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201401期--山东枣庄徐楼东周墓发掘简报_尹秀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8 92 36
6669 90
71 68 72 80
81
82
16
46 13 43 4745 45579784777063 93
56
35 60 65 63 62 64 61
图三 M2 平面图
0
1米
1、40、86. 铜镦 2、3、50. 铜剑 4. 铜锁 5. 铜斧 6、83、84. 铜锛 7~9. 铜合页 10、18. 铜镞 11、62. 铜矛 12、17、37~
图三三 玉佩(M2 ∶ 87)
图三四 A 型铜軎(M1 ∶ 13-1) 14
图三五 B 型铜軎(M1 ∶ 16-1)
■ 山东枣庄徐楼东周墓发掘简报
图三六 铜衔、镳(M1 ∶ 17-1、M1 ∶ 18-1、2)
内凹与器口相扣。 器口微侈,短束颈,鼓腹,平 底。 素面。 口径 5.2、腹径 7.6、底径 4.8、器高 8、 提链高 20 厘米(图一九、四七 ∶ 2)。
图八 铜匜(M1 ∶ 38) (约 1/5)
9
2014 年·第 1 期
图九 M2 棺椁彩绘图案
图一〇 铜鼎(M1 ∶ 39)
图一一 铜鼎(M1 ∶ 39)盖面铭文
图一二 铜簋(M1 ∶ 44) 10
图一三 铜簠(M1 ∶ 7)
■ 山东枣庄徐楼东周墓发掘简报
图一四 铜铺(M1 ∶ 24)
图一五 铜舟(M1 ∶ 11)
图一六 铜盘(M1 ∶ 5)
图一七 铜匜(M1 ∶ 38)
图一八 铜匜(M1 ∶ 38)局部 11
2014 年·第 1 期
图二〇 铜盒(M1 ∶ 1)
图一九 铜提链罐(M1 ∶ 3)
图二一 铜盒(M1 ∶ 2)
图二二 铜钟(M1 ∶ 40) 12
图二三 铜鼎(M2 ∶ 24)
■ 山东枣庄徐楼东周墓发掘简报
钟 3 件。 形制、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 梯形绳索状纽,平舞,合瓦形体,梯形钲,两侧篆 间各有三排 9 个乳状枚,于部上弧,铣部下阔。
图三八 铜剑(M2 ∶ 2)
图三九 铜剑(M2 ∶ 3)
图四〇 铜剑(M2 ∶ 50) 15
2014 年·第 1 期
图四一 铜矛(M2 ∶ 11)
图四二 铜矛(M2 ∶ 62)
图二四 铜鼎(M2 ∶ 25)
图二五 铜鼎(M2 ∶ 26)
图二七 铜舟(M2 ∶ 21)
图二六 铜鼎(M2 ∶ 25)腹壁铭文
图二八 铜匜(M2 ∶ 20)
图二九 铜盘(M2 ∶ 22) 13
2014 年·第 1 期
图三〇 铜戈(M2 ∶ 61)
图三一 铜戈(M2 ∶ 61)铭文
图三二 玉佩(M2 ∶ 87)
舟 1 件(M1 ∶ 11)。 残。 器身椭圆 形,口微侈,尖圆唇,浅腹微鼓,平底。 腹部两长边各铆有一环形兽首耳。 器 壁较薄,为锻制而成,做工精细。 腹壁 内近底部及底面周围饰交体龙纹,中 间饰蟾蜍纹。 长径 16.8、短径 14.6、腹 深 6.6、高 8.4 厘米(图一五、四七 ∶ 1)。
盘 1 件(M1 ∶ 5)。 残。 口微敛,平 折沿,方唇,微鼓腹,平底,三蹄形矮足。 附耳曲折,耳上饰兽面纹。 腹及底部饰 镶嵌红铜 的 菱 形 纹 。 口 径 44、 腹 径 43.2、高 12.8 厘米(图七、一六)。 匜 1 件(M1 ∶ 38)。 微残。 口呈椭圆形,两 侧有对称的弯曲凹槽,浅腹,圜底,三蹄形矮足。 虎首形管状流微上昂,尾端附一兽首鋬。 腹及 底部饰镶嵌红铜的菱形纹。 长 33、 宽 19.2、高 11.8 厘米(图八、一七、一八)。 提链罐 1 件(M1 ∶ 3)。 平盖,盖顶有一展 翅欲飞的鸟,两侧为衔环,提链穿于其中,盖沿
十里泉路
市
中
区
中
峄枣
城
台
兴
锅 其 山
徐楼 东周墓
G206
大 大
复
峄城区
坛山路
徐楼村
道
沙 承
水
中
路
线
河
图一 墓葬位置示意图 4
南面一座(M2)已暴露出填土。 为防止墓葬再次 遭到破坏,枣庄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枣庄 市博物馆、 峄城区文广新局联合对墓葬进行了 抢救性发掘。 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 1 号墓
