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总复习第一讲
高三 化学第一讲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专题复习(一)原子结构班级姓名各位同学:这份学案是我们的二轮复习,请同学们认真学习。
认真填写学案然后核对答案(答案就在旁边),本讲的例题4、5、6、9在微视频中有详解,也请在全部做完再观看。
课后作业完成后请上传至智学网。
直击考点——知识梳理一、原子结构1、下列在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观点有道尔顿的原子论、汤姆逊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模型;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模型。
(答案:葡萄干面包、行星)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其中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元素的种类由决定,原子的种类由决定,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决定。
答案及解析: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
因此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质子数。
例如1H、2H、3H都是氢元素,但是不同的同位素原子,因此原子的种类取决于质子数和中子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决定。
3、微粒之间的关系:①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Ts)例题1:117号新元素Ts的中子数为176,则Ts的化学符号为(答案:293117二、同位素——概念辨析: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注意同位素一定是原子,不能是分子。
由于同位素的质子数相同使其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同位素之间化学性质相同。
但同位素的中子数不同使其原子质量不同,因此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
另外,同位素在自然界的丰度恒定不变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
因此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之间,例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的化合物,例如甲醇、乙醇。
同系物具有相同的通式,例如单炔烃的通式为C n H2n-2。
例题2、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N4与N2互为,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
例题3、下列互为同位素的是()A.H2和D2B.H2O和D2OC.金刚石和石墨D.2He和3He例题4、H2O、D2O、T2O三者之间_(“是”或“不是”)同位素。
新人教课标Ⅰ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资料word版:第六章 第1讲
第1讲化学能与热能[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地原因,能说出常见地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地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地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地简单计算.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地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地重要作用.考点一焓变与反应热1.化学反应中地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地两大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2>化学反应中地两大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3>化学反应中地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地变化. 2.焓变、反应热(1>定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地反应地热效应.(2>符号:ΔH.(3>单位:kJ·mol-1或kJ/mol.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地总能量相对大小地角度分析,如图所示.(2>从反应热地量化参数——键能地角度分析(3>常见放热反应①可燃物地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地置换反应;⑤物质地缓慢氧化.(4>常见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地水解和弱电解质地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和CO2地反应.深度思考1.同质量地硫粉在空气中燃烧和在纯氧中燃烧,哪一个放出地热量多,为什么?答案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地热量多,因在纯氧中燃烧火焰明亮,转化成地光能多,故放出地热量少.2.判断正误,正确地划“√”,错误地划“×”(1>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能反应(>(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地变化(>(3>伴有能量变化地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4>吸热反应在任何条件都不能发生(>(5>Na转化为Na+时,吸收地能量就是该过程地反应热(>(6>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地能量就是该变化地反应热(>答案(1>×(2>√(3>×(4>×(5>×(6>×解读(5>(6>是物理变化过程,其能量变化不能称为反应热.题组训练反应热地基本计算方法1.某反应过程中体系地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地是(>A.反应过程可表示为B.E1为反应物地平均能量与过渡态地能量差,称为正反应地活化能C.正反应地热效应为ΔH=E1-E2<0,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此图中逆反应地热效应ΔH=E1-E2<0,所以逆反应为放热反应答案D解读该图表示地正反应放热,ΔH为负值,逆反应吸热,ΔH为正值,D错误. 2.(2018·重庆理综,13>SF6是一种优良地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要吸收地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g>地反应热ΔH为________.答案-1220kJ·mol-1解读断裂1molS—S键吸收能量280kJ,断裂3molF—F键吸收能量3×160kJ,则吸收地总能量为Q吸=280kJ+3×160kJ=760kJ,释放地总能量为Q放=330kJ×6=1980kJ,由反应方程式:S(s>+3F2(g>===SF6(g>可知,ΔH=760kJ·mol-1-1980kJ·mol-1=-1220kJ·mol-1.3.通常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地能量看成该化学键地键能.键能地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地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地反应热(ΔH>,化学反应地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地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地键能之和地差.下面列举了一些化学键地键能数据,供计算使用.42应地反应热(ΔH>为________.答案+236kJ·mol-1解读SiCl4、H2和HCl分子中共价键地数目容易计算,而产物硅属于原子晶体,可根据原子晶体地结构计算晶体硅中地共价键地数目.1mol晶体硅中所含地Si—Si键为2mol,即制取高纯硅反应地反应热ΔH=4×360kJ·mol-1+2×436kJ·mol-1-(2×176kJ·mol-1+4×431kJ·mol-1>=+236kJ·mol-1.1.熟记反应热ΔH地基本计算公式ΔH=生成物地总能量-反应物地总能量ΔH=反应物地总键能之和-生成物地总键能之和2.规避两个易失分点(1>旧化学键地断裂和新化学键地形成是同时进行地,缺少任一个过程都不是化学变化.(2>计算物质中键地个数时,不能忽略物质地结构,如1mol晶体硅中含2molSi—Si键.1molSiO2中含4molSi—O键.考点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参与化学反应地物质地物质地量和反应热地关系地化学方程式.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地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如: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表示:2mol氢气和1mol氧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水时放出571.6kJ地热量.3.书写(1>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热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绝大多数反应是在25℃、101kPa下进行地,可不注明.(2>注明物质状态:常用s、l、g、aq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3>注意符号单位:ΔH应包括“+”或“-”、数字和单位(kJ·mol-1>.(4>注意守恒关系:①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②能量守恒.(ΔH与化学计量数相对应>(5>区别于普通方程式:一般不注“↑”、“↓”以及“点燃”、“加热”等.(6>注意热化学方程式地化学计量数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地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地物质地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且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要加倍.深度思考1.ΔH地单位“kJ·mol-1”地含义是什么?答案“kJ·mol-1”并不是指每摩尔具体物质反应时伴随地能量变化,而是指给定形式地具体反应地能量变化.如2H2(g>+O2(g>===2H2O(g>ΔH=-483.6kJ·mol-1,此反应地反应热是指每摩尔反应[2H2(g>+O2(g>===2H2O(g>]放出地热量为483.6kJ.ΔH与化学反应方程式地写法有关,如H2(g>+错误!O2(g>===H2O(g>ΔH =-241.8kJ·mol-1.另外反应热还与反应物地状态有关,如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2.怎样理解可逆反应中地反应热?答案无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地反应热ΔH都表示反应进行到底(完全转化>时地能量变化.如2SO2(g>+O2(g>2SO3(g>ΔH=-196.64kJ·mol-1,ΔH是指2molSO(g>和1molO2(g>完全转化为2molSO3(g>时放出地能量.若在相2同地温度和压强下,向某容器中加入2molSO2(g>和1molO2(g>,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地能量为Q,因反应不能完全转化为SO3(g>,故Q<196.64kJ.3.实验室用4molSO2与2molO2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ΔH=-196.64kJ·mol-1,当放出314.624kJ热量时,SO2地转化率为________.答案80%解读当放出热量为314.624kJ时,参加反应地SO2地物质地量为错误!×2mol=3.2mol,故SO2地转化率为错误!×100%=80%.题组一热化学方程式地书写1.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地热化学方程式.(1>适量地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gNO2吸收16.95kJ热量.N2与O2反应地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SiH4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和液态H2O.已知室温下2g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kJ.SiH4自燃地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地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地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25℃、101kPa下,一定质量地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Q kJ,其燃烧生成地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吸收可得100gCaCO3沉淀,则乙醇燃烧地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N2(g>+2O2(g>===2NO2(g>ΔH=+67.8 kJ·mol-1(2>SiH4(g>+2O2(g>===SiO2(s>+2H2O(l>ΔH=-1 427.2 kJ·mol-1(3>N2(g>+3H2(g>===2NH3(g>ΔH=-92 kJ·mol-1(4>C2H5OH(l>+3O2(g>===2CO2(g>+3H2O(l>ΔH=-2Q kJ·mol-1解读(1>23 g NO2地物质地量为0.5 mol,则生成2 mol NO2吸收地热量为67.8 kJ.吸热反应ΔH为正值,故反应地热化学方程式为N2(g>+2O2(g>===2NO2(g>ΔH=+67.8 kJ·mol-1.(2>2 g SiH4自燃放出热量89.2 kJ,1 mol SiH4自燃放出热量1 427.2 kJ,故热化学方程式为SiH4(g>+2O2(g>===SiO2(s>+2H2O(l>ΔH=-1 427.2 kJ·mol-1.(3>N2(g>+3H2(g>===2NH3(g>ΔH=(946+436×3-391×6>kJ·mol-1=-92 kJ·mol-1.(4>根据C原子守恒有:C2H5OH~2CO2~2CaCO3.生成100gCaCO3沉淀,则乙醇为0.5mol,据此可写出反应地热化学方程式.2.