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理解5W模式
《短视频运营的SWOT分析及“5W”运营模式分析2400字》
![《短视频运营的SWOT分析及“5W”运营模式分析24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dd0f0a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6.png)
短视频运营的SWOT分析及“5W”运营模式分析目录短视频运营的SWOT分析及“5W”运营模式分析 (1)(一)短视频运营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1)2.劣势(Weakness) (1)3.机会(Opportunities) (2)4.威胁(Threats) (2)(二)短视频的“5W”运营模式分析 (3)1 运营者(who) (3)2运营内容(what) (3)3运营媒介(which channel) (3)4受众(whom) (3)5效果(how) (4)(一)短视频运营的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1)潜在用户多现如今,当代的青年人更加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因此青年人是目前短视频平台的主力军,但是还有多数的地区移动端智能手机并没有普及,以及大量的老年人并不会熟练的使用网络,因此也使得短视频平台拥有数量巨大的潜在用户。
(2)信息获得迅速在内容方面,短视频有着多样的表现方式。
在短视频平台中,用户可以将视频加以剪辑重组,也可以将图片加以拼接,甚至将音频和图片加以组合,最后在选取配乐,最后将索要表达的信息传达给受众。
以这种方式所传达的信息可让观看者更加快速的接受,信息的运营效率也不断提高。
(3)交互便捷在短视频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私信等功能发表个人观点等,也可通过点赞、转发等功能表达对视频的喜欢,因此短视频平台这种开放式地互动交流体验便于发布者对短视频进行优化,对于运营者来说,可以根据视频的播放量、点赞量、转发量及评论内容等作为判断用户行为的依据来制定运营策略。
2.劣势(Weakness)(1)门槛低,内容良莠不齐在这个信息运营飞速的时代,短视频平台作为一个几乎没有门槛的平台,使得短视频平台中的每一个人在每时每刻都可以发布视频,这就会导致视频内容审核的任务增多,以及过于追求信息发布的时效化,致使短视频平台中视频所呈现的内容良莠不齐。
(2)可替代性较强在信息急速发展的今天,当一种产品的运营模式获得良好评价时,大量效仿者便会蜂拥而来,共同争抢市场中的流量。
拉斯韦尔5W模式解析
![拉斯韦尔5W模式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a3120879563c1ec5da711e.png)
五W模式表明: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 的目的。因此说他的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其间的五个环节正是 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精髓。 1.传播者——控制分析 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大众传播中传 播者可以是个人,即编辑、记者、导演、主持人、制作人等等,他们 是组织化了的职业传播者,他们制作、传播信息。传播者也可以是媒 介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电影公司等。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 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把关”。这一概念 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他于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 道》一书中首先提出。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 这些把关人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把关人的把关并非个体 行为,它要受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信息、组织、受众、 技术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这种观点集中强调了传播者在社会大众传 播早期的主导地位。 在传播者制作、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控制着传播内容,而他们又 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又受到所在社会的基本制度对他们的 控制,他们本身也是社会控制手段之一。因此,对传播者的研究又称 控制分析。
其称谓来自模式中五个要素同样的首字母“W”。这五个要 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 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这五个要 素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 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 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 说什么” “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 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 符号。 渠道” “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 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 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 对谁” “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受众是所有受传者 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 目的地。 效果” “效果”,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 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 重要尺度。
5W理论
![5W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2e791d7b9f3f90f76c61bec.png)
5W理论什么是5W理论?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五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a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广告而言,拉斯维尔对定义的五项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五要素构成了广告运动的全部内容。
这五个W对广告效果之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每一个要素的把握是广告运动能否成功的基础。
五W模式表明: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
因此说他的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其间的五个环节正是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精髓。
1.传播者——控制分析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
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即编辑、记者、导演、主持人、制作人等等,他们是组织化了的职业传播者,他们制作、传播信息。
传播者也可以是媒介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电影公司等。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
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把关”。
