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政教育案例】“四个注重”提升网络育人成效

合集下载

如何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信息传播渠道必将被网络传播所取代。

近年来,作为我军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环节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普及。

在这个新的形势下,部队政治教育网络化已是大势所趋,新的<<政工条例>>明确提出了“政治工作信息网络”这个概念,“一块黑板一支笔”政治教育模式即将结束。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有时效性、针对性。

现代社会信息更新飞快,传统教育方法信息含量较小,接受渠道单一,内容较为枯燥,已无法满足当前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

只有采取新的教育方法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政治教育网络化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网络上海量的资源可以使我们的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结合现代多媒体手段,能把我们过去枯燥的课程变成一桌集文字、声音、视频、图像为一体的视觉大餐,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理性的内容感性化,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时,只用听觉能够认识事物的15%,只用视觉能够认识事物的20%,而视觉、听觉并用可以认识事物的65%,这种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方法充分调动受训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在传统教育课中,仅仅是单纯的我讲你听,以“灌输”为主,忽略了传授者和受训者的交流。

即使有互动,大家也会碍于上下级关系而无法很好的展开,导致存在带着疑问来,带着疑问走的情况。

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引导、启发为主,模糊了受训者与与传授者的界限,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人人都可以对别人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

在加强言论监管的前提下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更加显著。

传统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是传授者之间无法随时随地的交流自己的经验,其次受训者之间也不能对学习效果广泛对比,由于地理位置差异,肩负任务的不同,政治教育无法做到及时有效,一堂课往往需要来回上,反复上。

而网络教育法却能打破这个壁垒,传授者之间可以充分的集思广益,学习别人好的经验来充实自己。

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如何提升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提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一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教学内容和方式。

互联网平台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教学资源和方式,比如开设在线课程、提供教学视频和文献资料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随时随地接触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教育的便捷性和针对性。

二是借助社交媒体平台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成为学生交流思想政治观点、互相讨论问题的重要场所。

高校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建设官方账号,发布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互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使思政教育更深入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三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高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过于枯燥和单一,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应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比如游戏、短视频、小组讨论等,使教育过程更活跃、更生动有趣。

要坚持问题导向的教育方式,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流量经济的兴起带来了大量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辨别真假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辩论赛、开展热点问题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和不同立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互联网时代为思政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

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创新,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新形式,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利用网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如何利用网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如何利用网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作者:姚关凌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0年第03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网站建设方面有所作为。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者应着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传播两方面的规律,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改善,力争建设好一大批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187-01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科学,它是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社会科学的一门新科学,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但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却遇到了许多新的课题,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一、网络及其主要特点一是开放性与共享性。

网络上信息的交流是全球性的,打破了国家和地域界限。

成千上万的信息资源公布在全球数百万计算机上,由先进的信息网络联结成一个开放的整体,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网上共享资源、自由交流。

这种开放性与共享性使得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等的碰撞与融合成为可能。

二是自由性与平等性。

互联网技术建立在所有电脑用户平等的理念之上,只要具备基本的硬件条件,不同年龄、志趣、种族、民族、国籍、宗教信仰、政治立场、价值取向、生活习俗的人,都可以在网络社会中自由穿梭,可以无拘无束地获取、制造和传播信息。

正如斯特基拉夫(Strangelove)1994年在《计算机中介交流》杂志中提到:“在网上,在不诽谤他人,自我审查,以及自由社区伦理的宽泛约束下,任何人都有表达的自由……”网络的这种没有国际疆界、没有传统藩篱、没有长者权威的近乎于完全的自由与平等,使得众多崇尚自我,标举创新的现代人乐此不疲,迷恋其中。

三是便捷性与高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北京大学: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北京大学: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

