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
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重症监护病房(ICU)在医疗机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了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
然而,ICU患者由于其特殊病情,往往需要接受多种侵袭性操作和药物治疗,这使得他们在医院感染方面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因此,对ICU医院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成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任务。
一、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1. 患者因素(1)基础疾病:ICU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2)侵入性操作:ICU患者需要接受各种侵袭性操作,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等,这些操作可能破坏患者的皮肤和黏膜屏障,导致病原体入侵。
(3)药物使用:ICU患者常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增加感染风险。
2. 环境因素(1)空气质量:ICU室内空气质量不良,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
(2)物品交叉感染:ICU内使用的医疗器械、药品等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3)人员流动:ICU内人员流动频繁,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
3. 医疗操作因素(1)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病原体入侵。
(2)抗生素使用不当:抗生素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增加感染风险。
(3)护理措施不到位:护理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二、ICU感染控制措施1. 加强患者因素的管理(1)提高患者免疫力:通过营养支持、适度锻炼等手段,提高患者免疫力。
(2)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侵袭性操作,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减少感染风险。
(3)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原体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菌群失调。
2. 改善环境因素(1)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管理:定期通风换气,使用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空气质量。
(2)严格物品消毒:对ICU内使用的医疗器械、药品等进行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icu内院感的预防和控制文件材料
一旦发现感染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 措施,包括将患者转至单独的病房、 使用专用医疗器械、限制人员出入等 ,以防止感染扩散。
加强消毒和清洁工作
定期清洁环境
定期对ICU内的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包括地面、墙面、床单、被褥 等,保持环境卫生。
严格消毒医疗器械
对ICU内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基础疾病
ICU患者多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 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这些疾病本身就容易引发感染。
创伤和侵入性操作
ICU患者常需要进行各种创伤性和 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留置导 尿管等,这些操作增加了感染的风 险。
医护人员因素
01
02
03
手卫生不规范
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规范是 导致ICU内院感的重要原 因之一。
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是预防院感的重 要措施,应加强手卫生宣传教育,提 高手卫生依从性。
加强患者护理和监测
定期评估患者情况,及时发现潜在感 染风险,采取相应措施,如定期更换 导管、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 成多学科协作机制,共同应对院感问 题。
完善院感监测和报告制度
规范洗手和手卫生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应规范洗手,并定期对手部进行消 毒,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规范医疗操作流程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01
在ICU内进行手术、穿刺等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减少感染风险。
合理使用抗生素
0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避免滥用
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建立完善的院感监测和报告制度,及 时发现并处理院感事件,防止感染扩 散。
ICU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ICU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有哪些?众所周知,ICU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该科室收治患者多为高危者,所以承担者拯救患者生命、维护患者身心健康的重担。
而院内感染指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问题,具体包含院内住院期间感染以及院内获得并在出院后发生感染,但不包含入院前潜伏或已存在感染。
ICU院内感染率相对较高,其具有起病急、易暴发流行、不易控制等特征,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则会增加患者发病及死亡风险,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安全。
对此,本文就ICU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讨论探讨,旨在降低ICU院内感染发生率,维护危急重症患者身体健康。
