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
设计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人类的设计行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它随着人的自身的发展而发展,并显示为人的一种智慧和能力。
人们的这种创造性行为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是一种机智的、积极的努力。
它可以用任何语言进行阐释,用任何方法进行实践,同时,它又可以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良,以臻至真、至善、至美之境界。
设计艺术心理:是指设计者在产品的市场定位策划、功能原理构想、结构设计计算、设计方案表达、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设计不仅要满足人类生活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设计艺术心理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艺术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自身的心理活动;二是艺术设计师通过产品满足、引导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设计心理学定义:设计艺术心理学既是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应用心理学科的一个新分支。
它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上,专门研究在设计艺术活动中如何遵循视知觉规律,应用审美心理规律,把握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综合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设计适用满意的产品的一门科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具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多样性需要,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使用方面的需要,还需要使人们能产生多样的情感体验。
——使用与情感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
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最早提出物品的外观应为用户提供正确的操作所需的线索。
他认为这些关于日用品设计的原则“构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和物相互作用方式的心理学”,这是一门研究物品预设用途的学问,预设用途是指人们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实际上的性能,主要是指那些决定物品可以作何用途的基本性能。
人不仅有生存的物质需求,还有身心的精神追求——社会的、文化的、审美的、创造的需求。
设计心理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 代表人物:美国 华生(johnB.Watson,1878~1958)。华生认 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
• 华生的研究路线:
“刺激一反应”公式 (S一R)
他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俄国生理学 家巴甫洛夫(Ivan Pavlov)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
• 到20世纪20年代,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衰落。
1.3.2 机能主义心理学( Functionalism)
• 创始人:美国 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 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Deway,1859~1962)等人。
• 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活跃于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与构 造主义心理学展开了激烈的学派之争,两者都主张研究意 识,争论的焦点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结构,还是研究 意识的功能。
“完形”。格式塔心理学明确指出:
1.3.5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
• 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 • 创始人:奥地利 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
• 这一理论主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践,重视对人 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弗洛伊德认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 源,通过病人的自由联想,对其谈话做出分析,找出其疾病 的根源。他还认为人除了有意识的活动--即人所表现出来 的行为活动,还有无意识活动。
• 格雷夫斯(Henry 你 Drefuss):《为人民设 计》 ,《人体测量》
格雷夫斯1949年为Bell公司设计的“500”电话
返回
1.4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 感知觉与设计
1.3.1 审美心理学、心理美学、艺术心理学、美术心理学等相关 领域的研究
1.3.2 工业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广告心理学及消费心理学、行 为学等应用心理学的研究
1.3.3 职业设计师的经验知识
1.4 现代设计心理学 1.4.1 可用性工程
1.4.2 感性工学
1.4.3 基于仪器的设计心理学研究
1.1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 心理美学 也称“美学心理学”、“审美心理学”,它是以心理学 的研究方法研究审美、创造美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及其 规律的美学分支学科与流派 1、移情说 2、距离说
• 精神分析心理学与艺术心理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Freud)和荣格(Jung) 2、主要理论:意识与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3、集体无意识 3、精神分析心理学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投射法
大 卫 像
3.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1)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①产生的来源不同 ②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
③生理机制不同
(2)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①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 ②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 ③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
4 .与感知觉相关的其他概念
(1)注意 ①吸引受众注意力的要素: a.提供产品使用价值的有效信息。
设计心理学研究对象:用户(消费者) VS 设计师
外界信息刺激、输入
基本 心理特征
购买心理、使用心理 购买心理 (需求刺激—认识问 题—查询信息—评价 选择—购买行为-信 息反馈 使用心理 认知—学习—使 用—反馈
基本 心理特征
设计过程心理
准备 社会文化 心理 酝酿 明朗 检验
社会文化 心理
个性心理 (个性、情 绪)
“场景描述”法(讲故事) 的用户研究
心理学考试复习材料
心理学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现象:通常所说的人的心理活动经常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形态或状态,如:感觉、想象、情感、气质等。
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来看,又可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
