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讲 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

合集下载

异病同治——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异病同治——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异病同治——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为清透少阳、扶正祛邪而设。

依据“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原则,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是邪正交争的反应。

各种感染性疾病长期发热或间断性发热,以及内伤发热,只要审证明确,把握主证,施用小柴胡汤辨证加减,每多奏效。

(一)外感发热临床最为常见,四时皆有,多由寒温失度、起居不慎、感受外邪所致。

宗以小柴胡扬扶助少阳经气,畅达转枢,使邪热外出,正胜邪微,汗出而解,收效甚捷。

如赵某,男,49岁。

于10月中旬,天气突变,外出不慎感受风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四肢酸痛、体温38-39已2天,曾服解热药,但高烧不退,症状逐渐加重,咳嗽声重,痰吐清稀,舌苔白,脉浮紧。

证系卫阳被郁、风寒外袭、肺失宣降。

取法小柴胡汤透表达邪,加前胡、杏仁、紫苏疏邪宣肺。

经服3剂,热退身静,但咳嗽频频,仍守前方加枳壳、陈皮理气祛痰,继进3剂,气顺咳止,诸症平复。

若感邪化热而咽痛、咳吐黄痰、流浊涕、口干身热者,乃风火上乘、气逆上冲,可取小柴胡汤去参枣之补,加枳壳、杏仁宣畅气机;助黄芩清肺;配金银花甘寒轻扬入肺,能散邪热;连翘苦能泻火,寒能胜热。

并有柴胡之升清、半夏之降逆,一升一降,痰热下行,使肺火清、咽痛消、浊涕除、咳逆自平。

《三字经》曰:“兼郁火,小柴清”之语,确属经验之谈。

若表证未除,里证复起,症见高热不退、口渴汗出、气粗胸满、呕逆不食、舌红少津苔黄、脉洪大或弦数者,此乃邪热炽盛,深入阳明气分,损阴耗气,表里俱热者,宜小柴胡合白虎汤主之。

柴胡微寒、散热达表,使半表半里之邪得以外解;黄芩苦寒、清里退热,使半表半里之邪得以内泄,伍白虎退邪阳,以救耗散之阴,得人参以固正阳,鼓舞正气,以助祛邪,使阳能生阴,此寒温并用,清透并用,功专退热,获效甚捷。

病案:齐某,女,52岁。

外感l周,高热不解。

胸片提示:右肺上叶片状影,血象:WBC20.0×109/L。

小柴胡汤药方介绍

小柴胡汤药方介绍

小柴胡汤药方介绍小柴胡汤功能主治和解少阳,兼和胃降逆。

(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小柴胡汤方解本方为和解少阳之主方。

少阳为三阳之枢,一旦邪犯少阳,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与阳争而为寒,内与阴争而为热,故往来寒热。

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眥,下耳后,入耳中,其支者,会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胁,络肝属胆,故邪在少阳,经气不利,少阳相火郁而为热,所以日苦,咽干,目眩而胸胁苦满。

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

舌苦薄白,是邪尚未入里化热之征,脉弦是少阳经气郁而不得疏泄之故。

本方之柴胡为少阳专药,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为君药。

黄芩寒,善清少阳相火,故为臣配合柴胡,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

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为佐药为助君臣药攻邪之用。

人参、甘草为佐,生姜、大枣为使益胃气,生津液,和营卫,既扶正以助祛邪,又实里而防邪入。

如此配合,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故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戢然汗出而解”《伤寒论》。

或治不如法,小柴胡汤证仍在者,服小柴胡汤后,“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未有定处,往来无常,故其见证多少不一,所以《伤寒论》第101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然而,总以寒热往来,苔白脉弦为主。

化裁此外,若“胸中烦而不呕者”,是热聚于胸而气不逆,可“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18克),开结散热以除烦;“若渴”,是热伤津液,可“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8克)、栝蒌根四两(12克),清热生津以解渴;“若腹中痛者”是胆病及肝,肝郁乘牌之故,可“去黄芩,加芍药”,泄木安土以止痛;“若胁下痞硬”,是经气郁而津聚为痰,可“去大枣,加牡蛎(12克)”,化痰软坚以消痞;“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是水气凌心,可”去黄芩,加茯苓(12克),”淡渗去水以定悸;“若不渴,外有微热者,”是兼表邪,可“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取微汗”,解肌发表而不留邪;“若咳者”,是肺寒气逆,可“去人参、大枣、生姜。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病因:《伤寒论》97条说:“血弱气尽,胰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飞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说明了少阳病乃由气血虚弱,抗邪不足,以致邪气内传留于半表半里,搏结不散,正邪交争,而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及“口苦、咽干、目眩”使使等证。

+小柴胡汤原为“少阳病本证”而设。

少阳病之成因,即为人体气血虚弱,阳气失于卫外机能,膝理疏松,外邪乘虚而入,邪气与正气相争于少阳半表半里部位所致。

胆寄少阳相火,邪入少阳,正邪相争,造成相火内郁,气机枢转失于调畅,甚则可以横逆犯脾胃,木土同病。

+邪入少阳,不外是本经自病,或它经传来。

所以少阳病有从太阳之表而来者,有自发于少阳者,也有阳明病欲解而外达至少阳。

但这不只限于此二经,其他经脉脏腑也能互相传变,只是少阳病与太阳、阳明、厥阴关系更为密切。

+主症:+小柴胡汤证的症状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等。

病机:寒热往来:因病在少阳半表半里,枢机不利,正邪分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寒热交替出现。

所以往来寒热是少阳病主要症状。

往来寒热者,邪入躯壳之里,脏腑之外,夹两界之隙,所谓半表半里,少阳所主之部位。

故入而并于阴则寒,出而并于阳则热,出入无常,所以寒热间作,发无定时。

胸肋苦满:少阳胆腑受邪,胆火上炎,胆热上蒸则口苦。

热伤津液则咽干。

肝胆相连,目为肝窍,邪热循经上扰则目眩。

足少阳之脉,下胸中,贯隔,络肝属胆,循胁里,邪犯少阳,经气不利,故见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胆火内郁,邪热干扰胃腑,气机不畅则神情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胃气上逆,失其和降则呕,心神被扰则烦。

