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模型

合集下载

李嘉图模型的扩展研究

李嘉图模型的扩展研究

李嘉图模型的扩展研究李嘉图模型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模型,它描述了一个自由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这个模型由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它认为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源分配机制是自发的、有效率的,并且可以实现完全就业。

这个模型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它忽略了市场不完全竞争和外部性等问题。

人们在实践中对李嘉图模型进行了一些扩展研究,以使其更贴近实际经济情况。

一些扩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场不完全竞争、外部性、政府干预等。

市场不完全竞争是李嘉图模型的一个重要扩展研究领域。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更常见的是垄断、寡头竞争或者不完全竞争市场。

这些市场结构下,价格不再完全由市场决定,而是由生产者决定。

这就导致了价格不再能够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并对资源分配效率产生了影响。

在扩展研究中,经济学家通常会引入垄断定价理论、寡头竞争理论等来对市场不完全竞争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政府监管、反垄断政策等方案来改善市场效率。

外部性是另一个重要的扩展研究领域。

外部性指的是生产或者消费者的行为会对除直接市场参与者之外的其他人产生影响,而市场不会对这种影响进行衡量。

比如工厂排放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教育对整个社会的积极外部性等。

在李嘉图模型中,外部性被忽略了,因此扩展研究中,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内部化外部性、碳税、污染权交易等解决方案,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来纠正市场对外部性的失灵。

政府干预是李嘉图模型扩展研究的又一重要方面。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来对经济进行干预,以纠正市场失灵。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或者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利率来刺激投资。

这些政府干预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率,使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

除了上述扩展研究领域,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值得关注。

比如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影响如何对自由市场经济进行影响;又或者是技术创新、人口老龄化等新的影响因素对模型的影响。

第二章 李嘉图模型

第二章 李嘉图模型

本国的进口 外国的出口 本国的提 供曲线 M
PF’ PE
YE
H’
E
外国的提 供曲线
0
XE
本国的出口 外国的进口
• 2.3 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
• 2.3.1 分析工具 • 边际效用(marginal analysis) • 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opportunity cost and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 •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 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
贸易条件越是接近对方国内交换比率, 本国分享的贸易利 益比重越多
2.2.3 提供曲线(Offer Curve)
• 也称为相互需求曲线(reciprocal demand) , 指在不同的价 格水平下,一国愿意出口和进口数量交点的轨迹
亚麻布 英国 C 英 国 进 口 W1 亚麻布 德国
B A 英国出口 毛呢 毛呢
酒产量 (单位 )
所需劳动人数 毛呢产量 (人/年) (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英国 葡萄牙
1 1
120 80
1 1
100 110
在英国和葡萄牙,酒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120,1/80 毛呢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100, 1/110 可见,葡萄牙生产酒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英国,但在毛呢上, 英国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葡萄牙因此,英国应专门生产毛呢, 而葡萄牙应专门生产葡萄酒 在英国和葡萄牙,酒的生产成本分别是:120, 80, 显然是葡萄牙低,因此葡萄牙应专门生产酒 英国和葡萄牙毛呢的生产成本分别是:100,110, 英国低于葡萄牙,因此英国应专门生产毛呢。

第2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第2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3
比较优势的概念
• 情人节美国对玫瑰的需求达到大约1000万 • 在冬季美国种玫瑰是非常困难的.
– 需要用温室. – 在能源资本劳动力的成本是巨大的.
• 为了生产冬季玫瑰,就不得不少生产其他 产品,如计算机。
4
比较优势的概念
• 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 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 本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相对依赖于本国对外国 的工资率。
• 第一,本国劳动相对外国劳动的价格升高,本国产 品的相对价格也会升高,世界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 求就会减少。
40
多种产品的比较优势
– 本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相对依赖于本国对外国 的工资率。
• 第二,本国的工资上升之后,本国生产的产品种类 会减少,外国生产的产品种类会增加,这进一步减 少了对本国劳动的需求
aLCQC + aLWQW = L
– 从我们的前面的例子, 我们得到:
QC + 2QW = 120
14
单一要素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济
图 2-1: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本国葡萄 酒产量, QW (加仑)
P L/aLW
o
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用葡萄酒衡量 的奶酪的机会成本
F L/aLC 本国奶酪 产量
, QC(磅)
15
• 机会成本表示为PPF的斜率 • 在此为aLC/aLW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国内)。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2
单一要素的经济

