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中医养生
中医的养生文化
中医的养生文化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之一,历史悠久,涵盖广泛。
它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为目标,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等方法,来维护人体的健康。
中医养生文化多种多样,包括饮食调养、药膳疗法、按摩推拿、气功养生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医养生文化不仅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也在国际上受到瞩目。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养生饮食、内外调理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探究中医养生文化的内涵和实践方法。
一、中医理论与养生文化中医理论是中医养生文化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理论。
其中,阴阳学说认为事物存在着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如:天地、阴阳、寒热、虚实等。
在人体中,阴阳的平衡是健康的基础,中医养生文化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维护健康。
五行学说则认为事物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人体也是由五脏(心、肝、脾、肺、肾)组成,与五行相应。
中医养生文化强调五脏的调养,使其保持平衡和协调。
经络理论与气血理论则探讨了人体经络系统的运行和气血的调节,中医养生文化注重通过运动、按摩等方式促进气血的畅通和运行。
二、养生饮食在中医养生文化中的作用饮食调养是中医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食物的性味归经、烹调方法等为依据,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烹调,来调养人体的脏腑,维护健康。
中医充分利用食物的药用价值,提倡“药食同源”,即食物具有药用价值,可以预防疾病和治疗某些疾病。
根据中医的分类,食物性味对应脏腑,如辛温的食物有助于祛寒驱寒,辛凉的食物有助于清热解毒等。
同时,中医还强调进食的时间、量和节制,讲究“口禁酸辛、饭禁过饱”,以保持饮食的平衡和适度。
三、中医养生文化中的内外调理方法除了饮食调养,中医养生文化还提倡通过内外调理来维护健康。
内调主要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包括运动、气功和中药等方法。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从而预防疾病和调节情绪。
气功则通过特定的动作和调息方法,调整人体的气机,改善人体的状况。
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医养生是中医学学科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熏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门独特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体系。
它融合了道家、儒家、佛家等各种思想
流派,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反映了中国古代智慧
和价值观。
中医养生倡导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身心和谐,符合道家“顺
应自然”的思想。
中医养生注重人伦关系和修养心性,体现了儒家文化的
仁义道德观。
中医养生强调修养心灵,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与佛家文
化的修心观念相契合。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中医养生体现了道家、儒家、佛家等思想流派的智慧和理念,有助于人们通过养生保健的方式,
保持身心的健康与和谐。
中医养生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
的文化遗产,对于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和健康理念。
在古代,人们认为养生是一种修行,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并介绍一些具体的养生方法和实践。
一、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通过调整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达到健康的目标。
中医理论中提到的“阴阳五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体的运行规律,并对养生提供指导。
1. 饮食调养:中医养生中,饮食调养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可以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比如,食用温性的食物可以驱寒,食用寒性的食物可以清热解毒。
合理搭配食材,根据个体的体质和需求进行饮食调养,能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 调理气血:中医认为,气血的流通状况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因此,调理气血成为了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
通过运动、按摩、针灸等方式,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保持身体的健康。
3. 疏通经络:中医理论中提到经络是人体内部的重要通道,它们贯穿全身,并与内脏和器官相连。
通过按摩经络,可以疏通经络、调整气血、舒缓疲劳,进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常见的按摩方法包括推拿、拨罐等。
二、气功养生中国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姿势和意念来调和身心的养生方法。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道家和佛家的修行方法,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流传和接受的养生方式。
1.太极拳:太极拳是气功养生中最为著名的一种形式。
它通过缓慢而柔和的动作,配合深呼吸和意念的调节,帮助人们达到身心的平衡。
太极拳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同时也有助于调整呼吸和减轻压力。
2.八段锦:八段锦是另一种常见的气功养生方法。
它由八个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可以调整呼吸和舒缓身心。
练习八段锦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淤血和湿气,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
三、精神修养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人的精神修养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以下是一些帮助人们提升精神修养的方法:1. 冥想:冥想是一种集中注意力和调整呼吸的修养方法。
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医养生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
中医养生注重平衡和谐,强调以预防为主,通过调整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身体等方式来维护健康。
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使中医养生更加深入人心、生动有趣,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生活方式。
