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引言: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计一个实际的通信系统,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详细介绍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步骤、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设计步骤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明确设计的目标是什么,要求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2. 选择课程设计的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3. 确定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范围:明确设计的内容是什么,需要学生完成哪些任务。
4. 分析和研究相关知识和技术:学生需要对通信原理相关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5. 设计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设计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6. 实现通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根据设计的结果,实现通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7. 进行实验和测试:对设计的通信系统进行实验和测试,验证其性能和可靠性。
8. 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对实验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评估设计的通信系统的优缺点。
9.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详细记录设计的过程和结果。
二、课程设计内容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主题进行选择和确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计内容:1. 信号调制与解调:设计一个简单的模拟调制解调系统,实现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过程。
2. 信道编码与解码:设计一个简单的信道编码解码系统,实现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3. 数字调制与解调:设计一个数字调制解调系统,实现数字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过程。
4. 信道传输与接收:设计一个信道传输与接收系统,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过程。
5. 信号处理与分析:设计一个信号处理与分析系统,实现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功能。
6. 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无线通信系统,实现无线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过程。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的学习。
通过教材学习和课堂讲解,学生应该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基本特性、传输介质的特性、调制解调原理等基础知识。
2. 通信原理实验操作。
学生应该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信号的产生与采集、调制解调器的使用、传输介质的特性测试等实际操作技能,加深对通信原理知识的理解。
3.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学生应该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包括信号的传输与接收、调制解调器的设计与应用、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等内容。
三、课程设计方法。
1.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学习方法。
学生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积极参与实验操作,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程设计。
3. 评估方法。
采用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等多种评估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四、课程设计要求。
1. 学生应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按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报告。
2.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实验室安全,保护实验设备。
4. 学生应认真对待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五、课程设计效果评估。
1. 通过考试和实验报告评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2. 通过课程设计报告评分,评价学生的课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生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过课程设计效果评估,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总结。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通信原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信原理课课程设计6
通信原理课课程设计6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2.掌握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
4.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5.能够使用仿真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的模拟和分析;6.能够进行通信系统的调试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通信技术的认识;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组成、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以及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