证型:小柴胡汤证主要分为1、少阳病本2、少阳阳明合病,病偏少阳证3、三阳合病,病偏少阳4、肝脾不和5、肝热犯胃证6、湿热黄疽7、热入血室证等方面。

+小柴胡汤方的禁忌+治法邪在太阳当用汗法以解其表病在阳明,当用下法以治其里而病邪在少阳,邪正相持于半表半里之间,就不能用汗法或下法来治疗。

2小柴胡汤方剂学解读

2小柴胡汤方剂学解读
3 病毒性疾病(“天然干扰素”)
类方比较
病因
小柴胡汤
伤寒之邪
蒿芩清胆汤
湿热之邪
病机
气郁化热 津停成痰 正气不足
气郁(轻) 痰热(重) 无正气不足(纯实证)
LO配R伍EM
柴胡+黄芩 半夏+生姜 参姜草枣
青蒿+黄芩 温胆汤 碧玉散Fra bibliotek病因病机
病位
头(巅顶两侧)、耳目、甲状腺、乳房、 胸胁、少腹、绕阴器
小 妇人热入血室 变证
柴 胡
伤寒少阳证
本证
少阳 肝胆三焦
汤 疟疾、黄疸 异证 传

气郁:胀满痛-口苦、咽干-化热 津停:痰湿饮-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心:心烦、少寐、癫痫狂 肺:咳喘哮(肝气犯肺) 脾:痛泄 胃:呕、嗳气、不欲食 肾:男科、妇科
方解
主入肝胆少阳三焦① 善于清三焦之郁热且不伤正②
黄芩-3两
参、姜、草、枣 仲景补益团队① 益气健脾和胃(太阴)②
柴胡-重用半斤 ①主入少阳肝胆三焦 ②外可透邪且不伤正 ③内可疏肝理气解郁
半夏、生姜 ①仲景小半夏汤 ②化痰、和胃、降逆、止呕
临床应用
1 妇人经期、妊娠、产后感冒主打方 发作性、有时间规律的疾病(过敏性、季节性等) 2

小柴胡汤伤寒论

小柴胡汤伤寒论

本方证是小柴胡汤证误用下法后,损 伤脾胃功能,邪气内陷寒热错杂结于 心下之气痞,误下后必然损伤脾胃, 脾胃不运而致痞,故用人参、甘草、 大枣健脾以消痞,这符合《内经》所 说的“塞因塞用”的治疗原则。
此外,方中重用了半夏、干姜辛 开温燥之品,易伤脾胃之阴;又 配伍苦寒之黄芩、黄连易伤脾胃 之阳,故用人参、甘草、大枣以 佐之,养胃健脾,以护气虚。如 此配伍实为得当。
和解少阳
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
汉 张仲景《伤寒论》
主治病机症状分析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踞 少
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默默
寒 阳,
上炎--咽干、目眩、心烦
少 阳
胆 胃 不
胆火
犯胃--口苦喜呕、不欲食
证和
苔薄白,脉弦
其它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
方解
君 柴胡
臣 黄芩


生姜
少 佐 半夏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常用 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 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以清 热利湿退黄;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 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者,可加金钱草、海金 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 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 合病者。
2.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 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 寒热互结者。
3、加减变化 湿热蕴积中焦,呕甚而痞, 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 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 气消痞止呕。
4、因气滞或食积、痰浊所致的心下痞满, 不宜使用。

经典中医方剂——小柴胡汤

经典中医方剂——小柴胡汤

经典中医方剂——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用法】去滓再煎,温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组方原理】【常用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生津止渴;腹中痛,是肝气乘脾,宜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胁下痞硬,是气滞痰凝,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

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以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对比记忆大柴胡汤《金匮要略》【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用法】水煎二次,去滓,再煎。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组方原理】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

【鉴别】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之证;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为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之方剂。

因兼阳明腑实,故去补益脾胃之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以治疗阳明热结。

小柴胡汤:则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以柴胡、黄芩配人参、大枣、炙甘草,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小柴胡汤新用(柴胡—黄芩)2

小柴胡汤新用(柴胡—黄芩)2

小柴胡汤新用(柴胡—黄芩)2兹举笔者应用该方治疗多年顽咳医案一则。

王某,女,33岁。

2009年11月27日就诊。

患者自诉从1岁开始咳嗽,每年无明显诱因于入冬后咳嗽,以干咳为主,或咳出少量白黏痰,受凉、油烟刺激、劳累或大声说话后加重,加重时必须连续咳嗽十几分钟后方能缓解,冬季天天如此,入春则止,一切如常人。

其余季节如逢剧烈的情绪刺激,咳嗽基本与冬季相同。

患者前往某医院诊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服肃肺止咳化痰中药(桔梗、杏仁、半夏等)及化痰止咳等西药多年,未见明显效果。

半月前开始咳嗽,刻下症见:干咳,咽痒或嗳气后引发,油烟刺激、大声说话后加重,一刻钟后方能自行缓解;脾气急躁,喋喋不休;不容易出汗,面部痤疮散在多发,色暗红,食欲、睡眠均好,小便略黄,大便正常,舌体瘦小,舌苔薄少,脉细弱数。

查:血压145/90mmHg,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05次/分钟,节律齐。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咳嗽。