这一概念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他于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一书中首先提出。
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
把关人的把关并非个体行为,它要受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信息、组织、受众、技术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
这种观点集中强调了传播者在社会大众传播早期的主导地位。
在传播者制作、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控制着传播内容,而他们又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又受到所在社会的基本制度对他们的控制,他们本身也是社会控制手段之一。
新闻 5w 经典范文
![新闻 5w 经典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0c204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0.png)
新闻5w 经典范文摘要:1.什么是新闻5W2.为何新闻5W具有经典价值3.新闻5W在写作中的应用技巧4.如何提高新闻5W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正文:新闻5W,指的是新闻报道中必备的五个要素,即Who(谁)、What(发生了什么)、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Where(在哪里发生的)和Why(为什么会发生)。
这五个要素构成了新闻报道的基本框架,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一、什么是新闻5W新闻5W是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描述,它是新闻报道的基石。
谁参与了事件,发生了什么,什么时候发生的,在哪里发生的,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些都是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信息。
无论是报纸、电视、广播还是网络媒体,新闻5W都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形式。
二、为何新闻5W具有经典价值新闻5W具有经典价值,原因有以下几点:1.完整性:新闻5W涵盖了新闻事件的基本信息,使读者能够对事件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2.清晰性:通过新闻5W,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新闻事件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3.时效性:新闻5W强调事件的时效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
4.客观性:新闻5W要求报道者客观地描述事件,避免主观评论,使新闻报道更具权威性。
三、新闻5W在写作中的应用技巧1.突出重点:在撰写新闻报道时,要突出重点,抓住事件的核心信息。
2.合理安排顺序:根据事件的重要性和逻辑顺序,合理安排新闻5W的呈现顺序。
3.丰富细节:在描述事件时,要注重细节的丰富,使报道更具生动性和可读性。
4.导入导语:使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新闻事件,引导读者进入正文。
四、如何提高新闻5W的可读性和实用性1.简洁明了:在撰写新闻5W时,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清晰地呈现事件信息。
2.逻辑清晰:确保新闻5W的逻辑顺序清晰,使读者容易理解。
3.适当运用修辞手法: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对比、设问等,提高新闻报道的艺术性。
4.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丰富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总之,新闻5W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掌握新闻5W的写作技巧,能够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基于5W模式浅析短视频时代的健康传播
![基于5W模式浅析短视频时代的健康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cc2491a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5.png)
基于5W模式浅析短视频时代的健康传播那么,短视频时代的健康传播需要满足哪些要求呢?
1. What(什么):健康传播内容
在短视频时代,健康传播需要更多地关注大众关心的健康问题,如常见疾病、预防保健、养生等。
传播内容需要针对公众容易产生的健康问题进行策划,让视频内容更加紧贴观众关注点。
短视频时代的观众具有明显的年轻化特征。
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健康传播需要定位观众群体,设计适当的传播策略和手段。
例如,对于年轻人群体,可更多地采用明快、有趣的方式进行传播,而对于中老年人群体,可采用讲解专业知识、解答疑惑的方式进行传播。
3. Where(在哪里):健康传播渠道
在短视频时代,健康传播可以选用多种渠道进行播放,例如微信公共号、抖音、快手等。
根据不同的平台特点和观众群体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才能更好地传递健康信息。
短视频时代的健康传播需要把握时机,选择更适合的时间点进行传播。
例如,对于工作日,观众的时间通常比较紧张,可采用快速、简短的传播方式,而周末、节假日等休闲时间可以采用更加丰富多彩的传播方式,吸引更多的观众。
短视频时代的健康传播的目的是提高公众健康素养,让更多的人关注健康,了解健康知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健康传播要注重启发思考,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将传播的健康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
综上所述,短视频时代的健康传播需要深入挖掘观众的健康需求,以短小精悍的形式传递健康信息,同时注重启发思考、提高健康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健康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健康传播。
拉斯韦尔的5w模式名词解释
![拉斯韦尔的5w模式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f340a3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2.png)
拉斯韦尔的5w模式名词解释拉斯韦尔的5W模式是一种信息整理和内容分析的方法,通常被用于新闻报道、故事写作和市场调研等领域。
这种模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回答七个关键问题,即Who、What、When、Where、Why、How和How much(或How many),从而全面、系统地理解一个事件、一个故事或一个产品的各个方面。
在这个5W模式中,Who是指参与或影响事件的人物、组织或角色。
了解Who有助于确定事件的关键人物,了解他们的身份、动机和影响力。
例如,对于一则新闻报道,回答Who问题可以揭示出谁是事件的主要参与者、受益者和受损者。
What是指事件或事物的本质或内容。
回答What问题可以帮助读者或观众理解事件、故事或产品的实质。
例如,对于一则新闻报道,回答What问题可以描述事件的经过、结果和影响。
When是指事件发生的时间或顺序。
回答When问题可以帮助读者或观众了解事件的时间背景和顺序。
例如,对于一则新闻报道,回答When问题可以告诉读者事件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是否与其他事件有关联等。
Where是指事件发生的地点或范围。
回答Where问题可以帮助读者或观众了解事件的地理背景和空间范围。
例如,对于一则新闻报道,回答Where问题可以告诉读者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并可能揭示事件与该地区的相关问题或特点。
Why是指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动机。
