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
小柴胡汤方证解析
小柴胡汤方证解析
小柴胡汤方证解析
经方中医刘卫红07.21 17:49阅读680
1柴胡证:
其人寒热、其病往来;
胸胁苦满(包括主观症状、客观体征、精神症状);
表情忧郁,神情低落,默默不欲(饮食、男女、运动……);
脉弦细;
形体中等或偏瘦,面色暗黄、青黄、青白,少光泽;
肌肉坚紧;
怕冷、疲劳;
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气压、湿度、光照等外界环境变化敏感;
手脚冰凉;
情绪波动大,食欲性欲易受情绪影响;
女性周期不准,经前胸闷、乳胀、结块;
胸胁部苦闷感,或有压痛;
易患发热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结核病、内分泌疾病、肝胆系统疾病、精神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所患疾病多反复往来,易迁延化、易慢性化,易周期性、易节律性。
2黄芩证:心烦焦虑,夜汗失眠,口干口苦,舌边尖红,心中烦热,口唇红,易吐血咯血,易发眩晕。
3半夏生姜证:易恶心呕吐。
4人参、大枣、甘草证:其人瘦弱。
小柴胡汤的组方与功能主治
小柴胡汤的组方与功能主治组方介绍小柴胡汤,又称为柴胡汤,是中国传统中药方剂之一。
它由柴胡、黄芩、芍药等多种中药组成,采用一定比例的煎煮方法制成。
小柴胡汤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下面将介绍小柴胡汤的组方成分以及其功能主治。
组方成分小柴胡汤的组方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中草药:1.柴胡 - 具有疏肝解郁、解热镇痛的作用。
2.黄芩 - 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作用。
3.干姜 - 具有温肺止咳、散寒解表的作用。
4.大枣 - 具有益气养血、调和药性的作用。
5.枳实 - 具有燥湿止泻、行气了滞的作用。
6.茯苓 - 具有利尿健脾、安神补心的作用。
7.泽泻 - 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和胃的作用。
8.牡蛎 - 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
9.甘草 - 具有和中除烦、调和各药性的作用。
以上中草药按一定比例配制并煎煮而成。
功能主治小柴胡汤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与主治:1.疏肝解郁: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干姜等成分能够疏肝理气,缓解肝郁气滞引起的症状,如脘腹胀痛、烦躁易怒等。
2.清热解毒:小柴胡汤中的黄芩、大枣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病引起的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
3.犯胃生痰:小柴胡汤中的茯苓、泽泻等成分能够健脾胃、化痰化饮,适用于肝气不舒所致的脘腹胀满、痰饮停滞等症状。
4.治疗肝胆湿热证:小柴胡汤还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证,如黄疸、脾胃湿热等症状。
5.调整气血运行:小柴胡汤中的牡蛎、茯苓等成分可以调和气血,对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头晕、心悸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小柴胡汤适用于湿热、热病、痰饮及肝郁气滞等病症,但对于虚寒、气虚、脾虚等病症慎用。
以上是对小柴胡汤的组方成分及功能主治进行的简要介绍,小柴胡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使用范围和显著的疗效。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用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第50讲 小柴胡汤的适应证(3)、少阳兼证(1)
第50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3)、少阳兼证(1)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主要讨论的是小柴胡汤的适应证。
小柴胡汤的适应证首先是少阳经腑受邪、经气不利,这部分内容我们已经讲了很多了。
小柴胡汤的适应证的第二个方面是讲的少阳病兼有太阳表气的不和。
第三个方面是讲的少阳病兼有阳明里气的不和。
兼有阳明里气的不和可以是兼有阳明不大便的,也可以是兼有阳明热郁而见到发潮热的。
小柴胡汤为什么可以在和解少阳的基础上达到外解太阳、内和阳明的效果呢?这主要是小柴胡汤有畅达三焦的作用,用过之后就可以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当然小柴胡汤同样也可以治疗三阳同病而病变的重点在少阳的,因为它既然可以治疗少阳不和兼有阳明不和,又可以少阳不和兼有太阳不和,它当然可以用于治疗三阳同病而少阳邪气偏重的。
这是我们上次课所谈的内容。
下面我们谈小柴胡汤的下一个适应证,是治疗阳微结。
见于原文第148条,讲义的142页,“伤寒五六日,微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
”什么叫阳微结呢?从症状的描述来看,就是三阳气机的轻度郁结。
“微”就是轻的意思,“结”就是郁结的意思,“阳”就是三阳,三阳气机的轻度郁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
”在这里又提出一个病证的名词来叫做纯阴结。
什么叫纯阴结呢?就是三阴气机的郁结。
“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
”在这儿应当划一个句号,“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这个“可与小柴胡汤”它的意思应当接在第二行“必有表,复有里也”之后。
中间这段话是阳微结和纯阴结的鉴别。
我们从开头分析这个条文。
“伤寒五六日”,一个外感病或者说太阳伤寒病到五六天的时候,病情发生了新的变化。
“头汗出”是三焦热郁、郁热上蒸的表现,为什么说这个“头汗出”是三焦热郁,我们后面还有一条,三焦热郁可以见到但头汗出,这个头汗出是三焦热郁,热郁在体内,它就不得向外发越,因此身上就没有汗。
小柴胡汤伤寒论
本方证是小柴胡汤证误用下法后,损 伤脾胃功能,邪气内陷寒热错杂结于 心下之气痞,误下后必然损伤脾胃, 脾胃不运而致痞,故用人参、甘草、 大枣健脾以消痞,这符合《内经》所 说的“塞因塞用”的治疗原则。
此外,方中重用了半夏、干姜辛 开温燥之品,易伤脾胃之阴;又 配伍苦寒之黄芩、黄连易伤脾胃 之阳,故用人参、甘草、大枣以 佐之,养胃健脾,以护气虚。如 此配伍实为得当。
和解少阳
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
汉 张仲景《伤寒论》
主治病机症状分析
邪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
伤
踞 少
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默默
寒 阳,
上炎--咽干、目眩、心烦