一、ICU医院感染原因你知道哪些?1、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复杂,通常需要接受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随着用药时间不断增加,极易加大患者机体内细菌耐药性。
并且,ICU患者胃肠功能较弱,在接受广谱抗生素及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时,会导致其肠道菌群失调,增加胃肠炎易感风险。
另外,因患者体位、胃肠动力、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是影响患者胃液吸收的一种重要因素,而胃酸降低,胃内细菌不断繁殖,也是导致消化道感染的关键要素。
2、侵袭性有创操作多:为强化监护,临床通常会对ICU患者实施各项具有侵入性的监护操作,如切开气管、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留置胃管、尿管等,以上操作都为细菌侵入患者机体、正常菌群异常移位提供条件。
3、病室环境因素:因ICU危急重症患者相对集中,治疗空间较小,所以造成空气污染因素较多,比如,地面与空气消毒检测不符合标准要求;对易感人群未执行隔离保护制度;感染患者如及时转入隔离间;未对进出ICU进行严格管理;存在呼吸道感染者与ICU患者接触等。
空气污染大大增加受污染仪器设备、医护人员、外界空气等接触机会。
对此,要将感染者与非感染者分开管理,依照病情轻重缓急原则合理安置患者。
二、ICU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有哪些?1、加强基础护理力度:当前,医院ICU要注重开展基础护理服务,如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患者口腔、鼻腔以及呼吸道进行有效护理,保证呼吸畅通,预防口腔以及咽部定植病原菌。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中治疗重症患者的关键部门,然而,由于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力低下以及医疗操作频繁等因素,ICU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域。
因此,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措施、感染监测、消毒措施、医护人员培训和患者家属教育等五个方面详细探讨如何有效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
一、预防措施1.1 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包括洗手、戴手套等。
1.2 定期消毒ICU环境,包括床单、床铺、医疗器械等。
1.3 控制ICU内患者数量,避免过度拥挤。
二、感染监测2.1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2.2 对ICU内患者进行定期的感染风险评估。
2.3 加强ICU内患者的病原体检测,确保早期发现感染。
三、消毒措施3.1 采用有效的消毒剂对ICU内器械和设施进行消毒。
3.2 对ICU内患者的痰液、排泄物等进行正确处理和处置。
3.3 定期对ICU内空气进行消毒,保持空气清洁。
四、医护人员培训4.1 对ICU内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
4.2 加强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确保操作规范。
4.3 定期进行感染控制知识考核,及时纠正错误操作。
五、患者家属教育5.1 向ICU内患者家属传达感染控制知识,提醒他们正确佩戴口罩、洗手等。
5.2 鼓励患者家属定期探视,但避免过度接触患者。
5.3 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减少焦虑情绪,提高合作意愿。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和管理部门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严格的感染监测、有效的消毒措施、全面的医护人员培训和患者家属教育,才能有效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ICU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
ICU 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
一、风险评估
1.评估指标
对ICU内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传播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标:
空气传播
隔离设施和装备
感染管理政策和措施
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个人卫生惯
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
食品安全等
2.评估方法
使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
检查医院环境,特别是ICU的空气质量和卫生条件
审查医院的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
调查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个人卫生惯
分析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过程
对医院的食品安全程序进行检查
二、感染控制措施
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ICU应采取以下措施:
1.隔离措施
针对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的
传染病防护措施。
严格控制访客,限制其进入ICU,减少外界病菌污染。
隔离病房内应有完备的隔离设施和装备,包括负压隔离设备等。
2.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适当的口罩、手套、防护
服等。
定期进行医务人员的卫生教育和培训,提高其个人卫生惯。
3.清洁和消毒
定期清洁和消毒ICU内的各类设备和表面。
严格按照消毒标准进行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
4.食品安全
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确保ICU内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加强对食品供应商的监管和检查,___绝不合格食品进入ICU。
5.健康监测
建立健康监测制度,对ICU内的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定期体温监测和健康状况评估。
以上是ICU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感染控制措施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并总结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建立预防和控制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 86 例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临床诊治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ICU医院感染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住院患者86 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 26 例(30.2%),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
