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伤寒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伤寒论PPT(少阳病篇)

伤寒论PPT(少阳病篇)


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宜和解以疏郁。
“木郁达之”
治法与治禁
禁汗
治禁
禁吐 禁下
禁利
治法与治禁
禁 汗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 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 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 愈,胃不和,烦而悸。[265]
治法与治禁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 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 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264]
足少阳之正...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 -----《灵枢经》
• 心烦喜呕
少阳之为病,口苦,
咽干,目眩也。
2、手少阳三焦经经络循行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 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 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 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属三 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 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页),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 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1 但见一证便是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 不必悉具。(101)
3)抓主证 a:明伤寒之理 b:熟读原文,反复背 诵。
1 但见一证便是
• 1、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 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 2、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 小柴胡汤。
• 3、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 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 柴胡汤主之。
• 柴胡四两,黄芩一两半,半夏二合半,人参一两半; • 桂枝一两半,芍药一两半,甘草一两; • 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
• 此与桂枝麻黄各半汤不同。 • (桂枝汤1/3+麻黄汤1/3 叠加)

小柴胡汤ppt课件

小柴胡汤ppt课件

方解
君:柴胡半斤(24g)—— 和解少阳,但偏于外散
臣:黄芩三两(9g)
——
清里热,在柴胡作用下, 入少阳,清少阳之热,
其力偏于清里
扶正达邪 佐:人参三两(9g) —— 扶助正气 御邪内传
半夏半升(9g) —— 降逆和胃止呕
见群龙无首----吉
人 参 升脾 脾 气
半 夏 胃降 胃 气
气机升降之枢纽
往来寒热
恶 寒
发 热








方解
君:柴胡半斤(24g)—— 和解少阳,但偏于外散
柴 胡少阳Fra bibliotek 方解君:柴胡半斤(24g)—— 和解少阳,但偏于外散 臣:黄芩三两(9g) —— 清里热 ,在 柴胡作用 下 ,
入少阳,清少阳之热, 其力偏于清里
黄芩
柴黄 胡芩
二药配伍,恰入少阳, 以和解少阳之邪
小柴胡汤衍化
本方加桔梗,名柴胡桔梗汤,治春嗽。 本方合平胃散,名柴平汤,治湿疟身痛,身重。 本方加青黛、姜汁糊丸,名清镇丸,治呕吐脉弦 头痛及热嗽。 本方一分,加四物二分,名柴胡四物汤,治妇人 日久虚劳,微有寒热。 本方与四物各半,名调经汤。
辨 证施药
佐:人参三两(9g) —— 扶助正气
扶正达邪 御邪内传
半夏半升(9g) —— 降逆和胃止呕
使:甘草三两(9g) —— 调和药性
方解
君:柴胡半斤(24g)—— 和解少阳,但偏于外散
臣:黄芩三两(9g) —— 清里热 ,在 柴胡作用 下 , 入少阳,清少阳之热, 其力偏于清里
佐:人参三两(9g) —— 扶助正气
小柴胡汤
《伤寒论》
是和剂之祖

小柴胡汤PPT参考幻灯片

小柴胡汤PPT参考幻灯片
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包括慢性直结肠炎、慢 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均以大 便次数增加,大便脓血黏液、腹痛、腹胀为主要 临床表现,肠镜下有明确可鉴别的病例改变。病 因与发病机制亦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感染因 素、精神因素、酶因素、保护物质缺乏因素、 遗传因素、免疫因素有关。
21
开发思路
小柴胡汤方乃治少阳证之主剂,加减变化多,应 用范围广。临床上常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循 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五官 科疾病等,这也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辨 证论治思想。
9
现代临床应用
凡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等,属邪在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者, 皆可使用,但不一定诸症都须具备,只要有小柴 胡汤证的病机在即可,如“但见一证便是”为 依据便能使用。我们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 病时要抓主症、抓本质,以达到治疗目的。
22
关联
本方即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 干姜而成。因无半表证,故去解表之柴胡、 生姜,痞因寒热错杂而成,故加寒热平调 之黄连、干姜,变和解少阳之剂,而为调 和肠胃之方。
23
完 望指正批评
谢谢!
24
13
半夏泻心汤 方证分析
14
伤寒论原文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它 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 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 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 夏泻心汤。
15
伤寒论原文
半夏洗,半升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 十二枚 ,擘 甘草炙,三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
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 方证分析

