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探讨
新形势下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果, 但是 , 从整体上来看 , 普通 高校体育课程的教 学改革仍然存在 着一些 问题 , 需要我们 引起重视.
关键词 :体 育课程 ; 教学改革; 理论教 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 0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3 — 2 6 0 X( 2 0 1 3 ) 0 2 — 0 1 7 7 — 0 3
1 普通 高校 体 育课 程教 学改 革 的现状
竞技性运动项 目仍 占有主要地位 , 在技术要求上也
过于严格 , 实用性不太 突出, 削弱 了大学生对体育 课程 的兴趣. 另外 , 体育课程 的教学 内容也与大学 生本身所学的专业性联系不紧密 , 缺少对其将来要 从事 的工作易出现的职业病的相关 内容的介绍 , 更
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 这就要求我们在普通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中要充分重视人所发挥的
— —
1 7 7 — —
作用 , 不仅要重视体育教师多发挥 的作用 , 还应该
为中心有利于文化素养的导人. 文化素养是素质教 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对于体育课程教学来说 ,
重视学生 的主体地位. 只有这样 , 才能够使教师在
第2 9卷 第 2 期(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有助 于学 生对运 动技 术 的理 解和 掌握 , 又 有助 于 学
其次 ,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思想有利于体育课程教学 内容的创新. 科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体育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作为培养体育教育人才的重要环节,其改革和完善对于提升体育教育质量、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识别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体育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
本文首先对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内涵进行界定,明确其构成要素和功能定位。
随后,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梳理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历史演变,总结现行课程体系的特点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国际上先进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提炼其成功经验,为我国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本文的核心部分是对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增加跨学科课程,提升教师素质,以及建立动态的课程更新机制。
每一项建议都基于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旨在解决当前课程体系中的实际问题,推动体育教育专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对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路径和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已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众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
从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体育教育领域的不断拓展,传统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必须对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以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在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改革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新形势下,普通高校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也是如此,但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两个方向着手进行改革。
