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3讲专题针对训练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攻略 电子题库第一部分 专题三第2讲专题针对训练(广东专用)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攻略 电子题库第一部分 专题三第2讲专题针对训练(广东专用)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攻略电子题库第一部分专题三第2讲专题针对训练(广东专用)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南京高三模拟)下列化学应用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过氧化钠用作缺氧场所的供氧剂B.热的纯碱溶液常用作物品表面油污洗涤剂C.漂白粉常被用于疫区的环境消毒D.铝热反应常被用于野外焊接钢轨解析:选B。

A项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O2+2CO2===2Na2CO3+O2,C项中利用HClO的强氧化性消毒,D项中发生的反应为2Al+Fe2O3高温,Al2O3+2Fe,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而B项中利用纯碱的水解反应去除油污,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2011年广东高三调研)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Mg和Al都可以用电解法冶炼得到B.Na2O和Na2O2与CO2反应产物相同C.MgO和Al2O3均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D.Mg和Fe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对应的碱解析:选A。

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制取镁,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铝;Na2O与CO2化合成Na2CO3,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反应产物不同;MgO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Mg 可与热水反应生成Mg(OH)2和H2,Fe只能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没有碱生成。

3.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淡黄、蓝色、浅绿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解析:选D。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②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得到红色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得蓝色硫酸铜晶体。

4.(2011年沈阳高三第二次检测)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变化的是( )②NO NO2Cu HNO3③CH2===CH2CH3—CH3CH≡CH CH3CH2Cl④Al2O3NaAlO2Al Al(OH)3C.①②③④ D.②④解析:选C。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盐类的水解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盐类的水解

第3讲盐类的水解『2019·备考』最新考纲:1.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其一般规律。

2.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3.掌握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4.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

考点一盐类的水解及其规律(频数:★★★难度:★★☆)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c(H+)≠c(OH-)→溶液呈碱性或酸性3.特点4.规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盐的类型实例是否水解水解的离子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pH强酸强碱盐NaCl、KNO3否中性pH=7强酸弱碱盐NH4Cl、Cu(NO3)2是NH+4、Cu2+酸性pH<7 弱酸强碱盐CH3COONa、Na2CO3是CH3COO-、CO2-3碱性pH>7 5.水解方程式的书写(1)一般要求如NH4Cl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NH+4+H2O NH3·H2O+H+。

(2)三种类型的盐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①多元弱酸盐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一般只写第一步水解方程式。

如Na2CO3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CO2-3+H2O HCO-3+OH-。

②多元弱碱盐水解:水解离子方程式一步写完。

如FeCl3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 Fe(OH)3+3H+。

③阴、阳离子相互促进的水解:水解程度较大,书写时要用“===”、“↑”、“↓”等。

如Na2S溶液与AlCl3溶液混合反应的水解离子方程式为2Al3++3S2-+6H2O===2Al(OH)3↓+3H2S↑。

1.(RJ选修4·P521改编)现有浓度为0.1 mol·L-1的五种电解质溶液①Na2CO3②NaHCO3③NaAlO2④CH3COONa⑤NaOH这五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⑤③①②④B.①④②③⑤C.④②①③⑤D.②④①③⑤答案 C2.教材知识实验探究(1)现有0.1 mol·L-1的纯碱溶液,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2讲专题针对训练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2讲专题针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聊城高三第一次)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33.6 L(常温常压)氯气与2.7 g 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 AB .标准状况下,22.4 L 乙烷含有共价键数目为8N AC .由N A 个CO 和N A 个N 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10N A 个电子D. 1 L 1 mol·L -1的Na 2SO 4溶液中含有4N A 个离子解析:选A 。

A 项中氯气过量,铝全部被氧化,转移电子数为0.3N A ,该项正确;每个乙烷分子中含有6个碳氢键和1个碳碳键,共7个共价键,标准状况下的22.4 L 乙烷为1 mol ,共含共价键数目为7N A ,B 项错误;每个CO 分子和每个N 2分子均含有14个电子,故由N A 个CO 和N A 个N 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含有28N A 个电子,C 项错误;1 L 1 mol·L -1的Na 2SO 4溶液中含有3N A 个离子,D 项错误。

2.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 L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 AB .1 mol Al 3+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 AC .常温常压下,1 mol 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 AD .1 L 1 mol·L -1FeCl 3溶液中Fe 3+的数目小于N A解析:选B 。

标准状况下,22.4 L 任何气体所含分子都是1 mol ,A 项正确;1 mol Al 3+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N A ,B 项错误;1 mol 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与所处的温度、压强等条件无关,C 项正确;因FeCl 3溶液中Fe 3+的水解,故1 L 1 mol·L -1FeCl 3溶液中Fe 3+的数目小于N A ,D 项正确。