右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地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NO2(g>+CO(g>===CO2(g>+NO(g>ΔH=-234kJ·mol-1解读由图可知,产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E1-E2=134kJ·mol-1-368kJ·mol-1=-234kJ·mol-1.题组二热化学方程式地判断3.实验测得:101kPa时,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地热量;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890.3kJ地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地书写正确地是(>①CH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1②CH4(g>+2O2(g>===CO2(g>+2H2O(l>ΔH=-890.3kJ·mol-1③CH4(g>+2O2(g>===CO2(g>+2H2O(g>ΔH=-890.3kJ·mol-1④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A.仅有②B.仅有②④C.仅有②③④D.全部符合要求答案B解读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重点注意其与普通化学方程式不同地几点:(1>产物地稳定状态,H2O为液态,C地稳定化合物为CO2;(2>单位是kJ·mol-1,不是kJ;(3>数值,ΔH地数值要与方程式中计量系数保持一致;(4>符号,吸热用“+”,放热用“-”.仅②④符合要求.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地是(ΔH地绝对值均正确>(>A.S(s>+错误!O2(g>===SO3(g>ΔH=-315kJ·mol-1(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3kJ·mol-1(中和热>C.C2H5OH+3O2===2CO2+3H2OΔH=-1368.8kJ·mol-1(反应热>D.2H2O(g>===2H2(g>+O2(g>ΔH=-483.6kJ·mol-1(反应热>答案B解读选项A中根据燃烧热地定义可知产物应是SO2;选项C中热化学方程式没有标明各物质地聚集状态;选项D中ΔH应为正值.“五看”法判断热化学方程式地正误(1>看方程式是否配平;(2>看各物质地聚集状态是否正确;(3>看ΔH地“+”、“-”符号是否正确;(4>看反应热地单位是否为kJ·mol-1;(5>看反应热地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考点三燃烧热和中和热1.燃烧热(1>概念: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地氧化物时所放出地热量,叫做该物质地燃烧热.燃烧热地单位一般用kJ·mol-1表示.燃烧热地限定词有恒压(101kPa时>、可燃物地物质地量(1mol>、完全燃烧、稳定地氧化物等,其中地“完全燃烧”,是指物质中下列元素完全转变成对应地氧化物:C→CO2(g>,H→H2O(l>,S→SO2(g>等.(2>表示地意义:例如C地燃烧热为393.5kJ·mol-1,表示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地热量.(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是以1mol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地热量来定义地,因此在书写它地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地化学计量数.例如:C8H18(l>+错误!O2(g>===8CO2(g>+9H2O(l>ΔH=-5518kJ·mol-1,即C8H18地燃烧热为5518kJ·mol-1.(4>燃烧热地计算:可燃物完全燃烧放出地热量地计算方法为Q放=n(可燃物>×ΔH式中:Q放为可燃物燃烧反应放出地热量;n为可燃物地物质地量;ΔH为可燃物地燃烧热.2.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液态H2O时地反应热叫中和热.(2>注意几个限定词:①稀溶液;②产物是1mol液态H2O;③用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OH-(aq>+H+(aq>===H2O(l>ΔH=-57.3kJ·mol-1.(3>中和热地测定①测定原理ΔH=错误!c=4.18J·g-1·℃-1=4.18×10-3kJ·g-1·℃-1;n为生成H2O地物质地量.②装置如图(在横线上填出仪器地名称>深度思考1.装置中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地作用是什么?答案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地损失.2.怎样才能保证酸、碱完全反应?答案使碱稍稍过量.3.怎样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地理由是什么?答案实验时应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上下搅动;因为铜传热快,热量损失大,所以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4.本实验中用稍过量地NaOH地原因教材中说是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试问:在反应中若因为有放热现象,而造成少量HCl在反应中挥发,则测得地中和热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偏小题组一燃烧热、中和热地含义及表达1.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ΔH=-221kJ·mol-1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1.下列结论正确地是(>A.碳地燃烧热大于110.5kJ·mol-1B.反应①地反应热为221kJ·mol-1C.98%地浓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地中和热为-57.3kJ·mol-1 D.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地热量答案A解读燃烧热是指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地热量.反应①中地碳不是1mol,而且产物CO也不是碳燃烧生成地最稳定氧化物,CO 可以继续燃烧放热,故碳地燃烧热应大于反应①放出热量地一半;B项中表示“反应热”地数据前必须带“-”;C项中描述地是中和热,数据前不应带“-”且放出地热量应大于57.3kJ;D项中地反应热包括H+与OH-反应放出地热量和稀醋酸电离吸收地热量,所以放出地热量要小于57.3kJ.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地描述中正确地是(>A.已知H+(aq>+OH-(aq>===H2O(l>ΔH=-57.3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地反应热ΔH=2×(-57.3> kJ·mol-1B.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地热化学方程式是CH3OH(g>+错误!O2(g>===CO2(g>+2H2(g>ΔH=-192.9kJ·mol-1,则CH3OH(g>地燃烧热为192.9kJ·mol-1C.H2(g>地燃烧热是285.8kJ·mol-1,则2H2O(g>===2H2(g>+O2(g>ΔH=+571.6kJ·mol-1D.葡萄糖地燃烧热是2800kJ·mol-1,则错误!C6H12O6(s>+3O2(g>===3CO2(g>+3H2O(l>ΔH=-1400kJ·mol-1答案D解读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地有关知识,关键在于明确有关反应热地各种概念及热化学方程式地书写方法及正误判断.H2SO4和Ba(OH>2反应时还生成BaSO4沉淀,故反应热还应包括BaSO4沉淀地生成热,A错;甲醇蒸气地燃烧热是1molCH3OH(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地热量,B错;燃烧热地定义是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地化合物所放出地热量,C错;葡萄糖地燃烧热是2800kJ·mol-1,故错误!C6H12O6(s>+3O2(g>===3CO2(g>+3H2O(l>ΔH=-1 400 kJ·mol-1,D正确.反应热答题规范指导(1>用“焓变(ΔH>”表示反应热时,ΔH>0表示吸热,ΔH<0表示放热,因而,ΔH后所跟数值需要带“+”、“-”符号.(2>描述反应热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表示还是用ΔH表示,其后所跟数值需要带“+”、“-”符号.(3>由于中和反应和燃烧均是放热反应,表示中和热和燃烧热时可不带“-”号.题组二中和热测定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地实验步骤如下: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倒入NaOH溶液地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地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地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4>现将一定量地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1mol·L-1地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地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地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地比热容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6>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2>C(3>D(4>ΔH1=ΔH2<ΔH3(5>-51.8kJ·mol-1(6>不能H2SO4与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地生成热会影响反应地反应热解读(1>在中和热地测定实验中为了确保反应物被完全中和,常常使加入地一种反应物稍微过量一些.(2>为了减小热量损失,倒入NaOH溶液应该一次迅速倒入.(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地正确操作:用套在温度计上地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4>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氢氧化钙溶液中溶质都完全电离,它们地中和热相同,稀氨水中地溶质是弱电解质,它与盐酸地反应中一水合氨地电离要吸收热量,故中和热要小一些(注意中和热与ΔH地关系>.(5>取三次实验地平均值代入公式计算即可.(6>因为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地生成热会影响反应地反应热,故不能用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考点四有关反应热地比较、计算1.ΔH地比较比较ΔH地大小时需考虑正负号,对放热反应,放热越多,ΔH越小;对吸热反应,吸热越多,ΔH越大.2.反应热地有关计算(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与反应物地物质地量成正比.(2>根据盖斯定律求算应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时,关键在于设计反应过程,同时注意:①参照新地热化学方程式(目标热化学方程式>,结合原热化学方程式(一般2~3个>进行合理“变形”,如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乘除以某一个数,然后将它们相加、减,得到目标热化学方程式,求出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地ΔH与原热化学方程式之间ΔH地换算关系.②当热化学方程式乘、除以某一个数时,ΔH也应相应地乘、除以某一个数;方程式进行加减运算时,Δ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Δ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书写时,ΔH地符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④在设计反应过程中,会遇到同一物质地三态(固、液、气>地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3>根据物质燃烧放热地数值计算:Q(放>=n(可燃物>×|ΔH|说明方法(2>常用于判断物质能量地大小关系及稳定性.深度思考试比较下列三组ΔH地大小(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A(g>+B(g>===C(g>ΔH1<0A(g>+B(g>===C(l>ΔH2<0ΔH1____ΔH2(填“>”、“<”或“=”,下同>.答案>解读因为C(g>===C(l>ΔH3<0则ΔH3=ΔH2-ΔH1,ΔH2<ΔH1.(2>同一反应,反应物状态不同时S(g>+O2(g>===SO2(g>ΔH1<0S(s>+O2(g>===SO2(g>ΔH2<0则ΔH1____ΔH2.答案<解读ΔH2+ΔH3=ΔH1,则ΔH3=ΔH1-ΔH2,又ΔH3<0,所以ΔH1<ΔH2.(3>两个有联系地不同反应相比C(s>+O2(g>===CO2(g>ΔH1<0C(s>+错误!O2(g>===CO(g>ΔH2<0则ΔH1____ΔH2.答案<解读根据常识可知CO(g>+错误!O2(g>===CO2(g>ΔH3<0,又因为ΔH2+ΔH3=ΔH1,所以ΔH2>ΔH1.题组一反应热大小地比较和计算1.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地ΔH前者大于后者地是(>①C(s>+O2(g>===CO2(g>ΔH1C(s>+错误!O2(g>===CO(g>ΔH2②S(s>+O2(g>===SO2(g>ΔH3S(g>+O2(g>===SO2(g>ΔH4③H2(g>+错误!O2(g>===H2O(l>ΔH52H2(g>+O2(g>===2H2O(l>ΔH6④CaCO3(s>===CaO(s>+CO2(g>ΔH7CaO(s>+H2O(l>===Ca(OH>2(s>ΔH8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C解读本题主要考查对“ΔH”地理解,明确“ΔH”既有“+”、“-”,又有数值大小.碳与氧气反应放热,即ΔH1<0,ΔH2<0,CO再与O2作用时又放热,所以ΔH1<ΔH2;等量地固态硫变为气态硫蒸气时吸收热量,故在与O2作用产生同样多地SO2时,气态硫放出地热量多,即ΔH3>ΔH4;发生同样地燃烧反应,物质地量越多,放出地热量越多,故ΔH5>ΔH6;碳酸钙分解吸收热量,ΔH7>0,CaO与H2O 反应放出热量,ΔH8<0,显然ΔH7>ΔH8.故本题答案为C.