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总复习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 6月9日 定稿(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复习 6月9日 定稿(1)

徐州幼专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0—6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横向研究)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纵向研究)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抓握反射)。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7.一般认为,婴儿从(D.生后4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吉布森和福克)9.幼儿的记忆以(B.无意识记忆)为主。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

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A.皮亚杰)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表象)进行思考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习惯动作时期)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15.在(A.感知运算阶段)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16、在(B.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17.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C.具体运算阶段)阶段?18、“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自我中心)。

19.“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皮亚杰)A.维果斯基B.皮亚杰C.蒙台梭利D.福禄贝尔20、婴儿能够有意识地回忆以前的事情是在(D三岁左右)21.(A.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22.(A.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总复习(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末总复习(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4.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5.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6.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之上的现象。

7.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8.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9.关键期:关键期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

这是著名习性学家洛仑兹1935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10、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1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13.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 (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14.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15.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的一个细分学科,研究对象是0--6岁的儿童,学前儿童心理学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16.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的系统特点17.实证研究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大量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18.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一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19.直觉行动思维--所谓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本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20.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21.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22.自传体记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23.记忆恢复--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得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到的保持量要高24.自我中心语言--在语言方面的自我中心则表现为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与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赶到愉悦而说话25.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26、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27、移情--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同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28、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29.髓鞘化髓鞘化就是髓鞘发展的过程,它使神经兴奋在沿神经纤维传导时速度加快并保证其定向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整理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整理

学前儿童心理学(理解不到的就结合到书看哈!)名词解释:横向研究: 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纵向研究: 又叫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观察法: 研究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于其它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进行考察,从而探究其心理与行为发展的规律,这种方法称为观察法调查法(P 31)、测验法、实验法、临床法敏化效应:之以前的害怕体验,压力和逆境是个体在今后面临类似的经历时变得更加的脆弱。

钢化效应:反得。

脚手架的概念:成人应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不同的指导,成人的指导是如何建构高楼的脚手架。

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p22)自然经验:主要指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可分为两类,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经验:指在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主要有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

同化(吸收):已有知识的应用,以个人所偏好的现有的思考方式,对外界事物加以说明和解释。

顺应:当机体的格式不能同化客体时,则需建立新的格式或调整原有格式,从而引起格式质的变化以适应环境。

(顺化意指个体对特定事件作出反应,改变已有的知识结构。

)什么是“自我同一”: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不会影响一个人的表现。

成熟是由自我本身内在发出的。

太容易受影响就没有形成自我同一。

遗传素质:包括机体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遗传的生物属性。

情绪:个体对外部和内部刺激的主观体验,包含生理变化(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表情和体验三个基本成分。

本质上是个体对内外刺激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需要的反应。

气质:指的是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和量方面的个体差异。

依恋:指的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躯体联系的一种倾向。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

