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院内感染

合集下载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症监护病房(ICU)在医疗机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了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

然而,ICU患者由于其特殊病情,往往需要接受多种侵袭性操作和药物治疗,这使得他们在医院感染方面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因此,对ICU医院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成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任务。

一、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1. 患者因素(1)基础疾病:ICU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2)侵入性操作:ICU患者需要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等,这些操作可能破坏患者的皮肤和黏膜屏障,导致病原体入侵。

(3)药物使用:ICU患者常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增加感染风险。

2. 环境因素(1)空气质量:ICU室内空气质量不良,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

(2)物品交叉感染:ICU内使用的医疗器械、药品等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3)人员流动:ICU内人员流动频繁,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

3. 医疗操作因素(1)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病原体入侵。

(2)抗生素使用不当: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增加感染风险。

(3)护理措施不到位:护理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二、ICU感染控制措施1. 加强患者因素的管理(1)提高患者免疫力:通过营养支持、适度锻炼等手段,提高患者免疫力。

(2)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侵袭性操作,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感染风险。

(3)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原体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菌群失调。

2. 改善环境因素(1)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管理:定期通风换气,使用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2)严格物品消毒:对ICU内使用的医疗器械、药品等进行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ICU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ICU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ICU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有哪些?众所周知,ICU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该科室收治患者多为高危者,所以承担者拯救患者生命、维护患者身心健康的重担。

而院内感染指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问题,具体包含院内住院期间感染以及院内获得并在出院后发生感染,但不包含入院前潜伏或已存在感染。

ICU院内感染率相对较高,其具有起病急、易暴发流行、不易控制等特征,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则会增加患者发病及死亡风险,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安全。

对此,本文就ICU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讨论探讨,旨在降低ICU院内感染发生率,维护危急重症患者身体健康。

一、ICU医院感染原因你知道哪些?1、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复杂,通常需要接受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随着用药时间不断增加,极易加大患者机体内细菌耐药性。

并且,ICU患者胃肠功能较弱,在接受广谱抗生素及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时,会导致其肠道菌群失调,增加胃肠炎易感风险。

另外,因患者体位、胃肠动力、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是影响患者胃液吸收的一种重要因素,而胃酸降低,胃内细菌不断繁殖,也是导致消化道感染的关键要素。

2、侵袭性有创操作多:为强化监护,临床通常会对ICU患者实施各项具有侵入性的监护操作,如切开气管、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留置胃管、尿管等,以上操作都为细菌侵入患者机体、正常菌群异常移位提供条件。

3、病室环境因素:因ICU危急重症患者相对集中,治疗空间较小,所以造成空气污染因素较多,比如,地面与空气消毒检测不符合标准要求;对易感人群未执行隔离保护制度;感染患者如及时转入隔离间;未对进出ICU进行严格管理;存在呼吸道感染者与ICU患者接触等。

空气污染大大增加受污染仪器设备、医护人员、外界空气等接触机会。

对此,要将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分开管理,依照病情轻重缓急原则合理安置患者。

二、ICU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有哪些?1、加强基础护理力度:当前,医院ICU要注重开展基础护理服务,如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患者口腔、鼻腔以及呼吸道进行有效护理,保证呼吸畅通,预防口腔以及咽部定植病原菌。

ICU院内获得性感染控制-我们能做什么?

ICU院内获得性感染控制-我们能做什么?
天花病毒 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诺瓦克样病毒
自然界存在但无 粗球孢子菌
经空气传播的病 隐球菌属
例报告
荚膜组织胞浆菌
伯氏柯克斯体
汉坦病毒 拉萨病毒 马堡病毒等
空气消毒、净化预防医院内肺炎
1.잠재 고객
현안
自然通风 空气净化器 紫外线 喷雾消毒
达到
减菌效果 预防肺炎效果
预防医院内肺炎的有效方法
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
流行菌
MRSA
鲍曼
铜绿
VRE
不动杆菌 假单胞菌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措施
建立细菌耐药 监测系统
改进 控制 轮换或替换 抗生素应用 抗生素应用 抗生素应用
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
12 遏制医务工作者传播 11 隔离患者 10 及时停用抗菌药物 9 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应用指证 8 治疗感染,而非寄殖 7 治疗感染,而非污染 6 专家会诊 5 应用当地资料 4 控制抗菌药物应用 3 针对性病原治疗 2 拔除导管 1 接种疫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
插管后的预防控制措施:
❖ 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血、输入血制品、 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 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 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 疑心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 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 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 常护理。
ICU病房:检查标准
❖ 3、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的观察、局部护理与 消毒,每日评价是否有留置导管的必要,如不 需要尽快拔管,有留置导管的相关标准。感染 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别是MRSA或高度耐 药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安置有相应措施。

