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时间

合集下载

陈桥兵变发生的时间 陈桥兵变与北宋统一的关系

陈桥兵变发生的时间 陈桥兵变与北宋统一的关系

[键入文字]陈桥兵变发生的时间陈桥兵变与北宋统一的关系陈桥兵变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兵变,不但完成了以和平的方式交接政权,更是对后世的政体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陈桥兵变对北宋统一的影响尤为突出。

陈桥兵变与北宋统一主要讲述了周世宗驾崩后,赵匡胤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发动兵变,并完成建立宋朝一统华夏的事情。

陈桥兵变与北宋统一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赵匡胤年少就有大志,为了建立宋朝完成统一需要发动陈桥兵变。

同样也是因为发动了陈桥兵变才促进了北宋的统一。

所以说它俩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周世宗驾崩后,幼子即位,符太后执政,但是符太后缺少主见,政治上软弱,听到辽兵南下的消息时就慌了分寸。

命赵匡胤出战时,赵匡胤以兵少为由拒绝出征,符太后被迫给他军权。

行到陈桥驿时城里城外都散播着点检为天子的消息,最后趁赵匡胤睡着之时,他的弟弟赵光义和部下为他黄袍加身高呼万岁,其实这本就是他串通好的事情。

回城后石守信等大将皆表示归从。

但是只有少部分人起兵反对赵匡胤,不久之后他们便一一被杀。

此后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指挥部队灭掉其余两处小国后,华夏统一,归于北宋。

陈桥兵变与北宋统一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北宋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为古代中国农业商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陈桥兵变发生的时间陈桥兵变是历史上有名的事件,通过此次兵变赵匡胤迈向人生的巅峰,但陈桥兵变时间却鲜有人知。

陈桥兵变时间在公元960 年2 月3 号,也就是当时的大年初三。

在这个本是全国庆祝新年的时候,后周王朝却开心不起来。

在大年初一,边境传来辽军大军压境的消息,宰相范质在不明真伪的情况下,派遣赵匡胤领军前去抵御辽军。

但是赵匡胤却推辞了,理由是兵少将寡。

不得已范质把军权交给了赵匡胤,这时赵匡胤才领军出发。

1。

陈桥兵变简介

陈桥兵变简介

陈桥兵变 示意图
背景
●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时年只有七岁,因此当时政治不 稳。
●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 [2] 当时主政 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暗思朝中大将唯赵匡 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 动全国兵马。
● 赵匡胤统军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兵变计划就开始了。 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 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 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 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后改名光义即宋太宗)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 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遂拥立他为皇帝。 赵匡胤却显示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 主矣。”
经过
● 公元960年2月2日(正月初三日),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今河南开封),行军至陈桥驿 (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 当时,大军刚离开不久,东京城内起了一阵谣传说,“出军之日, 当立点检为天子。” 这个谣言不知是何人所传,但多数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已 慌作一团。赵匡胤此时虽不在朝中,但东京城内所发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周世宗在位时,他 正是用此计使驸马张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点检的职务而由他接任。赵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 自己的江山被人夺走,所以他们的疑心很重。这次故计重施,是为了造成朝廷的慌乱,并使他的 军队除了绝对听命于他外别无他路。
封丘陈桥驿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 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
4.发展科举制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 伍的庞大。
太祖问:“天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财政危机 边疆危机
根源 北宋初年对中央集权的加强的弊端
(二)序幕——庆历新政
1.支持者:宋仁宗
2.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
3.改革结果:失败 4.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后 天
先 天
下下
之之
乐忧
而而
乐忧
(二)高潮——王安石变法
川山家王
集 》 《 临 川 集
, 世 称 荆 公
、 思 想 家 。 字
宰相赵普
961 年 的一 天 , 宋太 祖 宴 请石守信等大将。席间,宋 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 靠你们。可当上皇帝后,却 整夜不能安睡。”石守信等 人忙问原因。宋太祖答道: “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 贫图富贵,也把黄袍加在你 们身上,那时事情也就由不 得你们了。”石守信等人非 常惶恐,跪倒在地,问该怎 么办。宋太祖说:“你们不 如放弃兵权,买良田美宅, 享受富贵,欢乐一世。这样, 君臣之间互不猜疑,岂不很 好?”石守信等领会了皇帝 的用意,第二天全都称病辞 职,交出兵权。
南濮阳县城御井街,是记载宋辽订立“澶渊 之盟”的唯一实物。
(二)夏宋关系
1.战争
2.和议
时间:1044年
内容: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保帝号, 夏对宋称臣;宋给西夏岁赐 ,重开边 境贸易

