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在_百年孤独_中的运用_刘知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ǔw ěn ji àn sh è
lǐniàn理念wénxué文学
同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从邵挺所译《天仇记》的译本中抽出几个关键性的地方,揣摩译者的用心,我们就会对文言文译
本《天仇记》那带着镣铐跳舞的优美舞姿有一个新的认识。
身世飘零、命运多舛的哈姆莱特在第一幕第二景中的首次
亮相,就相当明确地表现出来遭受父死母嫁失掉应得王位打击后的内心世界,并且极力掩饰自己悲哀的心绪。邵挺在翻译的同时,对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的对话以及人物形象进行了评析,并对自己的译文作了说明。黑蒙勒第一次出场,今王和他有一段对话,邵挺译为:王:“胡为浊云尚医障汝”,黑蒙勒:“否。我主。某光明如
太阳。”
黑蒙勒一开口,邵挺就赞美道:“黑蒙勒极富哲学理想。思
虑极灵敏。言多深思奇妙而妥帖。此即一端。案英文太阳与子
同音。意本双关。兹仅能译其一。不能译其二。读者谅之。”在
这一句中,克劳狄斯主要是在试探哈姆莱特,哈姆莱特的目的
就是要把自己的仇恨隐藏起来。邵挺在译文中带给我们的理解
是,面色不好,是不是有心事,“浊云”一词使我们体会到“汉
语的音象与汉诗词曲本身要求的情韵味之间”的“先天性契合”
贯通,何况,莎剧原来就是诗剧,译者采用长于诗歌的文言翻
译,形式与形式、形式内容契合,给读者带来了审美的愉悦。
而对于黑蒙勒回答我光明正大就像太阳一样,邵挺老实承认,
对于双关语只能译出一种意思“太阳”,并请读者原谅。“医”
通“翳”,“翳障”即障蔽。《西京杂记》卷四:“茂陵轻薄者化
之,皆以杂错翳障,以青州芦苇为弩矢……”在此,读者也可
悟出,王子是被今王的卑鄙“障蔽”了。
在《哈姆莱特》研究中,“生存还是死亡”一句历来受到研
究者的重视,相当多的研究者也对它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有的
人从这句话中看到了哈姆莱特对充满欺骗、暗杀的封建腐朽社
会的绝望;有的人从中看到了哈姆莱特对人和人世的极端厌倦,
乐观的人生态度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由享受生活的淳酒变成了厌恶人世。这一段邵挺译文为:[黑蒙勒]噫此躯壳太———太坚“悲愤交集。出辞不相接”不能融化露水也。上帝未尝立法。禁人自戕也。唉、天呼。斯世于予。何其倦惫平淡也。世其无福哉。吁。无福哉。荆天棘
地。满目蓬蒿。竟至若斯。“痛其父之死。恨其母之婚。百感萦怀。觉此世之无味。故一切乐观。尽成悲观。然谁可告语者。号泣于天而已。”“汉语言文字它是一种综合性很高的语文……它那个信息量负载量很大。”汉语言文字的诗歌性质,可以淋漓尽致地挥洒在莎氏诗剧译文中,而文言文又把这种信息量、负载量发挥到了极至,邵挺的这段译文在所有译文中是最经济的,从哈姆莱特呼天抢地的呼喊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他对这个世界已经彻底绝
望了。从邵挺的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自戕”、“自戮”都是这个意思,准确地体现出了哈姆莱特在看透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准备与这个世界同归于尽。邵挺译“倦惫平淡”语气不够强烈,两个“无福哉”的“福”为幸福的意思,对于黑蒙勒来说“无福”就是“没有幸福”。文学语言要充分体现其美学效果,诗歌的语言美在于承载它的言词,尽管是文言文,邵译文不但在审美上达到了一个高度,而且较好地传达了原作的意思。而且,他在译文中的评点也一针见血地点出黑蒙勒由于“悲愤交集”,上句不接下句,面对父死母嫁的现实,已经由一个开朗乐观的王子,变成了一个悲观的厌世者。邵译文的“躯壳太坚”也较好地体现了第一对开本中的这个意思。三、结语
邵挺翻译的《天仇记》是《哈姆莱特》文言文译本中的最后一个译本,它的出现标志着采用文言文翻译《哈姆莱特》的终结。又是《哈姆莱特》三大文言文译本中在形式上和译文上最接近原本的一个译本,它不是译述形式的散文、故事译本,而是真正以戏剧(诗剧)的形式翻译的莎士比亚剧本。对它的研究有助于填补翻译文学史、中外文学关系史、中国莎学史研究的空白。参考文献:[1]莎士比亚,卞之琳译.莎士比亚悲剧四种[M].人民文
学出版社,1988.[2]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在《百年孤独》中的运用
成都师范学院 刘知洪
摘要:魔幻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拉丁美洲逐渐兴起的文学流派,它的范围主要盛行于拉丁美洲。《百年孤独》是作者马尔克斯倾尽心血创作的巨著,其中充分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倾向,使整部作品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包裹下显得魅力顿生。本文通过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在《百年孤独》中的运用,进一步解释出《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代表力作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百年孤独 魔幻现实 运用
魔幻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拉丁美洲开始逐渐兴起的,其影响力起初涵盖面较窄,《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代表力作,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充分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构造一个虚虚实实的封闭世界,从而逼真地映射社会现实。这种手法使小说中所构造出来的部落充满了桃园之乐与原始味道,使所有情节都充满了魅力,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对情节进行猜想和试探,从而引申出魔幻现实主义之于《百年孤独》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百年孤独》的基本内容,我们可以大致知道这部巨作所想要表现的内容和核心主旨。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合适界定,也能够使我们在了解小说大致情
节和内容的基础上,逐渐抽丝剥茧出一种关于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和思路,从而进一步推进我们在《百年孤独》中对具体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加以分析和解读。
一、小说《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完成于1967年的代表作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魔幻现实主义开始在拉丁美洲流行,辐射范围大致主要涉及到拉丁美洲。《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在作品完成后,一度被人称为是再现了拉丁美洲的社会历史,可以说算得上是一篇鸿篇巨著。作品在情节建构的过程中,塑造出了主人公布恩迪亚家族一家,布恩迪亚一家有七代人,作者在整部作品中着力塑造布恩迪亚家族这七代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可以说得上是一个传奇。它所描写的七代人的故事因为每一代都有其各自的孤独、狭隘和封闭,导致了七代人的悲剧,直到最后一代人死去的时候,发现了箴言,原来对于布恩迪亚家族的预言早已经写到:“家族的第一个人会在树上死去,家族的最后一个人会被蚂蚁吃掉”,而布恩迪
DOI:10.16412/ki.1001-8476.2013.29.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