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研究
时下,在广大中学生中间无论是平时期末考试,还是正规的高考,作弊现象屡禁不止。笔者与一位重点中学政教主任谈到学生作弊这一问题时,这位领导忧虑的说,在刚结束的一年一度期中考试时,他收缴了近十几部手机(不包括没有发现的),作弊证据尽在手机中,而且作弊的手段越来越高,不再拘于传统的抄夹带、传小纸条、左顾右盼、对答案等,现代科学技术在考试作弊中得到运用。手机被带到考场,短信成为作弊的主要渠道。考试作弊不仅败坏了考风,大大破坏了对教学检查和评估的可信度,而且也不利于教育教学事业,更为关键的是不利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诚信观念形成。从某个角度来说,甚至影响一个社会的民风,不仅引起学生不满,老师不满,也引起社会关注。表面看学生考试作弊只是抄抄,弄虚作假,提高考试分数,但在这种种作弊行为背后,有其复杂心理,本文试就中学生考试作弊心理作初步研究,为减少或阻止学生作弊作些努力和尝试。
首先,对“考试作弊”这一概念做一个界定。本文所说的“考试作弊”主要是指考试中通过与考试要求相违背的手段,以提高自己或别人的解答试题能力,从而提高考试得分的所有行为。具体地说,提前答题、退后交卷、抄袭(既包括自带夹带,也包括别人答案和通过传递获得的小纸条,甚至如高考时个别违纪老师提供的帮助,也包括手机短信)、对答案、交换试卷等等。这里主要研究学生,其他如老师、监考人员不在此文研究之列。作为学生,作弊既包括抄袭一方,也包括给别人抄的一方。我们习惯称它为照抄、舞弊、抄袭,严格来说用“作弊”是比较科学的,用英文“cheat”更形象。
目前,人们常常关心学生作弊,还主要停留在对学生作弊现象的批评和反感,要么指责、痛恨学生作弊,要么试图通过法律形式来规范考试,要么采取行政乃至法律措施打击考试作弊,以杜绝作弊现象。当然所有这些无疑是有利于遏止作弊现象,笔者认为学生作弊现象背后有多种不同的心理,更需要老师、家长、学校、社会关注和解读,尤其是广大教师平时对这一问题要深入研究,仔细分析作弊心理,对症下药,开展教育,因势利导,才能杜绝学生作弊。因此这方面有许多工作可做,这是写本文的一些想法。
其实,尽管同样是考试作弊,不同学生其心理可以说是不完全相同的,根据对不同学生的调查,目前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学生考试作弊(当然社会各种考试也有作弊,本文只研究中学生)。考试中为什么要作弊?带着这一问题笔者既走访了一些中学老师和领导,也深入不同层次的学生中间,探询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经过整理分类,主要有下列表现:
第一类,平时学习态度不端正,许多该掌握的知识都没有掌握,如同校园歌曲《童年》所唱“许多该念的书都没念”,到考试时,面对试卷不知如何下笔。“既然自己不能作,就只有抄”。一位高一的同学在期终数学考试结束后,面对“你为什么在考试时要抄?”这一问题作出了上面的回答。“做不了,总不能交白卷吧!”另一位可能也是成绩或基础差的学生补了一句。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作弊,主要是面对考试题目,自己无法单独解决,而且不是一个两个题,另一方面又无法面对结果的“惨痛”,姑且抄一抄。说到底他们是逃避现实,暂时欺骗自己,欺骗别人,以换取一时的安慰,毕竟我没有交白卷,哪怕抄了还是垫底。但这一类中也有区别,有的人不止如此,甚至还想在总成绩上与别人
比一比,虚荣心太强,因而作弊也要大胆嚣张。
第二类,他们也知道作弊不对,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一点好处也没有,但还是在考试中要作弊,主要是因为每一次考试成绩揭晓,父母都非常关心,因而压力很大,尤其是担心自己太差与其它同学差距太大父母会批评和失望。一位女同学在回答“你考试作弊了吗?”这一问题时,毫无愧色地说“其实我也不想作弊,也知道假成绩没什么用,但我爸妈好不容易将我送进这个学校,我不想让他们太失望伤心,事实上我的成绩又太差,有什么办法?”这些同学考试作弊,似乎情感动人,忘记了如何将父母期望化为平时学习的动力,却希望于作弊取得好成绩,因此对于作弊特别认真,千方百计,尽量取得“好成绩”,姑且将其称为“安抚”心理。但在学校、在同学面前,他们自知知名,也不说去争什么名次,他们只在乎父母关心的那一块,诸如进校成绩差不多而彼此父母都熟悉的同学怎么样。用鲁迅的话说,对于他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既然从良心上还知道要对得住父母,为什么不用学习上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呢?要知道古人云“自欺欺人”、“纸终究包不住火的”。看来事情远不止那位女学生说的那么简单。
第三类,也知道考试不应该作弊,但是看到别人作弊,认为如果自己规规矩矩的去应试,考试结果就会不公平,当然老师的评价也不一样,因此,“大家都抄,我不能不抄”。在调查实践中,有几个同学都提出了上面的回答。可见,学生本身从心底里还是希望考试,包括考试后的评价应该公平、公正、合理,只不过采取的行为方式不对。他们不愿破坏同学之间关系去举报作弊,用其它合适方式去杜绝作弊。他们的心理可以说既是从众心理,也是叛逆心理,尽管这部分同学成绩本来可以,“既然差生能抄我也要抄,不能比他们落后,否则行么?”
第四类,受应试教育影响,尤其是中学,突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对于被学生们称之为副课的生物、地理、政治、历史、自然等则不予重视。平时就是学校,可以大胆地说,目前很多地方既不能依照课程标准开足这些课的课时,配齐专任教师,就算这样的话,还不能保证本来就有问题的课时得到落实,可能用来上语文、数学、外语或者理化。学校日常教学检查评估又要考试这些课程,因此只有作弊。就拿前几年的高中会考,甚至出现老师替学生作弊,以帮学生蒙混过关,或提高会考优秀率的尴尬事件。现今小学“自然”、“社会”,中学的生物、历史、地理,高中文科的物理、化学,理科的政史地,都存在这种不良现象。平时掉以轻心,考试只有抄,大家都如此,没有心理愧疚感。
第五类,成绩好的学生也作弊,有两种大的表现,一是自己抄袭作弊,一是帮助别人作弊。一般认为成绩好的学生不会作弊,其实是错误的。只不过是由于老师一般都较信任他们,而他们抄的方式或作弊的行为更为特别,容易骗过人们的注意。既然他们成绩那么好,干吗要抄?究其原因,一是成绩好本身的压力,一次、两次、若干次考试都是好成绩,所以每次考试都应拿好成绩就理所当然了,但考试题是灵活变化的,何况学生总有没学到的地方,人的思维也有遇到阻碍反映迟钝的时候,不会做,哪怕只一个题,只有一分两分也不甘心,抄一抄,对一对别人答案或其它什么的,心理塌实些。第二是,谁个不想更好,正如时下广告词所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错,我成绩突出,多得一点分数不是更好吗?——何况班上、年级、学校甚至县里、市里、省里还搞什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