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语文教学设计模板(最终)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知识点,如文学常识、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速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 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
-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中的深层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知识点。
- 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
-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深层含义。
3. 课堂活动-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写作练习- 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技巧。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资笔试科三高中语文教案设计模板
教资笔试科三高中语文教案设计模板第1篇:清风语文精编教案学案【创新设计】高中 2.6 波的干涉、衍射题组训练教科版选修342.6 波的干涉、衍射题组一多普勒效应1.根据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发生变化B.当波源与观察者同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C.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D.当波源与观察者反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解析当波源与观察者的相对距离减小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即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当二者的相对距离增大时,观察者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减少,即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但距离不变时(如圆周运动),则不会出现多普勒效应,选项A错误;当波源与观察者同向运动时,二者的距离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选项B错误;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二者的相对距离减小,故选项C正确;当波源与观察者反向运动时,二者的相对距离增大,D正确.答案 CD 2.下面哪些应用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A.利用地球上接收到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B.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汽车发射一个已知频率的电磁波,波被运动的汽车反射回来,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发生的变化,就知道汽车的速度,以便于进行交通管理C.铁路工人用耳贴在铁轨上可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D.有经验的战士从炮弹飞行的尖叫声判断飞行炮弹是接近还是远去解析凡是波都具有多普勒效应,因此利用光波的多普勒效应便可测定遥远星体相对地球远离的速度,故A选项正确;被反射的电磁波,相当于一个运动的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其频率发生变化,由多普勒效应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运动物体的速度,故B选项正确;对于C选项,铁路工人是根据振动的强弱而对列车的运动情况做出判断的,故不正确;炮弹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声波,人耳接收到的频率与炮弹的相对运动方向有关,故D选项正确.答案 ABD 3.如图2-5-8所示,男同学站立不动吹口哨,一位女同学坐在秋千上来回摆动,下列关于女同学的感受的说法正确的是()图2-5-8 A.女同学从A向B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B.女同学从E向D运动过程中,她感觉哨声音调变高C.女同学在C点向右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不变D.女同学在C点向左运动时,她感觉哨声音调变低解析女同学荡秋千的过程中,只要她有向右的速度,她都有靠近声源的趋势,根据多普勒效应,她都感到哨声音调变高;反之女同学向左运动时,她感到音调变低,选项A、D正确,B、C错误.答案AD 4.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 km/h的恒定速度巡查,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一个已知频率的超声波,结果该超声波被那辆轿车反射回来时,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时低.(1)此现象属于 A.波的衍射 C.多普勒效应B.波的干涉 D.波的反射()(2)若该路段限速为100 km/h,则该轿车是否超速?(3)若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反射回的频率应怎样变化?解析(1)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生时低,此现象为多普勒效应.(2)因巡警车接收到的频率低,由多普勒效应知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远离,而警车车速恒定且在后面,可判断轿车车速比巡警车车速大,故该轿车超速.(3)若该轿车以20 m/s的速度行进时,此时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靠近,由多普勒效应知反射回的频率应偏高.答案(1)C(2)超速(3)偏高题组二波的衍射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波的衍射现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不可能发生衍射现象B.要观察到水波明显的衍射现象,必须使狭缝的宽度远大于水波波长C.波长越长的波,越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D.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解析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即任何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只不过存在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别而已,只有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者比波长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C、D正确.答案 CD 6.如图2-5-9所示,S是波源,M、N是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左右自由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点无明显振动,为使A点能发生明显振动,下列采取的办法可行的是()图2-5-9A.增大波源振动频率 C.将N板向右移答案 BD 7.如图2-5-10所示,图中O点是水面上一波源,实线、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B.减小波源振动频率 D.将N板向左移图2-5-10A.整个区域 B.阴影Ⅰ以外区域 C.阴影Ⅱ以外区域 D.上述答案均不对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挡板A比波长大的多,因此波不会绕过挡板A,而小孔B的大小与波长差不多,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B 正确.答案 B 题组三波的叠加8.如图2-5-11所示,沿一条直线相向传播的两列波的振幅和波长均相等,当它们相遇时可能出现的波形是下图中的()图2-5-11解析当两列波的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相遇时,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在前半个波(或后半个波)重叠的区域内所有的质点振动的合位移为零,而两列波的后半个波(或前半个波)的波形保持不变,所以选项B正确;当两列波完全相遇时(即重叠在一起),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所有质点振动的位移均等于每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使得所有的质点振动的位移加倍,所以选项C也是正确的.答案 BC 9.如图2-5-12所示,两列简谐横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分别位于x=-2×10 m和x=12×10 m处,两列波的波速均为v =0.4 m/s,两波源的振幅均为A=2 cm.