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森林绿地防灾避难规划的案例研究
防灾避险绿地探究课件
04
防灾避险绿地的建设与管理
建设程序与要求
选址要求
建设规模
防灾避险绿地的选址应优先考虑城市中的 地震、火灾等灾害易发区域,同时要满足 居民疏散和避险的需求。
根据人口密度和灾害易发程度等因素,确 定防灾避险绿地的规模,确保能够容纳足 够的避险人群。
建设标准
建设程序
防灾避险绿地的建设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 范,确保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安全可靠 。
发的中暑等风险。
生态修复功能
改善空气质量
防灾避险绿地的植被通过光合作用,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还能 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中的植被能有效地调节 地表温度和湿度,改善局部微气候环 境。
植被的根系能有效地固定土壤,减少 水土流失,同时土壤中的水分也能通 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得到有效的利用。
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 模不断扩大,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城 市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各国 政府开始加强城市防灾体系建设,防 灾避险绿地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03
目前,防灾避险绿地已经成为城市规 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政府纷 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规范和推动 防灾避险绿地的建设和发展。同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防灾避险绿 地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为城市安全和抗灾能力提供了更加 有力的保障。
生态化建设
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 2 3
资金投入不足
防灾避险绿地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目前资金来源有限,制约了绿地的建设和发展 。
公众认知度低
由于宣传和教育的不足,公众对防灾避险绿地的 认知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绿地的建设和使 用效果。
浅谈超高层建筑设计中消防设计要点——以银川绿地中心为例
浅谈超高层建筑设计中消防设计要点——以银川绿地中心为例发布时间:2021-05-17T14:42:12.633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0卷4期作者:张瑾金鑫[导读] 通过银川绿地中心超高层项目建筑消防设计实践和研究,从建筑大空间的防火分区与分隔张瑾金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图1 银川.绿地中心总体鸟瞰图摘要:通过银川绿地中心超高层项目建筑消防设计实践和研究,从建筑大空间的防火分区与分隔、避难层设置及人员疏散措施、燃气管道和厨房的设置;以及消防安全加强措施等方面对超高层综合性建筑消防设计常见问题进行解析,提出消防设计难点及解决思路,为其他项目提供设计借鉴。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防火分区;防火分隔;建筑消防设计;避难层设置1 项目概况银川绿地中心是由绿地集团宁夏置业有限公司在银川开发建设的集五星级酒店、行政公馆、超甲级写字楼、精品商业的综合性超高层建筑。
项目基地位于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内,南邻西湖,西接规划中的中阿论坛片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银川未来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和现代化城市服务业中心。
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9万㎡,用地性质为商业办公,容积率9.14,地上总建筑面积26.8万㎡。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最高的双塔楼,也将是银川的标志性建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银川绿地中心主体建筑由301m高的南北双塔及不超过24m的南北裙房组成。
项目将分两期建设:一期为301m高的北塔及低于24m的北裙房,北塔包括70,000㎡的甲级办公空间, 35,000㎡、含189间客房及高档餐厅与会所的五星级酒店,北裙房为地上三层建筑,含8,500㎡酒店会议用房;二期为301米高的南塔及低于24m的南裙房,南塔包括90,000㎡的甲级办公空间和4,500㎡的会所,南裙房则为由7,900㎡的精品商业构成的地上三层建筑。
(见图1)该项目由美国约翰波特曼建筑设计事务所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栢城公司(PB),美国H+P 建筑结构事务所联合顾问。
绿地公园应完善避难防灾功能
绿地公园应完善避难防灾功能绿地公园是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绿地空间,拥有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等功能。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也在增加,因此,完善绿地公园的避难防灾功能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防洪、防风、安全避难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绿地公园应完善防洪功能。
在城市化过程中,水泥化和建设覆盖面的扩大导致了城市的洪涝风险增加。
绿地公园作为城市的“肺”,应该充分发挥其吸收雨水的功能。
比如,可以在绿地公园中设置花坛或草坪的地面设计为透水性,以让雨水能够迅速渗透进入地下,减缓雨水径流的速度。
此外,可以在绿地公园中建设水池或蓄水池,用于储存雨水,在暴雨来临之前进行合理的排水,确保城市的排水系统不会因为暴雨而超负荷运转。
其次,绿地公园应完善防风功能。
自然灾害中的风灾经常伴随着雨水灾害,其破坏力很大。
因此,在绿地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中,应考虑建立合理的风道和防风带。
比如,可以沿公园周边植被密集的地带增加鸿雁木、柏树等防风树种,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减轻风的影响。
同时,在公园的开放区域增加合适的围挡,如栅栏或矮墙,能有效地遮挡风力,提供舒适的环境。
最后,绿地公园应提供安全避难场所。
灾害发生时,市民需要一个安全的避难场所,尤其是在地震、台风等灾害中。
因此,绿地公园应该配备相关的避难设施,如应急救护站、地震避难厂房等。
同时,公园应配备足够的座椅和帐篷,为避难人员提供临时休息的场所。
并且,公园的交通网络应该完善,方便避难人员的疏散和救援人员的进出。
除了以上措施,绿地公园的管理与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公园应建立健全的灾害应对预案,培训公园员工的防灾应急知识,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其次,公园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生态设施,确保其运行正常。