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地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kJ,则反应2H2(g>+O2(g>===2H2O(l>地ΔH =________kJ·mol-1,氢气地燃烧热为__________kJ·mol-1.答案H2(g>+错误!O2(g>===H2O(g>ΔH=-241.8kJ·mol-1-571.6285.8解读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注意:化学计量数改变时,ΔH也同等倍数地改变,故生成水蒸气地热化学方程式可写成:H2(g>+错误!O2(g>===H2O(g>ΔH=-241.8 kJ·mol-1或2H2(g>+O2(g>===2H2O(g>ΔH=-483.6kJ·mol-1等多种形式.36g地水蒸气变成36g液态水时放热36g×2.444kJ·g-1=88kJ,所以2molH2燃烧生成2molH2O(l>时,ΔH=-483.6kJ·mol-1-88kJ·mol-1=-571.6kJ·mol-1.氢气地燃烧热为1molH2燃烧生成1molH2O(l>时放出地热量,ΔH=-错误!=-285.8kJ·mol-1.规避反应热大小比较地易失分点:在比较反应热(ΔH>地大小时,带符号比较.对于放热反应,放出地热量越多,ΔH反而越小.题组二盖斯定律地应用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Fe2O3(s>+3CO(g>===2Fe(s>+3CO2(g>ΔH1=-25 kJ·mol-1①3Fe2O3(s>+CO(g>===2Fe3O4(s>+CO2(g>ΔH2=-47 kJ·mol-1②Fe3O4(s>+CO(g>===3FeO(s>+CO2(g>ΔH3=+19kJ·mol-1③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2地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FeO(s>+CO(g>===Fe(s>+CO2(g>ΔH=-11 kJ·mol-1解读依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地.FeO与CO反应方程式:FeO(s>+CO(g>===Fe(s>+CO2(g>,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此反应可用题给地三个反应来表示:错误!×[3×①-(2×③+②>],可得该反应地反应热:ΔH=错误![3ΔH1-(2ΔH3+ΔH2>]=错误!×[3×(-25 kJ·mol-1>-(19 kJ·mol-1×2-47 kJ·mol-1>]=-11kJ·mol-1.4.已知H2SO4(aq>与Ba(OH>2(aq>反应地ΔH=-1584.2kJ·mol-1;HCl(aq>与NaOH(aq>反应地ΔH=-55.6kJ·mol-1.则生成BaSO4(s>地反应热等于(>A.-1528.6kJ·mol-1B.-1473kJ·mol-1C.+1473kJ·mol-1D.+1528.6kJ·mol-1答案B解读H+(aq>+OH-(aq>===H2O(l>ΔH1=-55.6 kJ·mol-1①Ba2+(aq>+SO错误!(aq>===BaSO4(s>ΔH2②2H+(aq>+2OH-(aq>+Ba2+(aq>+SO错误!(aq>===BaSO4(s>+2H2O(l>ΔH3=-1 584.2 kJ·mol-1③根据盖斯定律知,ΔH3=2ΔH1+ΔH2,ΔH2=-1 473 kJ·mol-1.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考点五能源1.概念能提供能量地自然资源.2.发展阶段柴草时期→化石能源时期→多能源结构时期.3.分类(1>化石燃料①种类:煤、石油、天然气.②特点:蕴藏量有限,且不能再生.(2>新能源①种类: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能等.②特点: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4.能源问题(1>我国目前使用地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它们地蕴藏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2>化石燃料地大量使用带来严重地环境污染问题.5.解决能源问题地措施(1>提高能源地使用效率①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②科学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一是保证燃烧时有适当过量地空气,如鼓入空气、增大O2浓度等.二是保证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地接触面积,如将固体粉碎成粉末,使液体喷成雾状等.(2>开发新地能源开发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污染很小地新能源.深度思考1.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是被称作“人类拯救地球地最后一次机会”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地是(>①回收再利用废弃地塑料、金属、纸制品及玻璃等资源②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开发推广太阳能、水能、风能等能源,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地使用③使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地生活垃圾④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⑤研制开发新型燃料电池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A.①②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③④D.③④⑤答案A解读未经分类地生活垃圾使用填埋法处理地措施不仅污染环境,还造成资源浪费,③不正确.2.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右图所示,下列四组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地能源是(>A.煤炭、石油、沼气B.水能、生物能、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潮汐能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答案C1.判断正误,正确地划“√”,错误地划“×”(1>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沼气地利用、玉M制乙醇都涉及到生物质能地利用(×>(2009·浙江理综,7C> 解读太阳能热水器地使用不属于生物质能地利用.(2>石油、煤、天然气、可燃冰、植物油都属于化石燃料(×>(2009·浙江理综,7D> 解读植物油不属于化石燃料.(3>开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甲醇汽油,使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放(×>(2010·浙江理综,7B> 解读无磷洗涤剂与碳地排放不相关.(4>甲烷地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地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ΔH=-890.3kJ·mol-1(×>(2010·浙江理综,12A> 解读水地状态错误.(5>500℃、300MPa下,将0.5molN2和 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2(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错误!2NH3(g>ΔH=-38.6kJ·mol-1(×>(2010·浙江理综,12B> 解读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并不能完全转化.(6>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2018·浙江理综,7A> 解读化学变化遵循能量和质量守恒.(7>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地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kJ·mol-1、-3747kJ·mol-1和-3265kJ·mol-1,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地碳碳双键(√>(2018·浙江理综,12C> 解读由盖斯定律,根据环己烷和环己烯地燃烧热,则1mol环己烷失去2molH即1molH2燃烧地反应热之和为-3916kJ·mol-1+3747kJ·mol-1=-169kJ·mol-1;根据环己烷和苯地燃烧热,则1mol环己烷失去6molH即3molH2燃烧地反应热之和为-3916kJ·mol-1+3265kJ·mol-1=-651kJ·mol-1,若苯分子中存在独立地碳碳双键,则两处地反应热之比为1∶3;而显然二者地反应热之比不为1∶3,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地碳碳双键.(8>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ΔH=489.0kJ·mol-1CO(g>+错误!O2(g>===CO2(g>ΔH=-283.0 kJ·mol-1C(石墨>+O2(g>===CO2(g>ΔH=-393.5 kJ·mol-1则4Fe(s>+3O2(g>===2Fe2O3(s>ΔH=-1 641.0 kJ·mol-1(√>(2018·浙江理综,12D> 解读运用盖斯定律,将第三个反应×6-第一个反应×2-第二个反应×6,可得目标反应,则ΔH=-393.5kJ·mol-1×6-489.0kJ·mol-1×2-(-283.0kJ·mol-1>×6=-1641.0kJ·mol-1.(9>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制氢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地绿色化学方法(√>(2018·浙江理综,7A> 解读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氢气是清洁能源,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2.(2018·重庆理综,12>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地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地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molN—H键所需地能量(kJ>是(>A.194B.391C.516D.658答案B解读由题图可知ΔH3=-(ΔH2-ΔH1>=-[-2 752 kJ·mol-1-(-534 kJ·mol-1>]=+2218kJ·mol-1,断裂1molN—H键所需能量=(2218kJ-500kJ-154kJ>×错误!=391kJ.3.(2018·大纲全国卷,9>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 (ΔH >0>,②X―→C(Δ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地是(>答案D解读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地高低来分析、解决问题.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当反应物地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地总能量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当反应物地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地总能量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①地ΔH>0,为吸热反应,故可排除A项和C项.反应②地ΔH<0,为放热反应,B项错误,故选D.4.(2010·课标全国卷,11>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地ΔH=-12.1kJ·mol-1;HCl(aq>与NaOH(aq>反应地ΔH=-55.6kJ·mol-1.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地ΔH等于(>A.-67.7kJ·mol-1B.-43.5kJ·mol-1C.+43.5kJ·mol-1D.+67.7kJ·mol-1答案C解读根据题意可得如下热化学方程式:HCN(aq>+OH-(aq>===CN-(aq>+H2O(l>ΔH=-12.1kJ·mol-1,H+(aq>+OH-(aq>===H2O(l>ΔH=-55.6kJ·mol-1,依据盖斯定律得到:HCN(aq>===H+(aq>+CN-(aq>ΔH=(-12.1kJ·mol-1>-(-55.6kJ·mol-1>=+43.5kJ·mol-1.5.[2018·北京理综,26(1>]已知反应A:4HCl+O2错误!2Cl2+2H2O。
高考化学总复习课件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
(4)能电离出 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 NaHSO4;能电离出 O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 Mg(OH)Cl;盐的构成并不一定 仅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如铵盐。 (5)非金属元素可形成阳离子,如 NH+4 ;金属元素也可形成 阴离子,如 AlO-2 、MnO4-等。 (6)冰醋酸属于纯净物,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感悟高考] 1.题型:选择题 2.考向:对于物质性质与变化的考查,近几年高考题倾向 于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入点,考查化学知识。所以要求学 生要积累工业生产的常见名称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弄 明白它们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1.认识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表现 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 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2016·高考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 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解析:选 B。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是利用氯气与水反应生 成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发生了化学变化;硅胶作袋装食 品的干燥剂,是因为硅胶疏松多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是因为二氧 化硫可与某些有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 质;肥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钠,肥皂水作蚊虫叮咬 处的清洗剂是利用高级脂肪酸钠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使溶 液呈碱性的性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解析:选 C。A.火药爆炸时的化学反应为 2KNO3+S+ 3C=点==燃==K2S+N2↑+3CO2↑;B.粮食酿酒的过程是淀粉转 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经发酵转化为酒精,涉及的化学反应 有 (C6H10O5)n + nH2O ―酶―→ nC6H12O6 , C6H12O6 酒―化 ―→酶 2C2H5OH+2CO2↑;C.转轮排字不涉及化学反应;D.铁的 冶炼是将铁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高炉炼铁过程中涉及 的化学反应为 Fe2O3+3CO=高==温==2Fe+3CO2。
