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青花瓷的青料办法
青花瓷鉴定技巧和方法
![青花瓷鉴定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7a0c2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6.png)
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历史文化国学经典历史趣闻历史电影历史电视剧历史学科历史知识大全历史>历史趣闻>历史文物>古代文物>青花瓷>《青花瓷鉴定技巧和方法》正文青花瓷鉴定技巧和方法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下面店铺分享了青花瓷鉴定技巧和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青花瓷鉴定技巧和方法1、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
2、康熙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
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无釉,圈足宽厚。
3 、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
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
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
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火石红,胎釉结合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
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产品有水盂、印泥盒等,胎体偏轻。
4 、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也有粉白釉,釉面光泽深沉含蓄,胎体比中期要重,硬度高,底足较深普遍采用平切,切削整齐。
5 、早期青花瓷器使用浙料或江西、广东青料描画,呈色灰蓝,个别发色欠佳,浓重灰暗及蓝黑,与顺治青花特点很相似。
6 、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练精纯,由于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呈色鲜蓝青翠,无漂浮感,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
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清代其它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区别,时代特征十分明显。
明清两代青花瓷所用青料辨识
![明清两代青花瓷所用青料辨识](https://img.taocdn.com/s3/m/bbb72a9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6.png)
明清两代青花瓷所用青料辨识
浙料:(国产青料中品质最佳)
万历中期开始使用(回青断绝)大清康熙早期,雍正、乾隆用此料,分为元子、紫料、天青,元子最为上乘
珠明料(青花瓷界大名鼎鼎的康熙“翠毛蓝”)
康熙朝中期、后期使用,这种青料如同中国水墨画,层次分明,表现阴阳向背;所以康熙青花有“五彩青花”之称。
自元代成熟青花瓷烧成以来,景德镇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六百年的真正“纯正幽靓”毫无瑕疵的理想青花发色至此大功告成。
但到康熙以后又芳踪难寻。
平等青:
又称“陂塘青” 大明成化、弘治、正德使用,青花发色淡雅、明澈、清丽;兰中透灰,呈色稳定,与永宣青花的浓重清脆截然不同,
石子青:
与回青按照一定比例调和使用,发色灰暗,色沉不亮;明中期开始使用,民谣多用此料,业内也有人认为无名子既是石子青。
以上为国产青料
回青(佛头青呈色最佳)
产自西域,万历嘉靖多用此料,呈色兰中透紫,因其色散不收所以多与石子青一起混用,按照不同调配比例,分为中青、上青;中青勾勒,上青渲染;
苏麻离青
历史上的使用分为:元晚景德、大明洪武、永乐、宣德时期使用,明代永乐由郑和下西洋带回,成化早期尽绝,呈色浓重青脆,色性稳定,高铁低猛,适当火候呈蓝宝石色泽,绚丽浓艳而通透,还会出现四氧化三铁“结晶斑”,俗称“希光”,(青料含铁量过高所致)苏麻离青晕散严重,深浅浓淡反差极大,不存在不晕散的苏麻离青;
苏麻离青呈色情况复杂,但一一分别对照,又有“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之感。
所有青料中苏麻离青最为著名.业内人尽皆知,仍为现代所不能动仿。
各代青花釉料的鉴别
![各代青花釉料的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4fa11b0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1f.png)
各代青花釉料的鉴别
青花瓷是中国传统的明清官窑瓷器,常见青花釉料包括草木灰釉、天青釉、硷蓝釉等。
不同代青花釉料的鉴别方法如下:
1. 草木灰釉:明代早期使用较多,以纯度高、色泽淡为特点,呈现出浅灰色或极淡蓝色,光泽较弱。