北京大学: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以全环境育人理念为指导,以激发学生主体性为导向,培育网络时代新青年——北京大学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案例描述】在《新青年》杂志创刊100周年的背景下,北京大学以“网络新青年”为旗帜,以全环境育人理念为指导,坚持以激发青年自我教育潜能作为教育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将人的观念价值的形成机理和人的主体性的重塑目标贯穿于系统育人、环境育人、互动育人、自育育人的全过程,极大激发了青年创新创造的原动力,在自信、自省的基础上实现自育,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具体包括:观念创新,学生积极响应“融入·节制·创造”的青年网络文明观;队伍创新,支点建设带动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阵地创新,新媒体集群效应初见规模;形式创新,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联动。

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一实践探索具有积极示范意义。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网络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与发展,是以网络为基础阵地,整合线上线下的优质资源和方式方法(包括网络舆情监管、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素养教育等),以价值传递和思想引导为主要目标的观念教育活动。

着眼网络育人时代要求和学校自身文化传统,在《新青年》杂志创刊100周年的背景下,北京大学以“网络新青年”为旗帜,以全环境育人理念为指导,以激发青年主体性为导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努力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途径、手段的创新。

一、工作背景与总体思路当代大学生以其对网络技术的熟稔掌握,正在逐步消解传统教育主体既有的权威地位,面对“后喻文化”时代的来临,学生主体意识进一步觉醒,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传统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客体关系日渐复杂和逆转。

青年学生由网络社会生力军向主力军的转变,昭示了其在育人过程中的主体性回归,即逐步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传播的参与者乃至网络文化环境的传承创造者。

因此,尊重青年人的热情和能力,把青年人作为教育创新的主力军,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时代内涵,也构成了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背景。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作者:宋天鹤来源:《丝路视野》2019年第15期摘;要:信息时代,互联网络已经融入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网上网下的融合构成了人们生存和发展的虚实场域。

作为现代社会的人,既要学会在现实社会场域中发展,也要学会在网络虚拟社会场域中发展,最终实现网上网下虚实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不断创新和探索,才能有效解决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促进青年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随着信息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使网络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但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认识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没有准确把握网络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得多,真正实践得少,尤其是对于创造性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不清,措施不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科学统筹规划,采取得力措施,才能达到教育目标。

(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不足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教育者要熟练掌握网络的特点和规律,依据网络的优势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但一些人往往只是机械、表面地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依旧采用传统灌输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创新,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单一、缺少新意。

二、加强对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一)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国家战略的主动之举意识形态工作特别重要,我们要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上和理想信念。

为此,必须以直面挑战、主动而为的态度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要着力建设好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安全性的网络阵地。

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时代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提升实效性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本文将探讨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强网络技术的运用网络技术是网络时代最具特色的工具之一,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实效性。

高校可以建设在线学习平台,将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与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相关学习资料和教学资源。

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开展在线讨论和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扩大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率和质量。

高校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在线测评和考试,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评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构建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在网络时代,知识的获取已经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构建多元化的教育内容,符合网络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高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程内容,结合实时新闻和时事政治热点开展教学,使学生更加关注和参与到国家大事和社会变革中。

高校可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拓展活动,包括举办辩论比赛、撰写思想政治论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实效性和深度度。

三、建立网络时代的互动沟通机制网络时代的到来成为互动交流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利用这种互动特点,建立互动沟通机制,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可以建设在线互动平台,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提出问题、交流想法和分享见解,获得师生之间的及时反馈和指导。

高校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定期举办线上讲座和学术沙龙,邀请思想政治学者和专家进行线上互动讲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格局,提升教育实效性和吸引力。

四、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和大数据分析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快速发展,高校应该将这些新技术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实效性和个性化。

心网相连,五心并举育人才

心网相连,五心并举育人才

心网相连,五心并举育人才发布时间:2023-03-01T02:38:50.482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20期作者:齐彩霞[导读] 教育的根本是自我的教育,适合的教育,是能够激发自我成长最好的教育,我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激发学生的成长动机,为他们构建美好的愿景,成就出彩的人生。

齐彩霞黑龙江省黑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教育的根本是自我的教育,适合的教育,是能够激发自我成长最好的教育,我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激发学生的成长动机,为他们构建美好的愿景,成就出彩的人生。

我根据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点,制定“心网相连五心并举”育人模式,将网络文明与班级育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相互共生。