3.常温下,在密闭容器里分别充入两种气体各0.1 mol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时,压强降低为开始时的14。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分层练习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二课时物质的量浓度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分层练习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二课时物质的量浓度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教学案+分层练习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二课时物质的量浓度【考纲要求】1.把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2.把握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溶解度之间的换算3.把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运算。

教与学方案【自学反馈】一、概念辨析1.物质的量浓度⑴概念:⑵符号: ⑶单位:⑷讲明:①物质的量浓度是溶液的体积浓度②溶液中的溶质既能够为纯洁物又能够为混合物,还能够是指某种离子或分子。

2.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 容量瓶①特点: ②用途: 。

容量瓶有各种不同规格, 常用的规格有100mL 、250mL 、500mL 和1000mL 等。

⑵配制一定体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及所用仪器如下:⑶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应注意的咨询题: 。

二、运算公式1.物质的量浓度的运算A n m N c===V MV N V2.c 、ω、ρ之间的运算关系ρωc=M (cmol/L 、ω、ρg/mL 时,1000ρωc=M)三、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溶解度之间的关系物理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溶质单位溶液单位单位数值上关系质量分数相同的两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一样等.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两溶液其质量分数一样等.溶质溶解度相同的两溶液其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等.定义符号表达式相同点都能示溶质和溶液的相对比值转化关系四、溶液的稀释⑴溶液的稀释:①V1p1×W1%= V2p2×W2% 或W液×W1%=(W液+W水)×W2%(溶质的质量守恒)②C1V1=C2V2(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⑵溶液混合:C V=C2V2+C1V1(溶质的质量守恒)。

【例题解析】[例1]某无水易溶盐X,摩尔质量为M g/mol,其溶解度为Sg.取其Wg加入VL蒸馏水,配制成密度为d g/mL,质量百分浓度为A%,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的澄清溶液.下式表示正确的选项是A.1000d×A%=C×MB.C.S=100W/1000VD.A%=W/(W+1000V)%]解题思路: 。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第3讲专题针对训练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第3讲专题针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1.大胆、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

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A.探究SO2与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B.探究Na与水的反应可能有O2生成C.探究浓硫酸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中可能有CuSD.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酚酞红色褪去的现象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所致,还是HClO的漂白性所致解析:选B。

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4价硫氧化为+6价,A正确;根据H2O 中氢、氧原子个数比的关系,Na与H2O反应不可能生成O2,B错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将铜氧化为+2价,自身被还原,可能生成CuS,C正确;酚酞遇碱变红,而Cl2能与碱反应,也能与H2O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D正确。

2.(2011年南昌高三模拟)下列物质为中学常见物质,它们具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对它们有如下的推断:①X不可能是单质;②X一定是化合物;③若n=2,则XY n+1可能是FeCl3;④若n=1,则XY n可能是NO。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C.③④D.③解析:选D。

置换反应的概念: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则X可能是单质,①②错误;将③代入正确;若XY n为NO,NO与O2化合生成NO2,但是NO2无法通过化合反应生成NO,④错误。

3.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沉淀消失,将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判断丙物质是()A.Al2(SO4)3B.FeSO4C.NaOH D.BaCl2解析:选B。

由现象“丁滴入乙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消失”,推断丁一定是NaOH,乙为Al2(SO4)3,丁滴入甲中无明显现象,则甲为BaCl2,丙为FeSO4。

4.(2011年广州高三第二次模拟)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C是一种单质,D是一种化合物,则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若C是盐、D是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若A是强酸,B是盐,则反应后可能有强酸或弱酸生成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解析:选C。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第4讲专题针对训练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第4讲专题针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湖北黄石高三调研)下列各装置中,在铜电极上无气体产生的是()解析:选B。

装置A和C中无外接电源,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原电池装置,电池的总反应式为X(Zn、Fe)+2H+===X2++H2↑,铜均作正极,电极上均放出H2;装置B 是电解池装置,铜作阳极,失去电子逐渐溶解,无气体生成;装置D也是电解池,铜作阴极,溶液中H+得到电子在阴极析出H2,起始时电解的总反应式可表示为2Ag+2H+2Ag ++H↑。

2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电解原理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碱工业中,X电极上反应式是4OH--4e-===2H2O+O2↑B.电解精炼铜时,Z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不变C.在铁片上镀铜时,Y是纯铜D.电解水制氢气时,Z可以是稀硫酸溶液解析:选D。

A项中X电极为阳极,氯碱工业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电解精炼铜时,Z溶液中Cu2+浓度减小,B不正确;铁片上镀铜时,Y应2是铁片,C错误。