证属肝气不畅,肺气不降。

治以疏肝清热,温肺散寒止咳,予六味小柴胡汤原方,处方:柴胡12克,黄芩10克,半夏12克,干姜6克,五味子6克,生甘草6克。

5剂,水煎服,日1剂。

12月3日二诊:患者服用上方3剂后咳嗽明显好转,咽痒消失,偶于大声说话后出现干咳,持续时间极短即能自行缓解,再进2剂后诸症消失。

换方治疗面部痤疮,并嘱咐患者自备数剂六味小柴胡汤于家中,咽痒即服用。

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该患者咽痒或油烟刺激后干咳,呈现出“往来咳嗽”现象,如若诊查不出明显的痰饮、表证、阳虚等指征,就可以看做是少阳证“往来寒热”的一种延伸,这是柴胡药证;柴胡证典型的表现是神情默默,所以一般认为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性格偏内向等肝气郁结症状是柴胡证、柴胡体质的识别关键,但是我们也发现临床不尽如此,柴胡证也可以表现为情绪亢奋,脾气急躁,喋喋不休,焦虑紧张,甚至恐惧惊悸等肝郁化火症状。

该患者脾气急躁,喋喋不休,容易兴奋激动,容易血压波动、心率加快,情绪波动后咳嗽等也是柴胡、黄芩药证;冬季咳嗽,春季自行缓解是典型的“寒咳”,是五味子、干姜药证;嗳气后引发咳嗽,这是胃气上逆,是半夏药证。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
(7)本方去半夏,加花粉,名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治往来寒热而渴,及劳疟。
(8)本方去柴胡、黄芩,加厚朴,名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发汗后腹胀满者。
(9)本方除半夏,加当归、白芍、大黄,名柴胡饮子,治肌热蒸热积热,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亦治疟疾。
(10)本方加羌活、防风,名柴胡羌活汤,治瘟疫少阳证。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24g);黄芩(9g);人参(6g);半夏清,(9g);甘草炙,(5g);生姜切,(9g);大枣擘,(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1)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案2
刘某某,女,63岁。2009年11月21日来诊。自述患冠心病,心律失常2年多,曾反复用中药活血祛瘀剂及西药治疗无效,症见胸满胸痛,气短心悸,头晕失眠,口干口苦,舌苔白,脉弦滑而结涩时见。诊为肝郁气结,痰湿不化,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清热,方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5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瓜蒌20克,鸡内金12克。服上药5剂,诸症好转,继服10剂后心悸消失,心电图复查正常。患者自觉已经好转,不再按时吃药,过几天心悸又见,心电图复查:室性期前收缩。又以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服药一年后随访诸症消失,未再复发。

糖尿病的小柴胡汤证及其意义(二)

糖尿病的小柴胡汤证及其意义(二)

糖尿病的小柴胡汤证及其意义(二)(一)小柴胡事件原因初探《伤寒论》第101条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更是把本来应用就十分广泛的小柴胡汤推向极致。

而恰恰是这个小柴胡汤,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闹出了沸沸扬扬的小柴胡事件。

个中缘由多被认为是使用中药而不遵循辨证所致。

现在我们试着从“开合枢”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小柴胡汤被认为是少阳的主方,而少阳是三阳之一,主枢。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对“气”运动形式的一种描述,而气分阴阳。

在自然之中,一天之内白昼与黑夜的交替,一年之中寒来暑往的轮回,都是气运动的结果。

这就好比有两扇门,一扇门打开了,阳气就开始释放,则自然之中就迎来白昼与温热,这种状态持续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白昼就到了正午,而温热也到了暑热难耐的时候,这扇门又会慢慢地闭合。

同时另一扇大门则慢慢开启,阴气慢慢开始释放,则自然之中渐渐转入黑夜与寒冷,当这种状态持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黑夜与寒冷都到了极致,这扇大门又会慢慢闭合,而同时主管阳气的大门则慢慢开启。

这种循环往复、如环无端的运动形式,就是气的“开合枢”。

前面我们说过开合枢分为两组,主管阳气的一组,是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主管阴气的一组,是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

这两组开合枢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一组的开合枢都可以影响到另外一组的状态。

“枢”就好比大门的门轴,它不但与这两扇门的开合相关,还与大门的稳定相关。

小柴胡汤的治疗范围之所以广泛,与少阳主枢应该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它和主管阳气之门的开合都有关系,也间接关联到主管阴气之门的开合。

过去的门都有门轴,现在大多改为“折页”了,而枢的本意就是指门轴及与之相关的部分,又被引申为事物的中心或者关键的部分。

门的开合异常时,可以通过门轴来进行调节,在有些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把门轴摘下来的方式达到进出房间的目的。

但是这种情况只可偶而为之,不能长期如此,因为门轴的作用除了便于门的开合,还有固定门的作用。

经方:小柴胡汤(少阳症)

经方:小柴胡汤(少阳症)

经方:小柴胡汤(少阳症)小柴胡汤【原文】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2、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3、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4、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5、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6、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7、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经典回顾】<伤寒论>: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存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2、血弱气虚,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3、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4、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5、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6、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汤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7、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8、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10、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11、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七个和解方剂

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七个和解方剂

第49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一次课主要讲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第96条。

第96条讲得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而出现的一组证候,它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主证。

如果我们要把在少阳病篇提纲证所说的口苦、咽干、目眩结合起来的话,这就是少阳病的七个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再加上我们前面提到的脉弦细,它是少阳病的主脉。

这七个主要症状,和一个主脉,我们应当把它的症状表现,把它的每个症状的病机,都应当娴熟于胸中,都应当很好的掌握。

少阳枢机不利,使用的治疗方剂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这张方子,是七个药所组成的。

柴胡和黄芩,柴胡解经邪,黄芩清腑热,针对了少阳病经腑同病的第一个特点。

柴胡疏气郁,黄芩清胆热,针对了少阳病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第二个特点。

所以柴胡和黄芩这两个药是《小柴胡汤》中的,最主要的一组配伍。

01.40,至于半夏和生姜,它们的作用有三点,第一点这两个药都是辛味的,辛可以散,助柴胡以疏通少阳气机的郁结。

第二个功能,这两个药都是化痰、消饮、去水的,针对了少阳病三焦水道失调以后,容易化饮、生痰、生水的这样病理的特点。

然后半夏和生姜还有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针对少阳病胆热最容易犯胃,胆热犯胃,胃气上逆就出现了喜呕、多呕、善呕这样的症状。