北宋初期历史概况

北宋初期历史概况

北宋初期历史概况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年号建隆,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即宋太祖。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目的:改革唐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①解除石守信等禁军主将的兵权,继而又削减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

强化中央集权集中军权②分统禁军,直接对皇帝负责。

又设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统领军队;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权。

使其互相牵制。

③立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驻地,但统兵将领不随军调动,防止武将专权。

措施④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半数拱卫京师,一半驻守各边。

集中行政权①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依次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

宰相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

集中财权和司法权②派文官任知州,并在各州设通判加以监督,直接向皇帝报告。

各州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署才有效,使其互相牵制。

①地方赋税留小部分地方开支,其余全由各路转运使运送中央。

②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审核。

作用积极: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消极积贫积弱的祸根①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大。

②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③地方财政困难。

发展科举制措施严格程序: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最后录取由皇帝直接掌握。

完善方法: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

增加名额:太宗在位20多年,科举取士近万人。

作用①为地主阶级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

土地兼并②扩大了统治基础,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①原因:“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土地集中。

社会危机②结果:阶级对立,“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改革背景冗官冗兵冗费①“分化事权”为防止文官武将专权,结果形成冗官。

②募兵、养兵造成兵员剧增,扩编后的军队素质低下,临阵多败,形成积弱局面。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③冗官、冗兵造成国用大增,辽和西夏又要大量银绢,入不敷出,形成积贫局面。

农民反抗:仁宗时,农民起义不断,遍及中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复习一、知识清单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1.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3.宋朝的治国策略是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它的影响是(1)利于政权巩固、社会安定。

(2)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宋代商业的繁荣(1)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店铺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3)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5、宋代的都市生活市民生活丰富,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出现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6、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

其原因是:(1)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劳动力和技术(主要原因))(2)南方社会安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4)统治者重视7、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历史功绩是统一蒙古。

1271年,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改国号为元,实现了中华各民“再次统一”。

8、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

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行省制度。

制度的影响是: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9、元朝形成的新的民族是回族。

10、“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讲的是岳飞抗金的故事。

11、(1)元朝设立的宣政院,标志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

(2)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12、北宋时期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景德镇。

13、(1)“史学两司马”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司马迁的《史记》(2)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14、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15、古代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对世界文明的主要贡献:印刷术:利于文化传播火药:推动欧洲社会变革指南针;促进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二、知识过关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4.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_________________5.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_________,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陈桥兵变 诗词

陈桥兵变 诗词

陈桥兵变诗词
摘要:
1.陈桥兵变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陈桥兵变相关的诗词及其作者
3.诗词中反映的陈桥兵变历史事件和情感
正文: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兵变,发生在公元960 年,是北宋建立的重要事件。

当时,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成功推翻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赵匡胤即为宋太祖。

陈桥兵变在诗词中有广泛的反映,许多诗人都曾以此为题材创作过诗词。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南宋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这首诗描绘了陈桥兵变后,赵匡胤率军回师京城,迎接他的将是一个全新的政治时代。

诗中写到:“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如草如蓬如梦觉,尽教回首一潸然。


除了陆游外,还有许多诗人也创作了关于陈桥兵变的诗词。

如明代诗人吴宽的《陈桥兵变》:“陈桥兵变龙飞跃,赫赫神州从此定。

宋祖英雄真帝业,居然天命非人力。

”这首诗赞扬了赵匡胤的英勇果断,以及陈桥兵变对于结束五代乱世、稳定国家政局的重要意义。

在诗词中,陈桥兵变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诗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

他们通过描述陈桥兵变,表达了对国家兴衰、时代更迭的感慨,以及对英明领袖的赞美。

两宋时期主要历史史实

两宋时期主要历史史实

北宋的建立1.陈桥兵变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东京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统一全国北宋建后,宋太祖在巩固原后周境内的统治后,开始统一南北事业,逐步消灭其他割据政权。

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率大军攻陷北汉,唐末五代以来军阀割据的局面终告结束,全国重归统一。

北宋主要制度1.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在一次酒宴上采用威逼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交出兵权,此次历史事件被称为“杯酒释兵权”。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调到外地充当节度使,继而又继续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2.实行“更戍法”,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王安石变法北宋中期,统治集团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