3.科学家P.Tatapudi等人首先使用在空气中电解水(酸性条件下)的方法,在阴极制得臭氧,阳极制得过氧化氢。

电解总方程式为3H2O+3O23H2O2+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产物在应用中都只能作为氧化剂B.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pH不变C.阳极的反应:3H2O-6e-===O3+6H+D.每生成1 mol O3转移电子数为3 mol解析:选D。

A项错误,电解产物H2O2在分解反应中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B项错误,电解后产生的H2O2显酸性,pH降低。

C项错误,水中的氧原子化合价升高应变成-1价,生成H2O2,阳极反应为2H2O-2e-===H2O2+2H+。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B.将水库中的水闸(钢板)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正极连接到一块废铁上可防止水闸被腐蚀C.合金的熔点都高于它的成分金属,合金的耐腐蚀性也都比其成分金属强D.铜板上的铁铆钉处在潮湿的空气中直接发生反应:Fe-3e-===Fe3+,继而形成铁锈解析:选B。

第3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燃烧热和中和热

第3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燃烧热和中和热

【针对训练】
基础训练
已 知 下 列 两 个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 2H2( 气 )+O2( 气 )=2H2O( 液 ) ; ΔH= - 571.6kJ/mol ; C3H8(气)+5O2(气)=3CO2(气)+4H2O(液); ΔH=-2220kJ/mol。 实验测知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有 5mol, 完全燃烧时放热 3847kJ,则混合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B ) A.1:3 B.3:1 C.1:4 D.1:1 2. 已知: CH4( 气 )+2O2( 气 )=CO2( 气 )+2H2O( 液 ) ; ΔH= - Q1 ; 2H2( 气 )+O2( 气 )=2H2O( 气 ) ; ΔH= - Q2 ; 2H2(气)+O2(气)=2H2O(液);ΔH=-Q3。常温下取体积比 4:1 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11.2L(已折合 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 ) A.0.4Q1+ 0.05Q3 B. 0.4 Q1+0.05Q2 C. 0.4 Q1+ 0.1Q3 D. 0.4 Q1+0.2Q2 3. 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6O(l)+3O2(g)=2CO2(g)+3H2O(l)。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洒精,放出的 热量为 Q。 为了完全吸收生成的 CO2 , 消耗 50mL 8mol/L 的 NaOH 溶液时恰好生成正盐。 则燃烧 1mol 无水酒精所放出的热量为 (D) A.0.2Q B.0.1Q C.5Q D.10Q 根据下列叙述回答 4—6 题 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 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 水来制取:2H2O(液)=2H2(气)+O2(气);ΔH=+517.6kJ/mol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 ) A.电能是二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焦炉气是一级能源 5. 已知 2H2(气)+O2(气)=2H2O(液);ΔH=-571.6kJ/mol 。CH4(气)+2O2(气)=2H2O(液)+CO2(气);ΔH=- 890.3kJ/mol。1g 氢气和 1g 甲烷分别燃烧后,放出热量之比最接近 (C) A.1∶3.4 B. 1∶1.7 C.2.5∶1 D.4.6∶1 6. 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AC )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 B.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 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 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氢气 7. 已知:乙炔和乙烯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C2H2(g)+5O2(g)== 4CO2(g)+2H2O(l);ΔH=-2600kJ/mol 1.

2024年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计划指导(二篇)

2024年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计划指导(二篇)

2024年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计划指导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计划第一个要构建知识网络,巩固基础知识。

第二个就是要抓好横向联系,第三个要总结规律,突出重点,在基础知识上进行突破。

具体的化学一轮复习计划安排如下:1.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____以下____条线,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1)知识线a)以某种具体物质为线索。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应用-对环境影响。

其中对性质的复习应归纳为:物质类属的通性、氧化性、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等方面。

应用则包括: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物质的分类提纯、环保科研中的应用等。

b)以某种元素为线索。

元素-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盐,掌握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c)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线索。

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方法线(3)价值线a)无机物在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价值。

b)无机物及性质与科技、经济和社会的联系价值。

c)无机物及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影响价值。

2.抓好三个结合,进行横向联系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要将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使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理论、实验、计算融为一体。

(1)与基本理论结合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灵活运用。

(2)与实验结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与计算结合3.总结规律,突出重点(1)在复习主族元素时,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入手,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2)适时总结规律,有利于突出重点,强化记忆。

4.运用比较,同中求异在元素化合物中有一些元素化合物之间存在着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联系,容易引起混淆,对于这些物质,可采用比较法,进行综合分析,一一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以获得牢固、系统、准确的知识。

