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

合集下载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在当今时代,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了农业发展的热门话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农业?又该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呢?生态农业,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它的特点十分显著。

首先,生态农业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不再是单一地追求农作物的产量,而是将农业生产视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包括土壤、水源、空气、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等各个要素,综合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其次,生态农业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

例如,农作物的秸秆可以用作饲料、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或者用于生产生物质能源;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可以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再者,生态农业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

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来防治病虫害,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生态农业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通过种植多种农作物、养殖多种畜禽,形成复杂的生态链和食物网,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那么,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呢?科学规划是关键的第一步。

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明确发展的目标、重点领域、产业布局等,避免盲目跟风和无序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必不可少。

加大对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投入,培育优良的品种,研发高效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让他们能够掌握和应用这些新技术。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降低生态农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也不容忽视。

什么是生态农业它如何保护环境

什么是生态农业它如何保护环境

什么是生态农业它如何保护环境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到底什么是生态农业呢?简单来说,生态农业是一种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它不是单纯地追求农作物的产量,而是注重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和稳定。

在生态农业中,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多样化的种植和养殖方式,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例如,在一片土地上,不再是单一地种植某一种农作物,而是进行多种作物的轮作或者间作。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因为不同的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不同,轮作和间作能够打破病虫害的生长周期,降低它们对农作物的危害。

同时,多种作物共同生长,还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照、水分等自然条件,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

再比如,生态农业中的养殖环节,不再是大规模的集中养殖,而是采用适度规模的散养或者生态养殖方式。

让家禽家畜在自然环境中生长,不仅能够提高它们的生活质量,也能够减少疾病的传播。

而且,动物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的施肥,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那么,生态农业是如何保护环境的呢?首先,生态农业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在传统农业中,为了防治病虫害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

这些化学物质不仅会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还会在农作物上残留,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而在生态农业中,通过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以及使用有机肥料和绿肥,有效地降低了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比如,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安装诱虫灯来诱捕害虫,这些方法既环保又有效。

其次,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土壤质量。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推广生态农业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推广生态农业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推广生态农业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农业呢?又该如何有效地推广生态农业呢?生态农业,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它不是单一的种植或养殖,而是将农业生产中的各种要素,如土壤、水源、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整体。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各个要素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和协调,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比如,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可以通过种植不同的作物来实现土地的轮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提高土壤肥力。

还可以将养殖产生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

此外,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也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

生态农业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它提倡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生态措施,如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森林保护等,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那么,如何推广生态农业呢?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要让广大农民和社会公众了解生态农业的概念、特点和优势。

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科普宣传等活动,向农民传授生态农业的知识和技术,提高他们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同时,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生态农业的成功案例和效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次,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

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和示范项目的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农业发展的条件。

再者,要加强科技支撑。

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加大对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力度,开发出更多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

生态农业的内容

生态农业的内容

生态农业的内容生态农业是指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农业的特点1. 生态友好型: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依照生态学原理,开展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农业。

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耐久性和自我调节能力为目的。

2. 生态适应型: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充分考虑地域、气候、土壤、生物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采用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

3. 生态效益型:生态农业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

二、生态农业的实现途径1. 农业生态化:农业生态化是实现生态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是通过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生产与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达到农业生态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益的最优化。

2. 农业生态技术:农业生态技术是实现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

它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生态环境调控技术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农业生态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3. 生态农业政策:生态农业政策是实现生态农业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和推广,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态效益。

三、生态农业的实践案例1. 甘肃省武威市生态农业示范区:甘肃省武威市生态农业示范区以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打造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

同时,还实现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2. 湖南省岳阳市生态农业基地:湖南省岳阳市生态农业基地是以生态农业为核心,集种植、养殖、旅游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基地。

通过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的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带动了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

为什么要推行生态农业?

为什么要推行生态农业?