原因分析:1、患者因其特殊的自身因素,如年龄、患有各种基础疾病,长期卧床。
2、侵入性诊疗护理操作、医疗仪器、物品的消毒等均成为ICU感染的原因。
我们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加强ICU管理2、各种侵入性操作已导致污染和感染环节3、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4、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6、提高认识注重医务人员培训。
结论 ICU 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 G-菌与真菌为主,耐药程度一般较高。
应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降低与控制ICU监护过程中的医院感染并积极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流行。
进行重点监测,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加强基础护理和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管理,重视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等措施可减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ICU;医院感染;院内感染率;影响因素;护理医院感染对于患者的健康与预后有着负面影响,一些细菌因此还会产生耐药性。
因此,医院感染已经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
ICU 的创建对于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患者病情严重,抵抗力较差,一般患者具有潜在性疾病或长期抗菌药物使用史,使得其中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要比普通患者很多。
ICU医院感染控制.孔
• 引言 • ICU医院感染现状 • ICU医院感染风险因素 • ICU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ICU是医院中危重病人集中治疗的 场所,由于病人病情严重、免疫 力低下,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02
医院感染不仅增加病人痛苦和医 疗负担,还可能影响医疗质量和 病人安全。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和流 程。
限制抗菌药物使用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滥用和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理的使 用情况。
05
案例分析
典型感染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因重症肺炎入住 ICU,经过一段时间的 治疗,出现多重耐药菌 感染,导致病情恶化。
ICU患者常需要进行各种创伤性和侵 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 等,这些操作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基础疾病
患者本身所患的基础疾病可能增加感 染的风险,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等。
医护人员因素
手卫生不规范
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规范是导致医 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防护措施不到位
医护人员未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如口罩、手套等,增加了交叉感
病例二
患者因心脏手术后转入 ICU,由于长时间留置 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性 感染。
病例三
患者因车祸伤入住ICU, 由于伤口处理不当,引 发严重的伤口感染。
感染控制经验教训
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加强呼吸道管理
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定期更 换呼吸机管道,加强呼吸道湿化, 减少呼吸道细菌定植。
尽量减少留置导管、插管等侵入 性操作,降低感染风险。
ICU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
目录CONTENTS •ICU院内感染概述•ICU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ICU院内感染的控制策略•ICU院内感染的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CHAPTER染。
定义分类定义与分类如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患者自身因素医源性因素环境因素如医护人员手卫生、医疗器械的污染、侵入性操作等。
如空气质量、病房布局等。
030201发生原因与机制高发病率耐药菌多病死率高流行病学特点02CHAPTER手卫生管理总结词手卫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最基本措施,医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确保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诊疗操作前后等情况下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
详细描述定期开展手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
提供充足的手卫生设施和用品,如洗手液、干手纸巾等,确保医护人员随时可用。
加强对手卫生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手卫生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总结词详细描述患者安置与隔离医疗器械与环境消毒总结词详细描述总结词详细描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03CHAPTER监测与报告制度监测感染暴发的应对措施隔离一旦发现感染暴发,应立即对感染源进行隔离,限制人员流动,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消毒对病房和医疗器械进行彻底消毒,消除感染源,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追踪对已感染的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新病例,直至感染得到控制。