2020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一章:物质的量

2020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一章:物质的量

必考部分第一章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考纲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的含义。

2.了解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浓度(C)、阿伏伽德罗常数(N A)的含义。

3.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相关运算。

考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核心知识1.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①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②符号:n,单位:mol(摩尔)补充:七个基本物理量: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确定,它们分别是:长度(m)、时间(s)、质量(kg)、热力学温度(K)、电流(A)、发光强(cd)、物质的量(mol)。

注意事项:1.“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而不是摩尔,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增添或删减,也不能说物质的质量或物质量。

2.“物质的量”仅用于表示微观的粒子,即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不能表示宏观粒子。

3.“物质的量”是构建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

4.“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正如“米”是长度的单位一样。

5.使用摩尔是必须指明微粒的名称或符号或化学式等具体组合。

如:1mol氢(×) 1molH(√) 1mol氢原子(√)1mol水(√) 1molHO(√) 1mol水分子(√)2(2)摩尔(ρ):①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

符号:mol②数值规定: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有的粒子数与0.012kgC12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3)阿伏伽德罗常数:①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符号为N,单位为mol-1A②精确值: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③近似值:N A≈6.02×1023mol-1④关系式: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的换算关系:n=N/N A注意事项:1.阿伏伽德罗常数在数值上约为:6.02×1023。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第3讲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第3讲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专题四 有机化学基础
(5)“转化关系”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专题四 有机化学基础
二、有机合成的解题思路与官能团的转化方法
1.解题思路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专题四 有机化学基础
2.官能团的转化方法
(1)官能团的引入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专题四 有机化学基础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专题四 有机化学基础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专题四 有机化学基础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专题四 有机化学基础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专题四 有机化学基础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专题四 有机化学基础
利用新信息进行综合推断
例2 (2010年高考福建卷)从樟科植物枝叶提取
的精油中含有下列甲、乙、丙三种成分: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专题四 有机化学基础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专题四 有机化学基础
(3)在A → B的反应中,检验A是否反应完全的试
剂是________________。
(4)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K符合下列条件:苯环上
有两个取代基且苯环上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 的 氢 , 与 FeCl3 溶 液 作 用 显 紫 色 。 K 与 过 量 NaOH 溶 液 共 热 , 发 生 反 应 的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专题四 有机化学基础
a.含羧基(或酚—OH)和—NH2 (或—NH—或—N—); b.羧酸的铵盐 ⑨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a.与含Fe 的溶液显紫色:含苯酚结构 b.与浓硝酸显黄色:含苯环的蛋白质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第1讲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第1讲
,如CH4、CO2、H2SO4等。
③在非金属单质中只有共价键,如Cl2、O2、金
刚石等。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基础理论
④构成稀有气体的单质分子,是单原子分子, 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 ⑤非金属元素之间也可以形成离子键,如NH4Cl 中存在离子键。 ⑥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 含离子键,如AlCl3为共价化合物。 ⑦离子化合物熔融时可以导电,共价化合物熔 融时不导电。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

⑥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是H、
Be、Al。
⑦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
、Si。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基础理论
(2)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基础理论
3.化学键 (1)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比较 离子键 阴、阳离 子间的静 电作用 阴、阳离 子间的相 互作用
共价键 极性键 非极性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 对而形成的相互作用 共用电子 共用电子 对偏向一 对不偏向 方 任何一方
栏目 导引
概念
特点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基础理论
比 较
离子键 ①活泼非金属和 活泼金属元素的 原子通过得失电 子形成阴、阳离 子 ②带正电荷的原 子团(如NH)与带 负电荷的阴离子 之间发生强烈的 相互作用
栏目 导引
第一部分· 专题二
基础理论
二、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 1.递变规律 同周期 (从左至右) 原 核电荷数 逐渐增大 子 电子层数 相同 结 构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同主族 (从上至下) 逐渐增大
逐渐减多
逐渐增大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第1讲知能优化训练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第1讲知能优化训练

1.(2011年高考山东卷)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解析:选B。

A项,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可以与NaHCO3反应生成CO2,故A正确;B项,蛋白质和油脂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选项中的两反应均是取代反应,故C正确;D项,根据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可知D正确。

2.(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解析:选D。

A项乙醇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乙醚则不能;B项3-己烯可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C项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苯的密度小于水,溴苯的密度大于水,二者分别与水混合时,有机层在上层的为苯,有机层在下层的为溴苯;D项甲酸甲酯和乙醛分子中均含有醛基,均能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反应,生成光亮的银镜。

3.(2010年高考四川卷)中药狼把草的成分之一M具有消炎杀菌作用,M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B.1 mol M最多能与2 mol Br2发生反应C.M与足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所得有机产物的化学式为C9H4O5Na4D.1 mol M与足量NaHCO3反应能生成2 mol CO2解析:选C。