小柴胡汤精品PPT课件

小柴胡汤精品PPT课件

加减:
•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 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 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 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 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 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 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 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 干姜二两。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煎服法:
• 方后注云:“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 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所以用去 滓再煎之法,乃因方中药物性味有寒、温 之差,苦、甘、辛之异,功用又有祛邪与 扶正的不同,煮后去滓再将药液加热浓缩, 可使诸药气味醇和,寒热同行,攻补并施, 作用于同一枢机,更好地起到和解作用。
• 《伤寒论》中采用煮后去滓再煎这一方法的,除 小柴胡汤外,还有第103条的大柴胡汤、第147条 的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及在“太阳病篇”讲到的 第149条的半夏泻心汤、第157条的生姜泻心汤、 第158条的甘草泻心汤、第161条的旋覆代赭汤等, 共7个方剂。不过柴胡剂是和解半表半里之枢机的, 泻心剂则是和解半上半下之枢机的。其他虽然也 有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方剂,如黄连汤、乌梅 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等,为什 么不煮后去滓再煎呢?因为这些方剂不属于和解 剂,药物的作用部位不在同一个枢机位点,而是 寒热攻补各行其事。

小柴胡汤PPT

小柴胡汤PPT

8
Minister,assistant,messenger.
• The ginger can adjust the body's immunological function. • Function of it: Dispels cold, Warms stomach, Resists bacterium, Hastens metabolism, and Keeps young.
6
Minister,assistant,messenger.
Licorice
Root ginger
Pinellia
Jujube
7
Minister,assistant,messenger.
• The role of a wide range of licorice, there are antiinflammatory, antiallergic, anticonvulsive, antitumor, analgesic, diuretic and so on.
chest and flank syndromes.
12
Three Features
the multiplicity of efficacy
the complexity of formula syndrome
the flexibility of application
13
protect liver, gallbladder
• It should be decocted in water for oral dose and better to take on an empty stomach in the morning.
15

《伤寒论》——小柴胡汤

《伤寒论》——小柴胡汤

《伤寒论》——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原方组成]柴胡半斤(24克),黄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9克),半夏洗,半升(12克),大枣擘,十二枚。

[服用方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治则方解]病机: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

治则:和解少阳。

方义:柴胡味苦微寒,入少阳经,宣散少阳之邪。

黄芩苦寒质重,养阴退热。

柴芩相伍,外透内泄,柴胡量多而黄芩量少,偏于透达宣解。

半夏辛温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人参、甘草,补正气和中,以助少阳生发之气。

生姜助半夏逐饮止呕。

甘草调和诸药。

本方去滓再煎,其目的在于使诸药融洽,合而为一,外和太阳,内和阳明。

[辨证要点]本方在伤寒热病中为清热剂,在六经中为和解剂,为少阳和解之祖方。

常见临床表现以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口苦咽干、心烦喜呕为主。

其基本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相火内郁。

临床上无论是外感病,还是内伤杂病,凡辨证与少阳有关,以气郁或热化为特征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此外,本方有理气疏郁之功,在临床运用时如加人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寓理血于行气药中,又可为非常理想的理血剂。