回答Why问题可以帮助读者或观众理解事件的缘由和动因。
例如,对于一则新闻报道,回答Why问题可以揭示事件发生的原因、背后的利益冲突或意识形态差异等。
How是指事件发生的方式或流程。
回答How问题可以帮助读者或观众了解事件的具体经过和实施方式。
例如,对于一则新闻报道,回答How问题可以描述事件发生的具体过程、参与者的行动以及相关的技术或方法。
How much(或How many)是指与事件相关的数量或程度。
回答How much问题可以帮助读者或观众了解事件的规模、影响力或程度。
传播学5w模式名词解释
![传播学5w模式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1cffc3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6b.png)
传播学5w模式名词解释
传播学5W模式
•什么(What)
–定义:传播学中的“什么”指的是传播的主要内容或信息。
–举例:在一次新闻报道中,“什么”可以是某个事件、产品、观点等。
•谁(Who)
–定义:传播学中的“谁”指的是传播的目标受众或参与者。
–举例:在一次政治活动中,“谁”可以是政府官员、媒体记者、普通公民等。
•在哪里(Where)
–定义:传播学中的“在哪里”指的是传播的发生地点或传播渠道。
–举例:在一次电视广告中,“在哪里”可以是各大电视台播出的特定时间段。
•何时(When)
–定义:传播学中的“何时”指的是传播发生的时间或时机。
–举例:在一次产品发布会上,“何时”可以是某个确定的日期和时间。
•为什么(Why)
–定义:传播学中的“为什么”指的是传播的目的或动机。
–举例:在一次宣传活动中,“为什么”可以是提高品牌知名度或增加销售额。
以上是传播学5W模式的相关名词及解释示例。
通过应用这个模式,可以更加系统地分析和理解不同传播行为,从而有效地进行传播策划
和执行。
5w模型和传播策略
![5w模型和传播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1c29d4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9.png)
5w模型和传播策略
5W模型是线性传播过程模式,包括以下五个要素:
1. 谁(Who):传播者,即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
他们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
2. 说什么(Says what):传播内容,即所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给受众的信息。
它包括特定内容和传播方式两部分,且这种内容是在过程中生产出来的。
3.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媒介,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电影公司等。
4. 对谁(To whom):受众,即传播的对象。
5. 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效果领域,即传播活动对受众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基于5W模型的传播策略如下:
1. 控制研究:研究传播者的角色和行为,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如何选择和传递信息。
2. 内容分析:研究传播内容,了解其特定内容和传播方式,以便更好地设计传播策略。
3. 媒介分析:研究媒介组织和媒介渠道的特点和运作方式,以便更好地选择和利用它们进行传播。
4. 受众分析:研究受众的特点和需求,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并设计更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
5. 效果分析:研究传播活动对受众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以便评估传播策略的有效性和改进策略。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传播策略。
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名词解释
![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5be112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0.png)
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名词解释在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而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作为一种经典的传播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等领域。
本文将对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进行详细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应用。
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是一种叙述事实的标准化传播结构,由五个英文字母W构成,分别代表了Who(谁)、What(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地)和Why(为什么)。
这五个维度涵盖了人们获取信息时最关心的关键问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和其他形式的传播活动。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谁”(Who)这个维度。
在新闻报道中,谁是指事件的参与者和相关人物。
无论是政治家、名人、普通民众还是专家学者,他们的身份和角色都决定了他们在事件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了解事件参与者的身份和动机,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接下来是“什么”(What)这个维度。
什么是指事件的核心内容和具体情况。
在新闻报道中,关注什么意味着关注事件的本质和要点。
无论是突发事件、社会现象还是市场动态,了解事件的本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范围。
同时,新闻报道也应该注重对事件的准确描述,避免造成信息的误导。
第三个维度是“何时”(When)。
何时用于指定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时序。
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时间因素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故事发展的连贯性。
同时,了解事件发生的时间还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的发展趋势。
接下来是“何地”(Where)这个维度。
何地与地点和空间有关,指明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和范围。
对于新闻报道来说,了解事件发生的地点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事件的背景和现场情况。
地理环境对事件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会对事件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最后一个维度是“为什么”(Why)。
为什么是指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动机。
拉斯韦尔的5W模式解析
![拉斯韦尔的5W模式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3c81734b35eefdc9d33346.png)
拉斯韦尔的5W模式解析——以《半边天》栏目为例摘要:“5W”模式是拉斯维尔首次提出的,它在传播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半边天》的分析发现,其栏目设置、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等几个方面遵从了“5W”传播模式所具有的特点,从而使栏目有着广泛的赞誉和影响力。
