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环境监控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1.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分公司生产过程中噪声、废弃物等环境监视和测量的管理和控制方法,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并寻找改进的机会。

2.引用文件《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3.术语定义噪声污染: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固体废物: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环境预防: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例、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代替;4.职责4.1项目管理部负责编制本程序,并负责环境监测设备的校准、维护。

4.2各项目部负责管辖范围内环境绩效的监视和测量;4.3项目管理部负责与外部有关检测机构的联络,并保存环境绩效检测数据;4.4管理者代表组织进行环境事故的纠正与预防。

5.工作流程5.1环境监视和测量范围包括:a)场界噪音;b)建筑垃圾。

5.2环境绩效监视和测量5.2.1每年驾驶员定期检测尾气排放情况,保存好机动车辆定期检验合格证。

5.2.2项目管理部每季度对分公司施工现场的场界噪声进行测量,填写《噪声检测表》若监测不合格,应依据《环境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控制程序》执行。

5.2.3综合管理部统一回收晒鼓、电池、墨盒,交旧买新,《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登记表》。

5.2.4所有建筑垃圾均应由指定的运输方运送到规定的垃圾场掩埋。

项目管理部每季度抽查一次。

5.2.5综合管理部负责每两年与外部有关检测机构进行联络,对项目污废水排放进行监视和测量,对新开工的项目,在主体阶段进行废水监测,并保存记录;若监测不合格,应依据《环境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控制程序》执行。

5.2.6项目管理部每季度对各项目部环境目标完成、方案实施和环境运行控制的情况进行检查;企管科半年对公司各部门的目标完成情况和环境运行控制情况检查;发现不符合,应根据《环境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和污染控制程序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修订页目录1. 目的 (4)2. 范围 (4)3. 职责 (4)4. 程序 (4)5. 相关文件 (6)6. 相关记录 (6)1.目的为确定和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作环境要求。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提供适宜的工作场所。

3.2生产部负责车间的工作环境控制。

3.3各部门主管负责分管范围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4.程序4.1人员控制要求4.1.1所有参加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具备所需专业技能,能够适应其岗位工作的环境和资格要求。

4.1.2进入洁净区的所有人员,应符合人员卫生管理规定的条件。

4.1.3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执行人员进入生产区的规定。

4.1.4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应符合工作着装管理的规定。

4.1.5公司应确保所有在特殊环境条件下临时工作的人员接受适当的培训或在经培训的人员监督下,进入洁净区工作。

4.2物料及工位器具控制要求4.2.1进入洁净区的工位器具应经过清洗和(或)消毒,未清洗和(或)未消毒的不得进入洁净区。

4.2.2进入洁净区的物料必须在脱外包区去除外包装,由传递窗送入。

物料进入的流程是:脱外包装→清洁→传递窗/缓冲间→洁净区;物料传出的流程是:传递窗/缓冲间→外部区域4.2.3洁净区的设置、空调机组的配置以及洁净区内使用的物品(如洁净服、清洁工具、工器具等)应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

4.3环境卫生要求4.3.1公司应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配备适宜的设备设施,以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3.2办公场所:整洁、明亮、有序,备有饮水设施。

4.3.3生产车间:1)整洁、明亮。

2)定期清洁,保持卫生。

3)工作台面保持干净,不许堆放杂物。

4)生产区的温度、湿度应符合规定的要求等。

4.3.4洁净区的环境要求1)除设计合理、采光、通风良好,能满足生产需要外,还应配置与洁净级别相适应的空气调节净化系统。

车间环境监控控制程序

车间环境监控控制程序

1. 目的为了保证车间空气符合生产要求,对生产车间的温湿度定期点检以保证车间温湿度和压差在正常范围内。

2. 范围生产车间。

3. 职责生产车间每天监测温湿度、压差,品质部每周监测温湿度、压差和车间空气。

4. 内容4.1生产车间的区域划分根据产品工艺环境控制需求将生产车间划分为清洁区、准清洁区和一般区。

4.1.1清洁区:一般指半成品暴露工序的功能间或区域,也包括有洁净要求的区域。

灌装车间、半成品静置间、清洁容器储存间划分为清洁区。

4.1.2准清洁区:一般指原料、内包材等出现暴露的功能间或区域。

称量间、乳化制作间、原料预进间、更衣室划分为准清洁区。

4.1.3一般区:一般指与原料、内包材、半成品无直接暴露关系的功能间或区域。

外包装间、洗瓶间划分为一般区。

4.2监测区域监测区域为清洁区、准清洁区和一般区。

一般区只监测外包装间的温湿度,清洁区和准清洁区除了监测温湿度、压差外,还需监测沉降菌总数。

4.3监测项目和周期4.3.1温湿度标准及预警值1)温湿度标准:相对湿度:45%~75%RH;温度:18℃~26℃。

湿度预警值:下限47%RH,上限73%RH;温度预警值:下限18℃,上限25℃。

2)温湿度记录及异常通知A)每天生产前半小时由车间组长监测温湿度仪温度和湿度显示情况,并填写车间环境监控管理程序页次:2/ 2《温湿度、压差记录表》,由生产主管确认数据准确性。