具体内容包括:1.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发送端、接收端、传输介质等;2.调制解调技术:调制的基本概念、调制的方法、解调的基本概念和解调的方法;3.编码解码技术:编码的基本概念、编码的方法、解码的基本概念和解码的方法;4.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性能评估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原理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参考书:通信原理相关参考书,用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通信原理相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通信原理;4.实验设备:通信原理实验设备,用于进行通信系统的模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信道、调制与解调等;2. 学习并掌握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和公式,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通信过程;3. 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设计能力;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通信设备的调试与维护,具备实际操作能力;3.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和拓展通信领域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养成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的习惯;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沟通与协作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对通信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深刻认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相关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通信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通信领域的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信号与系统:信号的概念、分类及特性;系统的概念、线性时不变系统及其性质;- 信道:信道的概念、分类、特性及信道模型;- 调制与解调:调制原理、分类及性能指标;解调原理及方法。
2. 通信系统分析与设计:- 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信号的数学表示、系统方程的建立;-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误码率、带宽、功率等性能指标的计算与优化;- 通信系统设计: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调制解调方式、信道编码等技术。
3. 现代通信技术应用:- 数字通信技术:数字信号传输、数字调制解调、多路复用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多址技术、蜂窝技术;- 互联网通信技术:网络结构、协议、路由算法等。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引言通信原理是计算机通信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包括信号与系统、调制与解调、编码与解码、传输介质与传输线路等内容。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的重要环节,通过设计一个具体的通信系统,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并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个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示例项目,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可以全面掌握通信原理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该课程设计将涉及到信号的生成与解调、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应用、信道编码与纠错等内容。
设计目标设计目标是指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中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根据通信原理的教学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能够生成不同类型的信号。
2.掌握调制与解调的原理与方法,能够对信号进行调制与解调。
3.熟悉信道编码与纠错技术,能够对传输信号进行编码与纠错。
4.了解常见的传输介质与传输线路,能够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与传输线路。
设计内容本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信号的生成与解调、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应用、信道编码与纠错等。
具体的设计内容如下:1. 信号的生成与解调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需要选择一种信号生成方式,并对该信号进行解调。
对于信号的生成,可以选择使用函数发生器、数字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来生成特定的信号。
而信号的解调则可以通过相应的解调电路来实现。
学生需要掌握生成不同类型信号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将信号进行解调。
2. 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应用调制与解调是通信原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将信号调制到载波上进行传输,并在接收端进行解调。
学生需要选择一种调制方式,并对调制后的信号进行解调。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频移键控调制(FSK)、相移键控调制(PSK)等。
学生需要理解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并能够熟练应用于实践中。
3. 信道编码与纠错在信道传输中,由于信道的干扰和噪声等原因,传输信号往往会出现错误。
为了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常常需要对传输信号进行编码与纠错。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一、任务背景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工程中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通信原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任务目标1. 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流程和方法;3.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4. 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三、任务要求1. 设计一个基于频分多址(FDMA)的通信系统;2. 选择适当的载波频率和带宽,实现多用户之间的通信;3. 设计合适的调制解调器,实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4. 设计合适的信道编码和解码方案,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5. 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四、设计流程1. 确定系统需求和参数:- 确定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和用户数量;- 确定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和带宽需求;- 确定通信系统的信道特性和传输距离。
2. 频率规划和分配:- 根据用户数量和带宽需求,进行频率规划和分配;- 确定每个用户的频率资源。