可通过显微镜观察釉层中细微的云雾状晶体来鉴别。
2. 天青釉:明代中期使用较多,色泽深邃、平整光滑,呈现出淡青色或蓝灰色,光泽强烈,形成独特的“裂光纹”。
可通过釉层明显的“蛤蟆皮”纹理及“兔头”纹样来鉴别。
3. 硷蓝釉:明末清初使用较多,色泽深沉浓郁,呈现出深蓝色或海蓝色,光泽较强。
可通过釉层上的细微气泡与斑点来鉴别。
4. 景德镇青花釉:清代晚期至今,以硷蓝釉为主要材料,色泽浓郁饱满、光泽强烈,且龙鳞、花鸟纹等刻画技法日臻成熟。
可通过质地洁白、斑点均匀、釉层均匀而润泽来鉴别。
总之,鉴别青花瓷釉料主要是从其釉色、釉质及形成纹理等方面入手,需要结合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分辨。
青花瓷辨认的最简单方法
![青花瓷辨认的最简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4395c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2.png)
青花瓷辨认的最简单方法
1.看胎质:元青花瓷可以通过看胎质来鉴别,元青花瓷的胎质厚重、坚实,器壁较厚,并且元青花瓷大器较多。
但是瓷胎里面一般都会有铁褐色小点,含有的杂质相对较多。
2.看气泡:此外元青花瓷也可以通过看气泡来鉴别,元青花瓷大多是采用柴木窑烧制而成,瓷器的气泡巨细不一,并且比较亮堂。
而元青花瓷仿冒品多为气窑烧制,气泡细小,巨细相间、不透亮。
3.看颜色:从元青花瓷的颜色来看,元青花瓷的发色有浓艳、正艳、青灰三种,并且采用的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烧制出来的青花颜色为带点紫色的深沉蓝,青色中泛点绿色。
4.看圈足:元青花瓷的圈足大多较宽而矮,器底、器内、盖内不施釉。
但是大部分元青花器内和器底有釉斑,并且瓶罐类元青花胎体多为四段三接。
5.看纹理:从元青花的纹理来看,元青花瓷大多采用手艺拉坯或脱坯成型技术,因此瓶、罐等类型的元青花瓷内壁一般都会留下明显的指纹、旋纹。
6.看釉面:从元青花瓷的釉面来看,元青花瓷采用了蘸釉、浇釉和刷釉技术,它的釉质给人的感觉是饱满、肥厚的,但是整体的平坦度相对较差。
7.看纹饰:从元青花瓷的纹饰来看,元青花瓷的纹饰繁密、层次多,比较常见的是七至九层纹饰,而这些纹饰的主题以佛教、道教纹饰以及中华民族前史故事为主。
各年代青花瓷鉴定方法
![各年代青花瓷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fbe64bb307e87101f696ed.png)
瓷鉴定中,青料色泽的变化和装饰纹样始终是首要因素。
上海富淳
各年代青花瓷鉴定方法
鉴定任务
青花瓷鉴定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
第一,辨其真伪,这是鉴定工作的关键。
第二,断其时代。可以用碳十四、激光测定、X光测定等手段测定其具体年代,但目 前来说,最普遍、最
简单的方法,还是凭眼睛、凭经验观察。
第三,定其窑口。从青料、胎釉、造型、工艺、款识等各方面考察,确定青花瓷的产 地。
具体鉴定方法:六看一听。 看青料 看青料呈色可以框住大的时代分期。拿到一件青花瓷,首先依青料看是国产钴料还是进口钴料; 是元代的还是明清时期的,是明永乐、宣德的苏泥麻青料,还是明中期的平等青料。 看纹饰 时代特征中,纹饰特征是最敏感的因素。在纹饰中,许多辅助纹饰是鉴定的重要因素,如空白期 前后纹样上用大片云,而晚明清初时期纹样中都绘括号云。 看胎釉 对完整器来说,当然主要是看釉。鉴定真伪时,要特别注意看是否有化学处理或人工糊泥的现象。 化学处理过的釉发死,涂上去的泥,用手抠易掉;但是,如果用胶水粘上去,就特别难以弄下来。 现在有人用化学方法作假,很不自然。可以手眼并用,用手摸也是一种鉴定方法。手摸器物,要 注意手感,重量过轻过重都不对。有些情况,眼不能及,而手可触。
各年代青花瓷鉴定方法
上海富淳拍卖内部教材
上海富淳
各年代青花瓷鉴定方法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 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随着仿古瓷、 赝品的流行,真假青花瓷迷惑了不少藏家。在此 浅谈青花鉴定要素。
上海富淳
各年代青花瓷鉴定方法
鉴定要求 青花瓷的鉴定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只要做到这三点,经常实践, 就可以学好。 第一,基本了解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背景,有助于从 宏观方面的判断。尤其是明、清两代的帝王年号一定要记牢。 第二,牢记各时代青花瓷的青料、纹饰、胎釉、造型、款识的典型 形象特征,烂熟于心。 第三,多看真器,要有悟性,联想和对比十分重要。
青花鉴定之青花口诀
![青花鉴定之青花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ab9c9be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b.png)
青花鉴定之青花口诀笑迎天下雅士,敬候收藏知音。
给赝品备好一个垃圾桶。
给远古艺术一次穿越的机会。
鉴定真伪,了你夙愿。
见观青花瓷要点261.五种青料精句苏浓平淡回泛紫,珠翠石灰用眼取。
注解见观青花瓷要点,精句为易背记。
262.认元时青花瓷的铁斑元明青花胎里钻,元代青花有铁斑。
明代青花锡光显,钴胎无斑清代鲜。
有斑确看铁锡无,钴胎再深别喜欢。