关键词: 5w模式;半边天1、“5W”模式和《半边天》栏目介绍1.1、“5W”模式“5W”模式即“拉斯韦尔模式”1,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构成的过程,即传播者——谁(Who)、传播内容——说了什么(Says What)、传播媒介——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传播的目标受众——对谁(to Whom)、传播效果——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这五个要素构成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1.2、《半边天》栏目《半边天》是中央电视台开办的国内最早的女性栏目,自开播以来,始终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逐步确定了"关注社会性别,倾听女性表达"的宗旨,着力于展现当代女性风采、维护女性权益、关注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与发展空间,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半边天》的5W要素解读2.1、传播者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与传播信息,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把关”2。
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1 5W模式由哈罗德·D·拉斯韦尔(Lasswell,Harlod D.)1948年于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一文中提出。
2这一概念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他于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一书中首先提出。
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
用5W模式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
![用5W模式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0bb1aee93186bceb19e8bbb6.png)
视听新闻与传播I用5W模式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王亦蓝摘要:“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从来都是一个真命题,它是指新闻真实性的实现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众多新闻报道合力实现。
互联网背景下,它的实现情形较之传统媒体新闻已经发生了极大不同。
本文采用5W模式从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受众、传播效果等角度对互联网背景下“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这一命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5W模式;互联网;新闻真实一、新闻真实是一个过程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也必须清晰地认识这种真实是有限的。
受篇幅、传播者立场、意识形态等众多因素影响,任何一篇新闻报道都难以从各个角度详细报道事件全貌。
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某篇报道或某家媒体的报道虽不能完全展现事实全貌,但通过多篇报道,事实将能够最大程度上得以展现,因此这是一个无限接近真实的过程。
马克思“报刊的有机运动”这一观点,认为报刊的新闻报道只能从一个方面或者一个角度展开,所以新闻的真相都是逐步由众多不同新闻报道合力表现出来的。
此外,对于部分动态发展的事件而言,事实总是在不断变化的。
比如地震伤亡人数的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总是会不断更新。
我们无法否定最初报道的数据是虚假的,因为客观原因,真实变成了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新闻的报道才能逐渐接近事实。
无论是传统媒体所报道的新闻,还是互(三)与受众关系更不平等拉扎斯菲尔德指出,意见领袖并不集中在特定的群体和阶级中,而是平均分布在社会的任何群体和阶层中,和受影响的人,即受众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新媒体时代,意见领袖和观众的地位有所变化。
在新媒体时代的研究中,学者蔡艳和曹慧丹研究意见领袖时提出,这个时期的意见领袖具有基督教的属性。
在受欢迎程度方面,它们更具魅力,并且它们与普通观众之间地位有所区别。
三、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意见领袖在意见领袖崛起的当下,作为奉行“党管媒体”与“群众路线”的国家,官方部门应处理好与这些“中间人”的关系,使信息和政策更加有效,同时还需要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信息系统,避免信息阻塞导致的部分不良指导造成的危害。
5w模式名词解释
![5w模式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f3732d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5.png)
5w模式名词解释5W模式是一种常用的问答模式,由What(什么)、Why(为什么)、Whom(谁)、Where(哪里)和When(什么时候)这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
它主要用于描述和分析问题,并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者答案。
5W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调查研究、问题解决等领域中。
首先,What(什么)是指对问题或者情况的描述、定义或者解释。
在应用5W模式时,我们需要明确思考问题或者情况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通过回答"什么是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对问题进行准确定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其次,Why(为什么)是指对问题或者情况的原因、动机或者解释。
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发生或者这个情况存在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三,Whom(谁)是指涉及到的人或者人群。
在问题描述和解决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问题涉及到的人员,了解他们的背景、角色和动机,从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沟通。
第四,Where(哪里)是指发生或者与问题相关的地点或范围。
通过确定问题的空间范围或者具体地点,可以有助于我们对问题进行更精准的定位和分析。
最后,When(什么时候)是指问题或者情况发生的时间或者时机。
了解问题发生的具体时间,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的前因后果,以及影响因素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制定解决方案或者预测结果。
总之,5W模式是一种有助于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问答模式。
通过回答What、Why、Whom、Where和When这五个问题,可以全面而系统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原因、涉及人员、发生地点和时间,从而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5W模式,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用拉斯韦尔5w模式分析网络直播
![用拉斯韦尔5w模式分析网络直播](https://img.taocdn.com/s3/m/0774013f240c844769eaeefb.png)
用拉斯韦尔5w模式分析网络直播的传播过程随着网络直播行业的兴起,对网络直播的研究也更多。
