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课文练习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藤野先生

一、背诵部分

(1)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2)加减乘除,算不尽您做出的奉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甘露,浇开我们理想的花朵;您用心灵清泉,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5)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6)请补充:

二、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绯.红(fěi)不逊.(xùn)

B.瞥.见(piē)畸.形(qí)

C.诘.责(jié)诲.(huǐ)

D.驿.站(yì)托辞.(cí)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3.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

..极了。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

....”之流所深恶痛疾

....的文字。

4.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暗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组织材料,按_____________顺序组织材料。

三、积累运用

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句子均有语病或错别字,请在原文上改正。

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1)森林正在日益委缩。(2)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3)二氧化碳的

排放量在强烈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4)对人类的生产而且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四、古诗词阅读

辛弃疾词选读

知人论世

辛弃疾青壮年时期雄心勃勃,壮志凌云,坚决主张抗金。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抚国方略。中晚年时期被迫归隐,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实战演练

(一)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②。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③光转,一夜鱼龙舞④。

蛾儿雪柳黄金缕⑤,笑语盈盈⑥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⑦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⑧处。

【注释】①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②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③玉壶:指月亮。④鱼龙舞:指舞鱼、龙灯。⑤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指盛妆的妇女。⑥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⑦蓦然:突然,猛然。⑧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参考译文】

入夜一城花灯好象是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又象是被轻风吹落星星点犹如下雨。驱赶宝马拉着华丽车子香风飘满一路。风箫的声音悠扬飞动,玉壶的灯光流转,一整夜,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贵族妇女们,有的头上插满蛾儿,有的戴着雪柳,有的身上飘着金黄的丝缕,一路上说说笑笑,袅娜轻盈地朝人群走去。在人群里寻找她千次百度;突然一回首,那个人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

B 下片写了元宵佳节时的两种人:一是盛妆的贵族女子,二是作者心中关切的“那人”。

C作者的意图不在于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二种境界。

2、本词用语十分准确传神。如:“花千树”写花灯之多,“星如雨”写烟花之盛,“香满路”写贵族之众;“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用“动、转、舞”三个词极写元宵节舞灯之欢,试赏析这三个准确形象的动词。

3、花灯、明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元夕欢腾的美景;成群结队的都市丽人如花如云,让人眼花缭乱,原来都只是为了诗人的意中人而铺陈,说说“那人”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理想?

【附】:读辛弃疾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人、大词人的,只有一人,他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2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弃疾大怒,跃马横刀,只率五十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从这些壮举中,我们可以看出辛弃疾是一个多么正血气方刚英雄少年!

但身处乱世,注定了辛弃疾的命运不能一帆风顺。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只剩下了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除了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谁能懂得这个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城赏心亭时所作。此亭遥对古秦淮河,是历代文人墨客赏心雅兴之所,但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悲怆的呼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