B)温湿度达到预警值需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处理,品质部评估是否影响产品品质。

C)若记录仪出现异常需立即进行校正处理或维修后方可使用。

4.3.2压差清洁区与准清洁区保持压差≥5Pa。

每天监测。

4.3.3洁净要求的指标30万洁净要求的指标(包括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监控频率至少1次/年,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

品质部相关人员每周一次对清洁区和准清洁区进行温湿度、压差的监测和细菌总数(沉降菌)的检测,沉降菌应小于等于10CFU/皿。

4.3.4人员手部、机台设备卫生监测每个星期对清洁区和准清洁区的人员手部细菌总数、机台表面细菌总数和器具表面细菌总数进行监测。

车间作业环境管控程序

车间作业环境管控程序
器应置于能充分体现周围环境状况的地方,与空调出风口保持2米以上距离,
与作业人员保持1米以上距离。
5.2.3监测频次:对于采用全自动温湿度测量仪的,设定每工作日采集2次数
据,具体时间为上、下午各一次。
5.3照明
5.3.1参数标准:参照GB5700-2001《室内照明监测方法》,依据公司实际状
况,照度基本要求定义:注:一般照明,是指不考虑特殊的局部需要,为整
8.流程图

2.83升
一般厂房2.83升
需要在所测区域均匀布点测试,最后对所有样本点计算算术平均值,就得该
区域的洁净度指标。
5.5.3监测频次,车间环境每天监测一次;无尘棚按工位监测,频次不低于每
周一次,当无尘棚连续三次测量达到千级以上时,测试频率可转移至每季度
测量一次。当出现无尘等级低于千级时必须恢复正常测量水平。
的振动产生的(区别于【乐音】),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
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同【噪声】在一定环境中不应有而有的声音。泛指
嘈杂、刺耳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
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
修订履历
2020.10.17
新版第一次制订
6.4《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J73-2001
7.相关记录
7.1《温湿度记录表》………………………………PC-EWI-Q-010
7.2《照度测试记录表》……………………………PC-EWI-Q-012
7.3《尘埃粒子测试记录表》………………………PC-EWI-Q-009
7.4《噪音测试记录表》……………………………PC-EWI-Q-011

车间环境控制程序

车间环境控制程序

车间环境控制程序在制造业中,特别是涉及精密制造的行业中,车间环境的控制非常重要。

一个稳定、干净、温湿度适宜的车间环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并确保员工的工作安全和健康。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制定一个有效的车间环境控制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1. 车间环境评估在制定任何控制程序之前,首先需要对车间环境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当前的环境状态,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噪声水平等。

评估可以通过监测设备、采样和测试等手段进行。

评估结果将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 环境参数设定根据评估结果和产品要求,确定合适的环境参数。

例如,对于某些精密仪器的生产,要求车间温度保持在特定的范围内,湿度也需要控制在一定的水平。

根据产品要求确定的环境参数将作为控制目标。

3. 设备选择和安装根据确定的环境参数,选择相应的设备来控制车间环境。

例如,可以安装温湿度调节器、空气净化设备、噪音消除设备等。

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安装过程应按照制造商的指示进行。

4. 监测和记录为了确保环境参数的稳定和符合要求,必须进行监测和记录。

可以使用自动监测设备,定期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记录的频率和内容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置。

监测结果可以用于及时调整控制措施,保证环境参数的稳定。

5. 环境污染控制除了温湿度和噪声等参数控制,还需要考虑车间的环境污染控制。

这包括空气质量的监测和处理、废物处理、噪声源的控制等。

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6. 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车间环境控制程序的有效执行需要员工的参与和意识。

通过培训,使员工了解环境控制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定期举行环境管理会议,分享经验和技术,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7. 持续改进环境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定期评估控制程序的有效性,收集反馈意见,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同时,密切关注新技术和法规的变化,及时更新环境控制程序,确保其符合最新要求。