李 嘉 图 模 型

李 嘉 图 模 型

三、相对价格和供给 1、Pc/Pw>aLC/aLW :只生产布。 2、Pc/Pw<aLC/aLW :只生产麦。 3、Pc/Pw=aLC/aLW :既生产麦又生产布。 结论:不存在国际贸易时,商品的相对价格 等于它们的相对单位劳动投入。
四、单个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1、假定外国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a﹡LC、 a﹡LW ,且aLC/aLW< a﹡LC/a﹡LW,即本 国有生产布的优势。 2、此时,本国出口布进口麦,直到两国相 对价格相等时为止。
2.3
多产品下的比较优势
一、贸易模式 1、单位劳动投入比例的排序: aL1/a’L1<aL2/a’L2< aL3/a’L3< aL4/a’L4… 贸易模式将唯一取决于两国间的工资率的比 例,即W/W’. 2、各国生产产品的规则:aL1/a’L1 >W/W’,本 国生产; aL1/a’L1 <W/W’,外国生产。 也可以比较两国生产成本WaL1 和W’ a’L1
2.5
提供曲线与国际均衡
一、提供曲线 表示给定相对价格下一国贸易的实际活动, 即进出口量。 二、国际均衡 两国提供曲线的交点。
二、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探讨的问题 1、为什么会产生国际贸易? 2、国际贸易对一国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3、哪些因素会影响国际贸易?
三、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 1、1776, Smith, Absolute Advantage; 2、1817, Ricardo, Comparative Advantage; 3、1919&1939, H-O, Factor Endowment; 4、1940-,
3、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nter-country, Globe;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Finance.

李嘉图模型

李嘉图模型
编辑本段H-O四大定理
在Ohlin的论文于1933年经哈佛大学翻译成英文之后,H-O模型以及由此所建构起的一般均衡体系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后续的学者由此出发,也发展出了许多重要的定理。 其中有三个最为有名: Stolper-Samuelson定理(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Rybczynski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以上三大定理与H-O模型所导出的比较利益预测结果合称为H-O四大定理。
模型推导
结论
H-O模型预测当一国在国际贸易中拥有某中相对较丰富的资源禀赋时,生产使用该项要素较多的产品,将使该国在生产这项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也生产劳动密集财上有比较利益。
编辑本段里昂铁夫悖论
根据H-O模型的预测,拥有相对较多资本要素的国家当生产较多的资本密集财出口以获取比较利益,反之,劳动要素密集的国家则会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财。 华西里·里昂铁夫于1953年提出了著名的李昂铁夫悖论,认为H-O理论预测的结果有问题。里昂铁夫以美国的实证资料为本,认为美国既已是资本最密集的国家之一,却仍出口相对劳动密集的财货,与H-O理论的预测不合,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参见列昂节夫矛盾。
模型假设
简单的Heckscher-Ohlin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同时都生产两种财货X与Y,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要素(Labor, L)与资本要素(Capital, K)。 相较于李嘉图模型而言,假定使用两种生产要素使得本模型有较为丰富的表现,其每个国家都会生产两种财货的假定也与李嘉图模型的结论不同。 两国在生产时使用相同的技术,且此技术符合规模报酬固定(Constant Return to Scale)的特性。但单一要素的使用则符合规模报酬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to each factor)。 规模报酬固定的生产技术据以下的特性: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的边际生产力(Marginal Production)仅是资本:劳动比例(K/L)的函数。 生产X财货与Y财货的要素密集度不同,也就是生产这两种财货时,耗用的资本/劳动比(K/L)不同。 在这个模型里,假定了X财货拥有较Y财货低的资本/劳动比,也就是生产X财货相对Y财货而言,要花比较多的劳动要素。我们在这里称呼X财货为劳动密集财(Labor-Intensive Goods),相对的Y财货则称为资本密集财(Capital-Intensive Goods)。 两国的要素禀赋不同,在此假定A国拥有相对较多的劳动要素(劳动禀赋拥有量对资本禀赋拥有量的比例K/L较低),称劳动丰富国(Labor Abundant Country),B国拥有相对较多的资本要素(K/L较高),称为资本丰富国(Capital Abundant Country) 在这里所说的资本密集和劳力密集,乃是由两国的K/L比比较得来的,是相对而非绝对。 两种生产要素在国内都可以任意的移动,但在国际间则不能移动,且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均为完全竞争市场。 此项假设意在把国内市场中资源分配与超额利润的问题忽略掉,专注于处理国际间贸易分工的结果。 两国有相同的需求型态,且需求函数为齐序的(Identical and Homothetic) 此项假设目的在将模型的重点放在探讨两国供给面的差异上,故假设两国有一样的需求型态。齐序的需求函数则保证无论所得水平如何改变,当面对相同价格时,这两个国家所消费的X财货与Y财货的比例不变。 H-O模型强调各国所拥有的要素秉赋比例不同,,个别产品生产所需的要素比例也不同,因此又称为要素比例模型(Factor proportion Model)。

