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阅读与写作怎样把握人物特点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 13金色的鱼钩(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教案:13金色的鱼钩(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金色的鱼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深层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所传达的友情、牺牲、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介绍鲁迅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使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2. 作品内容解析:深入解读《金色的鱼钩》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3. 艺术特色分析:讲解作品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等文学特色,帮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4. 价值观引导:结合作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金色的鱼钩》的主要内容和深层含义,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作品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具:学生需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和参与讨论。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与《金色的鱼钩》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者背景介绍:讲解鲁迅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为学生理解作品打下基础。
3. 作品内容解析:深入解读《金色的鱼钩》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4. 艺术特色分析:讲解作品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等文学特色,帮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作品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6. 课堂发言: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知识点归纳(部编版)
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课文要点分析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1)字、词: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2)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第二课《匆匆》(散文)(写作特色: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1、背诵课文。
2、知识点:《匆匆》的作者是著名散文大师朱自清(本文是他24岁时所写),他的散文名篇有《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
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理解句子:(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020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文原文、知识点、课后练习题、同步练习题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一生著述颇丰。
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针砭时弊时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其创作将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和谐地统一。
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
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二、主要人物分析(1)汤姆•索亚:原名托马斯•索亚,一个聪明活泼,富有正义感,而对家庭、学校和教堂却充满了反感的小男孩;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死板的生活环境,梦想当“海盗”,一心追求自由和冒险的生活。
(2)蓓姬•萨切尔:萨切尔法官的女儿,活泼可爱,汤姆的意中人,汤姆在见到她第一眼时就“爱”上了她。
(3)哈克贝利•芬:圣比得堡镇上公认的“野孩子”,父亲是个酒鬼,不受约束,但秉性纯良,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流浪儿;汤姆与他关系最要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后因救了道格拉斯寡妇一命而被其收养。
(4)波莉姨妈:汤姆的姨妈,心地善良,对汤姆要求严格,一心想把汤姆教导成有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
(5)锡德:汤姆的异母兄弟,一个循规蹈矩的“模范儿童”,成绩好。
经常和汤姆作对,喜欢向波莉姨妈告汤姆的状。
(6)玛丽:波莉姨妈的女儿,汤姆的表姐,也是一个善良纯朴,天真,富有同情心,公道的女孩。
(7)乔埃•哈波:汤姆最好的玩伴,知己,与汤姆、哈克贝利•芬一起在杰克逊岛上度过了一段他们一心向往的海盗生活。
(8)莫夫•波特:一个“酒鬼”,为了挣钱买酒喝而去帮年轻的鲁滨逊医生盗墓,结果被同伙印第安人乔陷害,被诬陷为杀人凶手,后由于汤姆的勇敢作证才得以洗脱罪名。
(9)印第安人乔:印第安人,阴险狡诈,在与莫夫•波特一起帮鲁滨逊医生盗墓时杀死了医生,并把罪名稼祸给莫夫•波特,但最终因贪财而饿死在山洞里。
(10)萨切尔法官:蓓姬•萨切尔的父亲,圣彼得堡镇律师杰夫•萨切尔的哥哥,是圣彼得堡镇人眼中的大人物。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技巧及解答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技巧及解答XXX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表达情感,凸起主题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末端,作用:A、总结全文B、揭露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引人沉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头脑感情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习作例文”包括两篇文章《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
《别了,语文课》中,作者用具体事例和内心独白来表达自己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阳光的两种用法》通过写母亲和毕大妈对阳光的不同用法的例子,把作者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经历过了很多的事情,并对其中的一些事情印象深刻。
这有利于学生选择素材,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限,并不能很好地表达真情实感。
这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教学目标1.默读例文,把握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阅读《别了,语文课》,懂得作者是如何表达“我”对学习中文的情感的。
3.阅读《阳光的两种用法》,体会作者塑造的充满智慧和爱的母亲形象及例文的表达方法。
4.学习描写具体事物或人的写作方法,让真情流露于笔尖。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抒发感情的方式;能根据示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表达自己的情感;阅读习作例文,探讨课后问题,谈谈自己的收获。