3. 调制和解调设计:-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如调幅(AM)、调频(FM)或调相(PM);- 设计调制解调器电路,实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4. 信道编码和解码设计:- 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方案,如卷积码、纠错码等;- 设计编码和解码器电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5. 系统集成和测试:- 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搭建完整的通信系统;- 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五、数据和内容1. 系统需求和参数:- 通信系统覆盖范围:10km²- 用户数量:100- 传输速率:10Mbps- 带宽需求:20MHz- 信道特性:高频率衰减,传输距离为5km2. 频率规划和分配:- 频率范围:2GHz - 2.1GHz- 用户频率资源分配:每个用户占用200kHz的频率资源3. 调制和解调设计:- 调制方式:调幅(AM)- 调制解调器设计:采用集成电路实现AM调制和解调功能4. 信道编码和解码设计:- 信道编码方案:卷积码- 编码和解码器设计:采用FPGA实现卷积码编码和解码功能5. 系统集成和测试:- 搭建通信系统的硬件平台,包括调制解调器、编码解码器等;- 进行性能测试,如误码率、传输距离等的测量和分析。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专业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能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通信原理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掌握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理解信号传输、信道编码、信号检测等基本概念;•熟悉通信系统性能评估方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使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进行系统设计和性能分析;•具备通信系统故障诊断和维修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通信原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工程伦理观念,关注通信技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组成、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信号传输、信道编码、信号检测以及通信系统性能评估。
具体安排如下:1.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介绍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发送端、传输介质、接收端等,理解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信号传输过程。
2.调制解调技术:学习调制和解调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调制方式的原理和应用,了解调制解调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3.编码解码技术:学习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编码解码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4.信号传输:了解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学习信号波形、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参数的影响因素。
5.信道编码:学习信道编码的原理和目的,掌握常见信道编码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6.信号检测:了解信号检测的基本原理,学习不同信号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7.通信系统性能评估:学习通信系统性能评估的方法和指标,掌握系统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通信原理的知识框架。
通信原理毕业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毕业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能够分析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了解通信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2)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如信号、系统、变换等;(3)学习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4)熟悉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5)掌握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具备通信系统性能分析的能力;(3)学会使用通信系统相关软件和实验设备进行仿真和实验;(4)具备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创新;(3)认识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关注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通信系统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2.信号与系统: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如信号、系统、变换等;3.模拟通信系统:讲解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调制、解调、编码等;4.数字通信系统:学习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如数字调制、信道编码等;5.通信系统性能评价:熟悉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如误码率、信噪比等;6.通信系统应用与发展趋势:介绍通信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本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案例,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3.实验法:利用实验设备进行通信原理的验证和实践;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原理》,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学习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2.参考书:《信号与系统》、《数字通信》,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持和案例分析;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展示通信原理的相关概念和实例;4.实验设备:通信原理实验装置,用于学生动手实践和验证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基础教程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基础教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通信原理基础知识,包括信号的特性、信道的传输方式等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的调制、解调技术,了解不同调制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3.了解常用的数字通信系统,如数字信号传输、数字调制等。