关键词:体育教学理论实践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157-01体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鉴于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近几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进行着新的探索,力图通过改革来时体育课程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从整体上看,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1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受旧有教学体制的影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比较注重技术能力的教学,导致学生体育意识单薄,体育知识缺乏,没有引起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足够兴趣,使得体育课程成为了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重新得到了重视,在国家教育部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开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培养其终身体育观念。
但是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来看,仍然是以技能教育模式为主流。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
目前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的课程改革并没有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即没有明确提出体育课程改革要达到怎样的一个目的,这样一来,使得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即使进行教学改革也缺乏系统连贯的思路,从而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出现了盲目性。
第二,体育教材内容狭窄。
目前,一些体育教材的内容仍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理论部分覆盖面较为狭窄和简单。
第三,师资力量薄弱。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必然会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更新,现代教学手段的引进,教学过程的优化等内容,但是目前很多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很难适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从而制约了体育教育课程的深入发展。
培育生命价值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培育 生 命 价 值 的高 校 公共 体 育课 程 教 学 模 式 探 讨
邬 燕红 季建成 王红英。 , ,
(. 1 中国计量学院 体育军训部 , 浙江 杭州 30 1 ;. 10 8 2 上海体育学院 , 海 2 0 3 ) 上 0 4 8
摘要 : 文章以“ 生命教 育学” 理念作 为高校公 共体 育课 程 教学 改革 目标 , 生命 安全教 育 、 将 生命健 康教 育和 生命运动
W U n h n J in c e g , ANG n - i g Ya - o g , IJa —h n W Ho g yn 。
( .Chn l n n tt t ,Ha g h 0 8,Ch n ;2 1 iaii g I siu e a n z ou31 01 i a .Sh n h iIs i eo a g a n tt fPE, a h i 0 4 8,Chia) ut Sh ng a 0 3 2 n
A src : a e n t eie lg f i e a o y t eo jci f olg E t c ig rf r i t o ieles ft b t tB sd o oo y o f p d g g , h be t eo l eP a hn eom c mbn f aey a h d le v c e e sO i
体育的本质就是“ 的 自然化” 人 即身 体强壮 , 有生命 力 具 是人 的生命 发展的 自然 的追 求 , 在这个追 求过 程 中 , 的生 人 命 自我保 护是基 础 。当代 中国教育 学研究 领域 中著 名学 者 叶澜 教授 提出 ,教 育除了鲜明的社 会性之外 , “ 还有鲜 明 的生 命性 。人 的生命 是教 育的基 石 , 命是 教育学 思考 的原 点 。 生 在一定 意义上 , 教育是直面人 的生命 、 通过人 的生命 、 了人 为 的生命质量 的提高 而进行 的社会活动 , 以人为本 的社会 中 是 最体 现生命关怀 的一种 事业 。 叶澜教 授 的观点揭 示 出教 育 ” 的本质——生命性 。以此 教 育 原理 为 基 础 , 合 体 育 的本 结 质, 我们 提出 , 高校公共 体育 课程 的“ 生命 教育 学” 念 。即 理 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应直 面大学生 的生命 体 , 以提升大 学生 的 生命 品质作为公共 体育课程 教学改革 的 目标 , 围绕保 护大学 生生命安全 、 增进大学 生 机体健康 , 提升大学 生 身体 素质这 些 中心议题 , 设计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 系、 课程 实施模式 , 将 生命安全教育 、 生命健 康 教育 和生 命运 动教育 结合 在一 起 , 改变 以往公共体育课 程改 革不 彻底 、 从一 个极端 ( 以竞技 即 体育 为主 , 忽略生命安全教育 、 健康教育 的状况 ) 向另一 个 走 极端 ( 以游戏 和健 康为主 , 忽略生命安 全教育 、 动技 能的提 运 升状况) 的情 况 , 从整 体上 提升高等 院校 公共 体育课 程 的质 量和价值 , 大学公共 体育课程教学焕 发出生命 活力 。 让