难点: 根据示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通过不同的景物可以表达不同的心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二、学习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1.默读习作例文一,同桌交流:(1)第一篇例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借助旁批,默读例文,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文是怎样表达的。
(3)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老师留言和同学送书这两件事来写告别中国语文课呢?(4)文中作者的内心独白有什么作用?2.交流汇报。
(1)例文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在即将离开祖国时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语的热爱,以及对祖国的依依不舍之情。
(2)借助旁批,说说“我”对学习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变化:“我”从开始不爱学习语文、默书不合格,到将要移民时开始悔恨、懊恼,并逐渐喜欢上语文,最后下决心好好自修中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作文指导人物描写——我的小伙伴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作文指导人物描写——我的小伙伴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写一位身边熟悉的小伙伴,抓住外貌特征并有序表达。
2.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品格。
3.能够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征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1.选取能够突出小伙伴特点的事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品格。
3.文章内容具体,叙述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难点: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写得更生动,更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一猜老师根据板上学生的特点来准备资料,让学生猜猜所说的人是哪位同学。
学生们都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
2.作主题老师出示板题“我的小伙伴”,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写作主题。
二、新授一)外貌1.抓特征老师给出几句描写我的片段,让学生来评价写的怎么样。
学生发现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老师建议进行有特点的外貌描写。
再出示修改后具体形象的片段让学生来进行对比体会。
学生发现抓住相貌特征,具体描写,形象生动。
2.显性格人物的外貌要能够反映出他的身份、职业、经历、性格等特征。
老师提出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优缺点来写。
然后提出人物的性格可以通过动作、语言、表情等来表现,让学生举例子,列举表述性格的词语。
二)性格老师出示几个片段资料,让学生来判断这个片段中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三、练老师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身边的小伙伴的文章,抓住小伙伴的外貌特征并有序表达,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品格。
学生们认真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了今天的研究内容,强调了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作的重要性。
也许你的小伙伴中有一个性格善良、热情,也有一个急脾气、淘气、点子王。
或许他爱哭、XXX,特别幽默;或者他是一个运动员、舞蹈队员;或者他擅长手工,会刺绣、修理赛车、做纸工。
从这些性格特点入手,可以描写出小伙伴的形象。
或许他是一个爱看书、下棋、滑冰的人,或许她是一个爱画画、弹琴、剪纸的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答题步骤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答题步骤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步骤、方法和技巧解题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
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
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六、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方法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方法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方法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七、选择正确的读音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四单元人物形象分析含答案详解部编版
人物形象一、掌握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重点)二、熟悉叙文小说人物形象题答题模式(难点)(一)基本考点:1.归纳人物的特点。
2.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3.比较不同人物之间的异同。
4.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二)基本技巧:1.先要明确人物形象的基本要点。
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思想特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从表达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形象。
2.通过具体的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方法分析人物特点。
3.通过侧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人物。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4.通过环境、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自然环境描写除了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它们包括: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
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看清通过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5.要抓住关键的抒情议论句去体会人物形象。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这些语句一般都是作者对人物的分析和感悟,抓住这些关键语句,结合文章对人物的刻画,进行分析归纳就能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泥斑马肖复兴①家里院子的大门很敞亮,左右各有一个抱鼓石门墩,下有几级高台阶。
两扇黑漆的大门上,刻有一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虽然斑驳脱落,却依然有点儿老一辈的气势。
在老北京,这叫作广亮大门,平常的时候不打开,旁边有一扇小门,人们从那里进出。
高台阶上有一个平台,由于平常大门不开,平台便显得宽敞。
王大爷的小摊就摆在那里,很是显眼,街上走动的人们,一眼就能够望见他的小摊。
②王大爷的小摊,卖些糖块儿、酸枣面、洋画片、风车和泥玩具之类的东西。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完美版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3.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
4.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教学重难点1.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2.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目标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平台1.回忆人物形象。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本组课文让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型代表。