此外,公园应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共同开展防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完善绿地公园的避难防灾功能对于城市的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绿地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应承担起减轻灾害风险、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空间结构分析研究——以成都浣花溪公园为例
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空间结构分析研究——以
成都浣花溪公园为例
龙鹏飞;傅凡;张苗苗;王珏
【期刊名称】《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2(38)6
【摘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的内部空间结构对其防灾功能的有效发挥具有重要作用。
以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构建轴线、凸空间、视域三种模型,选取整合度、选择度、连接度、协同度和视线深度为量化指标,分析公园内部空
间结构在疏散道路空间组织、避险功能空间布置、空间视觉感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分析发现:浣花溪公园防灾避险空间的空间结构整体呈现“西部空间可达性高,北部
次之,中部最低”的格局,公园一、二级防灾通道均具有较高的通达性;公园的整体空间与局部空间协调度不高,公园内部空间系统呈多核分散分布的状态,空间整体聚集
能力较低,需进一步优化;浣花溪公园虽然在防灾避险空间布局上总体满足应急防灾
需求,但部分防灾空间组织方式不利于高效率开展防灾救援活动,有待调整和完善。
【总页数】11页(P20-30)
【作者】龙鹏飞;傅凡;张苗苗;王珏
【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2
【相关文献】
1.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要点研究——以淮南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为例
2.城市滨水植物景观营造现状与分析——以成都浣花溪公园为例
3.动态景观在城市公园中的运用及设计研究r——以成都浣花溪公园为例
4.基于功能适宜性评价的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体系规划——以河北迁西防灾避险绿地体糸规划为例
5.地域性视角下城市公园景观质量评价--以成都市浣花溪公园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绿地防灾避灾方案
城市绿地防灾避灾方案城市绿地防灾避灾方案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面积逐渐扩大,建设密度增加,城市绿地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绿地不仅能提供自然景观、生态系统服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害风险、提升城市的抵御能力。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城市绿地防灾避灾的方案。
首先,建设泄洪空间。
城市常常由于排水系统设计不足而出现内涝现象,这是灾害风险的一种。
为了减轻排水压力,可以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设置绿地,将其作为泄洪的空间,以减少雨水径流的压力。
例如,在城市低洼地区或河流两侧,可以建设自然湿地或人工湖泊,作为临时储备洪水的空间,降低洪峰水位,避免洪水泛滥。
其次,构建植被护坡。
城市山体或河岸的护坡是防止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关键。
通过植被护坡,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洪水冲击力。
因此,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应该优先考虑设置植被护坡,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灾害预防措施。
再次,推进城市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是一种创新的城市绿地形式,可以有效减少城市气温上升,改善热岛效应。
此外,屋顶绿化还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径流,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对于防止城市内涝、减轻洪峰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城市规划者应该鼓励、推动屋顶绿化的普及和发展。
最后,加强公园与绿地的建设。
公园和绿地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锻炼身心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城市防灾避灾的关键区域。
公园和绿地的植被可以降低风速、吸收水分,起到减轻风灾和洪灾冲击的作用。
此外,公园还可以为居民提供避难场所,在突发灾害发生时提供安全保障。
因此,加强公园和绿地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绿化空间,是城市防灾避灾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城市绿地在防灾避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灾害风险,提升城市的抵御能力。
因此,在城市发展中,应注重绿地的保护与建设,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城市化进程中,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安全提供保障。
城市绿地对灾害减缓的作用研究
城市绿地对灾害减缓的作用研究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灾害的威胁始终如影随形,如地震、洪水、飓风等。
而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减缓灾害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城市绿地可以有效地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
当暴雨来临时,大面积的绿地能够像海绵一样吸纳大量的雨水。
绿地中的土壤和植被能够增加雨水的渗透和储存,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
相比于硬质地面,绿地的土壤具有更好的透水性,能够让雨水更快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同时,绿地中的植物根系也有助于保持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
这意味着在洪水发生时,城市绿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洪水的流速和流量,降低洪水的危害程度。
在应对地震灾害方面,城市绿地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绿地可以作为紧急避难场所。
在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可能会倒塌,道路可能会阻塞,而开阔的绿地空间为人们提供了相对安全的临时避难区域。
这些绿地可以配备应急设施,如临时帐篷、饮用水供应点和医疗急救站等,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
其次,绿地中的植被能够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
