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我躺在波浪上看书教案 沪教版
我躺在波浪上看书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的词语,体会“蹦跳、絮语、拾级而上”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人能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原因,并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3.搜集交流一则世界趣闻。
教学训练重点:积极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引入。
1.出示课题。
齐读。
2.观看电脑上的图片,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呢?这是在哪里的波浪上呢?二、整体感知1.各自轻声读读课文,自学字词,交流上述问题。
2.电脑出示:从卫星上看死海。
说说像什么?3.练习说话:因为,所以它号称“世界的肚脐“。
4.拓展,那最高的地方在哪里?又号称什么呢?过渡:死海的确是个奇特的地方,但更我们大家感兴趣的是它所创造的奇迹。
让我们继续学习5——12节。
三、学习课文重点。
出示学习要求死海能创造什么奇迹?为什么能创造奇迹?死海真是死海吗?作者为什么感到在死海中游泳是件快乐的事?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习文本,感受内容。
1.小组学习。
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指名读。
学习要求:讨论:1)课文中告诉我们死海创造的奇迹是什么?这奇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你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问题?2.交流。
3.句式训练。
(通过训练把死海得名的原因以及它所创造的奇迹讲清楚)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4.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死海含盐量特别高?读一读。
5.小结。
四、拓展世界上有许多形形色色内陆湖,想知道它们奇妙的地方吗?老师制作了有关这方面的网页。
你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去看看。
五、回家作业阅读关于世界奇闻的书籍。
板书我躺在波浪上看书死海能创造什么奇迹?为什么能创造奇迹?死海真是死海吗?作者为什么感到在死海中游泳是件快乐的事?。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
2. 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自主学习的习惯。
3. 提高学生朗读、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热爱读书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躺在波浪上,感受波浪的起伏。
提问:“你们想象一下,躺在波浪上是什么感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意境。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3.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如“波浪”象征书海,“波浪上的我”象征在书海中遨游的作者。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渴望。
4. 交流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以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提高自己的素养。
三、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波浪上的我”。
2. 写一篇关于自己阅读体验的短文,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中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语句,并想象相关场景。
•能够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思考。
2.情感态度•感受自然风景和融入自然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无私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阅读理解。
•理解比喻语句,想象相关场景。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思考。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莫扎特的音乐,并让学生静静地躺在桌子上(或靠在墙上)闭上眼睛,感受音乐流淌在他们身体周围,让他们放松并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
2.讲解文本教师可以用类似以下的方式为学生解读课文:•通过询问学生有关这个话题的个人经历(例如他们是否经常在海滩上度假或旅行),引导学生思考关于海浪的有趣事实,进而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初步阅读课文,教师可以解释生词和关键词的含义,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基本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了解什么是「波浪」,或者询问学生是否了解文章中的一些短语和比喻语句。
•提醒学生课文中的比喻语句(例如“把自己藏在海里很深很深的地方……一个人在那里看似躺着,其实是在和海浪一起读书。
”),并尝试让他们想象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
•提问并讨论关于原材料的事实,即文本来源于哪个国家、做这个地方的环境,此地有什么特殊的地理构成,以及那个特定的地方优美的风景等问题。
通过这样的开放式提问,鼓励学生思考,挖掘课文中的隐含信息。
3.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课文的主人公是谁?2.他们在海边做了什么?3.现在我们举行的“阅读”的主人公躺在哪里?他读了什么?4.解释比喻语句教师可以为学生阅读比喻语句(例如“把自己藏在海里很深很深的地方……一个人在那里看似躺着,其实是在和海浪一起读书。
”)并解释这个句子中的含义。
接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比喻语句,教师可以向学生表演并解释这个句子中的“藏身于海中”这个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躺在波浪上看书沪教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躺在波浪上看书沪教版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生字9个,认识3个。
2、重点明白得词语五个:号称,变换,光晕,絮语,苦涩。
读句子明白得“蹦跳”、“沉默”、“絮语”在句中的意思,体会拟人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3、朗读课文,详细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4、阅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明白人能躺在死海上看书的缘故,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欢乐。
5、在课外书刊中找出一则世界趣闻,互做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1、确定本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2、明白得“什么缘故‘我’感到能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教学预备: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躺在波浪上看书。
2、学生质疑:人如何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呢?这是什么地点?3、今天我们就来掀开其中的隐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明白得词语:镇定、奇特、变幻、温润、平稳、絮语、强劲、浮力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要紧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明白得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游玩死海有哪些收成?2、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全班交流讨论:(1)景色色漂亮奇特。
海水轻轻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光十色,像彩虹似的。
