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合集下载

山西省住建厅关于防灾避险绿地方面的编制说明

山西省住建厅关于防灾避险绿地方面的编制说明

山西省住建厅关于防灾避险绿地方面的编制说明(摘录):一、人均避险绿地面积除了避险绿地外,广场、体育场、学校操场、人防工程、空地等都是避难场所。

一般地,防灾避险绿地用地面积应占到城市总避难用地面积的40%以上。

人均避险绿地面积指标要求与计算详见四(一)。

二、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原则包括适应城市发展、与人口分布相适应、各类避险场所的统筹、均衡与通达性、安全性、功能综合性、原有绿地改造等。

三、防灾避险绿地系统阐述防灾避险绿地由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绿色疏散通道等组成,避险绿地又包括紧急避险绿地、临时避险绿地、防灾公园。

解释其基本概念及存在的绿地类别,说明规划要求与规划结构形式等。

四、防灾避险绿地规划(一)避险绿地规划1.避险绿地(1)基本要求(2)规划要点a.公园绿地与附属绿地是防灾避险的主要绿地类型,当城市建设用地紧张时,防灾公园或临时避难绿地可以布置在其它绿地内。

b.公园绿地作为避险绿地时,规划应注重“平灾结合”。

在选址(总体布局)、规模、服务半径等方面都应考虑防灾避险功能要求,即可新规划也可改造现有公园绿地。

从规模方面看,针对全省目前绿地实际状况,紧急避险绿地一般不小于0.1公顷(以1公顷左右为宜);临时避险绿地一般不小于0.2公顷(以10---50公顷为宜);防灾公园应大于50公顷。

考虑到公园绿地的综合功能,以及园内水面、坡地、灌木林等不能避险,一般可将水面减去后,新建或原有公园绿地改造后,均可按总面积的60%统计为避险绿地。

c.公共设施、居住等其它七类附属绿地应当有20%左右可以作为紧急避险绿地,前提是周围建构筑物为抗震防震、防火耐火的材料和结构;不在建筑倒塌范围之内,面积不小于0.1公顷。

d.列表统计防灾避险绿地总面积,按城市人口计算人均防灾避险绿地面积。

按各级防灾避险绿地总面积分别算出对应的人口容量。

2.隔离缓冲绿带规划明确需要设置隔离缓冲绿带的位置、宽度、种植要求等,主要目的是减少次生灾害发生或蔓延——属防护绿地类别。

城市绿地防灾避灾方案

城市绿地防灾避灾方案

城市绿地防灾避灾方案城市绿地防灾避灾方案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面积逐渐扩大,建设密度增加,城市绿地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绿地不仅能提供自然景观、生态系统服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害风险、提升城市的抵御能力。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城市绿地防灾避灾的方案。

首先,建设泄洪空间。

城市常常由于排水系统设计不足而出现内涝现象,这是灾害风险的一种。

为了减轻排水压力,可以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设置绿地,将其作为泄洪的空间,以减少雨水径流的压力。

例如,在城市低洼地区或河流两侧,可以建设自然湿地或人工湖泊,作为临时储备洪水的空间,降低洪峰水位,避免洪水泛滥。

其次,构建植被护坡。

城市山体或河岸的护坡是防止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关键。

通过植被护坡,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洪水冲击力。

因此,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应该优先考虑设置植被护坡,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灾害预防措施。

再次,推进城市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是一种创新的城市绿地形式,可以有效减少城市气温上升,改善热岛效应。

此外,屋顶绿化还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径流,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对于防止城市内涝、减轻洪峰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城市规划者应该鼓励、推动屋顶绿化的普及和发展。

最后,加强公园与绿地的建设。

公园和绿地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锻炼身心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城市防灾避灾的关键区域。

公园和绿地的植被可以降低风速、吸收水分,起到减轻风灾和洪灾冲击的作用。

此外,公园还可以为居民提供避难场所,在突发灾害发生时提供安全保障。

因此,加强公园和绿地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绿化空间,是城市防灾避灾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城市绿地在防灾避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灾害风险,提升城市的抵御能力。

因此,在城市发展中,应注重绿地的保护与建设,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城市化进程中,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安全提供保障。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风险。

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设计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绿地的选择、规划和布局、植被的选择和管理等方面,探讨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的导则。

一、绿地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绿地是城市防灾避险设计的首要任务。

首先,应考虑到绿地的地理位置,选择在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建设绿地,以减少灾害的损失。