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要点:鲁滨逊、汤姆·索亚、尼尔斯。
2.从作品情节评价人物。
(1)请同学们观察一段从课文中摘录出来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
出示段落:“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从课文的哪些情节中找出不一样的汤姆?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4)教师归纳总结:学会从具体的情节中,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板书:作品情节)3.从人物描写评价人物。
(1)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文中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桑娜。
出示段落: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2)学生归纳反馈。
(3)你还能从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人物描写吗?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
(4)归纳总结: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掌握并运用作者如何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鼓励学生热爱阅读,乐于探索。
1. 知识与技能:学生应能准确识别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包括生字读音、字形辨识、词义理解等。
本单元课文涉及一系列描绘自然景观、历史事件的篇章,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词汇和术语,如“旖旎”、“蜿蜒”、“巍峨”等词语的正确读音和用法。
学生需要能够深入理解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主旨、结构、写作特点等。
通过阅读学生应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和细节,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分析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
本单元课文涉及一系列文学作品,包括古典诗词和现代文。
学生需要了解相关的文学知识,如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同时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提高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技能。
通过朗读、背诵、复述等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表达能力。
在掌握本单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拓展与延伸。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课前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本单元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注不理解或感兴趣的词句,为课堂上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情境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学习主题。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概括《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情节,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智慧,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学习鲁滨逊的勇敢、坚韧和自助精神,形成积极面对困难的乐观态度。
教学内容整书概览: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作品背景,以及小说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梗概。
情节解析:详细分析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挑战,包括食物、住所、安全等方面。
人物分析:探讨鲁滨逊的性格特征,如坚韧不拔、聪明才智、乐观向上等。
主题探讨:讨论作品所体现的冒险精神、自我救赎、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主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复述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征。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鲁滨逊的内心变化,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作品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学具:学生自备《鲁滨逊漂流记》书籍,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关于荒岛求生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2. 新授:介绍作者笛福和作品背景,引导学生阅读小说,分析鲁滨逊的生存挑战和性格特征。
3. 讨论:分组讨论鲁滨逊的求生经历,分享各自的阅读感受。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并进行同伴互评。
板书设计《鲁滨逊漂流记》核心内容:鲁滨逊的荒岛求生经历、性格特征、作品主题。
视觉布局:使用图表和关键词,清晰地展示教学内容和结构。
作业设计阅读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小说,记录鲁滨逊的每一次重要决策和行动。
写作作业:让学生想象自己是鲁滨逊,写一封信给未来的自己,分享在荒岛上的经历和感悟。
讨论作业:安排学生在下一堂课分享自己的阅读和写作作业。
课后反思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活动和作业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分析和主题理解的掌握程度。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作文习作作文指导讲解教学课件
似乎教室里还有我们琅琅的 读书声,操场上还萦绕着我们的
面对传授给我知识的老师, 嬉戏声,校园里还有我们欢笑的
面对曾经帮助过我的好朋友, 身影。在每一个角落,我们都曾
我却这么也说不出“再见”。 留下难忘的回忆。
审题指导 选题二:依依惜别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作文习作作文指导讲解教学课件
审题指导
难忘的小学生活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作文习作作文指导讲解教学课件
依依惜别
审题指导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作文习作作文指导讲解教学课件
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逝 去,你的脑海里一定充满了美好的回 忆吧?
你现在想好了你的习作选题了吗?
审题指导 选题一:难忘的小学生活
写法指导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作文习作作文指导讲解教学课件
选材:回忆我的小学生活
思路三: 校园里 最难忘
的景
注意写作顺序,可以按空间顺序或时 间顺序组织材料。
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 注意情景交融,描写时表达出自己对 景物的喜爱和留恋之前,做到以景动 人,以情感人。
该段形象地 写出了“我” 急切的心情。 同时运用动 作描写,生 动地写出了 小作者由不 明白到恍然 大悟的过程。
佳文欣赏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同步作文习作作文指导讲解教学课件
我高兴地站直了身子,老师也微笑着对我 说:“看清楚了吗?可不要说出去呀!” 我点点头,走下讲台。看着后边同学好奇 的眼神,我也像前几个同学一样,对他们 笑了笑,走回了座位。
未来的科学家到底是谁呢?
