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数据仓库逻辑数据模型说明
(经营管理)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最全版
(经营管理)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中国移动运营分析系统壹、中国移动运营分析现状研究近几年,随着国内电信企业的不断发展,电信行业的竞争也趋于白热化。
壹方面,客户选择电信业务及电信企业的余地越来越大,电信企业之间对客户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
经过运营商不断的“价格战”,电信市场出现了严重的“增量不增收”现象,大量低忠诚度的客户转网或变更业务。
电信企业虽纷纷采用具有壹定优惠期限的活动来降低客户的流失率,但在优惠期结束后,很多客户便纷纷离网或弃卡重入网以套取新的优惠,仍造成了大规模的客户流失,致使电信企业的业务收入下滑、客户发展效率低成本高。
另壹方面,电信客户近几年高速增长,形成了庞大、需求差异很大的客户群;同时适用于不同人群的各种新业务不断推出,电信企业需要通过细分市场、客户群,将最合适的业务推销给最需要的客户,实现业务和客户的最佳匹配。
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情况下,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如何运用科学的运营分析方法,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和营销,用高质量的服务来吸引和留住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是国内各电信运营商关注的重点。
基于之上背景,国内电信运营商纷纷建立起以“运营分析系统”为核心的企业决策支持体系,通过对X公司日常运营数据的分析、挖掘,为X公司决策者、各级管理者提供运营决策依据,以实现精细化营销。
1、中国移动运营分析系统建设概况为保证中国移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满足新业务、新需求、新机会的需要,有效提高中国移动市场前沿的信息化水平,辅助提升中国移动市场精细化营销水平和深度运营能力,确保中国移动的市场领先地位,中国移动在完成业务支撑系统(BOSS)建设和集中化后,于2001年开始筹备运营分析系统,起草了规范和标准。
2002年中国移动开始投入巨资进行运营分析系统建设,且于2004年实现省级运营分析系统和有限X 公司壹级运营分析系统的全国联网。
运营分析系统的投入使用,使中国移动初步建立了面向企业运营的统壹数据信息平台,为全网业务、客户服务、市场营销、运营决策、业务实施等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同时进壹步支持了有限X公司对各省市场运营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在中国移动的业务运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移动精细化运营提供了基础。
元数据管理规范1.0(讨论版)
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管理规范V1.0(讨论稿)二○○三年十月目录1 总则 (1)1.1 概述 (1)1.2 目标 (2)1.3 适用范围 (3)1.4 包含附件内容 (3)1.5 起草单位 (3)2 元数据管理规范总体说明 (4)2.1 规范涉及的元数据标准 (4)2.2 元数据基本框架 (6)2.3 省级(包括一级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管理架构 (8)2.4 中央元数据库管理架构 (9)2.5 元数据管理系统拓扑图 (11)3 经营分析系统核心元数据 (14)3.1 概述 (14)3.2 经营分析系统基础层元数据 (14)3.2.1 概述 (14)3.2.2 对象模型元数据 (15)3.2.3 基础元数据 (19)3.2.3.1 概述 (19)3.2.3.2 业务信息 (21)3.2.3.3 数据类型 (22)3.2.3.4 表达式 (23)3.2.3.5 主键和索引 (24)3.2.3.6 系统部署 (25)3.2.3.7 类型映射 (28)3.3 经营分析系统数据获取层元数据 (29)3.3.2 ETL元数据 (30)3.4 经营分析系统数据存储层元数据 (37)3.4.1 概述 (37)3.4.2 数据仓库元数据 (38)3.4.2.1 关系模型元数据 (38)3.4.3 数据仓库管理元数据 (41)3.4.3.1 仓库过程元数据 (41)3.4.3.2 仓库操作元数据 (44)3.5 经营分析系统数据访问层元数据 (47)3.5.1 概述 (47)3.5.2 OLAP元数据 (47)3.5.3 数据挖掘元数据 (50)3.5.4 信息可视化 (53)3.6 其他可选元数据 (55)4 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库存储标准 (57)4.1 概述 (57)4.2 元数据库存储标准 (57)4.3 备份要求 (59)4.3.1 省级元数据备份要求 (59)4.3.2 中央元数据备份要求 (61)5 省级与集团公司元数据接口规范 (65)5.1 概述 (65)5.2 集团公司职责 (65)5.3 各省公司职责 (66)5.4 各省元数据提交范围 (66)5.5 各省元数据提交规定 (66)5.6 接口文件传输要求 (67)5.7 省级与集团公司元数据接口文件和描述文件命名方式 (68)5.8 省级元数据接口文件描述文件格式标准 (70)5.9 省级-中央元数据库CORBA IDL接口 (70)5.10 省级-中央元数据库XMI接口 (73)5.11 校验原则 (75)6 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库接口规范 (81)6.1 省级元数据库接口 (81)6.1.1 概述 (81)6.1.2 集团公司职责 (82)6.1.3 各省公司职责 (82)6.1.4 各省元数据接口管理范围 (83)6.1.5 各省元数据XMI接口抽取规定 (83)6.1.6 省级元数据库XMI文件命名规则 (84)6.1.7 省级元数据接口文件描述文件格式标准 (86)6.1.8 省级元数据库省级经营分析系统XMI接口内容与格式要求 (87)6.1.9 省级元数据库CORBA IDL接口 (89)6.2 一级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库接口 (92)6.2.1 概述 (92)6.2.2 集团公司职责 (92)6.2.3 一级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提交范围 (93)6.2.4 一级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提交规定 (93)6.2.5 接口文件传输要求 (94)6.2.6 一级与集团公司元数据接口文件和描述文件命名方式 (95)6.2.7 一级元数据接口文件描述文件格式标准 (96)6.2.8 一级元数据接口文件内容格式标准 (96)6.2.9 一级元数据库CORBA IDL接口 (99)6.3 中央元数据库接口 (101)6.3.1 概述 (101)6.3.2 中央元数据接口管理范围 (102)6.3.3 中央元数据库与经营分析系统XMI接口内容与格式要求 (103)6.3.4 中央元数据库CORBA IDL接口 (104)7 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管理规定 (108)7.1 元数据质量要求 (108)7.1.1 