一、以网育人,培养学生自尊心1.以爱创心,原创班级文化元素。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原创班级文化元素,确定班级的班风,班训、班歌,利用专业特长设计班级标志、创建班级微博,制定班级量化管理方案,学生自己讨论酝酿,由学生发自心底设计出来,最能叩击学生心灵,其效果远远超过教师的说教,以此帮助学生“树立目标、自尊自爱、端正态度”。

2.以爱育心,制作德育名片。

以爱育心,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活动,总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正视自我,进行自我理想、自我目标、自我格言的设计。

利用掌握的《Photoshop图像处理》技能设计制作自我人生名片,包括理想与目标,人生格言,自我形象设计等。

人生设计名片犹如一面镜子,学生可以随时对照反思,激励自己,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3.以爱悟心,加强道德素养教育。

将思政元素像盐融入食物中一样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课堂的育人主渠道功能,将《网络文明,遵守校规校纪》《感恩教育》《工匠精神》《诚信考试》等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

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真知,获得人文素养与道德素养的提升。

4.以爱健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找准学生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最优化模式,开发和设计教育内容,利用手机App心理热线、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和卫生知识教育,建立学生个性成长档案,通过网络平台记录成长过程,彰显成长之美。

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时代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提升实效性。

在网络时代,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手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育内容网络资源是网络时代的一大特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育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政策、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例如在线讲座、网络研讨、互动问答等,借助网络直播技术,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线上讲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国家政策和重大政治活动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优质的网络资源,打造精品课程,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网络主题活动,通过开展学习讨论、文艺创作、社会调研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验,提高教育实效性。

二、建设多元化的网络平台,提升教育互动性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建设多元化的网络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升教育互动性,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

高校可以建设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平台,集中展示各类教育资源和活动,为师生提供一个共享、交流的在线平台。

在网络平台上,可以设立专门的学习交流区域,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观点、交流体会、分享心得。

高校可以借助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构建线上学习社区,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度,提高教育实效性。

三、引入创新的网络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引入创新的网络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进行变革和更新。

网络时代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网络时代提升实效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网络时代,互联网成为了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如慕课、在线教育资源网站等,提供丰富多样的视频、文献资料等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比如可以通过制作微课、网络直播等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高校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资源库,收集整理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便学生随时查阅。

在网络平台上设置讨论区、问答区等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拓展教学形式,提升互动性在网络时代,传统的面对面授课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拓展教学形式,提升互动性。

可以采用在线讨论、网络测试、小组作业等形式,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教学资料和课后作业,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

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设置在线答疑时间,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网络素质教育,提升信息素养在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带来的信息超载和虚假信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网络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可以通过开设网络伦理、信息安全等课程,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

高校还可以组织开展网络素质教育主题活动,如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网络信息真伪辨别大赛等,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抵御网络风险的能力。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四个着力点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四个着力点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四个着力点作者:李中原来源:《新长征·党建版》2020年第09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

在这样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如何使大学生有效运用网络,形成良好的网络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决定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一、提升规划设计意识,突显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战略地位当前,无网不欢,无网不行。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抓好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不是某一类群体、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学院、某一所大学就能做好的,需要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扎实推进。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提升认识,凝聚共识,把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和打造摆在更为突出的战略位置。

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社会风气和精神文明的总体状况,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从这一角度讲,要有效帮助大学生学会认知、选择、辨别网络事物和信息的能力,着力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链条中,使网络素养教育有人干、干得好,在顶层设计层面,应制定大学生网络素养能力标准,并将此标准明确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基本目标,科学指导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

在贯彻落实层面,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进一步明确网络素养教育的权责目标,有的放矢开展好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更好实现网络育人。

二、深化课程建设,推动大学生网络素养常态化教育网络素养教育是一种隐性的、渐进式养成的教育,只有将其纳入高校学科体系,融入日常教学当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长期努力和建设才能取得突破。

要提升网络素养课程的教育范围。

高校要打破专业限制,拓展教育范围,力争实现各个学科专业的学生都能受到普遍性和专业化的网络素养教育。

新媒体思政教育案例

新媒体思政教育案例

新媒体思政教育案例一、微博话题引发大讨论2019年12月,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公告,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