其次,应考虑绿地的地形地貌,选择平坦的区域建设绿地,以便于排水和疏散。

此外,还要考虑到绿地的土壤条件和水源情况,选择具有良好排水和保水能力的土壤,并保证绿地周围有充足的水源供应。

二、绿地的规划和布局绿地的规划和布局是城市防灾避险设计的关键环节。

首先,应根据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密度,确定绿地的规模和布局。

绿地的规模应适度,并根据城市的特点合理分布,以保证绿地的覆盖面积和可达性。

其次,应考虑到绿地的连通性和可利用性,将绿地与城市的主要道路和公共设施相连接,以提高绿地的利用率和可达性。

此外,还要考虑到绿地的多功能性,将绿地设计为可供休闲、健身和教育等多种用途的场所,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植被的选择和管理植被的选择和管理对于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设计至关重要。

首先,应选择具有抗灾能力强的植被,例如抗风抗涝能力强的乔木和灌木等。

其次,应选择具有良好的根系系统和保水能力的植被,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保持水源。

此外,还要注意植被的密度和高度的搭配,避免过密或过高的植被对城市的通风和景观造成影响。

另外,还应定期对绿地进行植被的管理和维护,及时修剪和更新植被,以保证绿地的健康和美观。

四、建立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除了绿地的规划和布局,还应建立灾害预警和应急机制,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其次,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机制和救援队伍,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培训,以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效率。

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范

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范

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范DB11/T794-20111 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具有应急避难功能的公园绿地选址、分类、服务半径、有效避难面积、总体设计、园路与铺装场地设计、种植设计以及应急避难设施配置与设计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新建、改扩建的具有应急避难功能的公园绿地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应用文件,其最新范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306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21734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址及配套设施GB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CJJ 48 公园设计规范DB11/ 224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DB11/T746 公园无障碍设施设置规范3基本设计原则3.1 因地制宜、系统整合充分考虑公园绿地的自然条件、建设状况、周边环境,确定具有应急避难功能的公园绿地,并与其他类别应急避难场所共同构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科学合理地进行建设。

3.2以人为本、平灾结合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平时和灾时的使用需求,注重平灾功能的平衡与转换,在平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宜人、景观优美的休闲环境,在灾时则以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生命安全为准则,尽可能减小灾害造成的损失。

3.3注重实效、节约持续公园绿地应正确发挥应急避难功能,重视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及注重实效的建设管理。

在对具应急避难功能的绿地合理分类的基础上,适度配置应急避难设施。

4 选址要求4.1 具应急避难功能的绿地自身的地质结构应具备稳定性,并应避开地震断裂带、山体滑坡、泥石流、蓄滞洪区等自然灾害易发生地段。

4.2公园绿地承担应急避难功能的区域应远离有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路等设施对人身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以减少此生灾害的影响。

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探讨——以徐州市主城区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为例

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探讨——以徐州市主城区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为例

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探讨——以徐州市主城区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为例摘要: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唯一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开敞空间,在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时,能够作为人民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城市广场、公园及绿地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开放空间,它们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空间形态,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对城市防灾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尤其在防止火灾发生、延缓火灾蔓延、临时避难急救、多功能分洪蓄洪、作为城市重建的据点等方面拥有其他类型的城市用地无法比拟的优势。

1概念释义在各种城市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为了保护城市和城市居民的生命和物质财产、强化城市防灾构造、建立并完善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防灾体系与能力而建设的起到减灾与防御工程、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地、避难道路和灾后恢复据点作用的城市各类绿地。

2范围界定本次规划范围为徐州市主城区,即徐州市的鼓楼区、云龙区、泉山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徐州市新城区,总用地面积约553平方公里。

3防灾避险绿地功能(1)安全疏散功能提供灾后应急疏散的安全空间,是城市应急疏散通道的主要功能。

(2)防灾减灾功能防灾避险绿地作为一个灾害防御和应急避难场所,其设置的首要原则就是保证安全性,防灾避险绿地必须具备较强的防灾减灾能力。

(3)避难生活功能是灾时避难疏散绿地和灾后恢复重建绿地的核心功能。

作为城市避难生活场地的组成,这两类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避难场所,更重要的是确保了避难人员的基本生活条件。

(4)情报收集和传播功能本功能主要体现在在灾时避难疏散绿地中建立临时的指挥机构,发布应急疏散警告,在灾时保证指挥机构对居民的信息畅通,建立数据库对应急避难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等方面。

(5)物资运输集散功能灾害发生后,救灾物资和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紧急调运,抢险救灾部队和其他救援人员进入灾区或在灾区内实施救灾活动,都需要建立完善的物资运输系统。

浅议防灾避险绿地和疏散通道的规划原则

浅议防灾避险绿地和疏散通道的规划原则

浅议防灾避险绿地和疏散通道的规划原则作者:黄志勇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19期摘要: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文要求各地应尽快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