(2)死海名字的来历。
死海事实上是个内陆湖,水中含盐量专门高,竟高于一样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如此的水中生存,“死海”因此得名。
(3)人躺在波浪上看书的缘由。
水中含盐量专门高。
(4)死海所制造的奇迹。
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躯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亮得晴空洒下来。
不料,收腿时却遇到了强劲的浮力,收不回来,躯体一歪,一股苦涩的咸水赶忙涌入口中,眼睛也涩得生疼。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死海”吸引游人的地点在哪里?“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本;•辅助教材:诗集、诗歌录音等;•教具:黑板、彩笔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老师先以轻松活泼的方式向学生问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老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躺在波浪上读书”,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波浪、读书的感觉。
观察感知(10分钟)1.老师呈现一幅描绘海洋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感受大海的气息。
2.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游泳的经历,询问他们对海浪的感受。
朗读诗歌(15分钟)1.教师出示诗歌《躺在波浪上读书》,读一遍,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2.老师对诗歌进行逐行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表达方式。
3.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句进行朗读,并评选最佳组。
创作活动(20分钟)1.老师提醒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想象在波浪上躺着读书,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段诗句。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头脑风暴,互相交流,激发创作灵感。
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创作分享给同组成员,并由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朗读。
小结与评价(1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堂所学。
2.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收获,老师给予肯定和表扬。
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诗歌创作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诗歌《躺在波浪上读书》,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感知、朗读诗歌和创作活动,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融入诗歌的世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会更加热爱诗歌,有更多的表达方式去描述美好的事物和感受。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篇一:《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3、能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4、收集并交流一则世界趣闻。
教学重点:1、读课文,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感悟作者躺在死海的波浪上读书的舒服自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亚洲西部的(约旦王国),去游览那儿(著名的死海)从安曼去死海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但却要(下降1300米)。
因为安曼是一座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山城),而死海则低于海平面(394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号称(“世界的肚脐”)。
作者在这里遇到了难以置信的事情:直接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书,这真是一个奇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循着作者的笔触走进海滨浴场。
二、学习5—7小节1、自由轻声读5-7节出示:(1)漫步在死海的海边,我们看到什么?(2)死海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交流(1)媒体出示:只见辽阔的海面上细波如鳞,那灰色的海水远接苍茫的天际。
水面上没有帆影,没有海鸥,也没有一只其它的水鸟。
所以称它为(沉默的海)(2)说话练习:用“没有??没有??也没有??”说一句话。
(3)出示: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
(4)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起来。
3、引读:正因为水中含盐量高,死海才能创造一种奇迹:(人躺在水面上可以读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
)4、过渡:听了主人的介绍,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都想下水试一试。
我第一个跳下水去。
奇迹果然出现了,这多么令人惊叹啊,课文9-12节对作者的体验做了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2 沪教版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20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从容、戛然而止、温润、絮语”等词语。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课程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海洋文化,感受海洋的美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中的意象和情感2.加深对海洋的认识和理解3.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1.学生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意象和情感2.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海洋文化教学方法1.视频介绍法2.情境演示法3.讨论交流法4.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有关海洋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海洋的美妙和神秘,并与学生一起探讨海洋文化的课题。
正文(30分钟)1.学生阅读《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2.针对文章的情境和情节,让学生讨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逐步了解文章中的意象和情感。
3.联想到生活,让学生用自己话语描述海洋的美好,扩大学生的阅读体验。
板块设计1.文本理解板块在阅读文章前,先让学生熟悉文章的基本情况。
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文章的表面和内容,找出关键词、句子和段落,理解文章的情境和情节。
2.信息提取板块在阅读《我躺在波浪上读书》后,让学生进行信息提取。
把文章中的信息和情境提取出来,形成文件或素材,便于学生以后的使用。
3.个性化拓展板块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阅读能力,定期进行个性化拓展。
例如,如果有的学生对海洋没什么概念,可以让他们观看有关海洋的视频和图片,并结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这篇文章,让学生理解和体验海洋的美妙。
课堂检测(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和表达。
例如:“你在文章中看到了哪些情感?你能用自己的话语来形容海洋的美妙和神秘吗?”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课后作业(10分钟)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写一篇有关海洋的文章。