心理过程: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他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
(这三方面的心理活动又都有其发生、发展、终止或升华的过程,所以这些心理活动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心理状态:在心理活动过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这类心理现象,称之为心理状态。
心理学的基本观点(1)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人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载体,生命物质发展的最高阶段,被称之为“自然的王冠”。
(2)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狼孩。
(3)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里是人脑的主观映像;其次,表现在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再次,表现在人对现实反映的主观能动性方面;最后,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
心理学的内容:①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学基础;②感觉、知觉与意识;③学习、记忆与思维;④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⑤动机与情绪;⑥个别差异;⑦社会心理;⑧心里异常与心理治疗心理学的任务描述:即对心里事实用科学语言予以叙述,以便人们认识它;只说明事实的真相,不探究问题发生的原因。
解释:对个体行为作进一步分析,探究产生该行为的可能原因。
预测:根据现有的资料,估计将来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控制:控制影响心理的因素来控制心里,减少心理因素的消极影响,增强积极影响。
设计心理学(柳沙)
使用心理 认知—学习—使用—
反馈
基本 心理特征
社会文化 心理
个性心理 (个性、情
绪)
设计过程心理 准备 酝酿 明朗 检验
消费者决策结果
产品评价、产品选择、品牌偏好 购买特征(时间数量 、产品潮流
购买地选择…
第十三页,共32页。
设计者决策结果
概念、草图、效果图 模型、产品、包装
广告设计、环境设计…
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四大因素: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第三十页,共32页。
眼动仪(左)以及手机外观的眼动研究(右),其中圆圈表示注视时间的长短,圆圈 越大停留时间越长,直线表示视觉扫描的轨迹。
返回
第三十一页,共32页。
问题与讨论
1、如何理解设计心理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
2、简要论述工业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的发展阶段以及发生转变的原因。
3、结合你所做过的设计实践,分析其中涉及哪些心理现象。 4、结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和设计现状,谈谈如何理解设计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意
第六页,共32页。
目录
1.1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1.2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
1.3 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相关学科
1.3.1 审美心理学、心理美学、艺术心理学、美术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 研究
1.3.2 工业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广告心理学及消费心理学、行为学等应用 心理学的研究
1.3.3 职业设计师的经验知识 1.4 现代设计心理学
1.3.1 审美心理学、心理美学、艺术心理学、美 术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 心理美学 也称“美学心理学”、“审美心理学”,它是以心理学 的研究方法研究审美、创造美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及其 规律的美学分支学科与流派 1、移情说 2、距离说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
交互设计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它研究的是人们如何与技术交互,以及人们如何理解、受到启发或与技术合作来完成任务的过程。
交互设计
心理学运用心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等方法,探索技术、人、新兴计算机技术、新兴技术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交互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是经过多年实践和研
究的,它结合了传统的心理学,包括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包括计算机视觉和人机交互,以及用户体验设计,其合并的研究范围
也被称为人机交互设计(HMD)。
传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着重于如何获得、理解、存储、应用知识,以
及它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
这种心理学研究同时也是交互设计心理学的基础,它探讨如何设计交互技术,让用户更好地理解技术,并且可以更容易
地使用它和完成任务。
行为心理学是交互设计心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行为心理学
是运用实验室研究的多种方法,以探索人类行为,包括递交和学习,运动学,体验和情绪。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投入到交互设计心理学中,以探讨如
何设计能够启发用户行为,加强用户交互的体验。
计算机视觉和人机交互是设计交互技术研究的关键部分。
设计心理学
1.结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和设计状况,谈谈设计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设计心理学的意义设计心理学为“好的设计”服务消费者满意度CSI是现代设计管理的根本消费者满意度是现代设计的依据现代工业设计必须了解消费者心理研究消费者心理可以指导设计新产品和改进现有产品研究消费心理有助于提高生产者和设计师的经济效益和营销水平消费者心理研究有助于提高工业设计人员的素质研究设计心理学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促进对外贸易用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指导设计活动,专门探索设计的心理活动,专门探索设计的心理活动,是开发设计者心理潜能的重要途径。
面对市场经济全球化的竞争,设计活动非常需要心理学的支撑:虽然中国有实力雄厚的基础科学研究,也有血多世界领先的设计成果,但是,在设计的许多领域与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是相当大的差距:比如,意大利汽车设计师乔治.亚罗说“中国的汽车设计过于模仿西方,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无法像欧式或日式车那样形成自己的流派。
中国汽车企业在制造硬件的投入上不比世界上任何汽车企业差,差得就是设计”。
用中国人自己的话说叫做“中国汽车设计师沦落在鸡窝里的雏鹰”。
还有中国电影业也时时受到国外大片的冲击,这些事实都说明:中国人的学识并不比别人差,差就查在对心理学知识的领略和实践。
所以,用心理学开辟设计的审美创造之路对于改变中国设计与艺术创作的面貌有深远的意义。
迄今为止,中国对设计领域的心理研究尚处在刚刚开始的起步阶段,尽管广大设计者在设计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得应用心理学理论知识,调整自己的心理,完善设计成果,有的著作中也有所涉及,但系统地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设计与设计者的著作很少,而且设计心理也是近年才形成的新概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全国经济贸易活动的增加,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愈演愈烈。