培训与教育计划培训教育04CHAPTER案例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VAP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手卫生、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控制VAP的措施包括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期进行痰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等。
案例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CRBSI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CRBSI的措施包括加强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减少手术时间和失血量、定期进行手术部位的消毒等。
控制SSI的措施包括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手术部位的护理、及时处理手术部位的脓肿等。
SSI的预防措施包括案例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VS05CHAPTER当前成果与不足成果不足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研究方向挑战THANKS。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ICU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力低下,接受多种侵入性操作, 以及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使得ICU成为医院感染的高 发区域。
感染发生的原因
患者自身因素
如年龄、基础疾病、免疫 功能低下等。
诊疗操作因素
如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 中心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 作,以及手术等。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
如滥用抗菌药物、不合理 的联合用药等。
重症监护病房(ICU) 医院感染管理指南
目录
• ICU医院感染概述 • ICU医院感染管理原则 • ICU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 ICU医院感染控制效果评价 • ICU医院感染典型案例分析
01
ICU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 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
如空气、物体表面、医疗 器械消毒不彻底等。
感染的危害
增加患者病死率
医院感染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增加患者 病死率。
传播疾病
医院感染可导致病原体在患者之间传播, 引起交叉感染。
延长住院时间
医院感染的发生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影响医疗质量
医院感染的发生会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 降低医疗效果。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01 对ICU病房的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等进行定 期消毒灭菌处理。
02 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质 量符合标准。
02 对不合格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追溯调查,分析原 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
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确保 医务人员掌握正确的洗手和手消
毒方法。
02
ICU医院感染管理原则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摘要] 为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与有效的护理对策。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5月期间,我院ICU接收的患者180例,从基础资料、感染部位、基础疾病、感染病菌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患者年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感染病菌类型与操作的关系及住院时间等。
结果 ICU 院内感染以老年体弱、病情危重患者居多; 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 基础疾病感染率以多发伤、脑血管意外最高; 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医务人员感染意识与院内感染也密切相关。
结论加强 ICU管理,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改善环境因素,切断感染途径是预防 ICU 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护理措施随着重症监护室(ICU)的构建与完善,大幅度提高了各类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与临床治疗效果,在危重患者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大部分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抵抗力都比较低,住院和卧床的时间相对较长,且经常需要进行一些侵入性的医疗操作,容易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对患者最终临床治疗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增加患者的医疗成本,严重者甚至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院内感染主要指患者在医院内部发生的感染,如患者在住院期间于医院内获得并感染,或者在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患者入院前或者入院时机体内已经存在的感染。
重症监护室属于院内感染中最高发的科室,科室接收的多数都是感染的高危人群,例如长期卧床、置管以及侵入性操作等均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甚至很多危因素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对于院内感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主要就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在本组研究中一共有180例患者资料,入院时间为2022年10月—2023年5月,其中有男性患者89例,女性患者91例,年龄区间为15~82岁,平均年龄为(45.56±17.31)岁。