用多元智能理论探讨我国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我国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陈 怀 玉
( 江苏昆山 电视 大学 , 江苏 昆山 2 3 ) 1 1 5 6
摘 要 :美 国哈 佛大 学心理 学家加德 纳的多元智 能理 论是一种 全新 的有关人 类智 能结构 的理论 ,其评价 观对新一 轮大 学 公 共体 育文 借鉴并运 用 多元智 能理论 于大 学公共体 育教 学评价 改革 ,对 于 重新建 构 高校体 育教 学评价体 系,更好地 实施 《 导纲要 >具有重要 的借 鉴意义和参考价 值 。 指
评 价 。加 德纳在 《 多元智 能》一 书 中指 出 : “ 估应该成 评
以外 ,还有视觉 / 间智 能、音乐/ 空 节奏 智能、身体/ 觉智 动 能 、 自我反 思智能 、人际交往 智能 、 自然观察 者智能和 存
在智能7 种智 能“。 加德纳 的多元智 能理论 与我 国传 统智力理 论相 比,有
到传统智 力理 论和应试 教育 的长期影 响 ,我 国现行大 学公
① 教学评价 的主要 目的要 从甄别选拔 转变 为促进学 生的全 面发展 。大 学公共体 育教 学评价 的 目的也要 一改过 去那种
仅 以 “ 能 ”和 “ 能 ”论 英雄 的做 法 ,不仅 要关 心学生 体 技 的体 能和 运 动技 能 ,而 且 要着 眼 于发 展 学 生 多方 面 的潜 能,如社交 才能 、组 织管理才 能 、 自我锻炼 能力等 ,多方
活和学 习情景 下进行 的、确 实考查 学生解决 实际 问题 的能 力和创造 能力 。教师要 从多方 面观察 、评价和 分析学 生的
优 点和弱 点 ,并把 由此 得来 的资料作 为服务于 学生 的出发 点, 以此 为依据 选择和 设计适 宜的教 学内容 ,使评价真 正
对高师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讨
慧丽 等 文 )
对 高师体 育专业理论课教学 改革 的探讨
研 究对 象 : 杭州师 范学 院 、 江师范大学 、 浙 宁波大学 、 温 ( 上课 点名 形式 : 3) 据数据 显示 , 生赞成课 后点 名和 学 抽查点名 的比例较大, 2 %与 4 %。 占 6 0 ( 学生上课 的兴趣 : 4) 学生 对理论课学习很感 兴趣 的只 占 6 而认为一般的却接近 半数 , %, 还有一定 比例 的学 生对理
时 , 要按固有 的标准和原 则进行静 态 的评价 , 既 又要按 教学
改革 的实际 , 进行动态评价 , 二者结合起来。 将 ( 场地 、 5) 器材 的运用方法 从 日前大 多数院校的情况来看 , 还无法满 足国家推荐的 新 兴体 育项 目场地 、 器材的需 要 , 如越野训 练 、 拓展训 练等 。 同时扩大招生也使 高校的场地 、器材难 以满 足学生的需求 。 充 分发挥体 育器材 的多种功能 , 合理 、 巧妙 没计布置场 地和
论 课学 习 不 感 兴趣 , 1%。 占 5 2 .学 生对 待 考 试 的 态 度 分 析
州 师范学院四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40人 谈 查 法 、 理 统 计 法 。 调 座 数
结 果 与 分 析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助于顺利完成教学 , 但是却束缚 了教师 的思维方式 , 响体 育教 影 学的改革和创新 ; 其次受传统授课 习惯 的影 响 , 过分强调课 堂结
构。
的培养方案 。这也决定高校体 育教育改革 , 它是多维度 , 是教育
观念、 教材教育 内容等 方面进行一 系列的改革和探讨 。 关键词 : 快乐体 育 终 生体育 教 学模 式 中 图分 类 号 : 0 . G8 74 文 献标 识 码 : C
文 章 编 号 :6 2 8 8 (0 9 0 — 0 0 0 1 7 — 1 1 2 0 )8 0 4 - 2
向2 世 纪教育振 兴行 动计划 》 实施 新世纪 素质教育工程 和新 l 在
世纪 园丁工程 中 , 强调要 整体推进素质教育 , 面提 高国民素质 全 和 民族 的创新能 力 , 出体 育和美 育是素 质教育 的重要组成 部 指 分, 要加强体育和美育工作。这就要求必 须提 高体育教师 队伍的
式。在传统教学 中 , 体育教 师 自身的习惯 , 它虽然在一定程度有
向整体 , 充分发挥体育 的作用 , 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服务 。
1 认 识 观 念 的 转 变
体育是由多 目标 、 多功能 、 多成分构成 的复杂的社会 现象 , 它 既有 自然属性 , 也具有社会属性。体育的双重属性对社会产生双
国外上世 纪 8 年代 积极倡导 的“ O 快乐 体育 ” “ 身体育 ” 、终 等 新的体育教学 观念 下形成 的教学模式 , 它可 以提 高教学效果 , 实
现课 内教学与课外 活动的有机结合 。其 教学思想是主 张让 学生
很好地掌握运 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 的同时也让学生体验 到运 动的乐趣 , 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 “ 俱乐部 ” 式的教学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
摘
要 : 育 俱 乐 部 模 式 是 当 前 和 今 后 一 个 时 期 我 国 高校 体 育 教 学 改 革 和 发 展 的 重 要 体
方 向 . 进 我 国 高校 公 共 体 育 俱 乐 部 教 学 模 式 的 教 学 改 革 , 推 当前 工 作 应 着 力抓 好 改善 场 地 条
件 和 实施 、 高 体 育 教 师 的 综 合 素 养 、 善 课 程 内容 等 重要 工 作 . 提 完
西省高校 体育俱 乐部教学 模式亟 待解决 的几个 问题 :
11 体 育活动项 目开设 不够全 面 .