概述 (108)7.1.2 本地元数据质量规定 (108)7.1.3 接口文件数据质量规定 (110)7.1.4 传输过程元数据质量规定 (111)7.2 元数据管理平台功能说明 (111)7.2.1 元数据获取 (112)7.2.2 元数据检索和浏览 (113)7.2.3 元数据分析 (116)7.2.4 元数据维护 (118)7.2.5 权限管理 (120)7.2.6 版本控制 (121)7.2.7 中央元数据管理平台特殊要求 (123)7.3 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管理系统应用举例 (124)7.3.1 数据时效性探察 (124)7.3.2 指标和报表元素血缘分析 (125)7.3.3 元数据相关性分析 (126)1总则1.1概述为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有效并准确的使用经营分析系统提供的资源,从而对信息进行智能化加工处理,并最终为各级市场决策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辅助决策依据,指导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的元数据管理系统发展,依据《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技术规范》和OMG组织的CWM国际标准与相关标准,并参考《中国移动一级经营分析系统需求说明书》、《二级经营分析系统需求说明书》、特制定《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管理规范》。
中国移动省级NG2-BASS(v5.0)技术要求规范元大数据管理系统分册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Y-XXX-2014中国移动省级N G2-B A S S(v5.0)技术规范元数据管理分册T h e M e t a d a t a M a n a g e m e n t F a s c i c u l eo f N e w G e n e r a t i o n2B u s i n e s sA n a l y s i s S u p p o r t S y s t e m版本号:1.0.02014-X X-X X发布2014-X X-X X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围 (1)2.规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6)4.总体说明 (9)4.1.元数据管理畴 (9)4.2.经营分析系统元模型及核心元模型 (10)4.3.建设目标 (11)5.元数据应用专题 (12)5.1.元数据基础数据能力开放 (12)5.1.1.应用背景 (12)5.1.2.建设目标和方案 (13)5.1.3.应用场景 (14)5.2.H ADOOP平台数据链路分析 (16)5.2.1.应用背景 (16)5.2.2.建设目标和方案 (17)5.2.3.应用场景 (18)5.3.数据魔方应用 (19)5.4.指标运算关系分析应用 (19)5.5.数据模型变更监控 (20)5.6.报表指标优化清理 (20)6.体系结构 (20)6.1.功能结构 (20)6.2.技术结构 (22)7.元数据获取层 (23)7.1.元数据获取方式 (23)7.2.元数据自动获取管理 (24)7.3.元数据获取能力要求 (26)7.4.H ADOOP平台元数据获取 (27)7.4.1.Hadoop集群数据实体元数据获取 (27)7.4.2.Hadoop集群数据处理过程元数据获取 (28)8.元数据存储层 (29)8.1.CWM、核心元模型及其参照表 (29)8.2.元数据存储容 (33)8.2.1.业务元数据 (33)8.2.2.技术元数据 (35)8.2.3.管理元数据 (40)8.3.元数据存储方式 (41)9.元数据功能层 (42)9.1.公共基础功能 (42)9.1.1.元数据维护 (42)9.1.2.元数据变更管理 (43)9.1.4.元数据统计 (44)9.1.5.使用情况统计 (44)9.2.数据质量检查 (44)9.2.1.元数据质量检查概述 (44)9.2.2.元数据一致性检查 (45)9.2.3.元数据关系健全性检查 (47)9.2.4.元数据属性检查 (48)9.2.5.数据链路完整性检查 (48)9.2.6.描述结构合法性检查 (50)9.3.元数据分析和图形展现 (53)9.3.1.数据模型变更信息图 (53)9.3.2.指标出数过程运行图 (54)9.3.3.指标一致性分析 (56)9.3.4.指标运算关系图 (60)9.3.5.血缘分析 (61)9.3.6.影响分析 (63)9.3.7.数据模型相似度分析 (64)9.3.8.实体关联分析 (65)9.3.9.作业映射逻辑分析 (65)9.3.10.无用库表和作业分析 (67)9.4.1.数据魔方元数据管理 (69)9.4.2.数据魔方查询SQL拼装 (70)9.5.指标运算关系管理 (71)9.6.出数过程元数据管理 (71)9.6.1.元数据管理容 (71)9.6.2.元数据描述结构 (72)9.6.3.功能要求 (74)9.7.指标查询检索体系管理 (77)9.7.1.新增指标注册管理 (77)9.7.2.指标元数据维护 (78)9.7.3.指标标签管理 (79)9.7.4.指标主题域管理 (80)9.7.5.度量元数据管理 (80)9.7.6.分析维度元数据管理 (81)9.8.数据模型变更管理 (81)9.8.1.数据元素管理 (81)9.8.2.数据模型命名规稽核 (82)9.8.3.数据模型变更信息订阅 (82)9.8.4.数据模型版本管理 (83)9.9.元数据运行维护报告管理 (83)9.11.元数据分层级管理 (85)9.11.1.数据模型分层管理 (85)9.11.2.指标重要级别管理 (86)9.11.3.多视角分类目录管理 (88)9.12.元数据服务封装 (89)9.12.1.概述 (89)9.12.2.技术实现 (89)9.12.3.技术要求 (91)9.12.4.能力要求 (95)9.13.元数据权限管理 (103)10.元数据应用层 (103)10.1.元数据基础数据能力开放 (103)10.1.1.人机交互界面 (103)10.1.2.系统级调用 (105)10.2.H ADOOP平台数据链路分析 (107)10.3.数据魔方应用 (107)10.3.1.数据魔方点选式查询分析 (108)10.3.2.数据魔方使用情况评估 (109)10.4.指标运算关系分析应用 (110)10.5.图形化指标运维支持 (110)10.5.1.辅助数据质量监控规则配置 (111)10.5.2.辅助省端两级数据质量联动审计文件生成 (111)10.5.3.两级数据质量联动信息可视化展现 (112)10.5.4.指标出数过程运行状况图形化展现 (114)10.6.指标图书馆 (115)10.6.1.指标查询检索体系的组织结构 (116)10.6.2.建设方案 (118)10.6.3.功能要求 (120)10.7.报表指标优化清理 (125)10.7.1.优化清理分析报告生成 (125)10.7.2.优化清理分析报告查询处理 (126)10.8.数据模型变更监控 (127)10.9.两级元数据互通 (127)10.10.数据封装模型映射管理 (128)10.10.1.辅助模型映射管理 (128)10.10.2.辅助模型映射解析处理 (128)10.11.客户隐私级别管理 (129)10.11.1.数据敏感度管理 (129)10.11.2.敏感度服务接口 (131)10.11.3.客户隐私信息管理 (134)10.11.4.客户隐私信息服务接口 (135)10.12.1.物理模型管理 (135)10.12.2.数据处理过程管理 (136)10.12.3.接口管理 (136)10.12.4.维表库管理 (136)10.13.基于元数据的开发管理 (137)11.