新媒体平台微博迅速成为了人们了解疫情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渠道。

许多网民通过微博发布相关信息,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舆论场。

这一事件充分展示了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短视频平台传播正能量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通过拍摄和分享短视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在思政教育中,短视频平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许多大学生通过拍摄短视频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传播正能量,激励他人。

三、网络直播助力思政教育随着网络直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思政教育的课程和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思政教育中来,还可以提高教育的传播效果和覆盖面。

通过网络直播,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思政教育中,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四、在线论坛促进学生思考许多高校在校园内建立了在线论坛,供学生们进行讨论和交流。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思考思政教育的内容,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在线论坛,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辩论,促进思想碰撞和思维的开阔。

五、社交媒体平台传播正面信息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QQ等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渠道。

许多高校和政府部门通过这些平台发布重要通知和政策,传播正面信息。

学生们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参与到思政教育的讨论和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思政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六、新媒体平台发布思政教育资源许多高校和教育机构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思政教育资源,如教学课件、学习资料、教学视频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思政教育的内容,提高他们的思政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思政教育资源,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思政教育。

七、网络问答平台解答思政问题许多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会遇到一些思政问题,而网络问答平台则成为了他们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之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之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之思考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教育和思政工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进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的特点、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及具体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的特点1. 多元化的信息渠道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人们可以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信息。

这就使得思政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可以通过文字、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教育。

2. 交流互动的平台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人们可以进行观点交流、意见表达和互动互动。

在思政教育中,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进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交流。

3. 全方位的影响互联网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触及到各个年龄层次、不同行业和各个地区的人群。

这就使得思政教育可以更广泛地覆盖到更多的受众群体,实现全方位的影响。

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信息,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

思政教育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进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互联网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触及到各种信息、各种观点。

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辨别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进行思考和表达,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互联网是一个充满创新的平台,许多新的观点、新的理念都在互联网上得到了推广和传播。

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新的知识和观点,从中获得启发,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1. 结合互联网形式进行教学在思政教育中,可以结合互联网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通过微博发布思政教育主题内容,或者利用视频进行思政教育的传播,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乃至社会安定稳定意义重大。

当前,要从人才培养战略角度出发,切实重视,加强探索,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面作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手机和手机网络的普遍应用,网络在大学生中已经得到普及,如何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当前,网络在大学生群体的普及应用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整体不高的矛盾突出。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定位不准确,未得到普遍的、切实的重视,重理论研究轻实践问题较为突出。

“网络将成为与专业学习的第一课堂和课外实践的第二课堂并驾齐驱的第三课堂”,这个超越时空的课堂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是未能形成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和工作体系。

各高校普遍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匮乏现象,大部分局限于建设校园网站、开展网络教育活动、校园网络监控管理等,未能积极主动、全面规划、深入探索,形成有效的、可以推广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体系。

三是尚未建立一支多学科融合的“网军”队伍。

目前很多高校工作队伍单一,主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兼任”,队伍业务素质不足,加上教育对象思想和网络环境多变、多元、复杂,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大挑战。

四是以交叉学科为前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待加强,如何实现计算机学科、管理学、心理学等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有待探索,在针对性与实效性、深度与广度、热点与难点等方面研究有待提升,针对微博客等新兴媒介的出现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五是尚未建立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反馈机制,网络环境空前自由,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生思想意识、道德心理和行为方式不确定性增大,教育成效不明显。

二、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的思考多年来福州大学不断加强研究、加大投入、深入实践,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学校出台了《福州大学学生网站建设和学生网络管理规定》等文件,建设了“树人网”“新闻网”等一批网站,尝试开设了官方微博,建立了一支以辅导员为主题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开展了辅导员优秀博客评选大赛,建立了加强校园网络社区“庭芳苑”的有效管理模式,打造了网络文化素质基地等一系列网络文化精品,成立了“福州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小组等等。

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评析用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引导方法评析