图示为t=0时刻两列波的图像(传播方向如图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处于x=0.2 m和0.8 m的P、Q两质点刚开始振动.质点M的平衡位置处于x=0.5 m处,关于各质点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1-1图2-5-12 A.质点P、Q都首先沿y轴负向运动 B.t=0.75 s 时刻,质点P、Q都运动到M点 C.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 4D.t=1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4 cm 解析根据“上下坡”法可以判断,质点P、Q都首先沿y轴负向运动;两列波波速相等,经过t=0.75 s,两波传播的路程都为30 cm,但P、Q两质点并不沿x 轴运动;t=1 s时刻,左边波传到x=60 cm处,右边波传到x=40 cm处,两波的波谷相遇在M点,叠加后质点M的位移为-4 cm.答案 AD 题组四波的干涉10.两波源S1、S2在水槽中形成的波形如图2-5-13所示,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图2-5-13 A.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会发生干涉 B.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发生干涉 C.P点的振动始终加强 D.P点的振动始终减弱解析从题图中看出,两列波的波长不同,但同一介质中波速相等,根据v=λf,知频率不同,所以在两波相遇的区域中不会发生干涉,B 正确;因为不能发生干涉,所以虽然此时刻P点的振动加强,但不能始终加强,当然也不能始终减弱,所以本题选B.答案 B 11.当两列相干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P的振动始终是加强的 B.质点P的振幅最大 C.质点P 的位移始终最大 D.质点P的位移有时为零解析两列波的波峰在P点相遇,说明P点是振动加强点,P点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质点P的振幅最大,质点P振动加强,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位移有时为零,有时最大,选项A、B、D正确.答案 ABD 12.图2-5-14所示为t=0时刻简谐横波a与b的波形图,其中a沿x轴正方向传播,b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都是10 m/s,振动方向都平行于y轴.下图画出的是平衡位置在x=2 m处的质点从t=0开始在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像,其中正确的是()()图2-5-141解析由题,两列波的波速相等,波长相等,则频率相等,能发生干涉.过周期后,4两列波的波峰同时到达x=2 m处的质点,则此质点振动总是加强,振幅为两列波振幅之和,即为3 cm,开始从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开始振动,所以图像B正确.答案 B 题组五波的衍射现象和干涉现象的比较13.利用发波水槽得到的水面波形如图2-5-15甲、乙所示,则()图2-5-15 A.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 B.图甲、乙均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C.图甲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D.图甲显示了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显示了波的干涉现象解析同图可以看出,图甲是水波通过小孔的情况,属于波的衍射现象,图乙是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叠加形成的干涉图样,属于波的干涉现象,选项D正确.答案D 14.在同一地点有两个静止的声源,发出声波1和声波2.在同一空间的空气中沿同一方向传播,如图2-5-16所示为某时刻这两列波的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5-16 A.波1速度比波2速度大 B.这两列波的频率相同C.在这两列波传播方向上,不会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D.相对于同一障碍物,波1比波2发生衍射现象更明显解析在同一种介质中,各种频率的机械波传播的速度相同,选项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波1的波长大于波2的波长,由公式v=λf可得,波1的频率小于波2的频率,选项B错误;由于两列波的频率不同,两列波不能发生干涉,选项C正确;对于同一障碍物,波长越大衍射越明显,选项D正确.答案 CD 15.如图2-5-17所示,S是水面波的波源,xy是挡板,S1,S2是两个狭缝(SS1=SS2),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小得多,试回答以下问题:图2-5-17(1)若闭上S1,只打开S2,会看到什么现象?(2)若S1、S2都打开,会发生什么现象?(3)若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波峰和波谷,那么在A、B、C、D各点中,哪些点振动最强,哪些点振动最弱?解析(1)只打开S2时,波源S产生的波传播到狭缝S2时,由于狭缝的尺寸比波长小得多,于是水面波在狭缝S2处发生衍射现象,水面波以狭缝S2处为波源向挡板另一侧传播开来.(2)因为SS1=SS2,所以从波源发出的水面波传播到S1,S2处时它们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当S1,S2都打开时产生相干波,它们在空间相遇时产生干涉现象,一些地方振动加强,一些地方振动减弱,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间隔开,发生明显的干涉现象.(3)质点D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处,是振动最强点;质点B是波谷与波谷相遇处,也是振动最强点;质点A、C是波峰与波谷相遇的地方,这两点振动最弱.答案(1)水面波以狭缝S2处为波源向挡板另一侧传播开来.(2)发生明显的干涉现象.(3)B,D点振动最强,A,C点振动最弱. 8第2篇:高中语文必修三书愤李军教案教学设计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试讲书愤岳麓实验中学李军一、教学目的1.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书愤》的思想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篇一」一、课程标题:《夜莺的歌声》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呻吟、宛转”等词语,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懂课文,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以及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了解课文1―3自然段和最后2个自然段的相互照应。
难点:懂得“夜莺的歌声”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四、学生准备:1、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2、搜集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有关材料。
3、了解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硝烟,那里的人们生活情况是怎样的。
五、教学方法:启发法,讲授法等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倾听录音,激趣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夜莺吗?你们听过它们的歌声吗?(板书:夜莺。
)2、播放夜莺歌唱的录音。
3、过渡语:夜莺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
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4、板书课题──夜莺的歌声。
(补充)(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检测预学情况,这个故事发生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关于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2、自由读课文,出示朗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想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3)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与以往课文不同的地方吗?全完共有几部分?四个部分分别讲什么?能不能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下作为小标题?3、交流归纳。
(1)战争期间,“小夜莺”巧妙地和敌人周旋,利用夜莺的歌声传送情报,帮助游击队消灭敌人。
干货: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万能教案模板
干货: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万能教案模板教案模板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的框架。