树木和草坪可以吸收和分散地震波的能量,减轻地震对周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破坏。
城市绿地还能在减缓风灾方面发挥作用。
在飓风或强风来袭时,密集的树木和植被能够形成一道天然的防风屏障。
树木的枝干和树叶可以削弱风速,减少风对建筑物和行人的直接冲击。
合理规划的城市绿地布局能够有效地降低风灾对城市的破坏,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城市绿地对于火灾的减缓也具有积极作用。
绿地可以作为火灾的隔离带,阻止火势的蔓延。
植被中的水分和湿润的土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火灾的扩散。
同时,城市中的公园和花园等绿地也为消防车辆和救援人员提供了通道和操作空间,有助于提高火灾救援的效率。
城市绿地不仅在灾害发生时发挥作用,在灾害预防和恢复阶段也具有重要价值。
从预防的角度来看,绿地的存在有助于改善城市的小气候,调节温度和湿度,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
这可以减少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从而间接降低灾害的风险。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以泰州园博园避难场所建设为例
即便住 建部最近 出台的 《 园林 城 市 评 价 标 准 》 (B T G/ 553 21) 06 - 0 0也没有对防灾避 险绿 地规 划建设有所研究 、引
导 。从 《 园林城 市评价标 准》把绿 地防灾 避险作 为附加项
功能的 开敞绿地 “ 件” 的开发应 用 。即使该功 能在 日本 软 关东地震 、非典 、唐山地震 、汶 川地 震 、一次次大 灾大难 的应急避 难抢险救 灾中 已显 露无遗 ,众 多学者也都 纷纷进 行 了讨 论 ,但包括 众多 官员 、专 家学者在 内的 多数人仍 只 习惯于 认为城市 绿地基本 功能是 景观生 态 、休 闲游憩 、文 化艺术 ,而防灾避 险没有作 为其 主要和必 要功能 ,可有 可 无 ,或 者只是 “ 锦上添 花”的事 情 ,做 了更好 ,不做也 无 妨 。可 以说 ,泰 州 园博 园建设在 “ 代、生态 、科技 、节 现 约 ”的理念探索得 不遗 余力 , “ 平灾结合 ”理念 上则严 重
一
活、停机坪 区。
不足之处 :() 1银杏广场 作为停 机坪 ,旁 边有高 大银杏
栽种 ,不符 合飞机升 降时视线通透要 求 ;() 2疏林草 地面积 3 0 ,仅 占全 园面 积3 0 0 0 m2 %,比重过 小 ,削 弱了 公园潜
在应 急机能的发挥 。
直为该 公 园防灾避 险规划 建设方 面存在着诸 多不足 深感
18 应急厕所 .
全 园除固定厕所外 ,还添 置3 座泡沫型生态 厕所和1 个 8 蹲位 的旱 厕以满足应 急所需 。
不足之 处 :男女 厕位 比 l: ,不 符合 男女 生 理差 别 , 1 需增加女 厕1 倍以上才能满足女性应急所需 。
应 急时降低人 、车 通行速度 、效率 。
宁夏三北防护林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的开题报告
宁夏三北防护林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宁夏三北防护林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1. 选题背景宁夏地处中国西北部,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其中荒漠化土地占总面积的38.6%。
为了防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宁夏在20世纪80年代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旨在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形成一道防护屏障,减少沙尘暴和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目前,三北防护林已成为宁夏重要的环境保护工程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防护林遭受病虫害和干旱等自然灾害,部分区域土地质量下降等。
因此,对宁夏三北防护林实施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该研究可以为三北防护林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为宁夏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2. 研究内容与目标本研究旨在对宁夏三北防护林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发展趋势和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1)对宁夏三北防护林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和梳理,包括防护林的类型、分布、面积、生态功能等。
(2)利用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对防护林生长状况、土地覆盖变化、生态系统服务等进行分析和评价。
(3)对防护林当前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如病虫害、土壤退化、水资源缺乏等。
(4)针对问题提出防护林管理和保护方案,如科学调整林种结构、加强土地水保持工作等。
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宁夏三北防护林综合评价和分析,为宁夏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持,为全国防护林工程提供参考。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评价和分析。
具体方法如下:(1)实地调查法:利用实地访问和观察的方式,对防护林的基本情况、成长状况、生态功能等进行调查。
(2)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防护林的面积、类型、分布、土地利用等进行分析。
(3)GIS技术:结合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资料,利用GIS软件对防护林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模拟和评价。
(4)统计分析法:对防护林的生长状况、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银川市公园绿地调研报告
银川市公园绿地调研报告银川市公园绿地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银川市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旅游业发达,城市建设不断发展。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休闲空间,具有美化环境、疏导交通、增加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等多重作用。
为了了解银川市公园绿地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提供有关公园绿地的信息和建议,以促进城市绿地规划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分发问卷了解公众对于银川市公园绿地的看法和需求;同时,对银川市区的公园绿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绿地布局、设施设备、管理情况等。
2. 调研过程在市区内随机选择了10个公园作为实地考察点,并在市民繁华区域进行了问卷调查。
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共发放了200份,回收率达到95%。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公园绿地现状调研发现,银川市的公园绿地覆盖率较高,公园分布较为均匀。
