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基础精练 《长江三峡》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长江三峡同步测试 苏教版必修3.doc
![高中语文长江三峡同步测试 苏教版必修3.doc](https://img.taocdn.com/s3/m/a44d2cdc2af90242a995e530.png)
长江三峡一、基础精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漩遇(wo)隽秀(jun)婀娜(nud)唱壁(qiao)B.薇归(zi)朝辉(zhan)耽望(tiao)苍厚(ying)C.轮辱(guo)盟翠(fei)舉州(kui )纟爭紫(jiang)D.理丽(gul)澎湃(pai)缤纷(fen)腸胧(me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A.刚从远处看到的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山如斧削,俊修婀娜。
B.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交织一处,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
C.看到万仞高峰之巅,有一细石耸立,如一人对江而望,那就是充满神奇漂缈传说的美女峰了。
D.山峡却越来越狭,前面两山对寺,看去连一扇大门那么宽也没有,而门外,完全是白雾。
3.选出杜甫的《咏怀古迹》的句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项()生长明妃尚有村②分明怨恨曲中论③独留青冢向黄昏④群山万壑赴荆门⑤千载琵琶作胡语⑥画图省识春风面⑦环佩空归月夜魂⑧一去紫台连朔漠A.④①⑧③⑥⑦⑤②B.⑧③⑥①④⑦⑤②C.⑧⑤②⑥③①④⑦D.⑥⑦⑤②⑧③④①4.下列的文学文化常识,阐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这里所说的明妃指王昭君,为避讳,而称明妃或名君。
B.《长江三峡》选自我国当代散文作家刘白羽的游记散文《长江三日》。
C.“颂”,原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一般指歌功颂德的诗,后泛指一切赞美歌颂祖国的诗文。
D.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伟大的诗人。
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和《风赋》。
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8题。
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
两岸山势奇绝,连绵不断,巫山十二峰,各峰有各峰的姿态,人们给它们以很高的美的评价和命名,给我们的江山增加了诗意①,而诗意②又是变化无穷的。
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岩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杜鹃了,峡急江陡,江面布满大大小小漩涡,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
苏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一专题长江三峡苏教版必修
![苏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一专题长江三峡苏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e0997e9df7ec4afe05a1df2a.png)
构作品。
空间: 时间: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日出前━━日出后(八点二十,
八点五十,十点)━━上午(十
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 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 哪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
提示: 本文在描写三个 峡的具体景象之 前,有一段总写 感受,全文可分 为四个部分。
秀
面
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瑰
丽
A.运用大量的比喻。
写法总结: B.点面结合。
C.按时间和航行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思考:介绍神女峰的传说有怎么作用?
(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创造了神奇美妙的意境。)
1.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2.西陵峡的特点是什么? 3.作者除了这样直接描摹西陵峡的自然景色以外,还 用什么方法来写出西陵峡的凶险?
? 写景散文需要抓住景物描写的顺序,通常 有时间、空间等顺序。
? 课文中的写景的线索 是什么?
? (一)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 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 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行文线索
? 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
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
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 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 感。
⑵ 告诉人们,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长江 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3)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
2、作者为什么要忙里偷闲,借“船上的同志”说“长江 航船上很多领航人都出生在这儿”?