《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a.定义认知发展b.认知结构与认知过程的关系c.知觉与认知的关系2.雷亚当斯认知发展理论a.传感期阶段b.运动期阶段c.操作期阶段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a.动态、灵活的思维b.想象力的增强c.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5.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a.观察法b.测验法c.记录法第二部分: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1.语言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语言的定义与功能b.语言发展的阶段与特点2.学前儿童的语言习得a.语音习得b.词汇习得c.语法习得d.语用习得3.语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a.家庭环境b.监督与引导c.学前教育的质量4.语言发展的评估方法a.听力测试b.表达能力测试c.交流能力测试第三部分: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1.社会情感发展的定义与特点a.定义社会情感发展b.社会情感发展的特点2.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与自尊a.自我概念的形成b.自尊的发展与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情绪发展a.情绪的定义与特点b.不同年龄阶段的情绪表达能力4.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与社会互动a.社会认知理论b.社会互动能力的发展5.社会情感发展的评估方法a.情绪观察法b.行为表现观察法c.问卷调查法第四部分:学前儿童的游戏与创造力发展1.游戏的定义与特点a.游戏的定义b.游戏的分类2.学前儿童的游戏特征a.角色扮演游戏b.互动与合作游戏c.创造性游戏3.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身体发展b.认知发展c.社会情感发展4.创造力的概念与特点a.创造力的定义与发展b.创造力的分类5.创造力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a.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b.问题解决能力第五部分:学前儿童的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1.性别意识的形成a.性别认同b.性别稳定性c.性别角色2.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发展a.性别角色特征b.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3.学前儿童的性别认知与性别偏好a.性别认知的特征b.性别偏好的形成与变化4.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a.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b.性别角色教育的策略第六部分: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与干预1.学前儿童的发展异常分类a.智力发展异常b.语言发展异常c.行为发展异常d.情绪发展异常2.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早期识别a.早期发现异常的重要性b.早期发现异常的方法3.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干预措施a.个体化干预计划制定b.家庭与学校合作的重要性c.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4.学前儿童发展异常的评估与跟踪a.发展评估工具的选择与使用b.长期干预效果的评估与跟踪以上是一个大致的学前心理学复习提纲,涵盖了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情感发展、游戏与创造力发展、性别与性别角色发展以及发展异常与干预等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遗传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

3. 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的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4. 8个月以后的婴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开展交流活动,一种是陈述,另一种是请求。

5.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水平分为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6. 学前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是学前儿童音乐表现能力、欣赏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7. 随着年龄的递增,儿童的社会性游戏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从平行游戏再到联合游戏,最后发展到合作游戏。

8. 儿童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

9. 华生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教育万能论强调对儿童发展的控制。

10.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11.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12.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13.观察他人的过程有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动机等4个组成部分。

14.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知觉研究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

15.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_ ,再前后_ ,然后是左右_ 。

16.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_感知者_ 、表现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17.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变换_ 、易冲动、易感染、易暴露的特点。

18.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积极词汇。

19.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20.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

2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2.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2023年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2023年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儿童开展心理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4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开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开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肯定的操纵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开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拟。

5.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法。

7.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纳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操纵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拟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8.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马上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9.自我中心言语发言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发言,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10.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开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开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1.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含谦让、援助、合作、分享、抚慰和捐赠等。

12.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热的、持久的感情关系。

13.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感情的能力。

14.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典范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1.开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开展是一个放开的、不断累积的过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 4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11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11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7.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4.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8.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9.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10.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1.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2.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3.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14.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二、填空题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学前儿童心理》复习资料33

学前儿童心理》复习资料33

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回忆”、“思考”等,属于人的(B)A.意志过程 B.认识过程 C.思维过程 D.情感过程2.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属于(A)A.个性心理特征B.心理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倾向性3.广义的学前期,是指(D)A.0~1岁B.0~3岁C.0~5岁D.0~6岁4.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最基本的方法是(D)A.实验法B.测验法C.问卷法D.观察法5.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作文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D)A.测验法B.观察法C.实验法D.作品分析法二、填空题1.1882年,德国生理心理学家蒲莱尔撰写的_《儿童的心理》_ 一书,标志着_儿童心理学_ 的诞生。

2.人的心理是人脑对_客观现实能动_的反映。

3.心理是__脑__机能。

4.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_活动性原则_。

5.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_实验室试验法_和自然实验法。

三、概念解释1.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它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生与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3.观察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4.测验法;是一种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和水平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四、问答题1.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有什么重要意义?答;(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知识: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心理变化的原因。

(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情感。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4)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怎样才能学习好学前儿童心理学?答;学习得法,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

要学习好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抓住学科特点。

(2)明确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前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福师1203考试批次《学前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自然实验法的特点是(B)。

A、所有实验条件是严格控制的B、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些条件是受控制的C、在儿童的正常生活条件中观察其行为D、根据一定的实验项目和量表,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别2.手的真正的触觉探索产生标志是(D)。