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评析用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引导方法评析

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评析用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引导方法评析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评析——用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引导方法评析案例2012年10月8日,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拥有21套房产,却只向组织申报了两套”一事,被网友“广州正义者联盟K”在天涯社区发帖曝光。

10月9日,该贴被新浪微博网友编发转载,随后,《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对此事做了诸多报道。

蔡彬也因此事被网友戏称为“房叔”。

10月22日,广州市纪委通报称“初步查明,蔡彬在任职期间涉嫌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贿赂、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等重大违纪行为。

番禺区纪委已对蔡彬进行立案查处,并对其实施‘两规’措施。

”本以为调查结论出炉,这件事就该趋于平息了。

然而,12月22日有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出了“房叔还没处理,举报者已经被先办了”的声音,让这起事件再掀波澜。

此消息一发布,转帖跟帖者如潮,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12月23日广州市纪委在官方微博上澄清“在‘房叔’事件中,相关部门问责的既不是举报人,也不是报料者,而是在事件中受他人请托,利用工作之便违规向他人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政府工作人员”。

政府工作人员通过不合法的途径和手段公布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取得了“正义”的结果,是对还是错?如果错,又是谁的错?广大网友对此事发表了形形色色的言论,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散发到网络的每个角落,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BBS、QQ空间、天涯论坛等各大网站,在网上引发了一场舆论风暴。

案例分析本文将采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网络舆情的分析与引导方法对“房叔”事件形成的这场网络舆情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

其具体步骤如下:一、掌握此方法的相关概念;二、收集“房叔”事件的网络舆情信息,三、分析其社会背景四、采用双面说理与促进内化的办法,主动引导、调控信息,转化一些网络受众的偏激情绪与思想,引导其接受正确的观点和信息。

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德育的措施和成效

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德育的措施和成效

利用网络资源实施德育的措施和成效随着现代化水平的发展,作为“第四媒体”而存在的电脑和网络,正演绎成信息时代的主角,并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向前拓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

同时,信息网络也因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构建了世纪之交一大科技文化景观,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既带来了教育发展的无限生机和动力,也向教育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课题。

网络不仅是一个技术平台,还是一个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的工具,是一个思想阵地。

面对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德育必须未雨绸缪,抢占网络德育的制高点。

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网络时代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和讨论,在改变教育思想与观念,改变教育模式方面取得了共识:要运用生动活泼的网络教育手段吸引、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学会对信息的甄别、筛选和利用。

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学生德育自控力。

要改变单一、封闭、说教式的教育形式,探索多样、开放、研究性的教育模式,使德育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实际。

利用网络进行学校德育的具体措施:一、建立德育网站,开辟新的德育课堂由学校组织精干教师在校园网上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德育网站,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促进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

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栏目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

行为规范、日常评比、主题活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第二课堂、学生风采等栏目不仅向广大师生展示了学校个方面的德育工作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增强对班集体、对学校的关心、热爱,进而更加努力学习。

进入行为规范:学生可以了解作为小学生应该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以及作为中营小学的学生应该遵守的校园保护细则。

进入日常评比栏目:师生可以了解每一个月学校开展的“养成好习惯,成长乐无限”优秀班集体竞赛结果。

主题活动栏目:学生可以迅速了解学校重大活动的开展情况。

学生风采一栏,学校及时公告在各项活动中取得成绩的学生名单,通过这个渠道,大力表扬优秀学生,继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等。

充分发挥网络“四大”功能切实增强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充分发挥网络“四大”功能切实增强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充分发挥网络“四大”功能切实增强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作者:刘春华来源:《山东青年》2018年第01期摘要:当今信息社会,网络以其传播的开放性、资源的丰富性和交流的快捷性成为官兵获取知识、交流思想、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军队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有效应对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其开放共享、教育引导、交互平等、虚拟隐匿等功能,积极探索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使网络真正成为思想传播新阵地、学习成才新渠道、精神文化新空间,已成为加强和改进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网络;“四大”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一、把握需求点,发挥网络开放共享功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