元数据运行维护 (137)11.1.元数据管理围 (137)11.2.角色和职责 (138)11.3.考核指标 (139)11.4.管理流程 (144)11.5.定期报告 (145)11.5.1.元数据总数和变更数量报告 (145)11.5.2.各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和原因说明报告 (147)12.系统技术要求 (148)12.1.元数据管理遵循标准的要求 (148)12.2.元数据质量管理要求 (148)12.2.1.元数据库中的数据质量要求 (149)12.2.2.元数据获取过程的质量要求 (149)12.3.元数据管理工具的要求 (150)12.3.1.元数据抽取工具 (150)12.3.3.元数据维护工具 (150)12.4.元数据存储与备份要求 (151)12.4.1.元数据库存储要求 (151)12.4.2.元数据库备份要求 (151)12.4.3.元数据文件存储要求 (153)13.编制历史 (153)14.附录一:中国移动省级NG2-BASS(v5.0)技术规核心元模型规 (161)15.附录二:中国移动升级NG2-BASS(v5.0)技术规SQL脚本解析补充说明 (161)前言本规的制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元数据的管理,为数据质量管理子系统和经营分析系统的各类基础技术和应用提供支撑,加强经营分析系统数据的管控力度,增强系统自身管理能力。
中国移动通信-经营分析与BOSS系统的技术规范(doc 61页)
中国移动通信-经营分析与BOSS 系统的技术规范(doc 61页)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经营分析系统与BOSS系统互动技术规范(送审稿)版本号:1.0.0B A S S&B O S S I n t e r f a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V e r s i o n:1.0.01概述1.1背景经过两年多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集中化改造,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移动通信公司的BOSS 系统已基本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在中国移动的市场拓展、客户服务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成为中国移动贯彻落实“服务与业务领先”战略的有力手段。
同时,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移动通信公司的经营分析系统一期工程也已基本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
经营分析系统提取BOSS和其它系统的相关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信息平台,并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和分析挖掘工具,为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经营决策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是,目前在系统层面和运营管理层面没有建立有效的流程管理机制,使BOSS和经营分析系统之间缺乏数据共享和应用交互,经营分析系统的分析决策信息难以通过BOSS等支撑系统得到实施和执行,因此无法充分发挥经营分析系统的分析作用和BOSS的业务支撑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市场经营工作,落实集团公司“精细化管理”的精神,体现主动营销、主动服务等经营模式,进一步发挥经营分析系统的作用和实现BOSS系统的智能化建设的工作,必须加强BOSS系统与经营分析系统的互动应用,优化市场营销、产品开发、客户服务的流程,从而开创市场竞争的新局面。
为实现以上目标,中国移动集团有限公司制定了《经营分析系统与BOSS系统互动业务规范》和《经营分析系统与BOSS系统互动技术规范》,以下分别简称《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的制定以《业务规范》为依据,旨在从技术层面上指导经营分析系统与BOSS系统互动项目的具体建设。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说明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说明
首先,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可以对中国移动的经营数据进行收集和
整理。
通过与中国移动各个部门的数据库相连,该系统可以实时、准确地
收集各种业务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通信记录、消费情况、流量使用情况等。
经过整理后,这些数据会被录入到系统的数据库中。
其次,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分析功能。
管理层可以通
过该系统对用户梯次结构、销售渠道、市场份额、用户行为等进行深入的
分析和比较。
系统可以根据管理层的需求,生成各类分析图表和报表,帮
助管理层直观地了解业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此外,该系统还具备预测和预测功能。
基于历史数据和当前趋势,系
统可以帮助管理层预测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为制定未来策略提供参考。
此外,系统还可以根据管理层的设定,对不同策略的效果进行模拟和评估,以帮助管理层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最后,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还具备安全性和可靠性。
系统对数据进
行加密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系统还具备容灾和故
障恢复功能,能够及时处理各种故障和异常情况,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是一套功能强大、可靠性高的系统。
通过该系统,管理层可以方便地获取和分析各种业务数据,发现问题和机会,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相信在中国移动的带领下,该系统将为中国移
动提供强大的业务支持。
中国移动经营指标体系及说明(doc 159页)