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发生在院内的感染。
引起院内感染的致病菌较多,且大多为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珠,往往感染严重,有效控制率低,病死率高。
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易感人群和易感因素的集中地,也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域。
文献报导ICU院内感染远远高出普通病房3~4倍[1]。
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ICU院内感染患者210例,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ICU住院患者680例,男450例,女230例;年龄3~97岁,平均62.3岁。
疾病包括重型颅脑损伤,高位颈髓损伤,胸部疾病,重症胰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发生院内感染210例,院内感染率30.88%。
其中呼吸道感染133例(63.33%),泌尿系感染50例(23.81%),颅内感染6例(2.86%),伤口感染8例(3.81%),败血症8例(3.81%),感染性休克2例(0.95%),其它感染3例(1.43%)。
病原体包括鲍曼不动杆菌、热带假单丝酵母菌、肺炎克雷白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杆菌、白色念球菌及其他少见菌种。
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内在因素:①患者自身易感性:ICU内多为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或老年患者,且病情较重,自身抵抗力较差,易受周围环境中感染因子的侵入;其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等有创操作,破坏了患者自身的天然屏障,使ICU 院内感染的几率增加。
②易感部位:呼吸道是ICU院内感染的首要部位,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和颅内感染及伤口感染。
外在因素:①ICU内环境因素:ICU内危重患者较多,各种监护设备及操作仪器多;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相对较多,流动性大;ICU空间相对狭小,空气污染加重,导致呼吸道感染率增加。
不合理的建筑设计及不洁净的病区环境易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病机会。
②ICU内的交叉感染:ICU内患者的病情复杂,致病菌种多,且大多为生存力及繁殖力较强菌株,易在病区内交叉传播。
ICU的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ppt课件
• 7.如无禁忌证,将病人床头抬高30°。 • 8.重视病人的口腔护理。对存在医院内肺炎
高危因素的病人(如气管插管病人),每 日四次口腔护理。
加强ICU的消毒隔离工作
高度危险物品
高度危险性物品 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
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 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等。
提纲
一、ICU感染
二、ICU感染控制基本原则和措施 三、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ICU感染
ICU感染属于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发生 在ICU这一特定环境内的感染。
ICU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1、疾病的复杂性与严重性
患者来自院内外各科室 常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 年老体弱、全身重要器官功能减退、病
程长
高水平消毒,如高压蒸汽灭菌、环氧乙烷或甲醛
熏蒸;一次性用品用后毁形、回收。
加强ICU的消毒隔离工作
中度危险性物品
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压舌板、喉镜、
体温表
呼吸机使用中的呼吸机每天擦拭保持清洁,呼吸机
回路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及时更换。过滤网每周 清洁一次。
停止使用的呼吸机后,表面用75%的酒精擦拭,一
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 口。
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
导管浸入水中。
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破坏时,应更
换导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 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3、插管后
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
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建议更换频率可
为导尿管2周1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 (请遵照产品说明书的时间要求执行)。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一、背景介绍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内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主要负责治疗和护理病情危重的患者。
然而,由于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和病房内高密度的人员流动,ICU很容易成为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区域。
因此,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二、感染控制策略1.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包括对病房内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和病原体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及时发现和应对感染事件,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
2.加强手卫生和个人防护严格执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包括正确的手洗步骤和使用消毒剂。