一、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中医养生的基本原理是以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核心,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平衡。
阴阳学说认为万物均有两个相对的方面,如阴阳、寒热、虚实等,只有保持阴阳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而五行学说则将自然界万物分为五行:木、火、土、金、水,强调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人体也需要保持五行的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二、中医养生的方法和技巧1. 饮食调理:中医重视饮食健康,根据人体的不同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宜的食物进行调理。
如在春季,可以多吃一些温补食物,如糯米、桂圆等,以保护人体的阳气;在夏季,可以多吃一些清凉的食物,如苦瓜、西瓜等,以消暑解渴。
2. 运动锻炼:中医鼓励适当的运动锻炼,如太极拳、气功等,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有助于舒缓压力,增加气血循环。
3. 心理调节:中医强调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放松心情、调整情绪等方式来保持心理平衡。
可以借助传统文化中的诗词、音乐等形式,舒缓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三、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融合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融合,丰富了养生的内涵,使其更有深度和广度。
在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养生经验和智慧,如饮茶、打太极等。
1. 饮茶: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和谐”和“清净”的象征。
中医认为茶性凉,有清热解毒、生津解渴的功效,适量饮茶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清理内脏,提高免疫力。
2. 打太极: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被视为身心养生的一种方式。
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强调意念与动作相结合,可以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预防和缓解多种疾病。
健康养生的中华传统文化
健康养生的中华传统文化健康养生是人类自古以来的追求,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人们一直在探索各种方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健康养生的方法和理念,这些方法和理念仍然在现代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饮食调理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注重饮食调理。
食物不仅需要提供营养,还需要有药膳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食物味道和属性都有不同的功效。
例如,辣味可以温暖身体,促进血液循环,酸味可以收敛,甜味可以补充能量,咸味可以润肤。
通过饮食调理,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治疗一些病症。
运动养生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运动都被视为养生功法。
例如,太极拳就是一种流传了几百年的传统拳术,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调节气血、提高免疫力。
另外,中医认为,运动可以平衡五脏六腑,还可以扶正祛邪,具有治疗功效。
现代医学也证实,适量的运动可以预防一些疾病,提高心肺功能。
草药保健中草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中医理论,每种中草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
例如,黄芪可以提高免疫力,益气养血;当归可以调节女性生殖系统,祛瘀止血。
通过吃草药或者泡草药水,可以达到保健和治疗的效果。
现代研究发现,很多中草药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肿瘤。
心理调节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心理调节的方法也非常受欢迎。
例如,冥想就是一种通过调节身心的方法,提高个人安全感和质量感。
中医认为,情绪不良会导致气血不畅、疾病滋生。
通过心理调节,可以改善情绪,保持身体健康。
结语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健康养生方法和理念始终为现代人所应用。
这些方法和理念都非常贴近生活,对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都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保健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保健观念养生保健是古代中国人非常注重的一个方面,不仅是为了保持健康和长寿,更是为了达到身、心、灵的和谐。
中医养生理论是传统的保健学,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对身心健康有益的方法和习惯。
一、饮食调养的重要性中国人一直认为“食补优于药补”,饮食调养一直是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
养生饮食不但以有机结构、适口而进为要,还要符合季节的变化和人体的需要。
例如,春季是木生之时,可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与水果,帮助身体排毒;夏季是火旺之时,要避免热性食品,尽量多喝水来降温解暑;秋季是金收之时,可以多食用果实、坚果等食物,健脾养肺;而冬季则是阳气潜藏之时,应多吃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如姜、葱、蒜等,有助于暖胃健脾。
二、运动保健的重要性运动在养生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还可以增加人体的感受力、使人精神愉快。
而传统的养生运动有太极拳、气功等,这些运动都强调内在的修养和身体的协调性,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调节心情。
三、精神调养的重要性在养生保健中,精神调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养心,使人处于平静、开朗的状态,避免情绪的波动。
养心还有讲究让身心达到平衡,和谐相处。
人体内部是由五脏六腑构成的,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的功能,而在情绪上,每个人也有自己的主要表现,如喜怒哀乐等。
养生中说“心为君主,肝为将军,心肝协调才能保持身心和谐”,所以人们养生时,要保持心灵的宁静。
四、中草药的保健效益中国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
中草药是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为原料,经过加工和制作而成,对人体有保健、调理和治疗作用。
中草药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调节身体和情绪,例如枸杞可以明目、补肾;黄芪可以补脾气、增强体质;当归可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和生理周期等,中草药在养生中是非常实用的。
总之,传统的养生保健知识不但丰富,而且非常实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中医养生文化的特点
中医养生文化的特点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调节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文化以“治未病”以及“天人合一”为核心理念,具有一系列的特点。
第一,强调个体差异。