中国移动经营指标体系及说明(doc159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经营分析系统指标说明(讨论稿) 二○○二年十二月目录1.文档编制说明 (19)1.1.背景 (19)1.2.目的 (19)1.3.名词解释 (19)2.指标编码及管理 (21)2.1.权限分配 (21)2.2.指标分类 (21)2.3.指标编码 (22)2.4.指标管理 (22)2.5.指标维护 (22)3.指标体系及说明 (22)3.1.客户分析类指标 (22)3.1.1.基本指标 (24)3.1.1.1.客户数 (24)3.1.1.2.IP直通车移动用户数 (24)3.1.1.3.IP直通车有效用户数 (24)3.1.1.4.IP直通车无效用户数 (24)3.1.1.5.JA V A业务用户数 (24)3.1.1.6.VPMN个人用户数 (25)3.1.1.7.VPMN个人用户数(个人缴费用户数) (25)3.1.1.8.VPMN个人用户数(集团部分缴费用户数) (25)3.1.1.9.VPMN个人用户数(集团缴费用户数) (25)3.1.1.10.VPMN数 (25)3.1.1.11.VPMN集团数 (26)3.1.1.12.通话用户到达数 (26)3.1.1.13.不收费用户数 (26)3.1.1.14.不同品牌客户数 (26)3.1.1.15.不同消费层次的竞争对手客户数 (26)3.1.1.16.呆帐客户数 (26)3.1.1.17.到达客户数 (27)3.1.1.18.短信批发用户到达数 (27)3.1.1.19.短信寻呼用户数 (27)3.1.1.20.发展客户数 (27)3.1.1.21.非活跃用户数 (27)3.1.1.22.(应)付费用户数 (28)3.1.1.23.高额客户数 (28)3.1.1.24.高风险用户数 (28)3.1.1.25.高价值客户数 (28)3.1.1.26.高价值用户数 (28)3.1.1.27.黑名单客户消费金额 (28)3.1.1.29.及时交费客户数 (29)3.1.1.30.集团内的客户数 (29)3.1.1.31.集团内离网用户数 (29)3.1.1.32.集团内流失用户数 (29)3.1.1.33.集团内新增用户数 (29)3.1.1.34.交费客户数 (30)3.1.1.35.进入保留期的预付卡用户 (30)3.1.1.36.净增登记客户数 (30)3.1.1.37.净增客户数计划值 (30)3.1.1.38.净增客户数实际完成值 (30)3.1.1.39.离网集团客户数 (30)3.1.1.40.离网客户数 (31)3.1.1.41.零次长途用户数 (31)3.1.1.42.零话费客户数 (31)3.1.1.43.零次漫游用户数 (31)3.1.1.44.零次用户数 (31)3.1.1.45.零次通话用户数 (31)3.1.1.46.零次用户数(签约非活跃用户数) (32)3.1.1.47.零次用户数(预付非活跃用户数) (32)3.1.1.48.流失集团数 (32)3.1.1.49.流失客户数 (32)3.1.1.50.免费用户到达数 (32)3.1.1.51.欠费集团客户数 (33)3.1.1.52.欠费客户数 (33)3.1.1.53.欠费时间 (33)3.1.1.54.全球呼用户到达数 (33)3.1.1.55.全球通资费套餐用户 (33)3.1.1.56.套餐转为全球通的用户数 (33)3.1.1.57.停机客户数 (34)3.1.1.58.通话用户数 (34)3.1.1.59.网内品牌互转客户数 (34)3.1.1.60.未交当月费用户数 (34)3.1.1.61.销户客户数 (34)3.1.1.62.新增VPMN,VPN集团数 (35)3.1.1.63.新增活动客户数 (35)3.1.1.64.新增集团客户数 (35)3.1.1.65.新增客户及时交费客户数 (35)3.1.1.66.新增客户零次户数 (35)3.1.1.67.新增客户欠费户数 (36)3.1.1.68.新增客户欠费回收金额 (36)3.1.1.69.新增客户欠费金额 (36)3.1.1.70.新增客户欠费客户数 (36)3.1.1.71.新增客户业务量 (36)3.1.1.73.新增有效客户数 (37)3.1.1.74.一户多卡客户数 (37)3.1.1.75.用户到达数 (37)3.1.1.76.用户数 (37)3.1.1.77.有效用户数 (37)3.1.1.78.预付费品牌客户数 (37)3.1.1.79.预付费品牌转为套餐的用户数 (38)3.1.1.80.预付卡售卡用户数 (38)3.1.1.81.在网用户数 (38)3.1.1.82.转网客户数 (38)3.1.1.83.资费套餐用户总数 (38)3.1.1.84.资费套餐退出用户数 (38)3.1.2.统计指标 (39)3.1.2.1.净增客户数 (39)3.1.2.2.净增用户数 (39)3.1.2.3.VPMN用户渗透率 (39)3.1.2.4.发展客户的流失率 (39)3.1.2.5.发展客户平均客户信用度 (39)3.1.2.6.集团内净增用户数 (40)3.1.2.7.交费及时率 (40)3.1.2.8.客户流失率 (40)3.1.2.9.零次用户数(非活跃用户数) (40)3.1.2.10.平均开机率 (40)3.1.2.11.新增客户交费及时率 (41)3.1.2.12.新增客户及时交费金额 (41)3.1.2.13.新增客户业务收入 (41)3.1.2.14.新增客户欠费回收率 (41)3.1.2.15.新增客户欠费率 (41)3.1.2.16.预付卡正在使用用户数 (42)3.1.2.17.发展客户的平均信用度 (42)3.1.2.18.发展客户的欠费率 (42)3.2.业务量类指标 (42)3.2.1.基本指标 (43)3.2.1.1.IDD业务量 (43)3.2.1.2.本地主叫通话次数 (44)3.2.1.3.本地通话次数 (44)3.2.1.4.不计费次数 (44)3.2.1.5.充值卡沉淀资金 (44)3.2.1.6.长途总使用分钟数(港、澳、台IP长话) (44)3.2.1.7.长途总使用分钟数(港、澳、台非IP长话) (44)3.2.1.8.长途总使用分钟数(国际IP长话) (45)3.2.1.9.长途总使用分钟数(国际非IP长话) (45)3.2.1.10.长途总使用分钟数(省际IP长话) (45)3.2.1.12.促销期间业务量增量 (45)3.2.1.13.非长途被叫通话次数 (46)3.2.1.14.非漫游被叫计费时长 (46)3.2.1.15.非漫游通话次数 (46)3.2.1.16.非漫游通话时长 (46)3.2.1.17.非漫游主叫计费时长 (46)3.2.1.18.港澳台通话次数 (46)3.2.1.19.国际长途通话次数 (47)3.2.1.20.国际长途主叫通话次数 (47)3.2.1.21.呼转次数 (47)3.2.1.22.呼转时长 (47)3.2.1.23.漫游被叫计费时长 (47)3.2.1.24.漫游出访通话次数 (47)3.2.1.25.漫游出访通话时长 (48)3.2.1.26.漫游主叫计费时长 (48)3.2.1.27.省际长途计费时长 (48)3.2.1.28.省际长途主叫通话次数 (48)3.2.1.29.省内长途主叫通话次数 (48)3.2.1.30.网间短信业务量 (48)3.2.1.31.网间互打(通话次数) (49)3.2.1.32.网间互打(通话时长) (49)3.2.1.33.网内通话次数 (49)3.2.1.34.网内通话时长 (49)3.2.1.35.移动电话业务总量 (49)3.2.1.36.经北京ISC转去 (49)3.2.1.37.经广东ISC转去 (50)3.2.1.38.经上海ISC直接去 (50)3.2.2.统计指标 (50)3.2.2.1.MOU (50)3.2.2.2.长途总使用分钟数 (50)3.2.2.3.港澳台长途计费时长 (50)3.2.2.4.港澳台长途通话次数 (51)3.2.2.5.个人主被叫比率 (51)3.2.2.6.国际长途计费时长 (51)3.2.2.7.国际漫游按来访(业务量) (51)3.2.2.8.国际漫游按出访(业务量) (51)3.2.2.9.国际漫游业务量 (52)3.2.2.10.国内长途被叫通话次数 (52)3.2.2.11.国内长途通话次数 (52)3.2.2.12.国内长途主叫通话次数 (52)3.2.2.13.新增通信次数 (52)3.2.2.14.新增通信时长 (53)3.2.2.15.业务量增长率 (53)3.2.2.17.本月业务量与上月业务量的比例 (53)3.2.2.18.网间长途话务比 (53)3.2.2.19.业务量增量 (54)3.2.2.20.增值业务费收入 (54)3.2.2.21.总欠费 (54)3.3.收入类指标 (54)3.3.1.基本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移动(深圳)有限公司接管中国移动一级经营分析系统--技术方案建议书