4.实验操作,掌握实际通信系统设计的相关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信号与信道•信号的基本特性:频率、幅度、相位、时间特性等。
•信道的传输方式:基带传输、带通传输等。
2. 调制与解调•调制方式: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
•解调方式:同步解调、鉴频解调、鉴幅解调等。
3. 数字通信系统•数字信号传输:NRZ、曼彻斯特编码、4B/5B编码等。
•数字调制:ASK、FSK、PSK等。
4. 课程实践•使用MATLAB进行模拟调制解调的实验。
•设计并搭建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通信系统。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讲义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应用;3.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实际操作,体验和掌握专业技能。
四、课程评估本课程设计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课程的50%;2.课程作业占总课程的30%;3.实验报告占总课程的20%。
五、教材参考•《通信原理》,作者:高晓东,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通信系统开发实战》,作者:万少军,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MATLAB数字信号处理与通信系统设计》,作者:杨涛,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六、教学计划本课程设计总学时为40学时,教学计划如下:教学内容学时数信号与信道8调制与解调10数字通信系统12课程实践10总学时和授课时间40学时 / 20周七、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充足的实际应用案例;2.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学生应积极参加课程实践,主动掌握实际操作技巧;4.学生应按时完成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同时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通信原理理论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理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如信号、信道、噪声等;2. 使学生了解并熟悉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的区别及各自的特点;3. 引导学生掌握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调制与解调技术,以及其优缺点;4. 帮助学生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带宽、信噪比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并优化通信系统性能;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通信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形式,共同完成通信系统的设计与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通信原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与求知欲;2. 引导学生关注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其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尊重事实,遵循科学原理,严谨治学。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还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通信原理概述: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 教材章节: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 内容安排:信号与系统、信道与噪声、通信系统分类及其应用。
2. 模拟通信系统:讲解模拟调制与解调技术,分析其性能特点。
- 教材章节:第2章 模拟通信系统- 内容安排: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模拟解调技术。
3. 数字通信系统:介绍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性能分析及其应用。
- 教材章节:第3章 数字通信系统- 内容安排:数字调制与解调、误码率分析、同步技术。
4. 数字信号处理:讲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4章 数字信号处理- 内容安排:数字滤波器、快速傅里叶变换、正交变换。
通信原理课课程设计Stbc
通信原理课课程设计Stbc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STBC(Space-Time Block Code,空时块码)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在通信原理领域的知识水平。
1.了解STBC的定义和原理。
2.掌握STBC的编码和解码过程。
3.理解STBC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和优势。
4.能够运用STBC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分析。
5.能够运用STBC解决实际通信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STBC的定义、原理、编码解码过程以及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STBC的定义和原理:介绍STBC的基本概念,解释其工作原理。
2.STBC的编码解码过程:详细讲解STBC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STBC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介绍STBC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场景,阐述其优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STBC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加深对STBC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STBC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课后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的动画和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STBC。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STBC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目的1.学习使用计算机建立通信系统仿真模型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学会利用仿真的手段对于实用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算法进行实际验证;2.学习现有流行通信系统仿真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学会使用这些软件解决实际系统出现的问题;3.通过系统仿真加深对通信课程理论的理解。