随着网络的普及,广大官兵已经厌倦了枯燥的、单纯的“为教育而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模式,要充分利用其资源共享功能,丰富网络内容,充实网络内涵,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励志育人,不断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一要厚实资源占领空间。

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含量大、受众面广的优势,将涉及哲学政治、经济管理、国防军事、法律法规、党史军史等书籍、期刊、杂志归类存放、系统管理,让广大官兵轻点鼠标就能享受“菜单式”服务;要及时更新、整合、处理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媒体信息资源,设立“国内要闻”、“国际时事”、“社会万象”等栏目,真正实现思想教育与大众传媒的有机结合与互补,拓宽官兵的信息来源。

二要优化资源趋利避害。

网络中丰富的内容让人受益匪浅,但良莠不分的情况也给有害信息提供了滋生土壤。

对此,我们要按照“导向正确、品味高雅、贴近实际”的总体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服务军队使命任务、符合院校发展特点并把准官兵思想变化规律,合理筛选规划资源,加强原创频道和特色栏目建设,打造具有浓郁“军味”、“兵味”的文化乐园,使官兵在声像结合、图文并茂中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吸收。

三要整合资源为我所用。

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不受时空、地域限制的优势,与多兵种、部队、院校建立联系,互通教育资源,交流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做法,集中力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问题联合攻关;要积极开展网络“订单式”教育,聘请军地高校政治理论专家为网站特聘教授,结合广大官兵遇到的理论难点、社会热点、思想疑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远程会诊”,全方位实现“思想工作大家来做”的网络格局。

【网络思政教育案例】“四个注重”提升网络育人成效

【网络思政教育案例】“四个注重”提升网络育人成效

西南大学“四个注重”提升网络育人成效注重顶层设计,健全网络文化工作体系。

成立学校网络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部门部务会和二级单位党政联席会等设立专项议题,部署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工作。

出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及系列配套文件,着力构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注重结合融入,优化网络文化内容供给。

推出“合格网民行为”手绘征集、“成长•青年梦”微视频大赛、“火柴头失物招领”诚信微行动、“脱机自习室”等网络主题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网络文化建设。

鼓励专业教师把工作实践与网络创作有机结合,思政专业教师推出“一道观止”“思政学者”等专题类微信公众号,美术专业教师推出“我们的长征”网络微画展,历史专业教师开展“抗战丨转折”网络微访谈等等,形成一批围绕党史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鲜明、思想深刻的优质网络文化产品。

注重用户体验,升级改造网络文化阵地。

升级改造综合门户网站、主题教育网站、论坛社区、微博、微信、手机报等“六位一体”网络矩阵,促进纸媒网媒融合发展。

结合智慧校园建设,大力提升信息和数据共享度,构建多终端、全覆盖的一站多屏、全校传播、辐射社会的融媒体平台。

在共建共享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传播特色,“崇德先锋网”“青春缙云网”等主题网站专于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和热点问题权威解读,形成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的品牌;官方微博、微信专于及时发声、内容聚合和交流服务等,形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双向互动平台。

推出包含校园服务和双创引领等的“西大校园+”网络文化服务产品,建立集“学、娱、行、创”一体化的直通平台,在传统内容推送和社交分享外,探索体验实践式的网络文化育人手段。

注重齐抓共管,建设网络文化工作队伍。

试点实施将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单位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促进领导干部靠前工作。

在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设立网络工作干事岗位,建立校园网络文化工作骨干队伍。

思政案例分析2:信息e站

思政案例分析2:信息e站

“信息e站”手机报——保定学院信息技术系运用新兴媒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案例具有“第五媒体之称”的手机媒介,实现了手机与文化、手机与社会生活的融合。

当今的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通过手机传递信息、拍照摄像、上网聊天、发微博、等尽享信息时代生活的无穷乐趣。

手机文化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形态,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理念与行为,其强大的沟通功能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供了条件。

校园手机报是一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符合大众阅读习惯,具有较高认知度的手机报。