技术方案建议书1.概述 (2)1.1.项目概况 (2)1.2.背景分析 (2)1.3.建设范围 (2)2.总体解决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总体研究理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O域数据的理解.......................................................................................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总体设计架构 (9)2.4.O域数据融合及应用 (10)3.存储数据架构设计 (11)3.1.设计要求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O域数据存储架构设计 (22)4.1.O域数据的底层存储 (22)4.2.汇总架构设计 (24)5.O域数据融合及应用设计 (26)5.1.应用指标梳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O域数据融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移动省级NG2-BASS(v5.0)技术规范逻辑模型分册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Y-0XX-20XX中国移动省级N G2-B A S S(v5.0)技术规范逻辑模型分册T h e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a s c i c u l ef o r L og i c D a t a M o d e l o f N e w G e n e r a t i o n2B u s i n e s s A n a l y s i s S u p p o r t S y s t e m版本号:1.0.02014-××-××发布2014-××-××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6)4 总则 (11)4.1概述 (11)4.2目标 (11)4.3原则 (12)4.4文档说明 (13)5 数据仓库基础数据逻辑模型 (13)5.1主题域说明 (13)5.2编号规则 (15)5.3参与人主题域 (15)5.3.1概述 (15)5.3.2实体定义 (19)5.3.3实体关系定义 (30)5.3.4参照表定义 (31)5.3.5关键问题说明 (41)5.4服务主题域 (42)5.4.1概述 (42)5.4.2实体定义 (44)5.4.3实体关系定义 (53)5.4.4参照表定义 (54)5.4.5关键问题说明 (59)5.5资源主题域 (60)5.5.1概述 (60)5.5.2实体定义 (62)5.5.3实体关系定义 (77)5.5.4参照表定义 (78)5.5.5关键问题说明 (82)5.6事件主题域 (83)5.6.1概述 (83)5.6.2实体定义 (89)5.6.3实体关系定义 (133)5.6.4参照表定义 (135)5.6.5关键问题说明 (140)5.7帐务主题域 (141)5.7.1概述 (141)5.7.2实体定义 (142)5.7.3实体关系定义 (144)5.7.4参照表定义 (145)5.7.5关键问题说明 (146)5.8营销主题域 (146)5.8.1概述 (146)5.8.2实体定义 (147)5.8.3实体关系定义 (149)5.8.4参照表定义 (150)5.8.5关键问题说明 (152)5.9财务主题域 (152)5.9.1概述 (152)5.9.2实体定义 (153)5.9.3实体关系定义 (158)5.9.4参照表定义 (159)5.9.5关键问题说明 (159)6 数据仓库汇总数据逻辑模型 (160)6.1主题域说明 (160)6.2清单汇总 (161)6.2.1标准集 (161)6.2.2扩展集 (193)6.3信令汇总 (200)6.3.1标准集 (200)6.3.2扩展集 (200)6.4帐务汇总 (201)6.4.1标准集 (201)6.4.2扩展集 (207)6.5个人用户汇总 (208)6.5.1标准集 (208)6.5.2扩展集 (221)6.6集团客户汇总 (222)6.6.1标准集 (222)6.6.2扩展集 (222)6.7他网用户汇总 (223)6.7.1标准集 (223)6.7.2扩展集 (223)6.8转售商用户汇总 (224)6.8.1标准集 (224)6.8.2扩展集 (224)6.9产品信息汇总 (225)6.9.1标准集 (225)6.9.2扩展集 (225)6.10渠道汇总 (226)6.10.1标准集 (226)6.10.2扩展集 (234)6.11终端信息汇总 (234)6.11.1标准集 (234)6.11.2扩展集 (234)7 数据仓库信息子层逻辑模型 (235)7.1主题域说明 (235)7.2KPI (236)7.2.2扩展集 (237)7.3报表 (237)7.3.1标准集 (237)7.3.2扩展集 (237)7.4个人客户统一视图 (238)7.4.1标准集 (238)7.4.2扩展集 (273)7.5集团客户统一视图 (275)7.5.1标准集 (275)7.5.2扩展集 (275)7.6家庭客户统一视图 (281)7.6.1标准集 (281)7.6.2扩展集 (281)7.7他网客户统一视图 (283)7.7.1标准集 (283)7.7.2扩展集 (283)7.8转售商用户统一视图 (284)7.8.1标准集 (284)7.8.2扩展集 (284)7.9终端信息统一视图 (288)7.9.1标准集 (288)7.9.2扩展集 (293)7.10产品信息统一视图 (294)7.10.1标准集 (294)7.10.2扩展集 (294)7.11校园客户统一视图 (295)7.11.1标准集 (295)7.11.2扩展集 (302)7.12垃圾短信客户统一视图 (302)7.12.2扩展集 (305)7.13渠道信息统一视图 (305)7.13.1标准集 (305)7.13.2扩展集 (333)7.14网络信息统一视图 (333)7.14.1标准集 (333)7.14.2扩展集 (336)7.15营销资源统一视图 (337)7.15.1标准集 (337)7.15.2扩展集 (338)8 数据集市逻辑模型 (338)8.1概述 (338)8.2数据集市实体映射关系 (339)9 编制历史 (371)9.1历史修订说明 (371)9.2本期修订说明 (375)9.2.1数据仓库基础数据修订 (375)9.2.2数据仓库汇总数据修订 (380)9.2.3数据仓库信息子层修订 (382)附录A建模方法论 (386)A.1.概述 (386)A.1.1.数据模型 (386)A.1.2.第三范式 (387)A.1.3.实体-关系模型 (387)A.1.4.建模的三个阶段 (388)A.1.5.数据模型的重要性 (389)A.2.建模中所考虑的关键问题 (389)A.2.1.逻辑模型和业务的关系 (389)A.2.2.逻辑模型和需求的关系 (390)A.2.3.逻辑模型和业务系统的关系 (390)A.2.4.逻辑模型设计的难点 (391)A.3.各省在本模型基础之上的建模工作 (391)A.4.建模工具软件说明 (393)附录B模型及文档格式说明 (393)B.1.本文概念模型实体-关系图的颜色设置 (393)B.2.模型文件中实体的颜色设置 (393)附录C中国移动省级NG2-BASS(v5.0)逻辑模型.erwin (394)前言本标准描述了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数据仓库基础数据、汇总数据和信息子层的逻辑数据模型。
中国移动二级经营分析系统与源系统接口规范
