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国家决算的编制与管理
单位部门决算管理制度
单位部门决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各单位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决算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确保经费使用的合理、合法和安全。
第二条决算管理制度是指单位部门为了实现经费使用合理、合法和安全,规范决算工作流程、责任和权限的一系列制度。
第三条决算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廉洁。
第四条决算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决算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是各单位部门的决算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六条决算管理工作由单位部门的领导班子负责,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岗位明确职责。
第七条决算管理机构由决算管理办公室、决算管理小组组成,主要负责单位部门的决算工作。
第八条决算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制定决算工作计划,指导决算工作的实施,审核决算报表,协助领导班子进行经费审批。
第九条决算管理小组是指由具有决算经验的工作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负责决算工作的具体操作和实施。
第十条决算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人员培训和考核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决算能力。
第三章决算工作流程第十一条决算工作流程包括决算预算编制、内部控制、决算编报、决算审计和决算财务公开等环节。
第十二条决算预算编制是指单位部门根据年度经济运行情况和政府预算要求,进行财务计划编制和预算调整。
第十三条内部控制是指单位部门根据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和管理,保障经费使用的合理、合法和安全。
第十四条决算编报是指单位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决算报表的编制和填报。
第十五条决算审计是指单位部门根据规定的程序,对决算报表进行审计和核实,保障经费使用的真实、准确和合法。
第十六条决算财务公开是指单位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向社会公开决算报表的信息和数据。
第四章责任和权限第十七条各单位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对决算工作负有最终责任,应当严格执行决算管理制度,加强领导和监督。
第十八条决算管理机构负责决算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对决算工作的质量、效率和效果负有责任。
部门决算管理制度条例
部门决算管理制度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规范部门的决算管理,保障国家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所有机关部门的决算管理工作。
第三条决算管理的目标是做到预算编制、资金使用、业务收入、支出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四条决算管理的原则是依法管理、公开透明、科学规范、严格把关。
第五条决算管理工作应当遵守国家财政制度管理的要求,依法保障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第六条各级领导干部、财政部门、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决算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部门决算编制第七条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合理安排财政资金的使用,并及时提交预算编制报告。
第八条部门决算编制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预算管理制度,确保编制的决算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九条部门决算编制过程中,应当注重预算的可行性、实效性、科学性,避免浪费和滥用国家财政资金。
第十条部门财务人员在决算编制过程中,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十一条部门决算编制完成后,应当及时提交审核机构进行审查,确保各项指标合理、符合规定。
第十二条部门决算编制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相关信息公开透明。
第三章部门决算执行第十三条部门应当按照决算编制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预算管理制度,保障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
第十四条部门决算执行过程中,应当注重效益和结果,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十五条部门财务人员应当依法操作财务,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十六条部门决算执行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报送财务数据,接受他们的审核和监督。
第十七条部门决算执行完毕后,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四章部门决算检查第十八条部门决算检查是保障决算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
第十九条部门决算检查应当依法进行,保障检查人员的独立、客观和公正性。
第二十条部门决算检查应当注重对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
国家工程预决算管理制度
国家工程预决算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国家工程预决算管理,确保国家工程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加强工程资金监管,提高工程预决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基本原则1. 依法合规。
国家工程预决算管理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相关规范,严格执行相关程序,确保合法性和规范性。
2. 公开透明。
国家工程预决算应当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
3. 经济有效。
国家工程预决算应当注重经济效益,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确保工程实现合理利润。
4. 严格监管。
国家工程预决算管理应当加强监督,强化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审核制度,防范风险。
5. 政策引导。
国家工程预决算管理应当遵循相关政策,科学合理编制预决算,促进国家工程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三、预算编制1. 预算编制依据。
国家工程预算编制应当依据项目招投标文件、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等资料,根据现行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合理计算。
2. 预算编制程序。
国家工程预算编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经项目负责人、工程造价师等专业人员核定后报送相关部门审核。
3. 预算内容。
国家工程预算应包括工程造价、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税金、风险准备金等各项费用,确保全面准确。
4. 预算审定。
国家工程预算应当经相关部门审定后方可执行,不允许私自修改,确保预算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四、决算编制1. 决算编制依据。
国家工程决算编制应当依据实际施工情况、材料使用情况、人工费用等真实数据进行核算。