可见第二组药在治疗少阳病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组药是人参、甘草、大枣,说它是半个《理中汤》也可以,说是半个《四君子汤》也行,在治疗发热性疾病的时候,用上三个补气的药,它的作用,一是助少阳正气以袪邪,因为我们说了少阳是个小阳,是不弱阳,少阳阳气抗邪的能力不足,所以在三个补气的药,在柴胡的带领下可以助少阳正气以袪邪。

另外在《金匮要略》里、《难经》里都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样的话。

少阳之邪不解,少阳阳气又比较弱小,邪气很可能由阳入阴,而少阳传入太阴。

所以在《小柴胡汤》这张方子之中用了三个补气的药,也有补太阴脾气,防止邪气内传太阴的这种预防作用。

刘渡舟临证妙用小柴胡汤

刘渡舟临证妙用小柴胡汤

刘渡舟临证妙用小柴胡汤(一)柴胡加桂枝汤本方治少阳病兼见头痛、发热、脉浮等太阳表证,为小柴胡汤减去人参之碍表,加桂枝微发其汗而成。

又能治少阳证兼有心悸、气上冲之证。

张某,女,59岁。

患风湿性心脏病。

初冬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胸胁发满,心悸。

时觉有气上冲于喉,此时则更觉烦悸不安,脉结。

辨证:少阳不和,复感风寒,且挟冲气上逆。

治法:两解少阳、太阳,兼平冲气。

处方:用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

服三剂则诸证得安。

(二)柴胡加芍药汤本方治少阳病兼见腹中痛,且有拘挛之感,按其腹肌而如条索状,此乃因肝脾不和,血脉拘挛所致。

为小柴胡汤减去苦寒之黄芩,加平肝缓急而疏利血脉的芍药而成,又能治疗妇女气血不和的月经不调与痛经等证。

郝某,女,学生,22岁。

肝气素郁,经常胸胁发满,胃脘作痛,月经来潮时,则小腹拘挛作痛,脉弦细且直,舌苔薄白。

辨证:肝气郁结,血脉不和。

肝气郁则疏泄不利而胸胁发满,胃脘作痛;血脉不和则痛经而小腹拘挛。

治法:疏肝和血止痛。

处方:柴胡12克赤白芍各6克甘草6克党参6克生姜10克半夏10克当归尾10克泽兰6克。

连服六剂,诸证即愈。

(三)柴胡桂枝汤本方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

治外有表证而见“肢节烦疼”,内有少阳气郁而见“心下支结”。

故在小柴胡汤中加桂枝、芍药,使其外和营卫,内调气血,而病可愈。

根据《伤寒论》的治疗精神,余用本方治疗下述三种病症每可取效。

1.治早期肝硬化肝病患者,日久不愈,由气及血,由经及络,而出现腹胀,胁痛如刺,面色黧黑,脉来沉弦,舌质紫暗,边有瘀斑等证。

化验检查,见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倒置,麝香草酚浊度指数升高。

临床诊断为早期肝硬化。

用柴胡桂枝汤减去人参、大枣之补,另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土鳖虫等专治肝脾血脉瘀滞、软坚消痞之药,有较好的效果。

2.治关节炎兼肝气郁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肢节烦疼,同时又因挟有肝气郁而胸胁苦满,或者胁背作痛等证,用柴胡桂枝汤疗效满意。

3.治肝气窜肝气窜为民间土语而未见医籍记载。

第49讲 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

第49讲 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

第49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txt女人谨记:一定要吃好玩好睡好喝好。

一旦累死了,就别的女人花咱的钱,住咱的房,睡咱的老公,泡咱的男朋友,还打咱的娃。

第49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2)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一次课主要讲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之一,第96条。

第96条讲得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而出现的一组证候,它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主证。

如果我们要把在少阳病篇提纲证所说的口苦、咽干、目眩结合起来的话,这就是少阳病的七个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再加上我们前面提到的脉弦细,它是少阳病的主脉。

这七个主要症状和一个主脉,我们应当把它的症状表现,把它的每个症状的病机都应当娴熟于胸中,都应当很好的掌握。

少阳枢机不利使用的治疗方剂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这张方子是七个药所组成的,柴胡和黄芩,柴胡解经邪,黄芩清腑热,针对了少阳病经腑同病的第一个特点。

柴胡疏气郁,黄芩清胆热,针对了少阳病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第二个特点,所以柴胡和黄芩这两个药是小柴胡汤中的最主要的一组配伍。

至于半夏和生姜,它们的作用有三点,第一点这两个药都是辛味的,辛可以散,助柴胡以疏通少阳气机的郁结。

第二个功能,这两个药都是化痰、消饮、去水的,针对了少阳病三焦水道失调以后容易化饮、生痰、生水的这样病理的特点。

然后半夏和生姜还有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针对少阳病胆热最容易犯胃,胆热犯胃,胃气上逆就出现了喜呕、多呕、善呕这样的症状。

可见第二组药在治疗少阳病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组药是人参、甘草、大枣,说它是半个理中汤也可以,说是半个四君子汤也行,在治疗发热性疾病的时候,用上三个补气的药,它的作用,一是助少阳正气以袪邪,因为我们说了少阳是个小阳,是不弱阳,少阳阳气抗邪的能力不足,所以在三个补气的药在柴胡的带领下可以助少阳正气以袪邪。

另外在《金匮要略》里、《难经》里都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样的话。

《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灵活运用

《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灵活运用

《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灵活运用《伤寒论》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一本医学经典,其中的小柴胡汤是非常常用的一种中药方剂。

它具有温中解表、调和气机、舒肝利胆等功效,被广泛使用于临床治疗不同类型的疾病。

这篇文章就围绕《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灵活运用来阐述一下它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小柴胡汤的组方配伍小柴胡汤的组方配伍非常重要,其中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的比例是1:1:1/2:1/2:2,这种组方主要针对“太阳病”减轻症状。