关键词:防灾避险绿地疏散通道规划原则1.防灾避险绿地与疏散通道的等级划分(1)防灾避险绿地的等级划分。

①中心防灾避险绿地:服务于整个城市的防灾避险绿地,一般与城市中心公园结合布置,拥有最完备的防灾综合配套设施和最大的有效避险面积。

②固定防灾避险绿地:服务于城市局部和组团的防灾避险绿地,一般与城市中小型公园结合布置,拥有较为完善的防灾配套设施和较大的有效避险面积。

③紧急防灾避险绿地:服务于街道和社区的防灾避险绿地。

④防护绿地:一般分布于火源、辐射源、污染源、噪声源周围及防灾避险绿地周围。

(2)疏散通道的等级划分。

①救灾干道:城市灾后实施救援的主要通道,应保证机动车量的通行条件,与城市出入口有快捷沟通,与城市中心避险场所相连或相邻,两侧人行道、绿化带较宽,建筑退红较大,质量较好。

②疏散主干道:城市灾后居民疏散的主要通道,应保证大量人流的通行条件,并与城市救灾干道相连,与城市固定避险场所、各级医院相连或相邻,两侧留有一定的人行道、绿化带,建筑退红符合规范,质量较好,层高合适。

③疏散次干道:城市灾后居民疏散的直接通道,应保证人流的快速通过的条件,并与城市疏散主干道相连,与城市紧急避险场所、医疗急救点相连或相邻,两侧建筑退红符合规范,层数合适。

2.防灾绿地与疏散通道的规划标准(1)防灾绿地的配置要求:①面积:防灾大区必须安排中心避险场所,单个中心避险绿地有效面积不小于50万平方米;防灾组团、防灾街区必须安排固定避险场所,单个固定避险绿地场所的有效面积不小于1万平方米;防灾街区必须安排紧急避险场所,单个紧急避险绿地有效面积不宜小于0.1万平方米。

有效面积是指防灾避险绿地总场地面积扣除其中的水域面积、大于7°的陡坡面积,文物古迹占地面积及建筑物倒塌的影响面积后的防灾避险面积。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
计导则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8.01.03
•【文号】建办城〔2018〕1号
•【施行日期】2018.01.0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的通知
建办城〔2018〕1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天津市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重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海南省规划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指导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我部组织编制了《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城市建设司。

附件: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2018年1月3日。

我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体系

我国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体系

功 能评估 、 划编制和 实施管坦 3 了 系统 认 理 规划荷 传 满 键 :风 目杜 中 圈分类号 T 8 U 96 避畸绿地 文赫 标志码 现的后譬 悍 在 功能评 什体 容 指 兽 素, 培出 , 划蝙制体 幕 i 规
埘 工1 体 f A
我国城市 防灾避 险绿 地系统 规划 工作体 系
T e P n i g Wo k S s e f r U b n D s s r P e e l n a d A o a c r e p c f C i h l n a n r y l m o r a i l r v n i n v i n e G e n S a e o h n a e o d a
esa l h tbi men yt m ar po e te c t ̄ h m pe s ts se d pr o s s h one lof e i lmenain 1 tl man g o a eme t y a oc l l ; gre s c o ds s e p eenin r s a d c pe hi ur r ec e n pa e f a t r v l an a oda c ; pln wo k y tm ;l n t n e r o d vi ne a r s se u ci o
陈存 友
胡 希 军

要 :在目鼬 关 究的基础 根 据避难行 为 研 特 Ⅱ 灾后 建安 置善求 , 提出完善 的防灾避 陆缛地规 划 [ 伫体 系包 能评 估 观 赶上作的前 提与基 础. 珏是规 划 上体 与咳 , 蝙- 博 殳施管 筛 选出 e 目 , 大 【 估 构建 能 估 栏 绕场 和 谜道2 交体 管 体系府 包括健全法 律和 规 , 定 范 标 准, 强 政 引 r 及 辟

城市绿地减灾机能分析与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减灾机能分析与规划设计

城市绿地减灾机能分析与规划设计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机能和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功能分析主要包括生态功能、美化城市以及使用功能,为其真正发挥防灾减灾功能提供保障。

标签:城市绿地;防灾功能;规划原则1 引言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城市中不同类型、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构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态环境、景观效果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回顾其发展进程,不难发现,绿地系统在城市减灾中也直接或间接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1)国外城市绿地规划与避难减灾欧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减灾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城市公园的出现和公园系统的形成,局部地缓解了城市的环境问题,发挥了一定的减灾功能;其后一系列关于重塑整个城市的理念的提出和二战后城市的重建,扩大了绿地在城市减灾上的作用,及至生态规划思想的出现,城市绿地系统开始发挥主动的防灾、减灾功能。