中医养生文化注重个体差异,强调因人因时制宜,充分考虑不同体质的人,采取个性化的调理措施。
例如,体弱者应该用补益为主的方法,而体强者则应该采取调和为主的方法。
这种因人因时制宜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医养生文化的养生价值。
第二,讲究养生节气。
中医养生文化非常注重节气养生,强调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适当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例如,夏季应该忌食辛辣燥热的食物,多吃清淡、凉爽的食物;冬季应该适度保暖,多吃温暖的食物。
中医养生文化是一种以自然为依托的养生方法,通过与自然的亲密联系,以达到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的目的。
第三,强调“患者中心”。
中医养生文化在养生理念上强调“治未病”,强调预防为主,通过养生来达到健康管理的目的。
在治疗方面,中医养生文化采用个性化、患者中心的方法,针对每个人不同的疾病症状和体质,给予相应的舒缓、调和和补养等治疗。
这种治疗方式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还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第四,重视心理调节。
中医养生文化强调人体内外功能失调与情志紊乱的密切关系,认为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中医养生文化提倡通过调节心理状态,减轻压力,缓解情绪的压力,以达到身心和谐的目的。
总之,中医养生文化是一门总体性的养生方法,具有显著的养生价值和推广价值,它不仅强调了个体差异、季节适应、患者中心、心理调节等方面的特点,而且具有长期、经济、简易、全面、有效等优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
中医养生文化
中医养生文化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数千年来的智慧和经验。
它以维护人体健康、延缓衰老、促进身心平衡为目标,通过调整饮食、运动、按摩、草药等多种方式,帮助人们获得身体的健康与幸福。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文化的特点和应用,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中医养生文化的特点中医养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强调个体化。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生活环境都不同,因此在养生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
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中医师能够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养生方案,包括饮食调理、运动锻炼、草药治疗等,以达到平衡身体、预防疾病的效果。
其次,中医养生文化注重防病于未然。
中医强调养生的重要性,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通过科学的养生方法,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医鼓励人们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注重预防保健,而不是等到疾病发生才进行治疗。
此外,中医养生文化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中医通过研究和运用天然草药、食物和动物产品等资源,开发出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养生方法。
例如,中草药的应用广泛,具有调节阴阳平衡、清热解毒、滋补身体等功效。
许多食物也被视为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枸杞、红枣、蜂蜜等,它们被认为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二、中医养生文化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中医养生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并主动寻求中医的帮助。
中医养生文化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来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首先,中医养生文化在调节饮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饮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和草药,达到滋补身体、调理脏腑的效果。
例如,中医推崇“五谷杂粮”,认为多食用杂粮可以提供更多的营养和纤维,有益于消化和排泄功能。
此外,中医还提倡根据个人体质调整饮食,如寒性体质的人应多食用温性食物,帮助身体保持热量平衡。
其次,中医养生文化在运动方面也具有独到的见解。
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承中的养生智慧
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承中的养生智慧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在当代社会中,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注不断增加,中医养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追求的热点话题。
中医养生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采用中草药等方式,提升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然而,中医养生并非是当代社会的新概念,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传承中的养生智慧。
一、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的渊源中医养生作为一种独特的健康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传统中国文化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将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联系在一起,将人体视为一个复杂而微妙的整体。
中医养生所强调的“天人合一”理念与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观念相契合。
中医养生从根本上认为,人体的健康需要与环境和谐相处,注重个体的整体调养,而非简单地治疗疾病。
这种理念的核心即体现了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养生智慧在传统文化中的印记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贯穿于各个领域,如中医、饮食、运动等。
其中,“居庙思神”是一种传统的修身养性方法。
这种方法提倡人们在庙宇间行走,感受古老的宗教氛围,舒缓心情、静心养神,以此达到调整身心健康的目的。
还有慢读经书,传统文化中强调读书的修养,认为读书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和文化内涵,达到养生的效果。
此外,传统中医经典中的“养生误区”也体现了养生智慧在传统文化中的印记,从饮食、起居、劳逸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养生建议。
三、养生智慧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社会里,人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因此对中医养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医养生智慧,不仅需要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智慧,更需要与时俱进,将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创新发展中医养生的理论和实践。