注解元代时期的青花都有铁斑和钻胎,明代见锡光斑的多,钴胎但铁斑看不出,而且钴胎也不见得那么明显,要用高倍放大镜看能看出铁锈色,青代的瓷器沉胎但不见大铁斑痕迹,如果是只见钻胎痕迹明显但瓷胎不自然,而无明显铁斑的要注意,这往往是造假。
永宣时的苏料涂成浅色时有像牛仔蓝之说。
认料,认铁斑是基本功。
263.造假瓷器铁锈斑的特征鉴别釉厚涂重似铁斑,浓中再浓才出斑。
斑用压笔色浓重,可见斑底不深钻。
大小假斑不自然,造假可见用功专。
褐色不重吃胎浅,真假吃胎别看偏。
假的如贴靠厚色,真的自然往里钻。
注解为了造假,有人用加重釉料或用重笔、重彩、压硬笔等方法制造钻胎斑痕,虽然用尽脑子专研造假,但都不自然,和真的有很大差异:第一,在一定的色感上造假的无斑,而真的则有斑,造假的褐色也不够,往往造假的釉子非常的厚重;第二,真的斑痕在运笔的笔路中,这种斑痕是非常自然的存在纹路中,斑痕有动感。
假的用重笔和多次复笔,有的重笔再加复笔。
264.青花瓷色辨认斑及青花料的产地苏麻离青波斯产,凝重浓艳铁锈斑。
平等青料色淡雅,产于江西陂塘山。
回青进口像苏料,色蓝泛紫不一般。
石子青料浓带灰,产于江西上高山。
珠明料产云南省,青中似翠彩色鲜。
钴土矿中烧炼成,浓淡紫灰看翠鲜。
苏料又称苏麻离青,苏泥勃青,苏勃泥青,这种料是从波斯地区伊朗产的,音译过来的。
平等青色泽是淡雅,产于江西陂塘山。
回青也是进口料,也称西域料,但色泽泛紫显幽青,石子青浓灰色产于江西上高地区的山上。
珠明料产于云南省,青中显翠。
这些料都要含钴,因此又统称钴料。
瓷器鉴定学习——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征(洪武)
![瓷器鉴定学习——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征(洪武)](https://img.taocdn.com/s3/m/cbe2718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3.png)
瓷器鉴定学习——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征(洪武)青花瓷始于唐代,用的是中亚进口钴料,与唐三彩中蓝彩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代河南省矾县窑就同一时期在生产唐三彩同时又生产青花瓷。
宋代浙江省出土的青花瓷用的是国产料不及唐代艳丽而较为灰淡。
与明代国产料青花瓷类似。
元代青花瓷已风行海内外。
有进口料和国产料之分。
我们从观看新加坡国家博物院天民楼青花特展就可以鉴赏到这一特点。
元代青花瓷在艺术上已有很高水准。
它为明清两代青花瓷发展提供极其良好的基础。
明初至清初是中国古代青花瓷黄金时代,是瓷都景德镇釉下彩的主流产品,其艺术的魅力迷倒不少古今收藏家。
鉴藏瓷器,“青花”是一个专题,有些藏家为了目标集中,便一生只收集“青花”而不及其他。
数十年,兴趣始终不减,可见青花瓷确有迷人之处。
青花料是艺术家们出神入化之物。
近几年来瓷器收藏越来越热。
做为瓷器中最大门类的青花瓷着实让许多藏友痴迷。
但是市场鱼龙混杂,很多朋友屡屡走眼。
我身边也有朋友问起我青花瓷的鉴定方法。
出于共同提高的目的,现将学术界公认的青料使用时间按照年代顺序梳理一下,希望能对朋友们有所补益。
由于元代青花市场上所见甚少,就此略去。
我们就先从明代说起。
明代是以朱元璋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推翻元代统治建立起来的大一统封建王朝。
明代享国276年,期间大部分时间,繁荣昌盛,安定祥和,国民富足。
青花瓷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下面就已帝王纪年的方法,首先说说明朝。
洪武时期(1368年——1398年)。
洪武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
因为明代刚刚建立。
无论国力还是政策都不支持奢靡浪费。
做为帝王本人,体惜民力。
多次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
”所以虽然明代建国后不久,明太祖在景德镇珠山设立御窑厂,成为明代景德镇最早的官窑,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
从大量实物分析来看,洪武青花瓷器的风格和元代晚清几乎很少变化。
洪武官窑青花主要使用含铁量低、含锰量高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青料,青花色泽偏于暗兰方泛灰色调发黑。
青花瓷七种青料简述
![青花瓷七种青料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5a67f44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12.png)
青花瓷七种青料简述从元代(公元1206年)至今811年中,千年瓷都景德镇在烧造各类青花瓷器中,所使用的青花料按其年代顺序分类,共有以下七种:苏麻离青、石子青、平等青、回青、浙料、珠明料、现代青料。
如果我们真正掌握和认识了上述七种青料的特征,那么对于我们今后鉴定瓷器方面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苏麻离青书本上又称苏泥勃青,其实就是一种。
它的特点有三:其一是在瓷器上施青料薄的地方一般会出现晕散现象;其二是在施青料厚的地方且会出现‘铁锈斑’;其三在洪武早期出现了土青料(石子青)时,与它混合使用后会出青料蓝色偏灰偏暗,没有原来的深蓝色了,且在放大镜下会出现很多大小不一的气泡。
明洪武釉里红拔白缠枝花卉纹碗值得说明的是,这种苏料由于来自西亚的伊拉克萨马拉地区,路途遥远、价格昂贵,故从永宣两朝开始,在瓷器制造上大量的与石子青混合使用。