2. 决算编制程序。
国家工程决算编制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由项目管理人员、工程造价师等专业人员核定后编制完毕。
3. 决算内容。
国家工程决算应包括实际工程造价、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税金、风险准备金等各项费用,确保全面真实。
4. 决算审定。
国家工程决算应当经相关部门审定后方可执行,不允许私自修改,确保决算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五、监督检查1. 决算审核。
国家工程决算应当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核,确保真实性和合理性,发现不合规情况应及时纠正。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财政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财政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1994.02.25•【文号】国办发[1994]31号•【施行日期】1994.02.2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财政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1994年2月25日国办发〔1994〕31号)财政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已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印发。
财政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根据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保留财政部。
财政部要以整顿财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加快财政改革,转变财政职能,强化宏观调控为重点,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划清职责范围,合理设置机构,充分发挥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职能转变财政部职能转变的重点:一是加强宏观调控。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抓紧组织和完成财政收支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宏观经济决策,制订财政发展战略和财政分配政策,组织社会财力平衡,依法理财和依法治税,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经济扛杆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二是理顺分配关系。
本着既有利于调动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又有利于确立中央财政主导地位、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原则,在全国实行分税分级财政管理体制。
规范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的分配制度。
改进和规范复式预算制度,健全财政职能,强化预算约束。
通过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税制和财务、会计制度,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
三是拓宽理财领域。
在继续改善和加强国有经济管理的同时,大力拓展来自非国有经济以及社会个人的财源,培植开辟第三产业等新兴财源。
通过发行国内外政府债券等方式,更多地筹措建设资金。
行政单位预决算管理法规
行政单位预决算管理法规第一条为加强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规范预决算制度,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保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行政单位的预决算管理,包括中央和地方行政单位。
第二章预算草案的编制和审议第三条行政单位在编制预算草案时,应当根据机关、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遵循预算编制原则,分类明确划分,科学合理确定预算项目。
第四条预算草案编制应当明确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来源、用途,科学合理确定预算数额。
第五条预算草案的审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
第三章预算的执行和监督第六条预算执行时,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执行,不得超支或挪用预算资金。
第七条预算执行期间,行政单位应当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汇报,并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第八条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监督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
第四章预决算结果的报告和审核第九条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时间提交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并经过审计机关的审核。
第十条预算执行结果应当按照规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一条行政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私自挪用预算资金,超支等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三条本法解释权归行政单位所在地财政部门所有。
注:本文档为虚构,仅供参考。
以上是《行政单位预决算管理法规》的内容,该法规旨在规范行政单位的预决算管理,以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本法共分为六章,分别为总则、预算草案的编制和审议、预算的执行和监督、预决算结果的报告和审核、法律责任以及附则。
在编制预算草案时,行政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遵循预算编制原则,并科学合理确定预算项目。
预算草案的审议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形成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案。
预算的执行阶段,行政单位应严格遵循预算方案,不得超支或挪用预算资金。
初级经济师初级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10章 政府预算管理含解析
初级经济师初级财政税收专业知识与实务第10章政府预算管理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综合反映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政府财政收支计划。
A.政府决算B.政府税收C.政府预算D.宏观调控2.从()上看,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A.形式B.作用C.性质D.预算收支的内容3.()是财政分配活动的中心环节。
A.财政政策B.财政制度C.政府预算D.财政收入4.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政府预算产生于()。
A.明朝B.明末清初C.清朝末年D.新中国成立后5.()是世界上最早确立现代政府预算的国家。
A.中国B.美国C.英国D.澳大利亚6.我国政府预算产生于OA.清代B.民国C.明代D.新中国成立初期7.首次将“非赞同毋纳税”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是OA.《大宪章》8.《权利法案》C.《统一基金法》D.《预算与会计法》8.财政资金的规模、来源、去向、收支结构比例和平衡状况,由国家按照社会公共需要和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从国家全局整体利益出发进行统筹安排,集中分配,这反映了我国政府预算的()特点。