(4)两个引用突出瞿塘峡口的特征。
(5)在拟声绘色地描写的基础之上,恰当地抒发情感, 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021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专题2长江三峡练习卷(答案详解)
![2021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专题2长江三峡练习卷(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920162d04a1b0717ed5dda5.png)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专题2长江三峡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碇.绽.放沉淀.银锭.B.吸摄.震慑.嗫.嚅蹑.手蹑脚C.瑰.丽皈.依硅.谷鲑.鱼D.旋涡.蜗.牛女娲.莴.苣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轮廓翡翠绿葺葺雷霆万钧B.万仞浸入怪诞云蒸霞尉C.朝晖草坂苍莽迂回曲折D.跋涉险峻陡然层峦迭嶂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因为刮起了大台风,江轮停开,所以启程的日期________了。
②为把我国软件推向世界,这家公司的总裁把全部精力________到多媒体智能软件的研制开发中。
③北约不赞成政治谈判,空袭又不能使南联盟屈服,现已陷入________的境地。
A.延迟贯注骑虎难下B.延长贯注欲罢不能C.延迟灌注骑虎难下D.延长灌注欲罢不能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十月销量数据的出炉,作为影响汽车厂商一年业绩完成情况的最关键的两个月,“金九银十”的销售大战终于落下帷幕。
与往年相比,今年“金九银十”的含金量似乎有所下降,九月车市整体温和增长,十月的表现也不瘟不火....。
B.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C.目前,行政体制改革要求政府从全能型政府转变为有限型政府,即要求政府从无所..不为..转变为有所为、有所不为。
D.是什么力量,使一个农民的儿子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成为闻名遐迩、卓尔不群....的国学大师?又是什么力量,使一个留学德国十载的学者,没沾染上一点洋味而终生保持着一种淳朴的农民气息?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主张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贡献与索取一致的观点,并不是主张把人生的价值仅仅归结到对个人的需要的满足和个人向社会的索取上。
高中语文 《长江三峡》3 苏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长江三峡》3 苏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6e3ae325050876323012127d.png)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可编辑ppt
1
因为我平时就非常向往长
江,一旦身临其境,这种感情
就越发切实、强烈了。我在船
上细心观察了三天,甚至夜晚
也在观察,产生了一些感触。
我把看到的与想到的及感情所
渗透的都记了下来,就产生了
《长江三峡》。 ——刘白羽
为其修了陵墓,奉其为神
仙。 可编辑ppt
24
《汉书.匈奴传》:初,元帝
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
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乃
请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
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
宫,顾影徘徊,耸动左右,帝见大
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
匈奴。生二子。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2
长江三峡
刘白羽
可编辑ppt
3
• (一)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 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 (二)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 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可编辑ppt
4
作者简介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
1936年开始创作。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
《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评析】: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
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
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
昭君诗此为绝唱。”信然。
可编辑ppt
28
2、这部分着重介绍了“秭归”、“香 溪”两个县城,并引用有关屈原的传说和 杜甫的诗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高中语文 长江三峡 关于三峡素材 苏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长江三峡 关于三峡素材 苏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cb570a80eb6294dc886cb7.png)
高中语文长江三峡关于三峡素材苏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长江三峡关于三峡素材苏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长江三峡关于三峡素材苏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关于三峡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
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迄湖北宜昌的南津关,跨重庆奉节、重庆巫山、湖北巴东、湖北秭归、湖北宜昌,长二百零四公里。
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
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重庆瞿塘峡、重庆巫峡和湖北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
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
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因此水利资源极为丰富。