校园手机报以手机为媒介依托,及时、准确地传递时事新闻、教务通知、社团活动、校园咨询、就业考证等服务资讯内容。

展现大学生独特视角的手机报,是高校校园网之外的另一个高效的信息传播载体,是学生了解校园的新选择。

因此,手机媒体成为我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另一途径。

一、准备阶段在创建“信息e站”手机报之前,我们做了认真的调查,这次调查主要对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对手机报创建的意见、以及学生对手机报内容的意见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级的学生和老师,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288份,有效率96%。

目前高校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和手机。

长期接触手机媒体的大学生,对具有即时性、便携性、贴身性的现代通讯手段具有一定依赖性。

根据此次调查,87.5%的学生对手机有依赖,在“是否愿意接收手机报”的态度调查中,非常感兴趣的占34%,比较感兴趣的占28%,感觉一般的占33%,不太感兴趣的占3%,完全不感兴趣的占2%。

同学们对手机报的态度基本上处在“比较感兴趣”和“非常感兴趣”阶段。

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可发掘的空间,我们的目标是让全体学生都能对手机报产生比较大的兴趣,让手机报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好帮手。

二、实施过程和细节1、重视手机报新媒体的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手机报在信息技术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其由于传播能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使用最为便捷等方面的优势,在未来一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网络思政范文

网络思政范文

网络思政范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思政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思想引导方式。

网络思政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广大网民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在当前社会,网络思政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宣传方式,对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思政的重要性网络思政是一种新型的思想引导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网络思政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广大网民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在当前社会,网络思政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宣传方式,对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网络思政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国内外广大网民传递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当前国际社会,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了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思政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国内外广大网民传递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3. 培养优秀人才网络思政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广大网民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在当前社会,优秀人才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网络思政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广大网民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网络思政的实践案例网络思政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个网络思政的实践案例:1.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网络思政活动该活动是由中央网信办、中央文明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化和旅游部、中央电视台等六部门联合发起的,旨在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广大网民传递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该活动得到了广大网民的积极响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四个注重”提升网络育人成效
注重顶层设计,健全网络文化工作体系。

成立学校网络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部门部务会和二级单位党政联席会等设立专项议题,部署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工作。

出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网络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及系列配套文件,着力构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注重结合融入,优化网络文化内容供给。

推出“合格网民行为”手绘征集、“成长•青年梦”微视频大赛、“火柴头失物招领”诚信微行动、“脱机自习室”等网络主题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网络文化建设。

鼓励专业教师把工作实践与网络创作有机结合,思政专业教师推出“一道观止”“思政学者”等专题类微信公众号,美术专业教师推出“我们的长征”网络微画展,历史专业教师开展“抗战丨转折”网络微访谈等等,形成一批围绕党史国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鲜明、思想深刻的优质网络文化产品。

注重用户体验,升级改造网络文化阵地。

升级改造综合门户网站、主题教育网站、论坛社区、微博、微信、手机报
等“六位一体”网络矩阵,促进纸媒网媒融合发展。

结合智慧校园建设,大力提升信息和数据共享度,构建多终端、全覆盖的一站多屏、全校传播、辐射社会的融媒体平台。

在共建共享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传播特色,“崇德先锋网”“青春缙云网”等主题网站专于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和热点问题权威解读,形成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的品牌;官方微博、微信专于及时发声、内容聚合和交流服务等,形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双向互动平台。

推出包含校园服务和双创引领等的“西大校园+”网络文化服务产品,建立集“学、娱、行、创”一体化的直通平台,在传统内容推送和社交分享外,探索体验实践式的网络文化育人手段。

注重齐抓共管,建设网络文化工作队伍。

试点实施将网络文化建设纳入单位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促进领导干部靠前工作。

在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设立网络工作干事岗位,建立校园网络文化工作骨干队伍。

发挥人文社科学科专业优势,引导专业教师将课堂教学、理论研究推向网络、面向大众,形成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名师大V”。

实施“111”工程(1室10站100坊),以1个青春缙云网络文化工作室为核心,首批建成6个工作站和12个微团队工作坊,打造一支专业指导、师生结合、学生为主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生力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