ICU感染控制(全院)PPT课件

ICU感染控制(全院)PPT课件
分开,洁污分开 装饰遵循不产尘、不积灰、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
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
10
ICU医院感染管理
(五)监测工作
发现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病例及时报告 环境卫生学监测等各项监测符合规范要求 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的浓度监测符合规定 紫外线灯日常监测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 开展目标性监测
8
ICU医院感染管理
(三)规范操作规程
1.自觉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 3.规范人员出入流程、污物运送流程 4.严格探视制度,减少探视频率与人数 5.严格落实手卫生,降低交叉感染率 6.严格落实清洁消毒及污物处理工作等等
9
ICU医院感染管理
(四)建筑要求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流程合理 医疗区域、医疗辅助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生活区域
行消毒,沐浴或擦身时注意保护导管 长期留置导尿管不宜频繁更换,出现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
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
物病原学检测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 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喉镜、开口器、舌钳、呼吸囊、气管插管导丝、便器等复用器械和用 品使用后及时消毒或灭菌,方法正确 胃管(1次/周)、尿管(1次/2周)、引流袋(2次/周)按规定时 间更换,有标识 进行床旁透析、内镜诊疗时,应按相关要求消毒 感染病人的引流液、体液等消毒后排放 每日对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
16
ICU医院感染管理
医生掌握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处方权限 严格按抗菌药物适应证进行预防用药,注意抗菌药
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控制 治疗性应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类药物前,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

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引言概述: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负责治疗危重病患者的特殊病房。

院感(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感染疾病的现象。

本文将对ICU第三季度的院感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控制院感的发生。

一、ICU第三季度院感分析1.1 感染来源分析在ICU中,院感的主要感染来源包括医护人员、患者自身、环境以及医疗器械等。

通过对第三季度的院感病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医护人员的感染率较高,可能是因为接触患者较多、操作繁琐,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此外,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下降、环境卫生状况不佳以及医疗器械的不合理使用也是院感发生的重要原因。

1.2 常见院感病原体分析在ICU中,常见的院感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通过对第三季度的院感病例进行病原体检测,发现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院感类型。

其中,耐药菌的检出率较高,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等。

此外,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发生率,需要引起重视。

1.3 院感防控策略分析为了降低ICU的院感发生率,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控策略。

首先,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操作规范和个人卫生习惯。

其次,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卫生环境。

此外,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此外,加强患者的免疫力管理,提高其自身的反抗力,也是院感防控的重要措施。

二、结论通过对ICU第三季度的院感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医护人员感染率较高,细菌感染是主要的院感类型,而防控策略主要包括加强医护人员培训、环境清洁消毒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这些分析结果为我们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院感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匡助我们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

三、建议针对ICU第三季度的院感情况,我们建议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规范和个人卫生习惯。

同时,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卫生环境。

加强医院护理管理控制ICU院内感染发生

加强医院护理管理控制ICU院内感染发生

加强医院护理管理控制ICU院内感染发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 ICU(重症监护室)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但与此ICU院内感染的发生也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ICU 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中,在患者住院期间所发生的感染。

由于ICU患者常常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且因病情复杂而需要长期留院治疗,因此他们往往比其他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加强医院护理管理,控制ICU院内感染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和医务人员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 ICU院内感染的危害ICU院内感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

ICU院内感染还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加重医疗负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更为严重的是,ICU院内感染还可能造成医务人员的暴露和受感染,引发医患纠纷,严重影响医院的声誉和正常的医疗秩序。

二、加强医院护理管理的必要性针对ICU院内感染的严重危害,加强医院护理管理,控制ICU院内感染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下,只有通过加强护理管理的各项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ICU院内感染的发生。

1.加强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护理水平和素质。

医院应加强对ICU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掌握感染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水平和素质。

医院还应不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岗位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疏漏和不足,确保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护理操作,有效预防和控制ICU院内感染的发生。

2.落实ICU患者的个体化护理计划,防止交叉感染。

医院必须根据ICU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感染风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消毒医疗设备、严格控制ICU患者的访问和活动范围,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医院还应加强对ICU患者的24小时监测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感染症状和迹象,避免感染的进一步扩散和恶化,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简述ICU感染常见的原因