再者,由于郑和七下西洋,带回了大批苏料,这些苏料一直使用到万历19年左右方才用尽。
明永乐青花山茶纹扁壶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凡采用纯苏料的瓷器一般是元代至洪武的;永宣至成化的大部份采用混合青料,少数仍然使纯苏料;而成化至万历19年的,几乎都是采用混合青料。
2石子青料该青料是明代洪武早期创烧的最早的青料,由于技术未能完全成熟,使之单独使用时色泽发灰并偏黑、偏暗,整体给人的感觉不鲜艳、不美观。
正因为它的这一特点,使之在明代早期的官窑制作中几乎没有单独使用石子青,只能参入到苏麻离青中,与它混合使用。
到天顺、景泰时期,由于淡雅、靓丽的平等青的出现,使石子青料从此落入民间,作为民窑器物的主要青料。
明天顺阿拉伯文三足炉也就是说:到天顺、景泰时期,任何官窑都不再使用石子青料,而民间瓷器的烧造中,从明代洪武开始贯穿整个明代、清代各朝,直到民国早期,一直都在使用石子青料,它是我国民间瓷器烧造过程中使用年限最长的青料,这给我们以青料来鉴别瓷器年代提供了有力依据。
民国王步青花海棠观雀图笔筒3平等青料这种青料最早出现在明中期天顺、景泰两朝的江西乐平地区,常使用于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的官窑之上,共使用年限大约70年。
乾隆青花瓷器有哪些正确的鉴定方法
![乾隆青花瓷器有哪些正确的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0994d683c4bb4cf6ecd188.png)
乾隆青花瓷器有哪些正确的鉴定方法乾隆青花瓷器鉴定特点一、胎釉: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釉面匀净,多数是青白釉,少量为粉白釉,光泽莹润。
二、青料:乾隆青花所用的青料,是浙料,呈纯正蓝色,发色明艳,但难分浓淡层次,多仿宣德青花中的铁锈状黑斑,但与明宣德青花瓷中的铁锈斑是有区别的。
宣德青花瓷色泽浓艳、晕散、铁锈斑凹陷至胎骨,且闪银白色"锡光".乾隆青花瓷就显得浮躁,成色不稳定,且有晕散现象,釉底带有气泡,釉色白中泛青,所有器物皆施满釉;亦有部分仿成化,呈青色,发色淡雅平和;少量仿嘉靖,呈蓝紫色,发色鲜丽纯真;乾隆青花瓷品种丰富多彩,大致有豆青釉青花、青花矾红彩、外酱色釉里青花、外豆青里青花、哥釉青花;乾隆还首创了青花斗彩玲珑瓷、黄地青花、黄地青花加胭脂红和淡描青花填绿彩等新品种壶类:有各式茶壶,壶形较雍正时期的壶大,盖面多数隆起。
还有执、僧帽壶、葫芦壶式两截壶、各种形状的小鼻烟壶等。
尊类:有双耳鹿头尊(因形似鹿头而得名)、兽耳衔环尊、鸠耳尊、贯耳大尊、敞口尊、灯笼尊、鱼篓尊、象耳尊、石榴尊、镂空交泰尊、三牺尊、包袱尊等等。
尊胎体厚重,形体高大,造型古朴。
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红、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青花等。
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传世较多。
三、造型:与康熙、雍正青花式样大致相仿,但也有仿制明永、宣青花式样。
其它仿古铜器式样,外销式样,以及其创新式样,造型丰富多彩,目不暇接。
品种主要有日常生活用瓷、陈设观赏瓷、文房用具等。
整体讲究上下对称、规矩。
乾隆青花在工艺技巧上远远超过了康、雍青花。
中国历代青花瓷如何断定:看青料,断年代
![中国历代青花瓷如何断定:看青料,断年代](https://img.taocdn.com/s3/m/c7f71a0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e1.png)
中国历代青花瓷如何断定:看青料,断年代青花瓷的断代方法有多种,可以通过看器形、看工艺、看装饰风格等来进行。
但有一个方法最易掌握,也更科学可靠,这就是通过对青花料及其发色效果,来确定其烧制的确切年代。
青花瓷是古瓷中的一个大项,元代之后更是成了主流。
因此,掌握了青花瓷的辨伪和断代,就等于拿下了古瓷鉴定的半壁江山。
我们知道,从元代创制出真正意义的青花瓷,到明早、中、晚期,再到清早、中、晚期,最后到民国和当代,各个时代使用的青花料是各不相同的。
它们的不同,一是产地的不同,产地不同就带来了所含成份的不同; 二是加工提炼方法的不同。
这些都导致各时期的青花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
因此,虽然各种青花料都是以钴元素为主,但不同的产地和加工方法所产生的发色效果,就成了青花瓷断代的一个可靠依据!抓住了这个依据,解决青花瓷的断代问题,就手到擒来了。
元青花大盘元青花与唐宋青花无直接渊源,它是蒙古大帝国中西文化融合的产物。
它的产地在景德镇,但青花料却是来自西亚的“苏麻离青”(简称苏料),此种苏料高铁低锰,还含砷等元素,因此其色浓艳深翠,遍布铁斑网纹,且晕散明显。
当然,元青花里也有发色不好的,并不翠艳,有些发黑。
有人说是国产料,错,经化验,仍是苏麻离青,只是次等料而已。
元至正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元青花铁锈斑及网纹明洪武青花鸟形执壶朱元璋推翻元朝,断了与西域的交易,国内只剩下了原有的次等苏麻离青,或许是下脚料,因此其青花发色多灰黑暗淡,但也有个别深艳浓翠的,这是用了元朝留下来的好料。
明永乐青花龙纹扁瓶到了永乐,又输通了与西域的关系,大批优质的苏麻离青又进口到景德镇,因此,永乐青花与元青花没有什么区别。
但宣德就有了变化,其前期,因有郑和七下西洋带回的青料,此时的青花与元代和永乐也无大异。