长江三峡,它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这儿有许多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南津关孙夫人庙等。
他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长江三峡是世界大峡谷之一,以壮丽河山的天然胜景闻名中外.三峡全长193公里(千米),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峡特产:美景、美人、美石,美景有:三峡自然风光、三峡人家、三峡大坝,美人:有王昭君;美石有:景观奇石幻彩虹、三峡浪.长江三峡不但有已经建成的葛洲坝,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工程-三峡工程。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版必修3第二专题《长江三峡》同步提高题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版必修3第二专题《长江三峡》同步提高题](https://img.taocdn.com/s3/m/1aed80ddfc4ffe473268ab4d.png)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长江三峡》同步提高题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地山河荨旨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
不能想像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
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
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总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没有到过西北——或者就是豫北陕南罢,——如果只看地图,大概总以为那些在普通地图上有名有目的河流,至少比江南“水乡”那些不见于普通地图上的“港”呀,“江”呀,要大得多罢?至少总以为这些河终年汤汤,可以行舟的罢?有一个朋友曾到开封,那时正值冬季,他站在堤上,却还不知道他脚下所站的,就是有名的黄河堤岸:他向下视,只见有几股细水,在淤泥黄沙中流着,他还问“黄河在哪里”,却不知这几股细水,就是黄河!原来黄河在水浅季节,就是几股细水!大凡在地图上有名有目的西北的河,到了冬季水浅,就是和江南的沟渠一样的东西,摆几块石头在浅处,是可以徒涉的。
乌鲁木齐河,那也是鼎鼎大名的;然而当我看见马车涉河而过的时候,我惊讶于这就是乌鲁木齐河!学生们卷起裤管,就徒涉了延水的事,如果不是亲见,也觉得可惊,因为延水在地图上也是有名有目的呀!但是当夏季涨水的当儿,这些河却也实在威风。
延水一次上流涨水,把“女大①”用以系住浮桥的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了十多丈远。
光是从天空飞过,你不能具体地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
光是从地上走过,你了解得也许具体些,然而还不够“概括”(恕我借用这两个字)。
你从客机的高度仪的指针上看出你是在海拔三千多公尺以上了,然而你从玻璃窗向下看,嘿,城郭市廛,历历在目,多清楚!那时你会恍然于下边是高原了。
但你还得在地上走过,然后你这认识才能够补足。
你会不相信你不是在平地上。
可不是一望平畴,麦浪起伏?可是你再极目远望,那边天际一道连山,不也是和你脚下的“平地”并列的么?有时你还觉得它比你脚下的低呢!要是凑巧,你的车子到了这么一个“土腰”,下面是万丈断崖,而这万丈断崖也还是中间阶段而已,那时你大概才切实地明白了高原之所以为高原了罢?这也不是凭空可以想像的。
苏教版语文高一《长江三峡》同步检测
![苏教版语文高一《长江三峡》同步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340f802e5ef7ba0d4b733b58.png)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在大城市的高校里做助教,干得好好的,却偏要回到偏僻的小乡村去做孩子王,大家都觉得他不可理喻。
D.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感同身受,就像真的置身于此景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5.在横线处填入短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这是都市西部一大片茫无涯际的树林。这是片自然生长的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只鸟在不远处的密林深处栖息,张开鹅黄的小嘴啁啾几声,阵阵类似葡萄酒香的芬芳在柔和的秋气中弥漫开来。
8.答案:这四个字写出了瞿塘峡岸险峻陡峭,江流迂回曲折,夺路前进的特点。杜诗将瞿塘峡与“百牢关”作了比较,民谣一连用了四个比喻,四个“不可”,都极言瞿塘峡的险恶,这样写有先声夺人之意。
9.答案:阳光尚未普照之时: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射在左边峭壁上。前方是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一团红雾——红、蓝、金、紫相互交织,如仙似幻。天色渐亮,朝江流上望去:两面巨崖,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如一条闪光的道路;近处山峦,碧绿如翡翠。而这一切渐渐被千万道强烈的阳光所构成的红雾所笼罩,直至完全进入这一片晴朗的金黄色朝晖之中。在这里,色彩的组合有背景,有纵深,有层次,有变化。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之《长江三峡》课件 苏教版必修3 精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之《长江三峡》课件 苏教版必修3 精](https://img.taocdn.com/s3/m/557f635d5ef7ba0d4b733b9b.png)
1.通过研习文本,了解祖国文 化内涵,感悟作者对祖国山河 的热爱,激发自己爱国之情. 2.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3.学习本文写景方式.
长江 简介
• 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 河之一,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长江穿过条条深谷,绕过座座高山, 流贯丘陵,横跨平原,汇百川,联 千湖,以气吞万里之势,滚滚向东, 直入东海。
3.作者善于抓住山峡特点来 写,在写瞿塘峡时,重点写 ( ),写巫峡重点写其 ( ),写西陵峡主要突出 其( ).
白帝城
夔门
文体概述
• 本文是一篇日记体游记。游记是散文 的一种,它以生动、轻松的笔调记述 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作者的 思想感情。游记取材范围极广,无所 不包。可以描绘山川景物、名胜古迹, 可以记录某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 神话传说,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 生活面貌,也可以记述一国的重大事 件。
长江源
检查预习:注音
1.瞿塘 2夔州
3.滟yu
4.绛紫 5.震颤 6.婀娜 7.缥缈 8.绿茸茸 .