少 阳
胆 胃 不
胆火
犯胃--口苦喜呕、不欲食
证和
苔薄白,脉弦
其它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
方解
君 柴胡
臣 黄芩
和
解
生姜
少 佐 半夏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常用 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 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兼黄疸者,可加茵陈、栀子以清 热利湿退黄;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 以行气活血止痛;胆结石者,可加金钱草、海金 沙、郁金、鸡内金以化石。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 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 合病者。
2.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 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 寒热互结者。
3、加减变化 湿热蕴积中焦,呕甚而痞, 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 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 气消痞止呕。
4、因气滞或食积、痰浊所致的心下痞满, 不宜使用。
小柴胡汤
(7)本方去半夏,加花粉,名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治往来寒热而渴,及劳疟。
(8)本方去柴胡、黄芩,加厚朴,名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发汗后腹胀满者。
(9)本方除半夏,加当归、白芍、大黄,名柴胡饮子,治肌热蒸热积热,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亦治疟疾。
(10)本方加羌活、防风,名柴胡羌活汤,治瘟疫少阳证。
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24g);黄芩(9g);人参(6g);半夏清,(9g);甘草炙,(5g);生姜切,(9g);大枣擘,(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1)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案2
刘某某,女,63岁。2009年11月21日来诊。自述患冠心病,心律失常2年多,曾反复用中药活血祛瘀剂及西药治疗无效,症见胸满胸痛,气短心悸,头晕失眠,口干口苦,舌苔白,脉弦滑而结涩时见。诊为肝郁气结,痰湿不化,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清热,方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5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瓜蒌20克,鸡内金12克。服上药5剂,诸症好转,继服10剂后心悸消失,心电图复查正常。患者自觉已经好转,不再按时吃药,过几天心悸又见,心电图复查:室性期前收缩。又以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服药一年后随访诸症消失,未再复发。
老中医:治疗风寒感冒发热~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名方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使用历史】约1900年。
【主要成分】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
【整体药性】平和。
【功能主治】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
【典型征象】口苦,咽干,发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禁忌人群】风热感冒者不适用。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伤寒论》一直被后世的中医奉为金科玉律,这部医学经典不知成就了多少流芳百世的著名医家。
单是其中的小柴胡汤,如果能学精学透就可以养活不少医生。
张仲景把小柴胡汤列为少阳病的主方,用来治疗邪气在半表半里的时候的病证。
它和桂枝汤是《伤寒论》中论治伤寒病变的两大重点方剂,在397条经文之中,明文提及小柴胡汤的就达19条之多,其应用的广泛性可见一斑。
诚如日本的丹波元简评:“伤寒诸方,惟小柴胡汤为用最多,而诸病屡称述之。
”中医认为,小柴胡汤具有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和解少阳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则认为,小柴胡汤有抗炎、抑菌、抗过敏、调节免疫力、改善肝损伤等作用。
中成药小柴胡颗粒是用现代制药手段,把煎出来的药汁制成颗粒状,保存药方的功效和作用,以便服食、携带。
制成颗粒的小柴胡汤成药效果虽然不如现煎的汤药,但也是一种值得存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的药物。
“和解少阳”的主方“和解少阳”是汉代张仲景治疗伤寒少阳证常用的一种方法,小柴胡汤就是其中的代表方。
何谓伤寒少阳证呢?伤寒是古代中医家对于外感疾病的统称,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广义上来说,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上就只是指外感风寒之邪。
此处的伤寒和西医的伤寒概念完全不同,不要混淆。
《伤寒论》以“三阳”“三阴”为六经提纲,其中的少阳证就是“三阳”证中的一种症候类型。
中医理论认为,伤寒在由表及里的传变过程中,寒热症状的变化是其主要标志。
《伤寒论》中说:“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当伤寒初起时,寒重热轻,或但寒无热,属太阳证;传入少阳后,寒热往来,也就是说发热和恶寒的感觉交替出现;再向里即传入阳明,表现为但热不寒。
小柴胡汤的功能主治
小柴胡汤的功能主治什么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方剂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它由柴胡、黄芩、生姜、大枣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功能。
小柴胡汤的功能主治小柴胡汤在中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赞誉,主要用于治疗一系列与情绪、气机失调有关的疾病。
其功能主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小柴胡汤可以调节人体气机的运行,舒缓内心的压抑和焦虑情绪。
•它能让人放松身心,缓解疲劳和紧张感。
