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傅蕴英著)思维导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知识结构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知识结构图一、总图
二、导论
三、基本国情
四、经济建设
中国的经济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个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
资、出口、消费向依靠消费、
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
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
带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
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
管理创新转变
三个条件
一是市场条件
二是体制条件
三是政策条件
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
发展战略
赶超型战略
三步走战略
非均衡发展战略
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
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五、政治建设
六、文化建设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九、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十、当代中国与世界。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和思维导图(113页)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和思维导图(113页)《乡土中国》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1948年出版的一本学术著作,主要探讨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和性质。
全书共分为14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乡土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在阅读《乡土中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费孝通先生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实证研究,深入揭示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如土地的分配、家族的构成、农村的权力结构等。
他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乡土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如农民的生活、婚姻、家庭、教育等,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乡土社会的全貌。
1. 导论:介绍了《乡土中国》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2. 乡土社会的特点:包括土地的分配、家族的构成、农村的权力结构等。
3. 农民的生活:包括农民的居住、饮食、衣物、交通等。
4. 农民的婚姻:包括婚姻的习俗、婚姻的动机、婚姻的关系等。
5. 农民的家庭:包括家庭的构成、家庭的关系、家庭的教育等。
6. 农民的教育: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手段、教育的效果等。
7. 乡土社会的变迁: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关系的变化、社会观念的变化等。
8. 乡土社会的未来:包括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进步的方向等。
通过这个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乡土中国》的内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和性质。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激发自己的思维,深入思考和探讨乡土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进步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9. 乡土社会的经济活动:探讨农民的经济活动、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农村市场的运作机制等。
10. 乡土社会的文化传承:包括乡土文化的特点、文化传承的方式、文化对乡土社会的影响等。
11. 乡土社会的宗教信仰:探讨农民的宗教信仰、宗教活动、宗教对乡土社会的作用等。
12. 乡土社会的法律制度:包括乡土社会的法律观念、法律制度的特点、法律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等。
13. 乡土社会的政治参与:探讨农民的政治参与方式、政治权力的分配、政治对乡土社会的影响等。
高考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思维导图(高清动画互动版)-2022年学习资料
八、财政与税收-高考政治思维导图-促进①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的作用-促进②资源合理配置-促进③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体-财政收入的构成 ④税收收入利润收入、⑤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现-H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⑥经济发展水平和⑦分配政策-⑧统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出-与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⑨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略有盈余,或略有赤字-税收的含义-基本 征:⑩强制性,①无偿性,@固定性-主要税种:增值税和图个人所得税-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国家税收-⑤调节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规定的⑦直接赖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依法纳税-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违反税法的行为:⑧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高考政治思维导图-四、生产与经济制度-决定消费的对象,决定消费的方式,决定消费的①质量-生产决定消费-和水平,为消费②创造动力-促进生产发展,对生 的③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要求-坚持④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⑤经济建设 个中心-全面⑥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⑦劳动者的素质-餐-製-加快科技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⑧创新-成分:⑨国 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公有制为主体-成分和集体成分-基本经-地位:⑩主体地位-态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成分:①个体经济、私营 济和外资经济-多种所有制经-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共同发展-作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态度:毫不动摇地鼓 、支持和引导
六、投资理财的选择-高考政治思维导图-性质:存款凭证-储蓄-收益:存款利息=①本金X②利息率×存款期限-分类:主要有③活期储蓄和④定期储蓄两大类业银行业务:⑤存款业务、贷款业务、⑥结算业务-性质:⑦股份凭证,代表其持有者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股票-收益:⑧股息或红利收入,⑨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 价-性质:⑩债务证书,到期偿还本金-债券-类型:①国债、②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性质:风险保障-保险-分类⑧人身保险和④财产保险-原则:公平互利、协 一致、⑤自愿订立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中考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清单(部编版)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核心知识+考点梳理)九年级上册(注:❤表示熟读★表示背默)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思维导图】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核心观点】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3.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4.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5.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6.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7.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8.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8.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0.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注意不是最重要力量、决定性力量、主导力量。
)11.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3.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14.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15.改革创新精神的内涵: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16.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7.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18.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必备考点】第1课时坚持改革开放❤1.强国富民的奋斗历程?(三次革命,三个起来)P3①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站起来了)。