A.预测性B.集中性C.综合性D.公开性9.政府通过编制预算可以对预算收支规模、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作出事先的设想和预计,体现了政府预算的()特点。
A.综合性B.公开性C.预测性D.集中性10.下列不属于政府预算的基本特征()。
A.法律性B.预测性C集中性D.年度性11.我国政府预算的期限采用()。
A.历年制B.跨年制C.多年制D.变动制12.我国的预算年度采用(),即()。
A.跨年制,每年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B.跨年制,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C.历年制,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D.跨年制,每年2月1日至次年1月31日13.按政府预算的()划分,政府预算可以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A.环节B.内容D.级次14.政府预算收支分类的依据不包括()。
A.收支形式B.收入来源C支出功能D.支出经济15.支出()分类明细反映政府的钱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行政管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授课对象: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本科生教学目标:《行政管理学》是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行政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在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本科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过讲授《行政管理学》,旨在使学生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娴熟行政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
行政管理学,又称公共行政学、行政学、公共事务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其英文名称为Public Administration。
行政管理学以政府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
学分与学时:学分3,总学时54二、课程目的、任务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员正确地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了解,提高行政管理的实际能力。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范围比较广泛的应用性学科,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采用以文字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辅之以录音教材和必要的面授的教学基本方法和形式。
第二部分媒体的使用、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一学期开设。
二、文字教材用主、辅教材合一型。
文字教材是《行政管理学》,包括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和教学辅导内容,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也是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其中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机配合文字教材,充分利用声音、图象作用于听觉、视觉的优势,侧重讲重点、难点,讲思路,同时讲一些答题的方法。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会计核算管理与操作的规定》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会计核算管理与操作的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00.04.10•【文号】银发[2000]112号•【施行日期】2000.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会计核算管理与操作的规定》的通知(2000年4月10日银发[2000]112号)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大连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中心支行,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确保国家预算资金的安全,加强对国库各项会计核算业务的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会计核算管理与操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及深圳市、大连市、青岛市、宁波市、厦门市中心支行要及时转发本《规定》,并组织国库部门和有关部门的业务人员认真学习掌握,以确保本《规定》的顺利实施。
执行中如遇有重要问题,请及时报告总行。
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会计核算管理与操作的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国库会计核算管理第一节会计核算岗位设置与职责第二节内部控制制度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第四节印章、密押与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第五节计算机核算管理第六节人员培训与奖惩第三章国库会计核算办法第一节会计科目第二节会计凭证第三节会计账簿第四节会计报表第四章预算收入收纳、划分、报解的核算第一节国库经收处第二节乡(镇)国库第三节支库第四节中心支库第五节分库第六节总库第五章预算收入退付第六章预算收入更正第七章库款的支拨第八章对账与年终决算第一节对账范围和原则第二节国库与征收机关对账第三节国库与财政部门对账第四节国库与其他部门对账第九章国家债券的核算与管理第一节发行的核算与管理第二节兑付的核算与管理第十章国库会计档案管理第一节凭证、账簿、报表的装订与保管第二节档案管理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国库会计核算工作,加强国库会计核算管理,建立健全内控机制,防范国库资金风险,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及有关国债发行、兑付的制度,特制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会计核算管理与操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第十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优点:抛开其它的影响。
缺点:要求过高,国家计算机联网需达 到一定水平,信息收集要快,办公人员 效率要高。
三、国家预算的组成
(一)从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划分看:
国家预算
中央预算 地方预算
省(直辖市、自治区)
市(设区的市)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
乡
(二)从国家预算收支管理范围看:
本级政府预算
总预算 下级总预算 单位预算
(三)预算外资金的范围:
1.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2.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四)预算外资金的特点:
1.财政性; 2.专用性: 3.分散性:
二、预算外资金的主要表现形式
行政性收费 事业性收费 (一)行政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及其 授权单位在行使国家管理职能中依法收取 的费用,其实质是国家意志和权威的一种 体现。
(二)按计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分类:
1.增量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