为摆脱统治危机,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主要内容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甲法等。

经过变法,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但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宋神宗死后,新法被废除。

二、辽金夏辽的建立隋唐时期,契丹族逐步强大起来。

907年,耶律阿保机被推举为可汗。

916年,耶律阿保机自立为帝,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耶律德光时期改国号为辽。

辽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在中央设南面官和北面官。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西夏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党项族居住在宁夏、甘肃和陕西西北一带,过着游牧生活。

1038年,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今银川)。

西夏政权建立后,与北宋多次发生战争。

金女真是我国东北的古老少数民族,过着渔猎生活,契丹建国后,受契丹的剥削和压迫。

l2世纪初,完颜阿骨打领导女真反抗辽国,建立金政权。

陈桥兵变是谁发动的?陈桥兵变的故事简介

陈桥兵变是谁发动的?陈桥兵变的故事简介

陈桥兵变是谁发动的?陈桥兵变的故事简介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赵匡胤,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

951年郭威称帝,赵匡胤任禁军军官。

郭威死,周世宗即位,升为殿前都点检。

世宗死,恭帝即位,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于960年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前夕所进行的一场政变。

后周恭帝显德七年(960),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

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陈桥兵变的主要人物赵匡胤即宋太祖(927--976),宋朝的开国皇帝。

涿州(今河北省涿县)人。

父赵弘殷时迁居洛阳。

他出生于洛阳夹马营。

父亲先后为后唐、后晋、后汉的军官。

赵匡胤起初投奔后汉大将郭威,因喜爱武艺,得到了郭威的赏识。

后他又参预拥立郭威为后周皇帝,被重用为典掌禁军。

周世宗柴荣时,他又因战功而升任殿前都点检(皇帝亲军的最高将领)。

掌握了后周的兵权,兼任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归德军节度使,负责防守汴京。

周世宗死后,赵匡胤和弟赵匡义、幕僚赵普密谋篡夺皇位。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建立北宋。

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下,赵匡胤首先击溃了后周残余势力李筠、李重进等的反抗,然后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中国的策略,先后攻灭了南平、楚、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

赵匡胤在位17年,病死,后人又怀疑为其弟赵匡义所害,终年50岁,葬于永昌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保),庙号太祖。

石守信太祖的好哥们。

后周末,为太祖副手。

资历也较深,后周恭帝时建节,兼任殿前都指挥使。

是太祖“义社十兄弟”中第三个建节的,成为后周的高级将领。

“陈桥兵变”时在京城里为内应,赵匡胤的兵变部队得以顺利进城,确保了太祖登基。

建隆元年李筠、李重进反宋,石守信均为主帅,在太祖亲自督战下,迅速平定叛乱。

已加同平章事为使相的石守信深知赵匡胤的心意,自己上表解除兵权,即请求免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名义,专任天平军节度使。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二 、北宋初期的统治
1、统一战争: 结束分裂 局面 2、强化中央集权
3、科举制的发展
(1)、科举制的发展
考试程序 考试科目 考试方法 录取名额
(2)、发展的评价
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出现官员冗滥的局面
北宋政权建立以后,又经过20年的战争,终于 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 面。同时,在北宋建立之初,以宋太祖为代表的 北宋统治者注意总结、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 据的历史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在北宋历史上所 起的作用,我们应辩证地去看,一方面它有效地 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 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措 施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给北宋王朝种下 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集北 权宋 制的 度建 的立 加和 强中 央
一、北宋的建立
——陈桥兵变(960年)
时间、地点、人物、结果
二 、北宋初期的统治
1 统一战争:
时间:
结束分裂 局面
人物: 宋太祖、宋太宗 960年—979年
战略方针: “先易后难” “先南后北”
二 、北宋初期的统治
1、统一战争: 结束分裂 局面 2、强化中央集权 项目 军 权 行 政 财 政 司 法
第二,宋太祖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等措施,解除统军
大将的兵权和节度使权力;分割宰相权,加强君权;各州 设知州和通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集中财政权和司法 权,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结果:使五代以来重臣 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但
造成冗兵冗官现象,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第三,为了收回幽云地区,多次对辽用兵。结果: 宋辽议和,达成了“澶渊之盟”。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
1. 北宋的建立:
①时间:公元960年,即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②建立者:赵匡胤,也称为宋太祖。