通过精准的诊断和个性化的养生方案,中医养生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代人们的健康需求,并且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生智慧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生智慧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生智慧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
这些养生智慧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还能促进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成长。
本文将从中医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以及心理养生四个方面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生智慧。
一、中医养生1. 中医理论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和平衡阴阳,可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2. 针灸推拿针灸推拿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穴位和按摩经络,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和促进身体自愈能力。
3. 中草药中草药在中医养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的草药有不同的功效,可以用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和促进气血流通。
二、饮食养生1. 饮食调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饮食调理,强调“药食同源”。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可以用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寒热体质的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来平衡体内的阴阳。
2. 膳食搭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膳食搭配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理论,合理搭配五味和五谷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并且有助于身体健康。
3. 节制饮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节制饮食。
适度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还需要注意进食时间和进食方式。
三、运动养生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运动方式。
太极拳注重呼吸和动作的协调,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2. 民间舞蹈民间舞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跳舞可以锻炼身体、提高心肺功能,并且有助于放松身心。
3. 民间体育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民间体育活动,如踢毽子、打陀螺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心理养生1. 冥想冥想是一种通过深度放松和专注来达到内心平静的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冥想技巧,如静坐、观音法等。
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
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以祖辈积累的智慧及古老的文化思想构成了中医养生的思想语言,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作用,在于让人们从更高的境界去了解自然,与时俱进,坚持中医养生的理念,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尽可能延缓衰老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虚实、阴阳、五行、太极、天人合一,以及人、自然、宇宙三者间的和谐关系。
中医养生不仅强调平衡的饮食,还强调调节自然的五行气,坚持流通经络,调节脏腑,完善人体稳定的生理机能,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以达到健康的目的。
中医养生不仅要坚持餐后散步,定时作息,还要多参加传统文化的活动,比如中医的按摩方法、针灸、古法药膳、体育锻炼等,都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补充精神力量,从而达到中医养生的目的。
此外,还有许多传统文化的方式可以提升人体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比如走形意拳、观山水、学习学佛故事,也会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传统文化的元素在中医养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人们健康的身心,所以传统文化和中医养生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与健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与健康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养生与健康理念。
这些理念不仅指导人们的饮食起居,还融入了医学、哲学和人生观等方面。
通过遵循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与健康原则,人们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一、中医养生理念:阴阳平衡中医养生理念认为,人体需要保持阴阳平衡才能获得健康。
阴阳是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两个对立面,如太阳与月亮、火与水等。
在人体中,阴阳代表了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状态。
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情绪等方面的因素,可以维持阴阳的平衡,从而达到养生的效果。
二、饮食养生:五谷为基中国传统饮食养生注重以五谷为基础。
五谷包括了大米、小麦、玉米、高粱和谷子等主要粮食。
其中,大米被视为“稻精”,有滋补养身的作用。
小麦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补充能量和促进肠道蠕动有益。
玉米富含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有益于眼睛和神经系统的健康。
高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调节肠道功能。
谷子则具有养胃止泻的作用。
除了五谷,蔬菜、水果和草药也是中国传统饮食养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调节肠胃功能。
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养生中,如人参、黄芪、当归等,对于调理身体、增加体力和改善健康状况具有独特的作用。
三、运动养生:气功与太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气功和太极是广泛实践的养生方法。
气功强调调整呼吸和练习特定的动作,通过调和气血和提高体内的气机来增强健康和延年益寿。
太极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武术形式,注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练习方式,通过身体的舒展和呼吸的调整,达到养生的效果。
四、心理养生:修身养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养生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内在的平静和宁静。