•对于情绪低落、失眠、焦虑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2.调节肝气和胃气平衡:•小柴胡汤可以调和肝胃之间的关系,缓解胃脘痛、消化不良等相关症状。
•它有助于调节肝脏的功能,平衡胃肠的消化吸收能力。
3.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小柴胡汤在调节人体的气机运行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抵抗力。
•它对于常见的感冒、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疾病有较好的效果。
4.促进气血运行,舒缓经络:•小柴胡汤可以疏解气机,改善气滞和血瘀的情况,有助于气血的运行。
•通过舒缓经络,它可以减轻经痛、痛经等相关不适。
5.辅助治疗肝炎和肝硬化:•小柴胡汤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对肝炎和肝硬化等肝脏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它能改善肝脏的功能和退症,减轻肝脏的负担,有助于恢复健康。
如何正确服用小柴胡汤为了确保小柴胡汤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下是正确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小柴胡汤可以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按照医生的建议确定剂量和使用时间。
•通常情况下,小柴胡汤是以汤剂的形式进行服用,一般建议口服。
•在服用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剂量和服用方法。
•在服药期间,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
•对于特定的人群,如孕妇、婴儿、老年人等,应特别注意咨询医生的建议。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服用并咨询医生。
小柴胡汤的禁忌与副作用虽然小柴胡汤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认可和使用,但也存在一些禁忌和副作用需要注意:•妊娠初期和孕妇禁用;•乳母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有明显黄疸、恶心、糖尿病、急性乙肝患者慎用。
小柴胡汤的功能主治作用
小柴胡汤的功能主治作用什么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经典方剂,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等草药组成,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
小柴胡汤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其功能主治作用多种多样。
小柴胡汤的功能主治1. 温中解表小柴胡汤具有温中解表的功效,可以辅助治疗感冒、风寒感冒等病症。
其草药成分中的柴胡、生姜等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帮助身体排除寒湿,恢复正常体温。
同时,小柴胡汤还能够舒缓头痛、嗓子疼等寒邪引起的不适症状。
2. 疏肝解郁小柴胡汤还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可以帮助调节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柴胡是小柴胡汤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舒肝解郁的作用,能够调节情绪,改善情绪问题所引起的身体不适。
3. 调理气机小柴胡汤可以通过调理气机,改善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等问题。
黄芩和半夏是小柴胡汤中的重要成分,具有调理气机的作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改善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症状。
4. 解毒清热小柴胡汤还有解毒清热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热病、口腔溃疡等病症。
黄芩和大黄是小柴胡汤中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成分,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有效缓解发热、口舌生疮等热症状。
5. 调节免疫系统小柴胡汤的草药成分中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小柴胡汤可以辅助治疗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如风湿性疾病、免疫性肝炎等。
6. 缓解肝胆问题柴胡是小柴胡汤的主要草药成分之一,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可以缓解肝胆问题。
小柴胡汤可以辅助治疗肝气郁结、胆囊炎等疾病,改善肝胆功能。
如何使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通常以汤剂的形式服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剂量。
一般来说,每次服用约15-30克,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使用小柴胡汤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小儿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2.对草药成分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小柴胡汤;3.在使用小柴胡汤期间,应避免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伤寒论》名方“小柴胡汤”辩证与应用
小柴胡汤/(柴芩+参甘枣夏姜)【方剂组成】柴胡24 克,黄芩9 克,人参9 克,半夏12 克,炙甘草9 克,生姜9 克,大枣(擘)4 枚【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柴胡苦平,《神农本草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可见是一疏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以人参、大枣、甘草补胃以滋津液。
病之所以传入少阳,主要是胃气失振、气血外却。
补中滋液,实是此时祛邪的要著。
徐灵胎谓“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确是见道之语。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37 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注解:见麻黄汤条。