同时,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务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手术器械和环境的无菌状态。
同时,定期对手术器械和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洁,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使用抗生素,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
5.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定期对ICU病房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床铺、地面、墙壁和设备等。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确保病房环境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同时,加强空气过滤和通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减少空气传播感染的风险。
6.教育和培训定期进行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和意识。
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无菌操作和抗生素合理使用等方面的培训,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执行感染控制措施。
7.加强患者管理对于重症患者,应严格控制访客的数量和时间,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对于患者的隔离管理,根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减少感染的传播。
三、效果评估和持续改进1.建立感染控制评估指标体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类型、病原体分布和感染相关死亡率等指标,通过数据分析,评估感染控制工作的效果。
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对策院内感染一般都发生于医院内部,医院感染的致病菌多种多样,而且大部分都是一些耐药菌株,因而一般出现医院感染,都比较严重。
本文首先分析了ICU院内感染的原因,进一步得出了ICU院内感染的对策。
1.ICU院内感染的原因1.1医院环境影响ICU中的患者的病情均比较危及,患者自身的抵抗力差,属于最易被感染的人群。
加之病原菌、易感人群比较集中,空气中的自然菌、人工感染菌的密度也会增加。
如果在此种情况下,医院的空气消毒工作不到位,就会出现空气污染,从而使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感染,这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一个诱发因素。
另外,如果对探视者的消毒工作没做好,他们也会有携带病原菌的可能。
一旦室内的空气中细菌的密度超标,细菌就会分布在ICU室内的物体上,就会增加细菌的传播。
另外,治疗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如输液、穿刺、皮肤护理等环节,会产生一定的医疗废弃物,处置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空气污染。
1.2应用抗生素在对ICU 患者的治疗中,难免会用到抗生素。
抗生素的确有它独特的作用,尤其体现在其控制人体内菌群比例的作用上。
但抗生素的使用,会增加耐药菌株,患者的病程就会相应地被拉长,从而使感染的机率也随之增加。
在ICU中使用的抗生素,通常都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而且多数患者在进入重症监护室之前,都已经使用过抗生素药物。
在此情况下,在重症监护室产生的耐药菌株,将流行到院内,就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
再加上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又属于易感人群,这就更加加大了感染控制的难度。
1.3侵入操作较多当前医院中的侵入性操作逐渐增加,大量的有创伤口,会使患者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比如像气管切开、吸入装置、动静脉导管、监测仪探头等,都属于侵入性治疗的方法。
而这些侵入性操作,仪器设备上会附着一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顺着仪器进入到体内,从而会使机体的防御屏障受到一定的损坏,造成更多的有创伤口。
基于此,病原体就会很容易入侵机体。
除此之外,静脉采血等操作中,如果出现护理不当的情况,也会有可能出现侵入性感染。
重症监护室(icu)常见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重症监护室(icu)常见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前言:近些年,在重症监护室中患者的院内感染的问题越发被获得关注,其为导致患者死亡,诱发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因患者所处的环境较为封闭,以及多种管路如导尿管和血管内导管、气管插管等的运用,导致机体在外部病原体中暴露,同时也受到免疫功能有所下降的影响,所以更会加大重症监护室感染问题的出现率,这也为当前重症监护室中所面对的一项严重问题。
基于此,本文就以重症监护室(icu)常见感染原因分析为出发点,而后探讨了重症监护室(icu)常见感染预防措施。
一、重症监护室(icu)常见感染原因分析在重症监护室的感染中,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其病情通常十分严重,受到侵袭性操作等许多因素的影响,会提高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的概率,并且该种感染状况一般会出现在应用人工呼吸机、以及进行气管插管的一些患者身上,同时一些患者的意识还并不清楚,气道廓清功能障碍,难以清理好呼吸道,所以在其咽喉部中所存在的细菌,就易于通过气管插管入侵至患者的气管中,导致发生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状况。
在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也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状况,这不但和患者免疫力降低之间有关,也和导尿之间存在关联,而若是长久留置导尿管,会加大感染的发生率,再者,若是在进行导尿操作时,并非标准与合理,也未能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就更易于引发严重的泌尿道感染。
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在治疗或是护理患者前,如没能根据规定及时洗手,或是未能标准着装,针对患者的尿液和唾液等,未能展开有效的处理,也容易导致发生严重的感染问题。
在利用器材进行操作前,如没能实施有效的器材消毒,在展开实际操作时也会加大感染问题发生的概率。
除此之外,针对血管内导管的感染,中心静脉置管以及插管位置潮湿等,也易导致感染状况出现。
二、重症监护室(icu)常见感染预防措施(一)强化对呼吸道的管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其状况往往十分危重,必须确保其呼吸道的通畅性,避免引流物或是分泌物掉入到气管中,致使发生感染状况。