此外,小柴胡汤还可加减药材,适应不同的疾病。

比如可以加入茯苓、甘草、枳实等治疗肝胆湿热、暑湿病及黄疸等疾病;也可以加减黄连、黄柏来治疗肝胆湿热、黄疸、脾胃湿困等疾病。

二、小柴胡汤适应症小柴胡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如下面的症状可以考虑用小柴胡汤治疗。

1. 感冒发烧小柴胡汤主要针对太阳病减轻症状,如表现为风寒感冒、身体发热,可以采用小柴胡汤加入生附子等药材来治疗。

2. 脾胃不和小柴胡汤也适用于治疗脾胃不和的症状,如肚子胀气、反酸、少食,可以加入干姜、木香等药材。

3. 月经不调对于女性来说,小柴胡汤是一种很好的调理月经不调的方剂,可以加入当归、川芎等药材。

三、小柴胡汤的注意事项虽然小柴胡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但是使用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的。

1. 禁忌大便干结不宜使用小柴胡汤。

2. 剂量剂量很重要,如果用量过大会导致过敏等不良反应,用量不足则无法发挥疗效。

一般建议成人每次15克左右。

3. 使用时间小柴胡汤用水煎出后,一定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服用,否则会导致药效下降。

综上所述,小柴胡汤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方剂,对于许多现代人的身体不适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但是使用前需要注意它的组方配伍,适应症和使用方法等问题,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疗效。

柴胡汤的适应症

柴胡汤的适应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郝万山讲伤寒论第50讲小柴胡汤的适应症:可畅达三焦,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1、少阳经腑受邪,经气不利;2、太阳病兼有太阳表气的不和;3、少阳病兼有阳明里气的不和(可以兼有不大便的,也可以是兼有阳明热郁而发潮热的;4、三阳同病而病变重点在少阳的。

5、阳微结(148条)——三阳气机的轻度郁结;三焦热郁,身无汗,但头汗出,为热郁上蒸;手足冷:是阳气郁于体内而不能外达于四末;心下满——邪在少阳经;口不欲食:是热郁少阳腑,少阳胆腑疏泄失调;大便硬:阳明热结。

脉细——当为沉细,阳气内郁,气血内伏;用了小柴胡汤以后,身上还不爽快的,也不必用药,大便一通就会好(设不了了者,得屎则解)。

临床遇到少阳不和兼有大便不通的选择用大柴胡或小柴胡,一定要辨舌象(舌红苔黄燥舌面干就用大柴胡,如舌苔白,甚至水滑就用小柴胡,但也不像寒湿凝滞的白厚苔)。

纯阴结:是阳虚为主,三阴气机的郁结—少阴为主没有表证,没有汗出;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闷、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沉紧;舌苔白或薄黄。

6.热入血室证(后面谈)小柴胡汤使用禁忌:98条是脾虚湿盛,湿邪阻滞气机。

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应用:1、治疗发热性疾病:往来寒热,潮热,头痛发热,呕吐而发热,差后复发热;2、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肝。

如刘渡舟治疗肝炎的柴胡解毒汤,就是在小柴胡基础上加草河车,凤尾草,土茯苓、垂盆草、叶下珠,再加些血分药如茜草、土鳖虫,抗肝纤维化。

、胆: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胆道结石在小柴胡基础上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

胰:慢性胰腺炎,常用小柴胡汤。

各种胃肠炎:如腹痛、下利、不欲饮食、喜呕都是小柴胡汤证所见的。

小柴胡汤的宜忌人群

小柴胡汤的宜忌人群

小柴胡汤的宜忌人群
小柴胡汤的宜忌人群?小柴胡汤的功效很高,那么小柴胡汤适宜哪些人群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小柴胡汤的宜忌人群呢?
1、宜:小柴胡汤适宜一般人群用。

柴胡分北柴胡,南柴胡,柴胡的功效是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小柴胡汤的作用是治感冒发热,少阳证,气虚下陷,月经不调。

因此小柴胡汤适合一般人群使用。

2、忌:小柴胡汤用药禁忌是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柴胡。

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

”柴胡食物相克:柴胡与皂荚、女莞、藜芦相克。

小贴士:
1、解热生用量宜大,升阳生用量宜小;疏肝解郁宜醋炒,阴虚骨蒸宜鳖血炒。

2、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3、柴胡治疗感冒常与葛根、羌活等同用。

4、柴胡有较佳的退热作用,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汤)。

5、对疟疾症,柴胡又可与草果、青皮等配伍应用。

6、见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痛经等,均可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

【大小柴胡汤的主证】

【大小柴胡汤的主证】

小柴胡汤八大主证
: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往来寒热、胸胁胀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但见一症就可以使用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七个兼证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大柴胡汤四大主证
:心下急、满痛、痞硬;往来寒热、发热汗出不解;郁郁微烦;呕不止、呕吐而下利。

上腹部按之满痛为主证。

1、按之心下满痛。

心下急迫硬满疼痛,按之疼痛加重。

心下及其两侧拘急、硬满、疼痛或按之疼痛者。

心下为剑突下三角区,从剑突至两肋弓下的整个上腹部。

大柴胡汤证是上腹部满痛,大承气汤证是脐周极其胀满有力,桃核承气汤证是下腹部压痛。

2、呕吐而下利者,或呕不止,心下急者。

呕吐是胆胃气上逆,是呕吐综合症,嗳气、反酸、腹胀、进食后症状加重、流口水、夜半口干苦、晨起咽喉有黄粘痰、口臭等。

小柴胡汤证呕吐程度轻,心烦喜呕干呕,生姜三两;大柴胡汤证呕吐剧烈,呕不止,生姜五两。

3、郁郁微烦。

精神心理症状,抑郁、焦虑、失眠等。

头痛、眩晕、麻木、震颤、昏迷、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

4、往来寒热、发热汗出不解。

往来寒热,是发冷发热持续反复较长的时间。

发热汗出不解,指内有积热。

方剂学之小柴胡汤

方剂学之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炙,三两(9g) 半夏半斤9g 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4枚)[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热入血室。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I方解]本方所治少阳病为伤寒邪传少阳,邪正相争华表半里所致。