《伤寒论》第96 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太阳伤寒或中风,均常于五六日时传入半表半里而发少阳病。
往来寒热,即指寒往则热来,热往则寒来,寒和热交替出现的样子。
胸胁苦满,即胸胁甚满之意。
嘿同默,嘿嘿不欲饮食,即精神郁闷常默默然而不欲食也。
心烦喜呕,谓心中烦躁而且欲呕,或邪热较轻则但胸中烦而心不烦,胃中无饮并亦不呕。
或干于胃则渴,或干于肠则腹中痛,或干于肝脾则胁下痞硬,或干于心肾则心下悸、小便不利,或邪未犯里故不渴、表还未罢而身微热,或干于肺则咳,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者,为小柴胡汤的主证,或以下均属不定的客证,主证治则客证自已,故无论客证如何,均宜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97 条:血弱、气尽、膜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注解:伤寒病初作,则邪气交争于骨肉,此即太阳病在表的一段病理过程,若精气已不足拒邪于外,则退而卫于内,以是体表的血弱气尽、腠理遂开,邪因乘虚进入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这就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
中医经方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组成用法] 柴胡10~20g、黄芩6~10g、半夏6~15g、人参5~10g、甘草5~10g、生姜10~15g、大枣5~10枚。
水煎,分三次服用。
[方证] 1.胸胁苦满或上腹部疼痛,或胆囊部明显压痛。
2.发热或低热持续,呈寒热往来样。
3.心烦喜呕,或呕吐,口苦,默默不欲饮食。
4.脉弦,或弦细,或弦滑,或沉弦。
5.苔黄或黄白相兼,或淡黄,或黄腻。
[现代应用] 1. 以胸胁苦满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肝胆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均可表现为胸胁部的胀满不适。
肺炎、胸膜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以有此表现,只不过范围上有所不同。
2.发热性疾病。
主要为病毒、细菌等造成的感染性发热、如感冒、急慢性扁桃体炎、结膜炎、疟疾、伤寒、妇女经期发热等。
这些疾病中,有表现为寒热往来的,有表现为持续高热的,也有表现为不规则低热的,不必局限于条文。
近来有人将本方用于艾滋病的治疗。
3.根据“休作有时”的方证特点,对于支气管哮喘、癫痫、心绞痛、变应性鼻炎、经前紧张综合征等反复发作性疾病可以选用本方。
一些定时发作性疾病也可使用本方,如夜半咳嗽、子时哮喘、子时发热、子午时牙痛、子午卯酉时胃痛、午时瘫痪等。
4.其他分布于“少阳带”的疾病,如偏头痛、肋间神经痛、旋耳疮(耳廓湿疹)、腮腺炎、鼓膜炎(暴聋)、化脓性中耳炎、甲状腺炎、乳腺炎、腋汗以及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炎等也多有出现本方证的机会。
5.以“默默不欲饮食”为代表的情绪低落或欲望低下性疾病,也有用到本方的时候。
如神经性食欲缺乏症、心因性阳痿、肠伤寒出现的表情淡漠以及默默不欲入寐的失眠症等。
[经验参考] 小柴胡汤又称为“三禁汤”,反观之,即除了适合“汗”、“吐”、“下’’之外疾病都有应用的机会。
本方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恰如日本汉方家丹波元坚所说“伤寒诸方,惟小柴胡汤为用最多,而诸病屡称述之”。
历代医家们对本方的应用经验也都异彩纷呈。
有以胁痛为主证的,如许叔微治董齐贤病伤寒数日.两胁挟脐痛不呵忍,或作介豚治之。
郝万山讲《伤寒论》:小柴胡汤的适应症(1)
郝万山讲《伤寒论》:小柴胡汤的适应症(1)大家好,我们上课。
第96 条讲得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而出现的一组证候,它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为主证。
如果我们要把在少阳病篇提纲证所说的口苦、咽干、目眩结合起来的话,这就是少阳病的七个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再加上我们前面提到的脉弦细,它是少阳病的主脉。
这七个主要症状和一个主脉,我们应当把它的症状表现,把它的每个症状的病机都应当娴熟于胸中,都应当很好的掌握。
少阳枢机不利使用的治疗方剂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这张方子是七个药所组成的,柴胡和黄芩,柴胡解经邪,黄芩清腑热,针对了少阳病经腑同病的第一个特点。
柴胡疏气郁,黄芩清胆热,针对了少阳病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第二个特点,所以柴胡和黄芩这两个药是小柴胡汤中的最主要的一组配伍。
至于半夏和生姜,它们的作用有三点,第一点这两个药都是辛味的,辛可以散,助柴胡以疏通少阳气机的郁结。
第二个功能,这两个药都是化痰、消饮、去水的,针对了少阳病三焦水道失调以后容易化饮、生痰、生水的这样病理的特点。
然后半夏和生姜还有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针对少阳病胆热最容易犯胃,胆热犯胃,胃气上逆就出现了喜呕、多呕、善呕这样的症状。
可见第二组药在治疗少阳病的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组药是人参、甘草、大枣,说它是半个理中汤也可以,说是半个四君子汤也行,在治疗发热性疾病的时候,用上三个补气的药,它的作用,一是助少阳正气以袪邪,因为我们说了少阳是个小阳,是不弱阳,少阳阳气抗邪的能力不足,所以在三个补气的药在柴胡的带领下可以助少阳正气以袪邪。
另外在《金匮要略》里、《难经》里都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样的话。
少阳之邪不解,少阳阳气又比较弱小,邪气很可能由阳入阴,而少阳传入太阴,所以在小柴胡汤这张方子之中用了三个补气的药,也有补太阴脾气,防止邪气内传太阴的这种预防作用。
所以小柴胡汤是一个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和解作用的方剂,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畅三焦、化痰浊。
柴胡汤的适应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郝万山讲伤寒论第50讲小柴胡汤的适应症:可畅达三焦,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1、少阳经腑受邪,经气不利;2、太阳病兼有太阳表气的不和;3、少阳病兼有阳明里气的不和(可以兼有不大便的,也可以是兼有阳明热郁而发潮热的;4、三阳同病而病变重点在少阳的。
5、阳微结(148条)——三阳气机的轻度郁结;三焦热郁,身无汗,但头汗出,为热郁上蒸;手足冷:是阳气郁于体内而不能外达于四末;心下满——邪在少阳经;口不欲食:是热郁少阳腑,少阳胆腑疏泄失调;大便硬:阳明热结。
脉细——当为沉细,阳气内郁,气血内伏;用了小柴胡汤以后,身上还不爽快的,也不必用药,大便一通就会好(设不了了者,得屎则解)。