二、课程设计时间1周三、课程设计环境Systemview5.0四、课程设计内容1.Systemview软件简介:Systemview是一个信号级的系统仿真软件,主要用于电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是一个强有力的动态系统分析工具,能满足从数字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直到复杂的通信系统等不同层次的设计、仿真要求。
Systemview以模块化和交互式的界面,在大家熟悉的Windows窗口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一个嵌入式的分析引擎。
其仿真系统的特点:(1)能仿真大量的应用系统(2)快速方便的动态系统设计与仿真(3)在报告中方便的加入Systemview的结论(4)提供基于组织结构图方式的设计(5)多速率系统和并行系统(6)完备的滤波器和线性系统设计(7)先进的信号分析和数据块处理(8)可扩展性(9)完善的自我诊断功能2.使用systemview进行通信系统设计。
列举FSK调制解调实验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包括:(1)设计内容分析与方案选择,画出系统原理框图。
FSK的调制方式有:调频法、开关法。
FSK的解调方式有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和过零点检测法)、相干解调。
(2)画出完整的仿真电路图,并说明电路的工作原理。
图8.7 产生2FSK信号的SystemView仿真电路图调频法是用二进制基带矩形脉冲信号去调制一个调频器,使其能够输出两个不同频率的码元。
开关法是一个受基带脉冲控制的开关电路去选择两个独立频率源的振荡作为输出。
图8.11 2FKS解调的SystemView仿真电路图包络检波法的判决准则是比较两个支路信号的大小和相干接收法的判决准则相同。
通信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估方法;掌握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了解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架构和最新发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通信问题;能够使用实验设备进行通信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情怀,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通信原理、调制解调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现代通信系统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通信系统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
2.第二章:模拟通信原理,讲解调制解调技术、信号传输和接收处理等。
3.第三章:数字通信原理,包括数字调制、信道编码、误码纠正等。
4.第四章:现代通信系统,介绍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
5.实验环节:进行通信原理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备操作,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系统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通信技术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通信案例,使学生了解通信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开展通信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学习。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通信原理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简单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信号、信道、调制解调等核心知识点。
2. 使学生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帮助学生掌握通信过程中的主要性能指标,如带宽、误码率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并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
2.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通信系统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探索通信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兴趣,培养其探索通信领域奥秘的欲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通信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为学生后续学习通信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同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通信原理概述: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通信系统的分类。
- 教材章节: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2. 信号与信道:讲解信号的分类、特性,信道的概念、分类及信道特性。
- 教材章节:第2章 信号与信道3. 调制与解调:介绍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分析常用调制解调技术及其性能。
- 教材章节:第3章 调制与解调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讲解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带宽、误码率等,并进行性能分析。
- 教材章节:第4章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5. 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信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6.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通信原理实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 教材章节:实验指导书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安排,科学系统地组织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实训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实训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评估方法,掌握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了解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通信原理和方法分析实际通信问题,具备搭建和调试简单通信系统的能力,能够进行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通信系统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
2.模拟通信系统:讲解调制、解调、滤波器等基本技术,以及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和优化。