第1章 李嘉图模型总结

第1章 李嘉图模型总结

(一)人物介绍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出生于苏格兰东岸的克卡尔迪 ,14岁考入 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数学和哲学,17岁时转 入牛津大学。
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 物之一,国际分工及传统贸易理论的创始者 。提出“经济人”、“看不见的手”、“大 市场”,“小政府”等重要思想。著作有《 国富论》和《道德感情的理论》。
➢ 南美工人在生产复杂产品如计算机时的 效率要低一些.
导言
➢ 假定美国生产1000万玫瑰的资源可以生产10万 台电脑。
➢ 假定南美生产1000万玫瑰的资源可以生产3万 台电脑。
美国 南美 合计
万支玫瑰 -1000 +1000
0
万台计算机 +10 -3 +7
导言
➢ 总结:
➢ 国际贸易使得世界产出增长。
(三)背景
➢ 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完成、以机器生 产逐步代替手工业生产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 命时代。产生了扩大海外市场并获得海外廉价 原料的迫切需求,要求摆脱重商主义思想和政 策束缚。
Hale Waihona Puke (四)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1、分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 斯密以制针为例,由一个人制针,所有的18道制针工序 都由他自己来完成,每天最多只能生产20枚针。如果实 行分工生产,由10个人分别去完成各种工序,则平均每 人每天能生产48枚针。
美英两国分工后的贸易利益 (200日) 假设:按1:1
美国 英国
小麦 50吨 50吨
布 50匹 30匹
美国比自给自足时多了30匹布;英国比自给自 足时多了10匹布。
(六)简评
▪ 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 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第3章 李嘉图模型、相互需求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教程》PPT课件

第3章 李嘉图模型、相互需求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学教程》PPT课件

3.3 相互需求方程式
国际交换比例与两国获利
X︰Y
A国获利
1︰1.5
0
1︰1.6
0.1单位Y
1︰1.7
0.2单位Y
1︰1.8
0.3单位Y
1︰1.9
0.4单位Y
1︰2.0
0.5单位Y
1︰1.5为A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1︰2.0为B国的国内交换比例(X︰Y)
B国获利 0.5单位Y 0.4单位Y 0.3单位Y 0.2单位Y 0.1单位Y
aX=1/3 aY=1/6
9 0
1 1 3 0 +2 -1
B国 12 2
bX=1/12 bY=1/2
0 14
1 1 0 7 -1 +6
世界
2 2 3 7 1 5
3.1 李嘉图模型 (二)比较优势
aX / aY bX / bY
aX / aY bX / bY
X的劳动投入量 Y的劳动投入量
X的劳动生产率 Y的劳动生产率
提供曲线的形状: 用A国国内对X的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和收入效应 (income effect)来解释。
Y
E2点以前,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 应,随着PX/PY的上升,X出口增 加; E2点以后,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 应,随着PX/PY的上升,X出口减 少。
提供曲线的弹性(进口需求弹 性):富有弹性、单元弹性、缺 乏弹性
2. B国提供曲线的推导与形状
出口Y
Y
E2′ E1′
Y
P0′
P1′
P2′
E2′ E1′
D2′ D1′
O0
E0′
C2′
C1′
P2′
P0′ P1′

李嘉图模型

李嘉图模型
本国单位劳动投入 (aLi) 苹果 香蕉 柠檬 柚子 葡萄 1 5 3 6 12 外国单位劳动投入 (a*Li) 10 40 12 12 9 本国生产率相对优势 ( a*Li /aLi) 10 8 4 2 0.75
28
如果w/ w* = 5,前二种商品在本国 生产,后三种在外国生产。 如果w/ w* = 3,前三种在本国生产, 后二种在外国生产。 看工资比例是大于还是小于相对生 产率,也就是单位劳动投入之比。
* * PC PW > a LC a LW 5)
无穷大,世界没有任何麦的供给
2.5 贸易利益
布 本国 外国 aLC=1 a*LC=6 麦 aLW=2 a*LW=3
国际相对价格 PC P = 1 W 1、微观上得利
1个人时的劳动可以直接生产1/aLW单位麦 ,也可以生产1/aLC单位布,然后用布去交 换麦。每单位布可以交换到PC/PW单位麦。 1个人时的劳动可以交换到(1/aLC)( PC/PW)单位的麦。因此,只要(1/aLC)( PC/PW)> 1/aLW,或者PC/PW >aLC/aLW,就 值得。 (具体例子,参见书p27) 2、宏观上得利
2.3 国际分工与贸易均衡
1、比较优势假定
aLC aLW < a aLC a
* LC
* LC
a
* LW * LW
(2.2a)
(2.2b) 假定本国布与麦的单位劳动投入之比要比 外国低,或者说本国的布相对于外国来说 的劳动生产率要高于麦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我们就可以说,本国在布的生产方面具有 比较优势。
2.1 基本假设
1、有两个国家,我们分别称作本国和外国; 他们都生产两种产品,我们称为麦和布; 2、两个国家都只用劳动一种生产要素进行 生产,并且劳动的供给给定。令本国的劳 动供给为L,外国的为L*; 3、生产1单位产品的劳动投入是唯一给定 的。令aLC和aLw分别表示本国布和麦的单位 劳动投入,a*LC和a*LW表示外国布和麦的 单位劳动投入;