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460 7 00河 南 平 顶 山市 第 二 人 民 医 院
关键词
0 .3 8 34
力学监测应用 的气囊漂浮导管 、 动脉 测压 导管等 。各 种人工 气道 及治 疗急 性 肾功 能不全 的动静脉血液过滤装置等 , 为患者 输液 、 输血及 营养 支持通 道 的血管 置管 , 有创伤 口的增 多 , 增加 了菌血症发生 的机
因 此 , 强 监 测 管 理 , 效 地 预 防 和 控 制 加 有
抗生素 的不 合理应用 :C IU患者来 源 于 院外 和院内不 同的科 室 , 病人可能带有
不 同科 室 的各 种 杂菌 及 耐 药 菌 株 , 生 素 抗
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 株增 加和繁殖 , 而且机体失去 了正常 的抗 菌的能力 . 破坏
则 , 严 格 把 握 联 合 用 药 指 征 , 可 能 在 并 尽 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后选用抗生 素 , 不 得 擅 自用 药 。要 根 据 患 者 的诊 断 、 染 的 感
患者 院内感染 的原 因进行分 析 , 实施有效
合 理 的管 理 防 范 监 控 措 施 , 少 和 避 免 了 减
底 , 成 病 人 之 间 的污 染 。 医护 人 员 手 污 造
呼吸道感染 :C I U住 院患者 中院 内感
染 以呼 吸道 感 染 为 主 , 因 与 患 者 原 有 肺 原 部 基 础 疾 病 、 识 不 清 、 能 有 效 清 理 呼 意 不 吸 道 、 入 性 操 作 及 空 气 中微 生 物 含 量 有 介 关 。有 文 献 报 道 … , 部 感 染 是 IU 最 肺 C 常 见 的感 染 。 由 于 气 管 插 管 及 气 管 切 开 使 人 体 的 正 常 防御 屏 障 破 坏 , 吸 道 黏 膜 呼
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ICU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随着医疗专业的发展,ICU病区已成为院内危重患者的集中收治和抢救的重要场所。
由于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感染几率远大于其他科室。
因此,加强监测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对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采用多层面分析找出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通过对ICU 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实施有效合理的管理防范监控措施,减少和避免了ICU院内感染的发生。
常见的医院感染的原因呼吸道感染:ICU住院患者中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原因与患者原有肺部基礎疾病、意识不清、不能有效清理呼吸道、介入性操作及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有关。
有文献报道[1],肺部感染是ICU最常见的感染。
由于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使人体的正常防御屏障破坏,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变黏液变黏稠,利于细菌繁殖,诱发肺部感染。
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是医院感染的第二大因素。
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导尿管改变了尿道生理屏障作用,以及导尿操作不规范导致尿管污染或将周围细菌植入膀胱有关。
另外管道不通,如管道堵塞、管道扭曲、管道折叠等,也是造成感染的直接原因。
切口感染:主要与切口受污染情况、手术时间的长短、手术类型、局部血运、围手术期护理、抗生素的应用,所用的器械、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空气等污染,消毒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院内交叉感染。
加上患者的自身疾病,免疫力低下,护理不当等,也可导致切口感染。
血液感染:侵袭性操作是造成血液感染的主要途径。
各种先进的监测治疗技术使入侵性有创伤口日益增多,如血液动力学监测应用的气囊漂浮导管、动脉测压导管等。
各种人工气道及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动静脉血液过滤装置等,为患者输液、输血及营养支持通道的血管置管,有创伤口的增多,增加了菌血症发生的机会。
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ICU患者来源于院外和院内不同的科室,病人可能带有不同科室的各种杂菌及耐药菌株,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株增加和繁殖,而且机体失去了正常的抗菌的能力,破坏了正常菌群,造成了微生物失衡,使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条件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0.97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发生在院内的感染。
引起院内感染的致病菌较多,且大多为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珠,往往感染严重,有效控制率低,病死率高。
重症监护室(icu)是医院易感人群和易感因素的集中地,也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域。
文献报导icu院内感染远远高出普通病房3~4倍[1]。
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icu院内感染患者210例,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icu住院患者680例,男450例,女230例;年龄3~97岁,平均62.3岁。
疾病包括重型颅脑损伤,高位颈髓损伤,胸部疾病,重症胰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发生院内感染210例,院内感染率30.88%。
其中呼吸道感染133例(63.33%),泌尿系感染50例(23.81%),颅内感染6例(2.86%),伤口感染8例(3.81%),败血症8例(3.81%),感染性休克2例(0.95%),其它感染3例(1.43%)。
病原体包括鲍曼不动杆菌、热带假单丝酵母菌、肺炎克雷白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大肠杆菌、白色念球菌及其他少见菌种。
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
内在因素:①患者自身易感性:icu内多为免疫力低下的儿童或老年患者,且病情较重,自身抵抗力较差,易受周围环境中感染因子的侵入;其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等有创操作,
破坏了患者自身的天然屏障,使icu院内感染的几率增加。