3.数字通信系统:介绍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讲解编码、解码、信道编码等技术,以及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和优化。
4.现代通信技术:介绍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通信实验:进行通信系统的搭建、调试和性能测试,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进行通信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通信原理》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以便学生深入研究通信原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动手实践。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信道、噪声等;2. 学生能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3. 学生能了解并分析常见的通信调制解调技术及其优缺点;4. 学生能运用通信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通信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够设计和搭建简单的通信系统模型;3. 学生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对实际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信号的调制与解调;4. 学生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优化和调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通信观念,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能够发挥个人优势,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3. 学生在面对通信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时,能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判断;4. 学生通过学习通信原理,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对通信技术研究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通信原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通信原理》进行选择和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通信原理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信道与噪声、信号的空间与时间表示等;教学安排:第1-2章,共计4学时。
2. 通信系统模型:线性通信系统、非线性通信系统、基带与带通系统等;教学安排:第3章,共计6学时。
3. 通信调制解调技术: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正交幅度调制等;教学安排:第4-5章,共计8学时。
4. 通信信号处理:信号的采样与恢复、信号的量化与编码、多路复用与解复用等;教学安排:第6章,共计6学时。
5.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误码率分析、信道容量、信息论基础等;教学安排:第7章,共计6学时。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培养他们应用这些原理和技术进行通信系统设计与分析的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调幅调制的设计与实验、解调技术的设计与实验以及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与性能评估。
1. 调幅调制的设计与实验在这部分实验中,学生需要设计一个调幅调制系统,并利用软件仿真工具对其进行验证。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调幅调制的基本原理,包括调幅信号的生成、调幅索引的选择等。
其次,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系统要求和信号源,设计调幅调制系统的各个模块,包括信号源、载波生成、调制器等。
最后,学生需要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设计的调幅调制系统的性能,并分析各种信噪比条件下的调制效果。
2. 解调技术的设计与实验这部分实验主要涉及解调技术,学生需要设计一个解调器,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其性能。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常用的解调技术,如包络检波、同步解调、PSK解调等。
然后,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解调要求,设计解调器的各个模块,包括接收机前端、解调器、时钟恢复器等。
最后,学生需要通过仿真实验,验证设计的解调器的性能,并分析各种信噪比条件下的解调效果和误码率。
3. 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与性能评估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将前两个实验的成果综合起来,设计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估。
首先,学生需要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包括传输速率、误码率、信道带宽等。
然后,学生需要设计一个适合的调制解调方案,并搭建通信系统的硬件平台。
最后,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性能评估,分析系统的实际性能与要求的符合程度,并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还可以掌握通信系统设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信原理ssb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ssb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单边带通信(SSB)的基本原理,掌握其频谱特点及调制解调过程;2. 学会分析SSB通信系统的性能,了解其在实际通信中的应用优势;3. 掌握相关数学公式和物理概念,如傅里叶变换、带宽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SSB通信现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SSB通信系统,完成信号的调制与解调;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或模拟软件操作,加深对SSB通信原理的理解;3.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针对SSB通信系统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通信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新知识的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3. 增强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通信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SSB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SSB通信原理概述:介绍单边带通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2. SSB调制与解调技术:讲解SSB信号的调制过程、频谱特点以及解调方法,涉及傅里叶变换、滤波器设计等知识点;3. SSB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分析SSB系统的带宽利用率、功率效率以及抗噪性能,对比其他通信系统的优缺点;4.