在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中,教案模板起到了展示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作用。
下面是一个万能的初中语文教案模板,供参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重点短语;(2)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和语法知识;(3)掌握本节课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本文的主旨和核心观点;难点:如何通过阅读理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黑板、白板、教具等;教学材料:教科书、练习册、补充阅读材料等;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教学创意等;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并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展示教学目标(2分钟)通过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能力点和情感目标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步骤三:新课讲解(1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设备、示范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重要知识点。
步骤四:阅读和理解(15分钟)让学生阅读一篇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文章,并通过问题解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步骤五:写作训练(15分钟)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思考写作思路、小组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步骤六:课堂总结(3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回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并激发学生对下节课内容的期待。
五、课堂作业:根据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写作技巧,完成一篇短文或作文,并准备下节课的主题讨论或小组展示。
[全]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教案万能模板-高中语文
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教案万能模板-高中语文一、课题《谈中国诗》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诗句,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六、教学方式:诵读法、小组讨论法、点拨归纳法,启发法,讲授法七、教具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一)、谈话法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整体感知,把握文意(教学方式:诵读法)1.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二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这部分又分三层:第一层(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
第二层(自“一位中国诗人说”至“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一一“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
第三层(自“西洋渎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至“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通过对比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
教资科二教案设计语文模板
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春”、“晓”等生字,学会“花”、“鸟”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朗读、背诵、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象。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2)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图片、视频、生字卡片、朗读指导音频。
2.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关于春天的资料。
(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春天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春天景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字音,强调重音、停顿。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象,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 学生小组讨论,体会诗人的情感,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 教师总结: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指导,背诵课文1.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强调情感表达。
2. 学生分组背诵课文,互相监督、纠正。
(五)拓展延伸,感悟哲理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如珍惜时光、热爱生活等。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教案15篇
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教案15篇老师资格证学校语文面试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熬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缘由,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只有经受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情感,培育同学独立、自主不依靠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道理。
2.教学难点:领悟所要阐释的道理,从种树的阅历、道理和方法中明白育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争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展现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导入语:同学们,屏幕中展现的图片是一棵树。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这棵树,并英勇地站起来向大家描绘这棵树的形状特点。
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形状特点:美丽、高大、笔直)结合同学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板书:桃花心木)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形状特点总结的非常好,可以看出许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
那么我们今日就来了解发生在这棵树上的一些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同学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种植桃花心木特殊的种树阅历与方法)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三)研读词句,深化体会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发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尽量用书上的话)(我感到惊奇;我以为种树人太懒;种树人太忙了吧)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缘由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争论,代表发言)(假如每天定时浇肯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靠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化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2022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 中学语文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面试语文教案模板《背影》教案课题:《背影》课时:第一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包含的丰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情深。