李嘉图模型的扩展研究

李嘉图模型的扩展研究

李嘉图模型的扩展研究李嘉图模型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型,它描述了一个经济体中劳动和资本的生产关系。

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和现实经济的变迁,李嘉图模型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出来。

对李嘉图模型进行扩展研究,以适应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探讨李嘉图模型的扩展研究,包括对其局限性的分析和未来扩展研究的方向。

我们来看一下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原理。

李嘉图模型假设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劳动和资本是生产的唯一要素,生产函数为Y=F(K,L),其中Y为产出,K为资本,L为劳动。

在这样的模型中,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递减,即当投入的劳动和资本增加时,产出的增加量逐渐减少。

这就是李嘉图生产函数中的“边际产出递减”原理。

现实经济却是远不简单如此。

现代经济中劳动和资本并不是唯一的生产要素,还有土地、技术等因素也参与到生产过程中。

现代经济是开放的,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使得资本和劳动可以跨国流动,因此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可能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

经济中存在着市场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等现象,这些都会影响生产要素的配置和边际产出。

李嘉图模型的局限性在现实经济中越发显著。

针对李嘉图模型的局限性,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扩展研究,试图使得该模型更符合现实经济的特点。

其中一个重要的扩展方向是引入多个生产要素,构建多要素生产函数。

多要素生产函数考虑了除劳动和资本之外的生产要素,使得模型更加复杂和丰富。

这样的扩展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解释现实经济中生产的复杂性,还能够为政策制定和产业分析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

除了引入多要素生产函数,另一个重要的扩展方向是考虑劳动和资本的异质性。

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和资本不是均质的,而是存在着差异化。

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者、不同质量的资本设备等,都会对生产过程产生影响。

考虑劳动和资本的异质性可以更好地解释现实经济中的生产现象,对于制定有效的政策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扩展研究还可以考虑更加复杂的市场结构和制度因素。

在现实经济中,市场并不完全竞争,存在着垄断、寡头等市场结构。

第1章 李嘉图模型

第1章 李嘉图模型

讨论和总结
李嘉图模型的短处

李嘉图模型的单一生产要素假定使得该模型不 能用来分析贸易开放的收入分配效应以及由此 引出的政策问题 李嘉图模型是一个静态模型,不能分析比较优 势的动态变化 李嘉图模型没有解释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



一国的贸易收益与绝对优势没有必然联系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
• 美国服装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2倍,美国饮料 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10倍 • 美国在服装业和饮料业上相对中国都存在绝对优势, 但其饮料业优势更大,因此美国在饮料业上具有比较 优势。 • 中国在服装业和饮料业上相对美国都处于绝对劣势, 但服装业的劣势相对较小,因此中国在服装业上具有 比较优势。
第1章
李嘉图模型
本章内容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李嘉图模型的框架 封闭经济均衡 自由贸易均衡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讨论和总结
第1节
李嘉图模型的框架
李嘉图模型的框架
模型框架

李嘉图模型将复杂的国际贸易世界简化在一个 简单的模型框架之中 模型框架
• 2个国家:中国、美国 • 2种商品:服装、饮料 • 1种生产要素:劳动力

比较优势是贸易类型的决定者和贸易收益的源泉
第5节
讨论和总结
讨论和总结
本章要点

李嘉图模型是一个劳动力作为惟一生产要素的静态模 型。在李嘉图模型中,国家之间发生贸易的原因在于 它们在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中的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 李嘉图模型揭示了国际贸易类型取决于比较优势,而 不是绝对优势。比较优势既可以出自绝对优势较大的 生产领域,也可以出自绝对劣势较小的生产领域。在 自由贸易条件下,一个国家会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 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李嘉图模型的扩展研究

李嘉图模型的扩展研究

李嘉图模型的扩展研究
李嘉图模型是经济学中一个经典的简单普遍均衡模型。

该模型假设只有两种商品,且
不存在外部因素如政府干预、贸易关系等。

在这个模型中,生产和消费是由无限理性的个
人行为决定的,这些个人的行为会达到市场的均衡状态,也就是生产等于消费。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但存在多种商品,还有许多外部因素会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例如环境污染、资源缺乏、技术创新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反映现实,许多经济学家对李
嘉图模型进行了扩展研究。