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础上,按新的财政年 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的。 我国现阶段的预算方法采用增量预算。 优点:可把各个年度预算相互联系起来, 便于比较分析。 缺点:如果上一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指标 不合理,则易造成浪费。
2.零基预算:
四、国家预算的原则
• 1、公开性 • 2、可靠性 • 3、完整性 • 4、统一性 • 5、年度性
§10-2
国家预算的程序
一、预算的编制
1.编制预算草案:由财政部门部署。 2.报国务院核定:
二、预算的批准
1.各级地方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 2.中央预算及国家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审批。
三、预算的执行
动中,为甄别、界定、认证、许可被管理人的某方 面事实、行为或身份特征,而通过颁发证照形式所 收取的费用。 如各种许可证费、证书执照费、登记注册费等。
第十章 政府预算的绩效决算与绩效管理 《政府预算》PPT课件
政府预算的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
第
10. 1 预算绩效管理:走向现代公共财政的必由 之路
十
10. 2 典型国家公共预算绩效管理的比较分析
章
10. 3 我国政府预算绩效评价的制度框架
10. 4 我国预算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共性 指标的考察
10. 5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Government Budgeting
基于评价主体视角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2)预算绩效管理的外部评价主体: 立法监督、社会监督、公众监督的视角
(1)立法监督机构的绩效管理框架:基于政府财务 会计与财务报告的考察
主要探求适用于立法监督机构外部绩效评价的 管理模式。 (2)社会监督的绩效管理框架:基于第三方评价的 考察
主要通过第三方评价方法来体现。 (3)公众监督的绩效管理框架:基于公众满意度调 查的考察
主要是通过对政府服务对象(公众)的满意度 调查,来构建相应的预算绩效管理框架。
Government Budgeting
基于评价主体视角的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3)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内外部评价主体整合
(1)预算决策过程中的绩效管理 (2)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动态监控 (3)决算过程中的指标修正与绩效反馈
按照预算支出的范围和内容划分,包括基本支出绩 效目标、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部门(单位)整体支出绩 效目标。
按照时效性划分,包括中长期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 目标。
绩效目标管理是指财政部和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 以绩效目标为对象,以绩效目标的设定、审核、批复等 为主要内容所开展的预算管理活动。
Government Budgeting
Government Budgeting
机关单位决算管理制度
机关单位决算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机关单位决算管理,增强财务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制定本决算管理制度。
二、决算管理的基本原则1. 依法依规。
决算管理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合法合规。
2. 公开透明。
对决算的相关信息应当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3. 严格执行。
决算管理应当遵守制度规定,确保执行到位。
4. 责任到人。
各级机构应当压实责任,做好决算管理工作。
三、决算编制1. 决算年度决算年度指机关单位进行决算的财务年度,与单位的预算年度相同。
2. 决算编制单位机关单位的财务处负责决算编制工作,并报送单位领导审批。
3. 决算编制内容决算应完整、准确地反映机关单位在决算年度内的各项收支情况,包括:(1)各项收入的实际情况;(2)各项支出的实际情况;(3)决算总额及结余情况。
4. 决算编制流程(1)形成决算编制计划,明确编制过程和责任人员;(2)整理决算数据,核对各项数额的准确性;(3)编制决算报告,包括文字说明和财务数据;(4)报送单位领导审批。
四、决算审核1. 决算审核单位机关单位应设立独立的财务审计机构,对决算进行审核。
2. 决算审核内容决算审核主要包括对决算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
3. 审核流程(1)确定审核范围和重点;(2)收集审核材料,核实数据的真实性;(3)编制审核报告,提出审计意见;(4)报送单位领导审批。
五、决算公开1. 公开内容机关单位应当依法公开决算报告,包括文字说明和财务数据。
2. 公开方式决算报告应当通过单位网站、报刊、电视等方式进行公开。
3. 公开时机机关单位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决算公开工作。
六、决算监督1. 决算监督对象机关单位的决算工作应当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2. 监督方式监督可以通过组织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公众舆论等方式进行。
七、违规处理对违反决算管理制度的行为,机关单位应当依法进行处理。
八、附则本制度由机关单位财务处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行政单位预决算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行政单位财务活动,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预算管理1. 预算编制(1)行政单位应根据国家财政政策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年度预算,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2)预算编制应遵循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效益性原则。
2. 预算执行(1)行政单位应严格执行经批准的预算,确保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
(2)预算执行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预算,应按程序报批。
3. 预算监督(1)行政单位应建立健全预算监督机制,确保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规性。
(2)审计部门应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决算管理1. 决算编制(1)行政单位应在年度终了前,根据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年度决算。
(2)决算编制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效益性原则。
2. 决算审核(1)行政单位应建立健全决算审核制度,确保决算编制的准确性。
(2)审计部门应加强对决算编制的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决算批复(1)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对行政单位的决算进行批复。
(2)行政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复意见执行,如有异议,可按程序申请复议。
四、资金管理1. 资金筹集(1)行政单位应按照国家财政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法筹集资金。
(2)筹集资金应遵循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原则。
2. 资金使用(1)行政单位应严格按照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使用资金。
(2)资金使用应遵循合规性、效益性原则。
3. 资金监督(1)行政单位应建立健全资金监督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