简述ICU感染常见的原因

简述ICU感染常见的原因
ICU感染指在重症监护病房内发生的感染,因为患者状态较为危急,治疗需求高,抵抗力通常较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以下是ICU感染常见的原因:
1.器械设备使用:包括呼吸机、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等设备的使用,这些设备的使用可能会损伤患者的粘膜和皮肤屏障,从而导致细菌感染进入机体。

此外,这些器械设备可能存在污染,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导致感染。

2.手卫生不良:ICU病房内患者的防护意识通常普遍较弱,往往出现手卫生不良的情况,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的时候也需要注意手卫生,避免污染引起感染。

3.药物治疗: 一些药物治疗可能会导致患者体内免疫力下降,使得患者的感染风险增加,例如广谱抗生素使用。

并且近些年来,抗生素快速耐药的情况大幅度加剧,使得床旁的细菌检测和有效病原细菌治疗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药物治疗在重症监护病房内也成为引发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4.专科技术不足: 重症监护病房内拥有更先进的治疗设备,这些设备需要高水平的专科医生和护士进行操作,因此在某些缺乏专科人员的医院内,ICU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5.基础疾病: 一些患者在入院时已经有了其他疾病,比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这些患者的免疫系统已经较弱,感染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因此,在重症监护病房内预防感染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的风险。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稳定、规范的预防措施,包括制定抗感染方案、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鼓励对医疗器械、设备的有效使用以及提升职业素养,以提高ICU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效力。

此外,患者和家属也要依照医生的指示和规定,严格遵守限制措施,以自护和互护为主要方式,减少感染的风险。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医院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预防医院感染的角度,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方法。

一、加强手卫生1.1 定期洗手:医护人员应该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之前和之后。

1.2 使用洗手液:在无法用水洗手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该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消毒。

1.3 规范手卫生操作:医护人员应该按照正确的手卫生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间。

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1 佩戴手套: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该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

2.2 使用无菌器械:在进行手术或其他操作时,医护人员应该使用无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2.3 定期更换器械:医护人员应该定期更换使用的器械,避免器械的污染导致感染。

三、保持环境清洁3.1 定期清洁卫生间:重症监护病房的卫生间应该定期清洁消毒,避免细菌的滋生。

3.2 定期消毒工作台:医护人员使用的工作台和器械应该定期进行消毒,避免细菌的传播。

3.3 控制空气质量:重症监护病房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空气中的细菌传播。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4.1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

4.2 定期进行药敏试验:医院应该定期进行细菌的药敏试验,选择对患者有效的抗生素。

4.3 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医院应该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当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5.1 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医院应该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

5.2 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医护人员应该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感染。

5.3 加强团队合作: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团队合作,共同努力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加强培训和监测,保持环境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点(2023)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点(2023)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点(2023)背景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治疗过程中,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感染了新的病原体。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中高风险的感染源之一。

为了减少和控制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与控制要点。

预防措施1. 卫生手消毒:- 医护人员进入ICU前,务必用75%酒精搓手,每次2分钟,确保彻底消毒。

- 对于ICU患者,医护人员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进行手卫生。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医护人员在处理患者或执行任何有可能产生飞溅体液的操作时,应佩戴帽子、口罩、手套和隔离衣。

- 使用一次性防护设备,并按规定进行更换。

3. 患者隔离与分流:- 根据感染程度和传染途径,对ICU患者进行合理的隔离和分流措施。

- 分流患者需考虑其感染风险、传染途径和病情,确保感染患者不会传播给其他患者。

4. 环境清洁和消毒:- 在ICU内,保持环境清洁和卫生,经常擦拭表面、地板和设备。

- 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日常消毒,并定期检查消毒效果。

5. 定期手卫生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手卫生培训,确保正确消毒的操作方法和频率。

控制措施1. 感染监测与报告:- 构建健全的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ICU内的感染病例。

- 对感染病例进行排查和调查,分析感染原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 执行临床治疗指南,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遵守抗生素使用的规范。

- 定期评估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手卫生和消毒监测:- 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和消毒情况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 对ICU内各个区域的消毒情况进行抽样检测,并进行常规监测。

4. 经常性会诊与培训:- 定期组织ICU的专家会诊,分享和交流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最新经验和技术。

- 对ICU相关人员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提高其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能力。

结论重症监护病房作为高风险的感染源,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通过正确的手卫生、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患者隔离与分流,环境清洁和消毒,以及监测和培训等措施,可以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内的医院感染风险。

ICU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

ICU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

目录CONTENTS •ICU院内感染概述•ICU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ICU院内感染的控制策略•ICU院内感染的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CHAPTER染。