然而,部分公园面积较小,绿地内植被不够丰富,存在绿地景观单一化的问题。
同时,公园的开放时间较短,平均每天只对外开放8小时,不够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
2. 受访者对公园绿地的看法和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市民对银川市的公园绿地整体印象较好,认为公园绿地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民对于公园绿地的主要需求包括:(1)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地覆盖率;(2)增加绿地内的多样化设施和活动项目;(3)延长公园的开放时间,提供更多的休闲时段;(4)加强公园绿地的管理和维护。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结论银川市的公园绿地建设和管理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公园绿地的面积和绿化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需要注意提升绿地内的植被丰富度。
公园的开放时间需要延长,提供更多的休闲时段。
对公园绿地的管理和维护要加强,提高环境卫生和设施设备的品质。
2. 建议(1)加大投入,增加公园绿地的面积和绿化率,提高城市绿化水平;(2)丰富公园绿地的功能,增加多样化设施,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3)延长公园的开放时间,适当增加夜间开放的公园,提供更多的休闲时段;(4)加强公园绿地的管理和维护,提高环境品质,确保市民的正常使用权益。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概述: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在城市规划中,针对城市内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的发生而进行的绿地规划。
该系统的建设旨在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并提高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
本文将从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和防灾避险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和操作性。
系统规划: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应该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
首先,应对城市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评估,包括地震、洪水、风暴、土地滑坡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爆炸等人为灾害。
其次,根据调研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灾避险目标和指标,确定规划的范围和重点区域。
最后,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包括绿地的类型、布局、功能和建设标准等。
绿地规划:绿地是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核心要素,具有吸水、固土、调节气候、减轻灾害损失等功能。
在规划中,应确定不同类型的绿地,包括公园、湿地、护林带等,并根据灾害类型和规划范围确定其分布和布局。
在布局上,应考虑到绿地与周边建筑的融合,形成防灾避险绿地系统。
此外,绿地的功能也应多样化,既可以作为城市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作为防灾避险的场所,提供紧急避难和救援的功能。
防灾避险措施:除了绿地规划外,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还应包括其他防灾避险措施的规划。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建筑物的加固和防护、地下设施的规划和设计、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的建立等。
例如,在地震灾害的防范中,可以通过加固建筑物和规划安全疏散通道等措施减少伤亡;在洪水灾害的防范中,可以通过绿地的修建和水利设施的建设来调节水流,减轻洪水灾害的损失。
重要性: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绿地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提高城市的抵御能力。
此外,绿地系统规划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结论: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通过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和防灾避险措施的综合考虑,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功能规划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规划建设为例
城市防灾公园防灾避难功能规划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规划建设为例摘要:近年来,灾害的发生愈演愈烈,为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其中防灾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灾害隔离带,防灾公园规划与防灾体系建设仍存在极大不足。
本文以长春市南湖公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归纳长春市城市防灾公园体系的应用方向及防灾公园的具体设计方法与配置要求。
总结相关防灾设施的配置要求,并针对长春市南湖公园的防灾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防灾避险;居民意识;管理系统;长春市1.引言诗经中曾描绘地震的可怕:“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也是不时遭受严重地震震害的国家之一。
有资料表明,我国占全球 7 级以上地震约 1/3,我国有 40%以上地区属于7度地震烈度区,且有70%的百万以上人口大城市处于地震区[1]。
虽然我国城市发展进程加快与高精端技术迅猛发展,但是城市的整体防灾减灾功能一直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
由于近年来城市灾害频发,城市安全日益受到关注。
如何应对灾害与风险,为市民创造安全的城市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公园绿地作为城市内可供市民活动的大型室外活动场地,同时也承担着城市防灾减灾的主要空间载体的功能。
防灾公园是指以地震为起因,发生街道火灾等二次灾害时,为保护国民的生命财产,强化城市防灾结构而规划建设的避震疏散功能比较完善的城市公园。
应当指出的是,防灾公园虽然是以防止地震灾害为主要目的,但也具有防止其他城市灾害的能力[2]。
在灾害发生的各个阶段,防灾公园是城市居民重要的避险和候援的重要场所[3]。
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对长春市南湖公园的调查研究,针对性分析长春市防灾规划的缺失与不足,总结并归纳出基于中国国情发展、适应性强的城市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安全规划提供借鉴。