[仲景方论条文]《伤寒论》第37条: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

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研究精品PPT课件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研究精品PPT课件
5
小柴胡汤证
【病理】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郁胃虚 【治则】和解少阳 【方药】小柴胡汤
柴胡(配)黄芩——清热疏胆解郁 半夏(配)生姜——和中降逆止呕 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扶正
6
小柴胡汤在论中的应用范围
少阳病本证 三阳合病,以少阳证为主(99) 少阳阳明合病,偏重少阳(229) 枢机不利而不大便(230) 厥阴病向愈,脏邪还腑(379) 热入血室证(143)(144)(145) 阳微结(148)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63)少阳病辨证提纲
少阳受邪 胆郁化火
胆火熏蒸,胆汁上溢 —— 口苦 火热灼津,津不上润 —— 咽干 胆火上炎,循经上扰 — 目眩
4
(96)小柴胡汤证证治
“伤寒五六日,中风” 失治误治,邪陷少阳 枢机不利,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邪壅少阳,经气不利——胸胁苦满
少阳病 邪郁胸中,气机不宣——神情默默 嘿嘿不 胆热犯胃,胃纳受障——不欲饮食 欲饮食 胆热犯胃,胃气上逆——喜呕 胆火内郁,上扰心神——心烦
小柴胡汤临床运用 及实验研究
1
少阳病本证——小柴胡汤证
➢ 成因: 表证转属 邪气直犯 厥阴转出
三焦气机失枢 少阳病 胆失疏泄 胆火内发
胃气受损
➢ 病理:胃虚胆郁,三焦失枢
2
本证
小柴胡汤证主要症候
胆火上炎——口苦,咽干,目眩(263) 枢机不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96)
16
和解兼消法
小柴胡加茯苓—少阳兼水湿停滞者。如清•秦皇士《伤寒大白》柴苓汤 小柴胡合五苓散—少阳兼太阴湿热湿重者。如明•方广类集、重编《丹溪心法 附余》柴苓汤 小柴胡配四苓—三阳寒湿郁热者—水湿合热,三阳合病 。如明•武之望《痘 科类编》柴苓汤 小柴胡合二陈汤—疏气消痰—少阳夹痰滞者。如明•李梴《医学入门》柴陈汤 小柴胡去参、姜、枣,加桔梗、玄参—疏散痰火—少阳本病,痰火相搏者。 如清•《喉科紫珍集》小柴胡汤 小柴胡去参、姜、枣,加厚朴、山楂—疏气导滞—少阳兼阳明,痰食滞热者 。如清•陈德求《医学传灯》柴陈化滞汤 小柴胡加木香—疏气行滞—少阳兼太阴,气郁积热者。如宋•政府组织医家编 《圣济总录》柴胡木香汤 小柴胡配桃仁、五灵脂—疏气散血—少阳兼厥阴,寒滞瘀热者。如清•张曜孙 《产孕集》小柴胡加桃仁五灵脂汤

小柴胡汤《伤寒论》

小柴胡汤《伤寒论》

小柴胡汤《伤寒论》小柴胡汤《伤寒论》少阳病病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伤寒论》从主治来讲,有四个症是最重要的。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这几个症充分体现出邪在少阳特点。

胆胃不和的特点。

所以小柴胡汤证的病机归纳,往往讲两条。

一个是邪聚少阳,一个是胆胃不和。

《伤寒论》上讲,“血弱气尽,凑理开,这主要指的已经有一定的正气损伤,凑理,体表表气不足,不能御邪,因者顺也,病邪趁势,趁血弱气尽,趁势入里了,与正气相搏,邪正相争居于胁下,我刚才说了,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这个部位。

那正邪分争,在这个特定部位,是造成寒热往来,这种特殊热型的一个基础。

因为在这个地方,正气略有损伤,不能够像体表一样的,持续抗邪。

邪正相争就发热,正气退缩,那就邪正脱离接触,不发热,不能温煦体表,反而畏寒,因此造成发热、畏寒,往来交作。

就是往来寒热。

所以这一段描述,实际上就是描述邪症相争在半表半里阶段的特殊热型。

由于少阳三焦,手足少阳经气相通,涉及到半里有热,影响到胆热。

所以发生胆热犯胃,胆胃不和。

胆胃之气上逆,内热发生可以引起心烦,喜呕是胆胃肢气上逆,喜呕、口苦,胆热循经上炎,可以咽干目眩,作为肝胆疏泄之气,经气不利,疏泄受影响,可以默默,神情默默,抑郁不舒,神情默默,胆胃不和那不欲饮食。

伤寒少阳证正邪分争─往来寒热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嘿嘿胆热循经上炎─咽干、目眩、心烦犯胃失和─口苦喜呕,不欲食苔薄白、脉弦其它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痢疾,黄胆,内伤杂病见少阳证者(前提是见少阳证)从小柴胡汤证的主治来看,它反应出来的正邪分争、气机阻滞、胆热上犯以及胆胃不和。