后来宣德停止了郑和下西洋,因此苏麻离青紧缺,便开始研发国产青料(乐平青),并与苏料混合使用。
由此,从宣德后期起,经空白期到成化前期,这一段的青发色就不那么深翠浓艳了,有些发灰,但晕散改善了,画出的人物山水十分晰。
元青花的关键词:青料、铁锈斑、宝光、积釉、传世痕迹、麻仓土、闪光灯
![元青花的关键词:青料、铁锈斑、宝光、积釉、传世痕迹、麻仓土、闪光灯](https://img.taocdn.com/s3/m/8c34d919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6.png)
元青花的关键词:青料、铁锈斑、宝光、积釉、传世痕迹、麻
仓土、闪光灯
=
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是元青花的重要标志,苏青的主要特征:
苏青的铁锈斑在闪光灯下泛着微弱的金属光泽
铁锈斑其实是深褐色的瘢痕
苏青的下凹
看釉面是否有老瓷的宝光和传世痕迹是判断真伪的重要依据,但不是一篇一律
有些出土的古瓷就没有传世痕迹,或者只有出土痕迹,甚至连出土痕迹都很少,
关键是出土的环境以及入土前的状况。
传世痕迹
所有部位的老化痕迹都十分明显
釉面的老化痕迹
内部釉面的自然老化痕迹
口沿的自然老化痕迹
看到过很多所谓的爆釉,绝大多数都是人为,真正的爆釉应该是自然老化的痕迹,就像这张图片上老化痕迹
湖绿色的积釉是元明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看看打闪光灯效果和不打闪光灯效果
打了闪光灯就是典型的苏青发色了,
大威德基金会的一件元青花不打闪光灯也是这样略带灰色的苏青发色
典型的麻仓土,细腻坚实洁白,具有麻仓土粉质感。
永乐官窑青花瓷器的鉴定方法
![永乐官窑青花瓷器的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21c0a2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6f.png)
永乐官窑青花瓷器的鉴定方法
永乐青花瓷器运用青料苏麻离青青料、那么鉴定首先就是青料问题;青料是不是苏麻离青是首要问题!苏麻离青特征:永乐苏麻离青跟元代相比讨洗更纯净、虽然铁斑还是比较多、但是晕散没有那么明显了!
永乐青花特征:永乐青花有蓝紫色、灰蓝色、蓝黑色等不同发色!其中蓝紫色系苏麻离青上等发色!
明代永乐时期青花瓷纹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保留了传统图案,又有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图案。
纹饰具有笔意自然和疏朗秀丽的艺术风格,不管是用粗笔写意还是用细笔描绘均以一种清秀的特质呈现出明代永乐这个时期的鲜明特征。
多留白地是永乐青花瓷图案的一大特点。
双勾填色的图案花纹,使用小笔触,改变以往大笔涂抹的方法,以使纹饰颜色呈现深浅不一、错落有致。
永乐瓷器胎土系麻仓土、灰白色的胎骨;典型的特征就是米糊底!至于火石红不能一概而论:火石红有的圈足胎釉结合处一丝、有的出现浓密火石红;但是胎骨表面多夹杂着铁斑状黑点!
永乐瓷器和宣德瓷器很像:他们的青料都是苏麻离青、画风很像;但是永乐瓷器的胎骨和宣德瓷器比较~永乐多米糊底、出现点状黑色米糊底!
宣德青花瓷不及永乐器细致,坯接胎痕比较明显。
永乐瓷器“圈足断面呈倒梯形,无法用手抓起,足背有棱角感”。
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局部特征。
永乐宣德时期瓷土选料,是景德镇附近麻仓山所产“麻仓土”。
同类器物相比,永乐稍轻薄,宣德显厚重。
宣德青花瓷“釉面一般都能见到像橘子皮似的橘皮纹。
款识鉴别:
相对于宣德青花瓷而言,永乐时期的青花瓷一般无款识,据记载只有像官窑压手杯中“永乐年制”的四字篆字款或“大明永乐年制”六字篆字款等极少数有年款。
浅谈历史青花瓷所用青料,读懂后藏家基本都能判断手中瓷器年代
![浅谈历史青花瓷所用青料,读懂后藏家基本都能判断手中瓷器年代](https://img.taocdn.com/s3/m/159f780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f.png)
浅谈历史青花瓷所用青料,读懂后藏家基本都能判断手中瓷器年代青花瓷所用的六种青花料:苏麻离青、回青、平等青、浙青、石子青、珠明料。
一:苏麻离青料:青花色彩蓝艳,色泽浓的地方有点发黑,有明显的铁锈斑并且有晕散现象。
麻离青料从元代开始使用,大部分精美的元代青花瓷器上(至正型元青花)都使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
元代也有苏麻离青料与国产料(石子青料)混合使用的青花瓷器,其色为蓝中偏灰,也有铁锈斑,但铁锈斑小而稀疏。
元代也有苏麻离青料与国产料(石子青料)混合使用的青花瓷器,其色为蓝中偏灰,也有铁锈斑,但铁锈斑小而稀疏。
古天乐亲测!日回收入100W+元宝!真传奇真回收!广告二:坡塘青又名“平等青”,成色淡雅清亮,明成化朝至嘉靖朝中期所用的青花料,产于今江西乐平。
若你手上有藏品困于出手,想找正规拍卖平台运作,有缘者可与老曾联系,壹叁贰,陆柒零柒,發發肆肆,不成交不收费,无任何前期费用。
非诚勿扰!明正德朝官窑青花。
曾用平等青,但用量较少。
展开剩余64%三:石子青又名石青,产于瑞洲(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等地)。
明代中期民窑青花瓷多用石子青描绘纹饰,《江西省大志》“有回青行,石子青废”的记载。
可知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回青之前使用过石子青。