定义分类定义与分类如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患者自身因素医源性因素环境因素如医护人员手卫生、医疗器械的污染、侵入性操作等。

如空气质量、病房布局等。

030201发生原因与机制高发病率耐药菌多病死率高流行病学特点02CHAPTER手卫生管理总结词手卫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最基本措施,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确保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诊疗操作前后等情况下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

详细描述定期开展手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

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和用品,如洗手液、干手纸巾等,确保医护人员随时可用。

加强对手卫生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手卫生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总结词详细描述患者安置与隔离医疗器械与环境消毒总结词详细描述总结词详细描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03CHAPTER监测与报告制度监测感染暴发的应对措施隔离一旦发现感染暴发,应立即对感染源进行隔离,限制人员流动,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消毒对病房和医疗器械进行彻底消毒,消除感染源,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追踪对已感染的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新病例,直至感染得到控制。

培训与教育计划培训教育04CHAPTER案例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VAP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手卫生、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控制VAP的措施包括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期进行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等。

案例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CRBSI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CRBSI的措施包括加强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减少手术时间和失血量、定期进行手术部位的消毒等。

控制SSI的措施包括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手术部位的护理、及时处理手术部位的脓肿等。

SSI的预防措施包括案例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VS05CHAPTER当前成果与不足成果不足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研究方向挑战THANKS。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特点
ICU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力低下,接受多种侵入性操作, 以及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使得ICU成为医院感染的高 发区域。
感染发生的原因
患者自身因素
如年龄、基础疾病、免疫 功能低下等。
诊疗操作因素
如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 中心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 作,以及手术等。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
如滥用抗菌药物、不合理 的联合用药等。
重症监护病房(ICU) 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目录
• ICU医院感染概述 • ICU医院感染管理原则 • ICU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 ICU医院感染控制效果评价 • ICU医院感染典型案例分析
01
ICU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 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
如空气、物体表面、医疗 器械消毒不彻底等。
感染的危害
增加患者病死率
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增加患者 病死率。
传播疾病
医院感染可导致病原体在患者之间传播, 引起交叉感染。
延长住院时间
医院感染的发生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影响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的发生会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 降低医疗效果。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01 对ICU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等进行定 期消毒灭菌处理。
02 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质 量符合标准。
02 对不合格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追溯调查,分析原 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
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确保 医务人员掌握正确的洗手和手消
毒方法。
02
ICU医院感染管理原则

ICU医院感染预防

ICU医院感染预防
和设备
医院内有很多侵袭性诊疗设备和仪器,如内镜各种导管等, 侵袭性操作即可带入外源性感染。
又可自身细菌带到另外部位,如支气管纤维检查可将上呼 吸道细菌带到下呼吸道造成内源性感染。
即可发生接触传播,也可发生血液体液传播,甚至呼吸道 传播(后者如SARS的传播)。
21
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1.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
杆菌。 医院中常见的医源性呼吸道感染的传播因素,如超声雾化治
疗、氧气湿化瓶的污染。
4
消化道传播:称粪—口传播, 医院中常见有:
甲型病毒性肝炎 感染性腹泻 鼠伤寒沙门菌感染 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污染物经口 获得感染
5
血液/体液传播 血液和血液制品含有病原体,通过输血,
血制品或与污染血接触引起病人发生医院感 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巨细 胞病毒,弓形虫及艾滋病病毒等。
着鞋较脏,或ICU室外尘埃明显时,建议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 用鞋。 3.探视呼吸道感染病人,建议戴一次性口罩。对于疑似有高传染 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应避免探视。 4.进入病室探视病人前,和结束探视离开病室时,应洗手或用酒 精擦手液消毒双手; 5.探视期间,尽量避免触摸病人周围物体表面。 6.访客有疑似或证实呼吸道感染症状时,或婴、幼儿童,应避免 进入ICU探视。 7.在ICU入口处,建议以宣传画廊、小册子读物等多种形式,向访 客介绍医院感染及其预防的基本知识。
26
物品管理
2.其他医疗仪器: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 使用的非一次性物品,如监护仪、输液泵、 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氧气流量 表、心电图机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物体 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应每天 仔细消毒擦拭,建议用75%酒精消毒。对 于感染或携带MRSA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的病人,医疗器械、设备应该专用,或一 用一消毒。