2.教师布置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海洋文化的探究和了解。
总结本课以《我躺在波浪上读书》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海洋的美妙和神秘,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拓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使学生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波浪象征意义,懂得把握人生机遇,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波浪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抽象的波浪象征意义如何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感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及相关背景资料。
2. 课件、黑板等教学辅助工具。
3.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
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课文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分析课文中的波浪象征意义,让学生懂得把握人生机遇,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3.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如何将课文中的感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七、课堂练习与拓展1. 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自己向往的场景。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追求梦想的过程和方法。
八、课后作业2. 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简要介绍书籍的内容和理由。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十、课程进度安排1. 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在1课时内完成。
2. 下一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2. 收集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波浪象征意义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思考深度。
2019-2020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设计 沪教版
2019-2020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设计沪教版教学目标:1、会读会写生字9个,认识3个。
2、重点理解词语五个:号称,变换,光晕,絮语,苦涩。
读句子理解“蹦跳”、“沉默”、“絮语”在句中的意思,体会拟人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3、朗读课文,详细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4、阅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知道人能躺在死海上看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5、在课外书刊中找出一则世界趣闻,互做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1、确定本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2、理解“为什么‘我’感到能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今天我们学习第九课,躺在波浪上看书。
2、学生质疑: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呢?这是什么地方?3、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其中的秘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容、奇特、变幻、温润、平衡、絮语、强劲、浮力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游览死海有哪些收获?2、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全班交流讨论:(1)景色色美丽奇异。
海水轻轻涌动,泛出一种奇特的光晕,五颜六色,像彩虹似的。
(2)死海名字的来历。
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水中含盐量特别高,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死海”因此得名。
(3)人躺在波浪上看书的缘由。
水中含盐量特别高。
(4)死海所创造的奇迹。
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得晴空洒下来。
不料,收腿时却遇到了强劲的浮力,收不回来,身体一歪,一股苦涩的咸水立刻涌入口中,眼睛也涩得生疼。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5、教师小结。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2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2沪教版教学目的: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字典或联络上下文了解并积聚〝冷静、戛但是止、温润、絮语〞等词语。
2、默读课文,简明归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3、知道死海称号的来历,懂得人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缘由,并体会在死海里游泳的感受。
4、搜集交流死海的其它信息及一那么世界奇闻。
教学重点和难点:1、在阅读进程中,知道死海的特点并简明归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躺在波浪上读书的感受,感悟作者为什么说〝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进程:一、说话揭题1、同窗们,本单元我们在书页间旅游了不少天下奇观。
明天,教员给你们看一那么天下奇闻,有位作者〔板书课题〕我躺在波浪上读书,你们置信吗?2、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效果?3、经过预习知道,这件事发作在死海,你对死海了解多少?交流,补充简介死海的信息二、初读感知1、快速读课文,思索:死海有什么特点?用直线划出有关语句2、交流读词语,留意:涩的读音和字形三、阅读课文1、经过刚才的阅读,你对死海有了进一步了解。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引导,点拨〔1〕板书:陆地最低含盐量高没有生物{如今你知道为什么叫他死海。
用因果句式练习说话:死海里没有生物还没有什么?出示引读句子:没有。
没有。
也没有。
说说自己的感受}〔2〕但死海并不是万马齐喑,作者很快发现它有种共同的美。
找找描写死海美景的句子。
说说自己的体会。
〔3〕交流朗诵句子,读出美感〔4〕死海还有什么特点最让作者心动?〔板书发明奇观〕为什么会有此奇观?用句式练习说话3、这个奇观会出现吗?作者有何感受?快速读8~12小节。
用浪线划出有关的句子,想想你知道了什么?4、交流,引导,点拨〔1〕板书:舒适自在了解〝絮语〞想象:此时作者心中想些什么。
〔2〕朗诵指点句子,读出作者的惬意温馨〔3〕交流讨论作者为什么觉得在死海里游泳是件难得的快事?板书:难得的快事〔4〕交流点拨四总结课文1、明天,我们随作者一同到安曼的死海,领略她异乎寻常的美。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上册《我躺在波浪上读书》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知道人可以躺在死海上看书的原因,体会“我”在死海中游泳的快乐。
2.会读写9个生字,理解“称号、变幻、光晕、絮语、苦涩”的意思。
3.读句子理解“蹦跳、沉默、絮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体会拟人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详细复述“我”躺在水面上读书、拍照的过程。
2.继续学习选用适当的方法,在所给的案中确定课文重点,并且说出理由。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外书刊中找出一则世界趣闻、交流。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并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