山西省 高校体 育俱乐 部教 学模 式一般 以两年 制 为主 , 山西大 学 、 经大 学和 医科大 学是从 一年 级就开 财 始进行 俱乐 部教 学 , 原工业 学 院和太原科 技 大学是 从二 年级 开始 进行 俱 乐部教 学 . 然 目前各 个高校 开 太 虽
新 开展 的项 目, 到学 生 的欢 迎 ; 受 学生 学 习羽 毛球 、 乓球 、 美 操项 目的兴 趣 浓厚 . 结果 说 明 , 乒 健 调查 当今 社 会 流行 的项 目对学 生 的影 响较 大 , 学生 希 望开 展新 兴 的项 目. 生 对有 身 体接 触 的 、 男 对抗 性 强 的 、 能体 现力
生 的爱 好 和兴趣 , 动 了学生参 加体 育 活动 的积极 性 和主动 性 , 调 取得 了 可喜 的成绩 , 但体 育俱 乐 部教 学模 式 的实践 尚处 于起步 阶段 , 有不 少 的问题 和困难需 要 我们认 真 研究 并加 以解 决 . 通过 对 山西省 五所 仍 本文
普通高校的调查 , 分析俱乐部教学模式实践中的不足和问题 , 提出相应 的建议 , 旨在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 课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1 我 国高校体 育俱 乐部教 学模式 的现状分 析 目前 , 体育俱 乐部教学 模式在 全 国各个 高校 已经基本 普及 . 部教 学模式 最显 著 的特 点就是 “ 俱乐 以人 为 本 、 注学生 的个性 发展 、 养兴趣 、 炼学 生终 身体 育 的意识 ”2 以发展 学生 的能力 为 目标 , 出 了学 关 培 锻 [它 ] . 突
关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_高自军
2013年第28卷 第2期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体育研究收稿日期:2013-01-14作者简介:高自军(1975-),男,河南商丘人,讲师,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方向的研究。
王 贤(1972-),男,河南商丘人,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方向的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一直以技术教学、技能培养为主导思想,身体素质、运动成绩为主要要求。
虽然在建国初期和社会经济大发展初期,这种体育教学适应了国家建设所赋予高校体育的目标和要求,但在当前国家体育发生转型并赋予高校体育新的目标与要求的情况下,其局限性和片面性便突显出来。
面对社会发展、经济转型所带动的体育转型,高校体育如何结合学后体育、健康体育与终身体育的需要和要求,实为高校体育学界应加以关注的。
尽管我国高等院校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创新体育教学改革策略,为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分析1.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形式单调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高校体育老师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锻炼水平。
首先,教学理念滞后。
目前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仍然是以老师为主体,老师是体育教学的主角,但是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体育教学应该以提高学生体育基础知识以及体育技能为目标。
其次,教学形式单调。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学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课堂教学,一种是课外教学。
无论是课外教学还是课堂教学,老师无非是边讲边示范,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早已不再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需要。
2.高校公共体育培养体系和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仍然采用原先计划经济时代的体育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以技术教学以及技能培养为主,技术教学以及技能培养的目标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成绩,忽略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另外,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重视对技术教育以及竞技教育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及体育文化的学习。
关于构建高校公共体育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
Z A G Xnp g A G Qa ,S N u-i g E G L-ig H N i-i ,Y N i n n O G H a a ,Z N i n xn p
( p r D p .o t d c t nl ol e S n Y t e n es y h nsa 12 5 C ia S ot e t f h E uai a C l g , u a— lU i r t,Z o gh n5 0 7 , hn ) e o e Sl v i
人 本 身 的 发 展 而 言 ,这两 种 学 习 都 是 必 要 的 。 而 当 传 统 的
了 提倡 和 重视 ,并 被 热 情 地 予 以实 践 。 “ 究 性 学 习 ” 被 研
公认 为 我 国基 础 教 育课 程 改 革 的一 大 亮 点 ,作 为 一 种 重 要
接 受性 学 习 走 向 极端 、积 重难 返 之 后 ,研 究 性 学 习 便 受 到 空 前 关 注 。从 研 究性 学 习 的 含 义 来 看 ,有 广 义 和 狭 义 两 种
Th o e i a t d n Co s r c i n o s a c Ore t d Te c i g M o e e r tc lS u y o n t u to fRe e r h— i n e a h n dl 0 . . a s i g e a n n n tt e fP E Cl s n Hi h r Le r i g I siut
Ke r : h g e e r ig isiue;P. ca s rs ac — re td ta hn d e y wo ds ih rlan n n t t t E. ls ; e e r h oine e c i g mo l
高校 体育 教 学 改 革 二 十 多 年 来 ,教 学 目标 和 教 学 理 念 不 断 完 善 ,从 “ 基 论 ” 到 “ 质 论 ” 三 体 ,最 终 提 出 “ 康 健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新形势下,普通高校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进行,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也是如此,但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两个方向着手进行改革。
关键词:体育教学理论实践体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鉴于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近几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进行着新的探索,力图通过改革来时体育课程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从整体上看,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1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受旧有教学体制的影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比较注重技术能力的教学,导致学生体育意识单薄,体育知识缺乏,没有引起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足够兴趣,使得体育课程成为了应试教育下的牺牲品。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重新得到了重视,在国家教育部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开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体育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培养其终身体育观念。