ICU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

ICU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

05
icu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
监测方法与指标
监测方法
采用定期检查、随机抽查和患者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对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分布特点、危险因素 等进行监测。
监测指标
主要包括感染发病率、感染病死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手卫生合格率等,以及特定感染类型、特定科 室或病区的感染发生情况。
控制措施与效果评价
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培训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医院感染 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护 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 能力。
考核
对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 识的考核,确保他们掌握相关知 识和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正 确应用。
患者护理与健康教育
护理
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包括定期清洁、 消毒病房和医疗设备,保持患者个人 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有患者进行定期的微生物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感染源;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 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该院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 • 案例总结:该案例表明,通过加强管理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基层医院也可以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
案例三:某icu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实践
医院感染可导致病原体在患者 之间传播,引起交叉感染。
影响医护人员健康
医院感染可对医护人员的健康 构成威胁,如接触污染物品或
呼吸道传播等。
02
icu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
患者自身因素
01
02
03
免疫力低下
ICU患者通常病情较重, 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容易 感染。
基础疾病
患者可能患有慢性疾病、 恶性肿瘤等,这些疾病本 身就容易引发感染。
详细描述
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者,应尽早采 取隔离措施,并限制无关人员的进入 。同时,应加强患者家属和探视者的 管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ICU院内感染》课件

《ICU院内感染》课件
《ICU院内感染》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ICU院内感染,包括定义、原因、常见病原体,以及预防和控制 策略。 通过这个课件,希望能够增进对ICU院内感染的认识,提高预防和控制 的效果。
背景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ICU(Intensive Care Unit)在治疗危重病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ICU院内感染问题 也随之增加。了解背景是认识并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
ICU院内感染的定义
ICU院内感染是指在临床上出现的,与住院患者接触有关,而在其住院期间未出现或未明显患病的感染,通常发生在 重症监护病房中。
ICU院内感染的原因
1 抵抗力低下
ICU患者的免疫系统受损,容易感染病原体。
2 医疗器械使用
插管、导尿管等医疗器械使用不当会导致感染。
3 交叉感染
4 抗生素滥用
病人间的接触和空气传播是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
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增加了感染的 风险。
ICU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细菌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 菌等。
病毒
如珠菌等。
预防和控制ICU院内感染的策略
1
严格手卫生
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进行规范的手卫生。
医疗器械消毒
2
正确使用和消毒医疗器械,减少交叉感染的
风险。
3
合理使用抗生素
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减少抗生素滥用。
环境清洁
4
保持ICU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减少致病菌的 传播。
结论和总结
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我们可以减少ICU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将有助于改进我们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ICU院内感染》课件

《ICU院内感染》课件
《ICU院内感染》PPT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ICU院内感染概述 • ICU院内感染的常见类型 • ICU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 • ICU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ICU院内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 ICU院内感染的案例分析
CHAPTER 01
ICU院内感ICU院内感染是指在ICU住院期间 发生的感染,包括患者自身感染 和交叉感染。
详细描述
皮肤软组织感染也是ICU院内感染的常见类 型之一,主要与皮肤破损、手术切口等因素 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皮肤黏膜受损,为 细菌入侵提供了机会。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常 见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疼痛等,严重时可能 出现脓肿、发热等症状。
CHAPTER 03
ICU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
VS
详细描述
消化系统感染是ICU院内感染的常见类型 之一,主要与患者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胃 管、肠内营养等因素有关。常见的消化系 统感染包括胃肠炎、胆道感染等,这些感 染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 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腹泻、脓血便等症 状。
皮肤软组织感染
总结词
皮肤软组织感染通常由皮肤破损、手术切口 等因素引起,可能导致皮肤红肿、疼痛等症 状。
空气流通。
对策二
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抗生素使用规范和耐药菌株 监测机制。对于特殊感染病患, 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感染扩散

建议
医院应提高对院内感染事件的重 视程度,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的 落实。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培 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
防控意识和能力。
THANKS
[ 感谢观看 ]
案例二总结
抗生素使用管理漏洞是导致耐药菌株在医院内传播的 主要原因。医院应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建 立完善的耐药菌株监测机制,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事 件的发生。