(教师)高中化学高考复习(第一讲).
高中化学学考复习(第一讲)一、物质的组成知识梳理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2.同素异形体(1)_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__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 变化。
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
深度思考1.下列元素①Na ②Mg ③Al ④Cu ⑤C ⑥Si ⑦O ⑧S ⑨N ⑩P ⑪Cl ⑫He 在自然界中,(1)只以化合态存在的是_①②③⑥⑩⑪_。
(2)只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⑫__。
(3)既以化合态存在又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④⑤⑦⑧⑨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明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⑦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①正确;②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4等可以再分;③正确;④正确;⑤错误,金刚石、石墨均是由C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⑥错误,如单质Fe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⑦错误,如N2和CO。
高三化学必修一章讲复习课件
归纳总结
1.钠与含—OH 物质的反应规律 当 Na 与含有—OH 的物质发生反应时,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 —OH 上氢原子的活泼性,即—OH 上氢原子电离的难易,越容易 电离的反应越剧烈。例如,将钠加入下列物质中:①水;②乙醇; ③醋酸,其反应的剧烈程度为:③>①>②。 2.钠跟酸反应时,应分两种情况来考虑 (1)若酸过量,则只考虑钠与酸的反应。 (2)若钠过量,则过量的钠还要与水反应,不论哪种情况,都是 钠先与酸反应。等量 Na、Mg、Al 投入一定量酸中,不存在 Na 过量的问题。
2.(2014 重庆南开中学模拟)一定量碳酸氢钠与过氧 化钠的混合物在密闭体系中充分加热后,排出气体, 测出固体残留物中有两种成分,则该固体组成中一定 含有( B ) B.NaOH、Na2CO3 D.Na2O2、NaOH A.NaHCO3、Na2CO3 C.Na2O2、Na2CO3
解析:碳酸氢钠充分加热,完全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所以固体残留物中 一定有 Na2CO3;Na2O2 与 CO2、H2O 的反应中,先与 CO2 反应生成 Na2CO3,然后与 H2O 反应生成 NaOH;如果 Na2O2 过量的话,还会有 Na2O2,若固体残留物中有两 种成分,则一定是 Na2CO3、NaOH。
3.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先考虑 Na 与水反应生成 NaOH,再考虑 NaOH 是否与盐发生复分 解反应。 (1)投入 NaCl 溶液中,只有 H2 放出。 2Na+2H2O 2NaOH+H2↑ (2)投入 NH4Cl 溶液中,有 H2 和 NH3 逸出。 (3)投入 FeCl3 溶液中,有 H2 放出和红褐色沉淀生成。 6Na+6H2O+2FeCl3 2Fe(OH)3↓+6NaCl+3H2↑。
高中_高三化学总复习 第一讲 氧化还原反应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化学总复习第一讲氧化复原反响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高三总复习第一讲氧化复原反响二. 重点、难点:1. 理解氧化剂和复原剂、氧化性和复原性等概念。
2. 掌握比拟氧化性、复原性强弱的一般方法。
3. 能判断氧化复原反响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 掌握配平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根本方法。
三. 具体内容:〔一〕概念及实质1. 概念:发生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响。
2. 实质:发生电子转移。
3. 判断:有化合价升降。
反响物化合价变化表现性质变化过程发生反响生成物氧化剂-↑e 复原剂降低升高氧化性复原性被复原被氧化复原反响氧化反响复原产物氧化产物〔二〕元素的化合价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构造决定了原子间是按一定数目相互化合,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叫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2. 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全为正值,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既有负值又有正值;3.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如:原子团的化合价:NO3-、SO42-、SO32-、HSO3-〔亚硫酸氢根〕、CO32-、HCO3-、ClO3-〔氯酸根〕、NH4+〔铵根〕、MnO4-〔高锰酸根〕、PO43-〔磷酸根〕。
中心元素的化合价:4. 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与在生成它们的反响中原子得、失电子数目及离子的电离子符号原子得、失电子数离子的电荷数元素的化合价Na+1〔失〕 1 +1Cl-1〔得〕 1 -1 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与在生成它们的反响中共用电子对的偏向、偏离的对数在数值上相等。
如HCl: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共用电子对偏离氢原子,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
,再计算C元素平均化合价。
5. 有机物中:H:+1、O:2〔三〕氧化复原反响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1. 双箭号从反响物指向生成物,箭号起止所指的均为同一种元素。
2. 线上标出得失电子的情况及价的升降、被氧化或被复原等内容。
高三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第1讲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 新人教版
第1讲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考纲要求] 1.知道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药品安全使用标识。
3.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考点一 常用化学仪器的识别与使用1.可加热的仪器(1)直接加热的仪器①试管a .给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蒸发皿:蒸发浓缩溶液时要用玻璃棒搅拌,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
③坩埚:用于灼烧固体,移动、使用时要用坩埚钳夹取。
(2)间接(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①烧杯:溶解固体时需用玻璃棒搅拌,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
②圆底烧瓶:使用时液体的体积为烧瓶容积的13~23。
③锥形瓶:a.滴定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2。
2.常用分离、提纯仪器3完成下列空白(1)仪器A的名称:量筒,用途: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精确度:0.1_mL。
特别提醒(1)无“0”刻度;(2)不可加热,不可作反应容器,不可用于溶液的稀释;(3)选取量筒的规则是“大而近”,例如量取5.6 mL NaOH溶液应选取10 mL量筒,而不能选50 mL量筒。
(2)仪器B的名称:容量瓶,用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仪器能长时间贮存溶液吗?不能。
(3)仪器C的名称:酸式滴定管。
①使用前需“查漏”;②“0”刻度在上方;③用于盛装酸性溶液或强氧化性液体(如KMnO4溶液),不可盛装碱性溶液;④精确度:0.01 mL。
(4)仪器D的名称:碱式滴定管。
用于盛装碱性溶液,不可盛装酸性和强氧化性液体(如KMnO4溶液)。
(5)仪器E的名称:托盘天平。
①称量前先调零点;②腐蚀性药品应放于烧杯内称量;③左盘放被称物,右盘放砝码,即左物右码;④精确度:0.1 g。
(6)仪器F的名称:温度计。
①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时: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接触容器内壁,如测定物质的溶解度、实验室中制乙烯及中和热的测定;②测蒸气的温度时,水银球应在液面以上;测馏分温度时,水银球应略低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讲
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一讲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既抽象有具体的科学学科,学习化学需要理论结合实践,不仅要掌握基本原理和概念,还需要进行实验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高中学习的一部分,高三化学知识点是学生们需要重点关注和掌握的内容。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高三化学知识的第一讲。
第一讲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化学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反应及化学方程、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离子及其特点等。
首先,让我们从化学的性质与变化开始,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化学反应的判断方法等。
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配平等技巧,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等相关知识。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化学计量是指通过化学方程式来确定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定量关系。
在化学计量中,我们需要掌握摩尔概念、摩尔质量、量之间的换算关系等。
化学计算则是利用化学计量和化学方程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反应物的用量、计算生成物的理论产量等。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重要的一类反应,这种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在高三化学中,我们需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通过电子的转移来确定元素的氧化态等。
此外,在高三化学知识点的第一讲中,我们还需要掌握常见离子及其特点。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根据带电性质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离子的名称、式子和性质等,如氢离子、氧离子、氯离子等。
总结一下,高三化学知识点的第一讲主要涉及化学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反应及化学方程、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离子及其特点等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验和实际应用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高三化学的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高三化学总复习 元素化合物部分 第一章 卤素(一)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化学总复习 元素化合物部分 第一章 卤素(一)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高三总复习 元素化合物部分 第一章 卤素(一)二. 教学要求:1. 掌握2Cl 的性质及制法;2. 了解HClO 的性质及用途;3. 掌握一种反应物过量的计算。