2.南湖公园防灾建设现状分析2.1场地整体及周边调研分析2.1.1场地服务半径及服务人口规模南湖公园是长春市区内占地面积最大的公园,占地面积约238.6公顷,大约能容纳10万人避难。
防灾避险绿地案例
防灾避险绿地案例防灾避险绿地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合理的绿地布局和设计,增加城市的防灾能力和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的一种绿色建设方式。
下面列举一些防灾避险绿地的案例。
1.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该公园内的水系和湿地系统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2. 上海世博园:上海世博园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场馆,该园区内的绿地和水系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3. 成都东郊记忆公园:成都东郊记忆公园是一座以防灾为主题的公园,该公园内的绿地和水系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4. 广州白云山森林公园:广州白云山森林公园是一座以防灾为主题的公园,该公园内的绿地和水系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5.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是一座以防灾为主题的公园,该公园内的绿地和水系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6.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是一座以防灾为主题的公园,该公园内的绿地和水系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7. 南京夫子庙:南京夫子庙是一座以防灾为主题的公园,该公园内的绿地和水系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8. 武汉东湖:武汉东湖是一座以防灾为主题的公园,该公园内的绿地和水系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9. 北京颐和园:北京颐和园是一座以防灾为主题的公园,该公园内的绿地和水系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10. 上海外滩:上海外滩是一座以防灾为主题的公园,该公园内的绿地和水系设计非常合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洪的作用。
防灾避险绿地探究.pptx
晓晗、董晶晶、吕彤、 陈圆佳、徐晓燕
指导老师:周曦
2、城市安全空间评价
3.人口密度分布
按高风险区、偏高风险 区、中等风险区和低风 险区4个等级对城市安 全空间进行评价。
第24页/共38页
与城市安全空 间的矛盾
• 4.合肥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结构布局
4.拥有作为避难通道功能的绿色大道,道宽在10米以上;
5.阻隔石油联合企业所在地带等与一般城区的缓冲绿色地带;
6.面积在500平方米左右的街心公园,平常作为防灾活动的据点。
19 of 31
第21页/共38页
团队成员 :殷晓晗、董晶晶、吕彤、 陈圆佳、徐晓燕
指导老师:周曦
4 相关规划分析
日本厚木市防灾山丘公园 —市民休憩的场所、防灾的据点
23 of 31
团队成员 :殷晓晗、董晶晶、吕彤、 陈圆佳、徐晓燕
第26页/共38页 指导老师:周曦
2、区位
第27页/共38页
3、总平面
24 of 31
第28页/共38页
团队成员 :殷晓晗、董晶晶、吕彤、 陈圆佳、徐晓燕
指导老师:周曦
4、入口广场
面积约为1公顷。当灾害发生时,利 用入口广场可以实现救援活动与医疗 活动的有效配合;可以为伤病员鉴别 分类提供相关物资、器材及设备等。 铺设了水泥预制板的部分,可保证救 护车辆的安全通行。
1 of 31
第4页/共38页
团队成员 :殷晓晗、董晶晶、吕彤、 陈圆佳、徐晓燕
指导老师:周曦
我们共同 关注
发现问题:怎样通过对市区到街区
的各级防灾避险绿地进行定性、定位 、定量的统筹安排,从而形成结构合 理、层次清晰、分布均衡的城市避险 绿地体系,以有效提升城市整体防灾 避险功能?
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标准
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标准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频发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备受关注。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如何设计和规划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标准和要点入手,探讨如何使公园绿地在灾害发生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设计标准1. 人口容纳标准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人口容纳标准是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灾害类型、预警时间和预计逃生时间等因素,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标准应该明确人口容纳量,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安全容纳逃生人员。
2. 设施配备标准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各类设施的配备标准。
安全通道、避难点、医疗救护设备、食品储备等设施的配置,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应对不同灾害场景的需求。
3. 场地选址标准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场地选址标准。
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交通便捷性等因素,对于提高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至关重要。
二、设计要点1. 多功能性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设计应该具备多功能性。
除了作为避难场所外,还应考虑其在平时的其他功能,如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以提高公园绿地的利用率和价值。
2. 绿色环保在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设计中,绿色环保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点。
应注重植被保护、自然生态功能的维护,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的环保水平。
3. 社会参与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要点还包括社会参与。
鼓励社区居民、志愿者等参与公园绿地的设计和建设,使其更符合当地的特色和需求,提高公园绿地的社会融合度和凝聚力。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标准和要点的探讨,可以看出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性。
合理制定设计标准和遵循设计要点,可以提高公园绿地在应急灾害中的效能,实现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安全可靠的避难场所。
银川市现代住宅区园林绿化现状调查与规划设计探索