一种扩展模型是库兹涅茨替代模型,它将产出分为多种类型(例如环境友好型和传统型),同时考虑到了产品的物理和经济特征。

这种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现实中的区域
性差异和环境问题。

另一种扩展模型是托宾税收模型,它考虑到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影响。

在这
个模型中,个人除了进行生产和消费,在资源分配上还需要缴纳一种称为托宾税的税款,
以适当地反映生产过程中的资源使用造成的社会成本。

此外,还有一些针对李嘉图模型的其他扩展研究,例如对外贸易和政策干预等因素对
市场均衡状态的影响。

这些研究都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现实经济情况,并为经济决策提供更
准确的基础。

李嘉图模型分析共55页文档

李嘉图模型分析共55页文档
• 显而易见地,存在如下的式子: pp/pc=alp/alc
13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现在我们讨论开放经济下的情况: • 假设同时存在“本国”与“外国”,两个国家之间可以
进行产品交换,且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费用。 • 类似地,我们用 p*,w*,a*来表示外国相应的价格、工资
和生产力。
14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首先,本国在哪个部门上会具有比较优势不仅取决于本国的 劳动力;
– 其次,无论本国的绝对生产力如何,它总会在某一个部门上 具有比较优势。
贸易模式与贸易所得
• 我们对两国的生产力进行赋值,并用下面的表格表示:
•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出口它具有比较优势的产 品同时会进口它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10
单一要素经济中的工资与价格
– 需求方面,所有消费者都是同质的,我们用一个代表性消 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
11
单一要素经济中的工资与价格
工资决定:
• 在均衡的情况下,两个部门之间的工资必然相等,否则劳 动力的部门间转移将会继续。
• 以上条件可以表示为如下的数学等式:
PP*MPLP=PC*MPLC PP/PC=MPLC/MPLP
2Hale Waihona Puke 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 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相比于他生产其他产品来说最好, 那么他将具有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
• 一个国家拥有生产某种产品最好的技术,那么他将在生产 这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 例子:本国生产一单位香水需要2个小时,而外国只需要1个 小时;本国生产一单位芯片需要6个小时,而外国只需要2个 小时。
17
贸易的福利影响
• 对外国来说,也有相似的结论,如下图:

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数量表现。

在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学者们开发了多种经济增长模型,旨在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本文将介绍三种主要的经济增长模型:李嘉图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

一、李嘉图模型李嘉图模型是最早的经济增长模型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于19世纪初提出。

该模型假设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存在着劳动力和土地两个生产要素。

李嘉图认为,经济增长只能通过增加土地利用效率来实现。

他的模型强调了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的压力,以及人口增长与生产率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增长模型。

该模型使用生产函数和资本积累的概念,强调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核心理论是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在这个模型中,投资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三、内生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是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发展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技术进步的内部因素,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生驱动力。

内生增长模型强调了知识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研发和创新来提高生产率和产出。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模型包括李嘉图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

这些模型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李嘉图模型强调土地利用效率,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资本积累,而内生增长模型强调技术进步和创新。

这些模型为我们对经济增长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为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

正文结束。

李嘉图模型的扩展研究

李嘉图模型的扩展研究

李嘉图模型的扩展研究李嘉图模型是一种经济理论模型,用于解释自由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和分配问题。

这个模型假设所有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和资本)都是完全可替代的,市场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然而,现实经济中存在很多复杂因素,必须对李嘉图模型进行扩展研究。

首先是考虑市场的不完全信息。

在现实经济中,需求方和供应方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价格与真实价值不一致。

比如,如果一个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但消费者并不了解,那么市场价格就会高于真实价值。

此时,需要研究信息不对称对价格和分配的影响,并提出政策解决方案,如通过加强监管和公开信息来减少信息不对称。

其次是考虑外部性对市场的影响。

外部性指的是一方经济主体的行为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的成本或收益。

例如,制造业企业的排放污染会给周边居民带来卫生和环境问题,对社会造成负面外部性。

因此,扩展李嘉图模型需要考虑外部性的影响,包括政策制定者如何通过税收和奖励机制来内部化这些外部成本,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第三是考虑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

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的经济体系相互连接,商品和服务跨越国界流动。

因此,扩展李嘉图模型需要考虑国际贸易的影响,包括不同经济体之间的比较优势和对全球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

同时,需要考虑政策制定者如何通过贸易政策和国际合作来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包容性。

最后是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影响。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生产力和效率不断提高,会给经济带来长期的积极影响。

然而,技术进步也可能加剧经济中的不平等现象,如导致低技能工人的失业。

因此,扩展李嘉图模型需要考虑技术进步的影响,包括加强研究和开发、提高教育和培训水平、以及制定就业政策等方面。

总的来说,李嘉图模型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模型之一,但要在实践中起到实际指导的作用,必须对其进行扩展和修正。

只有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改进,才能更好地解决现实经济中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国际经济学第3章,李嘉图模型The Ricardian Model