产品的性能、质量与价格、产品的附加值、产品的低能耗、低污染,可持续开发的程度等,都向产品的设计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增强心理素质:设计心理学将借助心理学科基础知识,研究现代设计活动中设计者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探索用户与设计者的感觉与知觉、观察与记忆、思维与想象等认知过程,用户与设计者的注意、意志与情感的心理状态,以及冬季与需求、兴趣与气质性格的个性心理,借以奠定设计者的心理素质基础。
设计心理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
设计心理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特征在设计中的应用的学科。
它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与设计的实践相结合,研究人们在设计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们对设计的感知、理解和评价,以及设计对人们的影响和反馈。
一、设计心理学的含义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设计的交叉学科,旨在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特征对设计的影响。
它研究人们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过程,关注用户与设计之间的互动。
设计心理学以人为中心,旨在通过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提供更好的设计方案。
设计心理学的核心目标是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它关注用户体验和用户参与度,通过研究人们对设计的感知、理解和评价,改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增加产品的易用性、效能、满意度和可接受性,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和忠诚度。
二、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人机交互:设计心理学关注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和沟通。
它研究人们在使用软件、网站和其他数字产品时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过程。
通过了解人们与计算机的互动方式,可以改善用户界面的设计,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效率。
2. 用户体验:设计心理学关注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整体体验。
它研究人们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喜好。
通过了解用户的感受和期望,可以改进产品的外观、功能和交互方式,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3. 视觉感知:设计心理学关注人们对视觉刺激的感知和理解。
它研究人们如何通过视觉感知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通过了解人们对颜色、形状、图像和文字的认知特征,可以设计出更有吸引力和可理解性的视觉元素。
4. 人类认知:设计心理学关注人的认知和思维过程。
它研究人们如何感知、记忆、思考和决策。
通过了解人类认知的限制和特点,可以设计出更符合人们思维方式的产品和信息呈现方式。
5. 社会与文化因素:设计心理学关注人类社会和文化对设计的影响。
它研究人们在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和价值观。
心理学PPT 课件
第 10 章 教师心理 10.1 教师心理概述 10.2 教师专业素质 10.3 教师心理健康
● 课程概述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10章 第 10章 11章 第 11章 12章 第12章
绪论 认知理论 行为动力理论 人格理论 智能理论 自我意识 品德心理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教师心理 学校群体心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 7 章 品德心理 7.1 品德心理概述 7.2 学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 7.3 学生品行不良的矫正
● 课程概述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10章 第 10章 11章 第 11章 12章 第12章
绪论 认知理论 行为动力理论 人格理论 智能理论 自我意识 品德心理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教师心理 学校群体心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心理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心理学的任务、 第三节 心理学的任务、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含义 (一)心理学的概念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一)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 (二)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 (三)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
一、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灵魂之学; 心理学是研究灵魂之学; 灵魂之学 心灵之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灵之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灵之学; 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 意识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行为的科学 20世纪60年代 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行为与心理的科学。 世纪60年代, 行为与心理的科学 到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行为与心理的科学。 最近,还有人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性的科学。 人性的科学 最近,还有人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性的科学。 1989年第二版的 牛津英语词典》将心理学定义为“ 年第二版的《 1989年第二版的《牛津英语词典》将心理学定义为“关于 心理的本性、 的科学” 人类心理的本性 功能和现象的科学 人类心理的本性、功能和现象的科学”。 1999年修订的 现代汉语词典》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心 年修订的《 1999年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心 的科学” 理现象客观规律的科学 理现象客观规律的科学”。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的科学。 的科学。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三、意识及其特征
(一)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高级形式,是积极主 动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心理活动,是人所 特有的心理现象。
(二)意识的基本特征
意识的基本特征
1. 意识的自觉性。
是指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能够 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以及自身与周围环境的 关系,并能够对自身的反映活动产生相应的 认识和评价。
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
2.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抵制和消除各种唯心