③都城:汴京,即今天的河南开封。

④发展:北宋政权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

2. 契丹政权的建立:
①民族:契丹族。

②时间: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③都城:上京,即今天的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④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⑤发展: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

3. 檀渊之盟:
①背景:宋辽并立时期,双方经常进行战争。

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进军北宋,辽军前锋直指檀州,威胁到北宋都城的安全。

②事件经过:在寇准的请求下,宋真宗抵达檀州,宋军士气大振,重挫辽军。

③结果:次年,宋辽双方订立合约,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这一和约被称为檀渊之盟。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二、三次议和
辽太宗占领
目的:夺回被辽占领的幽云十六州
1.北宋北伐 宋太宗
结果:失败,转而守内虚外
时间:1004;地点:澶州
一、宋辽战 与和
2.澶州之战
双方:北宋与辽 人物:寇准主战,宋真宗亲征
结果: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时间:1005年 内容:①辽军撤回
②北宋给辽 岁币
影响:①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澶渊之盟 ②积极影响:
兵权分离;
事基础,有利于巩固
3.调换将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统一,但削弱了军队 战斗力
集中财权
经济
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地方大部分赋税收归中央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
基础;但地方经费减少, 不能调动地方积极性,造 成地方贫困,
强化皇权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政治 地方:1派文臣担任地方长
增强国力,促进民族交 融
第9课
1.含义: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出现南移趋势:魏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2.过程 开始南移:唐朝中期
完成南移:南宋
全国经济 重心 南移
1 南方人口是北方两倍
3.表现 2 长江、太湖流域已成为重要的粮仓
3 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等方面南方超过北方 4 全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南方普遍种茶叶;2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广东、福建—江淮和川蜀
1丝织业南方胜过北方:四川、浙江 2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
1.五大名窑P43 2.瓷都:景德镇 3.南宋制瓷中心:江南
1北方战乱,南方安定; 2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 生产工具和技术; 3自然条件优越 4政府支持

陈桥兵变是哪年发生的 赵匡胤与陈桥兵变的关系

陈桥兵变是哪年发生的 赵匡胤与陈桥兵变的关系

[键入文字]陈桥兵变是哪年发生的赵匡胤与陈桥兵变的关系陈桥兵变是历史上著名的事件,赵匡胤因为此次事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一个中国历史上最发达的朝代就此出现。

那么陈桥兵变在哪一年呢?陈桥兵变也叫黄袍加身,发生在公元960 年,一个叫陈桥驿的地方,赵匡胤开创了不流血的王朝更替的先例。

公元960 年正月初一,朝廷接到奏报说辽军大举压境,希望朝廷派兵抵御辽军。

宰相范质在不明真伪的情况下,匆然让赵匡胤领军出征。

在经过一定的讨价还价之后,赵匡胤才带领着大军出发。

陈桥兵变在哪一年?答案是公元960 年正月初三,赵匡胤才带领着大军慢慢出发。

大军缓慢前行,当走到一个叫陈桥驿的地方的时候,大军便驻扎了下来,不再继续前进。

当天晚上也就是公元960 年正月初三的晚上,一场密谋正在慢慢形成。

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谋士赵普暗中策划将士拥立点检为皇上,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公元960 年1 月4 日的凌晨,大家把一件黄袍披在了假装醉酒的赵匡胤的身上,赵匡胤在半推半就之下,接受了部下的建议,但是对部下约法三章,不准部下在攻进京城后烧杀劫掠。

将士们都一一答应下来。

公元960 正月初四,赵匡胤带领着大军返回了京城,兵不血刃的占领了京城,逼迫恭帝退位,自己继承了皇位,并改国号为宋。

这一年是公元960 年,这便是陈桥兵变的详细信息了。

赵匡胤与陈桥兵变的关系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之君,曾发动了陈桥兵变,随后逼迫周恭帝禅位,建立大宋王朝。

赵匡胤与陈桥兵变在历史上留下诸多疑问,最开始人们都认为赵匡胤的部下发动兵变,自己在被黄袍加身之前完全不知情,这也是这次兵变的迥异于其他兵变的地方。

但是通过后世严格考证,有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是赵匡胤通过自己的政治手段完1。