现代园艺2024年第1期银川市现代住宅区园林绿化现状调查与规划设计探索王丽1,沈效东1,王佳1,左龙2,张世杰2(1宁夏林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01;2宁夏中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01)摘要:现代住宅区的园林绿化,应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景观效益有机结合,以提高居民小区环境质量和促进城市生态平衡为基本要求。
通过调查银川市住宅小区园林绿化现状,分析了银川市住宅小区园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园林景观的生态性、美观性、健康性和可持续性4个维度,提出银川市现代住宅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新理念。
关键词:银川现代住宅;园林绿化现状;规划设计探索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美丽宜居城市。
2调查方法主要采用走访、实地调查的方法。
2.1调查样点选择选取两大类型的住宅小区进行园林绿化调查。
一是银川市近年来大型央企房地产中海地产、华远地产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的房产企业宁夏中房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夏建发集团有限公司等开发的5个住宅区园林绿化现状;二是调查了2010年前银川建成的5个住宅区。
2.2调查内容主要对住宅区种植的园林植物种类、住宅的绿地率、绿化与硬化的比例、乔灌草的种植比例及不同小区的植物布局配置等问题开展调查。
3银川市现代住宅小区园林绿化现状调研通过对银川市近年来大型房地产央企、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的房企和2010年前银川建成绿化水准较高的住宅区进行现场调研,发现现代住宅小区园林绿化方面普遍存在共性问题。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没有规范性和标准化要求,仅满足绿化用地指标要求,在乔、灌、草比例上,树木空间布局上,对住户采光要求上重视度不够,差异很大;没有在有限珍贵的土地面积上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可持续化,实现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有机结合。
同时,部分住宅区存在园林绿化用地存在不均衡性,同一住宅区居民无法享受到较为均衡公平的绿地与景观。
3.1存在的主要问题3.1.1植物配比不合理。
防灾避险绿地案例
防灾避险绿地案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不断加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防灾避险工作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而在城市规划中,绿地的作用被越来越多地重视,它们不仅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可以起到防灾避险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防灾避险绿地的案例。
1. 洪水漫防绿地
洪水漫防绿地一般位于城市低洼地带,通过设计合理的地形和排水系统,能够在洪水发生时吸收和蓄存大量的洪水,起到缓冲的作用。
同时,在绿地中种植适宜的植被,也可以起到固土保水、增加土壤渗透能力的作用。
2. 风沙防护绿地
在沙漠化和风沙侵蚀严重的地区,建设风沙防护绿地十分重要。
这些绿地通常采用防风固沙、保水保肥、改良土壤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风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3. 火灾防范绿地
在城市中,火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因此建设火灾防范绿地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绿地通常采用抗火植物、阻燃材料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火灾发生的概率,同时也可以防止火势蔓延。
总之,防灾避险绿地的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更加重视。
- 1 -。
加强国土空间框架下防灾减灾规划建设
加强国土空间框架下防灾减灾规划建设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防灾减灾建设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并提出一定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做到防治结合,构建各方齐抓共管、充分协同的“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格局。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防灾减灾;规划引言随着城市化及城市群快速发展,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易发生连锁反应和放大效应,重大灾害发生后,都会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破坏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稳定环境。
1国土空间框架下防灾减灾规划的特点(1)健全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水平针对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火灾与爆炸等主要灾害,深化城市灾害风险评估,加强源头管理,合理控制城市建设强度和人口密度,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降低城市脆弱度。
结合行政区划、铁路、高等级公路、河流及公园、绿地、广场等,合理划分防灾分区,形成能够有效阻止次生灾害蔓延、具有独立防灾救灾机能的空间结构单元。
优化防灾设施布局,适度提高城市防灾设施建设标准,形成分级合理的防灾空间设施网络,实现集指挥、供电、供水、交通、通讯、医疗、消防、救灾物资及避难场所于一体的综合应急支撑体系。
(2)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城市韧性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火灾与爆炸等主要灾害,深化城市灾害风险评估,加强源头管理,合理控制城市建设强度和人口密度,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降低城市脆弱度。
结合行政区划、铁路、高等级公路、河流及公园、绿地、广场等,合理划分防灾分区,形成能够有效阻止次生灾害蔓延、具有独立防灾救灾机能的空间结构单元。
优化防灾设施布局,适度提高城市防灾设施建设标准,形成分级合理的防灾空间设施网络,实现集指挥、供电、供水、交通、通讯、医疗、消防、救灾物资及避难场所于一体的综合应急支撑体系。
2防灾减灾存在的问题全球变暖趋势越发明显,极端天气多有发生,会发生干旱、高温、以及洪涝等许多自然灾害。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持续推进,基础设施、高层建筑、城市综合体、水电油气管网等加快建设,产业链、供应链日趋复杂,各类承灾体暴露度、集中度、脆弱性不断增加,灾害链特征明显,灾害风险的严重程度提高,有着一定的系统性以及复杂性。
防灾避险绿地案例
防灾避险绿地案例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严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防灾避险工作越来越重要。
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供美丽的城市景观,还能够发挥重要的防灾避险作用。