小作者重点写 了前三位同学 的举动,并用 两个问句设下 悬念,激发读 者的阅读兴趣。
第四单元阅读梳理《走进小说世界,品悟人物形象》(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阅读梳理《走进小说世界,品悟人物形象》(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品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它对情节和主题的作用。
3.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够准确运用人物形象刻画技巧,提升文学鉴赏和写作水平。
重点难点:1. 掌握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对情节和主题的作用。
3. 学会用具体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提升写作水平。
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小说,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2. 朗读表演法:通过朗读小说,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演绎法:通过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和理解其形象特点和心理特征。
教学步骤:A. 导入1. 利用课前预习的问卷调查结果,搜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提出问题进入主题。
2. 介绍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学习目标,确立学生学习人物形象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B. 讲授1. 讲解人物形象的概念和特点:外在形象特征和内在心理特征,人物行为特征和语言特点,以及人物形象的特色、独特之处。
2. 讲解人物形象对小说情节和主题的作用,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何打动人的心灵和引发读者的共鸣。
3. 介绍如何用具体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包括描写外貌、行为、语言、心理等方面,让学生掌握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技巧。
C. 阅读与分析1. 让学生阅读《小兵张嘎》的片段,把握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针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展开讨论,包括人物形象特点、形象塑造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与情节、主题的关系等方面。
D. 练习与拓展1. 给学生提供其他小说片段,让学生动手练习如何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
2. 让学生针对其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小说的独到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E. 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主要知识点,让学生掌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形象塑造的技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反思第1篇】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反思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写出作品的梗概。
需课前准备阅读完整本书及相关资料。
首先让学生读懂作品,梳理情节发展,了解剧本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训练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基本概括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一、教学效果:。
读懂原作,先列提纲,理清起因、经过、结果,了解人物性格。
二、指导写作:。
首先了解什么是梗概。
然后指导具体的写作方法:1、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保留“主干”,去除“枝叶”。
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4、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以梗概的形式,与同学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最后,学生自由习作,多种形式进行评议。
通过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发挥学生的概括力、创造力,培养文字表达能力。
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通过观察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不足之处:有些学生对于作品内容的整体把握不够,有些情节梳理不够清晰。
同时,语言不够简练,过于啰嗦冗长。
正是年级低练笔缺乏的原因,影响成文效果。
四、改进措施:1、阅读教学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唯一的目标,应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使阅读与写作不脱节,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2、多注意引导学生锤炼语言,简化语言,平时强加训练。
3、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同时,多思考,多交流,整体把握作品的文学性,人文性。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反思第2篇】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
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教案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学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2.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人物,抓住人物的特点,能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3.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写出表现人物特点的习作。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学习例文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 掌握从多个角度描写人物特点的技巧。
2.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准确地表现人物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作的基本要点、例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例文中的人物描写、材料选择等方面的优点。