工厂企业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厂企业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厂企业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由于内审员熟知各项国际标准,内审员在企业内要监控几乎所有的工作流程和环节,那么工作环境控制程序你又了解吗?一起来学习学习吧!一、目的:使作业环境保持清洁,整齐的良好状态,确保产品和工作质量,为实现优质,低耗,安全、文明生产提供可靠保证,同时要保持厂区,办公室卫生清洁,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车间、办公室、道路绿化带、职工食堂、员工宿舍、公共卫生间等工作区域。

三、权责:3.1.车间工作环境的'管理:制造部。

3.2.办公室工作环境的管理:相关部门。

3.3.厂区道路、绿化带、办公楼、会议室、公用卫生间的卫生管理:管理部责任区责任人。

3.4.职工食堂的卫生管理:食堂承包人或负责人。

四、作业内容4.1.车间“5S”要求:4.1.1.地面清洁,用具放置有序。

4.1.2.设备无积尘,墙壁及房顶无蛛网,无乱涂乱画。

4.1.3.机电设备及管线维护良好,无冒、漏、滴现象,电机需加防护罩并有标识。

4.1.4.料仓定期清理,无积料、积尘和蛛网4.2.办公室“5S”要求:4.2.1.地面清洁,墙壁干净,无积尘,无乱涂乱画。

4.2.2.桌面整齐有序,资料及必须用品放置整齐,无无关用品。

4.2.3.抽屉、文件框的各类资料,文件分类、标识清楚,放置整齐。

4.2.4.电脑、传真、电话、影印机等其它办公用品专人管理,确保定期维护,电源管理符合规范无安全隐患4.2.5.广告牌整洁,无无关内容和乱涂乱画4.3.厂区道路、绿化带及其它区域“5S”要求:4.3.1.厂区道路每日打扫,无垃圾,尘土和散落原料4.3.2.绿化带无杂物,废弃物,花木定期浇水,修剪,施肥4.3.3.公共卫生间每日清扫冲洗,无黄渍,无异味4.3.4.办公楼大厅,会议室,楼道每日打扫,无关物品推放,会议室物品摆放整齐,视听设备整齐,会议设备维护良好4.4.检查与奖惩:4.4.1.“5S”检查分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定期检查每周一次,时间为第二周星期五下午,随机检查每周1-2次4.4.2.对于检查中不符合“5S”管理要求,综合质量或得分较差的,限期整改,“5S”检查中不设奖金,公司对于长期保持良好员工给予适当奖励。

工作环境与卫生管理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与卫生管理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与卫生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为管理保持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与卫生的要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2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所涉及的工作环境,人员、设施卫生。

3职责3.1办公室负责组织生产工作环境人员、设施卫生的定期检查;3.2生技部负责生产工作环境、人员、设施卫生的管理与控制;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工作环境、人员、设施卫生的管理与控制。

4程序4.1厂房与地面环境卫生要求1)生产区域的地面必须是无缝地面,地漏必须设有防虫防鼠防臭味溢出的水封装置;2)食品加工区域的墙壁应贴有瓷砖,瓷砖应保持完整无损,不得有任何缝隙或明显的维修痕迹,防止脏物在里面藏身或掉落碎屑污染产品;3)随时保持厂区地面的清洁,防止成为食品工厂的污染源;4)保持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免积水、污物对食品造成污染或为有害动物提供孳生源;5)厂房结构与布局上要便于监测害虫害鼠的活动,并能防止交叉污染与再污染;6)所有灯具都必须加上防护罩,防止破裂的玻璃碎片掉入食物中;7)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是每个员工的职责4.2环境卫生设施与控制1)洗手间和更衣室,配置洗手水龙头,并配备有固定放置的洗手液及消毒水;2)在进入生产区域的适当位置设置脚下清洗池;3)配置固定的垃圾桶,垃圾要及清理;4)提供充足的水量给生产各部门,且有适当的储池及水压,水质良好;5)需要温水的区域要能提供适当温度的温水,以代设备、用具等清洁使用;6)非生产用水(循环、制冷、消防用水)与生产用水必须用单独管道输送,生产用水与非生产用水的管路系统不得有逆流与相互交接现象;7)生产车间要有良好的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8)排水系统良好,能确保废水、废弃物的顺利排放;9)所有地漏应有防臭味溢出的水封装置,无水池漏必须每月注入清水冲洗;10)车间内作业时须保证有充足的光线,所有灯具都必须有防爆装置。