教学方法收集各种死海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课前准备课件、死海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去游览那著名的死海。
二、新课学习学习第1、2层,理解“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1.轻声读,思考:“死海”在什么地方?它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海拔底)重点读以下语句,细心体会:(1)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但却要下降1300多米!(2)海拔近千米的山城,低于海平面394米。
(3)沿着一条倾斜的公路急速下降,耳膜都感到了压力……2.作者从安曼到死海,一路看到哪些景色?出示句子:河床很宽,但只有一股小溪般的细流在里面蹦跳。
(1)“蹦跳”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在蹦跳?(2)你认为这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何会蹦跳?)由于河床宽,小溪般的细流可以在宽宽的由高向低的河床上跳跃过去,犹如一个快乐的小孩蹦蹦跳跳的样子。
(3)感情朗读。
三、结论总结死海的奇特当然不仅仅只是这些,下节课呢我们还会继续的来学习这神奇的含有大量盐分的海。
四、课堂练习指导造句:奇特(1)理解词义,文中是指什么奇特?(2)还有哪些事物是奇特的?五、作业布置1.口头:感情朗读第二段1、2、3层2.书面:完成练习册部分内容六、板书设计我躺在波浪上读书地理环境海拔底河床宽。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躺在波浪上读书2沪教版
一般来,“教” 观点之形成了十分漫的史。
士(唐初学者,四博士)《春秋谷梁疏》曰:“ 者教人以不及,故也”。
儿的“ ”,其就是先秦尔后代教的称之一。
《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教之弗”其“ ”自然也赐教。
儿的“ ”和“ ”可称“教”观点的形,但仍不上是名副其的“教”,因“教” 必要有明确的授知的象和自己明确的。
“ ”之观点,大概是从先秦期的“ 、傅、先生”而来。
此中“ 傅”更早意指春秋国君的老。
《文解字》中有注曰:“ 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此刻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教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 的原意并不是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问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先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 之说也不再有年纪的限制,老小皆可合用。
不过司马迁笔下的“老师”自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不过“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必定是知识的流传者。
今日看来,“教师”的必需条件不但是拥有知识,更重于流传知识。
20 我躺在波浪上念书教课设计与此刻“教师”一称最靠近的“老师”观点,最早也要追忆至宋元期间。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期间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朝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 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此刻领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拥有资历和学问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余官员同样依法律委任,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教课目的: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累积“冷静、戛但是止、温润、絮语”等词语。
2、默读课文,简要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知道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人能躺在波浪上念书的原由,并领会在死海里游泳的感觉。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改进
引入更多互动环节
运用多媒体资源
增加课堂互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辅 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调整教学节奏
强化实践教学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 学生能够跟上课堂节奏。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写作练习、口语表 达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要改进的地方。
评价与反馈的应用
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评价结果,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 学效果。
激励学生
通过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保持学习 的热情和动力。
指导学生
通过反馈,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 高学习效率。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评价与反馈的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 养和教学能力。
05
教学反思与改进
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在线资源链接,供 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 主题和问题,促进交流
和合作。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 色,通过表演深入理解
人物情感和情节。
写作练习
布置与课文主题相关的 写作任务,让学生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实践活动
组织实地考察或实验活 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课 文中所描述的情境或现
写作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写作 任务,让学生尝试写出自 己在海边读书的感受和体 验。
海边摄影作品展示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海边 摄影作品,让学生感受海 边的美,并启发他们从不 同角度欣赏和表达美。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分享 他们对“波浪”和“读书”的理 解,以及他们过去的经验和知识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波浪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波浪的形状、声音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波浪上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讨论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在波浪上读书的体会。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大家共同评价。
4. 表达与创造:(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在波浪上读书的画面。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在波浪上读书的想象作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在波浪上读书教案的指导下,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阅读理解评估:通过回答问题和讨论交流,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抄写生字词的准确性和想象作文的创意及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作者或者有关读书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读书的重要性和乐趣。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我躺在波浪上读》教案、教学设计