3.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写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写作过程。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课堂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约5分钟)1. 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格、行为习惯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自己的爸爸的特点写出来的。
(二)研读例文(约30分钟)1. 初读例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快速浏览《爸爸的计划》这篇例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关于爸爸的什么事?-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爸爸爱订计划,从各个方面订计划,如家庭开支计划、读书计划等,并且严格执行计划。
- 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作者围绕着“爸爸爱订计划”这个中心来写的。
这是我们在写作中首先要明确的,也就是要确定好文章的中心思想。
(引用教材知识点:写作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2. 精读例文,分析选材- 再次阅读例文,让学生找出作者为了表现“爸爸爱订计划”都选择了哪些事例?- 学生讨论后回答:作者选择了爸爸给家里订家庭开支计划、给我订暑假生活计划、给我订读书计划等事例。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事例都是围绕“爸爸爱订计划”这个中心选取的,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
部编版六年级(下)腊八粥精品教案
腊八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
2.从喝腊八粥这一习俗中感受民俗之美。
教学重点:把握叙事详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详写主要部分,突出重点内容的。
教学难点:从喝腊八粥这一习俗中感受民俗之美。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学生默写词语,教师订正。
2.师: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说说八儿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师:八儿最后喝到粥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腊八粥》。
二、学习“喝粥”部分1.腊八粥熬好了,这碗粥味道如何呢?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2.阅读第 18~19 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粥的美味的?(1)从“靠”“斜立”这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八儿吃得很饱了。
(2)“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直接写出了八儿肚子撑得鼓鼓的,吃得尽兴。
(3)“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写出八儿吃得心满意足,悠闲快乐。
(4)“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写出大家都吃得十二分饱了。
3.小结:虽然作者没有正面写吃粥的动作,但是从以上词句中我们能感受到这腊八粥十分美味。
4.提问:为什么作者不详写吃的过程?(写吃完后的场景,既能够写出腊八粥的美味,又能够借此烘托出家庭的温馨氛围)三、写法点拨1.师: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详写等粥,略写喝粥)2.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
在阅读描写等粥的片段时,我们能感受到八儿的天真和童趣,以及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
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八儿等粥的过程,也描绘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
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而喝粥部分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所以略写。
因此,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内容而决定的)四、“印象”腊八粥1.这么好吃的粥,除了第 1 自然段有集中的介绍,文中还有多处细腻的描写,找出来读读,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解读(推荐收藏)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教材概貌一、教材的主要内容◎按专题分成6组,课文每组4~5篇不等。
第六组为综合性学习。
◎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
◎口语交际、习作各5次(有的合有的分,有的提供多个角度)◎安排“古诗词背诵”和”综合复习”板块。
◎生字:写80个(六年级不再安排认读字)二、教材的专题设置◆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设计六个专题。
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本册专题的主要特点:(1)越来越关注儿童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外部生活,体现出高年级学生心理的特点。
(2)课文的安排更加灵活。
(3)体现和初中的衔接与过渡。
(4)安排具有总复习性质的“古诗词背诵”和“综合复习”。
◆教学时多从文化角度来思考各个专题:(1)人生感悟——精神文化(2)民风民俗——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3)深深的怀念——革命文化(4)外国名篇名著——多元文化(5)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第二部分教材的主要特点一、选文更多考虑名家名篇1、选材标准•文质兼美•有一定内涵•汉语表达比较纯正•语言文字上有可以抓住的“点”,能给学生提示一些读写方法。
•在题材和体裁上都注意拓宽,更重视文学味。
2、选入中外名家的作品:朱自清、林清玄、丰子恺、老舍、何其芳、安徒生、契诃夫、笛福、马克•吐温、梁衡……3、不少课文“文学味儿”浓:《匆匆》《灯光》《卖火柴的小女孩》《跨越百年的美丽》……二、专题更多考虑读写点☆从人文和读写训练点两个方面安排专题,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防止“语文”的弱化。