4.3作业规定1)厂房内固定设施需保持卫生状态且适时进行维护,以防止外来物污染机械设备及用具;2)车间设备及工具要经常检修,保证正常,以防发生事故或对产品造成危害;3)为确保设备的清洁符合要求,必要时要进行设备的拆卸检查。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 目的确保生产现场环境的清洁,并满足各工序对环境的要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对生产车间、班组、工序的现场环境管理,包括安全、文明生产。

3 职责和权限3.1 生产部主管负责现场生产环境的管理、监督、检查组织实施。

3.2 生产部各班组负责本班组日常生产环境的管理。

3.3 品质环保课负责对生产现场生产环境管理监督情况的抽查4 定义工作环境:指对制造和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过程周围的条件;这种条件可以是人的因素(如:心理的、社会的)、物的因素(如:温度、湿度、洁净度、粉尘等),物的因素一般包括:厂房维护,灯光照明,噪声,取暖、通风、空调、电器装置的控制,以及与厂房维护有关的安全隐患。

5 工作程序5.1现场定置1)定置对象:工作现场应实行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的对象主要是零部件、设备等。

2)操作者定置3)每台设备或每道工序应将设备的操作者定置,即规定具体的操作者名单或人数。

特定的工序或设备只能由规定的操作者来操作使用。

4)定置时,应考虑设备操作要求、工序要求和操作者的资格能力等。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应进行资格考核。

5)重要设备或工序必须由具有经过认可的资格或岗位证书的人员来操作。

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

6)没有相应岗位证书的人员不能擅自操作。

5.2设备定置1)产品类型(包括半成品)或工序应将设备定置,即规定用哪些设备来完成相应的产品加工。

2)在设备定置时,应充分考虑产品技术和图纸要求以及设备性能要求,并应注意设备的现有精度能力。

3)设备精度能力降低后,应根据产品要求,重新将该设备进行设备能力认可。

5.3产件定置1)产件在加工前或加工后应放在指定的位置或区域,并对不易区别的加上标识。

2)产件应有序地摆放,并防磕、碰、撞和划伤。

5.4工位器具定置1) 工位器具应规定适用的产品或工序,即哪些产件或工序能使用那些器具。

2) 工位器具摆放应合理,不应妨碍操作和产件搬运。

3) 工位器具应清洁,并符合所放产件的有关要求。

5.5现场文件1) 现场文件应由使用人员保管。

03车间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03车间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车间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
维护车间工作环境,使车间人员遵守规章制度。

2.范围
适用于为所有生产车间工作环境及安全的管理。

3.职责
3.1生产科负责对车间工作环境的监管。

3.2车间主任负责本车间工作环境及安全管理的总负责人。

4.要求
4.1车间主任作为安全管理的总负责人,负责对车间人员的安全教育。

4.2生产车间布局必须符合生产工艺流程,应当设置原料区/零时堆放区、装配区、待检区、半成品/成品区等,生产工序衔接合理。

4.3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的必须具备安全卫生设施,并符合国家安全有关蚬定。

4.4生产车间零部件生产、装配、包装运输不得逆向与交叉,原料进入、产品运出,应有严格规程,人流、物流分开并固定方向。

4.5半成品在操作中不得乱摆放,各种包装物必须清洁、干净。

车间各部拉门出入必须随手带关。

4.6车间内不得吸烟。

4.7每天下班前10分钟,由车间主任安排组织人员打扫车间,确保车间的整洁。

4.8对于违返此规范的人员,由车间主任对其采取教育、记过和适当经济处罚等措施。

生产车间布局图
江苏天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文件编号:YHQ/QR-03-01
生产车间环境情况表江苏天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第一篇: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工作环境控制程序1.目的:确定并管理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及工作人员。

2.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实现所需的工作环境及人员的管理。

3.职责:生产部技术部、生产车间,质管部4.程序4.1一般生产区工作环境的要求4.1.2一般生产区应清洁卫生,无不清洁的死角。

4.1.3生产区内工具、设备、工作台面等应清洁、无积尘。

4.1.3进入一般生产区必须更换工作服、戴上工作帽,严禁不穿戴工作服、鞋、帽进入生产车间。

4.1.4一切非生产用品不得带入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吃饭睡觉、会客等,不得从事与生产活动无关的活动。