6.预习下一课:提前预习下一课的内容,了解课文主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7.拓展阅读:推荐一本关于大自然或海洋的书籍,让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兴趣。
8.观察日记: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价值观方面: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培养环保意识;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实现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他们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节课的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具有一定的认知和感悟。然而,由于生活经验、阅读积累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把握修辞手法、运用写作技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形象、具体的语言描绘,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方面:通过学习《我躺在波浪上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
2.态度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保持乐观的心态。
(一)导入新课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我躺在波浪上读书》这篇文章,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我躺在波浪上读书》2. 分析课文主题和情感3. 讨论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主题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和阅读习惯。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主题。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的打印稿。
2. 黑板和粉笔。
3.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如果需要)。
教学过程:1. 引入:a. 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他们对阅读的看法和经验。
b. 引导学生思考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2. 阅读课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a.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b.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c. 教师引导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3. 分析课文主题和情感:b.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情感变化,讨论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4. 讨论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a. 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书籍和阅读体验。
b.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阅读对他们的成长和思维发展的影响。
b.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写一篇关于自己阅读体验的短文。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程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讨论阅读的重要性和乐趣时,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书籍或阅读材料,并解释为什么喜欢它们。
2. 邀请一位作者或图书馆员来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阅读资源和推荐。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精选4篇)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教案(精选4篇)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篇1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3、能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4、收集并交流一则世界趣闻。
教学重点:1、读课文,懂得死海创造的奇迹——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2、继续学习确定课文重点的方法,会选用恰当的方法给本文确定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感悟作者躺在死海的波浪上读书的舒服自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来到亚洲西部的(约旦王国),去游览那儿(的死海)从安曼去死海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但却要(下降1300米)。
因为安曼是一座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山城),而死海则低于海平面(394米),是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号称(“世界的肚脐”)。
作者在这里遇到了难以置信的事情:直接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书,这真是一个奇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循着作者的笔触走进海滨浴场。
二、学习5—7小节1、自由轻声读5-7节出示:(1)漫步在死海的海边,我们看到什么?(2)死海的特点是什么?2、交流(1)媒体出示:只见辽阔的海面上细波如鳞,那灰色的海水远接苍茫的天际。
水面上没有帆影,没有海鸥,也没有一只其它的水鸟。
所以称它为(沉默的海)(2)说话练习:用“没有……没有……也没有……”说一句话。
(3)出示: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任何生物都不能在这样的水中生存。
(4)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起来。
3、引读:正因为水中含盐量高,死海才能创造一种奇迹:(人躺在水面上可以读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
)4、过渡:听了主人的介绍,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都想下水试一试。
我第一个跳下水去。
奇迹果然出现了,这多么令人惊叹啊,课文9-12节对作者的体验做了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容、趟水、拾级而下絮语、苦涩、戛然而止
2、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
练习说话:在,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学习提示。
2、学生交流。
3、练习说话。
研读课文
出示媒体:
这天游人不多,他们都坐在岸边阳伞的阴影里,观赏着这沉默的海。
出示媒体:
教后记
课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温润、舒服自在、絮语”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9-12节,归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3、知道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人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并体会在死海里游泳的感受。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温润、舒服自在、絮语”等词语的意思。
(学生交流。)
2、死海其实是个内陆湖,那么为什么被称之为“死海”,而且是世界闻名的呢?