ICU院内感染

ICU院内感染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 肠球菌为院内感染第三、四位主要病原菌。 ▪ 使用万古霉素以产生VRE。 ▪ 感染死亡率高。 ▪ 主要发生在泌尿系、导管相关性、外伤及
腹腔感染。 ▪ 隔离预防。 ▪ 奎宁始霉素和利奈唑胺有效。
概念
▪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导致住院患者严重感染和死亡 的常见原因之一,包括局部感染、化脓性血栓性 静脉炎、心内膜炎和其它血型播散性感染。
▪ 大多数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 ▪ G+菌为主要致病菌。 ▪ 导管感染四个途径:1.外部表面的细菌定值;2.
导管内表面的定值;3.任何来源的导管血源性播 散;4.污染的药物。
入院时头CT 提示左侧颞枕 叶脑出血
入院后胸片提示双下肺炎症,脱 机后肺CT提示双下肺炎症加重。
问题:
▪ 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时间?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及治疗?
概念
▪ 定义: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入院48h获 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 通气48h后发生的肺实质炎症,也包括停用呼吸 机和拔除气管插管后48h发生的肺炎;最初4天 发生的肺炎为早发性,大于5天为晚发性。
▪ 病人内在因素:年龄>70yr;基础病多;免疫抑 制;营养不良;吸烟;胃液PH >4等。
▪ 疾病相关因素:休克;严重创伤;昏迷;存在误 吸因素;多脏器衰竭;ICU住院时间>3天。
▪ 环境因素: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规范;环境拥挤, 空气流通差;仪器、设备、水等污染;感染控制 计划顺应性差。
▪ 治疗相关因素:各种有创诊断及治疗;各种导管、 引流管;机械通气;镇静、麻醉、抗酸治疗;免 疫治疗等。
多重耐药菌
▪ 定义:对2种或以上通常是敏感的不同种 类抗生素出现耐药。
▪ 传播特点:主要传播源是定值或感染病人; 住院后菌群移位;医护人员手是主要传播 途径,设备、空气、食物传播少;葡萄球 菌经过鼻腔传播。

ICU院内感染PPT课件

ICU院内感染PPT课件

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数据分析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医院感染 的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防 控措施提供依据。
VS
数据利用
将监测数据与临床医疗质量、医院管理等 方面相结合,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管 理水平。
06 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大型综合性医院ICU发 生院内感染事件,导致多 名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 亡。
05 ICU院内感染的监测和报 告制度
监测方法与指标
监测方法
包括日常监测、目标性监测和全面综合性监测。
监测指标
包括感染发病率、感染病死率、医院感染相关病死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
报告制度与流程
报告制度
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报告制度,确保感染病例能够及时、准确上报。
报告流程
感染病例发现者需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相关表格,经审核确认后上报 至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总结词
手卫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提高手 卫生依从性。
详细描述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都应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使用手消毒剂等。定期 开展手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和执行能力。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
总结词
保持ICU病房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应定期清洁和消毒病房 、设备和物品。
飞沫传播
01
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 生带有病原体的飞沫,被易感者 吸入后感染。
02
飞沫传播是流感、麻疹、百日咳 等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共同媒介物传播
通过共同使用医疗器械、被污染的衣 物、床单等物品,导致病原体的传播 。

ICU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

ICU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

防控措施不完善
针对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尚不完善 ,需要加强研究和改进。
检测手段落后
部分医院在耐药菌检测方面手段落后 ,影响防控效果。
患者依从性差
部分患者不遵守医嘱,不按时服药或 停药,导致耐药菌感染几率增加。
感染控制的持续改进
监测系统不完善
改进措施不力
感染控制监测系统可能存在不完善之处, 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感染问题。
定期收集感染相关数据,包括感 染发病率、病原菌分布、抗菌药
物使用等。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识别感染危险因素,评估感染控
制效果。
结果反馈
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 和医院管理人员,为感染控制提
供参考和依据。
监测报告与反馈
编制监测报告
定期编制感染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概述、数据分 析、感染控制建议等。
沟通不畅
部门之间可能存在沟通不畅的情况,导致信 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
协作机制不健全
医院可能缺乏健全的协作机制,导致部门之 间难以开展有效的合作。
跨学科合作不足
感染控制领域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但医院可 能存在跨学科合作不足的情况。
06
icu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 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icu医院感染爆发调查与控制
提升策略。
案例四
制定环境清洁和消毒规范和流程,增 加清洁和消毒频次,使用有效消毒剂 和方法。
定期进行环境采样和检测,评估消毒 效果和交叉感染风险。
背景
改进方案
实施过程
监测与评估
某icu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不规范,存 在交叉感染风险。
对保洁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供必 要的清洁和消毒设备和用品,加强监 督和检查。

医院感染在ICU中的管理

医院感染在ICU中的管理
医院感染在ICU中的 管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
CONTENTS
• ICU医院感染现状 • ICU医院感染原因 • ICU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 ICU医院感染控制策略 • ICU医院感染管理效果评估
01 ICU医院感染现状
感染率
医院感染在ICU中较为常见,感染率较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ICU感染率存在差异,与医疗设施、护理水平、患者病情等因素 有关。
隔离措施
对感染患者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菌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规范医护人员操作
手卫生
01
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勤洗手、消毒,防止病菌通
过手部传播。
防护用品
02
医护人员要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隔离衣等,以
降低自身感染和传播病菌的风险。
操作规范
03
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要遵守规范,避免交叉感染和意外伤害