4.1.5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并及时清理。

4..1.6一般生产区应有相应的卫生工具,使用后必须及时清洁放于规定位置,不得对产品和生产环境产生影响。

4.2洁净区工作环境的要求:4.2.1洁净区地面材料应不易产生裂缝,耐磨损、耐酸碱腐蚀,光滑、平整、不积聚静电、不起尘易清洁。

天花板、内墙面应光滑、平整、不易剥离;无裂隙,不积灰尘耐腐蚀、易清洗,减少凹凸面。

4.2.2洁净区地漏、水池的材质应为不锈钢材质,能够进行水封,方便清洁,不会对洁净区产生污染。

4.2.3传递窗的要求材质为不锈钢,无死角,易清洁。

使用时,其两端门应不能同时打开。

4.2.4 洁净区各管道、灯具、风口等公用设施的安装便于清洗和消毒,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连接部位均打上密封胶。

4.3 洁净室的使用和运行4.3.1 洁净区的门不论生产或非生产时,均应及时关闭。

4.3.2 洁净室内生产操作所用设备应不产尘或少产尘,所用器具的材料最好选用不锈钢或其它发尘少的材料制作,记事、记录最好用圆珠笔,不要采用粉笔、告示板和记事板;4.3.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及时放入指定容器或洁净塑料袋中,下班前送出洁净区,由操作人员送至指定区域。

4.3.4洁净区每天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清洁,更换产品时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清洁、清场、消毒。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对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确保为实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本公司所需工作环境及本公司的员工。

3、职责3.1 生产部负责制订本程序,协助供方及各车间组织实施,全体员工按程序要求执行。

3.2 质量部负责监督本程序的实施、执行情况。

4 、工作程序4.1 车间卫生4.1.1生产部应识别并管理工作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和设施本身所形成的环境因素,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产品在控制环境中生产和包装。

4.1.2根据生产需要,生产部对生产场地设施实施定置管理,配置必要的通风、消防器材,并要求适宜的温、湿度环境,生产场地应宽敞、明亮、清洁、无异味。

4.1.3合理安排生产场所,并按规定区域摆放物品,所有物品应堆放整齐,保证现场通道畅通,各种生产废弃品应及时清理。

4.1.4 库房环境应整洁,各种物资应按指定区域定位摆放,地面应无尘、无杂物、无有害气体及污水等污染源。

仓库对所储存物品予以分类并划分区域,并有明显标识易于识别。

设立明显的禁烟和防火标志,保证仓库的通风、干燥,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在适当地点并标识。

4.1.5 生产场地和库房应有防虫、防鼠、防潮等措施,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完善情况。

4.1.6生产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应分类放置,有明显的状态标记,定期整理生产现场,对已完成生产的剩余物料及时退回仓库,废料、不良品、报废品、损坏或报废工具、设备等及时作报废处理。

4.1.7一切非生产用品不得带入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吸烟、吃饭、睡觉、会客,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

4.1.8运输通道不得放置任何生产用具或其他物品,保持的清洁、畅通。

4.1.9质量部每周对工作环境进行检查。

4.2 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要求4.2.1生产操作人员工作时应衣着整齐。

4.2.2操作人员应注重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各部门应安排专人抽查管理,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

4.3受污染或易于污染产品的控制要求企业在接受些返回品时(退货),应对其进行控制,以防止一些使用过的返回产品污染其他产品、环境,相关人员及时标识返回品,并按《成品退(换)货管理规程》规定的要求进行控制。

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引言环境监测和测量是工业生产、大型设施建设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何对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监视和测量,并且根据实时数据控制不良因素,保持环境的稳定和安全,是许多公司和政府机构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了完成这些任务,许多公司都采用了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定义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是一种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测量设备的软件系统,主要用于实时监视和测量环境的各种条件,并根据数据自动控制环境因素,以保持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一般而言,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主要由以下五个组成部分组成:1.传感器网络:应用传感器测量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噪声等。

2.数据采集系统:采集传感器所测量的实时数据,并将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

3.数据处理系统:对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数据报告。

4.自动控制系统:根据数据报告进行智能控制,控制环境因素达到稳定状态。

5.用户界面: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实时监视和控制环境。

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优点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实时监视和控制: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为用户提供了实时监视和控制环境的能力,用户可以随时在用户界面上查看环境数据,并进行控制操作。

2.自动化控制: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采用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环境因素,避免了手动干预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3.数据分析: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可以对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数据报告,为用户提供数据分析的支持。

4.提高生产效率: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中,有效地控制环境因素,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5.保障安全: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可以监视环境因素是否达到安全标准,如燃气浓度、温度等是否超过极限值,保障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应用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1.工业生产:环境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常被用于工厂环境中,如煤矿、化工厂等,以保证环境的稳定,提高生产效率。