根据M的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C9H6O4,相对分子质量为178,A项错误;1 mol M能与3 mol Br2发生反应,(2 mol的Br2发生邻位取代,1 mol Br2与发生加成反应),M不能与NaHCO3反应,故D项错误,M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其分子式为C9H4O5Na4。

第1讲:氧化还原反应

第1讲:氧化还原反应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品教辅第1讲: 氧化还原反应【考纲要求】1.掌握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方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2.学会分析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的方法。

3.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4.掌握用电子守恒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教与学方案一、概念辨析1. 化学反应的分类: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分类: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判断依据)。

⑵氧化产物、⑹还原产物。

+氧化剂:得(电子)→降(价降低) → 还(还原反应,被还原) → 还 (还原产物)还原剂:失(电子)→升(价升高)→氧(氧化反应,被氧化)→氧(氧化产物)4.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重要的氧化剂:①活泼非金属单质:F 2、 Cl 2、 Br 2、I 2、 O 2、O 3②高价氧化物:MnO 2、PbO 2、 Bi 2O 5、 CO 2(高温)③高价态酸:HNO 3、HClO 3、浓H 2SO 4④高价态盐:KNO 3(H +)、 KMnO 4(酸性、中性、碱性)、 KClO 3、FeCl 3、K 2Cr 2O 7(酸性、中性、碱性) ⑤过氧化物:H 2O 2、Na 2O 2、 K 2O 2⑥其它:HClO 、NaClO 、漂白粉、NO 2、KO 2⑦弱氧化剂:能电离出H +的物质、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2)重要的还原剂:①金属单质:IA 、IIA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靠前的金属②非金属单质:H 2、C 、Si③变价元素中元素低价态氧化物:SO 2、CO④变价元素中元素低价态的酸、阴离子:H 2S 、 S 2—、HS —、HBr 、Br —、HI 、I —、浓HCl 、Cl -、H 2SO 3、HSO 3- ⑤变价元素中元素低价态时的盐、碱:Na 2SO 3、Na 2S 、FeSO 4、Na 2S 2O 3、Fe(OH)2⑥其它:S 、Sn 2+、NH 35. 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单线桥法。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第2讲专题针对训练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四第2讲专题针对训练

1.(2011年昆明高三模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烷、乙烯和苯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B.只用淀粉溶液即可检验加碘食盐中是否含碘酸盐C.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D.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乙醇杂质解析:选C。

A选项,石油分馏得到的石油气中含有少量甲烷,乙烯是石油裂解的产物,苯是从煤的干馏产物——煤焦油中分离得到的,故A错误。

淀粉溶液只有和碘单质作用才会显蓝色,无法检测食盐中所加的碘酸盐,B错误。

纯毛织物的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纯棉织物的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时没有特殊气味,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C正确。

浓氢氧化钠溶液虽然可以中和乙酸,溶解乙醇,但乙酸乙酯在NaOH 溶液中也可以发生水解而得不到乙酸乙酯,D错误。

2.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乙烯加成产物的是()A.CH3CH3B.CH3CHCl2C.CH3CH2OH D.CH3CH2Br解析:选B。

A为乙烯与氢气的加成产物;C为乙烯与水的加成产物;D为乙烯与溴化氢的加成产物。

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4.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解析:选C。

根据反应特点,可知A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B、D中的反应是取代反应,C中发生的是加成反应。

5.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于水,利用分液的方法不能将乙醇与乙酸的盐溶液分离;C项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将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D项溴可将KI溶液氧化为碘单质,而碘易溶于溴苯,达不到除杂的目的。

6.(2011年高考广东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C.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乙烯D.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解析:选C。

A项中淀粉遇碘水变蓝而纤维素不能变蓝;B项中蛋白质和葡萄糖为非电解质;D项中食用植物油水解生成的是丙三醇而不是乙醇。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第2讲专题针对训练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五第2讲专题针对训练

2蒸气;C项,HCO-3也可能。

2.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选B。

A观察时没有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演示合成氨的方法可行,但检验氨气应用湿润的pH试纸;D氯气的收集方法错误,集气瓶中的导管应长进短出。

3解析:223与MgCl2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错误;C中水、乙醇、乙酸三者互溶不能用萃取的方法分离,C错误。

4.有关下图及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铜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3胶体C .丙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D .丁图验证NaHCO 3和Na 2CO 3的热稳定性解析:选C 。