A、神经活动参与B、口腔与手的协调C、手与脚的协调D、眼手协调3.儿童的再认要比再现(A)。

A、发展早并好于再现B、发展晚,但好于再现C、发展晚,但比再现差D、发展早,但比再现差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5.学前儿童想象萌芽的表现形式是(A)。

A、动作和语言B、记忆和动作C、记忆和语言D、语言和情景6、昔日同窗情,至今常怀念,这属于(B )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形象记忆D、语词记忆7、儿童从5岁开始特别喜欢提问,对回答结果十分关心,并由此相应产生愉快、满足或失望、不满等情绪,这表明此时期幼儿已明显出现了(C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自我效能感8、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形象是属于(D )A、无意想象B、幻想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9.( A )又称强直性颈部反射。

A . 击剑反射B . 抓握反射C . 惊跳反射D . 游泳反射10.注意的( A )是指在某一时刻人的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离开了另外一些对象。

A . 指向性B . 集中性C . 特质性D . 顺序性11.( B)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为辨色力。

A . 视敏度B . 颜色视觉C . 空间视觉D . 形状视觉12.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全都是(C)性质的记忆。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1、思维:思维是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态。

儿童的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

它具有思维的本质特点——反映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但是抽象概括水平低,还不是典型的人类思维。

2、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3、转导推理:转导推理是从一些特殊的事例到另一些特殊事例的推理,属于前概念的推理。

转导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其中没有类的包涵,没有类的层次关系,没有可逆性。

儿童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

4、电报句:电报句又称双词句,是由2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3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一岁半至两岁左右。

5、情境语言:对话语言常常带有情境性,情境语言只有在结合具体情境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并且往往还要用手势或面部表情甚至身段动作辅助和补充。

6、说出声音的自言自语:是内部语言发生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态,它既有外部语言的特点,又有内部语言的特点,自言自语出现在4岁左右。

7、原始情绪反应:儿童出生后,立即可以产生情绪表现,头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等,可以称为原始情绪反应。

原始情绪反应特点是:它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联着。

8、道德感: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形成道德感是比较复杂的过程。

比如自豪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友谊感和同情感以及妒忌的情感等。

9、理智感:理智感是人所特有的情感,这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

比如求知欲和好奇心。

10、意志:意志在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形成人的意识活动是受目的支配的,目的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人认识活动的结果。

11、直接动机:根据动机和目的关系的不同,可以把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和目的直接联系的称为直接动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20题,40分)1、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_________,把被研究者称为_________。

(2.0)正确答案:第1空:主试第2空:被试2、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_________的评价。

(2.0)正确答案:第1空:内心品质3、婴儿从_________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2.0)正确答案:第1空:4、新生儿视觉调节机能较差,__________很难随客体远近的变化而变化。

(2.0)正确答案:第1空:视觉的焦点5、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发展阶段中。

(2.0)正确答案:第1空:无目的游戏第2空:功能性游戏第3空:结构性游戏6、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角色。

(2.0)正确答案:第1空:感知者表现者第3空:欣赏者7、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_________。

(2.0)正确答案:第1空:发展的普遍性8、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_________的普遍原因。

(2.0)正确答案:第1空:听力损伤9、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________,或者是________的原因造成的。

(2.0)正确答案:第1空:使用不当第2空:1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________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

(2.0)正确答案:第1空:视觉偏爱11、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0)正确答案:第1空:具体性第2空:形象性第3空: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12、学前儿童晚期其思维出现了__________的萌芽。

(2.0)正确答案:第1空:抽象逻辑思维13、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关键期: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儿童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

3.研究幼儿心理时必须从而有的生活,活动中研究,并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这即______原则。

4.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顺序,发展速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儿童身上是大致相同的,这表明了儿童年龄特征()A.阶段性B.稳定性C.可变性5.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遗传起________作用,环境起_______作用,教育起________作用。

6.由外在要求一起的______和______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7.儿童发展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答题上都是共同的,这反映了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_______。