16世纪至19世纪,欧洲工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工业的发展在使社会财富迅速积聚的同时,也使人口迅猛向城市集聚,城市飛速膨胀,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大气和水体被污染,交通拥挤混乱,噪声问题突出,卫生环境日趋恶劣。

1832年,英国霍乱大流行后,各国政府都相继认识到城市中存在的潜在灾害威胁,开始着手改善城市环境。

1833年,英国议会内设置的公共散步道委员会首次提出应该通过公园绿地的建设来改善不断恶化的城市环境。

这是首次把城市绿地引入到城市防灾减灾领域。

1843年英国利物浦市动用税收建造了第一个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

2 城市绿地减灾机能在城市形成的初级阶段,由于城市内并没有出现大量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技术,城市中的生态问题和游憩问题并没有暴露出来,因此,对城市绿地的功能和地位并没有涉及。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分析概述: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在城市规划中,针对城市内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的发生而进行的绿地规划。

该系统的建设旨在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并提高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

本文将从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和防灾避险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和操作性。

系统规划: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应该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

首先,应对城市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评估,包括地震、洪水、风暴、土地滑坡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爆炸等人为灾害。

其次,根据调研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灾避险目标和指标,确定规划的范围和重点区域。

最后,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包括绿地的类型、布局、功能和建设标准等。

绿地规划:绿地是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的核心要素,具有吸水、固土、调节气候、减轻灾害损失等功能。

在规划中,应确定不同类型的绿地,包括公园、湿地、护林带等,并根据灾害类型和规划范围确定其分布和布局。

在布局上,应考虑到绿地与周边建筑的融合,形成防灾避险绿地系统。

此外,绿地的功能也应多样化,既可以作为城市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作为防灾避险的场所,提供紧急避难和救援的功能。

防灾避险措施:除了绿地规划外,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还应包括其他防灾避险措施的规划。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建筑物的加固和防护、地下设施的规划和设计、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系统的建立等。

例如,在地震灾害的防范中,可以通过加固建筑物和规划安全疏散通道等措施减少伤亡;在洪水灾害的防范中,可以通过绿地的修建和水利设施的建设来调节水流,减轻洪水灾害的损失。

重要性: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绿地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提高城市的抵御能力。

此外,绿地系统规划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结论: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通过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和防灾避险措施的综合考虑,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建城[2008]171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建城[2008]171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建城[2008]171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园林(绿化)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解放军总后营房部: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防灾避险功能,提高城市综合防灾避险能力,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防灾避险中的重要作用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唯一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开敞空间,在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时,能够作为人民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筑和人口密度高度集中,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国内外的诸多案例证明,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可有效地缓解灾害损失。

目前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地建设普遍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不适应保障城市安全的需要。

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不仅是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各地要从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完善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功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落实。

二、加快编制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一)做好前期调查评估。

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标准

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标准

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标准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频发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备受关注。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如何设计和规划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标准和要点入手,探讨如何使公园绿地在灾害发生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设计标准1. 人口容纳标准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人口容纳标准是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灾害类型、预警时间和预计逃生时间等因素,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标准应该明确人口容纳量,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安全容纳逃生人员。

2. 设施配备标准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各类设施的配备标准。

安全通道、避难点、医疗救护设备、食品储备等设施的配置,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应对不同灾害场景的需求。

3. 场地选址标准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场地选址标准。

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交通便捷性等因素,对于提高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至关重要。

二、设计要点1. 多功能性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设计应该具备多功能性。

除了作为避难场所外,还应考虑其在平时的其他功能,如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以提高公园绿地的利用率和价值。

2. 绿色环保在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设计中,绿色环保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点。

应注重植被保护、自然生态功能的维护,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的环保水平。

3. 社会参与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要点还包括社会参与。

鼓励社区居民、志愿者等参与公园绿地的设计和建设,使其更符合当地的特色和需求,提高公园绿地的社会融合度和凝聚力。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标准和要点的探讨,可以看出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性。

合理制定设计标准和遵循设计要点,可以提高公园绿地在应急灾害中的效能,实现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安全可靠的避难场所。

防灾避险的公园设计

防灾避险的公园设计

防灾避险的公园设计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承担起社区居民和城市居民防灾避险的功能。

为了确保公园在发生灾害时能够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我们需要在公园设计中融入防灾避险的考虑。

首先,公园设计需要合理规划疏散通道。

灾害发生时,疏散通道是确保人员安全撤离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公园设计中,应预留足够宽敞的疏散通道,同时要考虑到不同灾害类型可能对通道的影响,如地震时可能导致建筑物垮塌,需要设立疏散通道穿越建筑物的设计。