从表现来归纳,它是属于邪聚少阳特殊这个病位。

引起脏腑之间的关系,胆胃不和。

至于小柴胡汤主治后面,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痢疾,黄胆,内伤杂病见少阳证者(前提是见少阳证),有邪聚少阳的特点,或胆胃不和的相应症状,相应症候。

最新伤寒论的方证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伤寒论的方证教学讲义ppt课件

有关《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考为陶弘景传
方证记载(分三部,第一部分五脏补泻方为39首;
第二部分大小二旦六神为17首。第三部分开窍救卒死 方为5首。这样三部分相加应是61首,但其中第二部 分的正阳旦汤与第一部分的建中补脾汤方药组成相同,
皆与《伤寒》的小建中汤相同,故其总数)为六十 首。
《辅行诀》记载:“陶弘景曰:外 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 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 撰为《伤寒论》一部”。具体方证 为:
⑴点眼以通肝气方:矾石。 ⑵吹鼻以通肺气方:皂角,细辛。 ⑶着舌以通心气方:硝石,雄黄。 ⑷启喉以通脾气方:赤小豆,瓜蒂,塩,豉。
《伤寒》:去塩,称之为瓜蒂散。 ⑸熨耳以通肾方:戎塩,豉,葱白。 以上救急方5首中,启喉以通脾气方证,张仲
景在《伤寒》撰为瓜蒂散方证。
1、《辅行诀》是有关《伤》形成的考 证文献之一
《伤》保有很多单方方证,说明单方方证产生于远 古神农时代,至汉代逐渐细化、标准化
2、《汤液》体现了复方方证的发展 《本经》反映了,古人据症,用对应的单味药治疗,
即单方证经验。渐认识到,有些病需要二味、三 味……组成方剂治疗,这样逐渐积累了用什么方, 治疗什么证,即复方证经验,《汤液》即集其大成 的代表著作。该书在《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有 “《汤液经法》三十二卷”记载,证明汉前确有此 书,并简述了经方医学特点:“经方者,本草石之 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 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 见于外,是所独失也。”即说明,经方的复方也是 用药物的寒热温凉,治疗疾病的寒热虚实,并根据 疾病症状反应在表还是在里的不同,治用不同的方 法,使人体阴阳平衡。这里的基本理论即用八纲, 是与《本经》一脉相承的。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小柴胡汤 [伤寒论]【组成】柴胡10g 黄芩12g 半夏9g 党参9g 炙甘草6g 生姜9g 红枣4枚【用法】水煎服【主治】少阳病。

症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舌苔薄白、脉弦者。

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杂病见少阳症者【方义体会】此方原为和解少阳而设。

治疗以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舌苔薄白,脉弦为主的各种杂证。

少阳为诸阳之枢,若邪气犯之,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与阳争而为寒,内与阴争而为热,故往来寒热.少阳为病,经气不利,少阳相火郁而为热,所以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邪热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少阳经气郁而不舒,故脉弦。

本方以柴胡清解少阳、疏畅气机,黄芩清泄邪热,安胃除烦;配伍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半夏,意在补中扶正,和胃降逆。

诸药合之,共为疏解少阳之剂,和解少阳之总方。

【临床应用】一、治疗疟疾初起,往来寒热有时有序者。

例:史×,36岁,男性患者。

已患疟一月余,每到下午,寒战一时,继而发烧,汗出,大渴、口苦咽干,呕而不吐,脉弦。

与服小柴胡汤加草果g克,一剂而愈二、治疗肺结核。

肺结核初期,肺门淋巴结肿大,有干咳、午后低烧、晨起恶寒肢冷,面颊潮红者.可与小柴胡汤加元参l5克,川贝母9克,牡蛎15克,夏枯草30克治疗,皆多有效。

三、治疗体质较弱、偶感风寒,出现咳嗽、痰稀、于呕,有微热者,服之多效。

其证见脉弦紧、咳喘、痰稀薄者可加干姜、细辛、五味子各3克治之.四、治疗急性淋巴腺炎、腮腺炎、颌下腺炎。

其证见局部热痛,全身低热者,与本方加金银花20克,川贝母9克,连翘10克,元参15克,大青叶12克,山甲珠5克,往往可愈。

五、胸膜炎胸膜炎属感染性疾患,若干性者,可于本方加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枳壳6克,天花粉9克,牡蛎12克,元参15克,全瓜萎15克治疗;若湿性者,术方加金银花15克,蒲公英1 5克,茯苓12克,牡蛎15克,川贝母9克,葶苈子6克.防风10克,黄芩量加倍治疗.此类病例甚多,今举其之一。