9崆岭 10秭归 11对峙
改错别字
1.雷霆万军2.激流澎湃 3.层峦迭嶂4.色彩缤纷
5云蒸霞薇 6.崇山峻岭 7.峨冠博戴8.神奇怪诞 9.温文而雅10.小心翼翼
阅读文本,思考问题
• 1全文以什么为线索,以什 么为顺序来组织材料? 2.你认为用什么样的感情 基调来朗读?
作者简介
• 刘白羽:(1916— )北京人。 1938年到延安,从此走上军旅作家 的道路。全国解放后,两次率团赴 抗美援朝前线,写了不少歌颂志愿 军战士的作品。刘白羽以散文写作 见长, 擅于对社会主义祖国作赞歌 式咏叹。 其代表作为《红玛瑙集》 和《刘白羽散文选》。
三峡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长江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必修3苏教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长江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必修3苏教](https://img.taocdn.com/s3/m/db24c31faeaad1f347933fed.png)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长江三峡》教学设计苏教必修3苏教《长江三峡》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在文本中所表现的内容,尤其是所描写的三峡壮丽景色。
2、能力目标:学会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和抒发感情的方法。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在文本中所表现的内容,尤其是所描写的三峡壮丽景色。
教学难点:学会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和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当代散文的典型代表作,着重是写景与抒情结合的文体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指导写景与抒情结合的手法,以期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简介作者。
出示傅抱石、陆俨少先生的关于长江三峡的国画作品假设干。
指出在没有建造三峡大坝以前优美的自然风光,同时三峡还是中国文化史的见证,很多优秀诗人都或多或少地被三峡美丽风光所滋养,郦道元、李白、杜甫等等。
当然,大坝建成之后,也为我们国家的水利、电力事业作出一定奉献。
同时工程也成为了一道世界奇观,毛主席词云:截断巫山云雨。
当然作者在本文的写作中还是在大坝建成之前,可见自然风光是更加的美,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刘白羽笔下的长江三峡吧。
刘白羽:〔1916——XXXX〕,中国当代代表散文作家,在建国后其散文与秦牧、杨朔成为当代散文的“三驾马车〞。
其作品以题材重大,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富有战斗激情和雄健气度取胜。
历任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出版《红玛瑙集》、《红色的十月》等散文集。
其散文立意高远,风格豪迈,在艺术上力求把诗和政论结合起来。
二、感知全文,概括段意。
〔一〕、引导学生划分文章为四个局部。
第一局部〔1〕:总写。
第二局部〔2〕:写瞿塘峡。
第三局部〔3——5〕:写巫峡。
第四局部〔6——9〕:写西陵峡。
〔二〕、分段原那么:1、每一峡都独立成段。
标志性的句子有:抬头望处,已是巫山。
十点,江面渐趋广阔,“江津号〞急流稳渡,穿过了巫峡,又冲入第三峡——西陵峡了。
【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1.1.2《长江三峡》同步测试 苏教版必修3
![【暑假总动员】高中语文 1.1.2《长江三峡》同步测试 苏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baf4ccb524de518964b7d9b.png)
《长江三峡》测试练习一、知识积累⒈下面四组词语在注音上或字形上各有一项有错,找出后在括弧里订正。
⑴A.漩涡(xuán wō)B.隽秀(jùn xiù) C.婀娜(ā nuó) D.绛紫(jiàng zǐ)⑵A.缤纷(bīn fēn) B.朝辉(zhān huī) C.峭壁(qiào bì) D.澎湃(pēng pài)⑶A.轮廓(lún ɡuó) B.朦胧(ménɡ lónɡ)C.翡翠(fěi cuì) D.眺望(tiào wànɡ)⑷A.瑰丽(ɡuī lì) B.夔州(kuí zhōu) C.秭归(zǐɡuī) D.苍鹰(cānɡ yìnɡ)⒉给下面各组的字注音并组词。
泊()礁()(1)帕()(2)樵()汨()憔()峙()碇()(3)恃()(4)淀()侍()绽()坂()峻()(5)畈()(6)唆()舨()悛()⒊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悬崖绝.壁(2)雷霆万钧.(3)云蒸霞蔚.(4)小新翼翼..(5)万仞.高峰(6)两山对峙.(7)森然..下降..耸立(8)陡然⒋《长江三峡》多处使用了破折号,请对下面引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作说明。
(1)“他的妻子他回来,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他终于未回来,而她却依然不顾晨昏,不顾风雨,站在那儿候着他——至今还在那儿等着他呢。
”破折号的作用是。
(2)“我们遥忘了一下香溪,船便进入一道无比险峻的长峡——兵书宝剑峡。
”——破折号的作用是⒌下面这首咏王昭君的诗的两个空缺处依次应填入的诗句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画图省识春风面,()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①空鲻莺语到黄昏②平沙无处可招魂③独留青冢向黄昏④纱窗日落渐黄昏⑤关山明月杜鹃魂⑥环佩空归日夜魂A.①②B.③⑤C.④⑥D.③⑥⒍判别正误,对的打“∨”错的打“ⅹ”。
高中语文《长江三峡》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三