8.社会活动环境和教育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_____和_____、______。

9.简述教育的主导作用①教育史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②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地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

③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在教室指导下,同龄伙伴的互相影响对幼儿心理,特别是良好性格的形成是极为有利的。

教育不能直接地立刻地引起幼儿心理的发展。

教育总是要通过幼儿的积极活动,引起幼儿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领会、掌握才有可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四.语言1.幼儿用语言来提醒自己应该或不应该做某事,这是言语的_____功能。

2._____岁时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期。

《学前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学前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填空、判断、选择: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蒲来尔(w·Preyer)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0—18岁)心理的发展。

从初生到进入小学之前是广义的学前时期(0—6岁)。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这个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心理的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也可以独立成为一些学科,如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科学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应该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应该完成两个主要任务:第—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儿童心理学(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的实践性表现在它和社会实践有密切的联系。

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必须为社会实践服务。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一、概念:1、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

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言语、表情和行为等,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2、测验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测验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

3、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心理的表现。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题

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题

31.学前儿童表达愤怒的方式有( ABCD)。 P89 A、哭 B、叫 C、咬 D、踢 E、骂 32.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 ABCD)的特点。P90 A、易变换 B、易冲动 C、易感染 D、易暴露 E、易隐蔽 34.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BCDE )的发展等 方面。 P100 A、语音 B、语法 C、词汇 D、口语表达能力 E、语用技能 35.( C )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P100 A、2岁 B、3岁 C、4岁 D、5岁
57.一个儿童正聚精会神地玩着拼图,另一个儿童走过来了,看 到了,觉得很好玩,因此也去拿了一个拼图来玩,这属于( C )。 P161 A、独自游戏 B、规则游戏 C、平行游戏 D、联合游戏 58.在“娃娃家”游戏中,有的儿童做妈妈,有的做宝宝,还有 的做爸爸,妈妈负责烧饭,爸爸负责准备餐具,宝宝负责哭着要 吃的,这样一个装扮家庭生活的游戏属于( D )。P162 A、独自游戏 B、规则游戏 C、平行游戏 D、合作游戏 59.两个儿童各自在搭积木,一个在搭大桥,它需要很多半圆形 的积木,另一个儿童在搭城堡,他需要很多长方形的积木,于是 他们两个就相互交换一些积木,各取所需,当搭出来的城堡出现 问题时,另一个儿童提出自己的建议:“城堡应该有一个尖尖的 屋顶”。这属于( )。 P162 D A、独自游戏 B、规则游戏 C、平行游戏 D、联合游戏
60.结构性游戏经历了( ABD )阶段。P165 A、想象构造 B、模拟构造 C、再造 D、创作构造 E、表象构造 61.象征性游戏可以细分为( ABCD)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P168 A、自我导向的装扮游戏 B、外在导向的装扮游戏 C、序列性装扮游戏 D、角色游戏 E、结构性游戏 6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独特性的集中表现,包括 ( BCD )。P176 A、情感 B、能力 C、性格 D、气质 E、情绪 63.个性作为一个心理特征系统,包含( ACD)紧密相连 的子系统。P176 A、个性倾向性 B、认知 C、自我意识 D、个性心理特征 E、情感 64.传统的气质类型划分为( ABCD )。 P177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E、混合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5题)1.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从边缘动作到中央动作C.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2.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接触并抓取物体。

这是儿童动作发展的()所致。

A.近远原则B.大小规律C.首尾规律D.整体到局部的规律3.有的幼儿擅长绘画,有的善于动手操作,还有的很会讲故事。

这体现的是幼儿()A.能力类型的差异B.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C.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D.能力水平的差异4.婴儿喜欢将东西仍在地上,成人拾起来后给他,他又扔地上,如此反复,乐此不疲,这一现象说明婴儿喜欢()A.手的动作B.重复连锁动作C.抓我动作D.玩东西5.教师要根据幼儿园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不属于幼儿个体差异的是()A.某幼儿往常吃饭很慢,今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吃的很快B.有的幼儿吃饭快,有的幼儿吃饭嘛C.某幼儿动手能力很强,但语言能力弱于同龄儿童D.男孩通常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身体攻击行为6.下列哪一种活动重点不是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能力?()A.扣纽扣B.使用剪刀C.双手接球D.系鞋带7.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这说明()A.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平行的B.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大C.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D.遗传和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相对8.为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