二、教学重难点1、透过文章细致的人物描写,品味文章深沉的父子情。
2、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体会深情无限的意蕴。
3、注意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从父子的表现来比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0 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这篇课文《背影》。
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相关情况: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文章写于1925 年,作者28 岁,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板书:背影朱自清(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决生字词交(jiāo)卸(xiè) 奔(bēn)丧(sāng) 狼(láng)藉(jí)簌(sù)簌(sù) 典(diǎn)质(zhì) 蹒(pán) 跚(shān)2.了解文章具体内容(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按段落顺序讲解这篇课文。
1、第1 自然段这两句交代了作者写作原因,英一个“最不能忘记“表现了父亲的“背影”给“我”留下的是无比深刻的印象,显出“背影”非同寻常的意义。
问:为什么父亲的背影“最不能忘记呢”呢?明确:这里是作者设置的悬念,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问:课文题目是背影,而这里第一段就提到了背影,这种写作手法叫做什么呢?明确:这种写作手法,我们称之为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点名这是难忘的背影。
板书:第一段:开篇点题,难忘背影。
2、第2~3 自然段问:“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那作者这里指的是哪些事情,在课文中找出来。
明确:“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
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教资语文教学设计题万能模板
教资语文教学设计题万能模板说到教资语文教学设计,大家是不是一听就觉得头大呢?别急,今天我就给你们说说一个超实用的教学设计模板,绝对简单易懂,还能让你看完就能直接上手!不是我吹,教学设计这块儿其实不难,掌握了套路,轻松就能做出一份让人眼前一亮的教学方案。
说白了,教资语文教学设计嘛,就是让你设计出一个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兴趣的课堂。
想想看,谁不想上一个轻松又有趣的语文课呢?得先搞清楚你这堂课的目标是什么。
呃,目标可不能空喊口号,不能只是“让学生学好语文”那么简单。
你要想清楚,今天这一节课,学生要学会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
比如,这一堂课如果你要教《背影》,那你得让学生不仅懂得背影的意义,还要感受父爱的伟大,激发他们的情感。
嗯,目标明确了,接下来就该动脑筋了!你得考虑一下教学重难点。
对了,教学的重难点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是你这堂课的“心脏”。
假如你教的是《桃花源记》,那“理想社会的描述”可能是重难点,要让学生搞懂陶渊明是怎么通过“桃花源”来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你得想想,学生可能会在哪些地方卡壳,哪些内容需要重点突破。
你可得把这些点拿捏得准,别等到上课时才发现自己准备的知识点太多,搞得学生都晕乎乎的。
有了目标、重难点,接下来就是怎么组织教学了。
嗯,这个可得讲究方式方法,别只会站讲台上“啪啪啪”讲,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可不行!你得动点脑筋,想办法让课堂活起来!比如,《背影》这篇课文,你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情境,自己当一次父亲,自己当一次孩子,去感受那份即将离别的心情,绝对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再比如,给学生一些小任务,让他们分组讨论,比如讨论“背影”中的父爱,讨论父爱的不同表现,这样学生不但能深入理解课文,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好了,这时候你得考虑一下教学方法。
这里,你就可以大胆地玩一些创意了。
比如,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或者是“合作学习”,让学生们互相讨论、互相启发。
嗯,你得灵活变通,别把学生当机器,不能一味灌输知识,学生的思维也要得到培养和锻炼。
语文教资四维教案模板范文
#### 教学班级:八年级(2)班#### 教学内容:《庐山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如“庐山”、“谣”等。
-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 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 通过分析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4. 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 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体会古代诗歌的魅力。
-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 运用修辞手法分析诗歌语言特点。
2. 难点:- 体会诗歌情感,感受诗人思想。
####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生字词卡片3.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庐山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庐山吗?请谈谈你们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分享生字词,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细读课文,深入分析1. 分析诗歌内容:- 提问:这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些景物?-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 分析修辞手法:- 提问: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学生举例,教师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体会诗歌情感:- 提问: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四、课堂练习1. 学生默写诗歌中的重点诗句。
2. 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创作一首小诗。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
####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生字词卡片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掌握修辞手法,体会诗歌情感。
教资面试语文教案模板
教资面试语文教案模板【篇一:教师资格证教案面试模板】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注意:1.教师资格证面试时,提供的是一张b5的白纸,不是表格式教案,写教案时间20分钟,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教案每个部分都囊括进去。
2、教案在书写时,不可透露个人信息,不可在教案纸上做任何标记。
【篇二:高中语文试讲教案(教学设计)参考模板】首先,根据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基础,并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毛泽东诗歌特点,设计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主要让大家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品味关健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品味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词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3.培养大家“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确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背诵、默写,并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词中的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领会毛泽东同志宽广的胸襟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