陈桥兵变 诗词

陈桥兵变 诗词

陈桥兵变诗词
摘要:
1.陈桥兵变的背景和原因
2.陈桥兵变的过程
3.陈桥兵变的结果和影响
4.陈桥兵变相关的诗词
正文:
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发生在公元960 年,是北宋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这次兵变的背景和原因是,当时后周的皇帝年幼,朝政腐败,百姓疲惫,军队士气低落,而赵匡胤则在军队中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陈桥兵变的过程是这样的,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队迅速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赵匡胤被拥立为皇帝,建立了北宋王朝。

这次兵变非常顺利,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兵变。

陈桥兵变的结果和影响是深远的,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开启了北宋王朝的统治,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同时,赵匡胤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削弱宰相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改革税收制度,提高农业生产等,这些改革使得北宋王朝的统治更加稳固。

陈桥兵变相关的诗词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时期杭州的繁华景象,也表达了作者对北宋王朝的怀念和忧虑。

【高中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ppt

【高中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ppt
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 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
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 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
4、发展科举制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 伍的庞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总结: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
积极: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从而维护了国
家的统一和安定,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消极:
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削弱军队战斗力、削弱边防力量——形成积弱局面 机构重叠,官员冗滥 财政困难——形成积贫局面
唐宋期间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和解决
形成:安史之乱后 顶峰:五代十国
后周世宗改革抑藩镇、强皇权,为统一奠定基础 北宋太祖太宗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一步消除了分裂割据的 军事、经济基础
北宋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
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北宋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原因
1、实现国家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 五代十国后期,统一的趋势已经不断加强
2、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后周周世宗的改革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4、北宋建立后宋太祖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5、宋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 集权,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1)理论基础:战国时期韩非子法家思想为其形成 奠定理论基础。 ——(商鞅变法) (2)确立:秦统一后,政治上,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颁布秦律。文化方面,书 同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 师。——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巩固:西汉武帝时,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 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 权制度得到巩固。 (4)完善: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加强:北宋时期,统治者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政 权和司法权,发展科举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6)空前强化:明清时期——未完,待续……

历史北宋的政治

历史北宋的政治

历史北宋的政治
中考历史备考知识点-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政治
1、北宋建立
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为加强中央集权)。

统一: 宋太祖和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方针,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没有完成全国的统一)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0加强兵权: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在中央: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 派文臣担任州县的长官,三年一换。

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影响: 强化了中央集权,使皇权大大加强
3、重文轻武的政策:
D原因: 为防止唐未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表现: a、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

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度。

(作用: 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
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
@影响: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宋朝历史知识大全

宋朝历史知识大全

宋朝历史知识大全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以下是宋朝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知识点:
1. 北宋的建立:北宋于960年由赵匡胤建立,定都东京(今开封)。

2. 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了后周朝廷,成为北宋的开国皇帝。

3.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通过饮酒赏花的方式,成功地收回了武将的兵权,从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4. 北宋政治制度:北宋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推行官职差遣制度,使官员更替频繁,避免权力过于集中。

5. 北宋经济发展:北宋时期,经济繁荣,商业、手工业、农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北宋时期还出现了“交子”、“会子”等纸币。

6. 北宋文化艺术:北宋时期,文化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文化名人辈出,宋词、宋画、宋瓷等也闻名于世。

7. 南宋的建立:南宋于1127年由赵构建立,定都临安(今杭州)。

8. 南宋政治制度:南宋时期,继续沿用北宋的科举制度,
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制度,如设立监察机构,加强对官员的监督。

9. 南宋文化艺术:南宋时期,文化艺术继续繁荣,如辛弃疾、陆游、杨万里等文化名人辈出,南宋的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0. 宋朝的灭亡: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标志着宋朝的结束。