04 ICU医院感染控制策略
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
建立医院感染监控网络
覆盖全院各科室,定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数据,评估感染发生 情况。
制定感染监测标准
针对不同科室和病种,制定相应的感染监测标准,提高监测的针对 性和准确性。
强化实时监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时监测ICU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感染发生 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问题。
医院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
常见感染类型
01
02
03
下呼吸道感染
如肺炎,是ICU中最常见 的感染类型之一。
血液感染
如败血症,通常与留置导 管、静脉输液等医疗操作 有关。
尿路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6
0.2 0.0 8.3 5.6 4.9 7.7
万古霉素
红霉素 克林霉素 复方新诺明 磷霉素 利福平
0.0
93.4 89 26.9 27.7 54.4
100.0
5.6 9.4 72.2 68.4 47.8
MRSA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FQ和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高 对磷霉素、利福平、SMZCO有50~70%敏感率 对万古霉素敏感
庆大霉素
氨苄西林 氯霉素 磷霉素 利福平 环丙沙星 万古霉素
51.2
11.8 38.7 12.6 60.8 38.6 0
45.8
88.2 55.1 86.3 19.1 29.1 97.9
77.4
88.9 7.8 7.8 82.3 82.9 1.1
21.2
11.1 81.6 81.6 14.0 5.2 98.9
• 泛耐药G-菌
对所检测抗菌素全部耐药
6072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
抗菌药物 耐药率 敏感率 抗菌药物 耐药率 敏感率
阿米卡星
庆大霉素 氨苄西林 哌拉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头孢唑啉 头孢呋辛 头孢噻肟
7.6
54.9 86.5 76.9 48.5 4.0 11.6 53.2 47.1
•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最早发现,流行很广 •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MRCNS),其中 最主要的是MRSE,MRSH
• 肠球菌 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等
引起人体感染的葡萄球菌种类
金黄色S.(S. aureus) 猪S.(S. hyicus) 迟缓S.(S. lentus) 里昂S.(S. lugdunensis) 腐生S.(S. saprophyticus)
表皮S.(S. epidermidis) 溶血S.(S. haemolyticus) 人S.(S. hominis) 耳S.(S. auriculari) 头状S.(S. capitis) 肉S.(S. carnosus) 山羊S.(S. caprae) 产色S.(S. chromogenes) 孔氏S.(S. cohnii)
病原菌株数
3908 1928 1354 934 700 662
占总株数的%
31.9 15.7 11.1 7.6 5.7 5.4
病死率%
21 25 32 40 24 27
肠杆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
557
542
4.5
4.4
28
33
院内血流感染前4位病原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百 分 比
50% 40%
发病率
死亡率
45%
葡萄 球菌
β-内酰胺 酶(+)
首选
次选
肠球菌的感染状况
肠球菌是人类和动物肠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 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在某些情况下,肠球菌不 仅可引起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还可引 起危及生命的腹腔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和 脑膜炎等。 肠球菌的分类至少有19种,分为3组 : 第一组以鸟肠球菌(E.avium)为代表; 第二组以粪肠球菌(E.faecalis)为代表,包 括屎肠球菌(E.faecium)等; 第三组以坚韧肠球菌(E.durans)为代表 。
88.7
43.7 11.8 16.4 30.9 86.1 81.6 42.5 43.8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西丁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环丙沙星 复方新诺明
10.6
15.9 5.8 11.6 0.3 0.2 61.7 66.0
85.1
73.3 77.7 81.6 99.6 99.8 35.2 32.7
2006年2676株MRCNS的耐药率(%)
抗菌药物 庆大霉素 青霉素 苯唑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 头孢唑啉 耐药率 43.8 100.0 100.0 26.6 33.3 敏感率 47.7 0.0 0.0 64.7 63.0 抗菌药物 万古霉素 红霉素 克林霉素 复方新诺明 磷霉素 耐药率 0.0 89.2 53 60.9 28.7 敏感率 100.0 9.0 39.9 36.4 67.2
IMP、MER耐药率最低(<1%) PIP和CIP的耐药率>60%
3452株克雷伯菌属的耐药率(%)
抗菌药物 阿米卡星 庆大霉素 氨苄西林 哌拉西林 氨苄西林/舒巴坦 哌拉西林/三唑巴 坦 耐药率 19.8 35.7 97.6 58.4 50.0 18.9 敏感率 78.5 63.3 1.6 30.8 41.3 65.2 抗菌药物 头孢他啶 头孢吡肟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西丁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耐药率 27.1 18.7 12.7 18.3 0.7 0.3 敏感率 67.7 70.9 69.7 78.6 99.0 99.6
替考拉宁
0
99.7
1.0
98.9
人类G-细菌感染
• 肠杆菌科:
大肠埃希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细菌属;枸橼酸菌 属;摩根菌属;变形杆细菌属;沙雷菌属
• 非发酵菌:
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黄杆菌属;嗜麦芽寡 养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产碱杆菌属;鲍 特菌属
• 多重耐药G-菌
对第三代,第四代头胞细菌素,氨基糖代类,氟 喹诺酮类耐药
ICU院内感染的病原特点 耐药分布 抗菌药物选择
2006年CHINET耐药监测菌种分布 (汪复教授)
细菌 大肠埃希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金葡菌 克雷伯菌属 肠球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株数 % 细菌 B群链球菌 C群链球菌 G群链球菌 沙雷菌属 柠檬酸菌属 假单胞菌属 洋葱伯克霍尔德 流感嗜血杆菌 株数 %
20.6 10.1
不动杆菌属
大肠埃希菌 肠杆菌属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流感嗜血杆菌 金葡菌 肠球菌 肺炎链球菌
375
356 278 100 50 358 83 61
5.9
4.6 4.2 1.7 0.8 5.9 1.4 1.0
人类G+细菌感染
• 葡萄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溶血葡萄 球菌 头状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模仿葡 萄球菌等
临床感染肠球菌不同菌种的分布状况:
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 由于多重耐药肠 球菌明显增加,主要为屎肠球菌。使屎肠球菌感 染呈上升趋势。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院Iwen等在对1988年 至1995年该院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肠球菌调查表 明:
感染率
粪肠球菌
1988年
83.9%
1995年
58.1%
屎肠球菌
高危因素 临床类型 临床特点 实验室证据
院内感染危险因素
• 易感人群:早产 低体重儿 免疫低下(激素 化疗) • 侵入性诊治手段:机械通气及使用时间 气管切开 各种导管留置(动静脉置管 导尿管 引流管等)
• 预防性第三代广谱抗菌素应用
• ICU住院时间
院内感染常见类型
• • • • 败血症(血培养阳性) 54.5% (NEC) 肺炎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12.8% 导管败血症 9.8% 其它:尿路感染等 病死率16%
头孢唑啉
头孢呋辛
55.5
51.7
42.6
44.8
环丙沙星
复方新诺明
40.9
(%)
33.2% 33% 30%
30%
23%
25.6%
20% 10% 0%
凝固酶阴性 葡萄球菌
10.3% 11.3%
金黄色 葡萄球菌
肠球 菌
念珠 菌
Wisplinghoff H et al. CID 2003;36:1103-1
肺部感染的病原分布
病原菌
铜绿假单胞菌 克雷伯菌属
株数
1241 608