为什么要推行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推崇。

那么,为什么要推行生态农业呢?下面将从环保性、生态平衡和资源利用效率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环保性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采用天然有机肥料和无农药、无化肥的种植方式,减少了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

相比传统农业的农药、化肥施用,生态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程度明显降低。

同时,生态农业也减少了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因此,推行生态农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生态平衡生态农业强调农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来保持生态平衡。

生态农业在农田中引入多样性作物种植,可以增加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害虫和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生态农业注重保护和培育天敌,促进天敌与害虫的自然对抗,维持生态平衡。

通过生态农业的推行,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生态环境的风险。

三、资源利用效率高生态农业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首先,生态农业通过选择适合的品种和合理的栽培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生态农业引入有机农业循环系统,通过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实现了农作物和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此外,生态农业强调农牧复合,通过合理的农畜结合,实现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副产品,减少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推行生态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农业不仅可以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化学物质含量,提供更安全、健康的食品,还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推行生态农业,为构建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一、生态农业的概念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管理手段,结合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在一定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产,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二、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一条基本原理。

而食物链则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因此,食物链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又是一条物质传递链,从经济上看还是一条增值链。

因此,遵循这一原理,就可以巧接食物链,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生产一种产品时所产生的有机废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料,即使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实行无废物化的生产,提供尽可能多的洁净产品。

这样既提高了能量和资源的利用率,又有效地防止了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

三、生态农业的特点生态农业的突出优点表现在:①减少了化肥、农药、电能等能源和资源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投入。

②收获多种产品,增加了经济效益。

③净化环境,降低人和家畜的发病率。

四、生态农业的设计生态农业的设计主要从平面空间、垂直空间、时间和食物链等方面去考虑。

生态农业的平面设计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确定各种作物的种类和各种农业产业所占比例及分布区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农业区划。

生态农业的垂直设计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将各种不同的生物种群组合成合理的复合生产系统,达到最充分、最合理的利用环境资源的目的。

垂直结构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

地上部分包括复合群体茎、叶的层次分布以及不同生物种群在不同层次空间上的配置,目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水、气等。

地下部分是指复合群体根系在土壤中不同层次的分布,目的是能够有效地利用不同层次土壤中的水分和矿质元素。

生态农业的时间设计是根据各种农业资源的时间节律,设计出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的生产格局,使资源转化率达到最高。

生态农业基本情况总结9篇

生态农业基本情况总结9篇

生态农业基本情况总结9篇第1篇示例: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通过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已成为全球农业领域的热点议题,各国纷纷进行相关政策制定和措施推行。

一、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1. 生态平衡原则:生态农业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保持农田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 循环利用原则:生态农业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实现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

3. 多样性原则:生态农业要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促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的协调发展。

4. 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农业要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避免使用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有害的化学农药和化肥。

二、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1. 有机栽培:生态农业主张有机栽培,尽量减少对农田的化学污染和对农产品的残留物质。

2. 生态种植:生态农业强调种植方式的生态化,推广生态农业种植技术,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对水资源的污染。

3. 农业循环利用:生态农业倡导农业的循环利用,提倡农田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和自然循环。

4. 综合管理:生态农业要求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综合管理,注重生态环境的整体效益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三、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1. 国内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级政府积极推进生态农业政策,推广生态种植和有机农业。

2. 国际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国际上生态农业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各国纷纷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投入和推广力度。

3. 生态农业的前景展望:生态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成为全球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农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生态农业的名词解释

生态农业的名词解释

生态农业的名词解释在如今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生态农业是一种在保护和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平衡的同时,实现农业产出的农业方式。

本文将对生态农业的概念、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生态农业的重要性。

一、生态农业的概念生态农业是指通过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农业经营模式。

它跳出了传统农业以生物产量为核心的思维框架,将生态环境和农业产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实现高效农业生产。

二、生态农业的原则生态农业的实践有一系列的原则,以确保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首先,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农业的首要原则。

农业生产应该尽量减少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减少农用化学品的使用,提高农田环境的质量。

其次,生态农业需要保护和提高农田的生物多样性。

这可以通过增加农作物的品种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等方式来实现。

最后,生态农业要注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即要确保农业生产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还要保证未来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不破坏资源,不威胁生态平衡。

三、生态农业的实践生态农业的实践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旨在促进农业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

首先,种植有机农产品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实践之一。

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严格限制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注重土壤养分的有机堆肥,以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

其次,生态农业倡导水土保持和面源污染防治。

通过合理施肥,种植绿色植被,建设生物防治系统等手段,减少土壤流失,防止水资源污染。

同时,农业生态系统调控也是生态农业的核心实践之一。

通过合理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生物防治手段运用和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四、生态农业的意义生态农业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态农业的生态优势和经济效益