图三七 铜节约(M1 ∶ 15)
腹径 8.6、通高 6.6 厘米(图二一、四七 ∶ 6)。 伏鸟罍形器 1 件(M1 ∶ 4)。 圆形,内空,顶
中部有一展翅欲飞的鸟。 弧肩,鼓腹,下腹弧曲 内收, 平底。 顶部鸟身与底中部各有一对称的 圆孔,肩及下腹部饰涡纹带。 最大径 12.8、底径 6、高 12.8 厘米(封面;图四七 ∶ 4)。
叔子(铺) 其眉寿万年 子子孙孙永保用 之 标本 M1 ∶ 24,口径 24.6、底径 22.4、足径 17.6、 通高 24.6 厘米(图六 ∶ 2、一四、六四)。 罍 2 件。 均残破较甚。 标本 M1 ∶ 19,口微
侈,斜折沿,方唇,直领,圆肩,腹内收, 平底微内凹,三蹄形足。 肩部有四个对 称的兽首耳, 耳间各有一隆起的圆形 泡,上饰云雷纹、重环纹各两周。 腹上 部饰两周绹纹,间饰云雷纹,下部饰六 组蟠螭纹。 M1 ∶ 20 与 M1 ∶ 19 的形制、 纹饰基本相同,唯无三蹄形足。
39、42、46、47、56、66、76. 陶豆 13、27、41、49、54、57、73、74. 陶簋 14. 铜车盖 15、16、28、59、68、72、75、79~82. 陶罍 19、
65. 铜衔 20. 铜匜 21. 铜舟 22. 铜盘 23. 铜杖首 24~26. 铜鼎 29、43、58、69、70、77、78. 陶鬲 30、55、60、67、71、92. 铜
图四三 铜镦(M2 ∶ 1)
图四四 铜镦(M2 ∶ 40)
图四五 铜镦(M2 ∶ 86)
盒 2 件。形制基本相似。 双腹,呈亚腰形,均有 盖。 盖顶隆起呈尖状,沿下折与器口相扣。 器侈口,广 肩,鼓腹,平底,圈足。 M1 ∶ 1,通体饰网格乳丁纹和凸 弦纹间乳丁纹。 口径 4.8、上腹径 7.6、下腹径 8.6、通 高 6.8 厘米(图二〇、四七 ∶ 5)。M1 ∶ 2,肩部有对称 的小系。 通体饰密集乳丁纹。 口径 4、上腹径 7、下
5
2014 年·第 1 期 北
40 83
2 11
1 3
84
44 88 87
89
4
53 52
65 51 712
85
18
77
55
32 34
28 30 37
24 25
50 91
5429 19 2714 9 17源自8 1086 15
26
22 20
41 42 3839
23
21
48
31 75
59 79 33
67
1. 墓葬形制 M1 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 100°。 从残 存的迹象看,墓葬开口于耕土层下,墓口距地 表 0.6 米, 口大于底。 墓口长 6.3、 宽 5.8,深 1.94~2.54 米。 由于墓葬上部已被破坏,是否有 墓道,情况不详。 墓内填黄褐色花土,结构紧 密,比较坚硬,经夯打,夯层厚 0.1~0.2 米。 葬具 已腐朽,并且被扰乱,从残存遗迹观察,葬具为 一椁一棺。 椁室位于墓室北部, 椁长 2.94、宽 1.7、残高 1.2 米。 椁室遭到严重破坏,随葬器物 被洗劫一空。 椁内置一棺,棺长 2.56、宽 0.8、残 高 0.98 米。 棺经髹漆,清理时发现较多的红、黑 漆片。 棺内人骨已腐朽,且遭到扰乱,葬式、性 别、年龄不详。 椁上及周围有厚约 0.1 米的青灰 色膏泥。 墓室南部为器物箱,底部高于椁底 0.6 米,长 2.96、宽 1.86、残高 0.58 米,板灰厚 0.06
■ 山东枣庄徐楼东周墓发掘简报
图四 铜鼎(M1 ∶ 39)(1/6)
图五 铜簋(M1 ∶ 44)(约 1/5)
7
2014 年·第 1 期 8
图六 铜 器 1. 簠(M1 ∶ 7) 2. 铺(M1 ∶ 24) (1 约为 1/3,2 约 为 1/4)
1
2
■ 山东枣庄徐楼东周墓发掘简报
图七 铜盘(M1 ∶ 5)(约 1/6)
6
经过修补。 盖面及腹壁内均铸有相同铭 文 5 行 28 字,重文 2 字,自右至左为:
有殷天乙唐(汤) 孙宋公(固)乍(作) 叔子鼎 其眉寿万年 子子孙孙永保用之 标 本 M1 ∶ 39, 口 径 32.8、 腹 径 34.8、 腹深 12.4、通高 26 厘米(图四、一〇、 一一、六三)。 簋 2 件。 均残。 形制、纹饰及大 小相同。 盖、器相合近椭圆形。 弧形 盖,顶置喇叭形捉手,口沿有 3 个小 纽与器沿相扣。 器侈口,略束颈,斜弧 腹,平底。 盖、器两侧各有对称的三棱 形环纽。 喇叭形捉手内饰镶嵌红铜的 齿状纹和涡纹, 盖面饰一周镶嵌红铜 的齿状纹, 近沿处饰一周镶嵌红铜的 瑞兽纹。 腹部饰镶嵌红铜的瑞兽纹和 齿状纹。标本 M1 ∶ 44,口径 25.6、底径 13.8、通高 14.6 厘米(图五、一二)。 簠 4 件。 均残。 形制、纹饰及大 小相同。 盖、器相扣,器身呈长方形, 平折沿,斜折腹,平底,下有四矩尺形 足,足间有缺口。 盖、器两端各置一兽首 耳。 盖顶、下腹部饰交体龙纹,上腹部饰 三角形纹,足饰蟠螭纹。 标本 M1 ∶ 7, 口长 29.2、宽 22.8,足长 22.8、宽 17.8, 通高 21.4 厘米(图六 ∶ 1、一三)。 铺 2 件。 均残。 形制、纹饰、铭文 及大小相同。 覆钵形盖,盖顶置有 8 个 外卷的花瓣,盖沿部有 4 个对称小纽与 器口相扣。 器为浅盘,直口,平折沿,方 唇,腹壁较直,平底,粗柄,喇叭形圈足。 花瓣内为镂空蟠螭纹,盖顶中心、外围 及腹部各饰一周交体龙纹,柄、圈足饰 长方形镂孔。 盖内及盘底部均铸有相同 铭文 6 行 28 字,重文 2 字,盖铭为: 有殷天乙唐(汤) 孙宋公(固)乍(作)
■ 山东枣庄徐楼东周墓发掘简报 北
37 35
34 36
5 3
1 2
4
33
43 32 31
44
6 41 29
40
30
28
42
39 7
27
9 25
38
11 10
26 21
20 22 19 12 18
45 15
1116742243 8 13
0
1米
图二 M1 平、剖面图 1、2. 铜盒 3. 铜提链罐 4. 铜伏鸟罍形器 5. 铜盘 6、44. 铜簋 7、12、21、22. 铜簠 8. 铜帽 9、26、39. 铜鼎 10、24. 铜铺 11. 铜舟 13、16. 铜軎 14. 铜辖 15. 铜节约 17. 铜衔 18. 铜镳 19、20. 铜罍 23、25、35、36. 陶豆 27~34、37. 陶簋 38. 铜匜 40~42. 铜钟 43. 铜镈 45. 铜管络饰(压于 15 下)
山东枣庄徐楼东周墓发掘简报
枣庄市博物馆 枣庄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枣庄市峄城区文广新局
2009 年 5 月,徐楼村一建筑工地在施工过 程中发现 2 座古墓葬。 枣庄市文物部门闻讯 后,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墓葬 位于枣庄市峄城区政府驻地以西,东距徐楼村 和 206 国道约 1500 米,西邻锅其山,北为人工 湖 , 一 条 小 路 从 墓 葬 北 部 东 西 向 穿 过 ( 图 一 )。 其中北面一座(M1)已被破坏,部分文物流失;
2. 出土器物 M1 共出土器物 105 件,按质地可分为铜器、 陶器等。 其中铜器占绝大多数,陶器次之。 由于器 物箱腐朽塌陷,较大型铜容器和陶器多被砸损。
(1)铜器 92 件。 器形有鼎、簋、簠、铺、罍、舟、盘、匜、 提链罐、盒、钟、镈、軎、衔、镳、管络饰等。 鼎 3 件。 均残。 形制、纹饰及铭文相同,大 小有别。 盖平顶,上有 3 个矩形纽,中间 1 个半 环纽。 器口微敛,厚唇,两个长方形中空附耳,浅 弧腹微鼓,圜底近平,三蹄形足肥大。 盖面饰两 周蟠螭纹,耳外侧饰 S 形纹,腹上部饰一周蟠螭 纹,中部饰一周绹纹。 底部可见明显的铸造痕迹, 器身系用 3 块范合铸。 器底均有烟炱,有的底部
辖 31~36. 铜軎 44. 骨器 45. 铜镰 48. 陶罐 51. 铜凿 52.铜锯 53. 砺石 61、90. 铜戈 63. 铜勺 64. 铜镳 85. 铜 Y
形器 87. 玉佩 88. 料珠 89. 玉管 91. 铜盖弓帽 93. 铜帽
米。 随葬器物主要放置于器物箱内。 器物箱北部 遭到破坏,虽有部分器物流失,但仍残存较多的 铜器和陶器。 其中,铜器主要放置于器物箱西北 部,陶器则主要放置于器物箱东南部。 墓底四周 有黄褐色熟土二层台,土质紧密,较硬,经夯打。 北宽 1.2,东、西、南宽 1,高 0.56~1.2 米(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