修身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追求仁、义、礼、智、信等美德。
养性指的是培养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
五、季节养生:顺应自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与健康理念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
根据季节的变化,人们会相应地调整饮食、起居和运动等方面的习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保健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保健之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生保健。
而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则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保健之道。
这些传统的养生方式,不仅具有历史积淀,更有科学依据,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一、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养生保健之道之一。
中医养生强调的是通过调整身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中医养生有很多方法,比如针灸、推拿、按摩、食疗、气功等等。
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够通过调整身体的内在机能,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
二、饮食养生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养生保健之道就是饮食养生。
中医理论认为,食物通过热性、寒性、甘、苦、酸、辛等属性作用于身体,从而能够平衡身体的阴阳,调节脏腑的功能。
因此,一些饮食养生的方法非常有效。
比如说,中医强调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营养丰富、绿色健康的食物,而少吃油腻、辛辣、烟酒等对身体有害的饮食。
在调理身体的同时,饮食养生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疾病,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三、运动养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运动养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养生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运动养生以太极拳、气功、武术等为代表,这些运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舒缓身体的肌肉和神经,更能够帮助我们平衡身体的气血阴阳,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同时,运动还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健康和有自信,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我们排除体内毒素,为身体的健康提供更多的帮助。
四、心理养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养生也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心情不好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因此,心理养生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养生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愉悦和精神状态平稳。
中医的推拿、按摩和其他气功方式均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精神压力和改善情绪,增强心理素质,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和心理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种重要的养生方式。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预防各种疾病,从而得以保持一个愉悦、健康的生活状态。
中国传统文化之医药养生文化
3、房中术中医养身学派
春秋时,人们已注意到性生活对人体的影 响。 房中术又名“玄素”之术,是当时道家的 修炼内容之一。他们认识到节制性生活,有 助于心身健康。《汉书· 艺文志》记载当时房 中有八家,共有书186卷。 唐代房中术达鼎盛期,一是唐代君主崇 尚道教;二是唐代前期较稳定,君主、王侯、 士大夫、富豪纵欲成风,疾病随之而起,客 观上需要正确的性医学知识。
李时珍 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明 代蕲(qi)州(今湖北蕲州)人。为古代我 国乃至世界伟大的医药学家,著有药物学 名著《本草纲目》。 35岁背起药篓,带着儿子及徙弟庞宽, 访采四方,跋涉穷山深谷,足迹遍及大江 南北。经过27年, 61岁完成,全书分为52 卷,共载药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 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 氏所新增。
第一部中医药养生学经典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战国时诸多医学家共同完成。包括 《素问》、《灵枢》,共18卷,162篇。 主要成就:一、引进阴阳五行学说,建立医学整 体观念。二、引进精气神学说,强调精气神是构 成人体的三宝。三、对人体生理进行了研究探讨, 划分了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不同时期。四、 强调早期治疗的预防思想。五、提出天人相应的 养生原则和创立经络学说,为中医养生和气功顺四时、节饮食、调情志、慎医药
1.顺四时 (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
(1)春生 夏长 秋收 冬藏
(2)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2 .节饮食 (1)多吃素 少食荤 (2)代谢缓慢 晚上少吃 (3)用食物之偏纠人体之偏
3. 调情志 (1)勤动脑体不动心 (2)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
4. 慎医药
二、传统中医养生学派
1、炼丹服饵中医养生学派
秦始皇企求长生不死,出现了专讲神仙之道, 炼长生“仙丹” 的“方士”。 汉武帝发书,搜集长生不老药,招纳方士筑炉 炼丹。 东晋出现了道家兼医家葛洪,研习炼丹术,著 有《抱朴子》,劝人学炼丹术和服用“金丹” 。 唐代,服饵金石之风愈演愈烈。唐代统治者提 倡道教,炼“仙丹”以求长生不老之药,服金石 以求长生不老之道的风气盛行一时。唐朝后逐渐 衰落。
传统文化中医养生知识大全
传统文化中医养生知识大全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直为人类健康服务。
中医养生知识包括中草药、针灸、按摩、气功、饮食养生、养生功法等多个方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些传统文化中医养生知识。
中草药1、人参:人参具有强壮神经、养心安神、增强体力、延缓衰老等作用。
2、黄芪: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提高机体免疫力、升高白细胞的作用,可预防疾病和化疗后手术后的康复。
3、当归:当归具有补血安神、促进新陈代谢、护肝解毒等作用,是女性保健的重要药物。
4、川芎:川芎具有活血祛风、调经止痛、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
针灸1、扶阳:扶阳是指通过针灸可以调节体内阳气,达到温通经脉的作用,如疏通体表、抗寒散寒、安神定志等作用。
2、泻法:泻法是通过针头延长时间、频率、不断调整针灸手法,使患者体内的病理反应更加充分地发挥,从而加快疾病的消退和恢复。