车间环境监控制度及计划

车间环境监控制度及计划

车间环境监控制度及计划1. 概述车间环境监控是指对工业车间内的空气、噪声、照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和舒适度,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为了落实企业的环保责任和生产安全管理,制定并执行车间环境监控制度及计划至关重要。

2. 监测参数2.1 空气质量车间内空气质量主要关注的是气体浓度、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

其中,气体浓度是最关键的监测指标之一,包括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气体等。

根据不同车间的特点和生产工艺的需求,可设置相应的阈值警报,一旦检测到超标,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2.2 噪声噪声是指车间内各种机械设备、工艺器具等产生的声音。

过高的噪声会对工人的听力产生不可逆的损害,甚至会导致其他身体功能的障碍。

因此,车间环境监控中噪声的监测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以分贝为单位进行测量,超过规定的安全值时,及时采取噪声控制的措施,如减少机器运行时间、更换降噪设备等。

2.3 照度照度指车间内的光线强弱程度,对制造业生产工作有较高的要求,可直接影响到工人的视力健康和工作效率。

因此,在车间环境监控中,还要对照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3. 监测设备为了确保车间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效性,需要配备专业的监测设备,如空气质量监测仪、噪声计、照度计等。

这些设备可以实时采集监测数据,并将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方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4. 监测计划4.1 监测频率车间环境监测的频率根据车间的特点、生产工艺的需要和环境监管的要求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一般来说,建议对车间内空气质量、噪声和照度等参数进行一次日常监测,做到每天一次,月度进行一次综合性评估。

4.2 报告生成监测数据需要生成相应的报告,以确保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根据监测数据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及时通报到各相关部门。

5. 监测控制车间环境监测的数据采集和处理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控制系统,确保实时监测、实时响应和实时控制。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是指为保护员工健康安全和保护环境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

这些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监视和测量工作场所的环境因素: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振动、辐射等因素的监测和测量,以确保符合相关的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

2. 控制和管理危险物质和危险作业:通过开展危险物质的风险评估,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例如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建立安全操作程序等,以保护员工免受危险物质和危险作业的影响。

3. 健康安全和环境培训:向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工作场所的健康安全和环境要求,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提高他们的意识和技能。

4. 健康安全和环境审核:定期对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系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计,以确保程序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5. 应急响应计划:建立应急响应计划,包括紧急疏散程序、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等,以应对突发事件和事故,并减少对员工健康安全和环境的影响。

6. 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通过设定合适的绩效指标、进行绩效评估,并基于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工作的效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具体的程序和措施应根据不同行业和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和执行。

环境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环境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环境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对公司内重大环境因素进行监视和测量,对公司内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运行状况及环境绩效进行监视和测量,并为质量环境平安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供应依据。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的废气、污水、噪声、固体废物、粉尘的检测活动,对环境运行状况,环境绩效及环境目标完成状况的监视和测量。

3.1平安部负责对环境的管理方案、目标和指标的完成状况的检查、环境运行掌握、重要环境因素、负责联系有资质监测单位,对废气、废水、噪音的排放,环境设施的监测、药品使用检查。

3.2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运行状况,环境绩效及环境目标完成状况的监视和测量。

4.环境的监视和测量工作程序4.1监测依据a.相关环境和职业健康平安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b.ISO14001:2004、OHSAS18001:2007标准;
c.管理体系文件规定;
d.环境和职业健康平安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4.2环境的监视和测量项目和内容4.2.1重要环境因素及环境因素的运行掌握状况;4.2.2环境设施的运行掌握状况;
4.2.3公司主要能源水、电、油的消耗状况;4.2.4公司环境噪音检测;4.2.5环境管理方案的实施的完成状况;4.2.6环境目标、指标的完成状况;4.2.7公司的环境行为表现及环境活动。

4.2.8环境和职业健康关键特性和平安绩效的测量4.3环境的监视和测量4.3.1内部监测
- 1 -。

环境运行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环境运行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0目的1.1定期评价公司环境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对监测行为进行管理,保证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2.0适用范围2.1适用于本公司内部环境的监测与监控。

3.0职责3.1管理者代表3.1.1监测单位的联络和检测的安排。

3.2 文控中心3.2.1协助管理者代表做好相关记录的保存。

4.0定义无5.0作业内容5.1监测的分类:5.1.1节能降耗;5.1.2废弃物的处理;5.1.3其它;5.2监控的范围:5.2.1重大环境有关的运行控制;5.2.2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5.2.3法律法规的符合性;☆5.3监测关键点:人事部依‘排污图’、‘厂区平面图’等制订关键检测点,这些检测点包括:5.3.1喷涂车间的空气质量指标。

