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复习题

第1章绪论

1.1遗传学及其主要任务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主要任务:阐明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解释遗传和变异的原因以及利用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1.2遗传学史上最伟大的事件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1953年DNA分子结构模式理论的提出;1989年QTL区间作图理论的提出。自1990年开始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以来,基因组学已成为遗传学新的发展领域。

1.3现代遗传学研究普遍利用哪些实验手段?

分离影响某一生物学过程的突变体, 然后把突变型与野生型进行比较,以了解这一生物学过程。

重组DNA技术、全基因组DNA序列的测定和生物信息技术等,生物学知识将不断增加。

1.4 遗传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遗传学对动植物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遗传学与医学和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学对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遗传学对社会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1.5在遗传学研究中,如何选择实验生物?

(1)用于检验遗传假设的实验生物,应该清楚知道其遗传学历史;

(2)实验生物应具有较短的生命周期;

(3)通过交配可以获得大量的后代;

(4)实验生物应容易管理;

(5)更重要的是,一个群体的个体间必须要有遗传变异。

1.6 遗传学对动植物育种有何指导作用?

杂交选育成为育种的最重要的手段;杂种优势利用不断产生新的突破;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的研究为动物育种做出了贡献;诱变育种技术的应用为育种创建了新的种质资源;遗传工程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育种的物种间的生殖障碍,为物种间的基因转移利用铺平了道路。

第2章遗传的染色体基础

2.1染色体组型或核型分析

对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所进行的分析。

2.2带型

染色体经酶或其它化学试剂处理后,经过染色所显示出的深浅不同的带纹,或在荧光显微镜下显示的不同强度的荧光区段。

2.3 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

染色体主要由约1/3DNA、1/3组蛋白和1/3非组蛋白所组成,还含有痕量的RNA。其中组蛋白共有5类,即H1,H2A,H2B,H3和H4。

真核生物染色体至少有3个层次的压缩使DNA包装成中期染色体。第一层次是,DNA 双螺旋环绕组蛋白八聚体形成核小体;第二层次是,核小体纤丝通过折叠或超螺旋形成中空

的螺线管;第三层次是,染色体非组蛋白形成一个骨架,染色质线围绕着骨架压缩成紧密包装的中期染色体。

2.4 DNA的化学组成

DNA是由核苷酸(nucleotide)的重复亚单位构成。每个单核苷酸包括三部分:五碳糖、磷酸基团和环状的含氮碱基。

2.5 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组成的右手双螺旋结构;

(2)上下相邻碱基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4nm,每个螺旋的垂直距离为3.4nm,具有10个碱基对;

(3)双螺旋表面上大沟和小沟交替出现;

(4)糖-磷酸组成的骨架位于外侧,互补的碱基成对地叠放在内侧,其中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A=T),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G≡C)。

2.6 DNA复制的特点

半保留复制方式;多个复制起点;需要引物RNA;沿5′向3′方向延伸;不连续合成冈崎片断;双向进行产生前导链和后随链。

2.7 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和遗传学意义

主要特点:同源染色体前期配对或联会;包括两次分裂,一次减数,一次等数。

遗传学意义:实现了性细胞染色体数的减半,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

2.8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

间接证据:DNA含量恒定;代谢稳定;为所有生物所共有;最佳吸收波长与生物最有效的突变波长一致。

直接证据: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噬菌体的侵染和繁殖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和繁殖实验。

第3章孟德尔遗传学

3.1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和独立基因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对等位点上的2个基因。

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对等位点上的2个以上基因。

非等位基因:位于染色体不同位点上的基因。

独立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3.2多对独立基因的遗传规律

F1:表现型为显性,基因型为杂合体,产生2n种配子,比例相等。

F2:表现型种类为2n,比例为(3:1)n,基因型种类为3n, 比例为(1:2:1)n,纯合基因型种类为2n,杂合基因型种类为3n -2n。

F t: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均为2n,比例相等。(测交世代)

3.3显性表现

完全显性:杂合体与亲本之一表现型完全一致的现象。

不完全显性:杂合体表现型介于双亲性状之间的现象。

共显性:杂合体同时表现双亲性状的现象。

镶嵌显性:杂合体在不同部位同时表现双亲性状的现象。

3.4基因间的关系

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累加—加性作用;等位基因的互作—显性作用;非等位基因的

互作—上位性作用。

3.5 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

多因一效:多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的现象。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决定多个性状的现象。

第4章遗传作图

4.1连锁基因

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不同位点上的基因。

4.2相引相和相斥相

相引相:带有两个显性性状的亲本与带有两个隐性性状的亲本之间的杂交组合。

相斥相:分别带有一显性和一隐性性状的两个亲本之间的杂交组合。

4.3交换值及其测定方法

交换值: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数。

测定方法:测交法和自交法。

4.4基因定位和连锁遗传图

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包括相互间的顺序和遗传距离。

连锁遗传图: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图谱。

4.5遗传标记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基本特征:一是可识别性;二是可遗传性。

类型: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DNA标记。

4.6 RFLP标记和PCR技术

RFLP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体外DNA扩增技术。

4.7二点测验和三点测验

二点测验: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来确定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定位方法三点测验: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定位方法

4.8 交换值小于50%的原因

不完全连锁的两个基因之间,在减数分裂时多数不发生交换而产生全部亲型配子;少数发生交换而产生一半亲型配子和一半重组型配子。因而在总的配子中,重组型配子总是少于亲型配子,故交换值小于50%。

4.9 交换干扰与作图函数

交换干扰:一个交换的发生,可能影响相邻交换发生现象,使得实际双交换值与理论双交换值不相符。

作图函数:将重组率转换为遗传距离的函数。

4.10细菌获取外源遗传物质的方式

转化:细菌通过细胞膜摄取供体的DNA片段并加以整合的过程。

接合:细菌通过雄性供体和雌性受体的直接接触而实现遗传物质单向转移的过程。

性导:细菌接合时通过F′因子的携带而将外源DNA整合的过程。

转导:细菌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4.11三大经典遗传规律的内容及其遗传基础

分离规律:具有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为显性,F2表现为3显性:1隐性。性状是由1对等位基因所控制,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

独立分配规律:具有2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为显性,F2表现为4种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