中国移动二级经营分析系统与源系统接口规范中国移动二级经营分析系统与源系统接口规范(讨论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二○○三年一月目录1. 总则 (1)1.1背景 (2)1.2概述 (2)1.3目的 (2)1.4原则和目标 (3)1.5接口的定位 (4)1.6接口定义原则 (4)1.7接口使用范畴 (4)1.8起草单位 (4)1.9说明权 (4)1.10参考文献 (4)1.11约定 (5)2. 接口总体描述 (5)2.1概述 (5)2.2接口双方责任 (6)2.3技术原则 (7)2.4接口的实现 (7)2.5验证方式 (9)3. 接口单元编码 (11)3.1接口单元分类 (12)3.2编码规则 (12)4. 接口单元分类描述 (13)4.1客户治理 (14)4.2客户服务 (61)4.3成员治理 (82)4.4资源治理 (99)4.5计费帐务 (130)4.6结算 (189)4.7营销与市场调查 (222)4.8参数配置与运算原则 (252)1.总则1.1.1背景接口规范在源系统与经营分析系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屏蔽了源系统(源系统包括:BOSS系统、网管系统、OA、其他数据源等,下文所说源系统与此同)之间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经营分析系统集成商与源系统集成商之间针对接口问题的重复讨论。
降低了经营分析系统建设的风险,缩短了系统的建设周期。
有效的保证了经营分析系统逻辑模型的完整性,为一级经营分析系统建设提供数据基础。
为了在经营分析系统与源系统之间找到一个有效的平稳点,本规范本着靠近源系统的原则,如实反映源系统的数据内容。
同时因充分考虑了经营分析系统的进展和需要,因此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和扩展性。
制定统一的接口扩展原则,为经营分析系统与源系统之间接口内容的扩展提供依据。
1.2概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二级经营分析系统(以下简称经营分析系统)是结合其它相关支撑系统提供的信息,构建的经营分析平台,为保证经营分析系统建设的顺利实施,我们结合了《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经营分析系统技术规范》、《二级经营分析系统需求说明书》、《BOSS系统业务规范》和《BOSS系统技术规范》等相关文献,制定了本规范。
中移动经分系统简介
E 为企业寻找商机,提升价值 W ▪ 数据仓库:将企业不同/异构的IT系统存储的数据 C 进行有效集成,整合在一个中央存储库中,并进行
重新整理和排列数据,目的是支持企业决策和面向 分析性数据处理
中国移动企业级省大数据平台技术规范数据治理子系统分册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1]
QB-Y-***-2015
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平台目标架构
[2]
QB-Y-***-2015
中国移动企业级省大数据平台技术规范总册
[3]
QB-Y-***-2015
中国移动企业级省大数据平台技术规范平台架构分册
[16]
QB-J-022-2007
《中国移动省级经营分析系统数据集市业务技术规范(v2.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17]
QB-J-019-2007
《中国移动省级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渠道运营管理分析监控分册(v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18]
QB-J-018-2007
《中国移动省级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客户服务分册(v2.0)》
《中国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业务技术规范(2.0版)》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14]
QB-J-021-2007
《中国移动省级经营分析系统数据仓库逻辑数据模型规范(v2.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15]
QB-J-020-2007
《中国移动省级经营分析系统与源数据接口规范(v2.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1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QB-J-017-2007
《中国移动省级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集团客户分册(v2.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20]
QB-J-016-2007
《中国移动省级经营分析系统数据质量管理系统业务技术规范(V2.0)》
中国移动一级经营分析系统中央业务平台数据下发接口规
中国移动一级经营分析系统中央业务平台数据下发接口规范飞信分册V1.0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07年07月文档变更记录目录1总则 (1)1.1背景 (2)1.2目的 (2)1.3适用范围 (2)1.4起草单位 (2)1.5解释权 (2)1.6参考文档 (2)1.7缩略语 (3)1.8约定 (3)2接口说明 (4)2.1接口双方责任 (5)2.1.1源数据提供方的责任 (5)2.1.2数据接收方的责任 (5)2.2接口文件命名规则 (5)2.2.1中央业务平台列表 (5)2.2.2接口单元编码规则 (5)2.2.3文件分类及命名规则 (6)2.2.4文件命名说明 (6)2.3接口文件设计 (8)2.3.1设计原则 (8)2.3.2接口文件格式 (8)2.4数据质量保障 (9)2.4.1数据转换规则 (9)2.4.2文件级校验 (11)2.4.3数据异常处理机制 (12)2.4.4系统及时性要求 (12)2.5文件目录及维护 (12)2.5.1文件目录的划分 (12)2.6文件的保存期 (13)3接口数据 (13)3.1数据接口 (14)3.1.1日活跃用户明细 (14)3.1.2月活跃用户明细 (16)3.1.3日用户开通/关闭操作记录 (17)3.1.4飞信用户登录信息 (19)3.1.5飞信用户好友明细 (21)3.2字典接口 (22)3.2.1飞信字典定义 (22)3.2.2飞信字典代码定义 (23)4附录:省份编码 (24)1总则11.1背景为方便各省经营分析系统共享和利用各中央业务平台产生的大量信息资源,为各省公司的市场经营、决策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数据和应用支撑,特制定本规范。
1.2目的➢制订全国统一的接口规范,由一级经营分析系统将中央业务平台相关数据分发各省经营分析系统;➢各省经营分析系统根据此接口规范获取中央业务平台数据,并依据规定的数据格式入库存储,开展后续应用分析。
1.3适用范围本接口规范是中国移动一级经营分析系统中央业务平台接口数据下发的基本依据。
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
业务驱动任何需求均来源于业务,业务决定了需求,需求分析的正确与否是关系到项目成败的关键所在,从任何角度都可以说项目是由业务驱动的所以数据仓库项目也是由业务所驱动的.但是数据仓库不同于日常的信息系统开发,除了遵循其他系统开发的需求,分析,设计,测试等通常的软件声明周期之外;他还涉及到企业信息数据的集成,大容量数据的阶段处理和分层存储,数据仓库的模式选择等等,因此数据仓库的物理模型异常重要,这也是关系到数据仓库项目成败的关键.数据仓库的结构总的来说是采用了三级数据模型的方式:概念模型: 也就是业务模型,由企业决策者,商务领域知识专家和IT专家共同企业级地跨领域业务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逻辑模型:用来构建数据仓库的数据库逻辑模型。
