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生态农业
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
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应该根据土地形态制定适宜土地的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中国生态农业与西方那种完全回归自然、摒弃现代投入的生态农业主张完全不同。
它强调的是继承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废弃物质循环利用;规避常规现代农业的弊病(单一连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等);通过用系统学和生态学规律指导农业和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如推行立体种植、病虫害生物防治),改善其功能;以及推进农户庭院经济等。
在从村到县的各级生态农业的试点上,曾普遍取得良好的效果。
简单地说,我国生态农业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借鉴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指导思想,实现农业经济系统、农村社会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同步优化,促进生态保护和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一、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二、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生态农业的发展与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人们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生态农业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生态农业是指在无化学农药、无污染的情况下进行农业生产,保障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态农业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一、生态农业的优点生态农业具有环保、健康、高效等诸多优点。
首先,生态农业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避免了农药和化肥对土地和水源的污染,也不会影响人类的健康。
其次,生态农业使用的是有机资料,这些物质可逐渐分解为肥料,并带来更加健康的农产品。
最后,生态农业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从而实现高效、良性、持续的农业发展。
二、生态农业的现状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正在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我国有机农业面积已达到近2亿亩,是世界上最大的有机农业生产国家之一。
同时,我国生态农业产业链也已初步形成,包括生态种植、生态畜牧、生态水产、生态林业等多个领域。
这些领域的发展也为推动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生态农业的未来发展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态农业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溯源系统等工具加快流通渠道建设,推广绿色、有机、健康的农产品。
同时,智能农业、精准农业、数字农业等技术也将推动生态农业向高效、智能化发展。
最后,政府逐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力度,将营造更加有利于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四、生态农业的应用前景生态农业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首先,生态农业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这些农产品的生长过程中没有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对于城市居民的健康十分有益。
其次,生态农业还可以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通过减少污染、保护生态资源,保障环境的持续发展。
最后,生态农业也可以为农民创造更加稳定的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现代生态农业
浅谈现代生态农业第一篇:浅谈现代生态农业远景设计研究院浅谈现代生态农业现代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复合体系。
它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保持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持续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续协调的农村生态环境以及持续利用保护的农业自然资源,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之目的,逐步建立起一个采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和现代管理的农业综合体系。
现代生态农业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和产品构成;增加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切实保持农业生态平衡;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经营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是相对于石油农业提出的概念,是一个原则性的模式而不是严格的标准,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
21世纪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现代生态农业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八个方面一是在现代食物观念引导下,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二是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吸收现代高新科技相结合;三是以科技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成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四是注重保护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五是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和普及科技成果应用;六是切实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七是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八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联系在一起,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浅谈农业生态环保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浅谈农业生态环保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摘要:现如今,在我国农业科技高速发展的形势之下,农业的产量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应用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方式,科学化配置农业资源,有效节省了诸多的人力与物力资源。
依照我国农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还存在土壤肥力下降、耕种面积减小、农药使用相对频繁以及水资源污染等诸多农业环保问题。
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及广大农业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促使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显著的改善,并及时的将以上的各项问题进行解决。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农业环保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业环保;问题;对策;1农业环保面临的新问题分析1.1农业水源、土壤污染严重在现代农业生产的过程之中,诸多农药与化肥的运用,并未合理化的处理残留物,使得化肥与农药残留在农业土壤与水源之中,引发了十分严重的土壤与水源的污染现象。
农业水源污染主要体现在地表水和封闭性水域遭受到农药与化肥残留物的污染,地下水质变差,已经无法很好地将其运用在农业生产之中。
农业土壤污染主要体现在土壤沙化以及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在土壤之中的有害物质和正常化的标准严重不符,使得耕地突然板结现象越发严重,从而使得农业生产的质量与产量下降[1]。
1.2农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业的生态平衡可以很好的为生产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但是为了提升农作物的产量而大范围的运用激素、农药与化肥,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会损坏到其他生物与微生物,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平衡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一旦农业生产环境遭到破坏,那么农业发展,就会出现失衡的现象,进而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2]。
2应对农业环保问题的对策2.1提高农业环保意识政府要积极鼓励农业从业人员实施环保生态种植。
依据农业工作者自身的具体情况,政府相关农业部门可以针对农业种植户和农业企业实施专项环保补贴。
该类专项直接补贴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生产水平的提升,加大了农业企业和农业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依据每一个区域的具体情况,来逐步地将符合该地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出来,并且将农业生产和生态种植融合在一起来确保其顺应农业的生态发展。
浅谈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H u a n j i n g q i x i a n g我国属于一个农业生产大国。
但建国之后,农业增长一直依赖于资源的现状并没有充分改善,过度开发农业用地,为了使农产量有效提升,使用过多的农药化肥,工业化的过程给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无节制的开发生物资源,加之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有序发展。
根据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属于其核心内容,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农业长久的发展。
农业属于我国的第一产业,国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得到了有序发展。