5.3.2喷涂烤炉的排放空气质量指标。

5.3.3前处理车间的废水排污点。

5.3.4食堂生活污水排放口。

5.3.5食堂生活污水处理口。

5.3.6厂界噪单。

5.3.7工厂油品贮存区。

5.3.8工厂化学品贮存区。

5.3.9消防设施。

5.3.10危险废弃物回收区。

5.3.11生活垃圾回收区。

5.3.12设备监测能资源的消耗。

5.4检测内容的规定:5.5监测结果保存在文控中心,并呈报管理者代表对其测量报告进行确认。

5.6在外请合格监测站对公司范围内污染进行监测时,须确认其监测仪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5.7内部的相关监测仪器每年应到合格校正单位予以校正,如为新购买的仪器,则合格期限为一年。

5.8当监控运行出现问题时,各部主管在一周内制定纠正措施并负责完成,相关人员跟踪。

5.9当环境表现为不合格时,由人事部负责人对其制定相关的改善计划,依据《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整改并制定改善方案。

5.10公司的目标/指标监控由相关部门负责依管理方案时间执行,并向环境管理者代表汇报。

对各部门目标/指标监控,由各部经理负责,每月进行一次汇总,并向环境管理者代表汇报。

5.11管理者代表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评审。

环境卫生监控管理规程

环境卫生监控管理规程

环境卫生监控管理规程目的:建立一个规范的环境卫生监控管理规程,检查环境卫生是否达到GMP 要求,防止污染。

范围:适用于厂区环境、一般生产区环境、洁净区环境卫生监控的管理。

责任:QA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内容:1.监控的内容1.1.厂区环境1.1.1.生产区周围的环境是否清洁、整齐、无杂草、无积水、无蚊蝇孳生地。

1.1.2.厂区的绿化面积是否达到35%以上。

1.1.3.厂区内的垃圾和废弃物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处理。

1.1.4.卫生设施齐备,卫生间是否有专人定期清洁。

1.2.一般生产区环境1.2.1.有防止昆虫或其它动物进入的设施。

1.2.2.一切非生产用品不得带入生产区,不得在生产区内吸烟、吃饭、睡觉、会客、不得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

1.2.3.生产区是否定期清扫,生产中的废弃物应装在容器中,每日必须及时清理,并立即将容器清洗干净。

1.3.洁净区环境1.3.1.进入洁净区时两侧门不能同时打开。

1.3.2.温度和湿度要定时监控。

1.3.3.沉降菌、尘埃粒子数要定期监控,保证其符合相应级别洁净度的要求。

2.监控过程2.1.检查人员须由质量保证部负责人指定QA担任。

2.2.质量保证部检查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个地方的环境卫生进行抽查。

2.3.抽查的结果报质量保证部负责人。

2.4.质量保证部负责人应及时作出处理意见。

2.4.1.对违反要求的地方要限期整改。

2.4.2.对违反要求的个人要给予适当的处罚。

2.4.3.质量保证科的QA对具体的处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及时向质量保证部负责人汇报。

车间环境控制程序

车间环境控制程序

车间环境操纵程序
一.生产车间:
1.每天下班前,将机台搽拭干净作到无粉尘、无杂物;
2.五金工具收拾齐整,放入工具箱;
3.原辅材料按规定位置分类堆放齐整;
4.地面保持干净,做到无纸筒、无废弃材料、无油污;
5.未使用的原辅材料盖好,预防污染。

6.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及时清理并放在指定位置。

二.包装车间:
1.进入车间前必须更衣、换鞋、戴好工作帽、洗手并按规定互检、自
检并在《穿衣戴帽自检表》上签名。

2.每天必须清扫地面及环境卫生,作到地面、台面清洁。

工作台面每
天作业前进行一次消毒,并做记录。

3.保持车间整洁,作到物流人流有序流动合理生产。

成品半成品合理
堆放;
4.周转箱搬运过程中严禁在地面拖拉,使用过程中印保持清洁,每周
统一清洗一次;
5.生产中进入车间必须洗手,检验员负责检查车间人员进出卫生,保
证无污染、杂物、灰尘进入车间,严禁车间包装工穿洁净工作服进入非卫生操纵地域。