伤寒论少阳病与小柴胡汤证郝万山PPT课件

伤寒论少阳病与小柴胡汤证郝万山PPT课件

2、仲景用小柴胡汤
(1)少阳受邪,经腑不和 (96、97、263、264、265、266、379 ) 经证:目赤、两耳无所闻、偏头痛、胸 中满而烦、胁下硬满、往来寒热 腑证:口苦、咽干、目眩、嘿嘿不欲饮 食、心烦喜呕、呕而发热
苔白或淡黄、薄黄,脉弦细、沉紧 或见证:或渴,或腹中痛,或心下悸, 或小便不利,或咳,或身微热
①易经、腑同病 ②易化火、易气郁 ③易生水、生痰、生饮 ④易兼太阳、阳明、太阴不和以及心胆不 宁之证 5、少阳病的治法 太阳主表,其气畏闭,发汗以启闭 阳明主里,其气畏亢,清下以平亢 少阳主枢,其气畏郁,和解以疏郁 6、少阳病的治疗禁忌 禁用汗、吐、下
二、小柴胡汤的应用
1、小柴胡汤的组成和方义
柴胡:解经邪,舒气郁,达三焦。 黄芩:清胆热,清郁火 《神农本草经》:柴胡“主心肺胃中结 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开郁畅气,疏利肝胆,通利六腑,推陈致 新,有达木郁发火郁之效,解热退烧。 半 夏 、 生 姜 : ① 辛 散 助 柴 胡 以 解 郁 ; ②化痰消饮去水; ③和胃降逆止呕。
C 柴胡鳖甲汤:
柴胡、黄芩、党参、炙甘草、半夏、生 姜、红花、茜草、鳖甲、牡蛎、干姜、土 元。
疏通气血,软坚消痞
治疗乙肝,肝、脾肿大,早期肝硬化, 舌有瘀斑,颜色紫暗,脉弦而沉涩。十剂 为一疗程。轻者两个疗程,重者四个疗程 ,可收到一定效果
D 宣络化瘀汤
藏红花、茜草、桃仁泥、郁金、苏子 霜、旋覆花、当归须、降香、公丁香 、佛手
本方与柴胡鳖甲汤交替服用,屡见奇 功。
(3)用于精神情志疾病
柴胡桂枝汤、柴芩温胆汤加减用于治疗 精神抑郁症、失眠。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精神躁狂症、精 神分裂症、癫痫等。
(4)用于妇科疾病

小柴胡汤_伤寒论_方剂树

小柴胡汤_伤寒论_方剂树

小柴胡汤_伤寒论_方剂树小柴胡汤_伤寒论_方剂树 (1)1.原方 (12)1.1.组成:柴胡半斤,黄芩3两,人参3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3两(切),生姜3两(切),大枣12个(擘)。

(12)1.2.功效:伤寒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头痛,舌苔薄白,脉弦数,或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以及疟疾、黄疸等杂病见少阳证者。

妇人伤风,头痛烦热;经血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及产后伤风,头痛烦热。

发热,耳暴聋,颊肿胁痛,胻不可以运。

伤暑发疟,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咳嗽烦渴,小便赤;败毒瘀心,毒涎聚于脾,血乘上焦,病欲来时,令人迷困,甚则发躁狂妄,亦有哑不能言者。