临床遇到少阳不和兼有大便不通的选择用大柴胡或小柴胡,一定要辨舌象(舌红苔黄燥舌面干就用大柴胡,如舌苔白,甚至水滑就用小柴胡,但也不像寒湿凝滞的白厚苔)。
纯阴结:是阳虚为主,三阴气机的郁结—少阴为主没有表证,没有汗出;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闷、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沉紧;舌苔白或薄黄。
6.热入血室证(后面谈)小柴胡汤使用禁忌:98条是脾虚湿盛,湿邪阻滞气机。
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应用:1、治疗发热性疾病:往来寒热,潮热,头痛发热,呕吐而发热,差后复发热;2、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肝。
如刘渡舟治疗肝炎的柴胡解毒汤,就是在小柴胡基础上加草河车,凤尾草,土茯苓、垂盆草、叶下珠,再加些血分药如茜草、土鳖虫,抗肝纤维化。
、胆: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胆道结石在小柴胡基础上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鸡内金。
胰:慢性胰腺炎,常用小柴胡汤。
各种胃肠炎:如腹痛、下利、不欲饮食、喜呕都是小柴胡汤证所见的。
方剂学之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炙,三两(9g) 半夏半斤9g 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4枚)[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热入血室。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I方解]本方所治少阳病为伤寒邪传少阳,邪正相争华表半里所致。
少阳为与阳之少阳4枢,位于半表半里,伤寒邪犯少阳,正邪相争,正欲抗邪出其表,邪欲胜正以人里,故往太阳来寒热;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循胸布胁,邪犯胆经则经气不疏,胆热循经上炎,故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故可见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本证邪不在表,又非里证,而在表里之间,非开、吐、下三法所宜,据证立法,宜和解治之。
方中柴胡苦辛微寒,轻清升散,清解透达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之热,为臣药,君臣相合,一散一一清,相使为用,和解少阳。
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祛邪,皆为佐药,炙甘草助参、枣扶正,并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补胃气,使半表半里之邪得解,少阳枢机得利,上焦通而胃气和,则诸症自除。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疏透方清泄结合,柴胡与黄芩相使为用,构成和解少阳的核心配伍;二是在祛邪之中兼以扶正,人参、大枣、炙甘草扶正以御邪传。
本方煎服方法独特,强调“去滓再煎”,既使药性更加醇和,作用和缓持久,又使药液浓缩,服用量少,减少汤液对胃的刺激,对区吐患者尤为适宜。
小柴胡汤为和剂,服后一般不经汗出而病解,但也有药后通过“-身谶然汗出”而解的情况,这是正气复、邪气去、胃气和、津液布散的表现。
《小柴胡汤证》课件
1
组成
黄芩、柴胡、半夏、干姜、人参、甘草、大枣、生姜。
2
性质
苦、凉、微微味甘,有清热解毒、升阳发汗、调和营卫的功效。
3
经脉
肝经、脾经、胃经。
小柴胡汤的疗效和适应症
安抚情绪
用于心理不适、郁闷、焦虑、 失眠等。
缓解症状
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 等症状。
抗炎消肿
用于肝炎、胃炎、口腔溃疡、 湿疹等炎症性疾病。
深入探究小柴胡汤原理
探寻小柴胡汤的药物发挥功效 的生物学机制,揭示其在分子 水平上的影响,从而推进小柴 胡汤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打通中医药服务链条
建立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患 者的诊疗体验。促进传统中药 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拓展中医 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小柴胡汤证》PPT课件
欢迎来到我的课件!今天我将带你们探讨小柴胡汤的历史、组成、疗效、用 法和现代研究。
小柴胡汤的发展历程
汉代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次记录了小柴胡汤的方剂。
清代
名医吴鞠通在《金匮要略》中详细描述了小柴胡汤的药性和用法。
现代
小柴胡汤作为一方古方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小柴胡汤的组成和性质
小柴胡汤与中医药现代化的探讨
1
传统疗效继承
通过研究小柴胡汤的组成和药效,拓
现代科技支持
2
展其治疗领域和新适应症。
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研究小柴胡汤 的药效和适应症,开发新型剂型和用
法。
小柴胡汤在未来的研究方向
根据患者病因进行精准 匹配
结合现代基因检测技术和中医 辨证论治理论,精准对接患者 症状、病因和药物反应,提高 小柴胡汤的临床治疗效果。
小柴胡汤的制备方法和用药注意事项
小柴胡汤解析与临证
小柴胡汤解析与临证小柴胡汤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少阳病的经典名方。
在《伤寒论》中,小柴胡汤证的条文有17条,在《金匮要略》中,小柴胡汤证的条文有3条。
柴胡汤的方药及药量配比为“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炙甘草、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方中柴胡“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本经》),能解表清里,畅利三焦。
黄芩“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本经》),能清泄阳明邪热,特别是胸腹蕴热。
柴、芩合用,外透内泄,畅利三焦,通达内外。
半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头眩胸张,咳逆肠鸣,止汗”(《本经》),既可助柴胡以清少阳寒热,又可降逆气,祛除三焦积聚的水饮痰浊之邪。
人参“主补五脏……除邪气”(《本经》),大枣“主心腹邪气……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和百药”(《本经》),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本经》),此三味药相配伍,能益胃气,补津液,以扶正祛邪。
生姜“味辛,温。
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本经》),能调和胃气,解表逐饮,降逆止呕。