但是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来看,仍然是以技能教育模式为主流。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
目前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的课程改革并没有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即没有明确提出体育课程改革要达到怎样的一个目的,这样一来,使得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即使进行教学改革也缺乏系统连贯的思路,从而导致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出现了盲目性。
第二,体育教材内容狭窄。
目前,一些体育教材的内容仍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理论部分覆盖面较为狭窄和简单。
第三,师资力量薄弱。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必然会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更新,现代教学手段的引进,教学过程的优化等内容,但是目前很多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很难适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从而制约了体育教育课程的深入发展。
关于提升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探讨
一
、
加 强体 育课 程 的合 理
设 置
( 1 )确定体 育课 的层 次性 。对 于 大学生而言 .其基本上都具有非常强 的 自主性与分析性 .并且还具有一定 的学 习能力与文化知识 ,所 以.要想有 效提 升公共体育课 的教学质量 ,就要加 强对 大学生个性特点的 了解与掌握 。在设 置
( 2 )有 效结 合 课 内教 育 与课 外 教
育 。在公共体育课教学 中。为 了达 到终
着一定 的个性发展 。结合 公共体育课 教 学 的相关情况 ,阐述提升 公共 体育课 教 学质量 的途径 ,有利于促进公 共体育课 教学 内容 的全 面展开 ,提 高教学质量 。
虑教 学内容的要求 ,同时在 学生个体差 异 以及 主体地位认 知的过程 中进行灵 活 展现 。在公共体育课教学 过程 中,学生 的体育基础都是各不相 同的 .单一 的教 学方 法根 本无 法满 足学 生学 习的实 际需
习的乐趣 ,获取一定 的成 就感 ,进 而促 使 学生 实现终 身体育 的这 一教 学 目标。
二 、扩展体育教学 的内容
( 1 )扩展教学 科 目。随着 体育 教
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其与社会 、生 活的
定要有效提升公共体育课 的教学质量 。
一
三 、提高师资 队伍 的水平
( 1 )深 化知识 结构 。在公 共体 育
身体育这一教学 目标 .一定要加强对课
外体育 教 育 的 开发 ,充 分利 用 教 学 资 源 ,不仅可 以达到教学的 目的,还可 以
相互转化 的 目的 。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教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尹璐(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201620)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于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
作为未来十年我国基础体育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指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让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
在此大时代背景下,本文将从革新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与方式方法、构建结构化的体育理论教学内容体系、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关注强化过程和增值评价等方面,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核心素养”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改革“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构建“育体”“育心”“育人”三维教学目标,分别致力于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塑造学生健康行为模式、培养学生体育品格,与“核心素养”理念相契合[1]。
(一)育体———强健体魄,培养终身体育运动者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热点问题、阐述科学原理、提出解决办法”的教学思路,引起学生关注,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理论知识、科学健身方法与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体会体育运动的真正价值所在,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二)育心———思维创新,培养生活问题解决者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学生通过了解自身体质状况、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以及不正确身体姿态的矫正方法,具备一定的自我健康管理知识,能够从现实问题和理论假设出发,设计适合自己的健康管理方案,开拓思维,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能勤于实践,善于提问,据证力争,精于释意,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三)育人———品格塑造,培养新时代责任担当者“健全人格,首在体育”,在高校体育课程理论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奥运冠军故事”“坚持100天锻炼减脂”等生动鲜活的例子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兴趣点;在课程实践部分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程任务,使学生在不断沟通、协作与配合中,提高团队凝聚力、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
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I . I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是培养新时期合
格 社会人 才 的保 证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 , 二十一世纪也进入了高
科 技的新时期。 面对新时代 、 新的时期, 社会对人才 的需பைடு நூலகம் 求有了更高的期待, 需要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并能适应社会 环境 , 勇于创新 、 勇于竞争, 有良好的智能、 心理素质, 并 具有健康体魄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 高等教育在培养社 会合格人才中承担着重要 的责任, 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 特别是对受教育者拥 有健康体魄、 良好 的心理素质方面是其它任何手段所不能 替代的。 体育教育已从过去单纯注重增强体质、 促进生长
衍了事, 并 引发体育理论 课程教学内容选择 的随意性、 考 核评价不成体系等一系列问题。 因而, 相关领 导和体育教 师必须转变观 念, 充分认识到体育理论课 程教学 的重要 性, 理解素质教育、 终身体育对体育教育赋予的任务, 懂得 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在这一过程 中发挥 的重要作用。 这种观 念的转变应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 在体育教育 中赋