此外,还可以设置指示标识和紧急避难点,方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找到避难地点。

其次,公园设计需要考虑防灾设施的设置。

防灾设施包括避难场所、避雷设施等,能够提供人们在灾害发生时的临时庇护和保护。

在公园设计中,可以设置避难场所,如建筑物或地下室,以保证人员的安全。

此外,可以考虑引入避雷设施,如避雷针和避雷网等,减少雷击灾害的危害。

再次,公园设计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灾害的发生往往与环境破坏有关,因此,在公园设计中,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可以采用生态景观设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

同时,可以考虑采用生态工程措施,如植被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等,减少水患和土地滑坡等灾害的发生。

最后,公园设计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培养。

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是防灾工作的重要一环。

在公园设计中,可以设置防灾教育基地或展示馆,向公众普及防灾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此外,可以开展防灾演习和培训活动,让公众了解防灾措施的实施方法和应急处置的程序。

总之,公园设计中融入防灾避险的考虑,可以提高公园的功能和价值,保护人们的安全和财产,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在公园设计中,要合理规划疏散通道、设置防灾设施、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培养等方面下功夫,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防灾避险场所。

同时,要注重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完善公园防灾避险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提高公园的防灾避险能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导则

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导则

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导则(试行)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1月编制说明本导则参考《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CJJ75—97)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参考《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办关于加快城乡绿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0] 290号)、《福建省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实施方案(2010~2012)》等文件,以及各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福建省道路绿化树种调查研究》等国内外相关成果及文献资料,结合本省的地域特点及城市绿地建设发展情况进行编制,并侧重于城市绿地的规划和设计,以促进本省的城市绿地建设。

本导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对适用范围进行解释,由编制单位负责对具体技术内容进行解释。

导则由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已通过专家技术评审。

由于本导则为初次编制,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漏,希望各有关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往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园林景观所(地址:福州市湖东路188号,邮政编码:350003)。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年01月目录1.总则 ................................................................................................................................................... - 1 -2.城市绿地的定义和分类.................................................................................................................... - 1 -3.基本规定............................................................................................................................................ - 2 -4.规划设计内容和程序........................................................................................................................ - 3 -5.公园绿地............................................................................................................................................ - 4 -6.生产绿地............................................................................................................................................ - 6 -7.防护绿地............................................................................................................................................ - 7 -8.附属绿地............................................................................................................................................ - 8 -8.1.居住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 - 8 -8.2.道路广场绿地........................................................................................................................ - 9 -8.3.林荫景观道.......................................................................................................................... - 13 -9.城市绿地设计要点.......................................................................................................................... - 13 -9.1.种植设计.............................................................................................................................. - 13 -9.2.地形水体.............................................................................................................................. - 16 -9.3.园林建筑与小品.................................................................................................................. - 18 -9.4.园路铺地与桥梁.................................................................................................................. - 20 -9.5.市政基础设施...................................................................................................................... - 21 -9.6.防灾避险设施...................................................................................................................... - 23 -10.城市绿地的建设管理.................................................................................................................... - 25 - 附录一本导则用词说明.................................................................................................................. - 26 - 附录二城市绿地设计程序及内容要求.......................................................................................... - 27 - 附录三福建省植被区划图.............................................................................................................. - 29 - 附录四福建省城市绿地主要植物名录表...................................................................................... - 30 -1.总则1.1.为加强对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的技术指导,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并结合福建省实际,制订本导则。

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

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

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导则1、总则1.1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规范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特制定本导则。

1.2编制依据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1.2.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2.3《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1.2.4《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2.6《城市绿线管理办法》1.2.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1.2.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通知》1.2.9《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1.2.10《城市防洪标准》1.3本导则适用于四川省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设计。

1.4原则1.4.1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最大程度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充分考虑市民的避灾需求,为市民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生产环境。

1.4.2 统筹布局,分类细化防灾避险绿地需要和其他避险场所一起统筹部署、均衡布局并就近安排,使市民及时就近疏散。

对规划确定的分区、分级、建设标准等作出规定。

1.4.3 平灾结合,综合利用按照平灾兼顾、综合利用的原则,将防灾避险绿地建成具备多种功能的综合体。

平时依照土地的使用性质,满足人们游憩、娱乐和健身等功能,灾时发挥避灾场所的作用。

. .12.规划引导2.1规划思路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是《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专项规划。

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根据城市的规模、类型、结构,满足城市的防灾、减灾、避灾和抢险救灾功能需要,规划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体系。

2.2防灾避险绿地分类及要求2.2.1防灾公园防灾公园是指在灾害发生后为居民提供较长时间(数周至数月)的避灾生活场所、救灾指挥中心和救援、恢复建设等的活动基地。

(整理)当阳市城市防灾避险规划1

(整理)当阳市城市防灾避险规划1

当阳市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前言一、规划背景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唯有生命力和相对宽松环境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