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通信系统的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SSB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 教学实验与模拟:安排相关实验或使用模拟软件,让学生动手实践SSB信号的调制与解调过程,巩固理论知识。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SSB通信原理概述;第二周:SSB调制与解调技术;第三周:SSB通信系统性能分析;第四周: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五周:教学实验与模拟。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3)熟悉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和应用;(4)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简单的通信系统;(2)能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使学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3.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和应用;4.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具体的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导入:介绍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讲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通过实例进行分析;3.讲解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对比分析两者的优缺点;4.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如5G、物联网等;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3.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通信原理》;2.参考书:相关通信原理的著作;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资料等;4.实验设备:通信实验器材,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2.作业:布置相关通信原理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3.考试:安排一次通信原理的知识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设计班级:电1005-2班学号:20102484姓名:张涛一、实验目的在本实验中使用的软件工具是MATLAB。
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希望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收获:1.会MATLAB软件的最基本运用。
MATLAB是一种很实用的数学软件,它易学易用。
MATLAB对于许多的通信仿真类问题来说是比较合适的。
2.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知道怎样通过仿真的方法去研究通信问题。
3.加深对信号与系统和通信原理及其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
二、实验特点与硬件实验相比,软件实验具如下一些特点:1.软件实验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极好的灵活性。
在硬件实验中改变系统参数也许意味着要重做硬件,而在软件实验中这只是该一两个数据,或者只是在屏幕上按几下鼠标。
2.软件实验更有助于我们较为全面地研究通信系统。
有许多问题,通过硬件试验来研究可能非常困难,但在软件实验中却易于解决。
3.硬件实验的精确度取决于元器件及工艺水平,软件实现的精确度取决于CPU的运算速度或者说是程序的运算量。
4.软件实验开发周期短,成本低。
三、上机实验要求1掌握matlab的基本操作及了解基本的仿真方法,分析运行范例程序。
2按以下要求编制仿真程序并调试运行(1)基本信号的仿真(2)模拟调制与解调的仿真(3)数字基带传输码型的仿真(4)数字基带系统的仿真(5)数字调制与解调的仿真(6)脉冲编码调制仿真四、实验内容1、编程实现基本信号的仿真(1)产生并绘出以下信号:a单位脉冲序列b单位阶跃序列c正弦信号及其频谱d周期锯齿波sawtooth()e周期方波square()f实指数序列y(n)=2ng sin2πf1t*cos2πf2t f1=50Hz f2=2000Hz(2)产生一条-2到2之间的Sa(200t)曲线。
(3)产生下面信号,并绘出频谱t 0<t<t0/4s(t)= -t+ t0/4 t0/4<t< 3t0/4 假设t0=0.5st-t0 3t0/4<t< t02、编程实现模拟调制与解调的仿真(DSB必做,SSB\AM\FM选择其中一种)设消息信号m(t)的表达式为: 1 0≤t ≤t0/3m(t)= -2 t0/3≤t ≤2t0/3 (注:m(t)也可自己选用其它的信号) 0 其他(1)DSB 中,已调信号的时域表达式:u(t)=m(t)c(t)=Ac*m(t)cos(2πfct) 假设用信号m(t)以DSB 方式调制载波c(t)=cos(2πfct),所得到的已调信号记为u(t);并假设t0=0.15s 和fc=250Hz 。
绘制调制信号、已调信号和解调信号等各相关点处的时域波形和频谱。
(2)以上例中提供的信号进行SSB 调制,试绘制调制信号、已调信号和解调信号等各相关处的时域波形和频谱。
(提示:上边带调制信号:ussb=m.*c-imag(hilbert(m)).*b ;下边带下边带调制信号:lssb=m.*c+imag(hilbert(m)).*b 。
)(3)以上例中提供的信号进行AM 调制,给定的调制指数a=0.8,试绘制调制信号、已调信号和解调信号等各相关处点的时域波形和频谱。
AM 调制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u(t)= A C [1+am n (t)]cos(2πf c t)这里a 是调制指数,m n (t)是经过归一化处理的消息信号,式中m n (t)=m/max(abs(m))。
(4)以上例中提供的信号进行频率调制,采用载波:c(t)=cos(2πf c t)进行调频,f c =200Hz, t 0=0.15s ,偏移常数K F =50。
试绘制调制信号、已调信号和解调信号等各相关点处的时域波形和频谱。
调频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M(t)=A c cos ⎪⎪⎭⎫ ⎝⎛+⎰∞-tF c d S K t f ττππ)(22(5)高斯噪声的产生设高斯噪声限带为(-Bs,Bs ),双边带功率谱密度为2on ,则总功率为s o B n ,设高斯噪声幅度为x ,则有:2x =s o B n ,s o B n x =所以高斯噪声可表示成x=sqrt(B s *n o )*randn(1,M) M 为随机码元个数 在模拟调制中加上噪声后波形作对比。
3、编程实现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的仿真(1)试做单极性归零码、双极性非归零码、单极性非归零码、双极性归零码,占空比50%(选择其中2种);(2)双相码、AMI 码、HDB3码等的仿真(选其中2种)。
4、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的仿真(1)一个升余弦频谱的滤波器,已知222sin cos ()14s ss s t T t T h t t T t T παππα=-,画出α等于0.1,0.5,1时()h t 的波形。
参数要求:1s T ms =,在1s T ms =内仿真10个点,仿真区间为-10ms ~10ms 。