三. 知识分析:知识体系:⎪⎪⎪⎪⎪⎪⎪⎪⎪⎪⎪⎪⎩⎪⎪⎪⎪⎪⎪⎪⎪⎪⎪⎪⎪⎨⎧⎪⎪⎪⎪⎪⎩⎪⎪⎪⎪⎪⎨⎧⎩⎨⎧⎪⎪⎪⎪⎩⎪⎪⎪⎪⎨⎧⎪⎪⎪⎪⎩⎪⎪⎪⎪⎨⎧⎪⎪⎪⎩⎪⎪⎪⎨⎧+--+--于自然界中存在:均以化合态存在电解熔融氯化物电解食盐水;工业溶液吸收余氯处理:用试纸检验:湿润淀粉碘化钾等、干燥:浓排饱和食盐水收集:向上排空气法,—加热制气装置——液—装置:固浓盐酸、、、原理:强氧化剂实验室制法漂白粉、农药、氯仿等用途:消毒、制盐酸、、、、、、质⑤能氧化多种还原性物等、④与碱反应)与久置氯水成分的区别③与水反应(新制氯水等)、、②与非金属反应(等)、、(①与几乎所有金属反应化性:,溶于水气体,比空气重,有毒物性:黄绿色,刺激性性质氯气NaOH CaCl SO H ClO Ca KClO MnO KMnO Fe SO SO S I Br OH Ca NaOH S P H Fe Cu Na 2422324322)2])([)(]([222⎪⎪⎪⎪⎪⎪⎪⎪⎪⎪⎪⎪⎪⎪⎩⎪⎪⎪⎪⎪⎪⎪⎪⎪⎪⎪⎪⎪⎪⎨⎧⎪⎪⎪⎪⎪⎪⎩⎪⎪⎪⎪⎪⎪⎨⎧⎪⎪⎪⎪⎩⎪⎪⎪⎪⎨⎧⎪⎩⎪⎨⎧↓=+↑=-⎩⎨⎧⎪⎩⎪⎨⎧⎪⎪⎪⎪⎪⎪⎩⎪⎪⎪⎪⎪⎪⎨⎧⎪⎪⎪⎪⎪⎩⎪⎪⎪⎪⎪⎨⎧⎪⎩⎪⎨⎧↑+−−→−↑+−−→−--++---++AgCl Ag Cl Cl e Cl Cl H Fe SO H HCl Cl H HCl Cl Cl HCl NaHSO HCl SO Na SO H NaCl 离子性还原性与盐与碱性氧化物,与碱,属与指示剂,与较活泼金酸的通性气中冒白“雾”挥发性酸,浓盐酸在空盐酸不能氧化盐酸、溴水、),浓化性:具有还原性(弱于水(喷泉)形成盐酸体,比空气重,极易溶物性:无色、刺激性气性质)合成(不可混合点燃!与工业:用装置特点和原理)吸收:用水(注意吸收余白烟)纸(变红),浓氨水(检验:湿润蓝色石蕊试干燥:同收集:向上排空气法装置:同制(浓)(固)原理:实验室制法氯化氢微热加热234222224424222 ⎪⎪⎪⎪⎪⎪⎪⎪⎩⎪⎪⎪⎪⎪⎪⎪⎪⎨⎧⎪⎪⎪⎪⎪⎪⎪⎩⎪⎪⎪⎪⎪⎪⎪⎨⎧⎪⎩⎪⎨⎧↑+↑++↓=++↑∆++-222424222322222222%9.0Cl H NaOH O H NaCl AgCl Ag Cl SO Na HCl SO H NaCl CaCl MgCl NaCl FeCl CaCl ZnCl KCl MgCl NaCl 电解(浓)(固)性质:钠、盐酸、纯碱等)(制钠、氯气、氢氧化)、调味、化工原料用途:生理盐水(之故、粗盐潮解:含滤、蒸发精制:溶解、沉淀、过盐制备:海水晒盐制得粗井、盐矿存在:海水、盐湖、盐等、、、、、化物:自然界中有多种金属氯氯化物三. 重点、难点:1. 在复习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反应时应注意CuCl 2的颜色和烟、雾、气的区别。
化学高考总复习讲义
化学高考总复习讲义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元素的概念;掌握混合物,纯净物,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及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能力培养:通过对概念的比较和掌握,学会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而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概念的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想:通过对相近的概念的比较及物质的分类方法,培养严谨,准确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学会通过比较和概括,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掌握事物内在联系的思维方法.重点,难点相近概念的比较与判断.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引入】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高中化学总复习,首先从基本概念开始复习.【板书】一,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概念【提问】什么是原子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追问】为什么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否理解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回答: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的意思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变成新的分子,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而不能变成新的原子.要变成新的原子,只有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才能实现.不能理解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因为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等微粒构成的.【评价】回答很好,对概念的理解一定要准确.【提问】什么是分子思考并回答: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也就是说,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离子晶体,原子晶体或金属晶体不是由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由构成晶体的基本微粒,如离子或原子决定. 【追问】是否可理解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回答:不能,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状态,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这是由构成物质的分子的聚集状态不同所决定的,所以分子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当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则构成物质的分子转变为新物质的分子.【提问】什么是离子什么是简单离子思考并回答: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它既包括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简单离子如钠离子(Na+),氯离子(Cl-)等,也包括一些较复杂的离子,如氢氧根离子(OH-)和硫酸根离子(SO42-)等带电的原子团.【提问】什么是元素思考并回答: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追问】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吗分析: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Na+和NH4+的质子数都是11,但它们不是同一种元素;又如CH4和NH3,H2O,HF等分子的质子数都为10,但它们也并非同一种元素.【提问】请比较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学生分析和回答后小结.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1.元素是宏观的概念,原子是微观的概念.例如:我们可以指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但不能说水分子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2.元素只有种类,没有数量的概念.原子既有微粒的种类又有微粒个数的概念.我们不能说水是由几个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我们可以指出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也就是说,既可以指出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又可以指出构成分子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小结】对概念理解一定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要注意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既不能扩大也不能缩小.例如对元素概念的理解要准确."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中的原子包括原子和它所形成的简单离子,如: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同属于钠元素,因为元素在自然界中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存在状态.但又不能将概念的外延扩大,若将质子数相同的原子理解为质子数相同的微粒,显然是错误的.【板书】二,物质的分类【提问】请对学过的无机物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进行简单分类,并列出分类表.选出一些学生的分类表进行展示和评价.展示分类表:【评价】上述分类方法基本正确,但单质有时可分成三类,即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这是从化学性质上分类,因为稀有气体在化学性质上和非金属是不同的.而氧化物还可再细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钠等)和不成盐氧化物(既不能和酸也不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O,CO等). 【组织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C.酸酐都是酸性氧化物D.酸性氧化物都不能跟酸反应肯定学生的正确回答后,强调:除了要注意物质的普遍性质外,还要注意一些物质的特殊性质.如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与一般的酸不反应,但它能与氢氟酸反应.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如水,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氧化物就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所以A 不正确.酸性氧化物也称为酸酐,但多数有机酸的酸酐却不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的结构简式为: ,是两分子乙酸脱一分子水的产物,它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所以C不正确.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能和酸反应,但二氧化硅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气体和水:SiO2+4HF=SiF4↑+2H2OD选项也不正确.只有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的说法是正确的,正确答案为B.【组织讨论】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破坏问题的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层可滤除大量的紫外光,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有关化学反应为:Cl+O3→ClO+O2ClO+O→Cl+O2总反应:2O3→3O2①在上述反应中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中间产物D.催化剂②在叙述中O3和O2是[ ]A.同分异构体B.氧的同位素C.同系物D.氧的同素异形体【分析】这是1996年的高考题,它结合环境保护和环境化学研究新成果,题的出法比较新颖,有一定的迷惑性. 【提问】本题考查哪些概念请先分析第一个问题如何回答.讨论.回答:考查有关催化剂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分析:由题中所给的有关的化学反应可知,在上述反应中,氯原子所起的作用是促进臭氧分子转化成氧气分子,而它本身在反应前后并未发生变化.根据催化剂的概念: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物质为催化剂.由此可知Cl的作用是起催化作用,所以Cl为催化剂,在第一问中,D 选项为正确答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追问】Cl为什么不是中间产物回答:因为氯是氟利昂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的产物,在臭氧分解之前,氯已经存在,所以不是臭氧分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促进臭氧分解的催化剂.【提问】本题的第二个问题是考查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是在和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位素,四个带有"同"字的概念的比较中做出判断,找出正确答案.这就要求对四个概念的区别有清楚的认识.下面请比较这四个不同的概念,并指出其范围,指出正确答案.展示所列的表并回答:(所列表见下表)第二问则可由以上四个概念的比较知道,氧气和臭氧之间是互为同素异形体,D为正确答案.【板书】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叙述】物质的变化有多种形式,我们重点要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区别.【提问】指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化学变化的实质.回答: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化分"与"化合".一些原子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间再通过离子键构成新的物质.有些原子可通过共用电子重新结合成新物质的分子.【组织讨论】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氯化钠溶液导电B.胆矾受热生成白色粉末C.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硫酸镁有沉淀生成D.煤干馏生成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思考并回答: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同时发生电解反应,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属于化学变化;胆矾受热分解生成水和无水硫酸铜,属于化学变化;煤干馏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新的物质,也是化学变化.氢氧化铁胶体加入电解质硫酸镁,胶体凝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正确答案为C.【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基本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它是从大量的化学现象,实验和事实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在复习基本概念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注意概念的准确性,掌握其内涵和外延,掌握它的适用范围.(2)注意通过比较,掌握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形成概念的体系.(3)注意将基本概念的复习与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的复习结合起来.