![高中语文《长江三峡》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e015ab1b3968011ca300914b.png)
《长江三峡》同步练习【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启碇(diàn)绛(jiàng)紫隽(jùn)秀秭(zǐ)归B. 夔(kuí)州潋滟(yàn)婀娜(nuó)离弦(xián)C. 缥缈(miǎo)汨(bì)罗崆(kōng)岭澎湃(pài)D. 抛锚(miáo)跋涉(shè)瞿(qú)塘对峙(zhì)★解析:A 启碇(dìng) C 汨(mì)罗 D 抛锚(máo)答案: B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吸摄峭壁寒喧莽莽苍苍B. 叠嶂山峦廖廓峨冠博带C. 恪守迷惘寰宇美髯白皙D. 颤栗雷霆漩涡神奇怪涎★解析:A 寒暄 B 寥廓 D 神奇怪诞答案: C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1)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
(2)起来看了一下,峰峦刚刚从黑夜中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3)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
(4)峡中,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一处,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
A. 飞翔透露矗立交融B. 翱翔显露矗立交织C. 飞翔显露笔立交织D. 翱翔透露笔立交融★解析:飞翔:盘旋地飞。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透露:泄漏或显露(消息、意思等)。
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矗立:高耸地立着。
笔立:笔直地挺立。
交织: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
交融:融合在一起。
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 这时,远远的前方,无数的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
B. 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云蒸霞蔚,颇为壮观。
苏教版必修三江苏省高中语文长江三峡苏教版必修
![苏教版必修三江苏省高中语文长江三峡苏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187378b5783e0912a3162a2e.png)
险
崆岭滩:布满礁石,乱石林立
点拨拓展 文章中引用神女峰和有关屈 原的传说以及杜甫的诗句,并着 重介绍了“秭归”、“香溪”两 个县城,并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神女峰的传说
在十二峰中最为挺拔秀丽的,要数神女峰了。船至
峰前,仰望峰顶,可以看到有一突兀的石柱,形似矫健
的少女,“神女峰”因此而得名。关于神女峰,古代文
⑵ 告诉人们,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 河流”,长江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3)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
当堂检测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 长江三峡的总的特征是什 么?请用文中词语概括。
“雄伟” “瑰丽”
合作释疑一 文章第一部分运用了什 么修辞?在全文中起什么作 用?这一段文章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
文章第一段 总领全篇
“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 翔。”“雄伟”、“瑰丽”概括了三 峡的主要特征,“大自然的伟力”是 作者对三峡的 赞美,“母亲河流”抒 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 热爱的真挚感情。
《汉书.匈奴传》:初,元帝 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 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乃 请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 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 宫,顾影徘徊,耸动左右,帝见大 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 匈奴。生二子。
马上琵琶关塞黑——
辛弃疾《贺新郎》
【评析】: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 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 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 昭君诗此为绝唱。”信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峡》测试练习一、知识积累⒈下面四组词语在注音上或字形上各有一项有错,找出后在括弧里订正。
⑴A.漩涡(xuán wō)B.隽秀(jùn xiù) C.婀娜(ā nuó) D.绛紫(jiàng zǐ)⑵A.缤纷(bīn fēn) B.朝辉(zhān huī) C.峭壁(qiào bì) D.澎湃(pēng pài)⑶A.轮廓(lún ɡuó) B.朦胧(ménɡ lónɡ)C.翡翠(fěi cuì) D.眺望(tiào wànɡ)⑷A.瑰丽(ɡuī lì) B.夔州(kuí zhōu) C.秭归(zǐɡuī) D.苍鹰(cānɡ yìnɡ)⒉给下面各组的字注音并组词。