下面介绍几个成功的防灾避险绿地案例:
1. 日本神户市的生态防护林
1995年,神户市遭受了严重的地震灾害,城市中的许多建筑物被毁坏,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为了防止类似的灾害再次发生,神户市政府在城市周围建设了一条长达35公里的生态防护林。
这些生态防护林既能够保护城市不受土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又能够提供人民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
2. 美国纽约市的海滨防护绿地
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袭击了美国新奥尔良,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避免这样的灾难再次发生,纽约市政府开始启动“海滨防护绿地”项目,将海滨地区建设成为一道防线,以防止飓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这些海滨防护绿地不仅能够保护城市,还能够提供公共休闲、娱乐、教育等功能。
3.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四季花果园”
杭州市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同时也面临着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为了减轻这些自然灾害的影响,杭州市政府在城市周围建设了“四季花果园”,将城市绿化率提高到了50%以上。
这些花果园不仅能够美化城市,还能够发挥防洪、防滑、防风等作用,为城
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综上所述,防灾避险绿地建设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加强绿地建设,发挥绿地的防灾作用,让城市更加美好、安全、舒适。
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能的规划设计探究
图1 防灾避险点、线、面、域规划体系3.2 相邻公园绿地间规划设计
针对群体公园绿地,宏观上联合各公园绿地,建立区域性公园绿地防灾避险体系。
根据城市人口密度、灾时人群分布及疏散情形、各公园绿地的大小、数目、类型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与配置形式,综合考虑防灾空间的布局及防灾时序,明确各公园绿地的灾时避难特性,加强疏散通道与周边城市防灾避险空间的连接度,实施各公园绿地宏观联合,在不同公园绿地之间通过疏散通道将防灾公园绿地进行有机连接。
建设区域性城市绿地应急避险系统,使其具有全时序、全空间的救平转化机制,使公园绿地既能集中高效地发挥个体效应,同时也兼具城市应急风险规避体系下的群体效应。
城市公园绿地是由各个公园绿地构成,我国各地区的城市绿地建设存在差异,各类公园绿地因使用性质不同,结构布局也存在差异,且同一类型的公园绿地因其构成形式、民俗文化、配套设施等条件的不同,需结合。
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研究中期报告
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研究中期报告一、研究背景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具有丰富的生态、文化、休闲等功能,也是城市防灾避险的重要场所。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绿地面积不断减少,城市防灾避险能力下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因此,进行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研究十分重要。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以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包括市中心公园、市郊公园、边缘公园等,旨在深入探讨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规划问题。
1. 市中心公园的防灾避险规划市中心公园是城市中心重要的公共空间和休闲场所,也是紧急疏散的必经之地。
本研究将从人口密度、交通状况、灾害类型等方面入手,研究市中心公园的防灾避险规划,重点探讨公园作为救援指挥中心、救援集结点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公园绿地的应急通道设计。
2. 市郊公园的防灾避险规划市郊公园一般面积较大,常常处于灾害发生的危险地带。
本研究将从森林防火、洪水、地震等方面入手,研究市郊公园的防灾避险规划,重点探讨公园作为防火、防洪、避震的场所和防灾设施的设计。
3. 边缘公园的防灾避险规划边缘公园常常处于城市的边缘,防灾避险能力相对较弱。
本研究将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方面入手,研究边缘公园的防灾避险规划,重点探讨公园作为避难场所的功能和作用,以及避难设施的设计。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规划设计资料,收集和梳理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的相关理论、政策法规和实践案例。
2. 案例分析:对国内外已有的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其经验和不足,为本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3. 实地调查:通过对不同类型城市公园绿地的现状调研和实地考察,了解其存在的防灾避险问题和需求,制定相关对策和规划措施。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探讨和总结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规划的规划思路和方法,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能力,为城市防灾工作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川森林绿地防灾避难规划的案例研究
摘要:为推进本市防灾避难场所的整体改造建设,对森林公园防灾避难现状情况进行分析,对公园的布局模式进行了平灾结合设计,完成了银川市森林公园绿地防灾避难规划设计图,为森林公园防灾避难的实际工作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力求推进银川市的灾害研究。
关键字:森林公园; 防灾避难; 应急
The case study on Disaster Prevention Planning of forest green space in Yinchuan
Abstract:To advance the shelter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city, the author to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 situation of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in Forest Park, meanwhile, it is completing the design on the layout of the park, in the end, the author complete the Planning Design of city green space disaster prevention of Forest Park in Yinchuan, giving some thinking for the futur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refuge space and other relevant refuge space of city buildings.