②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富的基础)。
③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怎样促发展?P3-5①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激发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之各章思维导图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之各章思维导图第一章: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1.1 地理环境与乡土社会的关系1.2 乡土社会的特点:熟人社会、礼俗社会1.3 乡土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家族、村落1.4 社会结构的稳定性与变动性第二章:乡土社会中的权力与秩序2.1 长老统治与教化权力2.2 社会规范与礼治秩序2.3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与刑罚2.4 权力与秩序的维护机制第三章:乡土社会中的性别与婚姻3.1 性别分工与家庭角色3.2 婚姻制度与乡土社会3.3 婚姻选择与家族利益3.4 婚姻生活中的夫妻关系与家庭和谐第四章:乡土社会中的经济生活4.1 土地制度与农业生产4.2 乡土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家庭、家族、村落4.3 市场经济与乡土社会的互动4.4 乡土社会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第五章:乡土社会中的教育与文化5.1 乡土社会的教育观念与教育体系5.2 文化传承与乡土社会5.3 乡土社会的宗教信仰与民间信仰5.4 乡土社会的艺术与娱乐生活第六章:乡土社会的变迁与现代化6.1 乡土社会的传统与现代性6.2 乡土社会的变迁动力:政治、经济、文化6.3 乡土社会的现代化困境与出路6.4 乡土社会变迁中的个体命运与社会责任第七章: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与交往法则7.1 人情世故与面子观7.2 乡土社会中的互助与合作7.3 社交礼仪与交往规范7.4 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与乡土社会的网络结构第八章:乡土社会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8.1 传统美德与乡土社会的道德体系8.2 道德教化与乡风民俗8.3 乡土社会中的善恶观念与行为评价8.4 道德实践与个体修养在乡土社会中的体现第九章:乡土社会的岁时节庆与民俗活动9.1 传统节日的由来与意义9.2 乡土社会中的节庆习俗与民间信仰9.3 民俗活动与乡土社会的生活情趣9.4 岁时节庆在维系乡土社会凝聚力中的作用第十章:乡土社会的环境保护与生态观念10.1 乡土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0.2 传统农业与生态平衡10.3 乡土社会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行为10.4 生态观念在乡土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第十一章:乡土社会的宗教信仰与精神生活11.1 宗教在乡土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11.2 乡土社会中的宗教仪式与信仰实践11.3 精神寄托与乡土社会的心理健康11.4 宗教信仰在乡土社会变迁中的适应与变迁第十二章:乡土社会的未来发展展望12.1 乡土社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2.2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土社会的发展12.3 乡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12.4 乡土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的前景与可能性第十三章:乡土社会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方式13.1 方言土语与乡土文化的传承13.2 乡土社会中的谚语、俗语和成语13.3 语言艺术在乡土社会交往中的应用13.4 乡土语言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保护与变迁第十四章:乡土社会的饮食习惯与食物文化14.1 地方特色饮食与乡土生活的关联14.2 食物在乡土社会中的象征意义14.3 乡土社会中的饮食礼仪与节日食俗14.4 传统饮食习惯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第十五章:乡土社会的民间艺术与手工艺15.1 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与地域特色15.2 乡土社会中的手工艺传承与发展15.3 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15.4 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与市场化的挑战第十六章:乡土社会的乡贤文化与社区治理16.1 乡贤文化的内涵与历史作用16.2 乡贤在乡土社会中的角色与影响力16.3 社区治理中的乡贤参与与民主实践16.4 乡贤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第十七章:乡土社会的教育与人才培养17.1 乡土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17.2 乡土社会中的教育公平与普及17.3 传统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制度的融合17.4 乡土教育在培养乡土情怀与国家认同中的作用第十八章:乡土社会的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播18.1 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18.2 乡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保护与创新18.3 乡村旅游对乡土社会的影响与挑战18.4 乡土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方式通过这些章节的思维导图,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乡土中国》这本书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乡土社会,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必修2 《经济与社会》(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易混易错)
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思维导图核心考点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知识过关】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经济与社 会公有制非公有制市场政府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新发展理念高质量首要任务(0)分配社会保障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地位组成作用三大机制→优点三大弊端→危害现代市场体系经济职能主要目标常用手段扩大内需供给侧改革产业体系:实体经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高水平开放教育、科技、人才等、转移性公平对待每个公民权责清晰应保尽保显著优势根本目标内在要求两个毫不动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分配制度劳动收入途径完善内涵、作用形式四基本四补充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物质资料生产:①地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构成要素: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③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3、______________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同一个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中,_________________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P34、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①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要求?5、公有制经济①包括: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②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6、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个是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新教材第二单元政治必修四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思维导图分享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探索认识的奥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认识与实践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真理是客观的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真理都是具体的。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思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唯物史观揭示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的动因,它指出: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来源、核心要义及时代意义