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纯铜作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A 错误;制备Fe(OH)3胶体时应该将饱和FeCl 3溶液滴入沸水中,B 错误;铝粉和MnO 2能在镁条和氯酸钾的引发下发生铝热反应制得Mn ,C 正确;利用套管实验验证NaHCO 3和Na 2CO 3的热稳定性时,应将NaHCO 3放在小试管中,将Na 2CO 3放在大试管中,D 错误。

5.下图装置可用于制取、提纯并收集表格中的四种气体(a 、b 、c 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解析:选22,不正确;B 项,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该装置不可行;C 项,碱石灰是固体干燥剂,而题给的装置适用于液体干燥剂,不正确。

6.(2011年北京东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下列相关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2424再加新制的Cu(OH)2。

7.在实验室进行有关物质的制备流程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 .C ――→在空气中点燃 CO ――→CuO △CO 2――→NaOH 溶液Na 2CO 3溶液 B .Cu ――→AgNO 3溶液 Cu(NO 3)2溶液――→NaOH 溶液Cu(OH)2 C .CaO ――→H 2OCa(OH)2溶液――→Na 2CO 3溶液NaOH 溶液 D .Fe ――→点燃 Fe 2O 3――→H 2SO 4溶液Fe 2(SO 4)3溶液 解析:选C 。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第3讲专题针对训练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第3讲专题针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1.(2010年高考福建卷)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正确判断是()A.在pH=12的溶液中,K+、Cl-、HCO-3、Na+可以常量共存B.在pH=0的溶液中,Na+、NO-3、SO2-3、K+可以常量共存C.由0.1 mol·L-1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溶液存在BOH===B++OH -D.由0.1 mol·L-1一元酸HA溶液的pH=3,可推知NaA溶液存在A-+H2O HA +OH-解析:选D。

A项,HCO-3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常量存在;B项,SO2-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常量存在,且在酸性溶液中NO-3能将SO2-3氧化为SO2-4;C项,该碱属于弱碱,其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2A.WB.四种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倍,pH变化最大的是①和④C.①、②、③中分别加入少量的醋酸铵固体后,三种溶液的pH均减小D.①、④两溶液按一定体积比混合,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可以为:c(NH+4)+c(H +)=c(Cl-)+c(OH-)解析:选D。

只要温度不变,任何水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K W不变,A项错误;氨水和醋酸中的溶质是弱电解质,稀释时因存在电离平衡的移动,pH变化不大,B项错误;醋酸中加入醋酸铵固体,醋酸铵电离出的CH3COO-结合H+生成CH3COOH,使溶液的pH增大,C项错误;氨水和盐酸按一定体积比混合,溶液呈电中性时,D项正确。

3.(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解析:选D。

乙酸、碳酸和苯酚为弱电解质,其酸性强弱关系为乙酸>碳酸>苯酚,乙醇为非电解质,则等浓度的四种溶液p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乙酸<碳酸<苯酚<乙醇。

4.(2011年高考四川卷)25 ℃时,在等体积的①pH=0的H2SO4溶液、②0.05 mol/L的Ba(OH)2溶液、③pH=10的Na2S溶液、④pH=5的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0∶1010∶109B.1∶5∶5×109∶5×108C.1∶20∶1010∶109D.1∶10∶104∶109解析:选A。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第1讲专题针对训练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第1讲专题针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1.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于2010年2月19日宣布,经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确认,由该中心合成的第112号化学元素从即日起获正式名称“Copernicium”,相应的元素符号为“Cn”,。

有报道称该元素原子含有165个中子。

下列有关112号元素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原子可表示为165112Cn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7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D.该原子能够稳定存在解析:选C。

该原子的质量数为:112+165=277,A项不正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平均值,B项不正确;元素周期表中84号元素以后的元素均为放射性元素,不能稳定存在,故D项不正确;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 项正确。

2.(2011年高考安徽卷)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大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C.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解析:选D。

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A错误;卤素中的氟无正价,B错误;未标明温度,故pH=6.8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C错误;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是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D正确。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Na>Mg>OB.13C和14C属于化学性质不同的同位素C.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D.N和P属于第ⅤA族元素,HNO3酸性比H3PO4的强解析:选B。

根据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可知A项正确;互为同位素的原子,其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B项错误;根据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可知C项正确;根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依次减弱,D项正确。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1讲专题针对训练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1讲专题针对训练

1.(2010年高考北京卷)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 A .H 2SO 4、NaOH ——腐蚀品B .CH 4、C 2H 4——易燃液体C .CaC 2、Na ——遇湿易燃物品D .KMnO 4、K 2Cr 2O 7——氧化剂解析:选B 。