难点: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要求,重点讲授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自古文人多悲秋。
宋玉《九辨》:“悲哉!秋之为气也”,欧阳修《秋声赋》:“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船渔火对愁眠”。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以叹时运不济,人生的艰难万苦。
但也有不少文人为我们唱出了秋的赞歌。
如唐朝刘禹锡《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催人奋发有为,大展鸿图,给人顽强奋斗的精神。
还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教案范例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教案范例教资面试高中语文教案范例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分析《红楼梦》中的情节,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主题。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分析《红楼梦》中的情节,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主题。
教学难点:1. 分析《红楼梦》中的情节,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主题。
教学准备:1. 电脑或投影仪。
2. 针对《红楼梦》的课件或教学PPT。
3. 《红楼梦》的文本。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先给学生讲述《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然后通过引用一句名言,如“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做一些好玩的事情”,引发学生对《红楼梦》这部作品的思考。
Step 2: 学习人物形象及特点2.1 学习贾宝玉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贾宝玉在小说中的形象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他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2.2 学习林黛玉同样地,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林黛玉在小说中的形象及其特点。
通过分析她的性格、情感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让学生对林黛玉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2.3 学习其他人物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人物,如薛宝钗、王熙凤等,让学生分析他们的形象及其特点。
通过比较不同人物的形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Step 3: 分析情节及主题3.1 分析关键情节教师选择一些重要的情节,如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识、黛玉的悲剧命运等,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理解情节背后的深层意义。
3.2 探究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如爱情、命运、人生等。
通过分析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可以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辩论。
Step 4: 总结和延伸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以及分析情节及主题,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模板:小学语文(3篇)
第一篇《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溢、添、拆”等12个生字;结合语境理解“洋溢,喧闹,冷酷”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复述故事梗概,把握故事的主旨。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
3.从故事中体会“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深刻含义,明白“与人交往要和善友好”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几次情节的对比来理清故事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明白故事带来的深刻道理并运用到生活实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请同学上台讲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导入语:同学们之前都看过哪些童话故事?谁上台给咱们讲讲《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你们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今天学习新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看看学完之后你又有怎样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疏通文意)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疏通文意: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简单复述。
(生回答并总结)(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1.请两名同学,一个扮演旁白,一个扮演巨人,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在读完之后,给予及时的朗读指导。
2.接下来请同学们4人为一小组,按照以下3个问题进行5分钟的讨论,也可以列提纲的方式进行讨论:巨人几次斥责孩子们?每一次孩子们又都是怎样反应的?每一次都发生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最后结局怎样?巨人最终明白了什么样的道理?在讲的过程中,锻炼同学们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例如:理解“洋溢,喧闹,冷酷”等词语的意思。
3.请同学们齐读巨人明白的第9自然段,并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深刻含义。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把“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这句话让学生进行换句表达,增强表达能力的同时能够让这个道理深入孩子们的心里,并指导自己以后的生活。
(五)总结全文,回顾知识请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总结本节课后所学习的内容,可以从字词、情感等方面来谈谈。
小学语文教资面试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语文教资面试教案模板范文
本文的目的是为小学语文教师资质面试提供一份参考教案模板
范文。
一份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师资质课程教案,应包含课程的主题、知识点、目标及活动安排等内容,旨在让面试者有充分的准备,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教学主题
本教案小学语文教师资质面试模板范文的主题为“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历程”,讲解小学语文教育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
三、知识点
1、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背景及重要时期
2、小学语文教育的普及及影响
3、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改革
4、小学语文教育的评价模式
四、教学目标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熟练掌握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时期;
2、熟练掌握小学语文教育的普及及其影响;
3、了解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改革;
4、掌握小学语文教育的评价模式。
五、教学活动安排
1、讲解课程主题:让学生对“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历程”有全面的了解。