2021年第2期理论建设NO.2.2021摆脱贫困历来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并围绕中国反贫困实际作出了新的要求和阐释。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首次提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系统梳理新时代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思想来源、核心要义及时代意义,对于进一步落实“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逐步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共同富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胜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思想来源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形成不是主观上的臆断,一蹴而就,而是在原有理论之上孕育出的新成果,具有深邃而又丰富的理论根基。
它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贫困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反贫困思想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消除贫困思想为主要依据,结合当前的国情党情,形成了具有时代发展特点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一)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有诸多关于反贫困问题的论述。
尽管鲜有直接论述“扶贫脱贫”的章节,但他们始终将反贫困思想贯穿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中。
马克思认为,造成工人阶级贫困的重要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异化劳动,即工人的辛苦劳动与自我价值的严重分●新理念·新发展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来源、核心要义及时代意义陶娴静,姚宏志(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芜湖241002)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反贫困实际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将“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精准扶贫”是制胜法宝、“人民至上”是价值取向、“共享发展”是根本路径、“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纳入到逻辑框架中,彰显了其核心要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含义 属性
追求真理 是一个过程
客观性(最基本属性)
条件性
具体性
反复性
认识的特点 无限性
要 求 上升性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
1.认识的含义、形式和阶段 2.实践的含义、4个特点及其含义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023·湖北·高考真题)“十三五”期间,水产育种人聚焦渔业种苗问题,突
破水产育种的“卡脖子”难题,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写好“蓝色种业”大文章,
使得渔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58%提高到2020年的63%。上述事例说明
() ①科研意识转变程度决定科研水平达到的高度 ②实践提出的问题引导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③实践主体的能动性是检验科技进步的标准
菌草技术作为中国政府援助发展中国家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联合国“中国与其他发展 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被推广到100多个国家,在荒漠化土地治理、助推居民脱贫致富 中取得显著成效。在中国科技人员帮助下,菌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种植成功,当地民众将 菌草称作“中国草”,该国一部长把女儿的名字改成“菌草”。
科研、扶贫几十年,林占熺拒绝高薪聘请,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上,写在农民的钱袋里,在全国科技扶贫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中国 十大扶贫状元”等多项荣誉,登上了“时代楷模”领奖台。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真理的含义、特点 5.认识过程的特点 原理方法论
核心考点一 认识与实践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误之分。 2.事物的现象≠感性认识;
事物的本质≠理性认识。 现象与本质是任何事物所客观拥有的,它们都属于物质范畴;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都是认识,当属意识范畴。 3.不能认为感性认识在数量上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4.不能认为理性认识始终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 5.不能认为认识的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是同一回事。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 质。(获得真理性认识)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指导人们改造 世界)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框架图表
《生活与哲学》一一知识框架图表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神创论。
O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③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观的观紅酬剽甥赫,囁曙寿盐親觀魁醐掰」髓孵览嘛呈。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 月土观呢创'仕,KI 以以识仲规伴。
仅忤土观冃E別'仕,必狈以【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江嘴懈刪舉!关钢理傩嘿建聃赫丫喘删娜赠麹般【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岀发,同时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财赭錮物臟卸酗鼾贸体錘糊麹用。
【鶴棉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 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意义】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克fe歸朋麋恻mfe 簿柳认识八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 用,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意文口召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也曽义】鶴册}^儼錶卓斓1斯日(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_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孑、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曲''【原理】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课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意义】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衣馮韶:你加涓制则喰侗马渝撫閔皺 W 笳4^縮冊j 叙饋 爺蹩日塩卅第谿空鮎衙㈱护各枕希必耳加判w 用反咲。
貝理取 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匍宙曝恳權離翹缨餉、曙^^^'難褊费競墮粉麗0繕护和范围。
2018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
2018版思修期末总结(含思维导图,课后习题)➢绪论◆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要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1.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2.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3.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治素质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2.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另一方面。
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一.人生的青春之问(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人生与人生观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正确认识人的本质1.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2.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开了人类本质之谜: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的说明了人的本质,为人们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4.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5.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大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1.人生目地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2.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3.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是人生观的核心1.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2.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再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1.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2.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1.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2.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