主义思想的影响。
3.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学好其它邻近学科。
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 有重要意义。
2.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3.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 4.心理学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观察法也叫自然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应用 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几乎从事任何研究都离 不开观察法。
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计划,以免 出现遗漏;
其次,应力求使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 避免主观性;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第三,要反复多次地进行系统观察,以获得 全面翔实的资料;
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谈话、问卷、个案 追踪、分析作品和教育经验总结等手段来研究 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它主要包括 谈话法、问卷法、个案法、作品分析法和教育 经验总结法等。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法
1.谈话法。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 和计划,同被试进行谈话,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 法。
2. 意识的目的性。
是指人们不但在行动之前知道干什么, 而且知道自己的行动将要取得的结果。
意识的基本特征
3. 意识的能动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影响因素:肌肉线索——调节、辐合
单眼线索——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
度;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双眼线索——两眼视差
4、时间知觉
(1)时间知觉的形式——时间的分辨;时间的确认;持续时间的估量;时间的预测。
(2)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根据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借助于计时工具。
1、被试——主试
2、变量——刺激变量
机体变量
反应变量
3、抽样——样本
4、信度与效度
可信性与准确性
(二)具体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观察法
公开式观察法
描述观察法
取样观察法
2、调查法——问卷法
访谈法
3、实验法:注意实验对象的选择与分配
第二章:认知理论
一、认知过程概述
(一)概念:认知是指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2)缺点
A降低了社会生活环境在人的需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B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
二、动机理论
(一)动机的概述
1、动机的含义: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学习动机:引起、维持学生学习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倾向性。
2、动机的作用:激发;指向;维持;强度——解释动机与效果之间的关系。
2、大脑中要储备与原型相关的知识经验。
3、得出的结论必须超出原型。
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展开时刻与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状况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趋向性——需要、动机和价值观。
设计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1. 什么是心理学名词解释?心理学名词解释是指对心理学相关术语的解释和说明。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科学,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概念和术语。
通过对这些术语进行解释和说明,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心理学的知识。
在心理学名词解释中,需要对每个术语的定义进行准确的描述,同时结合相关实例和研究来阐释其含义和应用场景。
通过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解释,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的知识,促进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
2. 常见心理学名词解释2.1 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的信息处理、记忆、学习、知觉和注意力等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采用实验证据和科学方法来揭示人类的心理活动,并构建关于人类思维的模型和理论。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是人们在进行任务时临时存储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它分为短时存储和中央执行两个部分。
短时存储负责暂时存储信息,中央执行负责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受到计算机模型的影响。
计算机模型可以用来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人类的认知活动。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过程,进而推动教育和认知科学的发展。
2.2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人们与他人的关系,以及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社会认知、情感、人际关系、集体行为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包括人们对自己的特点、角色和身份的认知。
自我概念对个体的行为和情感有重要影响,也会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评价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等。
通过对群体行为、人际关系和社会影响等问题的研究,社会心理学可以提供关于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科学解释和理论。
2.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学科。
如何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第一章1、如何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2、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①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②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帮助教室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持续性的研究。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那些阶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4、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趋势?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研究社会性环境的影响。
研究情境性环境的影响。
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