2、知识指导:通过各组小结等形式,让学生清楚理解各知识点的意义。
3、结合实际: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更加具体的掌握知识点的应用。
4、考查检测:通过讨论训练等形式,考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总结
本文为小学语文教师资质面试提供了一份参考教案模板范文,介绍了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历程及其相关知识点,并提供了完整的教学活动安排,以供面试者参考备考,也有助于提升面试成绩。
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准备,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必须严格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使教学更加多样化和灵活性。
这样,通过本教案,学生才能在面试中发挥良好,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5篇
教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5篇教案在起草的时候,老师需要考虑讲授内容要点,教案是老师为了顺利开展教学事先编写的文字材料。
以下是无忧文档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教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1、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诗文。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古诗的一般特点,简单概括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情感与态度:初步理解古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能联系生活去感受和领悟。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和音乐等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从而达到有感情的诵读。
教法和学法:本节课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向学生渗透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为了使学生们在课上更好的理解诗的意境,我提前布置了以下两点预习任务:1、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故事。
2、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体会诵读古诗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
环节设计:一、导入:1、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背过好多古诗,上学以后我们也学了很多古诗,古诗已经是我们的好朋友了。
那你们能说说这位好朋友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师板书: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字数相同。
)2、师:现在我出几个题目考考你们,看谁能背出这些古诗?《鹿柴》空旷的山林,斑驳的光影,偶尔传来的说话声,让我们体会到静中有动的山林景色。
《早发白帝城》高入彩云的白帝城,猿声不断的两岸青山,滔滔不绝的长江水,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望庐山瀑布》一道白练飞流直下,让我们怀疑是九天银河从天而降,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这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文,让我们再次得到了美的享受。
一首好诗不但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还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本课里面的两首古诗,就既给我们描绘了景色的壮美,又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教资面试教案高中语文简案模板
课题:《离骚》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离骚》中的重点词句,掌握作者屈原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情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离骚》中的重点词句,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
2. 难点:体会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情操,分析其表达方式及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屈原的生平和《离骚》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屈原和《离骚》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查阅工具书等方式解决生字词等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反馈,强调重点词句和文章主旨。
(三)深入研读,分析重点1. 学生朗读课文,圈画出重点词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重点词句,如“离骚”的含义、屈原的爱国情怀等。
3. 学生结合背景知识,探讨屈原在《离骚》中的表达方式及艺术特色。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离骚》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探讨其深层含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如“屈原的爱国情怀是否值得当代青年学习”等。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点评。
(五)小结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评价标准1. 学生对《离骚》中的重点词句理解准确,能正确朗读和背诵。
2. 学生能结合背景知识,分析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情操。
3. 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能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试讲实例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试讲实例课题《静夜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10个生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诵和课堂讨论,感受本诗中蕴含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诵古诗三、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四、教学方法朗诵法、谈话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1)猜谜语,导入本课课题。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2.新课讲授(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2)教师带读生字(3)游戏巩固:大屏幕出示星星,指名一位学生点击鼠标,其他学生读星星后的生字。
(4)学生齐读古诗3.巩固提高(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
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
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请大家想象一下,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心里是什么感觉?(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并板书:孤单、难过、伤心)(2)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3)提问: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诗人李白又会想起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亲人、家乡)(4)教师总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4.模仿练读,活动拓展(1)教师: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2)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5.小结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