国际经济学第3章,李嘉图模型The Ricardian Model

RD
– 如果 PC / PW> aLC / aLW, 一国就会专门 生产奶酪
– 如果 PC / PW< aLC / aLW,一国就会专门生 产葡萄酒
– 只有当 PC / PW = aLC / aLW时,一国会同时 生产奶酪和葡萄酒两种产品
RS曲线的推导
(1)如果 PC / PW < aLC / aLW,RS = ? (2)如果 PC / PW = aLC / aLW,RS = ? (3)如果 aLC / aLW < PC / PW < aLC */aLW * ,
三、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2、国际贸易均衡
相对供给 (relative supply,RS) 是用一种产品 的供给数量除以另一种产品的供给数量; 相对需求 (relative demand,RD) 是用一种产品 的需求数量除以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数量。
Relative Supply and Relative Demand
6. Only two countries are modeled: domestic and foreign.
二、单一要素经济
ne) 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 labor ) 令L = 本国的劳动总供给
(单位:人小时 person—hours)
RS = ?
(4)如果 PC / PW = aLC */aLW * ,RS = ? (5)如果 aLC */aLW * < PC / PW ,RS = ?
Relative Supply and Relative Demand
• There is no supply of cheese if the relative price of cheese falls below aLC /aLW .

第1章李嘉图模型

第1章李嘉图模型
• 然后再问:现在你剩下8套服装箱饮料?
• 然后再问:你只剩下7套服装了,再向你换1套服装 你会要价多少?
封闭经济均衡
相同效用的商品组合
消费者愿意交换的商品组合
服装
饮料
9
4
8
4.5
7
5.1
6
6
5
7.2
4
9
消费者从(9 , 4),(8 , 4.5),(7 , 5.1),(6 , 6), (5 , 7.2)和(4 , 9)这些服装和饮料的组合中获
自由贸易均衡
贸易收益(中国)
饮料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中 400 A 国消费者在F点消费。 与封闭经济均衡的E点 相比,他们获得的效用 更高。从E点到F点所 200 增加的消费者效用就是 中国获得的贸易收益。
O
F E
250
中国的贸易收益
C 500 服装
自由贸易均衡
贸易收益(美国)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美
中国共有500个工人生产了100箱饮料,也就是每个工 人生产了0.2箱饮料。市场上出售1箱饮料可换得2.5套 服装,所以每个工人生产的价值相当于0.5套服装,这 是生产饮料工人的工资。
所以中国工人的工资等于0.5套服装或0.2箱饮料。
封闭经济均衡
商品价格和工资
同样可以算出美国工人的工资如下:
同理,自由贸易会消灭美国的服装业。
自由贸易均衡
生产的完全专业化
饮料
右图显示中国和美国 400 A 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 200 中国的生产点是C点, 美国的生产点是A点。
O
C
200
500 服装
自由贸易下的生产专业化
自由贸易均衡

李嘉图模型

李嘉图模型

第二节李嘉图模型斯密绝对优势说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不存在着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那么这个国家还要不要参加国际贸易,或者说还能不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呢?而当时许多殖民地便处于这种状况,它们又与宗主国之间发生了大量的双向贸易。

李嘉图(D. Ricardo)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亦称比较成本说)解释了这一问题,李嘉图认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上与别国相比都处于劣势,仍然会进行国际贸易,仍然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李嘉图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第7章“论对外贸易”中,运用两国两产品模型,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一、李嘉图模型的假设进行经济分析常常需要通过一些假设条件使问题简化,李嘉图及其追随者们关于比较优势的分析使用或隐含了以下假设:(1)两国两产品模型。

即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只有劳动一种要素,所有的劳动是同质的(homogeneous)。

(3)生产成本不变。

单位产品成本不因产量增加而增加,总是与生产单位产品所使用的劳动量成比例。

(4)运输成本为零。

即不考虑运输、进入市场的费用。

(5)没有技术进步。

这意味着技术水平是给定的、不变的,从而经济是静态的。

(6)物物交换。

目的在于排除货币与汇率因素的影响。

(7)完全竞争市场。

但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

(8)充分就业。

即没有闲置的资源,劳动力作为惟一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9)国民收入分配不变。

即贸易不影响一国国民的相对收入水平,这样有助于说明贸易对整个世界与对每一个个人都是有利的,可以直接衡量贸易利益。

二、相对成本与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在于,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会存在劳动生产率或成本上的差异,各国应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即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或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

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国(数种产品中)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优势。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二、生产和贸易模式
• 绝对优势的衡量有两种办法: • (1)用劳动生产率,即用单位要素投入
的产出率来衡量 : • (2)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一单位产品
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 :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 图模型
2020/11/10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一、一般均衡分析
• (一)供给方面: 生产可能性曲线 (PPC)
Y数量
0
A B C D
X数量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机会成本不变的PPC
Y
X

