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幸福的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幸福的课堂
发表时间:2016-06-08T09:13:08.1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4期作者:王立燕[导读]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的理念:课堂是动的、活的、情境化的、富有个性的。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雷家中学251804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的理念:课堂是动的、活的、情境化的、富有个性的。一堂堂优质的语文课如涓涓泉水滋润禾苗,因此竭尽全力上好每一堂课,让每堂课都焕发生命活力,就成为我们语文课堂的第一要义。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提高,学有创意,学有追求,就是他们无限的快乐,这样的语文课堂就是他们幸福的课堂。
一、要有把书读得有滋有味的课堂
读书,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那种课堂上让学生空谈、空讲道理的做法应该摒弃,但在课堂上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反复朗读的做法也不可取——在机械的重复朗读中学生兴趣全无,哪有幸福可言?我在教学《海燕》一文时,注意将朗读与理解课文融为一体,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简单地重复朗读,而是有滋有味地投入其中,在充分地读课文中感悟海燕象征什么(海燕本身、革命者、现实中的人)两节课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层次渐进、形式多样、指导有序的读,学生读得激情澎湃、铿锵有力;读得有滋有味、入情入境,直至学生能够完整地背诵整篇课文。我没有去过多地分析解读文本,也没有去剖析文章的遣词造句、写作手法,一个简单的“读”字始终贯穿于两节课。正是因为老师让学生一次一次地读,孩子们感悟到海燕象征着海燕本身、无产阶级革命者以及现实中的人,这就是语文课中读的功效。通过读感悟到的东西,比老师传授出来的东西要实效得多,学生也乐此不疲。“书声琅琅”是一堂语文课的重要特征,朗读,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是一种灵动多姿的教学细节。我们就需要把书读得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堂,我相信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是幸福的。
二、要有情趣盎然的课堂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心如其情,全神贯注地进入角色,以引起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良好的心里定势。如在学习《变色龙》时,我先让几个学生表演事先排练好的《变色龙》情景剧,学生们用四川方言夸张地表演人物对话,再加上他们形象的动作、入微的神态表演,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历历在目。学生们表演完之后,我请小组讨论用四字短语或成语概括人物性格,学生们兴趣盎然,个个争先恐后地抢答,气氛热烈。至此,我又趁热打铁,继续追问:文中主人公为人处世的态度可取吗?作为今天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学生纷纷表示:“做一个有主见的人,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一个坚持自己立场的人。”这样就让学生把语文养料内化为自己人格的养料,把语文的学习内化为自己生存的需要,进而塑造心灵、健全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感。这样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有所乐,学有所获;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是幸福的。
三、要有巧掘激情的课堂
刘勰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教材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就教材而言,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才华、情感与思想的结晶,如果教师把课文转为单纯的技术训练,如字词、分段、中心等而忽视情感因素,那么,一篇课文就被肢解,其恶果就是抹杀了语文课的灵动生机。老师只有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一旦学生心灵的“情”弦鸣响,情感的火苗燃起,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迸射出生命的活力。而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该充分凭借自己的学识、见解和丰富的情感、生动的语言、深邃的智慧,捧着一颗心去与学生的灵魂相撞,让他们产生情感的火花,这样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才能得到真实而永久的东西。如教学《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要领悟文章恢弘的气势、简洁有力的语句、铿锵激越的情感,以及文章对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赞颂。只有教师被这种生命力激越和震撼之后,才能引导学生去体会除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火烈、豪放、动力十足这些表层东西之外更为深层的内涵——作者对人的生命力的赞美,从而让学生得到永久的情感体验。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学“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号。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是幸福的。
四、运用情感激励,奏响生命的主旋律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作中心的语文是死的语文;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课本是死的课本。”足见,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是智慧的启蒙,是师生心灵相通、情感相融的媒介。语文的魅力源于教师的以情激情、以情唤情,使学生如浴春风,享受生活的幸福。例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类似的经历:当你孤身一人遇到险境,你最终是怎样解决困难的?你有什么体验?这次经历和体验会不会成为你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经过这个环节后,学生再带着自己的体验去朗读课文。全班学生几乎毫无困难地体会出了课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这样巧妙借用生活之情所悟出的课文之理,比任何透彻分析都更直观、更真切、更永久。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所获得的已不仅仅是丰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生活的幸福。
一堂好课,是学生生命力的一次精彩展示,是学生生命品质的一次自主提升。语文课堂中离不开教师、学生与文章之间的情感交流、碰撞,从而共同创造出一个美妙的世界——心与心的默契、情与情的交融。凡是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收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功效的语文课堂,就是让学生幸福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