(2)作业:课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找一找其他写月亮的诗歌,下节课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最新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5篇)
最新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5篇)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篇一由于本文主人公所置深的特定时代背景,学生已经习惯接受传统赞赏荆轲的观点,甚至形成思维定势,因此作为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形成个性化的认识。
(二)心理调节的方法分析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题,学生往往视为畏途。
老师应该少作一些脱离语文语境的、所谓梳理规律的、机械操练性的客观化、标准化练习,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点到即可,重在提高学生古文能力。
学习最好的动机是来自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三)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新课标”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1)朗读法——只有反复读才能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
(2)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
本节课,我以语文学习普遍规律“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么写”为指导而设计教学,以教给学生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为目的而推进教学,以“情”为突破口,以“读”贯穿始终,期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篇二今天,我们来上新课《荆轲刺秦王》,关于荆轲,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宋苏询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
还有其他人,如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这种评价。
相信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也会对荆轲有更深入的了解。
(用多媒体展示上边内容)同学们已经做过预习工作了,那该文选自哪里?1.交流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高中教资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模板5篇
高中教资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模板5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篇一一、预习目标读懂文章,了解文章大意,解决生僻词语。
二、预习内容(1)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孩子长到十八岁,为人父的杨子在文章中既有自己情感的流露,又对孩子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那作者流露了怎样的心情,又寄予了孩子什么希望呢?(3)对于“两代人的矛盾”,杨子提出了那些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对亲情、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3、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2、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理解。
二、学习过程探究一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2、回忆交流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的一些感人的片段。
探究二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三看了文章以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你对文章当中的那些句子感兴趣?杨子说:“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根据你对“青春”的理解,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优秀教案高中语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在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教学难点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座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二、作者简介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
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三、解题文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读写()等()个生字,会读认()等()个生字,掌握()等词语的用法。
2能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理解文中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主旨句关键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文中()的知识点,突破课文重点。
2运用听读、跟读、默读、自由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体味文章()思想感情,突破课文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味课文对(内容风光人物意象)赞美
2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对(大自然大好河山或美好品质)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对()的兴趣,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
1了解()的()知识。
懂得()的描写顺序、叙事线索、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感受由()而产生()的感情。
并有感情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法创设情境“同学们有没有……”引起学生兴趣参与课堂分享。
2、出示图片、PPT视频引出本文话题,请学生谈图片视频感受。
3、对学生代表的回答予以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形成()的观察方法、描写顺序。
导入新课。
(学习生字词)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问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
并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字词。
2、老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识字方法,如部首归类法记忆“”字趣法记忆“”等,强调写字姿势写字习惯。
3、了解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为课文学习做铺垫。
4、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就文章大意同桌展开交流。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思考问题:“”“”
1、通过四人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2、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
(二)在10分钟内快速默读第二小节,通过圈点勾画,划出“”问题。
1、通过四人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2、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
(三)教师示范朗读第三小节,请学生注意其中的重音和停顿。
()
1、通过寻找段落的(动词)重音,说说你的理解。
2、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四、精读课文,拓展延伸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重点阅读“”句子段落。
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把握文章脉络和内容,体味感情。
3、仿词造句,知识迁移。
4、开放课堂,复述表演。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背诵喜欢的段落。
2、阅读()课外知识,搜集()资料,故事讲给父母听。