四:回青;进口青花料;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写道“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下曰佛头青”。
从明正德晚期起,官窑青花改用回青。
明万历的《明会典》吐鲁番条款中有“嘉靖三十三年进贡回青三百一十八斤八两”的记载。
证明嘉靖青花瓷使用回青料,一般于石子青按比例掺和使用,发色纯然一色,蓝中透紫。
明隆庆,万历官窑继续使用回青。
五:浙料浙江绍兴,金华一代出土的青花料,又叫浙青。
国产的青花料中浙江为最佳,色重浓艳,轻则淡雅。
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品种,其中以元子为最好。
明万历中期以后至清朝前期景德镇官窑均用此料。
六:明珠料;产于云南宜良,崇明,沾益,曲靖,富源等地,由钴土旷料煅烧而成,烧成后成黑色,为不透明状,清代多用此料。
收藏青花必备:教你区分苏麻离青回青平等青浙料珠明料
![收藏青花必备:教你区分苏麻离青回青平等青浙料珠明料](https://img.taocdn.com/s3/m/2016b5e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57.png)
收藏青花必备:教你区分苏麻离青回青平等青浙料珠明料不少朋友喜欢青花瓷。
青花瓷是用氧化钴矿物为原料在釉下彩绘,再在1300度左右高温下烧制而成的瓷器。
被视为中国瓷器的典型代表。
玩瓷器,直观的视觉效果最重要。
否则,就算读了很多书,也没有多大作用。
对于青花瓷的收藏与研究,青料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一件写有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瓷器,为什么会被专家判定为清雍正后仿呢?原因就在于雍正时期使用的已经不是明宣德时期的苏麻离青,所以在直观上会有不同。
青料,是所有含氧化钴矿物天然和化工原料的总称。
民国时期,曾经大量使用化工氧化钴原料来烧制青花瓷,当时称为洋蓝。
这种洋蓝发色浓艳,蓝中带紫,颜色漂浮,但由于使用方便成本较低,而在清末民国地方青花瓷上大量使用。
目前民间留存量不在少数。
今天,使用洋蓝绘画的青花瓷已经不多了,原因是这种青花看上去太假。
我们大致分清楚一下各时代青料。
元-明宣德此时使用的是西域进口的苏麻离青,又称为苏勃泥青。
其实据笔者分析和科学检测,元代使用的青料为回回石头,是伊利汗国控制下的伊朗地区陆路进口的青料。
而永乐宣德苏麻离青主要来源于郑和下西洋之后,从海路进口的青料。
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国产钴土矿的测定得知:国产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
故这一时期使用了进口料是可信的。
苏麻离青呈色浓重青翠,由于含铁量高,往往出现铁锈斑疵。
史料记载,《大明会典》“蘇門荅剌國國濱海。
永樂三年、其酋長宰奴里阿必丁、遣使朝貢。
詔封為國王。
給印誥。
五年、至宣德六年、屢遣。
使來貢。
表用金葉。
十年、復請封其子為王。
或曰即須文達那國貢物馬犀牛龍涎寶石瑪瑙水晶石青回回青”明确表明,苏门答腊国进贡之品中就有回回青,石青二种,可见当时苏麻离青也被称为回回青,石青沿用了元代的称呼,哈密【畏兀兒附】哈密、古伊吾廬地、在燉煌北、大磧外、為西域諸番往來要路。
其國部落、與回回、畏兀兒、三種雜居、非貴族不相下。
永樂二年、以封元孽安克帖木兒為忠順王、而授其頭目馬哈麻火只等、為指揮等官、分居苦峪城。
元青花的青料
![元青花的青料](https://img.taocdn.com/s3/m/6ebefc2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e.png)
元青花的青料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
传统概念中,呈色灰蓝者为国产料,呈蓝艳者为进口料。
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钴料仅用于中、小型器。
(一)进口钴料进口钴料,即苏泥勃青,元代进口钴料的成分是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所绘青花纹饰呈色浓艳深沉,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显现出“锡光”。
“锡光”是在黑褐色斑点中出现的一种自然光泽,并有凹凸感,是由于青花原料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与釉熔化时依窑内气氛而起的变化。
现代仿制的元青花中也有“锡光”出现,但观察仿品的“锡光”仿佛是一块银灰色片贴敷于蓝黑色斑点之上,有的斑点较密集,给人僵硬之感。
另外,苏泥勃青料呈色有如下特征:1、呈鲜丽的靛青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
2、有浓淡色阶,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青料较浅。
青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或蓝褐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
3、青料都较细匀,线条边缘稍有晕化。
有些呈色浓重,有放射状流散,见蓝黑色结晶或结晶线,应为青料颗粒较粗所致。
明初永乐、宣德青花上也有类似现象。
