一些中学生时学生这样说(当然小学也存在),老师们也要占位,还要与其它学校比,有的与老师的待遇挂钩,考试时有老师公开要学生抄,更为甚者还安排好学生与差学生结对,谁告诉谁、谁抄谁,否则就要怎样怎样处罚。

在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个别老师泄露题目、涂改学生分数,老师之间相互压分的现象。

这样看来,学生作弊就不难理解了。

高三毕业,家长千方百计,形影不离陪着学生,找关系,什么哪个试场、谁监考,成为他们关心的敏感话题,为什么?老师则说,有的人平时考试总爱抄,高考能抄就是你的本领,这可是许多过来人听过的话,学生能不抄吗?在分析了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类型后,会发现导致学生考试作弊的共同原因,将其归纳大致如下:首先,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业方面存在缺陷,尤其平时学习有漏洞,试想一想,如果考试时面对的题目都能应付自如,犯得着去作弊吗?正是由于发展不平衡,有人掌握了,有人没有掌握,有人可抄,有人要抄。

其次,与考试组织成功与否有关。

大凡考试作弊,与考试组织失败有关。

考前的精心组织准备,正确的教育,合理的分工,周密的布置,完善的监督和奖励机制,对如减少和遏止作弊是非常起作用的,反之,则助长作弊行为出现,手机、代考、试卷泄密是不难杜绝的。

第三,考试作弊,可以说是应试教育的恶果。

应试教育条件下,一切服务于考试,因此考试如何取得高分就成为学生最关心的东西了,不能通过勤奋学习获得,就寄希望于考场作弊,而且奏效快。

老师、家长只关心考试结果,社会对教育评价的标准也是考试结果,那就无怪乎老师、家长、学生相互勾结作弊了。

第四,与整个社会风气也有联系。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的转型,金钱交易、权钱交易在考试中屡屡可见,使本来纯洁的考试变得肮脏。

考试中学生之间有交易,师生之间有交易,更可恶的是监守自盗。

既然考试中能从容抄到手,平时还用心去学习吗?这就形成令人悲哀的一幕,一方面老师抱怨学生不用功去学,另一方面考场又有那样的老师让学生抄出好成绩。

此外,社会缺乏诚信,也深深的影响着学生,好在这已引起国家的高度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