直播作为一种传播行为,具备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传者和传播效果,而拉斯韦尔的5w就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网络直播的理论依据。
拉斯韦尔提出过一个“拉斯韦尔5w”模式,他认为“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简便的方法,是回答谁传播who,说了什么says what,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产生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一、谁传播Who目前,成为一个网络主播的准入门槛可以说非常的低——只要你注册一个账号,在任何一个平台都可以进行直播。
例如,在“一直播”平台中,只要用手机账号注册一个账号,你就可以在“一直播”平台上直播,所以说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主播。
但是比较低的准入门槛也会造成直播行业的混乱——主播为了盈利,直播内容毫无底线,打擦边球,靠着带有颜色的行为来博人关注;还有各种会伤害身体健康的直播内容,明明不能吃那么多,但是打着大胃王的称号却靠催吐来让自己多吃东西的直播。
也因为网络直播行业的混乱,目前平台监管者和国家对整个行业的监管力度大大增加,对违规主播的封杀,例如对冯提莫,卢本伟等主播的封杀;以及对正在直播内容的随时监管;还有用户举报的功能也在不断完善。
二、说了什么Says what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也意味着直播内容的千奇百怪,从游戏直播到娱乐直播(唱歌,跳舞,聊天等),再到吃播,现在还有ASMR直播(通过对视听嗅觉的刺激使人产生独特的刺激感,直播行业大多利用制造声音来助人入睡),各种各样的直播内容满足了受众不同的需求。
三、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网络直播,顾名思义,最大的渠道是网络,基于网络,各大直播平台也是不断兴起。
“斗鱼”直播,虎牙直播,“一直播”等,还有各大视频网站开通了相应的直播渠道,还有直播平台与各种社交软件的互相连接。
例如:“一直播”平台与微博相联系,直播账号可以与微博账号绑定,这样你在开播之时微博平台上也可以自动看到你的直播。
媒介传递的5w模式
![媒介传递的5w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30408d4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6.png)
媒介传递的5W模式是指将信息传播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即:谁(传播者)、说了什么(信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对谁说(受众)以及有什么效果(效果)。
这五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传播过程,是传播学研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
具体来说:
1.传播者(Who):指的是信息的源头,他们通过一定的渠道向受众传递信息。
2.信息(Says What):指的是传播的内容,是传播者想要传达的意思。
3.媒介(In Which Channel):指的是信息传递的渠道,如口头传播、书面传播、
电子传播等。
4.受众(To Whom):指的是信息的接收者,是信息的最终落脚点。
5.效果(With What Effect):指的是受众接受信息后所产生的影响和反应。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5W模式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例如,传播者的身份、地位、影响力等因素会影响信息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信息的内容、形式、表达方式等会影响受众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媒介的类型、特点、覆盖范围等会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受众的背景、知识水平、态度等会对信息的接收和反应产生影响;效果是信息传播的最终目标,也是检验传播过程是否成功的关键。
总之,5W模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和规律,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和效率。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5W模式,以达到最佳的信息传播效果。
新媒体环境下谣言传播的5W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谣言传播的5W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9827b45acfa1c7ab00cca7.png)
新媒体环境下谣言传播的5W分析作者:郭欣来源:《北方文学·下旬》2012年第12期摘要:谣言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
在古代通过口语进行传播,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发展,谣言的影响力不再局限于某一地理区域,其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传播速度更加迅速,传播路径也更加复杂。
本文主要以拉斯维尔5w传播模式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谣言传播进行解析,并根据新媒体环境下谣言特点提出谣言应对策略,以此减少并消除谣言。
关键词:新媒体谣言传播 5W 应对策略1.前言谣言是对人、对事的一种不确切信息的传播,是某些人(或者某一个群体、集团和国家)根据特定的动机和愿望,散布一种内容没有得到确认的、缺乏事实根据的信息。
谣言自古就有,我们所熟知的“三人成虎”就是典型的古代谣言案例。
古代谣言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口语进行传播,而在现代新媒体环境下,谣言以更加迅速的传播速度、更加广泛的传播范围、更加强劲的传播力度,渗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更大的破坏性。
因此我们必须对新媒体环境下谣言的传播进行研究,找出对策,减少并消除谣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5W模式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了5W模式,即:who(谁)、what(说什么)、to whom(对谁说)、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
3.新媒体环境下谣言传播的5W模式解析3.1新媒体环境下谣言传播媒介分析传播媒介分析是新媒体环境下谣言传播分析的出发点,新媒体时代谣言传播媒介主要分口头、网络、手机短信三种,谣言在现实世界与虚拟环境中同时传播,就渠道来说也从人际传播延伸至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及大众传播。
新媒体时代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这就大大增加了谣言产生的机会。
3.2新媒体环境下谣言传播者分析传播者是传播行为的主体,是传播活动的起点,研究传播者对谣言传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W模式”下我国网络自制剧传播特征研究——以《万万没想到》为例
![“5W模式”下我国网络自制剧传播特征研究——以《万万没想到》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a557fe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1.png)
“5W模式”下我国网络自制剧传播特征研究——以《万万没想到》为例“5W模式”下我国网络自制剧传播特征研究——以《万万没想到》为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自制剧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载体,具有独特的传播特征。
本文以《万万没想到》为例,通过分析其在“5W模式”下的传播特征,揭示我国网络自制剧在传播过程中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一、“5W模式”概览“5W模式”是指Why、What、What for、Where、When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即为何、什么、为何、何地、何时。