☆各个专题的读写点(1)人生感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2)民风民俗详写和略写(3)深深的怀念课文的叙述顺序(4)外国名篇名著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注人物命运;学习浏览;读整本书(5)科学精神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6)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三、内容更多考虑过渡与衔接1、结构与思路体现教材的连贯与一致☆“双专题”性质: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和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导语:激发兴趣,提示、布置单元学习内容☆课后题和连接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注意突出单元学习重点☆词语盘点:方便学生自测自查。
2020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技巧顺序:掌握顺序,梳理内容
顺序:掌握顺序,梳理内容写人叙事文阅读要点:1.写什么人?人做了什么事?2.写作思路3.深刻内涵描景状物文阅读要点:1.描什么景?状什么物?2.写作思路3.深刻内涵写人叙事文章表达顺序不同于结构顺序有利于表现文章的内容,有利于表达思想感情。
从记叙文叙述角度看: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或者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
如《草船借箭》、《将相和》等,作用: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我的魔盒》我有一个魔盒,这个魔盒是我以前买饼干送的。
这个魔盒里面是“魔幻草”的种子和泥土。
先把一半泥土倒进盒子里铺平,再把种子一粒一粒地放进盒子里铺在泥土上面,然后把剩下的泥土盖在种子上,就像给种子盖被子,最后给种子喝水。
在种的时候我发现泥土是一粒一粒的,后来妈妈说:“这是人造营养土。
”这回我算是明白了。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写,然后再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
插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一段有关的事情。
作用:补充情节,更好地突出和反映人物。
例如《凡卡》分叙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清楚。
挖土的同学挖得多起劲呀!佳佳同学额头上渗出了一颗颗豆大的汗珠,顺着腮边滚下来,她也顾不上用手帕去擦,只用袖子一揩,又埋头继续干。
挑土的同学也不甘示弱。
特别是大海同学,挖土的同学刚装满筐,只见他弯下腰,一手搭在扁担上,呼地一阵风就走了。
平整沙土的帅帅也很积极。
连平时最娇气的乐乐同学也一改往日的“派头”……朱自清《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雨是最寻常的……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状物写静物一般按外形(形状、颜色、图案)→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气味→生长环境→用途的顺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整体教材分析(最新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根据“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组成。
这样编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与风俗,感受不同地方的风采,体会不同的趣味。
2.本单元重点:(1)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并能在习作时,能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生动有趣,耐人寻味。
北京春节的热闹非凡,腊八节的香味袭人,藏戏的生动有趣都需要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到不同节日的快乐与享受。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3)体会作者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关注人物语言描写的不同形式,利用关键词句,揣摩心理的策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这4篇文章都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利用不同的手法,体验到节日带来的不同感受。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外国文学名著”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感知人物的形象;培养学生阅读和想象的能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激发学生阅读外国名著的兴趣。
2.本单元重点:(1)反复理解阅读课文内容。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节选于外国文学名著,篇幅较长,情节起伏,引人入胜,只有反复阅读才能逐渐感受到外国文学的精华。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阅读节选片段的方法,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每篇课文中在情节发展中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感受和心态变化。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品读精彩片段,抓住关键句子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心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兴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3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概述《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情节,理解并运用新词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滨逊的勇敢、智慧和坚韧不拔,培养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态度。
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以及作品的历史背景。
2. 故事梗概:概述鲁滨逊漂流荒岛、自力更生、获救的故事。
3. 主题探讨:围绕“生存”、“勇气”、“智慧”等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4. 人物分析: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在荒岛生活中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把握《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情节,理解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2. 难点: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鲁滨逊漂流记》的相关资料和插图。