按摩1、推拿:推拿是用手按压、揉、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遗传上的相关功能,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活血等作用。
2、拔火罐:拔火罐是将罐子置于患者身体上,通过加热使罐中温度升高,加以拔罐,形成负压,吸附皮肤表面,促进排毒。
气功1、太极拳:太极拳是儒、道、佛三家的文化精髓,是以柔弱克刚硬,阴阳平衡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相互配合的体育健身方式。
2、气功养生:气功养生是通过调节体内气血的流通和平衡,达到改善身体状况、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饮食养生1、养生饮食:中医养生饮食是针对不同体质、不同病情的人,推荐不同类型的食谱和禁忌,达到充分保护人体健康的作用。
2、药膳食疗:药膳食疗是结合中药药材,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状态、保持健康、预防疾病等。
养生功法1、八段锦:八段锦是由明代的四名有功者所创,主要是运用身体的左右旋转、上下起伏、前后踏步等运动方式达到锻炼身体的作用。
2、武当五禽戏:武当五禽戏是以鹤、虎、熊、猴、鹿五种动物的行为及形态为基础,将其运动的形态和效果用于养生功法的方式。
中医药养生文化
中医药养生文化
中医药养生文化是指中医药学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一套有关健康养生、防治疾病的理念、方法和技术。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医药养生文化的特点包括:
1. 综合性:中医药养生文化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外环境的失衡所致,因此治疗方法应以调整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为主。
2. 预防性:中医药养生文化强调预防为主,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发。
3. 个体化:中医药养生文化注重个体差异,强调治疗方案的个性化,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4. 强调自然:中医药养生文化强调顺应自然,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有益于人体健康。
中医药养生文化在中国境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中医养生传统中医养生的传统价值与现代意义
中医养生传统中医养生的传统价值与现代意义传统中医养生是中国文化宝库之一,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和传承。
中医养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预防为主,讲究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传统价值和现代意义。
一、传统中医养生的传统价值1. 强调整体观念中医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和整体观念。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必须与环境相适应才能达到内外平衡。
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性情、环境等多个方面来维护身体的健康。
2. 重视防病传统中医养生注重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在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各个方面都能够指导人们如何进行调整,减少疾病的发生。
它通过保持身心健康、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来达到防病的目的。
3. 个体化疗法传统中医养生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中医养生注重观察发现个体的身体特点,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整和治疗,以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和需求,根据个人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提高疗效。
二、传统中医养生的现代意义1. 综合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医养生作为一种综合医学的体系,与现代医学的理念相辅相成。
尤其在治疗慢性病、亚健康状态和提高免疫力等方面,传统中医养生有着独特的优势。
现代医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借鉴了中医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
2. 保健理念的传承传统中医养生注重个体的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节,这种保健理念得到了现代社会的广泛认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人们开始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寻求能够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传统中医养生的理念和方法成为了现代保健的重要内容。
3. 引领健康生活方式传统中医养生注重身心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它通过养生保健、人际关系、情绪调控等多个方面的调整,引导人们远离亚健康状态,走向健康幸福的生活。
传统中医养生的方法和指导,对于现代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中医养生传统中医养生的传统价值与现代意义,无论是传统的价值还是现代的意义,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整体观念。
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
闻诊
通过闻取气味来了解 体内的变化。
问诊
通过询问病史和症状 来诊断疾病。
切诊
通过触摸身体来判断 脉搏和肌肉的状态。
中药的分类和作用
中药分类
中药可以分为草药、 动物药和矿物药,每 种药材都有特定的功 效。
草药的作用
草药可以治疗疾病、 调节身体功能和提高 免疫力。
动物药的作用
动物药常用于补益身 体和治疗慢性病。
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
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探索传统文化与中医的基础知识,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养生的智慧,提升健康水平。
什么是传统文化?
丰富多元
传统文化包括语言、音乐、艺术和习俗,有着丰富多元的内容。
承载历史与价值观
传统文化传承了历史和价值观念,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独特观点和生活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培养认同感
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人们的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归属感。
中医的基本理论
1 整体观念
2 阴阳五行
中医强调身体的整体健康, 关注内外平衡。
中医认为阴阳和五行是维 持健康的基本概念。
3 气血和经络
中医强调气血和经络的循 环平衡,对身体各个系统 的运行至关重要。
中医的四大诊断方法
望诊
通过观察面部、舌苔 等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1 养成良好习惯
定期锻炼、合理饮食、充 足睡眠是将中医养生融入 生活的基础。
2 学习基本知识
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疗 法和原则,可以指导我们 养生的日常选择。
3 参与中医活动
参加中医健康活动、培训 课程等,与专业人士交流 并落实养生方法。
矿物药的作用
矿物药有助于调理身 体机能和缓解疼痛。
十大古法养生
十大古法养生古代养生方法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下,掌握古法养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