社会保障学课程结构及各章思维导图
《社会保障学》课程结构及各章思维导图课程结构:《社会保障学》教材共有十三章的内容,总体由四个模块构成。
第一模块:基本理论。
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基本内容、思想原则、制度模式、历史发展等。
第二模块:社会保险理论与基本制度。
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八章,主要介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及我国现行的相关制度内容。
第三模块: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介绍。
包括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主要介绍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第四模块:社会保障运营与管理。
包括第三章和第十三章。
主要介绍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运营与监管,社会保障行政和社会保障业务管理。
各章思维导图:第一章 社会保障概述社会保障立法 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社会保障管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基本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自由主义”福利体制“合作主义”福利体制、第二章社会保障思想和原则效率社会保障分配比工薪分配更注重平等社会保障的一般原则普遍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情相适应原则社会救助的原则社会保障各子项目的公平分配原则社会保险的原则社会福利的原则社会优抚的原则中国当前社会保障原则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特征:强制性专项性储备性互济性内容: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国家社会保障储备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管理完全积累部分积累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中国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第四章养老保险定义养老保险特点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支付责任模式养老保险结构和内容:覆盖范围、资金筹集、领取条件、保险支付、保险水平、遗属年金、基金运营和管理体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中国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第五章医疗保险定义医疗保险特点国民健康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和强制合作医疗保险模式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医疗保险结构和内容:(基于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和中国现行制度安排为例)覆盖范围、资金筹集、资格条件、待遇水平、两定点三目录、转诊转院和保险支付公费医疗中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六章失业保险定义失业保险特点失业预防失业保险构成就业保障制度失业补救失业保险结构和内容:覆盖范围、资金筹集、资格条件、等待期、支付水平、支付办法、支付期限中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法律依据)-----《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等第七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定义雇主责任制模式各国工伤保险制度模式社会保险制模式普遍保障模式补偿不究过失原则劳动者个人不缴费原则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的一般原则待遇优厚原则救治、补偿、预防与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工伤认定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内容:劳动功能障碍鉴定工伤保险待遇中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2003年)等第八章生育保险生育保险定义生育津贴医疗护理生育补助生育休假生育保险的意义:中国现行生育保险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1年)《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1995年)《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第九章社会救助绝对贫困相对贫困定义功能特征预算标准法(市场菜篮子法)、“1天1美元”社会救助标准计算方法马丁法恩格尔系数法比例法生活形态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经济与社会期末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
国有企业≠国有经济
经营性资产≠ 非经营性资产 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合作制
改为:物质资料生产 (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
1.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改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三、为什么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8分)
1. 地位(必要性) •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重要性 ①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 ②有利于技术创新,推动创业就业;转移农村富 余劳动力; ③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转变政府职能; ④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
怎样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掌握一个核心: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总的来看,第二课的关键词就两个:即市场、政府,围绕 的核心就是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关系。 这二者是互相对立但又不可分割的,因其能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国家宏观调 控、市场调节,各有优劣,相互弥补,但市场始终在资源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它们的地位不是同等的,政府 的宏观调控应该引导和服务市场主体(即企业、居民), 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③实现形式: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2、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①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②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 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18-19版:7.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创新设计)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思维导图篇 热点追踪篇
随堂检测篇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 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 民族精神 的火炬, 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 综合素质 的必然 要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 国际竞争 的 要求。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 社会主义道路 的需要。
思维导图篇 热点追踪篇
随堂检测篇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 ①特点: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 时代内容 ,把中华民族 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②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大庆精神 、抗洪精神 和_载__人__航__天__精__神_等。
小拓展: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但它们有 共同的基本内涵,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 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这些表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 史时期的彰显,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 富的过程。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思维导图篇 热点追踪篇
随堂检测篇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长征是共产党 用伟大精神写成的苦难辉 煌。长征精神包含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 诚坚定的信念,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 全大局、严守纪律、团结友爱的精神和紧紧 依靠人民群众、与群众患难与共的精神。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思维导图篇 热点追踪篇
随堂检测篇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1.时代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