(1)理解“破折号”“省略号”的作用。
(2)指导朗读。
3、我们就来学习: 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4、读课题:(不同的读法表现不同的意思)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初读课文
媒体出示:
学习提示
随即理解并板书:温润 舒服自在
2、学习“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一句。
理解“絮语”。
3、当“我”几乎想在这里睡觉时,死海给作者开了一个玩笑。 虽然这时“我”的脸上、眼睛火辣辣的,但“我”还是说“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这是为什么?
板书:难得的快事
4、归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自己归纳。
全班交流。
小结复习
2、默读课文9-12节,归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知道死海名称的来历,懂得人能躺在波浪上读书的原因,并体会在死海里游泳的感受。
相关链接
介绍死海。
一课时
课件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
媒体出示:
你相信吗?不久前,我曾在波浪上读书——直接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一本杂志……
媒体出示:
课题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海的文章,你们知道哪些海?哪些湖?
因为死海的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所以
媒体出示:
细浪在我的耳畔絮语。
三、研读课文。
(一)了解死海之所以能创造“躺在波浪上看书”的原因。
作者因为访问亚洲西部的约旦王国,所以有幸去游览死海,那么死海为什么能让人躺在波浪上读书?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随作者乘着汽车去游览一番!
板书:含盐量高
5、因为死海的含盐量高,所以人可以躺在上面读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
板书:浮力极大
(二)默读9-12节,体会在死海游泳的乐趣。
1、正因为死海有能使人躺在上面看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的奇迹,所以“我”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这时“我”的感受又怎样?听课文录音,找出有关的词、句和作者一同感受死海的与众不同。
媒体出示:
课文的重点部分用“√”表示:
(1)主人陪同我游览著名的死海。( )
(2)死海含盐量高,浮力大,人能躺在水面上读书。 ( )
(3)死海含盐量很高,生物难以生存。 ( )
(4)死海是陆地上最低的地方。 ( )
媒体出示:
向大家介绍作者在死海游览的所见所闻:听说。人们说得没错,奇迹果真出现了!。
四、小结复习。
1、自由读第3、4小节,划出作者所见所闻的句子,说说你对“死海”的初步了解。
板书:地势极低
2、指名读3、4节,思考:漫步在死海的海边我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尽管死海是“沉默”的海,但是死海并非死气沉沉,它还很美,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练习说话:
因为死海的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九倍,所以。
1、 那么,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来确定一下,并说明为什么?
2、借助下面的提示说话。
3、知道了作者经历的奇妙感受。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让我们现在作好准备,将来去探索世界上更多的奥秘。
拓展作业
媒体出示:
拓展
(1)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界的一些奇特的现象,作适当的摘记。
(2)和同学交流你收集到的自然界的一些奇特的现象。
作业:
(1)抄写词语:
起伏荡漾 从容 游览 城郊 苍茫 拾级而下 涌动 奇特 平衡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2、 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含盐量高
20我躺在波浪上读书
浮力极大
难得的快事
相关链接
死海介绍:
死海是西南亚著名的大咸湖,在约旦同巴勒斯坦之间。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公里---16公里。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平均深度146米,最深395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处。有约旦河等注入。因温度高,蒸发强烈,湖水含盐度高达27%,水生植物及鱼类不能生存,沿岸草木也很少。氯化物储量在420亿吨以上,并有溴化镁。可提炼各种盐类,尤以钾盐和溴最有价值。海水中含有的钾盐、硫磺等矿物质,是治疗关节炎、皮肤病、神经痛等疾病的天然良药,因此每年来这里“治病”沐浴的旅游者多达数十万人次。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于西北岸岩洞中,发现二千年前希伯来文经卷,称“死海经卷”,富有考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