以上是宋朝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进一步发展科举制: ① 铲 除 了 藩 镇 割 严格考试程序,简 据 的 基 础 , 维 护 化考试科目,严密 了 国 家 的 统 一 和 考试方法,增加录 安 定 , 有 利 于 经 取名额。开辟了仕 济 发 展 ; ② 造 成 途道路,进一步扩 “ 冗 官 ” “ 冗 兵 ” 大了政权基础。 和“冗费”现象, 种下积贫积弱的 祸根。
参知政事(副相 )——分割行政权(民政)
文臣任知州 ,防武人干政 (重文轻武) 设通判监督知州,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各路设立转运使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3)集中财政权:
(4)集中司法权: 死刑犯须报中央核准 ,司法人员由中央委 派文官担任
4、评价: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 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宋一 代,虽然忧患不已,但其内部始终是统一的,极少出现诸如汉 加强中央集权,这是一 代“七国之乱”、晋代“八王之乱”和唐代“安史之乱”“藩 把“双刃剑”!! 镇割据”那样的内患,唐末五代时期那种君弱臣强的局面在宋 代是不复存在了。) 2、(可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柄双刃剑,在解决了中央与地方 北宋是有名的“积贫 矛盾的同时,也为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如实行 积弱”的王朝哦! 兵将分离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严重削弱了 军队的战斗力。虽然后来北宋政府拥有百余万军队,却始终阻 挡不住辽、西夏的进攻;由于各级政府权力分散,形成了叠床 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不仅办事推诿,互相扯皮,行政 效率低下,而且也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地方财政尤其 困难。尽管北宋政府尽力搜刮人民财物,仍难以应付日益庞大 的财政开支。这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科举制度的发展 。
1. 科举制度的发展。严格考试程序、严密考试方法 等、不断扩大科举录取名额等。 2. 科举制度发展的作用
为地主阶级各阶层通过平等的考试跻身仕途,开辟了 道路,使北宋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
是加强皇权的手段,也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但也出现了官员冗滥的局面 。
主要内容 历史时期
北宋皇陵
一、北宋的建立——陈桥兵变
时间:960年 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 地点:东京东北的陈桥驿 国号——宋 年号建隆 都城:东京 宋太祖赵匡胤
宋代周,与历史上哪一事件极为相似?理由?
2、北宋的统一战争
方针:“先南后北”和
“先易后难”
原因:北宋当时的军事力量对辽朝还 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 守势;而南方几个割据政权所占领的 大都是物产丰富的地区,这些政权的 军事实力又较为弱小,因此,其战略 部署是先消灭南方的割据政权,然后 北上削平北汉以及收复幽云地区 。
结果: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 个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 的分裂局面
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的五代十 国范围,不是全国统一。那时东北 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蕃和 大理等,是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1、背景∶
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
宋建国时分裂割据的现状
赵匡胤建立北宋的方式
宋朝建立以后, 宋太祖曾召见大臣赵普, 向他提出了两个问题: 一是唐末以来战争连年 不断的原因; 二是如 何平息战事、使赵氏天 下长久的办法。
政治
①确立皇权至高 无上②建立中央 和地方行政机构 ③颁布秦律。

经济
①实行土地私 有,按亩纳税 ②统一度量衡 ③统一货币④ 统一车轨、驰 道。

军事
思想
主要影响
①有利于封建经 济发展;②初步 奠定祖国疆域; ③巩固发展国家 的统一;④促成 中华民族形成。

建 立 : 秦朝
发展:西汉 完善:隋唐:
① 修 筑 长 ①统一文字②焚 城 ② 出 书坑儒③以法为 教,以吏为师。 击匈奴。
? ?





强化: 北宋
元朝
①解除禁军将 ①设参知政事、 各路设转运使, 领兵权②禁军 枢密使、三司使, 地方赋税小部 统领权一分为 削弱相权②派文 分作为地方开 三;又设枢密 官任知州,另设 支,其余由转 院统领军队③ 通判监督③知州 运使全部运送 实行更戍法④ “三岁一易”④ 到中央。 “ 强 干 弱 司法权收归中央, 枝”“内外相 由文官掌管司法。 制”。
2、目的:巩固专制统治 3、内容:
解除大将兵权,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收回禁军统帅权,皇帝直辖禁军 设枢密院,调兵权与统帅权分开 实行更戍法 ,兵将分离 实行“强干弱支”, “守内虚外 ”
(1)集中军权
(2)集中行政权
中央 :削弱和分割 宰相的权力 地方 : 枢密院 ——分割军权(军政) 三司使——分割财政权(财政)
——叶适《水心别集》
皇权与相权之争
秦、西汉初:丞相位高权重,“坐而论道”
汉武帝始:独相制到群相制(三公:大司徒、 大司马、大司空)
东汉:尚书台“事归台阁,三公论道而已” 隋唐:三省(门下,中书,尚书)
宋:政权、军权、财权互不统属。
? ?
明朝 清朝
? ? ? ? ?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 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语类》
“国家因唐、五季之极弊,收敛藩镇,权归于上,一 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欲 专大利而无受其大害,遂废人而用法,废官而用吏, 禁防纤悉,特与古异,而威柄最为不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