诸药共奏和解少阳,疏利三焦,调达内外,清透邪热,益胃降逆,补津除饮之功。
小柴胡汤的作用重点就是和解。
和解就是通过疏导或调和的方法,恢复三焦通达,气机和畅,达到邪祛病解的目的。
小柴胡汤是以柴胡为主药,用量和配比都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少阳病,无论药量大小,柴胡八,黄芩三,人参三,炙甘草三的这个8:3的比例应当遵循。
病案举例王某某,男,47岁。
2011年9月28日初诊。
头懵眩晕、头痛伴左胁部疼痛4个月余。
4个月前,因感冒输液大汗后出现头晕,前额至巅顶头痛伴左胁部窜痛,每于上午10点左右发作,起卧瞬间眩晕更重,出汗,恶心干呕,头痛持续,时轻时重。
曾多方治疗无明显疗效。
刻诊:头晕懵,头痛,左胁部疼痛,恶心,时干呕,发作时出汗,无发热恶寒畏风,口微干苦,不渴,纳可,二便调,舌暗苔白腻水滑,脉寸浮关弦尺沉。
【大小柴胡汤的主证】
小柴胡汤八大主证
: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往来寒热、胸胁胀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但见一症就可以使用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七个兼证
: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大柴胡汤四大主证
:心下急、满痛、痞硬;往来寒热、发热汗出不解;郁郁微烦;呕不止、呕吐而下利。
上腹部按之满痛为主证。
1、按之心下满痛。
心下急迫硬满疼痛,按之疼痛加重。
心下及其两侧拘急、硬满、疼痛或按之疼痛者。
心下为剑突下三角区,从剑突至两肋弓下的整个上腹部。
大柴胡汤证是上腹部满痛,大承气汤证是脐周极其胀满有力,桃核承气汤证是下腹部压痛。
2、呕吐而下利者,或呕不止,心下急者。
呕吐是胆胃气上逆,是呕吐综合症,嗳气、反酸、腹胀、进食后症状加重、流口水、夜半口干苦、晨起咽喉有黄粘痰、口臭等。
小柴胡汤证呕吐程度轻,心烦喜呕干呕,生姜三两;大柴胡汤证呕吐剧烈,呕不止,生姜五两。
3、郁郁微烦。
精神心理症状,抑郁、焦虑、失眠等。
头痛、眩晕、麻木、震颤、昏迷、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
4、往来寒热、发热汗出不解。
往来寒热,是发冷发热持续反复较长的时间。
发热汗出不解,指内有积热。
用小柴胡汤的4个主症
用小柴胡汤的4个主症四大主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单“心烦”不一定要用到柴胡,上焦有热气闷,一定就会影响到心神,就会有烦的感觉。
三焦郁火,上焦火郁,其实单是一味枙子就解决了。
“心烦”+“喜呕”才会形成柴胡症“呕”——太阳经的呕,人的正气都跑到表面去抵抗病邪了,消化系统的能量都不够,就会呕。
为什么会得的少阳病?——“血弱气虚,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就是身体里面的元气,从三焦这边把你的身体的元气这样引导运转的地方,就是我们的身体的这个通气的这个缝隙,为气血所注,他说理的话,是皮肤脏腑的缝隙,就是纹理这样子。
当你的血跟气都不够,营卫都不足以形成战场的时候,那就有可能钻到我们身体营卫之间的缝隙里面,那这些缝隙其实就是我们人体的三焦场域了,那就进入少阳区块了,进来了之后呢,就跟“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纷争,往来寒热”“正邪纷争”,推到太阳区块,人就会恶寒,那推到阳明区块,人就会恶热,推到少阳区块,就会往来寒热。
“休作有时”——就是说,一阵一阵,有一个固定的周期。
“默默不欲饮食”——气闷在那里,影响食欲。
“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少阳区块是关系到整个人的自律系统的自我调节的机能,也可以说是人的消化的机能里面的各种信息的传导会混乱,所以这个人会吐,那这是少阳病的一个特征。
有的人是很容易吐,吐了之后会有苦味,然后常常“大息”——“大息”就是唉声叹气———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
【7.73】伤寒与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凡柴胡汤病证而误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1.在太阳病框架下,只要有柴胡症的四大主症之一,都可以用柴胡汤2.再喝柴胡之前喝了很多其它方剂,身体虚,但又有柴胡症的应该喝小柴胡汤。
3.喝了柴胡汤有瞑眩反应,是身体虚,“必蒸蒸而振”即人会剧烈颤抖,然后发一阵热,身上挤出汗就好了,如有瞑眩眼前一黑就昏倒,然后一下就好的反应要提前跟患者说【7.69】血弱气虚,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小柴胡汤的组成及功能主治组成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而经典的中药方剂,由以下草药组成:1.柴胡:具有疏肝解郁,舒缓肌肉及舒经的作用。
2.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肺热咳嗽、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3.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消炎等作用,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等有一定疗效。
4.半夏:具有化痰止咳、止呕降逆的作用,常用于咳嗽、呕吐等症状的治疗。
5.生姜:具有温中散寒、解表发汗的作用,常用于感冒、风寒感冒等症状的治疗。
6.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失眠等症状的治疗。
7.枳实:具有理气宽中、润燥通便的作用,常用于脾胃功能不佳、便秘等症状的治疗。
功能主治小柴胡汤以柴胡为主药,辅以其他草药,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
下面列举一些小柴胡汤的功能主治:1.肝郁气滞:小柴胡汤可以疏肝解郁,舒缓肌肉,对于因肝郁气滞而引起的胸胁疼痛、胸闷、胁肋胀痛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2.发热感冒:小柴胡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发热、咳嗽、喉咙痛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疗效。
3.消化不良:小柴胡汤能够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对于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有一定疗效。
4.不寐失眠:小柴胡汤中的大枣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
5.运动失调:小柴胡汤可以平抑肝阳上亢,对于因肝阳上亢而引起的头晕、眩晕、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小柴胡汤为传统中药方剂,其治疗效果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搭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小柴胡汤也有一些禁忌和不良反应,在使用时需谨慎。