(二)国产青料元青花所使用国产青料,其成分为高锰、高铝的,与同时的进口料差别很大,所描绘的青花纹饰呈色蓝灰或蓝黑,见浓淡色阶,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黑褐色的斑点较少,如含锰过高时青花纹饰呈色为蓝中微微泛红,釉面下凹并哑光。
无论是国产料或进口料,整体画面青花纹饰色调受窑温影响存在深浅不一的变化,但用放大镜观察,给人一种清澈深沉之感。
细看青花呈色,它是“活”的,在浓艳之处有鲜活的“流动状”。
附:国产青料珠明料:珠明料国产青料名。
产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成分不一,以宣威所产较好,含钴量最高。
外观呈灰黑色块状。
经选洗,煅烧,然后粉碎、磨细,加水和匀,即制成青花料供绘瓷用,约清嘉庆年间开始使用,而后逐渐成为主要青料。
现代景德镇生产青花瓷亦有使用。
青花瓷的原料鉴别
![青花瓷的原料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322a395dbe1e650e52ea9940.png)
青花瓷的原料鉴别青花瓷是一种运用天然钴料为色料,在瓷胎上用笔描绘纹饰,再聚透明釉,最后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
青花具有中国国画的笔致韵味。
青花的魅力在于瓷质细洁而色白,釉下彩的蓝色彩绘,幽靓苍翠,图案装饰雅俗共赏。
青花装饰主要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点线等笔法来表现各种艺术意境,一笔之下有刚柔、虚实、浓淡、轻重之变化,运笔之法有中锋和顺、逆、拖、擢等。
青花装饰构图注意水路变化,即掌握整体黑白效果,大小块面及纹样组合的黑白空间。
空间的疏密大小,也就是相对地由纹饰的疏密大小来决定。
把非纹饰部分的白地,看作与纹饰部分同样重要的因素加以对待。
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唐代巩县窑,随着巩县窑的衰落而暂时中断。
直到元代青花瓷烧制技术在景德镇重新放出光芒,胎洁釉润,青花色泽艳丽夺目的成熟元青花瓷出现,至明清两代则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由于绘画钴料的不同(有苏泥勃青、回青、陂塘青、平等青等),绘画题材的不同和绘画笔法的不同,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元代青花瓷的特征现已发现元代烧造青花瓷器的地点有江西省景德镇和吉州,浙江省的江山县和云南省的玉溪县。
各地烧造的产品在质量上和风格上有相当大的差异。
元青花胎体厚实,釉色主要有青白和卵白两种,釉层厚,透明度较差。
造型以大件器为主,总的风格浑厚凝重,大盘的口径可达50厘米以上。
元代青花器物大多为砂底,不施釉,底足往往呈褐红斑,并有沾砂现象,可见旋坯纹。
瓶罐之类大型器均分段制作然后粘接,修胎不讲究,手触有凹凸不平之感觉。
盘口往往制成菱口状,瓶罐往往有六棱或八棱的,壶制作成带把的凤首状,盖罐的盖制成荷叶状,瓶系制成S形状,一些器物还带有底座,这些都是元青花独具的风格。
青花在元代晚期臻于成熟,这时期青花装饰图案少则2~3层,多则7~8层,往往铺天盖地,整个器面几乎全部为青花所覆盖,瓶罐之类器物一般上下饰莲瓣纹,肩饰如意纹,中间为主题纹饰。
青花瓷器上不同钴料的特征鉴定
![青花瓷器上不同钴料的特征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43bcd53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b.png)
青花瓷器上不同钴料的特征鉴定
青花瓷器上的蓝色是矿物钴料的成色,每个时期所使用的钴料不同。
苏麻离青(进口料):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稳定,在适当的温度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主要在永宣时期使用。
(大明永乐-苏麻离青料青花)
平等青(国产料):含铁量较少,烧成后,色泽淡雅、清丽而明澈、晕散不严重,呈色淡雅青亮,主要在成化时期使用。
(大明成化-平等青料青花)
石子青(国产料):色沉不亮,明正德时烧制的浓中带灰的青花器,使用的钴料就是石子青。
(大明正德-石子青料青花)
回青(进口料):纯然一色,蓝中透紫,多与石子青配制,主要在嘉靖、万历时期使用。
(大明嘉靖-回青料青花)
珠明料(国产料):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
不俗,呈宝石蓝色,主要在康熙时期使用,珠明料可以分出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
(大清康熙-珠明料青花)
浙料(国产料):青花色彩稳定,发色艳丽,分水层次不如珠明料,一般可以分出三个层次的色阶,主要在清代中期使用。
(大清康熙-浙料青花)
青花洋蓝(进口料):晚清民国瓷器上面的蓝色是进口蓝色化学
颜料,俗称洋蓝。
蓝色非常的艳,但它的颜色显得很漂浮,颜色毫无层次之感,只是一块鲜艳的蓝色。
(民国-洋蓝青花)。
平等青料的鉴定方法
![平等青料的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a6e0d1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8.png)
平等青料的鉴定方法
1. 嘿,先看看颜色呀!就像分辨苹果的红和橙子的橙一样,平等青料的颜色可是很独特的哟!比如元代的青花瓷,那平等青料的颜色不就特别淡雅嘛,要是颜色不对,那能是真的吗?