(2) 利用matlab 的SIMULINK 功能建立一个基带传输模型,采用单极性, 或双极性码作为基带信号,发送滤波器为上述升余弦滤波器,发送数据率为1000bps ,分别观察输出信号在无噪声干扰及有噪声干扰下波形及眼图。
注意:必须首先运行实验步骤1 中的程序得出h(t)后,才能运行该模型。
(3)建立基带接收机模型,观察判决输出,与发送数码进行比较。
(选做) 5、数字调制与解调的仿真(选择两种调制与解调方式)根据2FSK 、2PSK 、2DPSK 等的调制和解调的原理框图,绘出的各点波形及其频谱或功率谱。
加上噪声作对比。
(发送的二进制信息序列可自己设定,例如假设发送的二进制信息序列为100110000101,一个码元周期内含有两个载波周期。
)6、脉冲编码调制仿真(选作)若输入A律PCM编码器的正弦信号为x(t)=sin(1600πt),抽样序列为x(n)=sin(0.2πn),n=0,1,2…,10,将其进行PCM编码,给出编码器的输出码组序列。
绘出译码后的波形(选作)。
二.程序及运行结果a单位脉冲序列程序:n=1:50; %定义序列的长度是50x=zeros(1,50); %注意:MATLAB 中数组下标从1 开始x(1)=1;subplot(3,1,1);stem(x);title('单位冲击信号序列');b单位阶跃序列程序如下:ns=0;nf=10;n0=2;n=[ns:nf];x=[(n-n0)>=0]c正弦信号及其频谱t=-1:0.01:1;x=5*sin(2*pi*10*t);N=length(x);fx=fft(x);df=100/N;n=0:N/2;f=n*df;subplot(211);plot(t,x);grid;subplot(212);plot(f,abs(fx(n+1))*2/N); grid;d周期锯齿波sawtooth()Fs=10000;t=0:1/Fs:1;x1=sawtooth(2*pi*50*t,0);x2=sawtooth(2*pi*50*t,1);subplot(2,1,1),plot(t,x1),axis([0,0.2,-1,1]);title('锯齿波1'); subplot(2,1,2),plot(t,x2),axis([0,0.2,-1,1]);title('锯齿波2')f实指数序列y(n)=2na=2;x=a.^n;stem(n,x);title('实指数序列')e周期方波square()Fs=10000;t=0:1/Fs:1;x1=square(2*pi*50*t,20);subplot(211),plot(t,x1),title('周期方波'); axis([0,0.2,-1.5,1.5]);g sin2πf1t*cos2πf2t f1=50Hz f2=2000Hz f1=50;f2=2000;t=0:0.02:10;a=sin(2*pi*f1*t);b=cos(2*pi*f2*t); y=a.*b;plot(t,y);title('sin2pif1t*cos2pif2t')(2)产生一条-2到2之间的Sa(200t)曲线。
t=linspace(-2,2);>> y=sinc(200*t);>> plot(t,y);title('y=sa(200t)')(3)产生下面信号,并绘出频谱t 0<t<t0/4s(t)= -t+ t0/4 t0/4<t< 3t0/4t-t0 3t0/4<t< t0假设t0=0.5s源程序:clear all;close all;clc;t0=0.5;t=0:0.01:0.5;s=t.*(t>0&t<=t0/4)+(-t+t0/4).*(t>=t0/4&t<=3*t0/4)+(t-t0).*(t>=3*t0/4&t<t 0);plot(t,s)1.模拟调制与解调的仿真(1)信号的DSB调制与解调clear all;close all;clc;t0=0.15;dt=0.0001;t=[0:dt:1];fc=250;phi0=0;ct=cos(2*pi*fc*t+phi0); %载波信号fm=10;fun =@(t)1.*(t>=0&t<=t0/3)+(-2).*(t>=t0/3&t<=2*t0/3)+0.*(t>=2*t0/3); mt=fun(t);ut=1.5*mt.*ct;figure(1)subplot(3,1,1),plot(t,mt),title('mt----调制信号')subplot(3,1,2),plot(t,ct),title('ct----载波信号')subplot(3,1,3),plot(t,ut),title('ut----已调信号')[m,n]=size(ut);ni=0.05*randn(m,n);u0=ut+ni;figure(2)subplot(3,1,1),plot(t,ni),title('ni----高斯白噪声')subplot(3,1,2),plot(t,u0),title('u0=ut+ni----已调信号+高斯白噪声')w1=2*dt*(fc-2*fm);w2=2*dt*(fc+2*fm);[b,a]=butter(4,[w1,w2],'bandpass');u1=filter(b,a,u0);subplot(3,1,3),plot(t,u1),title('u1----信号进入带通滤波器')figure(3)u2=u1.*ct;subplot(3,1,1),plot(t,u2),title('u2----与载波相乘后的波形')B=2*fm;wn3=2*dt*B;[b,a]=butter(4,wn3,'low');u3=filter(b,a,u2);subplot(3,1,2),plot(t,-u3),title('u3----解调后的信号')subplot(3,1,3),plot(t,-u3),hold on,title('解调后的信号与原调制信号比较')plot(t,mt,'r');dt=t(2)-t(1); % 采样周期f=1/dt; % 采样频率(Hz)X=fft(ut); % 计算x的快速傅立叶变换XN=1/dt;F=X(1:N/2+1); % F(k)=X(k)(k=1:N/2+1)f=f*(0:N/2)/N; % 使频率轴f从零开始figure(4)subplot(3,1,1),plot(f,abs(F)),title('dsb调制信号频谱图');xlim([0,fc*2]);xlabel('Frequency');ylabel('|F(k)|')调制与解调的波形,频谱(2)SSB方式clear all;close all;clc;t0=0.15;dt=0.0001;t=[0:dt:1];fc=250;phi0=0;ct=cos(2*pi*fc*t+phi0); %载波信号fm=10;fun =@(t)1.*(t>=0&t<=t0/3)+(-2).*(t>=t0/3&t<=2*t0/3)+0.*(t>=2*t0/3); mt=fun(t);mh=imag(hilbert(mt));b=sin(2*pi*fc.*t)ussb=mt.*ct-imag(hilbert(mt)).*b;lssb=mt.*ct+imag(hilbert(mt)).*b;figure(1)subplot(3,1,1),plot(t,mt),title('mt----调制信号')subplot(3,1,2),plot(t,ussb),title('ussb----载波信号')subplot(3,1,3),plot(t,lssb),title('lssb----已调信号')dt=t(2)-t(1); % 采样周期f=1/dt; % 采样频率(Hz)X1=fft(ussb); % 计算x的快速傅立叶变换XX2=fft(lssb);N=1/dt;F1=X1(1:N/2+1); % F(k)=X(k)(k=1:N/2+1)F2=X2(1:N/2+1);f=f*(0:N/2)/N; % 使频率轴f从零开始figure(4)subplot(3,1,1),plot(f,abs(F1)),hold on,title('ussb调制信号频谱图');plot(-f,abs(F1));xlim([-fc*2,fc*2]);subplot(3,1,2),plot(f,abs(F2)),holdon,title('lssb');plot(-f,abs(F2));xlim([-fc*2,fc*2]);xlabel('Frequency');ylabel('|F(k)|')(3)高斯白噪声n0=30;fc=250;t=[0:0.0005:0.15];u=cos(2*pi*fc.*t);M=length(u);x=sqrt(4*n0)*randn(1,M); plot(t,x(1:length(t)));2、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的仿真(1)一个升余弦频谱的滤波器,t=-1/100+eps:1/10000:1/100;alfa=0.4;ts=1/1000;h_t=sin(pi*t/ts)./(pi*t/ts).*(cos(alfa*pi*t/ts)./(1-4*alfa^2*t.^2 /ts^2));plot(t,h_t);(2) 利用matlab的SIMULINK功能建立一个基带传输模型,采用单极性, 或双极性码作为基带信号,发送滤波器为上述升余弦滤波器,发送数据率为1000bps,分别观察输出信号在无噪声干扰及有噪声干扰下波形及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