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1.小学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原文篇一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一说于江阴)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是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2.小学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文及翻译,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文及翻译,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赏析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文作者:苏轼〔宋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赏析三这首题图诗,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
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译文及注释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度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苏轼古诗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苏轼古诗赏析【作品介绍】《惠崇春江晚景》(又叫《惠崇春江晓景》),元丰八年(1085 )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
原诗共两首。
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
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
《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
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原文】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1 满地芦芽2 短,正是河豚3 欲上4 时。
注释】(1)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 ,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江阴素有“拼死吃河豚”的典故。
(4)上:指逆江而上。
【白话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是元丰八年(1085 )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
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遍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众多方面。
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苏轼雄健豪放、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苏轼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
而这首《惠崇< 春江晚景> 》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赏析】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
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惠崇春江晚景的全诗翻译
惠崇春江晚景的全诗翻译[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
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温馨提示1.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
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
2.诗有两首:(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二)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3.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
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的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word完整版)沪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本下册古诗
(word完整版)沪教版三年级语文课本下册古诗
三年级语文课本下册古诗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处处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绝句四首(其三)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原文: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对照翻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北宋名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
《楚辞》“恋恋兮依依。
”〔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1 古诗二首生字
1 古诗二首惠崇春江晓景游园不值
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会写字: 崇 鸭 拼 音
晓 值
怜 苔 chón g xiǎo yā zhí
lián tái kòu
扣
chóng
上下结构
山部
崇高崇尚
xiǎo
左右结构
破晓家喻户晓
日部
yā
左右结构
鸭蛋鸭子
鸟部
zhí
左右结构
值日价值
亻部
lián
左右结构
可怜怜惜
忄部
tái
上下结构
苔藓青苔
艹部
拼音部首结构词语
kòu
扌部
左右结构
折扣扣球
huìlóu hāo 惠蒌蒿(优惠) (蒌蒿) (蒌蒿) tún
豚(河豚)
yù欲
(欲望)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写 景的。
《惠崇春江晓景》描写的是 的景物;《游园不值》描写的是 的景物。
诗人捕捉住了 景色的特点,写出了一片盎然的春意,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朗读、背诵古诗,想象和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春 画中 现实中 春天。
诗词赏析: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诗词赏析: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因为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
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其一赏析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仅仅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
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
“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原文: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北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翻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北宋名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
《楚辞》“恋恋兮依依。
”〔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惠崇春江晚景》翻译及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翻译及赏析《惠崇春江晚景》翻译及赏析惠崇春江晚景一般指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惠崇春江晚景》翻译及赏析相关内容。
《惠崇春江晚景》翻译及赏析篇11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带拼音版huì chóng chūn jiāng wǎn jǐng惠崇春江晚景sū shì苏轼zhú wài táo huā sān liǎng zhī ,chūn jiāng shuǐ nuǎn yā xiān zhī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lóu hāo mǎn dì lú yá duǎn ,zhèng shì hé tún yù shàng shí 。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翻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3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赏析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
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惠崇春江晚景》翻译及赏析篇2原文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赏析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赏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
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遍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众多方面。