H 2SO 4、NaOH 均具有强腐蚀性,故A 正确;CH 4、C 2H 4都是易燃气体,故B 错;CaC 2、Na 遇水分别产生可燃性气体C 2H 2、H 2,且反应放热,故C 正确;KMnO 4、K 2Cr 2O 7都是强氧化剂,故D 正确。

2.(2011年北京东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 .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B .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C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 .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解析:选A 。

B 项,根据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C 项,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 项,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生产、生活离不开各种化学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碳纳米泡沫”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单质碳,它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B .“神舟”七号宇航员所穿的航天服的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纤维复合而成,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 .蛋白质、油脂、塑料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 .2M +N===2P +2Q,2P +M===Q(M 、N 为原料,Q 为产品)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解析:选C 。

根据题意“碳纳米泡沫”是碳的一种单质,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A 项正确;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 项错误;D 项中原料M 、N 按照物质的量比3∶1投料进行反应,最终都转变成产品Q ,原子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D 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和离子B.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性比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强C.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D.强电解质易溶于水,弱电解质难溶于水解析:选A。

强电解质溶于水后,全部电离,不存在溶质分子;而弱电解质溶于水后,只部分电离,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和离子,A正确。

溶液的导电性由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所决定,若强电解质溶液是稀溶液,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小,导电性弱,B不正确。

强电解质部分是离子化合物,部分是共价化合物,而弱电解质绝大部分是共价化合物,C不正确。

强电解质有的难溶于水,如BaSO4、CaCO3;弱电解质有的是易溶于水,如H2SO3,D不正确。

2.(2011年沈阳四校高三阶段测试)已知反应:①Cl2+2KBr===2KCl+Br2,②KClO3+6HCl===3Cl2↑+KCl+3H2O,③2KBrO3+Cl2===Br2+2KCl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BrO3>KClO3>Cl2>Br2B.①中KCl是氧化产物,KBr发生还原反应C.③中1 mol氧化剂参加反应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D.反应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解析:选A。

分析题给反应,氧化性①中:Cl2>Br2、②中:KClO3>Cl2、③中:KBrO3>KClO3,A对;①中KCl是还原产物,KBr发生氧化反应,B错;③中氧化剂是KBrO3,其转化为Br2,故1 mol KBrO3参加反应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C错;反应②中氧化剂是KClO3,Cl的化合价降低5价,还原剂是HCl,Cl的化合价升高1价,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D错。

3.以Pt为电极,电解含有0.10 mol M+和0.10 mol N3+(M+、N3+均为金属阳离子)的溶液,阴极析出金属单质或气体的总物质的量(y)与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如图。

对离子氧化能力的强弱判断正确的是(选项中H+为氢离子)()A.M+>H+>N3+B.M+>N3+>H+C.N3+>H+>M+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解析:选A。

从图象可以看出,开始导线中通过0.1 mol e-时,阴极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也为0.1 mol,此时应为M++e-===M,然后导线中再通过0.2 mol e-时,阴极又得到0.1 mol 产物,可见此时为H+放电,故离子的氧化性为:M+>H+>N3+,即A项正确。

4.(2011年合肥高三第二次模拟)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过量石灰水与碳酸氢钙反应:Ca2++2HCO-3+2OH-===CaCO3↓+CO2-3+2H2OB.FeSO4酸性溶液暴露在空气中:4Fe2++O2+4H+===4Fe3++2H2OC.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D.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OH-+H++SO2-4===BaSO4↓+H2O解析:选B。

A应为Ca2++HCO-3+OH-===CaCO3↓+H2O。

C项NH3·H2O是弱碱,不能溶解氢氧化铝。

D应为Ba2++2OH-+2H++SO2-4===BaSO4↓+2H2O。

5.(2011年高考安徽卷)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饱和氯水中Cl-、NO-3、Na+、SO2-3B.c(H+)=1.0×10-13 mol·L-1溶液中C6H5O-、K+、SO2-4、Br-C.Na2S溶液中SO2-4、K+、Cl-、Cu2+D.pH=12的溶液中NO-3、I-、Na+、Al3+解析:选B。

A项,氯水中的Cl2能将SO2-3氧化成SO2-4;B项,在碱性溶液中,C6H5O-、K +、SO 2-4、Br -均可以大量共存;C 项,S 2-与Cu 2+因形成CuS 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在碱性溶液中,Al 3+不能大量存在。

6. 某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几种:Na +、NH +4、Cl -、SO 2-4、CO 2-3(不考虑少量的H +与OH -),分别取100 mL 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①若加入足量的烧碱并加热,产生224 mL(标准状况下)气体;②若先加入足量的HNO 3无现象,再加入足量的Ba(NO 3)2溶液,得到2.33 g 固体。