泊()礁()(1)帕()(2)樵()汨()憔()峙()碇()(3)恃()(4)淀()侍()绽()坂()峻()(5)畈()(6)唆()舨()悛()⒊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悬崖绝.壁(2)雷霆万钧.(3)云蒸霞蔚.(4)小新翼翼..(5)万仞.高峰(6)两山对峙.(7)森然..下降..耸立(8)陡然⒋《长江三峡》多处使用了破折号,请对下面引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作说明。
(1)“他的妻子他回来,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他终于未回来,而她却依然不顾晨昏,不顾风雨,站在那儿候着他——至今还在那儿等着他呢。
”破折号的作用是。
(2)“我们遥忘了一下香溪,船便进入一道无比险峻的长峡——兵书宝剑峡。
”——破折号的作用是⒌下面这首咏王昭君的诗的两个空缺处依次应填入的诗句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画图省识春风面,()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①空鲻莺语到黄昏②平沙无处可招魂③独留青冢向黄昏④纱窗日落渐黄昏⑤关山明月杜鹃魂⑥环佩空归日夜魂A.①②B.③⑤C.④⑥D.③⑥⒍判别正误,对的打“∨”错的打“ⅹ”。
(1)刘白羽,北京人,我国近代著名作家。
他的作品取材广泛,洋溢着强烈的革命激情,语言明快流畅,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长江三峡》节选自他的长篇散文《长江三日》。
()(2)课文重点描写三峡那山陡、流急、滩险的共同特征,又着力刻画它们各自的特点——瞿塘峡雄,巫峡秀,西陵峡险。
()(3)文章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叙写了航行在三峡过程中的见闻和感受。
所写景物,立足点始终在“江津号”的甲板上;但这个立足点又是随着船的前进不断变化的,因此给了作者写景很大的灵活性:他可以不受立足点的限制,把看到的、想到的景物自由地、随意地写出来,使文章十分生动、精彩。
()(4)文中引用杜甫的《夔州歌》“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以及古歌谣:“滟澦大如马,瞿塘不可下。
滟澦大如猴,瞿塘不可游……”主要是为了突出瞿塘峡的险要。
()(5)“江津号”驶下崆岭滩时“只见一片乱石林立,我们简直不像在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
”这句前头用了三个比喻,最后用了一个比拟手法。
()⒎一篇好文章,就像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不仅有一个驾御全篇的“主脑”,而且有着支撑全文的“脊梁”,以及贯通周身的“血脉”。
这便是文章的“文眼“。
由此看《长江三峡》的文眼是什么。
请选择正确的一项。
()A.开头一句“我像在一支雄伟而壮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起笔带有浓烈的抒情色彩,洋溢着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
为下文写三峡景色定下基调,使整篇文章成为美丽动人的乐曲。
B.文中一句“我们来到一片明朗的金黄色的朝晖中“。
蕴涵了战斗从黑夜走向黎明的哲理,歌颂我们创造了新世界,鼓舞人们奋勇向前,奔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C.文末“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
卒章明义,作者以富有哲理的话,直抒履险如夷的豪情,并启示人们:生活之道也如航行之道,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只有勇敢地面向困难,寻找通向胜利的途径,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D.本文因为写三峡的壮丽险峻,所以“文眼“不止一处,而是三处:(1)瞿塘峡的”激流澎湃,涛如雷鸣”,巫峡的“峡陡江急,神妙莫测”,西陵峡的“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⒏文中引用了不少传说、民谣、古诗,它们有什么作用。
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形象地突出三峡的险要。
B.增强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
C.增强文章的抒情气息,开拓作品的思想意境。
D.渲染作品的艺术气氛,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像。
二、文本研读⒐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字,正确的一组是()过了8公里长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去,峡顶上一道蓝天,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阳光像闪电样在左边峭壁上。
A.漂浮丝照B.隐浮注落C.浮漂片照D.散聚缕浮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转,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
两岸山峰连绵不断,山势奇绝,巫山十二峰各有各的姿态,人们给他们以很好的评价和美的命名,使我们的江山增加了诗意。
而诗意又是变化无穷的:突然是深灰色的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杜鹃了。
峡陡江急,江面布满大大小小的旋涡,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但这正好使远方来的人有充裕的时间欣赏这莽莽苍苍、浩浩荡荡大江上大自然的壮美。
(1)选文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2)说说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答:(3)“而诗意又是变化无穷的”这句同上文哪一句相呼应?答:(4)从修辞的角度选出不同类的一项()A.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走廊。
B.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C.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帆给白色的阳光照得像透明的白色羽翼。