本文将介绍十种古法养生方法,以帮助读者改善生活品质。
一、中医调理:中医养生是我国独特的宝贵文化遗产。
通过中医的理论与诊疗方法,人们可以了解自身的体质差异,并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习惯,以达到滋补调理身体的效果。
二、太极养生: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兼具运动和养生的双重效果。
通过太极的练习,可以促进身体循环系统的血液流动,增强体力和协调性,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平衡。
三、传统饮食:中华传统饮食讲究季节搭配和食物属性的平衡。
如冬季食用温热的食物,夏季多吃清凉解暑的食物等。
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提供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保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四、茶艺养生:中国传统茶文化,将茶叶与养生结合得淋漓尽致。
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对人体有多种益处,如抗氧化、提神醒脑等。
品茶不仅可以享受茶的香气和口感,同时也是一种舒缓心情、陶冶情操的方式。
五、针灸按摩:针灸和按摩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和经络,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缓解各种疾病和不适。
这些古老而有效的疗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
六、气功疗法:气功通过运用正确认识、调控呼吸和锻炼身体姿势等方法,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练习气功可以改善体质、增强自愈能力,预防疾病。
七、草药疗法:中草药是中医养生和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草药,可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抵抗疾病。
常见的中草药有人参、黄芪等,其有效成分可以帮助促进身体的健康。
八、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的空气,参与户外活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活动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例如登山、徒步旅行、慢跑等运动方式,都有助于舒缓疲劳,养护身心。
九、音乐疗法:音乐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聆听悦耳的音乐,可以减轻压力、放松心情,缓解各种情绪烦躁和不适感。
中医养生文化的特点
中医养生文化的特点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中医养生文化注重预防和调节,强调“治未病”,即在人体出现疾病之前,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次,中医养生文化强调“因人而异”,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和生活习惯,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理。
例如,同样是感冒,不同的人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第三,中医养生文化注重“整体观念”,即将人体看作一个整体,强调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因此,中医养生文化不仅关注疾病的症状,更注重疾病的根源和全面的治疗。
第四,中医养生文化强调“自然疗法”,即通过自然的方式来调理身体,如食疗、按摩、针灸等。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最后,中医养生文化注重“平衡”,即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达到身体的平衡状态。
这种平衡状态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现代社会,中医养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医养生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健康保健方法,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中医养生文化注重预防和调节,可以帮助人们预防疾病,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其次,中医养生文化强调“因人而异”,可以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理,更加符合个性化的健康需求。
第三,中医养生文化注重“自然疗法”,可以通过自然的方式来调理身体,避免了药物治疗的副作用。
最后,中医养生文化注重“平衡”,可以帮助人们达到身体的平衡状态,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医养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它可以帮助人们预防疾病,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更加符合个性化的健康需求,避免了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寡、三忌
寡欲以养精, 寡言以养气, 寡思以养神。
空酒 夜茶 黎明色
2015-2-12 47
孙真人《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疫,气弱病相侵。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餐,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云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天佑中华有中医
历史悠久,人口众多 留学生的激增 针刺麻醉,蒲辅周板灸疗法,张笃 庆“恐则气下”,刘海若的奇迹 第五大发明(中国社会科学院 田森教授) 对世界的两大贡献之一
2015-2-12 3
道则相通
术则盛极一时,道则流行千古。 醫者仁術,「仁」= 人 + 二,古字 「二」的上下兩橫等長→意為「眾生 平等」。《中庸》:「仁者人也,親 親為大。」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进则济世,退则救民,不为良相,必 做良医。良医功同良相。
传统文化与中医
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唇齿相依,共生共荣。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有五千年连续发 展史的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文化的结晶。 百年坎坷,历尽劫难,死而复生。
2015-2-12 1
传统文化的中医养生
传统文化的四大思想 阴阳五行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 中和中庸思想 克己修身思想
2015-2-12
2
2015-2-12 40
(七)先樂后藥
“五音通五脏” 。乐调心,药调 身。 失眠——《平湖秋月》。 躁狂——《梅花三弄》。 心绪不定——《春江花月夜》。 精神忧郁——《步步高》。 神经衰弱——《喜洋洋》。 食欲不佳——《花好月圆》 41
2015-2-12
(八)积精全神
精是有形的物质,是化生炁(气)和神的基础。 “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 金匮真言 论》)。” 积精为宝,精少则病,精尽则死。保得一分 精液,多延一分寿命。 《类经》:“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营卫一 身,莫大于此,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 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 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无摇汝精,乃可长生。”