这一研究方法属于()A.访谈法B.实验法C.观察法D.作品分析法9.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测验法D.实验室实验法10.教师根据幼儿的图画来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A.观察法B.作品分析法C.档案袋评价法D.实验法11.儿童能以命题形式思维,则其认知发展已达到()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2.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经出现()A.直观的概括B.词语的概括C.表象的概括D.动作的概括13.抽象能力明显萌发的年龄段是()A.三岁前的儿童B.小班幼儿C.中班幼儿D.大班幼儿14.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C.给娃娃穿衣,喂奶D.儿童能算出2+3=515.幼儿难以理解反话的含义,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A.双关性B.表面性C.形象性D.绝对性16.按皮亚杰的观点2-7岁的思维处于()A.具体运算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D.前运算阶段17.小班幼儿玩橡皮泥时,往往没有计划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含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含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含答案)XXX《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题一、选择题1、我国心理学家XXX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D)A愉快与惊奇B愉快与悲伤C愉快与厌恶D愉快与不愉快2、“六一”儿童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音乐时,就知道自己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A)A再认B识记C回忆D保持3、在XXX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B)A感知运动阶段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C直觉思维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4、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A)A简单发音阶段B连续音节阶段C学话萌芽阶段D复杂发音阶段5、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D)A有意性B目的性C计划性D坚持性6、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C)A第二言语B书面言语C口头言语D对话言语7、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B)A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B首尾规律C远近规律D小大规律8、(D)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性,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器官和神经体系的特征等A遗传B遗传因素C生理成熟D生理特征9、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C)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慢的A思维B想象C气质D性格10、XXX看动画着迷了,饭也不吃,妈妈说:“那你就看个够吧,别吃饭了。

”东东就一直看,以为真的不用吃饭了。

XXX不能理解妈妈说的反话,这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B)A概括性B表面性C形象性D抽象性11、(B)幼儿能感知物体上下,前后的空间位置A 2-3岁B 3-4岁C 4-5岁D 5-6岁12、以语词为工具进行的思维,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思维是(C)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发明性思维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个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C)A发展的连续性B发展的整体性C发展的不均衡性D发展的高速度14、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心理学》总复习单项选择题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D)的反映。

A、客观B 、主观C 、直观D 、能动2、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好孩子”。

他说:“不,我是坏孩子”。

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B)A、关键期 B 、危机期 C 、敏感期 D 、最佳期3、(C)以后,有意注意开始萌芽。

A、出生B 、1岁C 、2岁D 、3岁4、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难到易是(C)。

A、半圆形一圆形-三角形-正方形B 、正方形-长方形-八边形-五边形C五边形-八边形-三角形-正方形D 、圆形-半圆形-正方形-三角形5、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往往类同,这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是(A)A、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想象方向随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B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C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D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6、儿童最初的(A)是儿童思维产生的标志。

A、用词的概括 B 、用词的表达C 、直观的概括D 、动作的概括7、关于儿童情绪的产生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婴儿初生情绪已经分化 B 、婴儿初生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 C 、2岁后情绪逐渐分化 D 、5岁左右出现各种基本情绪8、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A)中发生的。

A、游戏情境 B 、语言情境 C 、社会情境D 、家庭情境9、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培养:针对(B)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10、儿童对空间概念的掌握中,对(A)概念掌握最难。

A、左右 B 、上下 C 、前后 D 、中间11、(A)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最基本方法。