(2)审计部门应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附则1.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单位。
2. 行政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3. 本制度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4.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预算和决算》课件
监督
检查和评价预算执行情况,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保证资金使用的合法性。
决算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
指对实际的财政支出和收入进行核算,以便于评估 运行情况。
作用
• 评估预算执行情况 • 强化预算管理 • 提高财务透明度
决算过程的步骤
1 凭证材料捆绑
2 初审
凭证、源单、账龄报错及相关材料分类捆绑。
检查凭证、原单、账龄报错等材料是否齐全、 真实、合规。
3 复核
4 审计复核
检查凭证、原单、账龄报错等材料是否齐全、 真实、合规。
执行中央或系统审计机构安排的审计任务, 对决算资料进行核实和抽查。
决算报告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包括实际收入和支出情况、分析评价,以及财政工 作的建议和意见。
意义
• 客观评价预算执行情况 • 提高决策透明度 • 为后续预算的编制提供参考
国家预算和决算
本课件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国家预算和决算的概念、编制和执行流程,以及决 算报告的内容和意义。
国家预算和决算的概念
国家预算
指国家机关在预定期间内, 计划使用国家财政收入和收 支全部情况的文件。
决算
对实际的财政支出和收入进 行核算, 以便于评估运行情况。
概念重要性
国家预算和决算是国家财政 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 障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运转 提供关键的支撑。
国家预算的编制流程
1
编制规划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政府工作报告,列出预算编制规划方案。
2
预算编制
准备预算的各类资料,进行预算的编制工作。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讨论审批
提出预算报告,经全国人大审批通过。
4
执行监督
国家预算的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
国家预算的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一、国家预算的编制过程1.政策确定:政府根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对重要政策的拟定,确定下一年度的经济发展目标和财政收支政策。
2.预算编制:财政部门根据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和财政收支政策,向各部门发出预算编制指示,要求各部门按照要求编制预算,并报送财政部门。
3.预算调整:财政部门在收到各部门的预算报送后,根据政府制定的财政调控政策和收支预算的平衡情况,对各部门的预算进行审批、调整和合并。
4.预算决策:根据财政部门对各部门预算的审批和调整结果,政府组织专家进行评估,最终确定下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提交国家立法机关审议。
5.预算审议:国家立法机关对政府提交的预算进行审议和决策,结合国家财政状况、经济发展形势和社会需求,对预算进行修改和补充,并最终通过国家预算。
6.预算执行:国家在预算通过后,各部门按照预算执行,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财政收支的协调和调控,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
7.预算监督:国家立法机关、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预算支出、财政收入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评估。
二、国家预算的主要内容国家预算是国家对预计收入和支出的全面规划和安排1.收入预算:收入预算是国家根据税收、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对预计收入的规划和安排。
具体包括财政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债务收入、非税收入等各类收入项目。
2.支出预算:支出预算是国家对预计支出的规划和安排,主要包括一般支出、军事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各类支出项目。
3.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是国家财政收支之间的差额,财政赤字表示国家财政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财政盈余则表示财政收入超过支出的情况。
4.资金分配:资金分配是指国家对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的资金分配和分配原则。
通常根据实际需求和政府政策的导向,对各个部门、地区和社会事业进行资金分配。
5.预算项目:预算项目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具体项目,可以根据需要划分为不同的经济分类和功能分类,确保预算的透明度和精确度。
决算编制管理制度包括
决算编制管理制度包括一、总则为规范企业的财务决算工作,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决算编制责任1. 公司财务部门负责全年度的财务决算工作,包括编制、审核和报送。
2. 公司各部门负责向财务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经济业务数据。
三、决算编制流程1. 财务部门按照年度财务预算制定决算编制方案,确定决算编制的时间表和节点。
2. 各部门按照财务部门的要求准备相关资料和数据。
3. 财务部门对提供的数据进行审核和整理,编制财务报表。
4. 财务部门将编制好的决算报表提交公司高层领导和财务审计部门审定。
5. 经审定后,财务部门将决算报表签署盖章,向相关部门报送。
四、决算编制内容1.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
2. 利润表:反映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和净利润情况。
3.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增加额。
4. 附注:对财务报表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
5. 财务报表附表:包括其他财务数据和附加信息。
五、决算编制审定1. 公司高层领导审定决算报表前要对其进行认真审查,确保决算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财务审计部门对决算报表进行财务审计,提出审计意见。
3. 经审定后,决算报表由公司领导签署盖章,并报送相关部门备案。
六、决算编制监督1. 公司内设监察部门建立监督制度,对决算编制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决算工作的规范、合规。
2. 监察部门可以对决算编制工作进行抽查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整改。
七、决算编制定稿1. 决算编制完成后,要将最终的财务报表定稿备档,做好存档工作。
2. 定稿的决算编制文件要交由财务部门进行管理,确保档案完整、有序。
八、决算编制异议处理1. 若在决算编制过程中发生争议,要及时进行协商和沟通,并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2. 如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由公司高层领导作出最终决定。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113号)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11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行政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