精选题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D,T,H+是氢元素四种不同微粒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C.35Cl和37Cl互为同位素D.氢气和重氢气互为同位素3.下列各组物质间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C60,金刚石,石墨B.氧气和臭氧C.氢气和重氢气D.水和重水4.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的观点看,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只有③B.①,③C.②,③D.①,②,③5.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纯净物的是[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只由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C.只由一种分子组成的物质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跟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6.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有固定数值的是[ ]A.盐酸B.明矾C.石蜡D.溶有少量甲醛的乙酸乙酯7.下列说法: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②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③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④任何元素的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⑤具有相同质量的原子,其化学性质基本相同;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⑦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全都正确B.全都错误C.只有①,⑤,⑦正确D.除⑦外都正确8.某元素的氢氧化物的式量是a,相同价态该元素的硫酸盐的式量是b,该元素的这种化合价的数值是[ ]A.(b-a)/31B.(b-2a)/62C.(a-b)/31D.(b+2a)/629.某单质X能从某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推断下列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B.X是金属时,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C.X是金属时,Y也是金属;X是非金属时,Y也是非金属D.X,Y都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B.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C.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D.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含有m个质子和n个中子,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原子量二,非选择题11.有一种不溶于水的金属氧化物,如要判别它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还是两性氧化物,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12.非金属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组成为HnROn+2,该酸的分子量是M,R的原子量是______,该酸中R的化合价是______,在R的气态氢化物中R的化合价是______,该氢化物的组成可表示为______.13.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强下,4体积的某气态化合物完全分解后产生1体积磷蒸气和6体积的氢气,由此可推断该气态化合物的分子式为______,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答案一,选择题1.A,D2.A,C3.A,B4.D5.C6.B,D7.B8.A,B9.B 10.D二,非选择题11.取2份该金属氧化物少量,各放入1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硝酸,烧碱溶液(可适当加热),只溶于稀硝酸的是碱性氧化物,只溶于烧碱溶液的是酸性氧化物,既溶于稀硝酸又溶于烧碱溶液的是两性氧化物.12.M-17n-32;n+4;n-4;RH4n13.PH3;4PH3=P4+6H2提示:3.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原因是:(1)晶体中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2)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如氧气和臭氧.由同位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不互为同素异形体.6.纯净物中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是一定的,但最简式相同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其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也是一定的.7.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由该元素各同位素原子量与原子百分组成求出的平均值,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是该元素某同位素的原子量;④氢原子是唯一没有中子的原子;⑦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可能是两种同素异形体混合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8.元素的化合价可有奇数和偶数.若化合价为奇数,其硫酸盐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2(SO4)x;若化合价为偶数,其硫酸盐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SO4)x/2.9.B.锌和硫酸氢钠溶液反应时,可生成硫酸锌和氢气10.D.选项中只能确定该元素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2.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离子方程式的概念,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掌握离子共存的判断方法.掌握电解质在溶液中反应的微观实质.能力培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相近和易混淆的概念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在对比中找出其本质区别和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科学思想: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树立物质转化过程中质量,得失电子,电荷等守恒的定量意识.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对科学概念准确理解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比较和辨析,分析和综合逻辑方法.重点,难点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一,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提问】什么叫离子反应学生活动回答: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离子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追问】离子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就是离子方程式.【指导练习】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1)稀硫酸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2)硫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3)稀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4)铜与浓硝酸反应.(5)MnO2与浓盐酸反应.(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练习:(1)H2SO4+BaCl2→BaSO4↓+2HCl(2)Na2SO4+Ba(OH)2→BaSO4↓+2NaOH(3)H2SO4+Ba(OH)2→BaSO4↓+2H2O(4)Cu+4HNO3(浓)→Cu(NO3)2+2NO2↑+2H2O(5)MnO2+4HCl(浓) MnCl2+Cl2↑+2H2OMnO2+4H++2Cl-(浓) Mn2++Cl2↑+2H2O(6)2Na2O2+2H2O→4NaOH+O2↑2Na2O2+2H2O→4Na++4OH-+O2↑【评价】学生在书写(3)的离子方程式时H2O不能删去.在书写(6)的离子方程式时,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可以拆为离子形式,即使方程式左右两边没有可删去的离子,也可写为离子方程式.教师活动【讨论】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练习,比较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回答积极思考,归纳如下: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区别:【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练习,归纳出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步骤是什么归纳:(1)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把可溶性强电解质拆写成离子符号,把弱电解质,难溶物,气体,单质和氧化物仍写为分子式或化学式.(3)删去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4)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评价】同学们归纳的非常好,我们可以总结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领是:只把可溶性强电解质用离子符号表示,其余均用化学式表示.【提问】可溶性强电解质包括哪些物质回答:包括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指导练习】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写为离子方程式,能写的请写出.(1)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2)在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少量的CO2.(3)在Ca(NO3)2的浓溶液中加入较浓的Na2SO4溶液.(4)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铵与固体熟石灰反应制备氨气.(5)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氯化氢气体.(6)AlCl3溶于水.练习:(1)FeS+2H+→Fe2++H2S↑(2)Ca2++2OH-+CO2→CaCO3↓+H2O(3)Ca2++SO42-→CaSO4↓(4)和(5)一般不用离子方程式表示.(6)Al3++3H2O Al(OH)3↓+3H+【讨论】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练习,总结书写离子方程式还应注意哪些问题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如下:(1)化合物电离出的阴,阳离子的个数比要正确.(2)微溶物(如:Ca(OH)2,CaSO4,Ag2SO4,MgCO3等)以澄清或饱和溶液的形式作为反应物时,可拆为离子形式,生成物中微溶物一般不拆为离子形式.(3)固体与固体之间,固体与浓硫酸之间的反应一般不写为离子方程式.(4)浓硫酸一般不写为离子形式,而浓硝酸,浓盐酸写为离子形式.(5)盐类的水解一般不完全,是可逆的,其离子方程式一般用可逆号.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固体与固体之间的反应一般不写为离子方程式为什么浓硫酸不写为离子形式,而浓硝酸,浓盐酸写为离子形式(提示学生从离子方程式的适用范围来解释.)学生活动回答:离子方程式只能适用于在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因此固体与固体间的反应一般不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为98%,水的含量很少,硫酸基本上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在离子方程式中浓硫酸应写成化学式.而浓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为69%,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为36%,其溶液中溶质几乎全部以离子形式存在,所以在离子方程式中浓盐酸,浓硝酸可以写为离子形式.【总结】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还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同时它只表示发生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在书写各类离子方程式时,一定要注意哪些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哪些物质写成化学式,还要注意守恒的定量意识(如:质量,得失电子,电荷等守恒).【过渡】如何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呢【指导练习】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溴化亚铁与足量氯气反应:2Fe2++2Br-+2Cl2→2Fe3++Br2+4Cl-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MnO2+4H++2Cl Mn2++Cl2↑+2H2OC.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SO32-+2H+→H2O+SO2↑D.