为挟岚嶂溪源蒸毒之气,岭南地毒苦炎,燥湿不常,人多患此状。

瘰疬,乳痈,便毒,下疳,及肝经分一切疮疡。

一切扑伤等证,因肝胆经火盛作痛、出血者。

肝胆经风热,肿痛色赤。

121.3.来源:《伤寒论》。

(12)2.柴胡加细辛汤 (12)2.1.加:细辛 (12)2.2.组成:柴胡(去头芦,削去黄薄皮少许,拭净,锉碎)1两,黄芩(取中空者,用流水润透,蒸半炷香,晒干,锉碎)7钱,人参(饭上蒸熟)3钱,甘草(去头尾,酒润,炙令黄色,锉碎)4钱,生姜(切)6钱,半夏1合(用白芥子末半合、酽醋2合搅浊令匀,投半夏洗数次,再以水漂晒干,锉碎),大枣(劈)4枚,细辛(取北地1根,只1叶,茎柔根细,端直而长,色紫味辛,嚼之细细如椒者始真,修事拣去双叶者,切去头上子,以瓜水浸1宿,晒干,锉碎)3钱。

(12)2.3.功效:少阴痎疟。

(12)2.4.来源:《痎疟论疏》 (12)3.柴胡加豉汤 (12)3.1.加:淡豆豉 (13)3.2.组成: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淡豆豉。

(13)3.3.功效:愈后,劳感复病。

(13)3.4.来源:《医级》卷七 (13)4.清镇丸 (13)4.1.加:青黛 (13)4.2.组成:柴胡、半夏、甘草、黄芩、生姜、大枣,人参2倍,青黛半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阳微阴盛之寒厥禁用本方。
-
28
鉴别:
本方与小柴胡汤同为和解剂,同用 柴胡、甘草。但小柴胡汤用柴胡配 黄芩,解表清热作用较强;四逆散 则柴胡配枳实,升清降浊,疏肝理 脾作用较著。故小柴胡汤为和解少 阳的代表方,四逆散则为调和肝脾 的基础方。
-
29
学习要求
组成、功用、主治、方解、运用 柴胡与白芍,柴胡与枳实的配伍意义 与小柴胡汤鉴别
-15Biblioteka 用量特点 柴胡重用,柴胡≥人参、甘草1倍以上。
-
16
加减变化 随证加减
发热甚:加银花、连翘 胁 痛:加青皮、枳壳、木香 据病加减
热入血室:加当归、川芎、桃仁、丹皮
黄疸:加茵陈、 栀子、大黄
小柴胡汤
-
17
【使用注意】
1.上实下虚或肝火偏旺者,服用本方后可出 现头痛,目弦,或齿龈出血等症状,故不宜服用。 平素阴虚血少或有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者,或肝 火偏胜者不宜服用。
-
半表半里 正气不支 胆火上炎 气机阻滞 津液壅滞
和解少阳
10
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
汉 张仲景《伤寒论》
-
11
主治病机症状分析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踞 少
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默默
寒 阳,
上炎--咽干、目眩、心烦
少 阳
胆 胃 不
胆火
犯胃--口苦喜呕、不欲食
证和
苔薄白,脉弦
其它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
-
12
方解

和臣

少 阳

使
柴胡 黄芩 生姜 半夏 人参 大枣 甘草
-
透、疏 清泄胆火 和胃降逆
益气扶正
小柴胡汤
13
配伍特点
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 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
小柴胡汤
-
14
临床应用
1.为和解少阳的基础方剂与代表方剂,以往来寒 热,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舌苔薄白,脉弦为辨 证要点。临床上只要抓住前四者中的一二主证, 便可用本方治疗,不必待其证候悉具。正如《伤 寒论》所说:“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 便是,不必悉具。” 2.感冒、流感、疟疾、急慢性肝胆病等属少阳证 者均可使用。
2.小柴胡汤为和剂,一般服药后不经汗出而
病解,但也有药后得汗而愈者,这是正复邪却,
胃气调和所致。有些患者由于正气较虚,服用本
方后往往可见到先寒战后发热而汗出的“战汗”
现象 ,属正胜邪却之征。临床运用时要告诉患
者。
-
18
学习要求
掌握组成、功用、主治、方解、运用及 加减变化 柴胡、黄芩是和解少阳的常用组合
-
19
第二节 调和肝脾
-
20
肝郁 肝血虚
脾滞 脾虚
血虚
-
21
四逆散
汉·张仲景《伤寒论》
-
22
四逆散《伤寒论》 1、阳郁厥逆证。
外邪传经入里 阳气内郁,不能外达
手足不温 或身热 脉弦
2、肝郁脾滞证。肝胆气郁结 (肝郁辱脾证)
脾气壅滞
胁肋胀闷 脘腹疼痛 泄利
-
23
本方证得病机为邪气內郁、肝脾不和, 治宜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手少阳三焦 气道
水道