机会成本递增的PPC
Y

机会成本递减的PPC
Y
X X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e’
S 供给
0 100
(X)
P* = 1 D 需求
e’’
进口
D 需求
200 X数量(Q) 0
100
(Y)
200 X数量 (Q)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本章主要内容: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贸易所得
• 国际市场价格:200X,100Y 1X=0.5Y 中国:100X,50Y 美国:100X,50Y • 贸易条件:如果1X=0.8Y呢?
与那些因素有关? 中国的贸易条件?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国际经济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李嘉图模型斯密绝对优势说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生产上都不存在着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那么这个国家还要不要参加国际贸易,或者说还能不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呢?而当时许多殖民地便处于这种状况,它们又与宗主国之间发生了大量的双向贸易。

李嘉图(D. Ricardo)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亦称比较成本说)解释了这一问题,李嘉图认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上与别国相比都处于劣势,仍然会进行国际贸易,仍然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李嘉图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第7章“论对外贸易”中,运用两国两产品模型,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

一、李嘉图模型的假设进行经济分析常常需要通过一些假设条件使问题简化,李嘉图及其追随者们关于比较优势的分析使用或隐含了以下假设:(1)两国两产品模型。

即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只有劳动一种要素,所有的劳动是同质的(homogeneous)。

(3)生产成本不变。

单位产品成本不因产量增加而增加,总是和生产单位产品所使用的劳动量成比例。

(4)运输成本为零。

即不考虑运输、进入市场的费用。

(5)没有技术进步。

这意味着技术水平是给定的、不变的,从而经济是静态的。

(6)物物交换。

目的在于排除货币和汇率因素的影响。

(7)完全竞争市场。

但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

(8)充分就业。

即没有闲置的资源,劳动力作为惟一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9)国民收入分配不变。

即贸易不影响一国国民的相对收入水平,这样有助于说明贸易对整个世界和对每一个个人都是有利的,可以直接衡量贸易利益。

二、相对成本与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在于,不同国家生产不同产品会存在劳动生产率或成本上的差异,各国应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即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或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

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国(数种产品中)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优势。

现在根据上述假定以两国两产品模型说明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假定有A、B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均生产X(呢绒)、Y(酒)两种产品;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劳动),以劳动量(小时)表示生产成本。

表2-3是两国分工和贸易前的生产状况:从表2-3可以看出,B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即以比A国更少的劳动生产这两种商品。

但是,B国在这两种商品上所具有的优势程度是不同的,同样,A国的劣势也有程度的不同。

A国生产呢绒和酒的单位劳动成本都比B国要高,但比较起来,A国生产呢绒的效率相对高一些,或者说成本相对低一些,即A国生产呢绒具有比较优势;B国尽管在两种产品生产上劳动成本都低,但两相比较,生产酒的相对成本更低,更为有利一些,也就是B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生产呢绒则相对不利。

如何知道相对优势?可以比较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劳动成本比率:120/100>80/90 Y A/X A > Y B/X B(2-1)在以X商品为价值标准时,A国Y商品的单位生产成本较高,B国较低,B国具有成本优势。

100/120<90/80 X A/ Y A < X B/ Y B(2-2)在以Y商品为价值标准时,A国X商品的单位生产成本较低,B国较高,A国具有成本优势。

如果两国实行完全的专业化分工,即A国专门生产X商品,B国专门生产Y商品,并进行贸易,那么,两种商品的产量都得到了提高(见表2-4)。

或者,假定两国消费总量不变,则A国2码的X和B国0.125桶Y的生产就不必要了,可以因此节约A国20人和B国10人的劳动。

这些增加的产量,或者节约的劳动,就是得自贸易的利益(gains from trade),简称贸易利益。

李嘉图的学说也是以完全的自由贸易为前提的。

李嘉图说:“在商业完全自由的制度下,各国都必须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用在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它使劳动得到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分配;同时,由于增加生产总数,它使人们都得到好处,以利害关系和互相交往的共同纽带把文明世界各民族结合成一个统一的社会。

”[4]三、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从经济学原理我们知道,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表明其技术水平。

劳动生产率的定义是产出与劳动投入之比。

李嘉图模型假定了技术不变,但各行业、各种产品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是存在差别的。

为了简便,假设只存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简称为L),在两个国家(假设为A和B) 生产两种产品(假设为X和Y)。

我们用单位产品劳动投入来表示劳动生产率,具体的是以a L来表示单位产品的劳动需求,即每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所需要的劳动力。

[4]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13页。

这是一个简化和特殊的例子,表中假定了B 国的X 、Y 两种产品的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相同,但重要的是比较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差异。

从表2-5可见,A 国在X 产品的生产上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Y ,对A 国来说,若A LY B LY A LX B LX a a a a //>,则A 国在 X 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相应地,如果对于B 国来说,有B LX A LX B LY A LY a a a a //>,则B 国在Y 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还值得注意的是,A 国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B 国(或者说成本低于B 国)。