这种传播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中,通过回答这五个问题来揭示事件的全貌。
在网络自制剧的传播中,同样可以使用这种模式进行分析。
二、Why(为何)——引发观众共鸣为何要看网络自制剧?观众对于网络自制剧的喜爱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自制剧具有更多元化的内容。
相比于传统电视剧,网络自制剧更容易触及热门话题,涉及到更多的细分领域。
其次,网络自制剧更加接地气,能更准确地猜测并满足观众的需求。
再次,网络自制剧具有提前观看的便利,不被电视播放时间限制,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喜好选择观看。
三、What(什么)——独特的题材与创新性剧情网络自制剧在题材选择和剧情创新上,常常能带给观众一种新鲜感。
《万万没想到》作为一部充满奇幻元素的校园剧,讲述了一个普通学生被送入游戏世界并经历各种悬念的故事。
这种新颖的题材和有趣的剧情,往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此外,网络自制剧还借鉴了电影的特点,加入了更多的创意元素和影视特效,使得剧集更富有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
四、What for(为何)——创作者与观众的互动娱乐作品的最终目的是让观众愉悦,而网络自制剧通过与观众的互动,不断优化剧集以实现这个目标。
例如,剧组在拍摄过程中会积极与观众互动,提供一些花絮和幕后故事,增加观众的参与感。
此外,网络自制剧还鼓励观众参与到剧情的发展中,通过网络平台的投票或意见反馈,观众可以影响剧情的走向,增强了剧集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理解5W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理解5W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482d5c576eeaeaad1f33090.png)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理解5W模式一、新媒体的概念以互联网和手机等为代表的数字化媒体的出现,及对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造纸术的意义。
新媒体的出现和影响是全面彻底的,它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模式,更是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是由于新媒体发展迅速和它巨大的影响力,新媒体一词的定义也层出不穷。
但是,对于新媒体的理解我们倾向于,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依托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处理技术,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者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
5W传播模式- 介绍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传播模式。
5W 传播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
5W传播模式是: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其称谓来自模式中五个要素同样的首字母“W”。
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这五个要素各有其自身的特点:“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
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
“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
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
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
“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
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
“效果”,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
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名词解释
![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1adbba8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9.png)
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名词解释
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是一种常用于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的方法,它由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分别是Who、What、When、Where
和Why。
这五个问题代表了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中需要回答的关键
问题,以确保信息的全面、准确和清晰传达。
1. Who(谁),这个问题指的是事件或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或相
关人员。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让读者或听众了解事件的参与者是谁,
包括个人、组织或团体。
2. What(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到事件的核心内容或主题。
回
答这个问题可以让读者或听众了解事件的具体情况、发生的事情、
涉及的行为或事件的性质。
3. When(何时),这个问题指的是事件发生的时间。
回答这个
问题可以让读者或听众了解事件的具体发生时间,包括日期、时间
和持续时间。
4. Where(何地),这个问题指的是事件发生的地点。
回答这
个问题可以让读者或听众了解事件的具体发生地点,包括城市、国
家或具体的地理位置。
5. Why(为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到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动机。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让读者或听众了解事件发生的背后原因、动机或目的。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可以帮助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更加全面、准确地向受众传达信息,使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事件的背景、动机和影响。
传播学 5w 传播内容
![传播学 5w 传播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161ea6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7.png)
传播学 5w 传播内容
在传播学中,5W传播内容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5W即Who、What、When、Where、Why,即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
本文将围绕这五个问题展开,逐一解析传播内容的要素。
谁是指传播内容的主体或参与者。
在传播中,谁是关键的。
例如,一部电影的传播内容中,主演、导演、制片人等都是重要的传播者。
什么是指传播内容的核心。
无论是新闻、广告、音乐还是艺术作品,都有自己的核心内容。
例如,一篇新闻的核心内容可能是某个事件的发生,一首歌曲的核心内容可能是歌词和旋律。
何时是指传播内容的时间。
