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模型中的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摩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 当一个国家出现进口偏向型的技术进步时, 这将 有利于本国, 但会伤害外国。其后, 一些学者运用不同 的形式对希克斯的观点进行分析, 这些分析以两国两产 品模型为基础, 常常运用几何方法获得相关结论。
20世纪 70 年代后期, 多恩布什、费希尔和萨缪尔 逊 ( Dornbusch, R. , S. F ischer和 A. Sam uelson, 1977) 等人 提出了 著名的 两国 多产 品的 国际 贸易 模型 ( DFS 模 型 ) , 对希克斯提出的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 DFS 模型 认为, 如果在国际贸易中, 某个进口国由于技术进步导 致对原来出口国某种商品的替代, 并对原出口国进行反 向出口, 那么, 这将在给技术进步国家带来利益的同时, 损害原来出口国的利益。 20世纪 70 年代以来, 克鲁格 曼 ( P. Krugm an, 1979) 等人提出的新贸易理论认为, 商 品种数的增加是国际贸易利益的一个新的来源, 并把 DF S模型 的因 素纳入 到南 北贸易 模型 中进行 研究 。
时,
可求两国商品的需求函数,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两国的效用水平如下:
5世界经济研究 6 2011 年第 3 期 # 47#
李嘉图模型中的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摩擦
u11
=
AL1
aA 1x
aB 2y
aC 1z
a11v
A-
aC - B 2v
( 3)
u12
=
AL2
aA 1x
aB 2y
aC 2z
a12v
B-
aC - A 1v
GBS模型的理论基础源远流长。早在 1953 年, 希 克斯 ( J. R. H icks, 1953年 ) 就指出国际贸易中技术进步 的不同影响。他认为, 当一国进出口部门都出现技术进 步时, 可以改善所有贸易国家的利益; 当一个国家出现 出口偏向型的技术进步时, 这将有利于相互贸易的两个
# 46# 5世界经济研究 6 2011年第 3期
相关的两种技术进步, 主要有下列几种基本形式。
其一, 贸易模式为 (XZV )X ( YZV )Y, 即国家 1 生产 商品 X、Z 和 V, 但仅出口商品 X, 国家 2生产商品 Y、Z
和 V, 但仅出口商品 Y。这里把这种模式作为分析的基
础, 即以下各种模式变动前的标准。在这种模式下, 两
国均出口一种商品。在这种情况下, 有 L1x > 0, L1y = 0, L 1z > 0, L1v > 0, L2x = 0, L 2y > 0, L2x > 0, L2v > 0, 。由商品的
分别用于生产商品 X、Y、Z 和 V 的劳动量。生产商品 x
的生产将求解下列利润最大化问题,
即:
m L
ax
ix
Pix
=
px aix
L ix -WiL ix, s. .t L ix \0 。类似地, 生产商品 Y、Z、V 的利
润最大化问题可同理分析。
这样, 如果给定贸易模式, 可以解出上述的消费者
和生产者决策问题。结合下面给出的商品市场和劳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经济学界一直都对国 际贸易摩擦问题进行研究, 并提出了许多理论与模型。 一些学者认为, 由于相互贸易的某个国家实施了贸易保 护主义的措施, 导致另外一个或多个国家的贸易利益受 到损失, 从而在这个国家和另外一些国家之间就会出现 国际贸易摩擦。也有一些学者认为, 各国不同的经济体 制、习惯、风俗以及对贸易的理解不同, 也是国际贸易摩 擦的原因。此外, 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往往涉及相关国家 的经济与政治等问题, 因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 与国际 贸易相关的一些经济主体和利益集团的行为是导致国 际贸易摩擦的基本原因 (尹翔硕、李春顶、孙磊, 2007)。
利润最大 化,
可得
w1 =
a1v, w 2
= a2v ,
px
=
aa11xv,
py
=
a2v a2y
,
pz
=
a1v a1z
=
aa22vz,
同时,
将相关数据代入贸易均衡的条件进
行变换,
可得这一贸易模式的均衡条件 为:
a1y a2y
<
a1z a2z
=
a1v a2v
<
a1x a2x
,
L2 L1
=
Ba1v 。同 Aa2v
国际贸易
李嘉图模型中的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摩擦*
胡方