生态农业的生态优势和经济效益

生态农业的生态优势和经济效益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农业模式。

它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兼顾农业生产和生态效益,追求农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比传统农业模式,生态农业具有许多生态优势和经济效益。

一、生态优势1.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注重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合理利用土壤、水资源,避免化学农药、化肥、转基因作物等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生态农业通过生态修复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促进土壤的健康发展,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农业污染。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农业提倡农田生物多样性,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通过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昆虫、鸟类、蜜蜂等野生生物,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 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注重土壤保护和水资源管理,通过植被覆盖、农艺措施、旋耕休耕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体清洁和土壤肥沃度。

同时,生态农业还采用合理的排灌措施,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效益。

4. 减少农药残留生态农业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和使用,采用有机农业和生物农药防治技术,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

这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也能够保护农民的健康和消费者的权益。

二、经济效益1. 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生态农业注重农产品的质量,通过有机耕作、绿色农业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高品质的生态农产品往往能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2. 生态旅游发展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不仅可以给农民带来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还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地区的景点、民宿、农家乐等也会因此得到更好的发展。

3. 农业产业链延伸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如有机肥料、农机装备、农副产品加工等。

这将带动多元农业经营和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4. 减少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传统农业模式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农业污染,环境治理成本也相应增加。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过合理的水域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实现水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生态种植模式
总结词
生态种植模式是指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和管理措施, 实现植物群落的自然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详细描述
生态种植模式主要包括林果种植、中草药种植和农作物 轮作等。在林果种植中,可以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 条件的树种和果树,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树形管理, 实现林果的优质高产。在中草药种植中,可以利用不同 种类的中草药植物,通过合理的种植方式和采收加工, 实现中草药的可持续利用。在农作物轮作中,可以利用 不同种类的农作物进行轮作和间作,提高土壤肥力和减 少病虫害的发生。
加强科技创新
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和企 业加强生
建立技术服务平台
建立生态农业技术服务平 台,提供技术咨询、成果 转化等服务,促进生态农 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建立合作机制
促进产学研合作
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 的合作,共同开展生态农业技术 研究和成果转化。
特点
03
04
05
强调生态平衡与环境保 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 过度开发与破坏。
注重农业废弃物的循环 利用,降低污染排放。
发挥农业生态系统整体 功能,提高综合效益。
生态农业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障食品安全
通过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 ,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等 化学物质的施用,提高农 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VS
详细描述
该生态旅游度假村以生态农业为基础,融 合休闲、度假、娱乐等多种业态,实现多 元化经营。度假村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 合理规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式, 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 ,度假村还积极开展生态教育和文化传承 活动,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生态农业是指在尊重自然生态和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
和系统论等科学原理,采用灵活多样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综合运
用生物、物理、化学、经济、社会等学科知识,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
一种现代农业。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第一,生态农业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重视土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
多样性。

而传统农业则以生产为主要目的,常常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用大量化学农药和化肥,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受损。

第二,生态农业注重土地的养护和生产的可持续性,通过灵活的
种植方式和技术手段,保持土地的肥力和生产能力。

传统农业则常常
过度耕作和过度放牧,破坏土地的生态平衡,导致土壤流失和产能下降。

第三,生态农业注重生产和生态的协同发展,通过推广有机农业
和生态种植方式,实现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的协同发展。

传统农业则
常常忽视生产和生态的协同,过度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导致土地生
态环境恶化和生产不可持续。

第四,生态农业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尊重农民的生态文化
和生态知识,发扬传统的农业技术和农民智慧。

传统农业则常常把人
与自然分割开来,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文化传承,导致传统农业文
化的丧失和农村社会的不稳定。

综上所述,生态农业和传统农业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生态农业是一种综合性的农业模式,它不仅注重农业生产和经济效益,更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和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在当今时代,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既能保障农产品供应,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发展模式,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农业呢?简单来说,生态农业是一种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不是简单地回归传统农业,而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科技和管理理念。

它强调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生态农业中,农业生产不再仅仅追求产量的提高,而是更加注重质量和生态的平衡。

比如,通过轮作、间作等种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利用生物防治技术,引入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发展沼气池,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能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了解了什么是生态农业,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首先,政策支持是关键。