根据农业生产的发展形态来看,逐渐从粗放型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方向过渡,通过对生产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农业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工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快,我国农业环境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有序发展。
因本文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象也尤为严重,总的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最近几年以来,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持续增加,由于受到荒漠化、盐碱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耕地面积正在持续减少。
通过相关数据了解到,目前我国很多草地已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
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多种自然灾害的出现,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逐渐增加,给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序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
2、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乡镇工业的兴起造成农业的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现象。
最近几年以来,乡镇工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其对外排放了大量污染物,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
根据农业生产的基本过程来看,存在一定的非点源污染问题,给农业生态系统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浅谈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浅谈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实验示范、推行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可否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理论基础尚不完备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一方面有了必然的、乃至是比较深切的了解,可是对于这些方面之间的彼此作用还知之甚少。
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加倍深切的研究,特别是要素之间的耦合规律、结构的优化设计、科学的分类体系、客观的评价方式方面。
这种研究应当成立在对现有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深切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必需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应当是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需要多种学科专家的一路参与,需要成立生态农业的自身的理论体系。
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括了多种组成成份,这些成份之间具有超级复杂的关系。
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互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
在一般情况下,农人们并无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超级困难的,往往并非能取得成功。
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办法的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政策方面存在着需要完善的地方若是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使生态农业取得真正的普及和发展。
而政府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成立有效的政策鼓励机制与保障体系。
虽然目前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是超级成功的,可是对于生态农业政策的贯彻,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在有些地方,由于政策方面的原因,使得农人不能对土地、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品质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睐。
相比传统的农业方式,生态农业具有很多优势,比如能够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生活品质。
首先,生态农业能够提高农民的素质。
传统的农业方式往往需要农民进行大量的农药和化肥的施用,这需要农民具备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否则就会对作物造成伤害。
而生态农业则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生态的利用,不需要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也不需要复杂的技术操作。
这就使得生态农业更加容易被普通农民所掌握,提高了他们的农业素质。
其次,生态农业能够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传统的农业方式往往需要农民进行大量的劳动,而且往往收入不高。
相比之下,生态农业则更加注重创造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生态旅游、有机农产品等方式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
同时,生态农业还可以提供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让农民在生态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愉悦和快乐。
除此之外,生态农业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发展。
农村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传统农业方式下,农村经济一直比较落后,农村人口基数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而生态农业则更加注重农业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通过发展有机农产品、生态旅游等方式来创造经济效益,并在生态环境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和发展思路,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升级。
总之,生态农业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和生活品质,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升级。
相比传统的农业方式,生态农业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生态的利用,在未来的发展中也更具有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和推广,为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完整word版)浅谈对生态农业的认识
浅谈对生态农业的认识通过对生态农业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究以及生产上的实践,不断推进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从多个方面对生态农业进行了研究,主要涉及国内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生态农业将变成今后农业发展的主流、生态农业将逐渐变成当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重视生态农业相关技术的探究、使用以及普及等等。
1、生态农业含义生态农业指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和合理利用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的综合农业体系。
创建一种非静态的均衡机制以提高农村经济增长和生态系统环境的质量.通过这种行为,把农村经济活动和生态系统的各种资源因子看作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以便进行统一筹划、协调管理,同时对众多生产因子进行统一筹划,通过各种手段来节约资源,削减其消耗,从而保护生态农业所处的环境,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达到农村资源可持续使用的目的,促使人和自然共同发展。
2、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在国内农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国内的生态农业也处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在人口逐渐膨胀、有用资源短缺以及所处环境不断受到污染的形势下,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很多好处,它不仅可以迎合现代人的种种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为后人保留了一定的资源以供他们生存、发展,从而可以更好的解决环境和资源、人口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达到三者之间和谐发展的目的.“本世纪是达到国内农业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时期,所谓的现代化农业指的就是较为高效的生态农业”,“应该将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两者融合在一起,与完善生产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融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和发展无污染农业融合在一起,将国内的生态农业建设提升到较高的水平”。
3、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方式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是现代发展思想,主线是主要发展农村生产力,技术支撑是现代化科学技术,最重要的条件是要具备现代化的物质设备,使用的是现代化的经营方法及管理策略,农业的宏观调控是整个现代农业实现的保证。