内容提要 本文在拉尔夫 # 戈莫里、威廉 # 鲍莫尔和保罗 # 萨缪尔逊有关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摩擦 的研究基础上, 提出一个四商品的国际贸易模型, 对两种类型的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摩擦进行统一分析。 本文认为,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 技术进步才会引起国际贸易摩擦, 在这一条件以外, 两国贸易均能够获得 顺利发展。
二、模型的一般结构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形式
假设世界由两个国家, 即国家 1和国家 2组成, 两 国生产 4种商品 X、Y、Z、V, 商品价格分别为 px、py、pz 和 pv (取 pv = 1)。两国仅使用劳动来生产商品, 其劳动力 禀赋分别为 L1 和 L2, 劳动力工资分别为 w 1 和 w 2。两国 4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 a1x、a1y、a1z、a1v和 a2x、a2y、 a2z、a2v。设消费者效用函数为:
口一种商品。由利润最大化可得, w 1 = a1v, w2 = a2v, px =
aa22xv,
py
=
a1v a1y
,
pz
=
a1v a1z
=
a2 a2
v,
z
同时,
将相关数据代入贸易均
衡的条件进行变换, 可得这一贸易模式的均衡条件为:
a1x a2x
<
a1z a2z
=
a1v a2v
<
a1y a2y
,
L2 L1
因而, 对于 GBS 模型来说, 值得注意 的一个问题 是, 如何对两种形式的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关系 进行统一研究, 并把两个技术进步组合在一起, 分析这 种组合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本文将提出一个四产 品模型对这一问题作初步研究。本文分析的结构如下: 在第二节, 说明四商品模型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分析两 种形式的技术进步, 以及这两种形式技术进步的组合形 式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关系; 第四节是结论与未来研究的 课题。
力市场的出清条件, 可以得到两个国家商品的均衡价
格、均衡数量、工资水平和贸易均衡的条件。
xd1
+ xd2
=
x
s 1
+
x
s2,
yd1
+ yd2
= ys1
+ y2s,
zd1
+ zd2
=
zs1 +
zs2,
vd1 + vd2 = vs1 + vs2, L 1x +L 1y +L 1z + L1v = L1,
关 键 词 李嘉图模型 技术进步 国际贸易摩擦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 F 7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6964[ 2011] 03- 100119- 0043
一、引 言
近年来, 拉尔夫 # 戈莫里 ( R. E. Gom ory)、威廉 # 鲍 莫尔 ( W. J. Baum ol)和保罗 # 萨缪尔逊 ( P. Sam uelson ) 等人在李嘉图国际贸易模型中, 把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进 步与国际贸易摩擦联系起来, 形成对国际贸易摩擦问题 进行理论分析的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被称为 GBS 模型 ( T. I. Palley, 2006) 。
U
i
=
x
y z v A B C 1-
i ii i
A-
B-
百度文库
C
( 1)
其中, A、B、C、1- A- B- C为参数。消费者进行效
用最大化的约束条件是 px xi + py yi + pz z i + vi = w iLi。求 解 消 费 者 效 用 最 大 化, 定 义 拉 格 朗 日 函 数 Zi = xAi yBi zCi v1i - A- B- C + Ki ( w iLi - px xi - p yy i - pz zi - vi ), 由此可
和 V, 但仅出口商品 X。这一模式正好是上述第一种模
式的反面。如果以第一种模式为前提, 那么, 这种模式
正好是国家 1的进口产业出现技术进步, 导致两国的比
较优势结构也发生相反的变动, 并促使国际贸易的方向
发生变化, 这正是萨缪尔逊在其论文正文中研究的第一
种形式的技术进步问题。在这种模式下, 两国也是仅出
CC ( 1- A- B- C) 1- A- , B-C u21 和 u22 表示这种贸易模式中
的贸易利益 (或效用 ) 。