但是,在X 产品生产上其效率为4倍,而在Y 产品生产上仅为2倍,因而就有ALY B LY A LX B LX a a a a //>,A 国在 X 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 过的相对优势在Y 的生产上。

也就是说,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存在比较差异时,只要两国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两种商品的产量都可以增加,通过交换各国都可以得到比较利益。

四、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20世纪30年代,哈伯勒(G . Haberler)提出了机会成本概念,并以这一概念分析比较优势和贸易利益。

所谓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因而不能用它来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代价。

一般而言,一种生产要素可以用于生产数种产品,当他被用于其中某种产品生产是实际上就丧失了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可能性,而生产任何一种产品都是可能带来利润的。

机会成本就是指这种选择所付出的代价,即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必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产量,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取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机会成本是说明比较优势的重要手段。

假设只存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L), 在两个国家(假设为A 和B) 生产两种产品 (假设为X 和Y)。

以a L 来表示单位劳动需求,即每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所需要的劳动力;以P 表示价格。

注意,这里谈论价格相当于引入了货币因素。

A 国用X 表示的Y 的机会成本就是A LX A LY a a /,B 国相应地为B LX B LY a a /。

如果两国的机会成本不同,那么就可能通过资源重新配置和进行国际贸易来获得贸易利益。

根据表2-3,对于A 国,增加生产一个单位X 的机会成本是100/120=0.833,增加生产一个单位Y 的机会成本是120/100=1.2。

也就是说,Y 的机会成本大于X 的机会成本。

A 国在X 产品有比较优势。

对于B 国,增加生产一个单位X 的机会成本是90/80=1.125,增加生产一个单位Y 的机会成本是80/90=0.89。

也就是说,Y 的机会成本大于X 的机会成本。

B 国在Y 产品有比较优势。

这与前面通过劳动生产率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机会成本的概念用于国际贸易也可以根据国际间商品相对成本比例的差异计算其对外交换的价值。

当某种商品增加其产量,所使用的要素是从制造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转移过来的,也就是牺牲其它产品的产量来实现该产品的产出增加。

因此,以两种商品的相对价值(价格)进行比较,就可以分析它们各自的比较利益,以确定比较优势。

假设:B LX B LY A LX A LY a a a a //>或者是BLY B LX A LY A LX a a a a //<,也就是说,与B 国相比,A 国生产X 产品的单位劳动需求相对小于生产Y 产品的单位劳动需求,即与B 国相比,A 国生产X 的劳动生产率要相对大于生产Y 的劳动生产率,或者说A 国增加生产X 的机会成本要相对小于增加生产Y 的机会成本。

反过来说,与 A 国相比,B 国生产Y 产品的劳动生产率要相对高于生产X 的劳动生产率,或者说B 国增加生产Y 的机会成本要相对小于增加生产X 的机会成本。

这也就决定了下面这个不等式的成立:(P X /P Y )A < (P X /P Y )B (2-3) 从而也就可以通过相对价格的比较来确定比较优势。

上式反映的是, A 国X 产品的价格要相对低于 B 国;B 国Y 产品的价格要相对低于 A 国。

也就是说,A 国拥有生产X 产品的比较优势;B 国拥有生产Y 产品的比较优势。

两者都源于单位劳动需求的不同,这是由生产技术决定的。

这样 A 国就会专业生产出口X 产品,B 国则出口Y 产品。

每个国家都出口(进口)生产效率相对较高(较低)的产品。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现在更常见的是用机会成本来定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一国能以比另一国更低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

即为生产该产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要少一些。

五、贸易利益贸易利益是指,与自己自足状况相比,一国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更低的价格从另一国购买更多的产品,结果是根据贸易优势(绝对优势或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国际分工,可以增加产出或者是实现生产要素的节约。

贸易利益分为两类:一是来自交换的贸易利益(gains from exchange)是指拥有不同数量和质量商品并且有不同偏好的国家(或个人)通过交换都得到比原来更多商品消费的品种和数量,贸易的双方都获得好处。

例如,有X 、Y 两种商品及1、2两个消费者(亦可理解为两个国家),在图2-1中,无贸易的初始均衡点为E ,在这一点上,两个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分别以1a U 和2a U 来表示。

E 点向中间方向移动的轨迹上任何一点都会使的两个消费者的情形得到改善。

不过,并非所有可能的移动都是帕累托最优,即不能在不使其中一人情形变差时使另一个人的情形变好。

从E 点开始,合乎帕累托最优的贸易是,在A 与A’ 间的契约曲线线段上,在此线上两条无差异曲线相切。

F 点是一个最有可能的合乎帕累托最优的贸易均衡,在这一点上贸易双方获得的利益相等。

在契约曲线上的其它点,贸易利益在双方不对等分劈,但仍然是双方都获利,只不过一方得到的利益多一些,另一方获得的贸易利益少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