A、观察 B 、实验 C 、测验 D 、问卷12、(A)幼儿的个性初步形成。

A 3-6 岁B 、2-5 岁C 、3-7 岁D 、2-6 岁13、一般来说,儿童心理发展指(C)这个年龄阶段心理的发展。

A 0-1 岁B 、0-6 岁C 、0-18 岁D 、3-6 岁14、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适用于当代儿童,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的(A)特点。

A、稳定性B 、可变性 C 、多变性D 、延续性15、教育学上称“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这是说(D)。

A、最佳期和敏感期 B 、转折期和危机期 C 、关键期 D 、最近发展区16、注意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反应不一,总是舍弃一些信息,这是注意的(D)功能。

A、整合 B 、维持 C 、调节 D 、选择17、(C)是幼儿期儿童活动的主要方式。

A、学习 B 、劳动 C 、游戏 D 、交往18、新生儿的最佳视距是(B)A 10CM B、20CM C、30CM D 、40CM19、“破涕为笑”的现象说明儿童情绪、意志受(D)影响。

A、表象B、注意C 、记忆D 、知觉20、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C)是最活跃的因素。

A、兴趣B、爱好 C 、需要 D 、意识20、重视(D)教育这一主题,已成为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主要标志。

A、思维B、智力 C 、认知 D 、社会性21、下列哪一项是最好的依恋类型(B)A、回避型B、安全型 C 、反抗型 D 、迟钝型22、注意是感知觉的(B)A、开端B、发展C 、条件D 、目的23、幼儿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这种现象属于(B)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分配 C 、注意的稳定性D 、注意的转移24、稳重有余而灵活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符合这一特点的孩子的气质类型属于(C)A、胆汁质B 、多血质 C 、粘液质D 、抑郁质25、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是(A)A、依恋B 、儿童社会化C 、同伴关系 D 、亲社会行为26、好奇、好问、活泼好动是幼儿(C)A、气质特征的表现B、能力特征的表现C 、性格特征的表现 D 、思维特征的表现27、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A)A、感觉和知觉 B 、记忆C 、想象D 、思维28、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B)A、直观行动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C 、形式运算思维D 、抽象逻辑思维29、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的记忆形式是(C)A、运动记忆B 、情绪记忆C 、形象记忆D 、语词记忆30、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是由种系发展决定的。

这种观点是(D)A、成熟势力说 B 、二因素论 C 、环境决定论 D 、复演说31、幼儿最初的想象都属于(D)A、有意想象B 、创造想象C 、幻想D 、再造想象32、父母对孩子和蔼可亲,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但同时对孩子有一定的控制,常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合理的要求,并给予引导。

这种亲子关系属于(A)A、民主型B 、专制型 C 、放任型D 、溺爱型33、婴儿先是用整只手臂和手一起去够东西,以后才会用手指去拿东西。

动作发展的这种规律属于(DA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B、首尾规律 C 、近远规律D、大小规律34、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式与(C)A 、尊重的需要相联系的B、归属和爱的需要相联系的C、生理需要相联系的D自我实现的需要相联系的35、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C)A1-2个月B 、3-4个月 C 、5-6 个月 D 、7-8个月36、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赛尔设计的著名的儿童心理实验是(B)A、视崖实验 B 、双生子爬梯实验C 、守恒实验 D 、早期隔离实验37、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A)A、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B 、想象的内容零散 C 、想象受情绪影响 D 、想象具有夸张性38、幼儿在听老师讲《小红帽》的故事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红帽和大灰狼的生动形象。

这种心理活动属于(C )A .创造想像B .无意想像C .再造想像D .幻想39 •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C )A •直观行动思维B •抽象逻辑思维C •具体形象思维D •形式运算思维40、儿童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A )A . 2〜3岁B. 3〜4岁C . 4〜5岁D. 5〜6岁41、“视觉悬崖”装置主要是用于测查婴儿的( A )A.深度知觉B.形状知觉C .大小知觉 D.方位知觉42、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B )A.莫罗反射B.达尔文反射C.巴布金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43、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