其三, 贸易模式为 (X V )XV ( YZ )YZ。即由于国 家 1 商品 V 的技术进步和国家 2商品 Z 的技术进步, 从而使
( 4)
式中, A = AA BBCC ( 1- A- B- C) 1- A- B- C, u11 和 u12 表
示这种贸易模式中的贸易利益 (或效用 )。
其二, 贸易模式为 (X ZV )Y ( YZV )X, 即国家 1生产 商品 Y、Z 和 V, 但仅出口商品 Y, 国家 2 生产商品 X、Z
确定
4种商品的需求函数:
xdi
=
Aw i px
Li
,
ydi
=
Bw p
iLi
y
,
zdi
=
Cw p
i Li,
z
vdi
=
(
1-
A-
B-
C)w iL i。
在生产方面, 可定义生产函数如下:
x
s i
=
aix L ix,
y
s i
=
aiyLiy, zsi = aiz Liz, vsi = aiv Liv, 式中 L ix、Liy、L iz和 L iy为国家 i
L2x + L2y +L 2z + L2v = L2
( 2)
根据瓦尔拉斯法则, 上面 6个方程只有 5个是独立
的。
有关专业化分工理论的研究文献 (杨小凯, 1998)
表明, 依据进入贸易的商品数目的不同, 可确定不同的
国际贸易模式。在两国 4种商品条件下, 若假设两国均
消费 4的种商品, 依据萨缪尔逊论述的与国际贸易摩擦
=
Ba1v。 Aa2v
同时
,
可求两国商品的需
求函数, 并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两国的效用水平如下:
u21
=
B1
L
1
aA 2x
aB 1y
a a C 11z 1v
B-
aC - A 2v
( 5)
u22
=
B2
L
2
aA 2x
aB 1y
a a C 12z 2v
A-
aC - B 1v
( 6)
式中, B 1 = BA+ B CC ( 1 - A- B- C) 1- A- B- C, B2 = AA+ B
与上述研究同时, 拉尔夫 # 戈莫里、威廉 # 鲍莫尔 和保罗 # 萨缪尔逊等将这种 /希克斯理论 0与国际贸易 摩擦问题联系起来, 分析国际贸易摩擦的起因和内在机 制等问 题。戈 莫 里和 鲍 莫 尔 ( 2000 ) 以及 萨 缪 尔逊 ( 2004 )的研究表明, 在两国多种商品的国际贸易中, 如 果其中一个国家由于出现技术进步, 能够在贸易中增加 一种出口商品, 那么, 该国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与此同时, 贸易伙伴国则会出现贸易损害, 即贸易利益 的下降。这样, 由于两个国家贸易利益的反向运动, 两 国之间就会产生贸易摩擦。萨缪尔逊认为, 引起国际贸 易摩擦的技术进步可以体现为两种形式: 一是相互进行 贸易的某个国家在既定的贸易产品上出现技术跃进, 转 变了比较优势的方向, 同时也改变了贸易利益的格局; 二是在相互进行贸易的某个国家中, 出现了新型的产 品, 并参与国际贸易, 由此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利益格局。 不过, 萨缪尔逊在其论文的正文中仅对第一种形式的技 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摩擦问题进行了研究, 但在论文的附 录中, 又举一个数学例子对第二种形式的技术进步与国 际贸易摩擦问题进行了分析。胡方和彭诚 ( 2009) 提出 一个正式的理论模型对第二种形式的技术进步与国际 贸易摩擦问题进行分析。
近年来, 一些学者对希克斯提出的理论观点的某个 部分进行深入研究, 如伊顿和科蒂姆 ( E aton. J和 S. Kortum, 2006)对希克斯提出的进出口部门都出现技术进步 时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得出了更为细致的 结论。琼 斯、拉芬 ( Jones R. W. 和 J. Ruffin, 2008)对希克斯提出 的出口偏向型的技术进步作进一步的研究, 强调两国同 时获 得利益 的条件。鞠 建东、杨学 兵 ( Jiandong Ju 和
*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 基于产品种数变化的 国际贸易 摩擦研究 0 (项目批准号 08JA7900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嘉图模型中的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摩擦
Xueb ing Y ang, 2009) 把希克斯的基本观点称为 / 希克斯 理论 0, 分析进口偏向型的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及其利 益分配的基本影响, 提出了分析一国最优赶超战略的理 论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