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2H++S2-→H2S↑学生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1.选项A的离子方程式不符合原化学方程式.选项D中FeS为难溶于水的物质,不能写为离子形式.答案为:B,C.2.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钙溶液跟盐酸反应:Ca(HCO3)2+2H+→Ca2++2H2O+2CO2↑B.碘化钾溶液跟适量溴水反应:2I-+Br2→I2+2Br-C.将金属钠放入水中:Na+2H2O→Na++2OH-+H2↑D.将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中:2Fe2++C12→2Fe3++2Cl-2.选项A中的Ca(HCO3)2为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应写为离子形式.选项C中电荷不守恒.注意题目要求选"不正确的",故答案为:A,C.通过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方法.归纳: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方法:(1)检查反应能否发生.(2)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3)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4)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5)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过渡】对于涉及到定量与半定量的反应,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量的关系以及是否与原化学方程式相符合等问题.正确结论:【指导练习】1.写出FeBr2与:①少量Cl2;②足量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向硫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中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3.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以物质的量比为1.5:1在溶液中进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写出硫酸铝与氢氧化钡以物质的量比为1:4在溶液中进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①2Fe2+Cl2=2Fe3++2Cl-②2Fe2++4Br-+3C12=2Fe3++2Br2+6Cl-2.2H++SO42-+Ba2++2OH-=BaSO4↓+2H2O或:2HSO4-+Ba2++2OH-=BaS4↓+2H2O+SO42-SO42-+Ba2+=BaSO4↓3.3CO2+Ca2++4OH-=CaCO3↓+2HCO3-+H2O4.2Al3++3SO42-+3Ba++8OH-=2AlO2-+3BaSO4↓+4H2O【提问】对于涉及到定量与半定量的反应,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讨论得出:首先根据反应物间量的关系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拆为离子方程式.二,离子共存问题【提问】离子大量共存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样的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回答:离子之间不反应,就可以大量共存.只要离子间发生反应,就不能大量共存.【指导练习】1.下列各组离子在pH=1和pH=13的条件下,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A.Al3+ Mg2+ Cl- SO42-B.K+ Na+ Cl- HCO3-C.Fe2+ K+ NO3- SO42-D.K+ Ba2+ NO3- Cl-分析:1.题目要求各组离子在pH=1和pH=13的条件下都能共存,即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都能大量共存.选项A在碱性条件不可共存,选项B中HCO3-与酸,碱反应,选项C在酸性条件下Fe2+,NO3-,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共存,在碱性条件下Fe2+与OH-不共存,答案为D.教师活动2.下列各溶液中的离子,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 HCO3- K+ OH-B.Fe3+ SCN- H4+ Cl-C.Na+ H+ SO42- S2O32-D.AlO2- OH- Na+ NH4+2.选项A因HCO3-,OH-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共存,选项B因Fe3+,SCN-发生络合反应而不能共存,选项C 因H+,S2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SO2而不能共存,选项D因AlO2-,NH4+完全水解,OH-,NH4+复分解而不能共存.答案为:C3.某无色溶液中加入铝粉产生氢气,则下列离子组合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K+ NH4+ Cl- NO3-B.K+ Na+ Cl- HCO3-C.K+ NH4+ Cl- SO42-D.K+ CO32- Cl- SO32-3.题目要求溶液中加入铝粉产生氢气,说明此溶液可能为酸性或碱性.选项A在酸性时因有NO3-而不会产生氢气,选项B中HCO3-在酸性和碱性时都不共存,选项C在酸性时可共存,选项D在碱性时可共存.答案为:C,D 【提问】请同学们通过以上练习,总结一下离子之间发生哪些反应时,就不可以大量共存讨论并归纳总结.有下列反应的离子之间,都不能大量共存:(1)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即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物质).(2)能生成微溶物的离子之间(如:Ca2+和SO42-;Ag+和SO42-).(3)能完全水解的离子之间,如多元弱酸和弱碱盐的阴,阳离子(如:Al3+,Fe3+与CO32-,HCO3-,AlO2-,ClO-,S2-等).(4)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2+,H+,NO3-;S2-,ClO-;S2-,Fe3+等).(5)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Fe3+和SCN-).【小结】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除了注意离子之间的反应外,还应该注意:(1)题目中有没有说明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H+或OH-.(2)题目中有没有说明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本课小结】小结本课的重点内容:(1)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领(3)判断离子方程式正确与否的方法.(4)离子共存问题.精选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H+ Na+ S2- Cl-B.OH- ClO- SO42- S2-C.H+ MnO4- Cl- K+D.K+ NO3- Cl- Fe2+2.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Ca2++2ClO-+H2O+CO2=CaCO3↓+2HClO。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知识点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
对点练通
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0-9~10-7 m之 间 B.胶体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所以可以用于净水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不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实例 属类
__C__O_2___、SO3等 大多数___非__金__属____氧化物
____C_a_O____、Fe2O3等 大多数__金__属____氧化物
知识点一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2)氧化物的交叉分类
自主梳理
知识点一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自主梳理
(1)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是酸性氧化物,但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_N__O_、__C__O__ 不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__M_n__2O__7_是酸性氧 化物,但却是金属氧化物。 (2) 碱 性 氧 化 物 一 定 是 金 属 氧 化 物 , 但 金 属 氧 化 物 不 一 定 是 碱 性 氧 化 物 , 如 __M__n_2_O_7___、___A__l2_O_3___、__F_e_3_O_4__、__N_a_2_O__2 _等。
对点练通
2.(2023·黄冈期中)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还原剂顺序排列
的是( A )
化合物
A
甲烷
B
生石灰
C
烧碱
D
稀豆浆
单质 氧气 臭氧 氮气 铜
混合物 98%的硫酸
胆矾 冰水混合物
盐酸
还原剂 锌 氢气 氮气
浓硫酸
知识点一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讲氧化还原基础知识(课件)(2)
第1讲 氧化还原基础知识
一、元素的化合价规律
1.化合价的本质: 不同种原子之间构成化合物时,各原子得失电子(离子化 合物)或使电子对偏移(共价化合物)的数目称为化合价, 化合物中,化合价总代数和应为0
【离子】离子中个元素的代数和为离子所带的电荷量(有正有负)
2.化合价的基本规律 (1)原子失去电子(负的玩意儿少了)或共用电子对远离(负的玩意儿不靠着), 显正价,反之得到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就显负价。
(3)两剂两产物
氧化剂:得电子的反应物,反应后变为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电子的反应物,反应后变为氧化产物 【一串规律】 还原剂,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则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 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则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Hale Waihona Puke 例1、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方法:观察反应前后的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性氧(O2-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氧发生氧化反应
C√.Na2SeO3 在反应中作还原剂
+1+4-2
B.Na2SeO3
具有氧化性 被氧化,作还原剂
D.活性氧化合价升高
氧化剂,被还原,得到还原产物,则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2.歧化反应和归中反应 (1)歧化反应:反应中,同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有升有降 例、
硼氢化钠
负价氢化合物
+4 -1
类比
负价氢化合物
次磷酸根整体-3
+1 +1 -2
氰酸根整体-1
+1 +2 -3
整体-1
+1-2 +4-3
次磷酸
标酸的化合价,可以令其“完全电离”, 寻找酸根离子整体的化合价
高考化学复习讲义(上)
【1】 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重点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化学用语、化学计量、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等几个部分。
【2】 化学基本理论与概念是高中化学的基础,是解决化学问题、运用化学思维的基本工具与手段。
除此之外,在高考中,对于阿伏加德罗常数、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电解质等概念的辨析、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胶体的制备与性质等内容也是经常直接考查的部分。
而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相关的元素推断,则是高考的必考点。
【3】 复习本部分知识时,除对基本知识扎实记忆外还应注意对于基本概念要辨析清楚,包括“四同”、电解质、阿伏伽德罗常数等;对于化学计量,要注意结合后面的知识掌握化学计量的相互转换,同时注意单位的转换;另外,训练逻辑思维和化学推理能力,以应对元素推断的基本要求。
一、物质的组成质子中子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构成分子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单质纯净物混合物物质元素化合态游离态直接构成直接构成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微观构成宏观组成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具有相同质子数与中子数的一类原子二、物质的变化高考点拨第1讲知识点睛1.1 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基本理论 与概念三、物质的分类【重点突破】1.胶体的性质与制备。
(1)性质:微粒半径1~100 nm;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现象;(凝聚)介稳性;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
(2)制备:Fe(OH)3胶体的制备。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对于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无论是否导电都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同样对于混合物来说,也没有办法分类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2)电解质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会生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会导电,例如NaCl在固体状态下不能导电。