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苏诗雄健豪放、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苏轼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
而这首《惠崇春江晚景》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惠崇,福建建阳人,北宋著名九僧之一,王安石称他有“绝艺”(《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著名国画史学家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
萧洒虚旷之景,人所难到也”(《图画见闻志》卷四)。
由此可见,惠崇的画享誉一时,而《春江晚景》(钱钟书《宋诗选注》作“晓景”)应是他擅长的得意之作。
惠崇原画已经失传,但从诗人传神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想到画面图景。
北宋诗人晁补之说:“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
”(《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苏轼的这首诗妙在既能写出“画中态”,又能传出“画外意”,使诗情、画意完美地结合起来,难怪清代大才子纪昀在读到此诗时惊叹说:“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六)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静静的江岸上绿竹潇潇,在青翠嫩绿的竹叶外点缀着三两枝桃花。
竹外桃花,红绿相映,淡淡一笔,将那花竹交错、红绿掩映的“桃花报春”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桃花报春,春天来临,而桃花才三两枝又说明季节实为早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
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
“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
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译文及赏析(部编本三年级下册)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译文及赏析(部编本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⑵,正是河豚欲上时⑶。
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⑷,依依还似北归人⑸。
遥知朔漠多风雪⑹,更待江南半月春⑺。
注释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
《楚辞》“恋恋兮依依。
”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译文其一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赏析其一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春江水暖鸭先知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
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楚辞》“恋恋兮依依。”归人: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思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惠崇春江晚景》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2)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5)上:指逆江而上。
【翻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一】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
江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讯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
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
其实岂是鸭子先知水暖?一切水族之物,皆知冷暖。
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
唐人有“花间觅路鸟先知”的诗句,与此句异曲同工。
这句诗极富哲理,我们指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时,便往往引用这一句。
蒌蒿满地芦芽短,万物逢春气象新。
江边,生长茂盛的蒌蒿铺满了地面,芦苇也抽出了短短的嫩芽来。
这七字不是泛泛地吟咏景物,而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贴切地实写出这两种植物的情态,没有一字是闲笔。
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诗人苏轼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在他的这首题画诗《惠崇春江晚景》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在苏轼眼里,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前者如画,后者逼真,两者混同,不知何者为画境,何者为真景。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苏轼写的一首诗是惠崇春江晚景还是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写的一首诗是惠崇春江晚景还是惠崇春江晓景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苏轼写的一首诗是惠崇春江晚景还是惠崇春江晓景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苏轼写的一首诗是惠崇春江晚景还是惠崇春江晓景诗共两首,常见的是第一首。
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题目标为“晓景”。
《东坡全集》等标为“晚景”,诸多注本,有“晓景”,有“晚景”。
假如从题画诗的角度上,惠崇的画现多为“晓景”,且从现在的使用上看,“晓景”二字已越来越多地使用,也开头获得普遍接受。
惠崇:宋初九僧之一,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正好对应。
还有一种说法,假如以“晚景”讲,那就可能是苏轼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二.苏轼写的诗有哪些古诗三百首一、《题西林壁》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四、《赠刘景文》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五、《海棠》宋代: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春宵》宋代: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芳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七、《花影》宋代: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整理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八、《和子由渑池怀旧》宋代:苏轼人生处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坎坷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惠崇《春江晓景》原文注释及赏析
惠崇《春江晓景》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惠崇《春江晓景》①(二首选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葵蒿满地芦芽短②,正是海豚欲上时③。
【注释】
①惠崇:宋朝诗僧。
工诗善画。
《春江晚景》是他的一幅画,今已失传。
晓景:一作“晚景”。
②萎蒿:一种野菜。
③海豚:鱼名,肉味鲜美,但肝脏、生殖腺和血液有剧毒。
此鱼生活于近海,春水回暖始溯江而上,于淡水中产卵。
【赏析】
此诗作于元丰八年(1085),这是一首题画诗。
原因是一幅“鸭戏图”。
全诗由画面生发,题有画中实景,也有联想和想象,缘于画:又不胶着于画,出入自如,充分体现了早春的勃勃生机。
二、四两句由实而虚,是神来之笔,体现了作者敏锐、丰富的感知能力,是真正的艺术创造。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及背景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及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⑷归鸿:归雁。
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⑸依依:不舍之貌。
《楚辞》“恋恋兮依依。
”归人:回家的人。
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⑹朔漠:北方沙漠之地。
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⑺更待:再等;再过。
其一赏析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
上海人教版小学宋词
上海人教版小学宋词
1、小池南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5、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l蒌óu蒿hā满o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 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 柔嫩香脆,可以吃。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tún ),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 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
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 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 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