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D)A.转移法B.自我说服法C.反思法D.冷却法44•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A )A.1岁半〜2岁B.1岁〜1岁半C.2岁〜2岁半D.2岁半〜3岁45、幼儿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效果的比较,是(A )A.意义记忆效果好B.机械记忆效果好C.两者都很好D.两者都很差46、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

这种现象属于(D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广度D.注意的分散47、某婴儿生活较有规律,愉快情绪多,情绪反应适中,对新异刺激一般反应积极,较易适应环境。

按托马斯、切斯等的气质分类理论,该婴儿的气质属于(D )A.困难抚育型B.兴奋型C.启动迟缓型D.容易抚育型4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A )A.前运算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9、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年龄段是(A )A.0 —6、7 岁B.3 —6、7 岁C.0 —1 2 岁D.0 —18 岁50、视触协调出现的主要标志是(A)A. 能伸手抓到东西B. 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会手舞足蹈C. 一抓到东西就不放,且将它塞到嘴里D. 不断地把成人放在他手上的物体扔到地上51、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C )A.再造想像B.有意想像C.无意想像D.幻想52、在幼儿期,幼儿大量使用的判断是(A)A.直接判断B.间接判断C.形式判断D.客观判断53、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D )A.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B.尾首规律C.远近规律D.大小规律54、儿童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C)A.2 —3 岁B.3 —4 岁C.4 —5 岁D.5 —6 岁55、具有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等典型特征的气质是(A)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56、独立性的出现是以下哪一种心理现象开始产生的明显表现?(B )A.社会性B .自我意识C .情绪D .意志57、以下对婴儿注意偏好描述错误的是(D )A.偏好简单的刺激物B •偏好曲线C •偏好对称的刺激物 D •偏好集中的刺激物58、起先儿童观察图画只能认识到个别对象,后来逐渐能观察到图画的整体内容,把握图画的主题,这说明的是儿童观察(D )A.目的性的加强B .方法的形成C .细致性的增加D .概括性的提高59、幼儿认为男的是“头发短短的”,女的是“梳小辫的”,这说明儿童所掌握的概念(C) A.以低层次概念为主 B .外延不恰当C .内涵不精确 D .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60、儿童的数概念的形成,经历的四个阶段分别是(B)A. 口头数数一按数取物一给物说数一掌握数概念B. 口头数数一给物说数一按数取物一掌握数概念C. 按数取物一口头数数一给物说数一掌握数概念D. 按数取物一给物说数一口头数数一掌握数概念61、“男孩摔倒,从来不哭。

”是家长、教师等对儿童自我情绪控制的有效(C )A.鼓励B.转移C.暗示D.自我说服62、有许多孪生兄弟、姐妹,虽然外貌非常相像,但只要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就可以很快看出他们的不同,这反映了个性具有(A)A.独特性B .整体性C .稳定性D .社会性63、幼儿开始学跳舞时,注意了脚的动作,手就一动不动;注意了手的动作,脚步又乱了,这说明儿童注意的(D)A.稳定性比较差B.范围比较小C.转移能力有限D.分配能力较差64、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他就跑去当“包糖果”的“工人”,这说明幼儿(D)A.以想像过程为满足B.想像内容零散,无系统C.想像的主题不稳定D.想像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65、儿童喜欢提问题,这是下列哪一种情感发展的表现?(B)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好奇心66、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是(B )A.向成人学习B .自发形成C .内涵不精确D .外延不适当67、测定婴儿依恋类型的常用设计是(C )A.视觉悬崖B .重学效应C .陌生情境D .早期隔离依恋发生的标志是(D),时间大约在5—6月龄。

A、分离焦虑 B 、怯生C 、羞愧68、幼儿期产生了初步的移情能力,其移情的对象是(A、父母B 、同伴C 、同性别同伴D分离焦虑和怯生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