学具:学生自备《鲁滨逊漂流记》书籍,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荒岛图片,激发学生对荒岛生存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笛福和作品的历史背景。
3. 情节概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4. 主题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作品主题。
5. 人物分析: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分析鲁滨逊的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板书《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板书内容:包括作者、故事梗概、主题、人物分析等要点。
作业设计1. 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章节的阅读,并记录新词汇。
2. 写作作业:写一篇关于鲁滨逊人物分析的短文。
3. 讨论作业:准备下一堂课的主题讨论。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情节,还深入探讨了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通过鲁滨逊的故事,学生可以学到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勇敢和坚韧不拔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把握人物特点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中人物的梳理,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把握人物特点。
2.阅读相关片段,总结把握人物特点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反衬、环境渲染。
3.尝试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把握人物特点,进行迁移运用。
教学重难点: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把握人物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主题1. 翻开我们的课本,个性鲜明的人物总会跃然纸上。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物都有动人的故事,每个人物都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先来回顾一下,本册书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都有什么特点?2. 拿出课前完成的书中人物的思维导图,请同学来展示一下。
展示思维导图。
你有什么建议或补充吗?评议交流。
3.看着这张图,书中的人物一目了然,这些人物可谓个性鲜明,那么我们是如何把握这些人物的特点的呢?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复习的内容。
二、多种方法,把握人物特点1.这些人物的特点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选择一个人物具体说说。
(1)正面描写出示《金色的鱼钩》中句子,体会人物特点。
小结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来体会人物特点。
这些都属于正面描写。
(板书:正面描写)这也是我们把握人物特点最常用的方法。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把握人物特点呢?能不能举个例子?《鲁滨逊漂流记》《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2)侧面烘托①出示《金色的鱼钩》心理活动描写句子,体会作用。
小结:通过我的心理活动来烘托老班长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描写叫——侧面烘托。
书上还有这样的例子吗?②出示《老师领进门》中句子,体会作用。
这篇阅读材料写的是谁?为什么要写我?小结:通过写我听课入迷衬托出田老师课上得好,侧面描写的方法也能烘托人物形象。
(板书:侧面烘托)(3)对比反衬除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你还知道哪些把握人物特点的方法?出示《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句子,指名读句子,从中体会到什么?你还能找出课文中的对比吗?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拓展相关成语:临危不惧、视死如归、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坚贞不屈、英勇无畏、处变不惊、大义凛然小结:鲜明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板书:对比反衬)(4)环境渲染出示《桥》中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小结: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
(板书:环境渲染)2.完成填空。
刚才我们通过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反衬、环境渲染的方法把握了人物特点,你能完成这个填空吗?出示填空:这册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完成练习(2)组织交流。
出示《鲁滨逊漂流记》,学生讲述。
(3)小结方法:介绍人物的时候仅仅说出人物特点是不够的,还需要加以具体的事例。
可以运用相关的成语和名言来具体阐述,也可以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4)学生修改。
三、掌握方法,迁移运用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把握人物特点的方法了吗?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方法来阅读一篇文章。
快速阅读文章《刷子李》,思考刷子李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交流。
刷子李有什么特点?你是用什么方法把握人物特点的?3. 小结方法:这篇文章通过刷子李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正面描写表现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同时,通过曹小三这个人物从侧面进行烘托。
4. 阅读文章《船长》(1)阅读文章《船长》,思考船长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环境描写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
人们的慌乱和船长的镇定形成对比,开始时的混乱和船长指挥救援时的井然有序形成对比,突出了船长的高大形象。
(4)文章中有一个句子直接揭示了人物特点。
指名读句子。
你有什么发现?小结:阅读文章时,把握文章的中心,找到中心句就可以快速把握人物特点。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把握人物特点的方法。
方法很多,但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因。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和习作中能灵活地运用。
生二:很孤独、很惆怅。