更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 掌握 自我健康的评价、 自觉 锻炼身体 的习惯以及更多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 因而, 对
基金项 目:2 0 1 1 年西北政法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 目 ( 编 号:X J Y 2 0 1 1 O 5)。
作者简介:赵红娟 ( 1 9 7 2 一), 女 , 西北政法大学体育部 副教授
线教师对体育教材进行研究 探讨 , 确定技能实践知识
与理论知识各 自比重, 并在全省或全市高校范围内统一教 材, 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专门编写体育理论课程教材, 使体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也得到了较大的关注和推动。
本文将就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一定的分析。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已经有了不少的成果。
首先在教育思想上,逐渐转变了过去的“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主”为“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为主”的观念,强调培养学生体质素质的同时,更注重个人体验和发展。
其次,教学方法愈加多元化。
不仅传统的运动技能、体育理论教学已成为新的热点,还有越来越多的游戏体验式教育、体育艺术与人文教育等元素被融入到公共体育教学中,如滑板、攀岩等,这种推陈出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探究和创新精神。
再者,注重课程建设,创新课程内容。
现在很多高校增加了自己的体育特色班次,如篮球、羽毛球等,这些课程包括了多个学科知识,注重交互性、培养的是体育素养,而不再是简单的课程累加。
同时还将一些专业的体育技能或技巧融入到公共体育课程中,使学生获得了更丰富的体育经验,并能更好地理解运动的规则和意义。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学校存在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上的难题,如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学科整合不利、考核标准不够科学等等,需要集合各方力量加以解决。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在未来不止会继续进行,更会在实施中不断发展完善。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
1、朝着健康教育的方向发展体育教育不是单纯的运动技能教学,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
未来公共体育课程将更加注重健康教育的意义,视健康为课程的第一要务。
将一定的健康科普知识、营养均衡饮食知识加入课堂,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明白健康的重要性。
2、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产学研结合未来,公共体育课程将更多接受产学研的帮助,将更多的商业观点及体育产业深入课堂,培养学生的行业素养,让学生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更加全面,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和共同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校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高校体育教育是指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程教育和体育活动锻炼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体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体育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为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首先,高校体育教育理论的研究是关注体育教育目标与价值取向的重要方面。
体育教育的目标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因此,高校体育教育理论的研究需要关注如何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受益于体育教育,同时也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乐趣。
其次,高校体育教育理论的研究还要探索体育教育课程和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不同于中小学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因此对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非常重要。
研究者可以思考如何通过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能力,同时倡导健康的体育观念和生活方式。
另外,高校体育教育理论的研究还应该关注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手段,还应该关注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
研究者可以思考体育教育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为高校提供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
除了理论研究,高校体育教育的实践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理论只有通过实践验证和完善,才能真正指导实际工作。
高校体育教育的实践研究需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能的提升。
研究者可以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多种方法,了解教师的教学实践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此外,高校体育教育的实践研究也要关注学生参与体育教育的情况和反馈。
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和对学生的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对体育教育的期望和需求,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只有充分听取学生的声音,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体育教育的效果。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现状的探讨与创新
大了体育教学和体育课程改革创新的作用, 在树立
“ 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笼统地将体育教学与学校教 育想等同。第三 , 教有偏差 , 学有缺陷。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 往往较为重视学生的身体形态 和生理指标 , 轻视 了对学生人文及心理素质的培养, 最终导致教
师管 的 了学生 的“ 身” 管 不 了“ 心” , 严 重 地影 响 了对
的学习课程 , 实现其主体地位。
3 . 3 实现基本项 目和 多样性 的融合
实现内容的多样性 , 其主要 目的就是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但 是不 应 放弃 对 基 础项 目的坚守 。针
研 究成 果根 本不 屑一 顾 , 已经 习惯 了按 部就 班 的进
保留具有一定优势的体育项 目, 并结合本校 自身 的 实际, 增 加新的教学项 目, 例如 网球 、 形体操、 羽毛