则该溶液中( )A .肯定含有NH +4、SO 2-4、Cl -,且c (SO 2-4)=0.1 mol/LB .可能含有Na +和Cl -C .一定含有Na +,且c (Na +)≥0.1 mol/LD .一定不含CO 2-3和Cl -解析:选C 。

由实验①可知原溶液中含有NH +4,n (NH +4)=n (NH 3)=0.224 L 22.4 L·mol -1=0.01 mol ;由实验②可知原溶液中没有CO 2-3,有SO 2-4,n (SO 2-4)=n (BaSO 4)= 2.33 g 233 g·mol -1=0.01 mol 。

由实验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 -,由电荷守恒可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 +,且c (Na +)≥0.1 mol/L 。

二、双项选择题7.新华网消息:意大利推出“绿色奖励”鼓励购买环保汽车。

“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NO 2和CO)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未配平),其中不同符号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和丙中含有的元素种类相同B .甲与丁中含有的相同元素化合价相同C .有三种元素参与该反应D .配平后化学方程式中甲、丁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解析:选BD 。

配平后甲、乙、丙、丁的计量数分别为2、4、4、1,即2NO 2+4CO===4CO 2+N 2。

8.(2011年高考北京卷改编题)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用Na 2S 去除废水中的Hg 2+:Hg 2++S 2-===HgS ↓B .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CO 和NO :CO +NO 催化剂,C +NO 2C .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物质:Al 3++3H 2O Al (OH)3↓+3H +D .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去除烃类废气(C x H y ):C x H y +(x +y 4)O 2――→催化剂高温x CO 2+y 2H 2O 解析:选BC 。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熟练运用所学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不污染环境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Al 3+水解后生成Al(OH)3胶体,Al(OH)3胶体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达到净水的目的。

三、非选择题9.(2011年连云港高三第二次模拟)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变为黄色。

(1)甲同学认为这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粒子的化学式,下同);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__________。

(2)现提供以下试剂:A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 .氢氧化钠溶液C .四氯化碳D .硫氰化钾溶液请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并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写出选用的试剂编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3)__________。

若选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来判断哪位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你认为是否可行?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若不发生化学反应,则FeCl2溶液呈浅绿色,滴入液溴后,有单质Br2存在使溶液呈黄色;若发生化学反应,则应是Br2将Fe2+氧化为Fe3+,Fe3+在溶液中呈黄色,而Br-无色。

(2)根据氧化性强弱规律,应是Br2>Fe3+,所以应是乙同学的推断正确。

验证方法可用CCl4萃取,看有机层中是否有Br2;二是用KSCN溶液,验证溶液中是否有Fe3+。

(3)根据上述推断,可知氧化性Br2>Fe3+,还原性Fe2+>Br-,所以通入Cl2时,Fe2+首先被氧化。

若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来判断,无论是Br2还是Fe3+均能将I-氧化,无法判断。

答案:(1)Br2Fe3+(2)如下表(3)Fe2+不可行2210.有A、B、C三种可溶性正盐,阴、阳离子各不相同,其阴离子的摩尔质量依次增大(按A、B、C的顺序),将等物质的量的A、B、C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含有Fe3+、K+、SO2-4、NO-3、Cl-五种离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1)经检验,三种正盐中还有下列选项中的一种离子,该离子是__________。

A.Na+B.Mg2+C.Cu2+D.Ag+(2)正盐A、B、C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A、B、C三种正盐按一定比例溶于水后,所得溶液只含有Fe3+、SO2-4、NO-3、K+四种离子且物质的量之比依次为1∶2∶3∶4,则A、B、C三种正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解析:(1)四个选项中的阳离子中,只有Ag+和Cl-或SO2-4能生成白色沉淀,故选D。

(2)将等物质的量的A、B、C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含有Fe3+、K+、SO2-4、NO-3,Cl-五种离子,说明Ag+不足,Cl-过量,再根据A、B、C三种正盐的阴离子的摩尔质量依次增大可知,A为FeCl3,B为AgNO3,C为K2SO4。

(3)A、B、C三种正盐溶于水后,所得溶液只含有Fe3+、SO2-4、NO-3、K+四种离子,说明Ag+和Cl-的物质的量相等,即FeCl3的物质的量与Ag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又因Fe3+、SO2-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FeCl3的物质的量与K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因此A、B、C三种正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答案:(1)D(2)FeCl3AgNO3K2SO4(3)1∶3∶211.(2011年安徽白云中学高三月考)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H+、NH+4、Mg2+、Ba2+、Al3+、I-、NO-、CO2-3、SO2-4、AlO-2,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3(1)取pH试纸检验,溶液呈酸性,可以排除________________的存在。

(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CCl4呈紫红色,可以排除__________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