根据分析系统的实际需求决策构建数据库逻辑关系模型,定义数据库物体结构及其关系。
他关联着数据仓库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这两头.物理模型:构建数据仓库的物理分布模型,主要包含数据仓库的软硬件配置,资源情况以及数据仓库模式。
如上图所示,在数据仓库项目中,物理模型设计和业务模型设计象两个轮子一样有力的支撑着数据仓库的实施,两者并行不悖,缺一不可.实际上,我有意的扩大了物理模型和业务模型的内涵和外延.在这里物理模型不仅仅是数据的存储,而且也包含了数据仓库项目实施的方法论,资源,以及软硬件选型等等;而业务模型不仅仅是主题模型的确立,也包含了企业的发展战略,行业模本等等.一个优秀的项目必定会兼顾业务需求和行业的标准两个方面,业务需求即包括用户提出的实际需求,也要客观分析它隐含的更深层次的需求,但是往往用户的需求是不明确的,需要加以提炼甚至在商务知识专家引导下加以引导升华,和用户一起进行需求分析工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项目也就失去原本的意义了.物理模型就像大厦的基础架构,就是通用的业界标准,无论是一座摩天大厦也好,还是茅草房也好,在架构师的眼里,他只是一所建筑,地基->层层建筑->封顶,这样的工序一样也不能少,关系到住户的安全,房屋的建筑质量也必须得以保证,唯一的区别是建筑的材料,地基是采用钢筋水泥还是石头,墙壁采用木质还是钢筋水泥或是砖头;当然材料和建筑细节还是会有区别的,视用户给出的成本而定;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数据仓库的数据从几百GB到几十TB不等,即使支撑这些数据的RDBMS无论有多么强大,仍不可避免的要考虑到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接下来,将详细阐述数据仓库概念模型(业务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的意义.概念模型设计进行概念模型设计所要完成的工作是:界定系统边界确定主要的主题域及其内容确定主题域的关系概念模型设计是,在原有的业务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较为稳固的概念模型。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V1.0版)1.总则 (3)1.1. 概述 (3)1.2. 目标 (3)1.2.1. 近期目标 (3)1.2.2. 中远期目标 (4)1.3. 原则 (4)1.4. 适用范围 (5)1.5. 起草单位 (5)1.6. 解释权 (5)2.经营分析系统总体说明 (6)2.1. 经营分析系统的组织结构 (6)2.2. 经营分析系统的体系结构 (7)2.3. 经营分析系统信息流图 (7)3.经营分析系统指标体系 (9)3.1. 关于分析角度的定义 (9)3.2. 指标体系 (15)3.2.1. 客户分析类指标 (15)3.2.2. 业务量类指标 (16)3.2.3. 收入类指标 (17)3.2.4. 市场竞争类指标 (18)3.2.5. 服务类指标 (18)3.2.6. 营销类指标 (20)3.2.7. 大客户类指标 (20)3.2.8. 新业务及数据业务类指标 (21)3.2.9. 合作服务方类指标 (21)4.省公司经营分析系统功能 (23)4.1. 概述 (23)4.1.1. 功能构成 (23)4.1.2. 分析方法 (23)4.1.3. 展现方式 (24)4.2. 客户模型及客户分群 (25)4.2.1. 客户模型 (25)4.2.2. 客户分群 (34)4.3. 主题分析 (35)4.3.1. 客户情况分析 (35)4.3.2. 业务发展分析 (44)4.3.3. 收益情况分析 (49)4.3.4. 市场竞争分析 (57)4.3.5. 服务质量分析 (59)4.3.6. 营销管理分析 (65)4.3.7. 大客户分析 (70)4.3.8. 新业务及数据业务发展分析 (74)4.3.9. 合作服务方分析 (76)4.4. 专题分析和数据挖掘 (82)4.4.1. 客户流失分析 (82)4.4.2. 客户发展分析 (82)4.4.3. 客户信用度评估分析、潜在大客户分析 (82)4.4.4. 营销计划预演 (83)4.4.5. 竞争对手分析 (83)4.4.6. 高额/欺诈分析 (83)5.经营分析系统的系统管理 (84)5.1. 组织和人员管理 (84)5.1.1. 组织管理 (84)5.1.2. 员工管理 (84)5.1.3. 权限管理 (85)5.1.4. 安全性管理 (86)5.2. 系统监控 (86)5.2.1. 监控对象 (86)5.2.2. 监控功能 (87)5.2.3. 监控要求 (87)5.3. 操作日志管理 (88)5.4. 系统备份 (88)5.4.1. 功能要素 (88)5.4.2. 数据备份 (88)5.4.3. 数据恢复 (89)5.5. 保密性要求 (89)5.6. 版本管理 (89)6.经营分析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数据接口 (91)6.1. 外部接口实现要求 (91)6.1.1. 实现原则 (91)6.1.2. 数据交换方式 (92)6.2. 与BOSS系统数据接口 (92)6.3. 与网管系统数据接口 (92)6.4. 其他接口 (93)7.经营分析系统的指标要求 (94)7.1. 在线数据存放周期 (94)7.2. 数据备份 (94)7.3. 数据抽取周期 (94)7.4. 前端响应时限 (94)8.附录 (95)8.1. 名词解释 (95)8.2. 业务类型结构表 (98)8.3. 收入结构表 (100)8.4. 经营分析举例 (102)8.4.1. 大客户分析 (102)8.4.2. 营销分析 (104)8.4.3. 竞争对手分析 (107)1.总则1.1. 概述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提升中国移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充分利用业务支撑系统产生的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源,建立移动企业经营分析系统,实现对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和处理,为市场经营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决策依据。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简介
出 分 析 对 象 所 涉 及 的 各 项 数 据 以 及 相 互 联 系 。 分 主 题 的 划
依 据 主 要 来 源 于 对 原 有 固 定 报 表 的 分 析 和 对 业 务 人 员 的 访 谈 两 个 方 面 。 有 固 定 报 表 能 较 好 地 反 映 出 以 往 工 作 对 原
中 国 移 动 通 信 公 司 对 经 营 分 析 系 统 的 引 入 , 志 着 中 标 国 电 信 运 营 商 的 市 场 竞 争 已 上 升 到 一 个 新 的 层 次 , 时 也 同 将 给用 户提 供更 加理 性 化 、 性 化 的服务 。 个
性 , 决 于具 体 的 业务 需 求 , 从 实 际操 作 中 可以 总结 出 取 但
如 下 的 概 念 性 经 验 : 为 维 元 素 或 维 属 性 的 通 常 是 离 散 型 作
数 据 集 市 也 是 当 前 非 常 热 门 的 一 个 术 语 , 种 比较 常 一 见的 误解 是认 为 两者 的差别 只是 数据 量 的大 小不 同而 已 。