球、 摔跤 、 攀岩 、 跆拳道 等 。
1 . 2 多 元化 的课程评 价
多元化 的课 程评价 撇弃 了传 统 的结果 式评价方
其 中。 1 . 3 学 生主体 教师 主导 的教 学格 局
研究范围广泛, 著作也颇多, 没有一个明确固定的范 围和方向, 让人感觉很混乱, 这也就使得处在教学第
一
线的教师很迷茫, 感觉上更是无所适从。目前来
随着“ 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的提出, 教学主体发
生 了变动 , 学生 在教 学 过 程 中 由原 来 的 课 题 转变 成
讲, 大多数的实验型研究 , 短则一个学期 , 长则一个
学年 , 至 于参 与对象 更是需 要几 十几百 的人 , 最 终 以
了主体, 开始 自主地选择教师、 时间和项 目, 使得学
生更加的生动活泼 , 提高由过 去 教 练 型转 变成 了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探讨摘要:从历年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来看,学生的体质一直处于下滑趋势,如何遏制体质下滑的趋势,增强学生体质,这是摆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而高校体育教学中增进学生健康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体育意识
2002年8月,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然而时隔十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依然较差,并呈现下滑趋势。
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健康均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这确实值得反思。
学生的体质健康的“硬实力”与学生体育意识的“软实力”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体育意识,才能够参与运动,具备体育运动兴趣,体质才能逐渐增强,反之,学生具有了良好的体育运动兴趣,才会具备良好的体育意识。
所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软实力”。
一、改革体育课程评价方式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最终评价方式,大多数老师采取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但是多数教师在权重上还是以定量评价为主,定量评价注重的是技能,然而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生更看重成绩,因此学生上课把运动技能放在第一位,这对学生今后的体育发展是不利的。
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评价模式应该以
学生身心健康为导向,合理采用定性、定量评价方式,既要以学生取得的客观成绩为依据,又要兼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体育教学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加强引导,通过课程评价,让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课程教学内容多样化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高校作为我国科技教育力量的上层单位,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体育场地设施、体育环境和更先进的教育理念。
课程教育内容理应多元化。
就目前高校设置的课程而言,还较为落后,受师资力量等因素影响,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较为前沿的体育课程不能及时开设,这也制约着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今后一段时间,高校体育改革一方面要引进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培训,把一些先进的、时尚的体育项目同传统优秀体育项目相结合,增加体育课程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三、分层教学、全员参与
高校体育教学目前基本采用选项课分班教学手段,这大大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体育活动往往以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做保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明显不适合全班同学的学习,教师在授课时应首先按学生体育项目基础进行分层,鼓励初学者学技术基础,让基础好的同学学技术技能,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切勿造成教学起点低的重复教学,也
勿造成拔苗助长式的培训,因材施教,合理分层安排教学内容,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体育技能得到增强,体育兴趣得到提高,终身体育思想才可能更加牢固。
四、注重培养学生体育“软实力”
体育软实力建设近几年成为高校体育建设的热门话题,体育软实力建设主要包括校园体育文化、体育环境、体育意识、体育培训,等等,很显然,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作为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条件,那么体育软实力则是校园体育活动的必备条件,直接关系着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
校园体育活动是真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关键因素。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加强体育软实力建设,通过营造体育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体育校园文化,通过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体育协会加强体育培训指导,促进学生体育发展。
五、课内外相结合,形成全天候体育环境
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把课外体育活动搞好,高校体育教学才能算得上成功,所以,目前应加大课外体育活动力度。
高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体育俱乐部、各种体育社团、体育协会会不定期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但目前这些体育活动存在着一个共性,基本上都缺少教师指导,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工作量大,课余时间不足,因此,延伸到课外体育指导工作上的时间也相对较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注重增加师资力量,合理安排授课和课外体育指导培训工作,促进
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形成全天候的体育环境。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高校教师必须抓住时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评价方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改变目前学生体质下降的状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杨贵仁.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赵华.论新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3):63-67.
[4]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s].教体艺[2002]13号,2002-08-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9.
[6]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