现代农业能够全面的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上的作用,实现工业和农业相结合,形成产和销相一体的多作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结构.远景设计研究院农业规划专家谈到生态农业的生产是把资源的连续使用及生态的保护作为基础,按照生物和环境的共同发展以及输入输出产品均衡发展等理论知识,使用系统工程的相关办法,依赖当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科学使用以及再生农业资源,注重提升太阳能的使用效率,完美体现其具有的特点,创建优良的资源循环系统,推进农业有序、健康的发展,达到生态、经济以及社会相融合的目的。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传统农业模式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和农业品质下降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农业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被认为是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什么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目标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它注重维护农田生态系统的自然循环和平衡,借助自然界的力量,实现农业的高效生产。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不仅能够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同时也能够实现土地保护和农村环境改善。
生态农业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1.微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是生态农业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调节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虫害和抗旱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效果。
例如,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酸碱度、增加有机质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质量;而使用生态农药则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人体造成危害。
2.循环农业技术循环农业技术是生态农业的又一重要技术手段。
它主要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废物再利用、生产有机肥料、生物质发电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双重效益。
例如,把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经过发酵、堆肥、压缩等手段制成有机肥料,既可以提高土壤质量,也可以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
3.减少耕作技术减少耕作技术是生态农业的又一技术手段,它通过减少耕作,减少踩踏和机械破坏,保持农田的生态平衡和稳定性。
例如,利用深松和耕作时间的选择,使土壤保持一定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保水性等,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生态农业的优点1.环保传统农业模式常常会造成大量的农药、化肥、膜等化学物质的污染,对土壤、水源、空气、人类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危害。
而生态农业技术的采用有效地减少了化学物质的使用,避免了传统农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利于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2.提高产量生态农业技术的采用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加强作物对病虫害和逆境的抵抗能力,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村生态农业的优势和问题分析
农村生态农业的优势和问题分析一、导引农村生态农业是指在农村地区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开展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一种农业模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生态农业的优势和问题。
二、优势之一:环境友好性农村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平衡,采用循环利用的理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田土壤肥力,保护水源和空气质量。
三、优势之二:增加农产品品质生态农业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减少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四、优势之三:可持续发展性农村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后代子孙留下绿色环境。
五、问题之一:技术与资金实施农村生态农业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农民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有限,同时资金来源有限,这导致很多农户无法真正实施生态农业。
六、问题之二:市场需求与供应农村生态农业产出的农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市场需求有限。
传统的大规模农业生产模式仍占主流地位,导致农民难以销售生态农产品,影响其收益。
七、问题之三:农民培训和意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农民缺乏生态农业知识和技能的问题,缺乏对生态农业的认识和意识。
因此,需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生态农业的认知和意识。
八、问题之四:农村土地质量农村地区存在土地退化、地下水污染等问题,这对于实施农村生态农业带来了挑战。
需要加大土地保护力度,修复和改良土壤,恢复土地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九、问题之五:农民收益和保障农村生态农业的收益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农民对于生活、教育等方面的需求。
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农民收入,并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
十、总结农村生态农业具有环境友好性、增加农产品品质、可持续发展性等优势。
然而,农村生态农业在技术与资金、市场需求与供应、农民培训和意识、土地质量以及农民收益和保障等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
生态农业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农业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在当今社会,生态农业与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生态农业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同时,乡村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乡村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与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息息相关。
本文将探讨生态农业的重要性,以及生态农业如何促进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生态农业的概念和优势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强调生物多样性,推崇低碳环保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
在生态农业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和转基因技术,而是采用自然的方法来保护农作物和畜禽,促进生态平衡的发展。
生态农业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能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
二、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生态农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
不少农业企业也纷纷转型,积极投身到生态农业的生产之中。
同时,消费者对于生态食品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助推了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
三、生态农业对乡村环境的影响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农产品的品质,也对乡村环境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传统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的化肥农药对土壤和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生态农业的推广可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保护水源和减少土壤侵蚀。
生态农业还可以增加乡村的绿化面积,丰富乡村的生态景观,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生态农业的技术支持生态农业需要依托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其中包括土壤改良、有机肥料的应用、植物保护技术等。
农民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掌握生态农业的种植技术,以保证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生态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的支持力度,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五、乡村生态环境的现状然而,当前我国的乡村生态环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生态农业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生态农业的发展与现状分析生态农业是指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的一种农业种植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生态农业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农业的发展史我国的农业历史悠久,自古就有种植农业的传统。
然而,传统农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弊端,对环境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因此,人们开始了对生态农业的深入探索,从而逐渐发展出像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这样的新型农业。
二、生态农业的优势生态农业是一种更为健康、环保的种植模式。
它具有一系列的优势,例如:1.保护环境:生态农业模式强调生态学与农业的和谐发展,能够在种植过程中,减少对水土资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改善土壤质量:在生态农业中,种植农作物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地污染,同时通过有机肥料等一系列生态手段,可以发挥土壤改良的作用。
3.营养丰富:在生态农业中种植的农作物更为健康,从而对人体的营养更具的补充作用。