施氏S.(S. schleiferi) 松鼠S.(S. sciuri) 模仿S.(S. simulans) 华纳S.(S. warneri) 木糖S.(S. xylosus)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定义
• 即对耐酶青霉素(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MRS)
2006年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检测率
金葡菌
医院 MR株数/总株数 华山医院 瑞金医院 协和医院 同济医院 浙医一附院 上海儿科医 院 391/463 337/490 410/662 269/460 141/261 24/194 % 84.4 68.8 61.9 58.5 65.2 12.4 MR株数/总株数 221/252 431/564 195/252 394/594 510/623 374/580 87.7 76.4 77.4 71.8 81.9 64.5 %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06 Jun 27(6)571
• 深静脉置管的应用,导管败血症呈上升趋势,病 原也发生变化
院内感染
• 血培养或脑脊液或尿培养阳性
• 血白细胞20*109/L或 5*109/L和/或伴有血 小板下降 • 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 8mg/L • I/T比值 0.20(新生儿) • 前降钙素源(PCT) • 细菌DNA监测(G+ G-)
6072 3507 4752 2968 3080 3452 2612 1088
18.0 10.4 14.1 8.8 9.1 10.2 7.7 5.0
215 23 30 226 194 176 174 167
1.0 0.1 0.1 1.0 0.9 0.8 0.8 0.8
肠杆菌属
变形杆菌属 溶血性链球菌 A群链球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