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高层建筑林立,人口密度增大,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压力不断增加,城市防御灾害的能力仍然薄弱。

如果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及重大灾害,社会公众紧急疏散,防灾避险,救治伤员,安置受灾群众,就需要城市提供足够的应急空间,满足社会公众应对灾害的客观需求。

城市绿地系统此时既可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抢险救灾的重要场所。

所以,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与利用,应是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减少灾害损失,特制定城市防灾避险绿地规划规划第二章概况及现状分析一、城市概况(一)、地理位置当阳市位于湖北省中西部,地处大巴山余脉,荆山山脉以南,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东经111°32’~102°04’,北纬30°30’~31°11’。

当阳市东与荆门市交界,南抵枝江市,西与宜昌市毗连,西北与远安县交界,市域形似桑叶,市域总面积为2152平方公里(数据来源于国土部门),东西最大横距5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6.5公里。

当阳市政府驻地玉阳办事处,东距湖北省省会武汉市306公里,西距宜昌市73公里。

(二)、地质条件当阳市位于黄陵背斜东侧,地跨鄂西隆起构造带及江汉平原沉降带,地质构造比较繁杂。

全市可分多个构造体系,普遍发育为新华厦构造体系,主体褶皱呈北北东向,与压扭性断裂和两组次级扭裂组成当阳向斜,结晶基底为黄陵背斜,轴向近南北向。

略向北东凸出的弧形向斜,核部最新地层为白垩系。

东南部有江汉平原沉降带次级构造,轴部位于玉阳地区以南。

东南至河溶、草埠湖一带,是新华夏体系第一级构造沉降带,南北分别为长阳背斜和当阳向斜呈断裂接触,西侧与黄陵背斜呈沉积不整合接触。

城市公园环境设计专项设计1 -防灾避难

城市公园环境设计专项设计1 -防灾避难

荷风四面亭
万寿公园内部景观
万寿公园实景
防灾避难--实例
• 应急指挥中心一般与公园管理处相结合,同时还应和物资储备区结合一同设置 。
荷风四面亭
万寿公园应急避险指挥中心
万寿公园
防灾避难--实例
• 绿化隔离空间一般布置在场地周边,起防护隔离作用。绿化
防灾避难--实例
入口广场
专项设计--防灾避难
• 公园从北到南依次为入口广场区、消防历史广场、科普教育区,形成一条完整连续的主题文化动线,打造沉浸式的游览 体验,以寓教于乐的场景营造展现园区的消防主题文化。
荷风四面亭
科普空间
康体健身广场
专项设计--防灾避难
• 园区内还建立了完善的排污及雨洪调蓄系统,绿道、透水铺装、生态树池、植草沟、生态石笼等防洪生态设施在园区得 到了充分运用
宜兴市团氿湿地公园
宜兴市团氿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图
防灾避难--实例
• 北京曙光公园
• 以防灾减灾教育为主题 ,灾时发挥防灾避险功能的区域综合性公园。
荷风四面亭
北京曙光公园实景
曙光防灾公园雕塑
防灾避难--实例
• 应利用公园的场地条件,设置不同的防灾救灾场所,做到统筹兼顾。
荷风四面亭
曙光公园景观
• 曙光公园内部
• 东京临海广域防灾公园平面图
专项设计--防灾避难
• 在我国,2004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等建设, 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荷风四面亭
城市绿地
城市公园
专项设计--防灾避难
• ①防灾减灾功能:防止和减轻地震及其二次灾害的危害程度,延缓火灾蔓延,防止瘟疫入浸、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

防灾避险绿地实施方案

防灾避险绿地实施方案

防灾避险绿地实施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成为了世界各地面临的严重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因此,建设防灾避险绿地成为了当前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针对防灾避险绿地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防灾避险绿地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

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合理划定防灾避险绿地的位置和范围,确保其覆盖城市的重要区域,并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相协调。

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因素,合理选择绿地植被类型和布局,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防灾避险绿地的功能。

其次,防灾避险绿地的建设应当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

绿地建设应当尽可能保留和改善原有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植被,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建设过程中,应当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确保绿地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

另外,防灾避险绿地的功能应当多元化。

除了作为自然灾害的缓冲区和避难场所外,绿地还应当发挥其他功能,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绿地的多功能性,确保其在防灾避险的同时,还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作出贡献。

最后,防灾避险绿地的管理和维护应当得到重视。

城市应当建立健全的绿地管理体系,加强对绿地的监测和维护,确保绿地的功能发挥和效益持续。

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绿地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对绿地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防灾避险绿地的实施方案应当充分考虑城市规划和布局、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功能多元化以及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其在城市防灾避险中发挥重要作用。