仓 库 , 通 常有 较少 的数 据 、 题 区域 以及历 史 数据 , 此 它 主 因 是 部 门 级 的 ,一 般 只 能 为 某 个 局 部 范 围 内 的 管 理 人 员 服
其按 取 值进 行分 段 , 以分 段 值 作 为 实 际 的 维 元 素 。 判 断 分
析 指 标 是 作 为 维 元 素 还 是 维 属 性 时 , 需 要 综 合 考 虑 这 个 则
的数 据 , 允许 有 限的取 值 ; 为度 量 的是连续 型 数据 , 只 作 取
值 无 限 。 如 果 一 定 要 用 连 续 型 数 据 作 为 维 元 素 , 必 须 对 则
事 实 上 , 据 仓 库 是 企 业 级 的 , 为 整 个 企 业 各 个 部 门 的 数 能 运 行提供 决 策支 持手段 ; 数 据集 市 则是一 种微 型 的数据 而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
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二00二年六月1.总则1.1. 概述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提升中国移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充分利用业务支撑系统产生的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源,建立移动企业经营分析系统,实现对信息的智能化加工和处理,为市场经营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决策依据。
为从业务上指导本系统的建设,特制定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业务规范。
本规范是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规划和建设的基本业务依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应依照本业务规范,进行经营分析系统的建设。
本规范不包含对集团公司级经营分析系统的要求。
本业务规范包含对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的总体说明、基本层次结构、系统功能、专题分析、系统管理、外部系统的接口、指标要求等方面的内容,从功能上涵盖了客户发展分析、业务发展分析、收益情况分析、市场竞争分析、服务质量分析、营销管理分析、大客户分析、新业务及数据业务发展分析、合作服务方分析九大主题。
1.2. 目标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信息平台,采用先进的数据仓库技术和分析挖掘工具,提取企业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为企业的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等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撑,提升企业的运营水平和竞争能力,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1.2.1.近期目标本阶段的建设将围绕为市场经营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决策依据展开,重点对客户、业务、收益、竞争对手、服务质量、营销管理、大客户、新业务和数据业务、合作服务方九大主题进行分析,并以专题分析作为补充。
技术实现以OLAP分析为主,辅以数据挖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提取。
以BOSS系统中的生产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辅以其他企业信息系统和外部数据源,建立统一的经营分析数据视图,形成经营分析的专业数据仓库。
分析结果可根据实际情况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反馈回生产系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本阶段建设满足1-2年的业务需求,为下阶段建设积累经验。
简述经营数据模型的主要内容
简述经营数据模型的主要内容经营数据模型是用于定量预测和分析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的数学模型,它利用对企业过去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考察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判断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经营数据模型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目前在国外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
经营数据模型的内容主要有:(一)销售额模型其基本思想是:以销售额为起点,考虑到影响销售额的各种因素(如市场需求量、销售费用率等),将各个因素的影响相加,即得到销售额的预测值。
这是比较传统的一种模型。
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销售额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采用增长率法对未来销售额进行预测。
(1)增长率模型由于考虑了影响销售额的多种因素,所以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未来销售额。
但是,该模型的应用范围仅限于大企业或大市场;模型中所包含的因素难以穷尽,且企业未来的经营环境变化无常,很难预测。
因此,该模型在实际预测中,一般只做粗略的估计,而不用作决策依据。
(2)相对销售额模型该模型是在增长率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同期同类企业销售额的平均增长率作为权数。
以增长率为100%,则可得到与其相对应的预测销售额值。
该模型的应用范围较广,即使是在市场容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仍能比较准确地预测销售额。
但是,当某一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下降时,销售额的预测就会出现失误,尤其是当某些相关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都呈现增长趋势时,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具参考价值。
(二)资金周转率模型其基本思想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反映企业经营的活力。
若该比例越高,说明企业经营活力越强,获利能力越强;反之,则说明企业缺乏经营活力,从而缺乏市场竞争力。
若该比例达到一定数值后,即会形成僵局,称之为“死亡率”。
当这种比例超过某个界限时,企业就面临破产的危险。
企业的资金周转率模型是利用资金周转率与销售额的比例关系,根据两者的变化趋势预测企业未来的销售额。
资金周转率模型也叫“现金流量周转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