少阳为与阳之少阳4枢,位于半表半里,伤寒邪犯少阳,正邪相争,正欲抗邪出其表,邪欲胜正以人里,故往太阳来寒热;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循胸布胁,邪犯胆经则经气不疏,胆热循经上炎,故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故可见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本证邪不在表,又非里证,而在表里之间,非开、吐、下三法所宜,据证立法,宜和解治之。

方中柴胡苦辛微寒,轻清升散,清解透达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之热,为臣药,君臣相合,一散一一清,相使为用,和解少阳。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祛邪,皆为佐药,炙甘草助参、枣扶正,并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半表半里之邪得解,少阳枢机得利,上焦通而胃气和,则诸症自除。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疏透方清泄结合,柴胡与黄芩相使为用,构成和解少阳的核心配伍;二是在祛邪之中兼以扶正,人参、大枣、炙甘草扶正以御邪传。

本方煎服方法独特,强调“去滓再煎”,既使药性更加醇和,作用和缓持久,又使药液浓缩,服用量少,减少汤液对胃的刺激,对区吐患者尤为适宜。

小柴胡汤为和剂,服后一般不经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药后通过“-身谶然汗出”而解的情况,这是正气复、邪气去、胃气和、津液布散的表现。

【小柴胡汤:退邪热、和肝脾、调阴阳、抗炎抗病毒】

【小柴胡汤:退邪热、和肝脾、调阴阳、抗炎抗病毒】

【小柴胡汤:退邪热、和肝脾、调阴阳、抗炎抗病毒】小柴胡汤一方出自《伤寒论》,为东汉名医张仲景所创立,主治少阳病。

药仅七味,组方严谨,投合病机,效果甚著,广为历代医家沿用,堪称千古名方!小柴胡汤证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耳聋目赤,脉弦。

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1、寒热往来;2、口苦、咽干、目眩;3、伴有恶寒症状;4、体温很高而无大热、大渴、面红、烦躁等阳明病症状。

上述四点但见其一,即可投以小柴胡汤,不必悉具。

后世医家推而广之,小柴胡汤的治疗范围不断扩大。

其在退邪热、和肝脾、调阴阳、抗炎抗病毒方面的效能尤著。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七味药组成。

《金镜内台方议》论其方议云:柴胡味苦性寒,能入胆经,退表里之热,祛三阳不退之邪热,用之为君;黄芩味苦性寒,能泄火气,退三阳之热,清心降火,用之为臣;人参、甘草、大枣三者和平,能和缓其中,辅正除邪,甘以缓之也;半夏、生姜之辛,能利能汗,通行表里之中,辛以散之也,故用之为佐为使,各有所能。

此七味之功能,互为感应,能解表里之邪,能退阳经之热……由此可知,小柴胡汤的退热作用是第一位的。

《苏沈良方》指出:柴胡汤的解热作用为诸证之先。

笔者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多种发热性疾病,多能应手取效。

几点体会一、张仲景立小柴胡汤一方,主治伤寒少阳证。

笔者在“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理论指导下,广泛应用于多种发热性疾病,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临床体会到,小柴胡汤用于发热病人的指征有以下几点:1、寒热往来;2、口苦、咽干、目眩;3、伴有恶寒症状;4、体温很高而无大热、大渴、面红、烦躁等阳明病症状。

上述四点但见其一,即可投以小柴胡汤,不必悉具。

二、小柴胡汤的应用不受时间限制,有是证,发病一日可用,发热月余仍可用。

笔者曾治一外感患者,病已月余,体温时高时低,似寒不寒,全身不适,诊之,无邪入里之症,仍投小柴胡汤原方二剂而痊愈。

柴胡用于退热的剂量一般为25~30克,党参的用量随体质而异,其余加减法悉遵《伤寒论》。

用小柴胡汤的4个主症

用小柴胡汤的4个主症

用小柴胡汤的4个主症四大主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单“心烦”不一定要用到柴胡,上焦有热气闷,一定就会影响到心神,就会有烦的感觉。

三焦郁火,上焦火郁,其实单是一味枙子就解决了。

“心烦”+“喜呕”才会形成柴胡症“呕”——太阳经的呕,人的正气都跑到表面去抵抗病邪了,消化系统的能量都不够,就会呕。

为什么会得的少阳病?——“血弱气虚,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就是身体里面的元气,从三焦这边把你的身体的元气这样引导运转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身体的这个通气的这个缝隙,为气血所注,他说理的话,是皮肤脏腑的缝隙,就是纹理这样子。

当你的血跟气都不够,营卫都不足以形成战场的时候,那就有可能钻到我们身体营卫之间的缝隙里面,那这些缝隙其实就是我们人体的三焦场域了,那就进入少阳区块了,进来了之后呢,就跟“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纷争,往来寒热”“正邪纷争”,推到太阳区块,人就会恶寒,那推到阳明区块,人就会恶热,推到少阳区块,就会往来寒热。

“休作有时”——就是说,一阵一阵,有一个固定的周期。

“默默不欲饮食”——气闷在那里,影响食欲。

“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少阳区块是关系到整个人的自律系统的自我调节的机能,也可以说是人的消化的机能里面的各种信息的传导会混乱,所以这个人会吐,那这是少阳病的一个特征。

有的人是很容易吐,吐了之后会有苦味,然后常常“大息”——“大息”就是唉声叹气———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

【7.73】伤寒与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凡柴胡汤病证而误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在太阳病框架下,只要有柴胡症的四大主症之一,都可以用柴胡汤2.再喝柴胡之前喝了很多其它方剂,身体虚,但又有柴胡症的应该喝小柴胡汤。