三.周边环境卫生
1.保持生产地域周边环境卫生清洁,保洁员定时清扫现场。

2.定期进行喷杀虫剂杀虫有效预防飞虫进入车间,并做《杀虫剂喷洒
记录》。

3.后勤部负责每日环境卫生检查依据每日检查情况记录,每周评比一
次。

4.定期投放鼠药。

5.垃圾放在指定位置,每天专人负责去除。

6.生活区专人负责每日清扫一次,垃圾放入垃圾桶内及时去除,定期
消毒。

7.保持厕所卫生干净,做到无蚊蝇、无异味。

车间环境监控制度及计划

车间环境监控制度及计划

车间环境监控制度和计划
编制:
审核:
批准:
北京三精日化有限公司
2016年
公司车间因生产产品单元要求,分为洁净区,准洁净区和一般区;其中灌装间为洁净区,生产车间和包装间为准洁净区;厂区及办公场所等其他区域为一般区;必
为严格保障和维护各等级卫生区域的环境要求,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安全,须对特定卫生区域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和实施计划:
1、监控方向:空气、物体表面、人
2、监控措施:
2.1洁净区与其他生产区保持一定的正压差,安装指示压差的装置;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墙面和地面及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安装温度计和湿度计,将洁净区的温度控制在18-26度左右,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人员进入必须进行专门的更衣和穿戴合格后进入;
2.2准洁净区,其中粉剂车间要和其他工作车间保持一定的负压差,防止灰尘污染;安装指示压差装置;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地面和设备等进行消毒和清洁;安装温度计和湿度计进行监控,进入工作车间必须
更衣后进入
2.3厂区和其他一般区域保持干净卫生;
3、监控计划
附表(车间环境监控计划表)
车间环境监控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为了保证车间空气符合生产要求,对生产车间的温湿度定期点检以保证车间温湿度和压差在正常范围内。

2. 范围
生产车间。

3. 职责
生产车间每天监测温湿度、压差,品质部每周监测温湿度、压差和车间空气。

4. 内容
4.1生产车间的区域划分
根据产品工艺环境控制需求将生产车间划分为清洁区、准清洁区和一般区。

4.1.1清洁区:一般指半成品暴露工序的功能间或区域,也包括有洁净要求的区域。

灌装车间、半成品静置间、清洁容器储存间划分为清洁区。

4.1.2准清洁区:一般指原料、内包材等出现暴露的功能间或区域。

称量间、乳化制作间、原料预进间、更衣室划分为准清洁区。

4.1.3一般区:一般指与原料、内包材、半成品无直接暴露关系的功能间或区域。

外包装间、洗瓶间划分为一般区。

4.2监测区域
监测区域为清洁区、准清洁区和一般区。

一般区只监测外包装间的温湿度,清洁区和准清洁区除了监测温湿度、压差外,还需监测沉降菌总数。

4.3监测项目和周期
4.3.1温湿度标准及预警值
1)温湿度标准:相对湿度:45%~75%RH;温度:18℃~26℃。

湿度预警值:下限47%RH,上限73%RH;温度预警值:下限18℃,上限25℃。

2)温湿度记录及异常通知
A)每天生产前半小时由车间组长监测温湿度仪温度和湿度显示情况,并填写
车间环境监控管理程序页次:2/ 2
《温湿度、压差记录表》,由生产主管确认数据准确性。

B)温湿度达到预警值需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处理,品质部评估是否影响产品品质。

C)若记录仪出现异常需立即进行校正处理或维修后方可使用。

4.3.2压差
清洁区与准清洁区保持压差≥5Pa。

每天监测。

4.3.3洁净要求的指标
30万洁净要求的指标(包括悬浮粒子、浮游菌/沉降菌),监控频率至少1次/年,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

品质部相关人员每周一次对清洁区和准清洁区进行温湿度、压差的监测和细菌总数(沉降菌)的检测,沉降菌应小于等于10CFU/皿。

4.3.4人员手部、机台设备卫生监测
每个星期对清洁区和准清洁区的人员手部细菌总数、机台表面细菌总数和器具表面细菌总数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人手细菌总数≤300 cfu/只手,机台表面细菌总数≤100cfu/cm2,器具表面细菌总数≤100cfu/cm2。

4.4监测结果
当发现监测结果超出范围时,应及时纠正并做出预防措施。

4.5说明
4.4.1记录时以精密度高的温湿度仪器为依据。

4.4.2温湿度记录仪要求摆放在环境温湿度变化较敏感的区域。

4.4.3检测细菌总数时摆放培养皿的均匀分布。

5.相关记录
5.1《温湿度、压差记录表》
5.2《车间环境监测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