在传播中,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传播内容的时间安排决定了它的传播效果。
例如,一部电影的上映时间、一条新闻的发布时间都会影响传播效果。
何地是指传播内容的地点。
地点也是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播内容的地点决定了它的传播对象和受众。
例如,一部电影的放映地点、一场演唱会的场地都会影响传播效果。
为什么是指传播内容的目的和动机。
传播内容的目的决定了它的传播方式和策略。
例如,一篇新闻的目的可能是传达事实,一部广告的目的可能是推销产品。
通过回答谁、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这五个问题,可以全面了
解传播内容的要素。
在传播学中,5W传播内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分析和理解传播现象。
同时,也能够指导我们进行有效的传播策略和传播实践。
无论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还是从实践操作的角度,都需要对传播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5w模式
![5w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3c88fc79168884868762d697.png)
5w模式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了后来人们称之“五W模式”或“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这五个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Says What (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al (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 (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 (有什么效果)。
五W模式表明传播过程是一个目的性行为过程,具有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
因此说他的传播过程是一种说服过程,其间的五个环节正是传播活动得以发生的精髓。
目录编辑本段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广告而言,拉斯维尔对定义的五项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五要素构成了广告运动的全部内容。
这五个W对广告效果之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每一个要素的把握是广告运动能否成功的基础。
1.传播者——控制分析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播活动的中心之一。
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即编辑、记者、导演、主持人、制作人等等,他们是组织化了的职业传播者,他们制作、传播信息。
传播者也可以是媒介组织,如报社、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电影公司等。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
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把关”。
这一概念由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在他于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一书中首先提出。
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流通。
把关人的把关并非个体行为,它要受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信息、组织、受众、技术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
这种观点集中强调了传播者在社会大众传播早期的主导地位。
在传播者制作、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控制着传播内容,而他们又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又受到所在社会的基本制度对他们的控制,他们本身也是社会控制手段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理解5W模式一、新媒体的概念以互联网和手机等为代表的数字化媒体的出现,及对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造纸术的意义。
新媒体的出现和影响是全面彻底的,它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模式,更是对整个世界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是由于新媒体发展迅速和它巨大的影响力,新媒体一词的定义也层出不穷。
但是,对于新媒体的理解我们倾向于,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依托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处理技术,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者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
5W传播模式- 介绍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传播模式。
5W 传播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
5W传播模式是: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其称谓来自模式中五个要素同样的首字母“W”。
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这五个要素各有其自身的特点:“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
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
“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
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
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
“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
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
“效果”,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
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是线性模式,即信息的流动是直线的、单向的。
该模式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大创举,为后来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而大众传播学的五个主要研究领域——“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分析”,也是由这一模式发展而来。
但它没能注意到反馈这个要素,忽视了传播的双向性。
5W传播模式 - 应用对于广告而言,拉斯维尔对定义的五项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五要素构成了广告运动的全部内容。
这五个W对广告效果之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每一个要素的把握是广告运动能否成功的基础。
5W模式的内容:1.广告传播的主题“谁”就是“个人或组织机构”,这是广告传播的第一要素。
广告传播必须明确广告主,这是由于广告传播的目的和责任所决定的。
作为商业广告,其目的是向消费者传播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信息。
当消费者接受到这一信息后需要购买这种商品时,需要了解这是谁生产的;另外,广告传播是要对社会、对消费者负责的,只有明确是谁发出的广告传播,才能真正明确责任。