第三条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艰苦奋斗,厉行节约;量入为出,保障重点;从严从简,勤俭办一切事业;制止奢侈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条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一)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及时编制决算;(二)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加强对行政单位财务活动的控制和监督;(三)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有效利用、规范处置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五)按照规定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真实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六)对行政单位所属并归口行政财务管理的单位的财务活动实施指导、监督;(七)加强对非独立核算的机关后勤服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实行内部核算办法。
第五条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行政单位应当实行独立核算,明确承担相关职责的机构,配备与履职相适应的财务、会计人员力量。
不具备配备条件的,可以委托经批准从事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行政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
第二章单位预算管理第六条行政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第七条按照预算管理权限,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分为下列级次:(一)向本级财政部门申报预算的行政单位,为一级预算单位;(二)向一级预算单位申报预算并有下级预算单位的行政单位,为二级预算单位,依次类推;(三)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申报预算,且没有下级预算单位的行政单位,为基层预算单位。
一级预算单位有下级预算单位的,为主管预算单位。
第八条各级预算单位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级次申报预算,并按照批准的预算组织实施,定期将预算执行情况向上一级预算单位或者本级财政部门报告。
第十章:政府间财政分配
2、以内容上的差别为依据(编制的方法) 增量预算: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是在以前财政年度的基
础上,按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之后确定 的。
零基预算:则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 经济发展的预测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 3、以编制主体不同 中央预算:是以中央政府为责任主体编制的预算。 地方预算:是由各级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编制的预算。 部门预算:是以政府部门为责任主体编制的预算。
(4)按采购对象 货物采购 工程采购 服务采购
(5)按供应商所在地域 国际性招标采购 国内招标采购
(6)按招标阶段的不同 单阶段招标 两阶段招标
第二节 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概述
一、政府间的职责分工 1、资源配置职能的划分: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别承担 2、收入分配职能的划分:以中央政府履行为主 3、稳定经济职能的划分:以中央政府履行为主
三、国家预算制度的改革
(一)国家预算收支科目的改革(2006年政府收支分 类改革的主要内容): 1、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全面、规范、细致 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 2、 建立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更加清晰地反映政 府各项职能活动。 3、建立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全面、规范、明细地 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
第十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一节 国家预算 第二节 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概述 第三节 财政管理体制 第四节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第一节 国家预算
一、国家预算的概念与类别 二、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决算 三、国家预算制度的改革
一、国家预算的概念与类别 (一)国家预算概念 国家预算是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立法机构审议 批准具有法律效力,具体表现为财政收支一览表及其说明。 (二)国家预算的类别 1、以形式差别为依据(编制的形式) 单式预算: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 格来反映; 复式预算:则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 表格来反映。
国家预算管理条例
【发布单位】国务院【发布文号】国务院令第90号【发布日期】1991-10-21【生效日期】1992-01-01【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国家预算管理条例(1991年10月21日国务院令第90号发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预算管理,强化国家预算的分配、调控和监督职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实行预算管理的各部门、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等,下同),都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国家预算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原则。
国家预算应当做到收支平衡。
第四条国家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旗)、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
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可以暂不设立预算。
第五条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
中央预算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组成。
地方预算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第六条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政府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各部门(含直属单位,下同)的预算组成。
第七条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
第八条单位预算是指实行预算管理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的经费预算和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财务收支计划中与预算有关的部分。
第九条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单位、未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改变。
第十条预算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十一条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以人民币元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是预算管理的国家行政机关。