同时,生态农业模式中也不会使用化学肥料等劣质品,消费者食用更健康,更安心。
三、生态农业的现状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推进下,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1.全国内有超过1万户种植户开展了生态农业的种植活动,生态农业已经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在引进国际知名的生态种植技术的同时,结合自身土地环境,发展出了适应我国土地的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3.政府在生态农业的扶持方面面较为强劲,例如加大对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种植收入水平等。
,从而进一步推进了生态农业的普及与发展。
四、结语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为农业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样也为实现环境和谐、推广绿色消费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壮大,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也得到了更好的体现,相信未来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生态农业的生态优势和经济效益
生态农业的生态优势和经济效益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农业模式。
它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兼顾农业生产和生态效益,追求农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比传统农业模式,生态农业具有许多生态优势和经济效益。
一、生态优势1.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注重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合理利用土壤、水资源,避免化学农药、化肥、转基因作物等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生态农业通过生态修复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促进土壤的健康发展,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农业污染。
2.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农业提倡农田生物多样性,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通过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昆虫、鸟类、蜜蜂等野生生物,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3. 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注重土壤保护和水资源管理,通过植被覆盖、农艺措施、旋耕休耕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体清洁和土壤肥沃度。
同时,生态农业还采用合理的排灌措施,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效益。
4. 减少农药残留生态农业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和使用,采用有机农业和生物农药防治技术,降低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
这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也能够保护农民的健康和消费者的权益。
二、经济效益1. 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生态农业注重农产品的质量,通过有机耕作、绿色农业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高品质的生态农产品往往能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2. 生态旅游发展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不仅可以给农民带来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还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地区的景点、民宿、农家乐等也会因此得到更好的发展。
3. 农业产业链延伸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如有机肥料、农机装备、农副产品加工等。
这将带动多元农业经营和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4. 减少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传统农业模式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农业污染,环境治理成本也相应增加。
浅谈生态农业发展
浅谈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系统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强调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且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对传统农业方式的一种改进和完善。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化肥、农药和转基因技术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这些做法无疑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并且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而生态农业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天然农药和自然的农作物育种方法,使农产品更加健康、安全、可持续。
生态农业的发展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有机肥料和农作物轮作等技术,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养分,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生态农业还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避免水源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
通过这些措施,生态农业有助于保护土地和水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依赖化肥和农药等外部资源,除了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外,也使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较大。
相比之下,生态农业注重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外部投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通过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方式,可以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对于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也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农产品因为不含化学物质的污染,更加天然、安全、营养丰富。
与传统农产品相比,生态农产品的维生素含量、微量元素和抗氧化物质含量更高,对人体的健康更加有益。
生态农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都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政府应当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农民转变传统种植方式,推广有机肥料、无公害农产品等生态农业生产方式。
农民应加强对生态农业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高生态农业的生产效益。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生态农业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生态农业的认识,推动其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与“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与“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尤其是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
这时,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为“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一、生态农业的定义及发展趋势生态农业是指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农业经济高效、资源节约和生态安全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高效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增强。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利用资源:生态农业善于利用宏观生态系统的循环功能和自然条件,充分利用能源、土壤、水等资源,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注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环保,通过合理规划、节约用水、节能减排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3.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生态农业通过机械化、良种育种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经济的高效率、高产量、高质量的生产。
4.培养创新意识:生态农业注重人才培养,通过科研、技术骨干培养等手段,提高农村人才的创新意识和素质,不断创新发展。
二、生态农业的优势及价值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农业、畜牧业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并举,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和价值:1.优化资源配置:生态农业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育种、生态修复等措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和循环性,实现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2.促进农业效益:生态农业引导了农业经济的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绿色环保,通过科技支持、技术引领等手段,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善了生态环境。