2.广告传播的客体是“说什么”,即“讯息”(或“信息”)。
这是广告传播的第二要素。
信息具体是指思想观念、感情、态度等等,这里的信息不是泛指任何方面的信息,而是限于广告所“诉求”的信息。
“诉求”就是“意欲传播”。
“意欲告诉受众什么”的意思。
广告主只有把诉求的信息传播给受众,才能实现广告传播的目的。
3.广告传播的第三个要素即“媒介”——所通过的渠道。
传播媒介把信息转化为“适当的符号形式”,只有经过这种转换才可能实现跨越时空的传播。
这里“适当的符号形式”,意思是指广告传播通过特定的媒介或渠道,把信息或变成文字、图像,或变成语言等符号形式,被传播对象所接受。
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媒介和渠道,则信息或者变成文字或者变成图像也就会随之相应地改变。
4.“受传者”即“其他人或组织”,是指广告传播的对象,也就是信息的接受者或成为受众。
这是广告传播的第四个要素。
广告传播总是针对一定对象进行的。
没有对象的传播是毫无意义的,即使传播者不能具体确定接受其广告信息的人在那里,人数有多少,是哪些人,但这并不妨碍广告传播是针对某些人来进行的。
事实上,广告主在开始发起传播活动时,总是以预想中的信息接受者为目标的。
5.“反馈”是指广告活动不仅是一个信息传播者向接受者发出信息的过程,还包括信息的接受以及由接受者作为反应的反馈过程在内,是传播、接受、反馈活动的总和。
这就是广告传播活动不应看成是一个单向的直线性的传播,而是由接受者和反馈信息构成的一个不断循环、发展、深化的连续而又完整的过程。
网络新媒体的特征第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偶发(haphazard)。
由于新媒体的UGC成分相当重,因此它的内容发布显得没有规律。
对于大多数传统媒体而言,内容出版是有时间设置的,所以电视台电台节目都被称为program,一种可以事先设定的程序。
但新媒体不是。
第二个重要特征是碎片(fra gmental)。
有一种说法叫“微内容”。
大抵意思差不多,并非整块的内容,而是一片一片的内容。
但“微内容”的说法只是形容了量上的特性,没有涉及到“质”上。
碎片,我个人认为,是更好地表达出新媒体特性的词组,因为看上去很多内容只是零碎地堆砌在一起,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
碎片化的内容是由于去中心化造成的。
新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所谓“颠覆”就是指这个。
但事实上,去中心化这个态势是长久不了的。
人类由于大脑接收信息的需要,会导致那些重新整合信息的中心化渠道出现。
搜索引擎是极好的例子。
第三个特征是个人化/个性化(personalized)。
blog是最显著的例子。
一个提供博客架站程序的wordpress,由于开放其代码架构,使得网上有成千上万数不清的模板可供使用。
于是,每一个blog都显得与众不同,如果blogger自身还有模板开发能力的话,还可以造就全世界只有他/她这一块的模板。
当然,不是所有的新媒体都有很强烈的个人化色彩(比如BBS),但的确有相当多的新媒体形式赋予了用户尽可能展示自己的工具。
这种个人化的特征,直接拷问着“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的句式。
换而言之,互联网,其重心开始由数据(信息)向人转变。
结合程乐华老师的说法,这种个人化直接带来了网络上的补充自我和补偿自我的出现。
偶发性和碎片化两个特征可以合力成为新媒体的第四个特点:连续的议程设置(continuousagenda-setting)。
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是得到实证支持的,但媒体们很少对一个议程进行连续的设置:a电视台就b电台的内容进行跟踪,然后c报再跟进(在中国,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但很少见,比如:十七大报道算一个连续的议程设置)。
但新媒体却不是,它们喜欢连续式的进行议程设置,我称之为“链式传播”。
每一个节点的影响力都有限,但合起来的力量是巨大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blog的话题接龙游戏:怪癖。
如果这个新媒体还有很强的个人化特征的话,自我便代入了。
媒体拟人化后,就使得这个媒体的可信度增高,议程设置力量会更具有穿透性。
最后一个特点,当然,不是最不重要的:互动性(interactive)。
不过,这个特点已经被说滥了,我就懒得再大肆唠叨了。
唯一需要在这里指出的是:跨平台的互动。
网络媒体天然具有互动的功能,但很多互动完成于媒体之内,比如在某篇文章下发表一个评论。
但新媒体提供了跨平台互动的技术,比如blog的trackback和pingback功能。
但截止到目前为止,至少在中国,跨平台的互动还没有成为大规模的态势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转变1、新媒体对于传统报纸的冲击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新闻传播手段的深刻变革,新媒体的出现给广大受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新媒体有着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它的及时性、丰富性、开放性、交互性和流畅性,使得传统报纸只能望其项背。
新媒体对于年轻的受众的吸引力日益增强,所有的报业都面临着日趋严重的读者流失。
美国报业协会2005年5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10月至2005年3月,美国的报纸非周末版日发行量下降2.5%,周日版发行量下降3.1%。
作为美国最畅销的报纸,甘尼特公司下属《今日美国》截至2005年3月份的6个月发行量达到227万份,同比仅上升0.09%,其次是道琼斯公司的《华尔街日报》,同期发行量约为205万份,同比下降1%。
其他知名的报纸的发行量也纷纷下降,其中《洛杉矶时报》同比5.4%,《华盛顿邮报》下降3.7%,数据还显示,2005年仅有51.6%的美国成年人每天看报,而这一数字在报业兴旺的上世纪60年代为80%。
业内人士分析,报业发行量的下滑主要和新媒体的兴起有关,并不代表报纸质量的下降。
中国中央电视台CTR2006年上半年公布的一项读者数据显示,2005年的日到达率降低为68.9%,比2004年下降0.2%,。
这不是简单的数据下降,而是新媒体争夺了报纸的部分眼球。
2005年受众读报时间在减少,受众平均每天读报时间为40分钟,比2004年减少了3分钟,而受众接触互联网的时间网48分钟,第一次超过了报纸。
由此可见,新媒体对于传统报纸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A.传播的时效性传统报纸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传播速度是滞后的,新媒体的传播是及时快捷的,迅速地把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报道出去,最大程度地缩减新闻事实的发生与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特征。
时效性是实现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新闻发生与发表的时差越大,其新闻价值越小。
因此新闻的时效性也是衡量媒体实力,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媒体都十分重视并竭力追求新闻与信息的时效性。
新闻学界一般认为“新闻是易碎品”、“新闻只有二十四小时的生命”,所以为了抢新闻,抢到新闻,抢到独家新闻,常常费劲心机。
而且传统报纸传输信息的方式是模拟式,这种传播方式要求媒体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扩大传播范围。
B.传播的空间传统报纸受发行成本的限制,传播空间只能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受到版面的限制,传播的信息也是有限的。
新媒体则是仰仗互联网的优势,传播空间和信息量均有无限性。
C.传播的方式传统报纸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的,传、受两方很难随时交流,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实现传、受两方的随时互动。
对于任何性质的媒体,受众的接触与选择,都是其一切功能目标实现的首要前提,受众对于媒体的成败与生存都是至关重要的制约因素,所以,任何媒体都会很关注受众对于新闻和信息的选择。
D.受众的分化传统报纸有着明确的功能定位受众定位,它的受众是相对固定的,拥有自己的核心受众群。
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报纸的核心受众群发生了分化,年轻受众更倾向于通过新媒体获得新闻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