3.喝了柴胡汤有瞑眩反应,是身体虚,“必蒸蒸而振”即人会剧烈颤抖,然后发一阵热,身上挤出汗就好了,如有瞑眩眼前一黑就昏倒,然后一下就好的反应要提前跟患者说【7.69】血弱气虚,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伤寒论》中,有多少方子后面附有加减化裁呢?一共有七个方子,这七个方子就是二小,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我们将在少阴病篇讲;通脉四逆汤,也会在少阴病篇讲;真武汤在太阳病篇提到,在少阴病篇还会讲到;理中汤,我们在太阴病篇会提到,但是理中汤这张方子我们将在霍乱病篇遇到;枳实栀子豉汤,我们会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篇里遇到。以上七个方子张仲景在方后都附有加减举例,小青龙汤、小柴胡汤、四逆散、通脉四逆汤、真武汤、理中汤以及枳实栀子豉汤,其中枳实栀子豉汤只有加一味药,就是加大黄,而前6个方子的后面的加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张仲景在什么情况下习惯用什么药,在什么情况下习惯去什么药。这些内容我们不在课堂上讲,所以希望大家课下自己去学习学习,从中来学习张仲景用药的一些规律。
另外在《金匮要略》里、《难经》里都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样的话。少阳之邪不解,少阳阳气又比较弱小,邪气很可能由阳入阴,而少阳传入太阴,所以在小柴胡汤这张方子之中用了三个补气的药,也有补太阴脾气,防止邪气内传太阴的这种预防作用。
所以小柴胡汤是一个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和解作用的方剂,和枢机、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既然是和解剂,所以在服药方法上它就有特殊的要求。我们打开讲义看138页,小柴胡汤后,“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这就叫煮后去滓再煎的方法,煮是什么意思?我们在太阳病篇提到过了,就是药物加水以后,在火上共同加热的过程,叫煮。煎是什么意思?我们前面也说过,引用了西汉杨雄《方言》的话说,“凡有汁而干谓之煎”。
在小柴胡汤方后,附了加减应用,正因为少阳病或者兼有太阳、或者兼有阳明、或者兼有太阴、或者兼有三焦不畅的痰饮水湿内生。痰饮水湿内生以后,水气凌心,或者有心悸,水邪犯肺,或者有咳嗽,这样的话,或见症状多,张仲景常常随证加减。所以小柴胡汤方后附了加减的举例示范。这些内容我布置给大家,是大家下去自己学的内容,我在课堂上就不多讲了。
看原文99条,“伤寒四五日”,一个外感病四五天的时候,“身热,恶风”,这是不是太阳表证?这应当是太阳表证。“颈项强”颈是脖子的两侧,项是脖子的后部,后项部拘紧不柔和是太阳经脉有邪,太阳经气不利。颈部是脖子的两侧,既是少阳所过的部位,也是阳明经所过的部位,脖子两侧拘紧不柔和提示了少阳经脉和阳明经脉有邪,少阳经和阳明经经气不利。“胁下满”,胁下是少阳所过的部位,胁下胀满提示了少阳经有邪,少阳经脉不利。“手足温而渴”,阳明主四肢,太阴也主四肢,手足温而不渴的,属于太阴有邪;手足温而渴的,属于热在阳明。这个渴当然属于阳明热盛伤津的表现。“手足温而渴”是热在阳明。所以我们在这里说这是三阳同病,为什么有用三阳合病,或者并病这样的话呢?
第二个功能,这两个药都是化痰、消饮、去水的,针对了少阳病三焦水道失调以后容易化饮、生痰、生水的这样病理的特点。然后半夏和生姜还有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针对少阳病胆热最容易犯胃,胆热犯胃,胃气上逆就出现了喜呕、多呕、善呕这样的症状。可见第二组药在治疗少阳病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组药是人参、甘草、大枣,说它是半个理中汤也可以,说是半个四君子汤也行,在治疗发热性疾病的时候,用上三个补气的药,它的作用,一是助少阳正气以袪邪,因为我们说了少阳是个小阳,是不弱阳,少阳阳气抗邪的能力不足,所以在三个补气的药在柴胡的带领下可以助少阳正气以袪邪。
从我们临床观察来看,如果气郁是个新病,新得的病,脉常常是以弦为主,而不是以沉为主;如果是多年的由于情志因素造成的气郁,脉常常是沉,因为气郁在体内而不能向体表疏泄,脉常常表现了沉弦,你摸到这样的脉,一看他的面色,是一种苍黄,没有光泽的,他的手经常是凉的,你把手搭在他有脉上,你会感觉到他的手寒气逼人,那么他必然常常有心烦,常常有急躁,常常许多事情不顺心,容易紧张、容易焦虑。所以你见到这样的沉脉,就提示他的气郁时间已经比较长了。弦也是气郁,也是肝郁、胆郁,沉也是气郁。
有许多年青人来找我,让我用中药给她美容,我说我不会美容。她说我们单位的谁谁谁地,过去的脸色苍黄苍黄的,你给她吃了一段药以后,现在脸色可好看了,所以都说你会美容。我说我不记得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用中药给人美过容,你什么时候把她叫来,我看看我到底给她用的什么方子。后来她带着这个病人一块来了,是北城的百货公司的年青的售货员,我一看她的病历,她过去就是心烦、失眠、焦虑紧张、手脚冰凉,睡到后半夜,膝盖以下还是凉的,容易激惹,脉是沉的。我就是用的四逆散、小柴胡汤合方,再配合二陈汤,调理一段时间以后,手脚转暖了,心里头不烦了。她现在觉得人世间的任何事情都不足以引起她着急生气了,她心态就发生了一种变化,能够放松了,不焦虑了,不紧张了,周围的血液循环了,她手脚不凉,面部的血液循环也改善了,所以就面色红润,容光焕发。她就跟别人说,哎,你看我原来脸色多难看,现在吃了郝大夫的药以后,我现在的脸色多红润。所以她们这一大帮售货员都要找我来美容。实际上是通过调整内脏的气血,使肝气得以舒达,使胆气得以疏泄,周围循环好了,面部就自然光泽红润了。
因为张仲景没有用并病和合病,只不过我们分析了它的临床表现,三阳经的症状都存在,所以我们才用了同病的词,以避免和《伤寒论》原书中所说的合病和并病相混淆。这里的三阳同病,哪一经的邪气偏盛呢?