4.增强农民自主性:生态农业注重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农民管理和培训,使农民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型发展需求,实现了农民自主和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5.持续推动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了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和升级,为实现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态农业:一种可持续之路
生态农业:一种可持续之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模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生态农业以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平衡、资源循环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旨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生态农业的定义、原则、实践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探讨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之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生态农业的定义生态农业是指在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
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强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旨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的核心理念是“和谐共生、循环利用、绿色发展”,其目标是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的原则生态农业遵循一系列原则,包括生态平衡原则、资源循环利用原则、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等。
首先,生态农业要维护生态平衡,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其次,生态农业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生态农业还要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生态农业的实践生态农业的实践包括多种形式,如有机农业、生态种植、生态畜牧、农田生态工程等。
有机农业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通过生物肥料、有机肥料等替代,保持土壤的生态平衡和健康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生态种植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种植方式,注重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和环保。
生态畜牧是一种注重畜禽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畜牧方式,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环境保护,实现畜禽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一、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如何保护土壤、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成为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这也促使人们开始探索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从而生态农业应运而生。
本文将分析当前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并剖析其中的挑战与机遇。
二、生态农业的概念和意义生态农业是指将传统的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它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致力于维护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益,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生态农业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保护生态环境。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一般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而生态农业注重环境保护,能够有效防止土地沙化、水源污染等现象的发生。
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措施,有助于提高土地的肥力、保持生态平衡,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生态农业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收益,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以生态农业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促进农业转型和升级,有助于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上仍面临不少的挑战。
以下是具体的情况:1.生态农业建设区域广泛: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区域较为广泛,基本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在西北、西南等环境脆弱的地区,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农民参与度有限: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根深蒂固,许多农民对生态农业的理解和认知仍不够,导致农民参与度有限。
3.投入不足:生态农业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等方面,但目前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投入仍不足,制约了其发展。
4.标准缺失:由于缺少统一的标准和认证机制,使得生态农业生产的标准和质量难以保证,也影响了消费者对生态产品的信心和认可度。
浅谈生态农业发展
浅谈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指以生态学为基础,倡导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重视,生态农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从生态农业的定义、特点、意义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生态农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强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通过优化农田生态系统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等手段,使农田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倡导循环利用和资源高效利用。
生态农业鼓励农民进行有机肥料的使用,推行循环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农业对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依赖,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注重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生态农业强调科学技术的应用,探索适应本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农作物特点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农业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较少的化学农药和化肥使用,不仅能够减少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还能够减少人体受到的食品安全风险。
生态农业能够提高农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质量等,不仅能够提高农田的产出,还能够增强农田的生态功能,提供更多的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农业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通过推行有机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等方式,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其生活条件,提升其生活质量。
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生态农业技术创新。
通过加强科研力量,针对不同地区和作物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创新,提高生态农业的技术水平和推广适应性。
加强生态农业政策支持。
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包括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制定农业良好管理规范等。
加强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
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完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生态农业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生产方式。
简述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
简述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我国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模式。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农业强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和方法,减少农药、化肥、抗生素等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土壤、水源和空气质量,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国生态农业追求高效农业生产。
生态农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追求高产、高效、高质的农产品。
生态农业注重生态循环,通过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绿色种植等方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第三,我国生态农业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的长远发展,注重维护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农业采用循环农业模式,通过农田间作物轮作、养殖废弃物的利用等方式,实现农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再生利用。