小柴胡汤的宜忌人群
小柴胡汤的宜忌人群
小柴胡汤的宜忌人群?小柴胡汤的功效很高,那么小柴胡汤适宜哪些人群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小柴胡汤的宜忌人群呢?
1、宜:小柴胡汤适宜一般人群用。
柴胡分北柴胡,南柴胡,柴胡的功效是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小柴胡汤的作用是治感冒发热,少阳证,气虚下陷,月经不调。
因此小柴胡汤适合一般人群使用。
2、忌:小柴胡汤用药禁忌是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柴胡。
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
”柴胡食物相克:柴胡与皂荚、女莞、藜芦相克。
小贴士:
1、解热生用量宜大,升阳生用量宜小;疏肝解郁宜醋炒,阴虚骨蒸宜鳖血炒。
2、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3、柴胡治疗感冒常与葛根、羌活等同用。
4、柴胡有较佳的退热作用,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汤)。
5、对疟疾症,柴胡又可与草果、青皮等配伍应用。
6、见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痛经等,均可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
大小柴胡汤区别
大小柴胡汤区别
大小柴胡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方剂,它由柴胡为主要药材,配以其他药材
煎制而成。
虽然大小柴胡汤在名称上只有大小之分,但在药效和应用上却存在一些区别。
1.组成成分的区别:大小柴胡汤的组成成分有所不同。
大柴胡汤包括
柴胡、黄芩、人参、栝楼、半夏、大枣等,而小柴胡汤则去掉了柴胡和黄芩,只保留了其他的药材。
2.适应症的区别:大小柴胡汤在中医理论中有不同的适应症。
大柴胡
汤适用于寒邪郁于表,使表邪不解所致的症状,如表里寒热往来、头痛、胸痛、口苦等。
小柴胡汤则适用于肝郁脾不运,脾气虚弱所致的症状,如胸闷、不欲饮食、情绪不稳等。
3.作用机理的区别:大小柴胡汤的作用机理略有不同。
大柴胡汤通过
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的作用,调节肝脏功能,达到平衡肝胆的目的。
小柴胡汤则主要通过调理脾胃,疏肝养脾,以达到平稳情绪,增加食欲的效果。
4.中医四诊的区别:大小柴胡汤的应用也有所不同。
大柴胡汤在中医
四诊中,常见的舌质多为红、苔黄腻,脉象多为弦滑。
而小柴胡汤在舌质和脉象上则有所不同,舌质多为淡、苔白腻,脉象多为弦细。
5.用法用量的区别:大小柴胡汤的用法用量也有所区别。
一般而言,
大柴胡汤的剂量较大,可适量增减;而小柴胡汤的剂量相对较小,一般不宜做过多的调整。
综上所述,大小柴胡汤在组成成分、适应症、作用机理、中医四诊和用法用量
上都存在一定的区别。
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接受治疗前,最好先咨询中医医师的建议,避免误用或不当使用大小柴胡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0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3)、少阳兼证(1)我们上次课主要讨论的是小柴胡汤的适应证。
小柴胡汤的适应证首先是少阳经腑受邪、经气不利,这部分内容我们已经讲了很多了。
小柴胡汤的适应证的第二个方面是讲的少阳病兼有太阳表气的不和。
第三个方面是讲的少阳病兼有阳明里气的不和。
兼有阳明里气的不和可以是兼有阳明不大便的,也可以是兼有阳明热郁而见到发潮热的。
小柴胡汤为什么可以在和解少阳的基础上达到外解太阳、内和阳明的效果呢?这主要是小柴胡汤有畅达三焦的作用,用过之后就可以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当然小柴胡汤同样也可以治疗三阳同病而病变的重点在少阳的,因为它既然可以治疗少阳不和兼有阳明不和,又可以少阳不和兼有太阳不和,它当然可以用于治疗三阳同病而少阳邪气偏重的。
这是我们上次课所谈的内容。
下面我们谈小柴胡汤的下一个适应证,是治疗阳微结。
见于原文第148条,讲义的142页,"伤寒五六日,微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鞕,脉细者,此为阳微结。
”什么叫阳微结呢?从症状的描述来看,就是三阳气机的轻度郁结。
”微"就是轻的意思,"结"就是郁结的意思,"阳"就是三阳,三阳气机的轻度郁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
”在这里又提出一个病证的名词来叫做纯阴结。
什么叫纯阴结呢?就是三阴气机的郁结。
"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
”在这儿应当划一个句号,"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这个"可与小柴胡汤"它的意思应当接在第二行"必有表,复有里也"之后。
中间这段话是阳微结和纯阴结的鉴别。
我们从开头分析这个条文。
”伤寒五六日”,一个外感病或者说太阳伤寒病到五六天的时候,病情发生了新的变化。
”头汗出"是三焦热郁、郁热上蒸的表现,为什么说这个"头汗出"是三焦热郁,我们后面还有一条,三焦热郁可以见到但头汗出,这个头汗出是三焦热郁,热郁在体内,它就不得向外发越,因此身上就没有汗。
郁热上蒸,见到了但头汗出。
”微恶寒"这显然是太阳表证,"手足冷"是阳郁于里,阳气郁于体内而不能外达于四末,这在以后的少阴病篇把这叫做阳郁致厥,阳气郁于体内而不能达于四周,所以手脚是发凉的。
”心下满,口不欲食"这是少阳气郁。
心下这个部位是少阳经的一个分支所过的部位,所以少阳气郁的时候可以有心下满,后面我们还可以提到"心下支结”,那都是少阳经气郁的表现。
”口不欲食"呢,它正是胆腑疏泄失调,胃气失和的表现。
所以"心下满"是邪在少阳经,"口不欲食"是热郁少阳腑。
”大便硬"是阳明热结。
既然叫阳微结,应当是指的三阳气机的郁结,同时也指的大便的干结,所以这里的"大便硬"是阳明有热结。
”脉细"在这里的脉细应当是沉细,这个沉细的并不主阴虚,它是主阳气内郁,气血内伏,所以血管细而不扩张,阳气内郁,气血内伏,伏是潜伏的伏。
”此为阳微结"说这就是阳微结证的临床特征。
既然是阳微结的话,"必有表,复有里也”,既然有太阳表的微恶寒,又有阳明里的大便硬。
当然中间少阳枢机不利、少阳气郁的这些症状,像头汗出,像心下满,像口不欲食,这是最为突出的临床表现。
这样的阳微结的证候,"可与小柴胡汤”,应当用小柴胡汤通过和解少阳的方式来外和太阳,内调阳明阳明。
这和我们前面提到的三阳同病是一回事,只不过这一条所说的三阳气机的郁结是一个轻证而不是个重证,所以把它叫做阳微结。
吃了小柴胡汤以后,气机得以畅达。
如果身上还不爽快的,这个时候不要再用药了。
”设不了了者”,不了了就是不爽快,吃了小柴胡汤以后,身上还不爽快的,那就等着,因为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需要一定的时间,津液向肠道的输布需要一定的时间,身上还不爽快,暂时不要用药,等到津液能够输布了,肠道能够滋润了,"得屎而解”,大便通了,这个阳微结的证候就会缓解。
所以吃了药以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不是说立竿见影就会好的。