政府应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这包括加大对生态农业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补贴,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加强对生态农业的技术研发和推广支持,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建立健全生态农业的标准和认证体系,保障生态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科技创新是动力。

要加强对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比如研发高效的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探索新型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监测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再者,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至关重要。

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充分认识到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和优势,改变他们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

只有农民真正理解并愿意接受生态农业,才能推动生态农业的广泛发展。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

新建河北景县生态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项目以肉羊养殖为核心,建设与之相配套的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厂;为发酵饲 料厂提供原料来源的玉米及饲草养殖;蘑菇栽培;肉羊屠宰加工厂以及养殖过程 中产生的羊粪尿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菌肥加工厂等。 根据相关项目运营效果和流转土地规模,利用已经建立的营销渠道和成功经 验,将以上项目复制、放大,扩大种植、养殖规模。使肉羊养殖项目逐步实现自 繁自育,并逐步增加绿色有机蔬菜设施种植项目。 本项目建设目标明确,各子项目之间互相关联,规模合理,经济效益及社会 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对当地城乡一体化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具有建设实施的 可行性。
评价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土地及建设用地来源明确、符合地区发 展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 项目具有明显的创新型和先进的技术路线以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可靠成熟 的人才团队,具有清晰可行的盈利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和 农业增收,所形成的循环经济模式不但兼顾了资源及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节约了大量饲料用粮,又能够有效控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标 准化生态养殖场的建立与推广。 本项目建设目标明确,各子项目之间互相关联,规模合理,经济效益及社 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对当地城乡一体化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具有建设实 施的可行性。
2. 规定
作为生态产品必须符合“国际生态农业协会(FOAM)”的标 准,如产品如何生产,哪些物质允许使用,哪些生态农业物质不可 使用等等。生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其原料必须是生态的。所采用 的附加料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则允许部分附加料来自传统农 业,但不得高于25%。一旦使用了传统农业附加料,则应在产品中 标明使用的比例。只有95%以上的附加料来自生态的,才可作为纯 生态产品出售。某一企业欲加入“生态农业协会”,将其产品作为 生态产品销售,必须经过3 年的完全调整方可。并由国家授权的检 测中心对申请转入生态农业生产的企业进行检查,检查至少每年进 行一次,此外也可不定期进行抽查。如检查不合格,则要延长调整 期。

生态农业发展

生态农业发展

生态农业发展引言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它强调在农业生产中运用生态规律,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强,生态农业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生态农业的概念生态农业的核心思想在于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化学 fertilizers 和农药的使用,重视生物多样性,强化土壤健康,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

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提升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农业的优势1. 环境保护:生态农业通过减少化学输入,降低了水体污染和土壤退化的风险。

它采用生物防治技术,自然敌害昆虫等,维护生态平衡,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2. 提高土壤肥力:生态农业强调有机肥料的使用,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同时,健康的土壤还能够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3. 促发经济效益:虽然初期投资可能较高,但长远来看,生态农业可以通过提高作物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生态产品的市场需求逐年攀升,生态品牌效应明显。

4. 应对气候变化:生态农业通过多样化的作物种植和轮作等方式,增强了农田的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有助于缓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使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政府制定了系列政策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

许多地区积极探索生态农场、生态基地建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生态农业面临的挑战尽管生态农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传统农业的观念根深蒂固,农民对生态农业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高;另一方面,生态种植技术仍需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相关的产业链尚不完善。

此外,受市场波动影响,生态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可能限制其推广。

未来发展方向1. 技术创新:要加强对生态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推动科学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生态农业的名词解释

生态农业的名词解释

生态农业的名词解释生态农业是指一种以尊重并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的理念和方法。

它致力于建立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力求在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障农民收入方面取得平衡。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生态农业的概念。

生态农业的环境保护意义生态农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环境的保护。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而生态农业则强调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循环利用农业资源、生物防治等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生态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物质,使农产品更加健康、安全,无需担忧食品安全问题。

生态农业的土地利用方式生态农业提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传统农业往往采用大规模的单一作物种植方式,使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

而生态农业鼓励多样化种植农作物,进行轮作和间作,保证土地的多样性和营养均衡。

此外,生态农业还注重保护特定地域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推动当地的农产品特色发展,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生态农业的生态系统思维生态农业的思维方式强调整体性和循环,试图使农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协同发展。