第四,我国生态农业注重农村经济发展。
生态农业不仅仅关注农业生产,还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
生态农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旅游业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第五,我国生态农业注重农民参与和社会共治。
生态农业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和农田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农民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生态农业倡导社会共治,通过农业部门、环保部门、农民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追求高效农业生产、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参与以及社会共治。
这些特点的实施,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生态农业模式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将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经验和示范。
浅谈生态农业发展
浅谈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一种基于生态学和集约农业理念的农业模式。
它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环境恶化,生态农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谈生态农业的发展。
首先,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为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在传统农业中,使用大量化学农药和化肥会污染土地和水源,对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种植单一作物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生态农业不仅减少了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而且通过种植多样化作物和利用无枝可萃的杂草,为土地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多样性。
这些措施可以改善土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同时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遵循生态农业的原则,可以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为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做出贡献。
其次,生态农业可以为农民带来实际收益和社会效益。
与传统农业相比,生态农业需要更多的人工和知识投入,但它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可持续的社会经济效益。
同时,成功的生态农业实践可以为其他农民提供榜样和指导,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投资。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实践。
同时,社会也可以通过购买直接从生态农场购买农产品,支持生态农业的运营和发展。
这些投资将有助于加速生态农业的发展,并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同时,生态农业也需要持续的创新和研究,以实现更高的效益,向更广泛的地区复制生态农业经验。
总之,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的一个很好的体现。
在生态农业模式下,农民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需要共同努力和投入,政府和社会需要提供支持,同时农民需要应用科技和知识,实现可持续生产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生态农业
发表时间:2010-01-18T10:55:23.217Z 来源:《今日财富》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刘爱中[导读] 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概念和设想刘爱中(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在阐述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了中国生态农业内涵及特征,并将其与西方生态农业进行了比较,同时阐明了其与世界可持续农业的关系。
关键词:农业;生态农业;中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 (2009) 12-0000-01
一、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
生态农业概念最早由美国土壤学家William.Albreche于1970年提出的。
随后,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探索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提出了“生态农业”的概念和设想。
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生态农业要求维持农业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使农业自然资源永续利用.使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
持续发展是当代农业发展的主题。
工业化革命以来,以高投入为特征的农业形式产生了许多诸如植被迅速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沙化和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使农业发展面临困境。
我国人均耕地、水等资源严重不足;工业“三废”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农业废弃物未能资源化利用,传统生态农业体系被破坏,物质能量循环流动的链条中断。
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草地退化、沙化、碱化,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失衡造成了农业自然灾害,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力下降。
农业生产涉及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系统的各个层次、各个亚系统。
只有在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的同时,保护日益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才能形成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生态农业的实践证明我国农业必须采取农业和农村经济与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
三、中国生态农业内涵及特征
我国生态农业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总体来说,中国生态农业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整体性。
中国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多样性。
中国生态农业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3.高效性。
中国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综合利用和系列化加工,实现经济增殖,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同时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效益。
4.可持续性。
中国生态农业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四、中国生态农业与西方生态农业的比较
中国生态农业是以中国传统农业为精髓,吸收国外生态农业的先进经验、技术,并结合中国国情而发展起来的。
虽然它与西方生态农业在名称上相同,但两者在本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1.西方生态农业针对常规现代化农业“大规模、高投入”模式,主张低投入,追求回归自然的思想,生态农业发展十分缓慢,这显然同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当时已有的过高物质投入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把发展生产放在首位,生态农业主张合理的物质能量投入,兼顾生态和环境效益。
2.西方生态农业只是针对单个农户和小农场而言的生态设计,其出发点在于追求小规模的、封闭式农业系统的生态循环合理性。
而中国生态农业则强调以生态经济原则指导农业生态系统,并对整个农业乃至农村系统进行合理布局和设计,因而它可以指导单个“生态农户”、“生态村”、 “生态县”、“生态市”甚至“生态省”的建设。
五、中国生态农业与世界可持续农业的关系
中国生态农业与世界可持续农业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
在指导思想上,中国生态农业以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持续承受能力相适应为指导思想,在不危及后代需要前提下寻求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发展途径,这与可持续农业发展“重视农业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要通过管理与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并调整技术和机构改革方向,以确保获得和持续满足目前几代人和今后世世代代人的需要”的指导思想是相一致的。
中国生态农业与世界可持续农业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
世界可持续农业的基本目标是从长远出发,追求高生产和高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土壤、水源及其它自然资源。
可持续农业把生产、资源、环境三者结合,全面考虑人类的当前和长远利益,把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统一起来。
这和中国生态农业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一的本质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
[1]金鉴明.中国的生态农业[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21(2):10-14
[2]王兆鸯.中国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18-35
[3]林祥金.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经济,2003.7:76-80
[4]苏杨,马宙宙.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对策[J].决策,200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