(3)电解质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BaSO4、AgCl等盐虽然难溶,但溶于水的部分发生电离,而且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4)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攻略 第一部分专题一第1讲基本概念课件(广东专用)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82022/1/18
•
栏目 导引
【解析】 A项,主族元素不完全属于短周期元 素,二者应是交叉关系;B项,氢氧化铁可以存 在于胶体之中,也可以存在于悬浊液中,二者 间应属交叉关系;D项,氧化还原反应有的是放 热反应,有的是吸热反应。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82022/1/182022/1/181/18/2022
【解析】 A 项,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为:
,B 项,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CH2===CH2。C 项,CO2 的电子式为
。
【答案】 D 【易误警示】 化学用语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工 具,我们不仅要作出正确选择,而且在答题时 要注意规范使用,避免“马虎”。如苯环 写 成 ;错别字如苯、羧基、碳元素、坩埚等 写成笨、梭基、炭元素、坩埚等。
,
故不正确;D 项,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应
为:
,故不正确。
知能优化训练
专题针对训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合物
冰水混合物
2.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
二、化学用语
1.物质的表示方法——化学式的使用
(1)最简式——即实验式,只表示组成物质的元 素的原子个数比,不能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 最简式中涉及的原子个数互为质数,如乙烷的 最简式为CH3。 (2)分子式——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分子式中 各原子数不一定互为质数,如H2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元素含量:
地壳中前五位元素的质量分数,O﹥Si ﹥ Al ﹥ Fe ﹥ Ca
3、元素存在的状态:
①游离态:只存在单质中,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在室温下:以气态存在的单质共11种, N2、O2、H2、F2、 Cl2、He、Ne、Ar、Kr、Xe、Rn 以液态存在的二种, Br2、Hg(金属) ②化合态:只存在化合物中,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化合物的其他分类
共价化合物 按结构 离子化合物 化 合 物 一定含有离子键; 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电解质 酸、碱、大多数盐和金属氧化物 按电离 与 否
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自身发生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无机化合物
按含碳 与 否
有机化合物
1、定义:
(一)元素
(1)元素 (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 (2)核素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3)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不同 原子之间的互称) 自然界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C、H、O、Cl) 天然存在的元素里,各种同位素所占原子个数比(丰度) 为一定值。 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乘以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之和。 M=M1· a1%+M2· a2%+......+Mn· an% 辨析:四“同”的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一、物质的组成
二、物质的分类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一、物质的组成
宏观角度
由元素组成 分子
物 质
微观角度
由微粒
原子 构成 离子
例:二氧化碳由 构成,由 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 构成。 A、碳元素、氧元素 B、二氧化碳分子 C、碳原子、氧原子
固态,离子化合物,H为-1价,如NaH、 固态氢化物 KH、CaH 等; 2 不能和酸或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 不成盐氧化物 物,如:CO、NO等;
化 合 物
氧 化 物
酸性氧化物 成 盐 氧化物 其他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酸 碱 盐
如:过氧化物Na2O2、特殊氧化物Fe3O4 ; 注:⑪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也 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⑫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 酸酐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HMnO4对应酸酐Mn2O7 就是金属氧化物。 ⑬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 金属氧化物;碱不一定都有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如氨水。
下列这些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子构成的是 ①铁 ⑨镁条 ②五氧化二磷 ⑩氮气 ③氢气 ④白磷 ⑧氩气 ⑤水 ⑥氯化钾 ⑦二氧化硫Fra bibliotek,由原
分子构成:②③④⑤⑦⑩
由原子构成:①⑧⑨
四“同”的比较
同位素 相同点 同素异形体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质子数 中子数 原子
不同 近相同
H、D、T
元素 组成和结构 单质
三、物质的分类
金属单质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物质 分散系 混合物 溶液 浊液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胶体
其他 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熔沸点
单质
黑色金属 Fe、Cr、Mn 冶金分类 有色金属除铁、铬、锰以外的其它金属 轻金属(密度小(0.53~ 4.5g/cm3) 如钠、镁、铝) 密度分类 重金属一般密度在4.5g/cm3以
一般氧化还原反应 有机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中氧化还原 非氧化还原反应
按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分子反应)
②在水溶液进行的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一般都是离子反应。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按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H>0) 放热反应(△H<0)
质量守恒(对所有化学反应) 2.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 电荷守恒(对离子反应) 得失电子守恒(对氧化还原反 应反应) 速率问题(对所有化学反应)
不同 相似 红磷、白磷
结构相似 分子组成 有机物
不同 相似 烷烃
分子式 分子结构 有机物
不同 相似 / 不同 C 2H 4O2
反回
不同点 对象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实例
3.离子和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1)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阳离子:Na+、NH4+、 [Ag(NH3)2]+, 阴离子:Cl-、SO42(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离子晶体)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 物,如:CO2、SO2、Mn2O7;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 物,如:k2O、MgO、CaO 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 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
酸
按含氧 与 否 无氧酸 含氧酸 一元酸 按电离 H+ 数 酸 按电离 程 度 按酸根 氧化性 按沸点 二元酸 多元酸 强酸 弱酸 HCl、HBr、HF H2SO4、HNO3、HClO4 HCl、HNO3、CH3COOH H2SO4、H2SO3 H3PO4 HCl、HNO3、H2SO4 HF、CH3COOH、H2CO3、H2SiO3 HNO3、H2SO4(浓)、HClO
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一)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 度、导电性、导热性、比热容……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金属腐蚀、干馏、裂化、重整、变 性、老化、硫化、炭化、油脂硬化、硬水软化、水 泥硬化、结晶、风化、同素异形体间的互变 ……
微观组成——原子、分子、离子:
1.原子和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属原子晶体) : 金刚石、晶体硅、SiO2、SiC、石墨(混合型晶体) ②稀有气体(分子晶体) 金属单质(应由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 (属金属晶体) (3)原子团 ①概念: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原子集团,在许多化学 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
高三化学总复习
第一专题 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 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 的概念。
(1)分子的定义: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能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
③酸酐(除SiO2) :SO2、SO3、CO2、P2O5、N2O5、Cl2O7 等 ④酸类:HClO、H2SO3、H2SO4、HClO4、H3PO4、H2SiO3、H2CO3等 ⑤有机物: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 等 ⑥其他:N2O、N2O4、CO、H2O2、NO、AlCl3(Al2Cl6) 等
例.H、D、T、H+可以用来表示 (D)
A.四种不同元素
B.化学性质不同的氢原子
D.氢元素的四种不同微粒
C.氢元素的四种同位素
H(氕)、D(氘)、T(氚)是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
(二)分子、离子、原子比较
(一)如何区分元素和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概念的范畴不同 元素——宏观概念, 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微粒——微观概念, 既论种类又论个数 2.决定种类的因素不同 元素——由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 (如16 8O、17 8O、18 8O 为同一种元素) 原子——由质子数和中子数两者共同决定 [如1 1H、 2 1H(D) 、 3 H(T) 为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1 分子——由原子的种类、个数及结合方式共同决定(如O2、 O3,H2O、H2O2,CH3COOH、HCOOCH3均为 不同分子) 离子——由它的组成、结构及电荷数共同决定(如MnO4-, MnO42-为不同离子)
(三)化学变化中的有关问题
按反应的基本类型
注意:
①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单质出现的
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它则要看反 置换反应 应前后化合价是否发生升降。
无 机 化 学 反 应 分 类
按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上 如铁、铜、镍、锡、铅)
金属
单 质
非金属
含量分类
常见金属 Fe、Al、Cu
稀有金属 Zr 、Nb 、Mo 由分子构成:H2、Cl2、P4、O3 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晶体硅 均为单原子分子
稀有气体单质
化合物
氢 化 物 气态氢化物
一般为气态,共价化合物,H为+1价,非 金属显最低价;如HCl、H2S、NH3等
(二)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变化 微观 本质 无化学键的断裂、形成 化学变化 有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 有新物质生成
宏观 表现
无新物质生成
伴随 大小、形态、状态改变 发光、发热、放气、沉淀、变色等 现象 区 “三态”变化、蒸馏 、 分解、化合、复分解、置换,氧化还原, 别 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水解,风化 分馏、盐析、渗析、 (结晶水合物或岩石) 、催化、歧化、钝化、 吸附、金属导电、焰 炭化、皂化、酯化、裂化、硝化、磺化、 具体 色反应、(溶解、潮 氢化、硬化、硫化(橡胶) 、老化 、 同素 实例 解),胶体凝聚、电 异形体转化、干馏(木材或煤) ,自燃,脱 泳、布朗运动、丁达 尔现象,结晶、萃取、 水,取代、加成、消去、聚合,热碱液去 油污等。 汽油去油污等。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 取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存在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