师:但是文章的开头却说“那天的阳光很灿烂,那天的天空很蔚蓝……”,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呢?生:是为了将景物与人物的心情形成强烈对比。
师:是的,作者这样写巧妙地引出了自己一个人去考级的事情,也就开始了他接下来的叙述部分。
师:文中有一处修辞手法运用得很巧妙,有谁找到了吗?生:“可我却有一种莫名的情感,心中一阵空虚,一种莫名的悲哀与惆怅,难过与丝丝恐惧交错杂糅在一起,汇聚心头,仿佛一片树叶将要脱离大树时,可叶柄却半松半紧地连着树枝,在风中无力地摇曳着,竭尽地想随风而去”。
小作者把无助的树叶比作自己,而把大树比作母亲、家,很形象生动。
师:作者不是在叙述自己独自乘车去温州考级的事情吗?为什么又突然讲到自己、母亲、家呢?生:因为他接下来就对“生活的另一面就是孤独与迷茫的体现”进行了议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师:是的,从“我想……便觉得生活对甜与苦的搭配是如此的完美与和谐……”这两段就是议论性语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
现在,我们就可以看到,文章中既有叙述,又有议论了。
而且,文章结尾也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文章中心。
师:我们说了这么久的夹叙夹议,也学了一篇关于夹叙夹议的例文。
这里的“叙”和“议”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和记叙文中的“叙”指的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大家还记得记叙文中的“叙”指的是什么吗?生:记叙文中的“叙”要求完整地记述事件发展的过程和人物活动。
师:能具体说说吗?生:记叙文要求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写清楚。
师:那你们觉得,这里的夹叙夹议中的“叙”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生:夹叙夹议中的“叙”应该指的是一个具体的事例,因为后面的议论就是根据事例来的。
就好像在刚才的例文中,作者之所以会体会到生活的孤独和迷茫,正是由于他经历了独自远离母亲、远离家的这件事。
师:没错,你很聪明,为我们解说了正确的答案。
“夹叙夹议”中的“叙”实际上就是事例的叙述。
而且它的叙述是为议论服务的,它要和后面的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师:而且,“夹叙夹议”中的“叙”常见的有三种情况:记叙性叙述(把事件的过程写清楚,适合列举一个事例时使用)、描写性叙述(要有对人物和情节的想象再造,适合对一个场景或情境的描述)、议论性叙述(选择几个相关的事例,具有概括性,适合列举一组典型事例时使用)。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素材或写作习惯自己选择一种方式写作。
你们明白了吗?(温馨提示:若课堂时间充足,教师可选择具体事例对以上三种情况或教师认为需要重点讲的一种情况进行重点讲解。
)生:明白了。
师:学完了“叙”,我们现在就来学学“议”。
大家觉得这里的“议”主要包括什么内容?生一:自己对于某件事的感受。
生二:真切的感悟和思考。
……师:是的,“议”是“夹叙夹议”语段的核心、灵魂,是事例叙述的意义之所在。
好的议论可以使你的文章更加打动人、感染人。
刚才我们也说了,在夹叙夹议的文章中,记叙为主,议论为辅。
所以,同学们,你们来说说,我们在议论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生:不要长篇大论,只要发表见解、阐明观点就行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但是还不全面。
的确,这里的“议”不是构成文章的主体,不必做充分的论证,只要发表见解,阐明观点即可。
但是,它是可以适当加些抒情.色彩的语句的,这样可以使你的文章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感染力。
“议”也分为几种,对叙述的事例加以分析的是“分析性议论”;表达自己的感想和领悟的是“感悟性议论”;能由事例引发联想的议论是“联想性议论”;对所叙述的事例阐述、挖掘,然后再举出事例与之比较分析,找出二者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这种是“对比性议论”。
大家在议论的时候不要受到局限,可以选择适合的议论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那写的时候要先记叙、后议论吗?师:不是。
说到这里,老师就要讲讲夹叙夹议的三种形式了。
一种是先叙后议,就跟我们刚才展示的例文一样,开头和主体部分是记叙,结尾部分是议论。
还有一种是先议后叙,这种形式和第一种正好相反,你们猜到是什么了吗?生:先写议论部分,再写叙述部分。
师:是的,但是同学们要注意一点,尽管这种方式是以议论开头、记叙结尾,人物语言描写【习作要求】写好人物语言【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语言的几种形式,灵活运用提示语2、在习作中很好的把握人物语言的运用,符合人物身份【教学重点】在习作中很好的把握人物语言的运用,符合人物身份【教学难点】在习作中如何让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教学方法】情景法、讲解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知识积累:(5分钟)1、上次作文回放2、分享成功与亮点(二)情境导入:(5分钟)1、让两位小朋友到前边来互相介绍认识。
2、谈话激趣:刚才我们从两个小朋友的对话中知道了两个人很多信息,对他们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就是语言的功用,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的描写中,语言描写是能反映人物的内心,突现人物的性格,语言描写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三)语言训练场(课本P48—50)(10分)(老师灵活运用)。
(四)病句诊断室(P50)(6分钟)让学生演一演。
(五)习作营养餐:(20分钟)1、训练集中营(P50—51)让学生演一演。
指出“提示语”的三种用法(在前、中、后)及重要作用,即能够很好的再现说话人的当时的说话情境。
2、妙语连珠(P52)让学生大声读这些词语,并说说这都是描写什么的词语。
3、佳作欣赏《乌鸦的辩解》:标点文中的提示语的位置及语气。
(六)模拟考场(P51)(20分钟)让学生说一说(习作指导)(以材料一为例)题目:森林里的辩论会(或:乌鸦舌战众鸟)开头:有一天,森林里的鸟类展开了一场辩论会。
辩论的双方是乌鸦和众鸟··中间:众鸟和乌鸦对战(舌战),注意提示语的位置:在前,中,后;以及语气的提示(注意细节,展开想象)结尾:舌战的结果(七)课间休息(5分钟)(八)开始习作(35分钟)(500字左右)(九)点评习作(10分钟)(十)板书:(见“习作指导”)作文:人物形象更生动本讲内容:1.考试中人物形象刻画的得分点2.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3.例文分析考试中人物形象刻画的得分点记叙文主要内容:人+事+结果人物,要有辨识度人物,要有“你”的特色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技术上:人物刻画的方法外、语、动、神、心描写细节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片段叙事对比欲扬先抑虚实结合本质上:人物刻画的方法以情动人学会思考、感悟例文分析好奇一本厚厚的,有些破旧的笔记本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她,总与它形影不离。
上课的时刻她带着它;吃饭时她总会翻一下它;晚自习时,她会在上面增添许多内容;睡觉前呢?一定会捧着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