(5)加点的“这”指代⒒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秭归正面有一大片铁青色礁石,森然耸立江面。
经过很长一段急流才绕过泄滩。
在最急峻的地方,“江津号”用尽全副精力,战抖着、震颤着前进。
急流刚刚滚过,前面有一奇峰突起,江水沿着这山峰右面流去。
山峰左面却又出现了一道河流,原来这里就是王昭君诞生地香溪。
它一下就令人想起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我们遥望了一下香溪,船便沿着山峰进入一道无比险峻的长峡——兵书宝剑峡,这儿完全是一条窄巷。
我到船头上抬头仰望,只见黄石碧岩,高与天齐。
再驶行一段,就到了青滩。
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你还没有来得及仔细观看,船已像箭一样迅速飞下,巨浪被船头劈开,旋卷着,合在一起,一下又激荡开去。
江水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
船上的同志指着岩上一处乡镇告诉我:“长江航船上很多领航人都出生在这儿……就是木船想渡过青滩,也得请这儿的人引领过去。
”这时我正注视着一只逆流而上的木船,看起来这青滩的声势十分吓人,但只要人们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的途径,也就战胜大自然了。
⑴下面的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A.这儿完全是一条窄巷B.急流刚刚滚过,前面有一奇峰突起C.船已像箭一样迅速飞下D.江水像滚沸了一样⑵“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出自杜甫的《》,课文引用王昭君的传说和杜甫的诗以及其它传说、民谣有什么作用?下面的分析有误的是()A.引用神话传说和诗文民谣,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诗情话意。
B.美丽的神话、传说创造了一种神奇美妙的意境,文章更加生动感人了。
C.它告诉人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D.王昭君、屈原和杜甫这些人物是长江的骄傲,也是长江神奇、伟大、美丽的原因。
⑶下面的两句话是“江津号“在长江三峡航行时动态描写,请你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为什么有如此不同的动态,并说说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A.“江津号”用尽全副精力,战抖着、震颤着前进答:B.船已像箭一样迅速飞下,巨浪被船头劈开,旋卷着,合在一起,一下又激荡开去答:⑷最后一句划线处所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这句话他什么含义?答:⒓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这时,远远前方,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
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
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崖,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
前面那团红雾更红更亮了。
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以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
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金黄色朝晖之中。
⑴上面一段文字描写了途径哪里时见到的美丽景色?()A.瞿塘峡和巫峡之间B.巫峡和西陵峡之间C.瞿塘峡和西陵峡之间D.秭归与香溪之间⑵主要描写的景物是()A.层峦叠嶂刚之上的云雾和红雾B.云雾之中的红雾,色彩缤纷的江流,千万道强烈的阳光C.色彩缤纷的江流山色和变化多端的阳光D.一团红雾,两面巨崖,近处山峦,黄色朝晖⑶景物描写所用的观察方法是()A.从上到下B.由远到近C.移步换景D.定点换景三、拓展延伸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垂钓余秋雨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
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
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
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叫,但才吠几声又缩却逃回。
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在一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约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
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钓,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
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钓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
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提起竿,没有鱼,但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他只想钓大鱼。
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
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都是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