2015-2-12 48
熊寥笙(1905-):养心健身箴
静以养神,动以强身;乐以解忧,寿以全真; 恬淡寡欲,保精长生;性情舒畅,心神自宁; 饮食有节,百病不侵。 临事谨慎,化险为夷;意粗性躁,一事无成; 心气平和,千祥云集;知足常乐,百福姘臻; 忙里偷闲,永保青春。
2015-2-12 49
(十)其他养生方法琐 谈
2015-2-12
17
顺其自然的乐趣
饿了就吃, 渴了就喝, 累了就歇, 困了就睡。 胃以喜为补
2015-2-12 18
顺之则生,逆之则死
反季节蔬菜 碳酸饮料 剖腹产 美容美体
2015-2-12
19
(五)中和(庸)之道
《中庸》曰:“致中 和,天地位焉,万物 育焉。” 道生一,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 不要太过、不及,恰 到好处。
(每天3km,不少于30min)、游泳、太 极拳、八段锦等。运动中心率(次/分) 小于(170-年龄) ,5次/周。
2015-2-12
37
最好的运动--拜祖先
使脑血流量充足,促进脑脊液流畅 调节脊神经,使内脏功能处于最佳状态 防治颈、腰椎病(拉开紧张的脊椎) 矫正脊柱,消除腰酸背痛 引发彻底呼吸,增加肺活量,吐尽陈积 废气,吸入清净空气。 摄心、动身,心身共调
2015-2-12 14
(三)阴阳之道
“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 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 也。”現象是很難把握的,唯有透過 本質才能把握現象。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 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 “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 阴阳而已。”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 流散无穷 。”
1.水潮除后患
平明唾醒时即起,端坐凝神息虑, 舌抵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 渐至满口,分作三次,以意送下。 久行之,则五脏之邪火不炎,四肢 之气血流通,诸疾不生,永除后患, 老而不衰。
2015-2-12 35
心理平衡最重要,又最难 做到。 心理平衡的保健作用超过 一切保健措施,一切保健 品、营养品、药品的总和。 谁掌握了心理平衡,谁就 掌握了健康的钥匙。
2015-2-12 36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蠹
华佗:“人体欲得劳动……,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畅通, 病不得生”。 注意有氧运动(357):散步
2015-2-12 42
惜精即惜命
罗明山:勤动,节食,惜精,畅怀
要得一身安,清淡赛灵丹。 常吃萝卜和青菜,一身轻松又愉快。 肾精人之宝,不可轻放炮; 惜精即惜命,固精人难老。
彭鑫:伤德、伤身、伤命的根本癥结
2015-2-12 43
万恶淫为首
性感的误导 祼脐光背露腰的害处 红颜薄命(祸水) 男女授受不亲 家有丑妻宝中宝
15
2015-2-12
一阴一阳谓之道
心要静,身要动 头要凉,脚要热 寒宜食温,热宜食凉 有粗有细,先汤后食, 先热后凉 睡不厌踧,觉不厌舒
2015-2-12 16
(四)道法自然
顺其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抬头看看,世上人竟会弄巧; 扪心想想,天下事我最愚蠢。 机关算尽太聪明,
2015-2-12 32
脑为元神之府(人体的指挥中枢)
人脑容有300多亿个神经元和高于此 5~10倍的神经胶质细胞,掌管着人 体所有的思想、感情、语言和行动。 脑虽只占全身体重的2%,但它的血 液供应量却要占全身血量的1/5。 脑组织所消耗的氧气占整个人体的 1/4,比心脏还要多10倍。
2015-2-12 33
2015-2-12 27
(四)五谷为养
五谷为养,五畜为益, 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素问•脏气法时论》
1. 提倡素食,分清主食、副食 2. “腊八粥”、八宝稀饭(蛋白质互补
学说)
3. 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
2015-2-12 28
食饮有节
龙含珠,七成饱 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越简单 越好。(不吃宵夜) “早饭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餐 反多损”。 有粗有细,先饥而食,先渴而饮, 先汤后食,先餐后酒,先热后凉。
“二八”法则
弗洛伊德:冰山学说
人的潜能到死亡时,尚有约80%未被动 用过。
右脑(伏藏脑)潜意识的开发
右脑储存着人类历史所经历的一切,人 类有史以来的文明宝藏都潜伏于此,它是 人类创造力的主要来源(宁静致远)。
2015-2-12 34
知足常乐
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 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 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 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 足者之所怜愍。 《佛遗教经》 世间事情不足奇,别人骑马我骑驴。 回头再看拉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
1. 《易经》 2. 《神农本草经》 3. 《黄帝内经》
2015-2-12 7
读经开智 •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 • 山东中医药大学传统中医 班:通国学、诵经典、跟 名师、早临床、多实践。
2015-2-12
8
传统文化是中医养生 智慧的源泉 生生不息的五千年中 医养生智慧
2015-2-12 9
2015-2-12 20
和气长养万物
大怒伤肝 大喜伤心 大思伤脾 大悲伤肺 大恐伤肾!
2015-2-12
21
(六)生生之道
道并行而不悖,万物 并育而不相害。 循生生之道, 助生生之气, 用生生之具, 谋生生之效。
2015-2-12 22
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抗生素的滥用 手术无禁区的后果 化疗药的可怕 药源性、医源性疾病 疾病谱、死亡谱的改变
《易》与养生
简易
复杂问题简单化,生活化
变易
顺应四时,三因制宜
交易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不易
生活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2015-2-12 12
(二)天人相应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 也” 天有阴阳,人有脏腑;天有四季, 人有四肢;天有五行,人有五脏; 地有江河,人有血脉。 体内元素与地壳,血液电解质与 海水。
2015-2-12 44
色字头上一把刀
二八佳人体似酥, 腰间仗剑斩愚夫。 虽然不见人头落, 暗里教君骨髓枯。
2015-2-12
45
(九)历代养生名言选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 肠中无屎”。 晨起一杯水,临睡一盆汤。 冬吃萝卜夏吃姜,胜似医生开处方。 过了九月九,大夫高操手; 家家吃莱菔,疾病哪里有?
2015-2-12 30
小米粥
生命力最旺盛,生长在最贫 嵴的地方。 《本草纲目》:小米具有除 湿、健脾、镇静、安神的作 用,坚持每晚食用1碗,可 以改善睡眠质量。
2015-2-12 31
(五)心要静,身要动
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学问深时意气平,心定则气平。 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 则精足,精足则神旺。 静坐,禅定
2015-2-12 4
道不遠人,大道至簡
《中庸》:“天命之為性;率性之為道; 修道之為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可離,非道也。”﹝率性之為道﹞遵循 天性而行就是道;﹝道也者,不可須臾 離也﹞道存在我們生活中間,是放諸四 海而皆準的普遍規律。 “道不遠人”、“遠人不可以為道”、 “大道至簡”。道是非常簡單的東西。
2015-2-12 5
医道无穷
天下没有治不好的病,只 有治不好病的大夫。 中医理论的超前性、开放 性、包容性。 SRAS的参与 叶天士拜师:“谬哉!药如不能
救病,圣贤何必留此一道!” “弟子恐如叶之误人性命,必须 精益求精,万无一失,方可救人 耳”。
6
2015-2-12
孔安国序《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