下面就是作鉴别诊断了。
”脉沉,也在里也”,由此我们提示前面的第一行后边"大便硬"后边"脉细"应当是脉沉细,沉是主气郁啊,阳气郁在体内,脉就沉。
”阳微结"有脉沉,作鉴别的话,脉沉这也可以主里啊,所以他提出来"也在里也”。
他有汗出,头汗出,能不能把这个汗出不解释成三焦热郁而解释成阳虚呢?汗出为阳微,把这个汗出解释成阳虚,如果是沉脉主里阳虚,汗出是阳不摄阴,你把前面的那个脉沉细解释成阳虚,把那个头汗出解释成阳虚、阳不摄阴可以不可以呢?那不就是纯阴结了吗?这个纯阴结就是三阴气机的凝结,其中特别是少阴气机的凝结为主。
”假令纯阴结”,假若你把上面的头汗出和脉沉看成是纯阴结的话,"不得复有外证”,那就不应当有外证,不应当有太阳病,"悉入在里"应当全是里证,"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可是上面的证候呢去是有一部分是表证,有一部分是里证。
这个半在里半在外,是在《伤寒论》中唯一提到了半在里半在外的一处,《伤寒论》并没有把少阳叫做半表半里,把少阳叫做半表半里的来自于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他是不是根据了148条半在里半在外的这句话,我们不知道。
不过这里所说的半在里半在外是指的这个证候有一部分是太阳表证,有一部分是阳明里证,而不全部是里阴寒证,所以说它不是纯阴结。
因此,"虽脉沉紧”,为什么虽然有沉紧的这种脉象或者沉细的这种脉象,"不得为少阴病”,它不是少阴的纯阴结,它不是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为什么这样呢?之所以这样,阴证是没有汗出的。
”今头汗出”,现在呢,有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所以少阴病不见但头汗出,只有少阳三焦热郁的时候才可以见到但头汗出。
后面我们随文释义,说明后面这段话主要是把纯阴结和阳微结相鉴别的。
对于纯阴结来说,有人解释成纯少阴的气机的郁结,也有人解释成它属于三阴气机的郁结,以便和前面的三阳气机的轻度郁结,把它叫做阳微结相对应。
其实这两种解释都没有关系,因为纯阴结就是阳虚为主,阳微结是三阳的气机郁结为主。
这一条提示了小柴胡汤可以治疗阳微结,阳微结实际上是三阳同病的一种轻度的证候,其中以大便硬为一个突出的表现,这又提示了小柴胡汤可以通大便。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少阳不和又兼有大便不通的,你是用小柴胡汤还是用大柴胡汤,一定要辨舌像。
如果舌红苔黄燥,舌面干,那你就用大柴胡汤;如果舌苔白,甚至水滑,那你不能够用大柴胡汤,只能够用小柴胡汤。
因此小柴胡汤的适应证,在舌像上,我们就补充一个舌苔白,但是这个舌苔白是和大柴胡汤的那个黄燥而干的舌苔相对而言的,因为少阳病毕竟是个胆热气郁的证候,它绝对不像寒湿凝滞的那种白厚苔是不同的,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这里的白苔是和大柴胡汤适应证中的那个黄燥苔相比较、相鉴别,它不够黄,不够燥,而绝不是寒湿凝滞的那种白腻苔。
这样的话,小柴胡汤适应证我们就把舌像也补充进去了。
其它主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者脉沉紧,或者脉弦细,舌苔白,这就是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主证、脉象、舌像都有了。
以上我们谈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在这里小柴胡汤还可以治疗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是个很特殊的病,在热入血室这个证候中,它也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在治法上也不都是用小柴胡汤,因为我们少阳病的后面还附有关于热入血室的专篇讨论,所以小柴胡汤的最后一个适应证,治疗热入血室的问题,我们在这里暂时不讨论,等我们把少阳病的其他内容讲完之后,专门讨论热入血室证的时候,我们再谈小柴胡汤在治疗热入血室中的应用。
这样的话,小柴胡汤适应证我们就基本谈完了。
下面98条是小柴胡汤的使用禁忌。
这一条它有的症状类似于少阳病,像胁下满而痛,像颈项强,但是它不是少阳受邪,而是脾虚湿盛,湿邪阻滞气机,或者说脾虚饮盛,饮邪阻滞气机。
湿盛也罢,饮盛也罢,这都不是用小柴胡汤能解决的问题。
因为小柴胡汤它毕竟是一个解热的方子,它有黄芩,苦寒的,对于脾虚湿盛、饮盛的,用了之后不仅没有疗效,可能会导致一些变证的发生,所以这是小柴胡汤的使用禁忌。
至于原文,我们大家自己学,又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小柴胡汤的使用禁忌的98条原文怎么解释,自己看释义就可以了。
这样的话关于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的证候我们就谈完了。
这个证候用小柴胡汤治疗,我们随后把小柴胡汤的其他适应证也作了介绍,小柴胡汤的使用禁忌证也作了介绍。
下面我们看少阳病的另外一部分内容,我们讲义上把它叫做少阳病的兼变证。
我的感觉,它只是少阳病的兼证而没有变证,下面都是少阳病的兼证,都是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
我们现在还应当补充一个内容是,现在在临床上,小柴胡汤治疗什么病证?一个是治疗发热性的疾病,在《伤寒论》里,小柴胡汤治往来寒热、发潮热、头痛而发热、呕吐而发热、差后复发热,是个解热的很好的方子。
因此我们现在在临床上治疗各类型发热性的疾病,都有用到过小柴胡汤的,而且疗效很好。
我们学校不少的毕业生毕业后一两年、两三年、三四年回到学校来看我,说郝老师,小柴胡汤真是个解热的很好的方子,在临床上遇到多种的发热的病人,不管是高热还是低热,只要用的合适,它都有效果。
这是一类。
第二类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这个消化系统疾病包括了肝、胆、胰、胃、肠,整个消化系统。
慢性肝炎有用小柴胡汤的,像我们刘渡舟老师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他当然主要用黄芩、柴胡,再加一些清热解毒的药像草河车、凤尾草、土茯苓、垂盆草、叶下珠,这是人们认为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抑制作用的一些药物,再加一些血分药物,像茜草、土鳖虫,抗肝纤维化。
这样组成的方子治疗乙型肝炎,刘老师长期用这种柴胡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有很好的效果,这是肝病。
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胆囊息肉经常用小柴胡汤。
比方说胆道结石、胆囊炎的,经常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加金钱草,加海金砂,加郁金,加鸡内金,这不就四金吗,金钱草、海金砂、郁金、鸡内金,这不就四金吗,它有利胆、催胆的作用,有消石化石的作用,甚至也有排石的作用。
慢性胰腺炎也经常用到小柴胡汤,通过疏肝解郁,利胆和胃的方法,来达到缓解慢性胰腺炎的症状,改善胰腺功能的效果。
各种慢性胃肠炎,你看小柴胡汤适应证或见证中可以有腹痛,甚至可以有下利,而它常常见到不欲饮食,它的适应证还见到喜呕,这都是胃肠系统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