2. 哎呀,再摸摸质感呀!这就跟摸丝绸和棉布的区别似的。
好的平等青料摸起来会有一种细腻的感觉呢。
你想想,要是摸起来很粗糙,还能是优质的平等青料吗?
3. 来,闻闻味道呀!虽然平等青料没啥特别浓烈的味道,但要是有异味,那肯定不对劲呀!这不就跟你买水果,闻到怪味就知道不好一样嘛!
4. 瞧瞧烧制痕迹啊!正品的平等青料烧制出来的痕迹是有特点的哟。
就好像每个人的指纹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呀。
如果烧制痕迹很奇怪,那还能是真的吗?
5. 注意观察图案细节呀!平等青料绘制出的图案那是很精美的呢。
跟画画一样,线条得流畅自然呀。
要是图案都模糊不清,这能是用平等青料画的吗?
6. 还有啊,去了解一下历史背景呀!这就像了解一个人的身世一样重要呢。
不同时期的平等青料都有各自的特点。
要是对历史啥都不懂,怎么鉴定平等青料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鉴定平等青料要综合多个方面来看,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呀!。
青花瓷的原料鉴别
![青花瓷的原料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bf0ee52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5.png)
青花瓷的原料鉴别青花瓷是一种运用天然钴料为色料,在瓷胎上用笔描绘纹饰,再聚透明釉,最后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
青花具有中国国画的笔致韵味。
青花的魅力在于瓷质细洁而色白,釉下彩的蓝色彩绘,幽靓苍翠,图案装饰雅俗共赏。
青花装饰主要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点线等笔法来表现各种艺术意境,一笔之下有刚柔、虚实、浓淡、轻重之变化,运笔之法有中锋和顺、逆、拖、擢等。
青花装饰构图注意水路变化,即掌握整体黑白效果,大小块面及纹样组合的黑白空间。
空间的疏密大小,也就是相对地由纹饰的疏密大小来决定。
把非纹饰部分的白地,看作与纹饰部分同样重要的因素加以对待。
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唐代巩县窑,随着巩县窑的衰落而暂时中断。
直到元代青花瓷烧制技术在景德镇重新放出光芒,胎洁釉润,青花色泽艳丽夺目的成熟元青花瓷出现,至明清两代则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由于绘画钴料的不同(有苏泥勃青、回青、陂塘青、平等青等),绘画题材的不同和绘画笔法的不同,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元代青花瓷的特征现已发现元代烧造青花瓷器的地点有江西省景德镇和吉州,浙江省的江山县和云南省的玉溪县。
各地烧造的产品在质量上和风格上有相当大的差异。
元青花胎体厚实,釉色主要有青白和卵白两种,釉层厚,透明度较差。
造型以大件器为主,总的风格浑厚凝重,大盘的口径可达50厘米以上。
元代青花器物大多为砂底,不施釉,底足往往呈褐红斑,并有沾砂现象,可见旋坯纹。
瓶罐之类大型器均分段制作然后粘接,修胎不讲究,手触有凹凸不平之感觉。
盘口往往制成菱口状,瓶罐往往有六棱或八棱的,壶制作成带把的凤首状,盖罐的盖制成荷叶状,瓶系制成S形状,一些器物还带有底座,这些都是元青花独具的风格。
青花在元代晚期臻于成熟,这时期青花装饰图案少则2~3层,多则7~8层,往往铺天盖地,整个器面几乎全部为青花所覆盖,瓶罐之类器物一般上下饰莲瓣纹,肩饰如意纹,中间为主题纹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判断青花瓷的青料办法
苏麻离青,即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
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
的译音。
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
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深蓝色或绘画用的深蓝色粉末颜料。
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均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平等青,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
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
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石子青,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
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回青,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
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
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
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浙料,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
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珠明料,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
此料发色明丽纯正。
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类。
化学青料,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
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
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征集范围:赝品勿扰
名家字画:中国古代及近现代名家书画,油画、水粉画及其他艺术形式不限。
精品陶瓷:古代各窑口到代官窑器,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瓷为佳。
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 要求玉质佳、雕工精。
杂项清玩:竹木牙雕、文房四宝,田黄,鸡血石,金银器,青铜器等。
诚德国际诚侯您赐宝与您的参与!
1:以艺交为导向,18家媒体招商宣传;
2:顶级艺术品会全面展示宣传推销+拍卖;
3:另外公司承接热释光断代检测(香港中文大学、中科院检测)英国热释光检测
本公司拥有2200平方博览馆,专业的运营团队,由专业的教授为每件藏品严厉把关、现是
广州最大、最专业的拍卖行、公司力争5年内香港上市,8年国外上市。
金牌经理人:吴经理(艺术总监)
Q Q:2817174609
邮箱:2817174609@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83号大都会广场3楼全层
赝品勿扰
【成交才是硬道理,一个电话就是一次成交的机会】
“岭南画派作品已成为拍卖企业以及收藏家的…必争之地‟。
”业内专家认为,由于之前价格泡沫较少,岭南画派作品在这次的市场调整中不降反涨,成为了最安全的投资板块:即便是在近一年的“调整期”里,近现代岭南五大家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赖少其作品的市场价位仍然平稳向上。
当代岭南名家更是光芒初绽,包括杨之光、林丰俗、林墉、周彦生、方楚雄、陈新华、许钦松等,都相继步入了10万元每平方尺的艺术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