与肝相表里

足 少 阳 胆 内寄相火
-
8
伤寒少阳病特点 病位:半表半里 病势:太阳传少阳--正气不支 病变特点: 胆 火 上 炎 气机阻滞 津液壅滞
-
和解少阳
9
用药特点
柴胡、青蒿、生姜 人参、大枣 黄芩、青黛 柴胡、陈皮、枳壳 半夏、茯苓
透邪外出 益气扶正 清利胆热 疏畅气机 祛除水湿
-
40
调和肠胃
{调和寒热}
-
41
半夏泻心汤
汉 张仲景《伤寒论》
-
42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阳虚寒从中生
少阳之邪热乘虚内陷

热 心下痞满不痛
寒热互结于心下

结 呕吐 之
胃气上逆
-
1
立法依据
太阳
少阳 阳明
半表


半里


和 清、下
-
2
调 和 胃 肠
调 和 肝 脾
和解少阳
-
3
定义
作用--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 肠胃、调和寒热、 表里双解。 适应证--伤寒少阳证、肝脾不和、 肠胃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
-
4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调和肝脾——四逆散、逍遥散 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 表里双解
-
24
治则: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君:柴胡↑——透邪解郁 条畅肝胆气机 臣:芍药↓——养血敛阴 柔肝缓急止痛 佐: 枳实↓——合柴胡升降气机,和芍药调和气血
使:甘草 ——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与芍药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
25
柴胡——疏肝 芍药——柔肝 枳实——理脾 甘草——补中
疏肝 理脾
-
26
【运用】
-
5
【注意事项】
1.和解剂虽然比较平稳,但终究是祛除客 邪,调其偏盛的方剂。若邪在表,或邪已 入里,而不在半表半里,误用和解剂后, 可贻误病情,甚至引邪入里,或变生他证。 2.脏腑极虚,气血不足之寒热不宜使用和 解剂。 3.七情内伤,肝脾不调治宜配合思想开导。
-
6
第一节 和解少阳
和解剂
-
7
“少阳”简析
1.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之 通剂。 2、加减变化 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 寒止咳;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 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 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阳散结;气郁甚者,加香附、 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
3.本方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 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 能症、等属肝胆气郁,肝-脾(或胆胃)不和者。27
35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疏肝养血的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的 常用方。
临床以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 弦而虚为辨证要点。
逍遥散
-
36
本方为中医妇科之常用方剂(加减变化)
月经不调 滞:鸡血藤、香附、泽兰、川芎 虚:生地、熟地、女贞子、旱莲
痛经:鸡血藤、香附、川芎、金铃子散 乳房胀痛、包块:橘络、青皮、夏枯草、牡 蛎 更年期综合征(喜怒无常):合补肾药
-
30
逍遥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31
【命名】
根据治疗后的效果和患者的舒畅 感觉来命名。
-
32
-
33
主治病机症状分析
病机 肝郁血虚脾弱
肝郁
胁痛 头痛目眩 口燥咽干 月经不调 乳房胀痛
脾虚
神疲食少
-
血虚
口燥咽干
逍遥散
34
肝郁血虚脾弱证
疏肝
养血 健脾
柴胡
(君)
白芍、当归
(臣)
煨姜 薄荷
-
茯苓 白术 甘草
-
37
附方
加味逍遥散(又名丹栀逍遥散)
组成:逍遥散加丹皮、栀子
功效:疏肝清热,和血调经
病机:肝郁血虚,化火生热
主治:肝郁血虚有热之证
-
逍遥散
38
四逆散
柴胡 芍药 枳实 甘草
肝郁脾滞
逍遥散
柴胡 芍药、当归 白术、茯苓、甘草 生姜、薄荷
肝郁血虚脾弱
-
39
学习要求
组成、功用、主治、方解 方中柴胡与白芍、当归的配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