各级人民政府编制本级总预算草案、决算草案;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预备费的动用;编制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改变或者撤消本级各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预算方面的不适当的决定;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行政管理学资料4(名词解释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本)专业补修课《行政管理学》平时作业一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公共行政环境: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4、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平时作业二1、狭义的公共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这里采用狭义的定义。
2、行政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3、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
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4、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各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平时作业三1、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各种各样决策中的一种,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2、行政执行: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3、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4、税收: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决算管理办法
部门决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部门决算管理工作,保证部门决算信息质量,为编制后续年度预算提供参考和依据,发挥部门决算在财政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法律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部门决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根据财政部门决算编审要求,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编制的、综合反映本单位预算执行结果和财务状况的总结性文件。
第三条部门决算管理主要内容包括:部门决算的工作组织、报表设计、编制审核、汇总报送、批复、信息公开、分析利用、数据质量监督检查、数据资料管理以及对部门决算考核评价等方面.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纳入部门预算编报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
部门决算编报范围应当与部门预算编报范围保持一致。
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等。
第五条通过建立部门决算管理制度,收集汇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资金来源与运用、资产与负债、机构、人员与工资等方面的基本数据,全面、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满足国家财政财务会计监管、各项资金管理以及宏观经济决策等信息需要。
第二章部门决算工作组织第六条部门决算工作按照“科学、规范、统一、高效"的原则,由财政部实施统一管理,各地区、各部门依据预算管理关系或财务管理关系分别组织实施。
第七条财政部是部门决算工作的主管部门。
其职责主要是:(一)制定部门决算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制定全国统一的部门决算报表体系及部门决算软件,明确报表格式要求和填报口径,组织和指导全国部门决算报表及软件的布置与培训.(三)组织和指导全国部门决算的收集、审核、汇总和报送工作。
(四)组织和指导全国部门决算批复工作,负责批复中央各部门决算。
(五)组织和指导全国部门决算信息公开工作。
(六)组织和指导全国部门决算数据的分析利用。
(七)组织和指导全国部门决算数据质量监督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
一、绩效评价机制
二、绩效考评的管理体制
三、绩效考评的适用范围
四、绩效考评的方法
五、绩效考评结果
一、绩效评价机制
(一)绩效评价的意义 推进公共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 资金使用效益 (二)绩效评价机制的构架 1.建立专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工作机 构,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积极探索,分步实施,逐步建立健全财政支 出绩效评价的制度体系。 (三)绩效评估和绩效预算
第十章
国家决算的编制和管理
本章内容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国家决算的部署 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管理 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 国家决算的编制 国家决算的审批
第一节
国家决算的部署
一、国家决算的意义
国家决算指按照法定程序 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 执行结果的报告,由决算报表 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二、国家决算的编制方法
(一)单位决算的编制方法 单位决算是构成各级总决算 的基础,编制好单位决算是保证 国家决算质量的关键。 (二)总决算的编制方法 (三)政府和国家决算的汇编程 序 国家总决算(即国家决算)以 单位和部门决算为基础,由财政 部汇编。
国家 总决算
总决算
单位决算
三、决算说明书的编写
(五)绩效考评的指标和标准
1.绩效考评指标设计应该 遵循的原则。
绩效考评 指标设计 应遵循的原则
相关性 可比性 重要性 经济性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2.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
四、绩效考评的方法
• 绩效考评以预算年度为周期实施年 度考评,其中重大跨年度支出项目 可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考 评。 • 绩效考评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因 素分析法、公众评价法、成本效益 分析法等。 • 绩效考评实施阶段的考评方法:形 式审查;现场和非现场考评;三是 综合评价。
五、绩效考评结果
1.绩效考评报告。 2.绩效考评结果可作为财政拨款的参考。 3.绩效考评信息公开发布。
绩效考评
第四节
国家决算的编制
一、国家决算的编制原则 二、国家决算的编制方法 三、决算说明书的编写 四、我国决算的改革
一、国家决算的编制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工协作,按程序办事 编制决算草案在组织工作和程序上应遵守 的原则。 (二)符合法规、掌握政策 编制决算草案在政策上应遵守的原则。 (三)真实、准确、全面、及时 决算编审工作在技术上应遵守的原则
慎重选择绩效考评 项目,将重大项目 考评和一般性项目 考评结合起来。
(三)绩效考评项目的选择
1.应选择社会效益比较明显的项目。 2.应选择部门有较大自主决策权的项目。 3.尽量不考评基建项目。
(四)绩效考评的内容
绩效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 1.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 2.为完成绩效目标安排的预算资金的使用 情况和财务管理状况; 3.部门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加强管理的 制度、措施等; 4.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考核内容。