希望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防灾避险绿地的建设,为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8年1月前言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防灾避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我国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为完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提升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科学指导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特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为10章。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设计原则、分类、级配、选址、分区设计、竖向设计、道路与铺装设计、种植设计和设施配置设计。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本导则编制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建城〔2008〕171号)、《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GB51143-2015)、《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和《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范》(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794)。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指导实施与监督管理,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和需要,提出完善意见和建议。

目录前言 (1)1 总则 (1)2 设计原则 (2)2.1 规划引领、因地制宜。

(2)2.2 平灾结合、以人为本。

(2)2.3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2)3 分类 (3)3.1长期避险绿地 (3)3.2 中短期避险绿地 (3)3.3 紧急避险绿地 (3)3.4 城市隔离缓冲绿带 (3)4 级配 (5)4.1 分级配置 (5)4.2 服务半径 (5)4.3 有效避险面积 (5)4.4 防灾避险容量 (6)5 选址 (7)5.1 基本要求 (7)5.2 其它要求 (7)5.3 调研评估 (8)6 分区设计 (9)7 竖向设计 (10)8 道路与铺装设计 (10)8.1 避险、救援通道 (10)8.2 铺装 (10)9 种植设计 (11)9.1防护绿带 (11)9.2篷宿区 (11)9.3直升机停机坪 (11)10.设施配置设计 (12)10.1总体要求 (12)10.2 具体要求 (12)1 总则1.1 为规范和引导承担防灾避险功能的城市绿地(以下简称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设计,特编制本导则。

1.2 本导则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设计原则、分类、级配、选址、分区设计、竖向设计、道路与铺装设计、种植设计和设施配置设计。

1.3 本导则适用于现有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提升设计和新建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设计。

1.4 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还应符合《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公园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设计原则2.1 规划引领、因地制宜。

应遵照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及抗震防灾规划、消防规划以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基本要求,在对现有城市绿地全面摸底和调查评估基础上,结合城市自身特点和灾害类型,因地制宜地完善现有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提升新建绿地防灾避险设计水平,并与其它防灾避险场所统筹部署、相互衔接、均衡布局,完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2.2 平灾结合、以人为本。

应充分考虑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的平灾转换,平时发挥好生态、游憩、观赏、科普等常态功能,灾时能实现功能的快速转换,发挥绿地防灾避险功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尽可能地减少灾害损失。

2.3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只承担有限的防灾避险功能,且防灾重点是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适当兼顾其他灾害类型,不具备应对所有类型灾害的防灾避险功能。

新建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或提升现有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应确保生态、游憩、观赏、科普等城市绿地常态功能,同时兼顾防灾避险功能。

3 分类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按其功能定位分为四类,包括长期避险绿地、中短期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和城市隔离缓冲绿带。

3.1长期避险绿地长期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可为避难人员提供较长时间(30天以上)生活保障、集中救援的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

长期避险绿地应依据相关规划和技术规范要求配置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应急辅助设施及应急保障设备和物资。

长期避险绿地以生态、游憩等城市绿地常态功能为主,并按平灾结合、灾时转换要求,兼具防灾避险功能,一般结合郊野公园等区域绿地设置。

3.2 中短期避险绿地中短期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可为避难人员提供较短时期(中期7~30天、短期1-6天)生活保障、集中救援的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

中短期避险绿地一般靠近居住区或人口稠密的商业区、办公区设置,应依据相关规划和技术规范要求配置应急保障基础设施、应急辅助设施及应急保障设备和物资。

中短期避险绿地以生态、游憩等城市绿地常态功能为主,适度兼顾防灾避险功能,一般结合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及居住区公园等设置。

3.3 紧急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是指在灾害发生后,避难人员可以在极短时间内(3~10分钟内)到达、并能满足短时间避险需求(1小时至3天)的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

紧急避险绿地以生态、游憩等城市绿地常态功能为主,兼顾灾时短时间防灾避险功能。

一般结合街头绿地、小游园、广场绿地及部分条件适宜的附属绿地设置,并与周边广场、学校等其它灾时可用于防灾避险的场所统筹协调。

3.4 城市隔离缓冲绿带城市隔离缓冲绿带是指位于城市外围,城市功能分区之间、城市组团之间,城市生活区、城市商业区与加油站、变电站、工矿企业、危险化学品仓储区、油气仓储区等之间,以及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具有阻挡、隔离、缓冲灾害扩散,防止次生灾害发生的城市绿地。

城市隔离缓冲绿带以生态防护、安全隔离为主要功能,一般结合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附属绿地设置。