它强调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倡导农业与自然生态保持平衡。

生态农业不仅关注农产品产出,还注重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重视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生态农业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的社会效益生态农业不仅关注环境和农业经济效益,还着眼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的福祉。

生态农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生态农业鼓励农民参与决策,增加农民的收入和话语权。

通过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生态农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并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结语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在理念上具备了独特的价值,在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生态农业不仅可以保护环境、改善农产品质量,还可有效推动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的福祉。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保障农产品品质和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方式。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农业模式逐渐受到重视。

下面是十种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

1.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指在不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转基因技术和放射性物质的情况下,采用有机肥料、有机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等手段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农业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精准农业精准农业是指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对农田进行精细化管理,如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播种等,使农业生产更加科学、高效、环保。

3. 生态林业生态林业是一种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一种林业生产方式。

生态林业通过采用自然防治技术和绿色营销等手段,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4. 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是指利用水域资源,通过对水质、水温、养殖密度等要素进行科学管理,养殖各种水生动植物的一种生产方式。

水产养殖的优点是不占用土地,且养殖过程中能够有效净化水质。

5. 农业观光农业观光是指将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将农业生产变为旅游景点,从而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农业生产、品尝农产品等。

农业观光不仅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6. 农产品电商农产品电商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一种销售方式。

农产品电商不仅能够打破传统农产品销售中的中间环节,减少了农产品流通成本,还能够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

7. 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深加工是指将原始的农产品,通过加工制成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如果汁、干果、蜂蜜等。

农产品深加工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8. 绿色种植绿色种植是指采用生态种植技术,通过有机肥料、有机农药等手段,实现对农作物的无公害种植。

绿色种植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9. 种养结合种养结合是指将农作物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名词解释生态农业

名词解释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概念和背景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它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过程,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

生态农业旨在保护和改善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和水资源,并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传统农业模式面临着许多挑战。

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导致土壤贫瘠、水源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气候变化也对传统农业产生了负面影响。

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更可持续的农业模式,这就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原则生态农业遵循以下原则:1.保护土壤:采用有机肥料、绿肥等方法来改善土壤质量,并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杀虫剂对土壤造成污染。

2.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雨水收集、灌溉技术等措施,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3.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种植多样化的作物和采用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来保护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4.循环利用资源:通过回收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农产品残渣,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并提高农业系统的可持续性。

5.促进生态平衡:通过合理调节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如土壤微生物、昆虫等,维持良好的生态平衡。

6.尊重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遵循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农业活动。

生态农业的实践方法为了实现上述原则,生态农业采用了许多实践方法:1.有机耕作:使用有机肥料和有机种子进行耕作,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杀虫剂。

还可以利用绿肥来改善土壤质量。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灌溉系统,合理利用水资源。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3.多样化种植:种植多样化的作物,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和绿肥作物等。

这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农田的害虫和病虫害的侵袭。

4.生态防控:采用生态防控方法来管理农田中的害虫和病虫害。

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数量,或使用生物农药来替代化学农药。

5.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将农业废弃物和农产品残渣进行分类和回收利用。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

绿色革命
20世纪中期,一些发达国家和墨西哥、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等等 发展中国家,开展利用“矮化基因”,培育和推广矮秆、耐肥、抗倒 伏的高产水稻、小麦、玉米等新品种,利用化肥、农药和农业机械提 高生产力,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这场改革活动对世界农业 生产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犹如18世纪蒸汽机在欧洲所引起的产业革命 一样,故称之为“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成就巨大。在推广绿色革命的11个国家中,水稻单产80年代 末比70年代初提高了63%。解决了19个发展中国家粮食自给问题。 两个国际研究机构做出了突出贡献:
发展生态农业意义:
1.有利于巨额农产品数量增长,品质改善,满足 人口衣食需求,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加快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3.有利于解决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灾害频繁,农 业资源短缺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实现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农业实践
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工程
以农村沼气为纽带,以山地、水面、庭院为依托,以综 合利用为技术手段,构成“养殖一沼气一种植”三位一体, 联动多产业发展的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利用体系。其中养殖 业包括生猪、牛、鸡、鱼等,种植业包括果业、粮食、蔬 菜及其他各类经济作物。
留民营种养加复合生态农业工程
粮食加工后的麸皮和米糠及农作物秸秆经粉碎加工为饲料送至饲养场,牲畜粪 便和部分作物秸秆进入沼气池,沼气供居民及工副业使用,沼渣和沼液一部分送 至鱼塘、蔬菜大棚或藕塘,一部分送至菇房及饲料加工厂。鱼塘的污泥送至农田、 果园和菜地。磨菇渣和菜叶、菜茎又是动物饲料。豆制品厂除生产豆制品外,部 分豆浆送至奶牛场,豆渣则喂猪、牛和鸡。藕塘荷叶可作为饲料和绿肥,塘泥又 是大田的肥料。
生态农业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低耗和环保。