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第二章1、如何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和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它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
定向性和顺序性。
不稳定性。
差异性。
2、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对教育有何意义?①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中学生认知结构的体系基本形成。
中学生认知活动的目的性明显加强。
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②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目的更明确。
持久性明显发展。
精确性提高。
概括性更强。
③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式。
抽象记忆占优势。
④中学生情感发展特点。
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自相矛盾的情感。
少年的热情与冲动。
选择性友谊的建立。
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整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心理现象根据概念即可得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动物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现象认知过程——知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个体心理心理状态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自我心理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是指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言语。
2、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
3、意志过程:人自觉确定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调节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想象:1、要有原型的存在。
2、大脑中要储备与原型相关的知识经验。
3、得出的结论必须超出原型。
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展开时刻与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状况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趋向性——需要、动机和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和能力。
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3、自我心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二、心理的实质广义:专指人和其他动物的心理,它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狭义:专指人的心理,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脑是心理的器官(1)物种进化的证明。
(2)脑受损的证明。
2、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其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其环节有:开始环节——中间环节——终末环节(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内容的源泉。
2、社会生活条件是人的心理基础。
如:野生儿。
(三)人的心理是积极、能动的反映1、人对外部现实的反映具有目的性与选择性。
2、人对外部现实的反映要求揭示事物的本质。
3、人能调节自己的反应活动。
三、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科学心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1、科学心理学的哲学源头(1)亚里士多德:《灵魂论》。
(2)笛卡尔:身体的一切活动都是由生而具有理性的心所控制的——理性主义。
设计心理学第三章消费者心理与设计
消费者心理与设计
第3章
三、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
所谓个性是指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 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也可称为人格。
个性心理特征
A B
个性的相对稳定性
〔1〕个体的个性一旦形成,在各种情况下都会表现出稳定而持久的相 同行为方式 〔2〕个性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生理原因〔如疲劳、疾病、衰老等〕、 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变化〔如遭受重大打击,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 角色的变化等〕,都会使个体个性心理特征的突变或渐变。
个性的独特性
指世界上没有两个个性完全一致的个体,只可能在某些个性特征上趋同 。这就导致了,即使在完全一致的情境中,个体的行为反响也不一定是 完全一致的。
消费者的气质
从消费心理学角度定义: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基本的气质类型 :
01 胆汁质(兴奋型)
这种气质类型的人神经活动过程中兴奋性强但抑制力弱,反应的强度高、速度快但不均衡,主要表现为热情、直率、精力 旺盛、情绪易激动、脾气暴躁、行为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等特征。
扩展型决策
扩展型决策发 生在购置介入程度 很高的情况下。
消费者购置决策的原则
最大满意原则
01
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购买决策原则。从理论上讲,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总是希望通过消费决策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 用,获得需要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满足,追求购买决策方案的完美。
相对满意原则
02
相对满意原则强调购买决策中付出与回报的比较,要求购买决策应切实可行,并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效用,使消费 需要的满足相对满意。
消费者心理与设计
第3章
二、消费行为与决策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发生的购置和使用商品的行为活动。 它是社会活动中最具有普遍性的一种行为活动,是行为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 组成局部。
关于心理PPT课件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
发展历程
心理学经历了从哲学思辨到实验科学 的转变,逐渐形成了多个流派和分支 。
主要流派
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 、精神动力学等,各流派有不同的理 论观点和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研究方法
心理学采用实验、观察、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
06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应用
1 2 3
学习动机激发
通过心理学理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知发展促进
心理学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教师可以根据 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情感教育
心理学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情感 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素 质。