4 级配4.1 分级配置4.1.1 设置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宜以中短期避险绿地和紧急避险绿地为主,城市人口规模在300万人以上的I型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可根据用地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适量设置长期避险绿地。

4.1.2 I型大城市、特大城市和抗震设防烈度7度以上的城市,宜结合城市用地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和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按“长期避险绿地-中期避险绿地-短期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4级配置。

4.1.3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下的小城市、中等城市、II型大城市,宜按“中期避险绿地-短期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3级配置。

4.2 服务半径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服务半径依据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设定。

没有编制规划的,结合城市特点、灾害类型,以及城市绿地周边的广场、学校、体育场等应急避险场所分布情况,专题评估确定。

4.3 有效避险面积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的有效避险面积是指城市绿地总面积扣除水域、建(构)筑物及其坠物和倒塌影响范围(影响范围半径按建(构)筑物高度的50%计算)、树木稠密区域、坡度大于15%区域和救援通道等占地面积之后,实际可用于防灾避险的面积。

人均有效避险面积的设计要求见表4-1。

表4-1 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有效避险面积设计要求分类表4.4 防灾避险容量防灾避险容量=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有效避险总面积/人均有效避险面积(紧急避险绿地:人均有效避险面积不低于1平方米/人;中短期避险绿地:人均有效避险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人;长期避险绿地:人均有效避险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人)5 选址5.1 基本要求5.1.1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应依据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规划等,结合城市灾害特征、设防重点、避难人员应急避险救援需求及城市用地条件等实际情况,合理选址。

5.1.2 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应位于平坦、空旷、交通条件好的安全地域,远离地震断裂带、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生地以及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电走廊等对人身安全有威胁或不良影响的区域;避开建(构)筑物的坠物或倒塌影响范围。

5.1.3 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应满足就近、快捷疏散要求,保障灾后快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应结合周边人口分布情况设置不同方向的出入口,出入口应为双向交通,并与2条以上应急疏散通道相连接。

5.1.4 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应充分与周边的医院、学校、体育场馆、广场等其他应急避难救援场所有效联接互通,共同发挥防灾救灾作用。

5.2 其它要求5.2.1在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等人口稠密地区优先选择提升完善现有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并与服务半径内学校、体育场馆、广场等其他可用于防灾避险的场所统筹协调;5.2.2现有城市绿地改建提升为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的,应当在确保安全和避险容量前提下,结合现状功能分区,妥善保护原有植被和设施,最大限度维持原有生态、游憩、观赏、科普等主体功能。

灾害发生后,绿地、园路、厕所等配套服务设施可及时完成防灾避险功能转化;5.2.3 在城市外围、城市功能分区之间、城市组团之间,以及加油站、变电站、工矿企业、危险化学品仓储区、油气仓储区等周围,应设隔离缓冲绿带;5.2.4 不具备安全性和防灾避险基本条件的城市绿地,以及需要特别保护的动植物园、文物古迹密集区和历史名园等不应作为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5.2.5低于城市防洪标准规定的洪水淹没线以下的城市绿地、坡度大于15%的区域面积超过绿地总面积60%的城市绿地,以及开敞空间小于600平方米的城市绿地不应作为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5.2.6相关标准、规范与规划明确提出不宜承担防灾避险功能的绿地不应作为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

5.3 调研评估5.3.1应对当地易发生灾害类型、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城市现有绿地和规划绿地周边的人员、商业和居住用地分布、建(构)筑物抗震等级、密度、高度及其分布特点等基本情况进行摸底。

5.3.2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对现有绿地和规划绿地进行承担防灾避险功能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存在的潜在风险等进行评估论证。

5.3.3现有城市绿地经评估论证能够发挥防灾避险功能的,应对其面积、容量以及防灾避险设施的配套建设情况进行详细调研,满足安全条件、有效避险面积、避险容量等相关要求的,可进行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设计。

6.1 长期避险绿地至少应具备以下灾时功能区:救灾指挥区、物资存储与装卸区、避险与灾后重建生活营地、临时医疗区、停车场与直升机临时停机坪和出入口。

6.2 中短期避险绿地至少应具备以下灾时功能区:救灾管理区、物资存储与装卸区、临时避险空间(含临时应急篷宿区、紧急医疗点和简易公共卫生设施)、救援用车停车场、出入口。

6.3紧急避险绿地应根据场地条件合理设置紧急避险空间和出入口。

6.4 各功能区和紧急避险空间应合理布局应急供水、供电、厕所、垃圾储运、通讯等必要设施。

6.5 出入口应设置无障碍通道和人员、物资集散场地,应便于灾时人员集散、临时停车和救援物资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