下面整理了十种生态农业模式。

1.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无化学合成农药和化学合成肥料的农业模式。

它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方式,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生态水稻种植生态水稻种植是在稻田中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加多样性,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同时,利用稻田的食物链,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3.森林农业森林农业是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

森林可以提供土壤肥力、多样的植物和动物种类等,同时还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

4.蚕桑生态养殖蚕桑生态养殖是一种在桑树环境中养殖蚕桑的农业模式。

桑叶提供蚕的食物,而蚕又可以为桑树提供有机肥料,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循环链条。

同时,蚕桑生态养殖利用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减少了害虫的发生。

5.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是一种在水域中养殖水生动物的农业模式。

它利用水的循环系统,通过生态浮渣、水草等方式来处理废弃物,同时也会净化水体。

水产养殖对土壤污染和农药残留的影响较小。

6.农田生态系统构建农田生态系统构建是通过增加农田的生态多样性,规划不同功能的农田,包括农作物区、果树区、竹林区等,利用生态链条与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使用和土地退化。

7.路边草莓路边草莓是一种在农田路边种植草莓的生态农业模式。

草莓的茎叶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粉尘和污染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同时,草莓种植也可以增加农田的生态景观。

8.大闸蟹稻田养殖大闸蟹稻田养殖是一种将大闸蟹放养在稻田中共生的农业模式。

大闸蟹可以吃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同时也会排泄大量的蟹粪,提高稻田的肥力。

这种模式有助于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9.农耕林农耕林是将农田和林地结合起来进行种植的农业模式。

通过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和树种,将农田和林地进行轮作,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提高农田的生产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

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

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生态农业,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已从初期的生态农业户、村、乡,发展到目前300多个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温家宝副总理指出:“二十一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要把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与发展无公害农业结合起来,把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实践证明,生态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农业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区农业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

据初步统计,经过5年建设,100个生态农业试点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其中土壤沙化治理面积30.5万公顷,治理率为60.5%,水土流失治理率达73.4%,林草覆盖率平均提高3.7个百分点。

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生态农业建设是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生态农业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并结合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确定农业发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

同时,通过生物链加环和产业链延长,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良性转化增值的“农户+公司”的模式和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主的龙头企业,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业为龙头,产加销贸一体化的格局。

可见生态农业不仅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生态农业建设长期追求的目标。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以破坏农业可再生资源、降低环境质量为代价换取农业的发展,把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与满足人类需要相结合,达到生态合理和持续发展之目的。

把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和现代农业技术按照生态优化的规律加以集成,建立起具有生态合理、经济高效的现代化持续农业发展模式,使农业经济的增长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结合起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这是生态农业长期追求的目标。

以产业化为龙头,确保农产品环境质量安全, 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当前生态农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由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了农产品污染加剧,农产品竞争力下降。

据对部分地方蔬菜、水果检测发现,不同程度存在着农药和重金属污染超标,少数地区超标现象还比较严重。

目前,环境污染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贸易已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因此,以产业化为龙头,以环境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和标准化为手段,通过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合理使用以及最终农产品的环境安全质量检测,从产前、产中和产后对农产品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无公害农产品,进一步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生态农业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

三、生态农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区域布局和关键措施针对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生态农业建设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我国国情出发,寓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中,有效遏止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资源培育和高效利用,逐步达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总体思路。

一是要立足于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发展提供生态安全保障;二是着眼于质量和效益,解决农产品地区性和结构性过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是解决农产品污染问题,保障国民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区域布局。

要按照“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巩固和提高全国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的基础上,有重点、分区域地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是高集约化程度地区生态农业建设。