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
学习如何识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并掌握相应的处 理方法。
心理健康的促进
了解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如积极心态的培养、压力管理等 。
05
心理障碍与心理治疗
常见心理障碍的类型与症状
焦虑症
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害怕 ,常常无明显原因地出现心悸
、出汗、颤抖等症状。
抑郁症
综合运用各种心理治疗技术,如认知行为 疗法、人本取向疗法、精神动力学疗法等 ,以全面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保密性原则
长期性原则
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保密权,确保患者的 个人信息和治疗内容不被泄露。
心理治疗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患 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师的建议和指导,坚持 治疗。
心理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设计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的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的性质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性质是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而艺术性与人文性的属性主要反映在研究的对象——设计的性质和研究的概念的抽象上。
我们可以将科学与艺术归纳一下:科学:直观、表象——抽象概念——理论艺术:直观、表象——意象——意象形态——形象创造设计心理学的概念设计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审美心理现象,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属性。
设计心理学属心理学延伸到设计艺术领域的应用心理学范畴。
一方面设计心理学具有心理学的基本属性,即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另一方面又包含设计艺术领域的艺术性、人文性。
前者在心理学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技术框架,而后者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十分广博,而且概念体系复杂,美学研究便是如此。
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
将心理学定义为行为的科学,是因为“行为”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行为的观察和度量具有可操作性。
心理学的一般研究过程是:事实——描述——解释——理论事实:心理学研究的求真和证伪都必须从事实出发,以事实为依据。
“事实”(fact)是人们关于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可以观察和重复的事件。
描述:描述是就研究对象的状态做出说明。
对于事实或研究对象的分类和概念化归纳应该是最基本的描述性科学研究。
解释:解释是关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的。
理论: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事物的规律,理论可以预测事物。
一个理论可以为许多事件提供解释,同样可以归纳不同的解释而上升到理论的水平。
第二章心理现象基础心理学有三个基本生物学基础:因果、遗传、进化。
心理学中的感觉是感觉器官,产生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系统的主要功能是:1、感知外界的物理刺激;2、把信息传递到大脑;3、在信息加工之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
由于大脑的加工,人不仅仅可以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可以获得关于事物各种属性之间的关系认识,称为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注意?模式识别?心理学提出了几种理论来解释模式识别?1.2.34第三章知觉与艺术视觉恒常性?主要有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等。
心理学的定义和含义
心理学的定义和含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它探究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认知功能、情绪和行为的发展、变化以及相互作用。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心理学试图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机制,并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社会政策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以“心”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实验和统计方法,寻求解答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起因和机制,以及如何影响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与幸福。
心理学家致力于了解人类的思考过程、情绪表达以及行为模式,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来促进个体和集体的发展、改善人类生活。
二、心理学的含义1. 揭示个体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关注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力、知觉、记忆和思维等。
通过对心理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认知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为知识的获取、信息的处理以及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 探索个体和群体的情感情感是人类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情绪调节机制以及情感对行为的影响,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个体和群体的情感状态,从而提高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感。
3. 解读个体和群体的行为行为是人类思维和情感的外在表现。
心理学研究不仅关注个体的行为模式,也关注群体行为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通过观察和实验,心理学家致力于揭示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并为改善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提供科学指导。
4. 促进个体和群体的发展与变化心理学强调个体和群体的发展和变化。
从婴儿期到老年阶段,个体经历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这些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以设计干预措施,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和积极变化。
5. 为社会提供科学依据心理学不仅对个体和群体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可以为教育改革、组织管理、社会政策等领域提供相关建议和决策支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进步。
心理学的定义和含义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心理学涉及到的领域将会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设计心理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