(一)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涵义
财政拨款结余资金主要以如下几种方式划分:
1.按支出性质划分,可分为基本支出结余和项 目支出结余。 2.按批复时间划分,可分为当年结余和以前年 度结余。 3.行政、事业单位和特定企业。 4.按国库管理制度划分,可分为国库集中支付 结余和非国库集中支付结余 。
(二)不同类型结余的管理方式
(二)修订和颁发决算表格
1. 修订和颁发决算表格的时间:每年第四季度 2. 制订决算表格的原则 (1)要有利于总结全年预算执行情况,并兼顾下年预算 设计和预管理管理的需要。 (2)要有利于保持决算表格的稳定。 (3)要在满足工作发展需要的同时,做到简便易行。 3. 决算表格按预算财务系统的分类 (1)财政总决算表格 (2)事业行政单位决算表格 (3)企业财务决算表格 (4)基本建设财务决算表格 预算外收支决算表要随同总决算或单位决算一并上报。
(二)国家决算的功效
1.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在财 政上的集中反映。 2.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的结 果。 3.是制定国家财经政策的 基本资料。 4.是系统整理和积累财政 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
二、编制国家决算的部署
(一)拟定决算编报办法
1.指明决算编审重点和原则。 2.提出完成预算的措施和审查决算的 要求 。 3.明确决算编报方法和有关问题的处 理原则 。 4.确定报送决算的期限、份数 。
三、年终清理和结算
(一)年终清理
年终清理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 单位、企业单位、基本建设单位,在年终对 预算收支、会计账目、财产物资进行的全面 核对和清查。
三、年终清理和结算
(二)年终结算
年终结算指各级财政在年终清理的基础上, 结清上下级财政总预算之间的预算调拨收支和 往来款项。
(一)年终清理
二、绩效考评的管理体制
(一)绩效考评的职责分工:部门的主体地位 (二)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的步骤 制定各部门发展战略 部门年度计划 年度绩效计划指标 对实际 绩效进行评估 调整下年度预算。 (三)绩效考评的工作程序
(三) 绩效考评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
绩效考评 工作程序
准备
实施
撰写和 提交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工作组织实施形式的流 程图
决算说明书是年度预算执行和预算管
理的书面总结。 它是研究政策、分析问题的重要资 料,也是决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单位决算说 明书 (二)总位决算 说明书
(一)单位决算说明书
1.一年来单位预算执行的情况,收入越收 或短收,支出超支或结余的原因; 2.业务计划完成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3.事业发展的成果和问题; 4.预算管理、财务 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问题以及今后提高管理水平的改进意见 等。
形 式
四、国家决算草案的审核和批 准
决算草案的审核:包括对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和基 本建设财务决算草案的审核。 1.上年国家决算和当年国家预算同时审查批准。 2.国家决算经全国人代会审查批准后,财政部即代国 务院批复各省(市、区)总决算。 3.中央各主管部门的单位决算,由国务院授权财政部 批复。 4.中央各主管部门根据已经批准的决算,分别批准所 属单位决算。 5.地方各级总决算由地方财政部门报送同级人民政府 讨论通过后,提请同级人代会常委会审查批准。
(二)结余资金形成的原因
1.制度的原因 2.管理的原因 3.预算调整的原因 4.其他方面的原因
(三)强化财政拨款结余资金 管理的原则
1.依法管理,完善制度。 2.统筹安排,提高效率。 3.划分类别,突出重点。
二、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管理
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含义:
指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年度内,按照 财政部批复的本部门预算,当年尚未支用的财政 拨款资金; 是单位财政拨款收入与财政拨款支出之间的 余额。
四、我国决算的改革
(一)现行年终决算的缺陷 1.结算事项多、项目繁杂。 2.扭曲了决算的功能,强化了地方对 年终结算的依赖思想。 3.决算工作效率低下。 4.财政算账难。
(二)我国强化预算、淡化决算的改革
1.科学合理安排预算,严格执行预算。 2.完善财政体制,在体制框架内明确各级政府 的支出责任,不要把属于支出责任范围内的事 项纳入决算中去解决。 3.规范决算,强化分析。
1.基本支出结余的管理方式。
2.项目支出专项结余的管理式。 3.项目支出净结余的管理方式。
3.项目支出净结余的管理方式
(1)项目支出净结余的形成 ; (2)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净结余的加 强是结余资金管理的重点; (3)对净结余资金的管理,在不同 的阶段具体采取不同的方式。
三、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管理程 序和职责分工
弊端并存
(二)结余资金形成的原因 (三)强化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的原则
(一)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特点: 合理性和弊端并存
• 合理性:
1.政府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不断提高。 2.公共财政框架逐步建立。 3.部门财政拨款结余 (结转)越来越多。
• 弊端:
1.资金使用效率低。 2.影响部门预算的完备性。 3.滥用结余资金。
1. 年终清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1)核对年度预算收支数字 (2)清理本年预算应收应支 (3)结清预算拨借款 (4)清理往来款项 (5)清查财产物资 (6)进行决算收支数字的对账工作 2. 决算数字的核对: (1)决算收入数字共同核对一致 (2)决算支出数字共同核对一致 我国采用历年制预算年度情况下,反映总预算执行情 况及结果的会计结账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 。
(一)国家决算体系
• 我国国家决算按统一的决算体系逐级汇编而成, 包括中央级决算和地方总决算。 • 编制预算的都要编制决算: 1、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企业财务决算、基本 建设财务决算; 2、参加组织预算执行,经办预算资金收纳和拨 款的机构,如国家金库、税务部门、企业利润监 缴机关、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 3、各级财政部门还要编制预算外收支决算。
(二)总决算说明书
1.收入方面。 2.支出方面。 3.结余方面。 4.预算执行中的调整、调剂方面。 5.总结一年来贯彻执行各项财政方针政策、管理体 制、规章制度的情况和问题。 6.其他方面。如工资和物价的调整、制度办法的变动 对预算收支的影响等。 7.编制决算的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探索预算管理 的规律。
(二)年终结算
1.税收返还的结算 2.体制结算 3.定额结算 4.单项结算 5.政策结算 6.其他结算
第二节 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 管理
一、加强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的成因 二、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管理 三、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管理程序和职责分工
一、加强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的 成因
(一)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的特点:合理性和
(三)我国决算工作改革的措施
1.规范和简化结算项目,归并 定额结算项目。 2.严格按照事权划分支出。 3.规范年终结算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