重点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太湖、三峡库区、滇池等重点区域,主要是在防治城市和工业污染的同时,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面源污染,防止农业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污染。

通过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推广化肥、农药合理使用技术,进行生态功能强化和环境污染预警控制。

二是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农业建设。

重点在农牧交错带、黄河中上游与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三北”风沙综合防治区、南方诸河流域综合治理区、淮河和海河流域土石山区,主要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利用资源环境优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该区域生态农业建设重点是根据资源环境等特点调整大农业的结构,应用生物、工程等综合措施改善和恢复生态功能,维护农业的生物多样性,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无公害农畜产品,形成生态农业主导产业。

三是粮食主产区生态农业建设。

该区域主要包括黄淮海平原区、东北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农业区和生态脆弱区以外的其他农业主产区。

主要目标是防止农产品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出口创汇型农业,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主导产业。

无公害粮食生产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

从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分析,畜牧业、蔬菜和水果、水产等产业要保持持久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确保将其发展纳入生态合理的轨道,建立起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基础的生态型技术保障体系。

今后生态农业的发展一方面要针对已经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加以重点整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常规的以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土导产业加以生态改造,同时建立不同产业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利用体系,农牧结合、农林结合,逐步实现生态农业“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理想模式。

关键措施。

建立适合新时期生态农业发展的创新机制。

发展生态农业,必须增加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支持,必须完善有关的法规制度和有效发展机制,使资金和技术投入真正发挥作用。

当前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要进一步理顺管理和运行体制,建立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尽快制定全国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建立生态农业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生态农业建设的积极性;加强法制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生态农业的法律、法规,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保障体系。

为进一步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必须要加强生态农业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包括生态农业评价指标、管理认证方法、环境友好技术、不同要素的时空优化组合技术、适宜物种的挑选与改良技术等各个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农业的生产资料、生产基地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为生态农业建设和科学管理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全面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制定政策吸引企业和农民投身于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开发。

鼓励采取“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和“订单农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发展生态农业。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科研单位等进入生态农业建设和无公害食品加工销售领域,与生态农业建设基地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关系。

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

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使生态农业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对中国生态农业(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CEA)发展体系进行创新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对改善我国产地环境与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等具有现实意义。

本研究采取统计资料分析、典型调查与大范围考察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论证相结合,理论创新、实例分析与前人成果相结合的方法,围绕中国生态农业创新发展这一核心,开展相关研究。

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生态农业与国外生态农业具有较大差别。

CEA是遵循生态学、农学、资源环境科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原理与方法,以生态、经济和社会等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所建立起来的多组分、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体系。

(2)CEA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理论体系还存在过于理想化与综合化、发展阶段理论薄弱、发展战略思路还不很明确等缺陷;技术集成度不高,关键技术不过硬,政策、管理与社会保障体系薄弱等,严重制约着(2EA的可持续发展。

(3)CEA至少受到生态学、经济学、农学、资源环境科学和农业工程学等多学科原理与方法的共同支撑。

CEA富有特色的理论内涵还应当包括生态农业系统适度投入论、生态农业物质一经济循环论、生态农业产业论和生态农业工程论等。

(4)CEA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为: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农业长远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整体协调、科学先进、勇于创新和规范可行的原则,以CEA产业化创新发展为核心,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技术升级战略、政策保障战略与区域推进战略,并结合科技、政策、管理和社会参与等机制创新,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和资源环境安全的双赢目标,并用10年左右时间,使CEA成为我国农业的主体。

(5)CEA创新发展战略体系包括产业化发展战略、技术升级战略、区域推进战略和政策保障战略等四大组成部分,该总体战略框架以产业化战略为核心,以技术升级战略和政策保障战略为保障,以区域推进战略为主要方式,通过多个战略的有机组合和组织管理等机制创新,有计划地实现CEA创新发展体系。

(6)产业化战略是CEA创新发展战略的核心,主要包括农产品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基地商品化生产战略、深加工战略、循环产业链战略和服务与营销战略等六大层面。

其中,基地商品化生产战略、农产品深加工战略是CEA产业化体系的基础与核心内容,其他战略是CEA产业化的重要保障或特色内容。

近中期CEA产业化重点领域为基地商品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和新型生态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