Key words:Forest Park Disaster PreventionEmergency
1、研究背景
2011年“3.11日本8.9级大地震”震惊全球,作为领国的我们也意识到了提高城市抵御灾害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城市防灾避难场所是城市灾后应急避难、救援、恢复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城市平时功能发挥的主要构成部分[1]。
如何在现有的城市绿地系统中建立有效的防灾、减灾场所,是中国今后几年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也及时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防灾避险绿地建设的意见”[2],政策上的高度重视也再次突显了绿地、林带及公园在城镇防灾避险中的突出作用[3]。
本文就此热点问题对银川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规划中森林公园的防灾避难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
2、银川森林公园防灾避难功能分析
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标准》(GB21734-2008)
的要求[4],以及《银川市总体规划》和《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精神指导下,相关部门对《银川市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进行编制。
规划自2008-2020年,分近、远期两步走,其中,城市公园防灾避险绿地分担一部分应急避难场所的救灾需要。
按照总规人口近期、远期的60%,75%进行控制,即满足近期88 万人、远期城区人口130万人的避险需要[5]。
森林公园作为银川市的主要城市公园之一,总占地面积180 hm2,景观绿地面积100hm2,公园绿地规划分类中属于临时避险绿地类型。
具有以下特征:地形相对平坦,周边空旷,无泥石流、洪涝等次生灾害影响,距次生灾害危险源的距离满足国家现行重大危险源和防火的有关标准规范要求。
无易燃易爆及有害化学物品的影响,无建筑物倒塌等的影响,可确保避险人员安全。
2.1基础设施分布情况
森林公园共有两个主出入口和两个次出入口。
园内道路依据功能特征分为:主干道园路、次干道园路、沿湖园路。
公园内部通勤桥梁四座,铺设有贯穿主要沿湖道路的观光火车轨道。
园内有六处大面积硬化铺装区域。
标志性高建筑物“瞭望塔”一座,厕所4处,集中餐饮中心3处。
2.2服务半径、有效避难面积及容量
森林公园占地面积约为183hm2,有效避难面积为80 hm2[6][7],根据森林公园的规模及陆地面积,属于规划临时应急防灾避险绿地,以人均避难面积6m2计算,容纳人数预计为13.33万人,服务半径为3000m,步行约0.5h内可以到达[7][8]。
3、银川森林公园平灾结合设计
3.1布局模式
城市绿地防灾避难场所的布局遵照均衡布局的原则,需要均匀地对避难场所的功能区划、通道等进行规划设计,对其进行整体的布局规划尤为重要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应急响应管理片区的划分:森林公园具有自己的应急指挥总中心及片区分中心,在应急响应过程中,通过分片区的信息收集上报,在总指挥中心处得到汇总,进行命令的统一调配执行。
分别划分为A、B、C、D四个区,应急指挥总中心设置在A区内,其余各片区分别具有各自的指挥中心、应急物资供应、应急医疗救护等。
避灾通道的网络组织:避灾通道多利用城市的次干道及支路将紧急疏散避险绿地和避灾安置绿地连成网络,形成避灾体系。
森林公园的避灾通道分为:
应急通道、备用通道、内部通道三种。
应急通道承担森林公园与城市主干道的信息、物资沟通功能;备用通道是对公园现状进行改造,提高公园内外通达性;内部通道的建立是为了提高应急避难过程中片区之间的通达性提高整个园区的管理效率。
详见图1。
3.2应急避难要素设计
在应急避难要素设计方面,主要针对以下几个要点进行分析设计,分别是:应急棚宿区、应急供电、供水系统、应急出入口、应急停车场、应急公厕及指示牌等配套设施。
其中,应急碰宿区作为避灾人员集中生活区域,位置的选择以安全性、可达性、稳定性、实用性为主[9]。
尽量避免有过多无序的人员流动,相关的生活基础设施设备分布均匀,不可太远。
同时,生活垃圾及粪便处理点与棚宿区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污染距离。
应急供电、供水系统结合原有系统进行改造,使之能够满足应急避难的供电供水要求。
安装灯杆、应急供水点,埋设管线计。
应急出入口及停车场利用公园原有出入口与城市主干道之间的分布关系,设置应急停车场、应急自行车停放点。
新增两个停车场,力求达到公园人流疏散及车流组织符合应急避难的交通组织要求。
应急公厕及指示牌等配套设施是根据避灾要求,在各片区的相应位置设计增设了简易公厕、应急水井等设施,见图2。
4、小结
森林公园的防灾避难规划设计研究工作还需要方法论上的优化提高,以及对研究细节的完善,特别是在理论与实际改造的磨合过程中,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的问题,例如:加强数据基础,引入新的方法论,从多角度揭示灾害避难过程中主要影响引子的情况[10]等。
参考文献
[1]戴慎志,赫磊.城镇防灾避难场所规划研究[J].灾害学,2010.25
(10):50~54.
[2]章俊华.日本都市公园防灾·减灾技术动向[J].中国园林,2008.9(9):19~21.
[3]张海金.防灾绿地的功能建立及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同济大学,2008.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21734-2008.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马明德,李陇堂.银川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建设初探[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2(24):179~183.
[6]张芝霞.城市应急避难基地的规划建设原则——以长屿硐天为例[J].城市问题,2006.(6) :75~78.
[7]洪婷婷.城市绿地防灾避难机能的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2009.
[8]李继东,周长兴,荣博.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以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为例[J].话题,2006.2(3):17.
[9]徐波,郭竹梅.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及其规划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08.12(56):56~59.
[10]苏群,钱新强,杨朝辉.GIS技术在城市避难场所规划空间配置中的应用[J],北京规划建设,2008(4) :P42-44.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