还是少阳经的邪气偏盛。太阳病应当发汗,阳明病应当清下,而发汗是少阳应当禁用的,清下特别是下法,少阳也应当是禁用的,所以当三阳同病,少阳邪盛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和解少阳,治取少阳,用小柴胡汤,通过和解少阳、畅达枢机,在外可以调和太阳经气,在里可以疏达阳明郁热。小柴胡汤在外可以调达太阳经气,在里可以疏达阳明郁热的这个功能,我们后面还会专门提到一句话,那就是吃了小柴胡汤以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等我们讲到那一条的时候,我们再具体分析。所以这是小柴胡汤的第二个适应证,治疗三阳同病,少阳邪气偏重的。
“干呕不能食”是胆腑有热,“往来寒热”,是寒邪在少阳经。这里所列的三个症状,胁下硬满、往来寒热是邪在经,干呕不能食提示了邪在腑,又是经腑同病的特征。“尚未吐下”,如果没有经过误治的话,“脉沉紧”,我们学这一条就要特别注意少阳的主脉还可以是沉,沉也主气郁,紧是什么意思呢?紧和弦脉不大好区别,紧脉是血管紧张度增高,弦脉也是血管紧张度增高,所以这里的沉紧实际上就是沉弦。
我们在临床遇到沉脉、沉弦脉,也主气郁。所以我们学习266条就特别强调少阳病的脉象可以见到沉弦。
这样的话少阳病的主脉我们遇到两个了,一个是脉弦细,一个是脉沉紧。
以上我们谈的是小柴胡汤的第一个适应证,就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证候,下面我们谈小柴胡汤的第二个适应证,小柴胡汤可以治疗三阳同病。
少阳枢机不利使用的治疗方剂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这张方子是七个药所组成的,柴胡和黄芩,柴胡解经邪,黄芩清腑热,针对了少阳病经腑同病的第一个特点。柴胡疏气郁,黄芩清胆热,针对了少阳病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第二个特点,所以柴胡和黄芩这两个药是小柴胡汤中的最主要的一组配伍。至于半夏和生姜,它们的作用有三点,第一点这两个药都是辛味的,辛可以散,助柴胡以疏通少阳气机的郁结。
上述的证候已经提示了这是少阳经腑受邪而枢机不利,所以用小柴胡汤来治疗,“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如果吃了小柴胡汤以后,少阳邪气已经解除了,结果仍然有口渴,这说明有一部分少阳的邪气已经传入阳明,阳明热盛伤津,就出现了口渴,对阳明热盛伤津的口渴怎么治疗呢?那就按照治疗阳明热盛的方法去治疗,这就叫以法治之。这又提示了少阳之邪可以传阳明。
下面我们接着谈小柴胡汤的适应证,讲义的139页,原文的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这条原文开头所说的“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是指的正气不足,气血虚弱,抗邪能力差,就容易感受外邪,所以这既是少阳病的成因,实际上也是其他六经病的成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血虚弱,抗邪能力差,邪气于是就侵入了人体,侵入到哪一经呢,要根据临床症状来分析。“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胁下是少阳所过的部位,就提示这是少阳本经直接感受外邪而发病。我们不是说少阳病的成因可以是少阳经脉直接感受外邪吗?依据就是这一条,正气不足,外来邪气直接侵犯少阳经,和正气相争,结于胁下,这是和正气相争的部位,是在少阳经的部位。邪入少阳会出现什么样的表现呢?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这正是寒邪伤少阳经的表现,所以我上次课在解释往来寒热的时候,我说往来寒热是寒来而热往,热来而寒往,既然有恶寒的这个症状,它一定有寒邪的存在,有寒伤阳气、温煦失司的因素,它才可以恶寒。而对于少阳病寒邪在经的这种情况来说,当然寒在经、正邪相争,寒邪占优势的时候,就会感到恶寒,当少阳阳气蓄积力量奋起抗邪,阳气占优势的时候,就不恶寒而发热,正气时进时退,所以临床表现就是寒来热往、热来寒往。所谓“休作有时”就是有时候发作,有时候不发作,期间可以有一定的间歇,这正是寒邪在经的一种表现。“嘿嘿不欲饮食”我们在96条已经谈到过了,“嘿嘿”是胆腑受邪、少阳气郁、情志不爽的一种表现,因此病人主诉心中不痛快,高兴不起来。医生看到病人的表情,精神忧郁、沉默寡言,这就是“嘿嘿”的意思。“不欲饮食”我们上次课也说过,指少阳气郁、胃气不和的表现,没有食欲。下面的“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是解释少阳喜呕的病机。所谓藏府相连是指肝和胆一脏一腑相连,脾和胃一脏一腑相连;所谓“其痛必下,邪高痛下”这个下,这个高不是指的解剖学的部位,而是指的在五行相克的次序中,克我者为高,我克者为下。木和土的关系,木为高,土为下,因为是木克土。肝胆相连,肝胆木脏有病,它必然影响到脾胃这样的土脏,这就叫“其痛必下,邪高痛下”。直接地说,少阳胆腑有病,最容易影响胃气,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故使呕也”。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子,实际上就是一句话,胆热最容易犯胃,胃气上逆就容易出现呕吐。
用现代汉语说,就是把液汁状的东西加热浓缩的过程。小柴胡汤煮了以后,把药渣子去掉,剩下药液再加热浓缩。这样做,从现代药理实验来看,有提高柴胡解热作用的效果。传统的注家说,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药物的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更好的起到和解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