设计心理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感知、认知、情感等心理过程在设计中的应用和影响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人们在设计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对设计的评估和感知、使用体验等方面。
设计心理学具有实用性和理论性的特点,能够提供有关如何设计合乎人性的产品、配合人类特殊需求的界面、界限的建筑和空间等方面的指导。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感知、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
具体研究内容涉及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感知的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类可视化视觉习惯和模式、设计偏好和风格、创造力等方面。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例如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计算机界面设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心理学的含义及其研究对象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的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集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再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设计心理学还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的因素。
从而引导设计成为科学化,有效化的新兴设计理论学科。
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包括设计师。
消费者和设计师都是具有主观意识和自主思维的个体,都以不同的心理过程影响和决定设计。
设计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的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创造性活动。
是一种思维性的活动。
其研究对象是:1设计现象背后的各种心理现象2 设计对象的知觉原理3 设计过程中的创造心里 4 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应用 5 设计作品与受众心理 6 设计中的文化心理现象7 空间与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现象8平面设计中的心理学现象9 人格与风格的关系10 其他与艺术有关的心理现象。
近年来,设计心里学最活跃的领域是:可用性工程设计,情感设计和感性工学等。
简要概述工业心理学与人机工学的发展阶段以及发生转变的原
因
工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工业劳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便人们能够舒适,安全和有效的从事工业生产劳动。
应用于工业领域中的心理学,它以工业企业和其他组织中涉及员工绩效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构架和研究方法上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可以说是一门交叉性学科。
对人类心理进行试验科学意义上的探讨,始于19世纪中叶,1879年生物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舍。
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加快了工业心理学的发展步伐,军事工业技术的提高促进了海陆军和后勤保障特种部队等军事的分化,新式装备如潜艇,坦克,飞机对操纵者提出了特殊的生理心理素质要求。
参展各国不得不求助于心里学家。
战后这些国家纷纷将工业心理学成果应用于工商企业和公共事业。
而“霍桑试验“是工业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即转向研究人与人怎样相互适应。
而前苏联则在1936年取缔了心里技术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器的含量进一步提高,导致前后不分的立体战和总体战,身心素质不高,往往还是顾此失彼甚至造成事故,训练中的人员损失率比实战中还要大。
工业心理学因而有发生了一次大的转折,即转向协助设计实验只是应使用者身心特点的设备,工业心理学应运而生。
在近二,三十年兴起的信息革命和高科技发展中人从系统生产中的操纵者变为监控者,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人机对话,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潮流促使IT产业向工业心理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管理扁平化户主虚拟企业,环境技术等,推动了工业心理学的又一轮创新。
而人机工学是研究人——机匹配问题是现代设计中的新兴科学领域也是现代设计艺术进一步科学化等标志。
在长期的设计实践过程中,人们对人机工学的原理造物活动的关系相当关注,在人类早期的造物活动中无不渗透着最原始状态的人机意识。
人机工学技术是21世纪信息领域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中国人机工学的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即有少量和领先那个的开展,但系统和深入的开展则在“文革“之后1980年4月,国家标准局成立了全国
结合你所做过的设计实践,分析其中涉及那些心理现象。
(1)注意效应
消费者最初得到的产品信息是从产品的包装、名称得来的,包装设计必须新颖别致、洁新脱浴,给人一种视觉的美感,这样才能立即捕捉消费者的视线,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同时包装在消费者第一眼看见的时候就应该担当“无声的推销员”的角色,彰显产品销售主张。
为了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引起注意,包装要使用新颖别致的造型、美观精巧的图案、各有特点的材质,使包装出现显目的效果。
另外一方面也要注意色彩的应用,因为消费者在走动中选购商品时最早产生的是对色彩的印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的选择性注意,从而引起他们对产品的兴趣和偏爱,产生购买行为。
(2)象征效应
包装应该象征产品的属性和风格,包装设计不仅要通过造型、色彩、图案等吸引消费看对产品的注意,还要使消费者通过包装精确理解产品。
消费者对于一种新商品的最初的感性认识,源于包装,他们势必会从对包装的印象来推断与之相关的产品的情况,进行选择性理解。
同时,进行包装设计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包装与产品的协调一致,即包装应该象征产品的形象和风格,不要“烂稻草包珍珠”,否则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理解和记忆。
比如在包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方面,各种商品具有各自的属性色调,消费者能快速地凭色彩知道包装物的内容,他们会从包装的色彩图案及独特的风格联想到商品的特色和形象,因为人们对于一些色彩和图案往往会有一种心理定势,一些固定的主观感受和视觉习惯,一般都会认为蓝色宁静平和,紫色高贵优雅,绿色青春等,所以为了准确地传达商品信息,要求包装设计所用的造型、色彩等要符合人们的习惯和心理定势,避免理解错误。
比如说男性化包装要适应消费者追求刚劲、坚毅等心理要求,采用表现力度的包装,而女性化包装则要适应女性消费者追求温柔、细腻、典雅等要求,采用女性魅力的包装。
不过,有时合理的“错位”,往往也能为产品形象带来特别的效果,当然这对设计者的“功力”要求就更高了。
(3)品牌效应
包装是品牌的最大承载者、传播者和体现者。
包装要具有个性化特征,产生品牌效应。
一提到品牌,消费者最先想到的是包装,因为包装是一个容易记忆的东西。
时下的消费者所喜爱的产品不再仅仅是产品的功能质量,品牌形象、特殊风格和包装的新颖设计
描述记忆信息的三级模式并绘制出模式图
外界刺激被人感觉到之后进入感觉记忆只有那些被主题注意到,经过感觉登记的信息才能进入到短时记忆,在短时记忆中,部分记忆的信息丢失,其他信息通过加工处理后进入长时记忆,短时记忆非常容易受到干扰而丢失,因此,记忆主题不得不断复述以保证他能进入到长时记忆中,长时记忆是较稳定的记忆,但是部分长时记忆如果很少回忆也会渐渐丢失或者难以回忆,长时记忆在需要时也会被提到短时记忆中,作为信息加工的材料。
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