②易感部位:呼吸道是icu院内感染的首要部位,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和颅内感染及伤口感染。
外在因素:①icu内环境因素:icu内危重患者较多,各种监护设备及操作仪器多;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相对较多,流动性大;icu 空间相对狭小,空气污染加重,导致呼吸道感染率增加。
不合理的建筑设计及不洁净的病区环境易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病机会。
②icu 内的交叉感染:icu内患者的病情复杂,致病菌种多,且大多为生存力及繁殖力较强菌株,易在病区内交叉传播。
污染的气管插管、氧气管、导尿管、氧气雾化器、深静脉导管等是院内感染的重要传播因素。
③有创性诊疗操作: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与院内感染的发生直接相关。
呼吸道感染与人工气道的建立;尿路感染与留置尿管均呈正相关。
菌血症、败血症的发生与深静脉通道的建立密切相关,其原因可能是这些操作人为地破坏了血管屏障,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天然的庇护场所和繁殖基地。
④医护人员的感染监控意识:icu内医护人员的感染监控意识及对院内感染的防范措施,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医护人员工作时不严格的消毒措施,不强的无菌观念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原因和潜在危险因素。
病原体本身:①菌种的多样性:icu内患者病种的多样性及病情的危重性,决定了院内感染菌种的多样性;不同专科的病种其致病菌也不同。
以肺部感染为主的菌种主要是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真菌为假单丝酵母菌;泌尿系感染的菌种主要为假单丝酵
母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菌种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杆菌;伤口感染主要为葡萄球菌属。
②耐药菌种的增加:激素及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株增加,如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等;正常菌群失调,改变了机体内正常的微生态环境,易合并二重感染。
此时抗生素失去了原有抗感染功效,致院内感染的控制成为临床棘手问题。
icu院内感染控制措施
对内在因素采取的措施:①对易感人群采取的措施:icu内的一切诊疗活动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每个床位的听诊器、监护仪等都禁止与其他床位的仪器交叉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每周应对icu 内各种仪器、管道进行1次彻底的消毒,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衍。
严格限制家属探视人数和探视频率,在非医疗操作时间内探视,时间在半小时以内。
探视时,探视家属须穿探视服,穿一次性鞋套或更鞋后进入,探视者需应用病床边专门配置的消毒液对双手进行消毒后方能接触患者(感冒或者有感染性疾病的家属禁止探视)。
②对易感部位采取的措施:对于侵入性操作,应严格掌握的适应证。
实施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或减少对人体组织的不必要损伤,降低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
认真记录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尿管、脑室外引流管及腰池引流管等管道的置入时间,定期应更换或拔除,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机会。
对外因素采取的措施:①加强icu内环境因素的管理:icu内环
境因素对于院内感染发病率的影响不容质疑。
icu应建立在院内最清洁的区域,严格限制床位数,保持足够的空间,同时保持每张床位处于层流环境。
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非感染患者与感染患者以及感染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应分别隔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值得重视的是医护人员的洗手问题。
需认真执行正确的七步洗手法,每一床头配备免洗手消毒液,在接触患者前严格消毒双手,查看下一个患者时须重新洗手消毒。
不得随意放置或丢弃医疗废物。
③强化icu护理人员的感染监控意识:icu的护理人员是监控院内感染的中流砥柱。
icu内护理人员要有较强的预防感染的意识,并树立正确的感染监控观念,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掌握操作技巧,严格无菌操作。
呼吸道是icu内最主要的感染部位,要特别重视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护理。
痰培养、血液培养、脑脊液培养等细菌学检测,发现病原微生物的要立即向医生汇报,根据药敏结果及时做出相关处理,并监测治疗效果。
此外,监控人员应充分发挥职责,全面监控icu院内感染的控制流程,建立严格的消毒灭菌制度,提高控制质量。
④加强对患者的监测与观察:加强对icu患者的监测与观察,可以显著提高院内感染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
⑤对病原体本身采取的措施: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不同病原体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及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护士在执行医生医嘱时,要了解药学知识,按药物的半衰期在规定的时间内给药,同时观察药物疗效,及时向医生反馈相关信息。
讨论
icu院内感染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科室,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域。
与患者病情重、免疫能力低下、侵入性操作、消毒隔离不严格、交叉感染、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护理监控意识缺乏等密切相关。
肺部感染是icu院内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有创呼吸机的应用等操作有关。
应就目前我院icu院内感染的形势采取有效预防及控制措施,合理布置、更新icu内各种仪器设备,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建立完善的护理监控及工作流程,强化护士的感染监控意识,加强对患者的监测与观察,根据药敏合理应用抗生素,充分发挥抗生素的抗感染效果,减少icu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谭玲玲,雷莉萍,雷欢梅.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影响分析[j].新医学学刊,2008,5(5):81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